课堂观察6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寒假中,利用闲暇认真拜读了沈毅和崔允漷主编的《观察课堂: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
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完成本次卓越教师培训的任务,以提升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二是开展工作的需要,本人在教务处工作,组织教师听评课是常规的教研活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来改善我校教师听评课的方式,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益。
这也是选择读这本书的目的之一。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是一本有关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课堂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书,也是一本如何搞好校本教研活动的书,还可以看作是一本指导老师如何听课评课的书。
读来深受启迪,颇感获益匪浅。
现把我的读书心得交流如下。
一、总体印象《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理论与实践对话的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之一。
再加上崔允漷教授也是主编之一,它应该是一本理论性、指导性都很强的新课程实践的成果书。
我认真地把全书看完,明白了它同时也是以浙江余杭高中为主、银川一中和中关村中学等校教师参与的一份校本教研工作总结集成。
是这几个学校对国家级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并对其过程进行经验总结的产物。
我读后感觉本书最大的可取之处是“听课要有观察点”,通过课堂的观察点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同时也感到本书的不足之处是做法太繁琐,操作难度大,加重教师负担,要想在所有学校推广应用,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难度与阻力,必须进行灵活变通。
该书共有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故事分享”。
记录了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联手,在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中所经历的思考,所经历的喜悦,所经历的不平凡的历程,以及北京海淀、宁夏银川等若干学校探索课堂观察的故事。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作者:王艳艳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8期暑假里,我阅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一本书,这本书立足于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这一原点。
书中的理论成果来自于大学—中小学有机的伙伴关系。
书中带着新课程变革的理念叙述着课堂观察框架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法,彰显着教师的热情、智慧与信心。
全书共分四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堂观察框架形成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四个优秀课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这一个框架理轮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过程与评析。
如果不是认真地读了这本《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真的不知道课堂观察的名堂是这么大。
我印象中的课堂观察-听评课就是“带着同样的听课本、笔和椅子到教室里听一节课” 而已,而真正的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
真正的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它要求观察者有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它既是一种行为系统、一种研究方法、一种工作流程,更是一种团队的合作过程。
它对于上课教师可以起到检查和反思作用,相应地,听课教师可以起到学习、借鉴和自身反思作用。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课堂观察框架,对于我们记录课堂教学真的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此框架可概括为“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具体如下: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它几乎涵盖了课堂中的全部因素,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归类,因此,听评课教师就明确了方向,课上知道该听些什么,做些什么,思考些什么。
课堂观察的28个观察点
上海:周卫、顾泠元课堂观察的28个视角一、教什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怎么教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2.呈现方式: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填空式问答有多少?)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动态生成新资源?)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四、学得如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观察地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课堂观察方法简介
课堂观察方法简介
1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通俗的讲,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2 课堂观察的流程
课堂观察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课前准备:(1)确定观察主题,根据课型、学科和学生特点制作观察量表;(2)上课老师说课或者观察成员阅读教学设计,在熟悉教学各环节的基础上分工,明确各自的观察任务,了解的观察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前会。
二是课中观察与记录:听课时,观察团队各成员在不同任务的观察量表相应位置做上记号或简短记录,到听课结束时,观察者对于课的感性认识就已转化为相对客观的描述和记录,从而为课后研究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是课后总结反思: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直观地得到结论,反思教学行为,扬长避短,研究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课后会。
3 课堂观察的基本要素。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第一章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揭示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时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问题性;②预见性;③未知性3、教育研究的功能⑴丰富教育理论;⑵描述教育事实;⑶解释教育现象;⑷预测发展趋势;⑸改进教育工作4、教育研究的意义⑴教育研究是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内在要求;⑵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的需要;⑶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⑷教育研究有益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激发;⑸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第二章1、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⑴客观性原则;⑵创新性原则;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⑸伦理原则2、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①选题;②查阅文献及初步调查了解;③制定研究工作计划;④搜集并整理资料;⑤分析研究;⑥撰写报告3、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⑴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⑵从过去的研究成果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⑶从有关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⑷从留有争议的问题中寻找研究问题;⑸从各级规划课题中选择问题4、选题的原则①需要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5、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察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提出假设;第三个假设是表述6、确定研究变量⑴选择实验变量;⑵确定因变量;⑶辨别无关变量;⑷定义研究变量第三章1、文献的定义文献包含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既包括如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档案、科研报告等书面印刷品,也包括像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实物形态的各种资料。
2、文献的类型⑴根据文献内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零次文献(如个人日记、教师日志、手稿、信件、笔记、自传,还有学校、团体、学会等撰写的文件)、一次文献(如专著、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档案资料)、二次文献(如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⑵根据文献的来源,可分为图书类文献、期刊报纸类文献、论文集类文献等;⑶根据文献的呈现形态,可分为印刷物类文献、影响类文献、电子类文献等。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相关推荐《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1听、评课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验、共同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听评课活动每个学校都在开展,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会开设一节校内研究课。
但从事了教师这个工作后,怎样上课有人教、有人指导,听课时究竟该听些什么,评课时又应该点评什么,似乎很少有机会学习了解,我基本都是从其他老师那里观察模仿来的,但方法对不对,自己也不太清楚。
由于上一学期视导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量表,尤其是课堂观察工具,在视导时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设计了自己的教研工具,对于工具使用需要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所以在黄丽老师的推荐下借阅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两册书。
书中首先分析了传统听评课的“三无”现象:无合作的任务、五证据的推论、无研究的实践。
可以说听、评课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但“三无”现象也的确大量存在。
由于在教研组建设的过程中,听、评课一直都要进行,我从书中也获取了一个重要问题的答案:如何使听评课更专业化?1、听课不形式化、任务化,评课不讲假话。
2、不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
3、把听课评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4、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不是谁都可以来乱说一通的,应该把听评课的权利交给上课人的“同行”,或专门研究这一课程的专业人员。
5、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这些工具应该是开放的,供选择的。
6、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听评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一是由完整的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用记录;二是由听课到观课再到思课;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
课堂观察的2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的28个视角一、教什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怎么教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2.呈现方式: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填空式问答有多少?)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动态生成新资源?)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四、学得如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最新)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通用8篇)听、评课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验、共同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听评课活动每个学校都在开展,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会开设一节校内研究课。
但从事了教师这个工作后,怎样上课有人教、有人指导,听课时究竟该听些什么,评课时又应该点评什么,似乎很少有机会学习了解,我基本都是从其他老师那里观察模仿来的,但方法对不对,自己也不太清楚。
由于上一学期视导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量表,尤其是课堂观察工具,在视导时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设计了自己的教研工具,对于工具使用需要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所以在黄丽老师的推荐下借阅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两册书。
书中首先分析了传统听评课的“三无”现象:无合作的任务、五证据的推论、无研究的实践。
可以说听、评课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但“三无”现象也的确大量存在。
由于在教研组建设的过程中,听、评课一直都要进行,我从书中也获取了一个重要问题的答案:如何使听评课更专业化?1、听课不形式化、任务化,评课不讲假话。
2、不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
3、把听课评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4、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不是谁都可以来乱说一通的,应该把听评课的权利交给上课人的“同行”,或专门研究这一课程的专业人员。
5、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这些工具应该是开放的,供选择的。
6、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听评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一是由完整的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用记录;二是由听课到观课再到思课;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
7、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8、评课时反对“话语霸权”和“即兴点评”。
从书中我也明确了自己一直没弄清的问题:课堂观察到底是什么?其实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本文介绍了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及其下的20个观察视角和68个观察点。
第一维度是学生研究,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和达成。
在准备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准备的质量、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准备惯等。
在倾听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的能力和时间、倾听时的辅助行为等。
在互动方面,观察点包括参与提问/回答、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和质量,以及学生的互动惯和情感行为等。
在自主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可以自主研究的时间和参与人数、自主研究形式和质量,以及学生是否有自主探究活动等。
在达成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清楚研究目标、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和课堂生成的目标及效果等。
第二维度是教师教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和机智。
在环节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环节的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和面向全体学生等。
在呈示方面,观察点包括讲解的清晰度、结构、契合主题、简洁度、语速、音量和节奏等,以及板书、体和动作的呈现是否适当和有效。
在对话方面,观察点包括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和候答时间,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以及话题与研究目标的关系等。
在指导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研究(阅读/作业)以及指导的有效性等。
第三维度是课程性质,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资源。
在目标方面,观察点包括研究目标是否明确和清晰。
在内容方面,观察点包括内容的质量和适宜程度。
在实施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在评价方面,观察点包括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资源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性。
第四维度是课堂文化,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和特质。
在思考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在民主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利。
在创新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有创造性的表现和思维方式。
在关爱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师是否有关注和照顾学生的行为和言语。
幼儿园课堂观察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课堂观察记录与反思一、概述幼儿园教学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他们性格和学习态度形成的重要阶段。
教师在幼儿园课堂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观察幼儿园课堂教学并及时进行反思,对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堂观察记录1. 课堂情况我在观察中发现了一堂幼儿园的数学课,这堂课主题是“认识数字1-5”。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了数字1至5的大卡片,每个数字旁边贴有相应数量的图案。
上课时,学生们围成一个圈坐在儿童桌椅上,教师通过歌曲、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至5,并让学生们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2. 教师行为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热情和耐心,她的声音宏亮、表情生动,与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才能,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较好地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3. 学生表现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能够准确地认识到数字1至5,并模仿教师的动作。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分心和不配合。
三、课堂观察反思1. 优点总结教师在这堂课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歌曲、游戏等,使得幼儿园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表情生动、语言生动活泼,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2. 不足之处尽管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但在课堂上仍存在部分学生分心不配合的情况。
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引导,以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3.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需要更多地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造更多的有趣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通过这次幼儿园课堂观察和反思,我意识到了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多方面教学技能。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摘自崔允漷教授的讲课以及网上的资料。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 (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课堂观察框架及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及观察点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我们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课堂观察框架。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
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四维框架的设计分别针对于(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这四个问题恰可通过课堂观察的四维框架的使用得到回答。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例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就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这些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的方式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旨在引领教师思考某个视角的属性。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实用文档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当前,我们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总的来说,所花时间较多,所获效果有限。
究其原因,教师对“为什么听课?”“听课到底听些什么?”“听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底有怎样的价值?”等这些问题的认识十分模糊,缺乏专业化程度,这主要体现为三无:――听课,无合作的任务,没有明确分工。
――评课,无证据的推论,基于假设的话语太多。
――听评课,无研究的实践,应付任务式的居多。
提倡课堂观察式的听评课,摒弃那种“无需知识基础”、“谁都可以听评课”、“随意点评”的做法,倡导那种理解课堂、重在合作、关注学习、基于证据的听评课,以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为目标。
使听课成为教师专业研究的有效工具,使听课活动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让教师“看到”自己教学行为的某些不足,从而进行教学行为的转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课堂观察主要不是教师的自我观察,也不是教师个体随意去“观”别的教师的课,而是指有组织的、有准备的、通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或相关的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借间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记录有效数据,并依据收集的资料、数据做出相应研究的一种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课堂。
课堂观察有四个要素:学生学习、老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其中学生学习是课堂的核心,另外三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
出于观察的需要。
将每个要素分解成五个视角,再将每个视角分解成3---5个观察点,总结为“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的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上述68个观察点并不是要求每堂课都需要观察68个点,它只是说明课堂观察是非常复杂的,充满着丰富的信息。
二、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堂观察是一项专业研究活动,需要一套完整的程序。
确立观察点、开发观察工具(观察工具指:观察点数据的记录表格,标有好、中、差生的座次表、录音、摄像设备等)、进入课中观察、作出推论、撰写观察报告构成了课堂观察活动的五个关键环节。
课堂观察6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68 个观察点维度视角序号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 查阅/ 回应)?有多少人?7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学生学互动8 参与提问/ 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 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习12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 记笔记/ 阅读/ 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自主14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16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达成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 作业/ 表情/ 板演/ 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环节19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 不同环节/ 行为/ 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22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 结构/ 契合主题/ 简洁/ 语速/ 音量/ 节奏)?23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呈教师教学示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25 动作( 如实验/ 动作/ 制作) 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26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是否有效?对话指导29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 作业)?是否有效?30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活动/ 作业)?是否有效?31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 课题研究/ 作业)?是否有效?32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机智33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1维度视角序号观察点举例34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 移动/ 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 教态/ 学识/ 技能/ 思想)?目标36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 学生/ 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 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39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 删/ 合/ 立/ 换)?是否合理?40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内容41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课程性质实施评价42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3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 讨论/ 活动/ 探究/ 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 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46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 作业/ 表情)?48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 反馈/ 改进建议)?49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 文本/ 实物与模型/ 实验/ 多媒体)?50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资源51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 回答/ 作业/ 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53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 解决/ 迁移/ 综合/ 评价)?54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思考55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 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 课堂话语(数量/ 时间/ 对象/ 措辞/ 插话)是怎么样的?58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 叫答机会/ 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60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课创61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堂新62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 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文63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化关爱6465 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课堂话语(数量/ 时间/ 对象/ 措辞/ 插话)、行为(叫答机会/ 座位安排)如何?66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 行为特点/ 思维品质)?特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 教材处理// 导入/ 教学策略/ 学习指导/ 对话)?68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2 (3)。
LICC模型维度表 (1)
·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
维度四:课程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我整体感觉如何。
视角
观察点举例
思考
·学习目标怎样体现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
内容
·怎样处理教材的?采取了哪些策略(增/删/换/合/立)?
·怎样凸显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吗?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的?
实施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班)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机智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结果怎样?
·呈现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沉默)?结果怎样?
维度三:课程性质:主要关注教与学的内容,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视角
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了哪些规范?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
·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四维度课堂观察法——摘自繁星点点博客课堂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位老师都有改进提高的空间和潜能。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一些问题。
其中有些问题我们自己在课后能够察觉到,也有些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比如:我校一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短短的28分钟之内就有47次提问,我真怀疑提问的有效性。
再如:一名教师在课题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
有这样的提问:我国的执政党是哪个政党?这样的提问有没有意义?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我们有必要了解一点课堂观察和课题研究的知识,同时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研修,借助同伴互助的平台,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
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课堂观察、课例研究是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是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是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
课例研究可以引导我们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有利于改进教研。
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提出问题、确定主题、组织团队、制定计划、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提炼观点、撰写报告),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有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决定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知识PCK: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认为PCK是指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以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
课堂观察68个观察点
27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
29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30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
31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32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
33
~
课堂观察68个观察点
维度
视角
序号
观察点举例
学生学习
准备
《
1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
3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
5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
7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
21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22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
23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24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
25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26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
45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46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44
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45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46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48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49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机智
32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33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34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课程性质
目标
36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55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56
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57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58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8
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39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40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41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43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互动
7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特质
66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68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教师教学
环节
19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22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23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24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25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60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61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62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63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64
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65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50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51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52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课堂文化
思考
53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54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对话
26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27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29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30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31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课堂观察68个观察点
维度
视角
序号
观察点举例
学生学习
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