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高温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高温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26cc6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c.png)
高温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高温事件日益频繁和严重,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高温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高温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首先,高温对农作物产量带来负面影响。
高温天气会抑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光能的利用效率,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
此外,高温还会增加农作物呼吸的速度,导致作物的蓄积量减少,影响粮食产量。
研究表明,高温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水稻的产量可能会下降10%到20%以上。
其次,高温对农作物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高温天气会影响作物的稻壳制造、蛋白质结构、叶绿素含量等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食味。
在高温条件下,水稻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氮量较低,维生素含量下降,稻壳易开裂,影响稻米的加工和储存。
那么,应对高温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首先,农业技术的创新很重要。
通过研发和推广适应高温环境的作物品种,如高温抗性水稻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高温适应能力,降低因高温而造成的产量和质量损失。
此外,合理利用灌溉系统,确保农作物供水充足,也是缓解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的有效途径。
其次,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也是关键所在。
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耐高温能力,可以减轻高温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土地管理,保持土壤蓄水能力,加强农田防风降温措施,可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加强农业管理也是应对高温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改变种植模式,减轻高温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例如,合理布局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使高温对整个农田的影响最小化。
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措施,如留茬休耕、轮作、改善肥料利用效率等,以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降低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参与至关重要。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56d13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3.png)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水稻是一种温带和热带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气象条件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温度:水稻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一般来说,水稻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0-35摄氏度。
温度过低会延缓或抑制水稻的生长,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水稻的叶片干枯和生长不良。
高温还会加速稔实期的生育,从而缩短生育期,影响产量。
光照:充足的光照对水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水稻需要充足的光照以进行光合作用和产生养分。
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地上部分的发育,同时也对稻米的质量和产量有影响。
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生成,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降水:水稻是一种水稻作物,对水的需求非常高。
适量的降水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缺水会导致水稻的生长迟缓、产量减少,而过量的降水或连续的降雨则会导致水稻的秧苗藏水太多,缺氧而死亡。
降雨应合理分配,保持土壤湿度和土壤的饱和度在适宜范围内。
风速:适度的风速有助于促进水稻之间的空气对流,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光合作用。
风速过大可能会导致水稻之间的地上部分相互摩擦和破损,影响生长和产量。
风速过大还会增加水稻叶片的水分蒸发速度,导致水分的丧失和水稻水分的不平衡。
湿度:适宜的湿度对水稻的抗病性和抗旱性具有重要影响。
湿度过低会导致水稻的蒸腾过快,造成水分丧失和水稻的干旱。
湿度过高则会导致水稻之间的通风不畅,容易滋生病菌和病害,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
温度、光照、降水、风速和湿度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气象条件。
合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适量的降水和湿度有助于维持水稻的水分平衡,适度的风速有助于空气对流和养分的运输。
基于这些气象条件的分析和管理,可以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
![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c14de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5.png)
科学安排播期
避开高温时段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水稻的播种和插秧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降低高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调整播插方式
采用直播、抛秧、机插等新型水稻栽培技术,减少水稻在田间的受热时间。
改善田间小气候
增加灌溉次数
在高温期间增加灌溉次数,提高田间湿度,降低水稻叶片温度,减轻高温热害。
总结词:较强抗性
详细描述:某品种水稻在多次高温热害天气 中,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其生长发育受影响 较小,产量和品质均保持较好水平。该品种 的水稻抗高温特性为其他品种提供了借鉴和
参考。
案例三
总结词
种植制度调整
详细描述
针对高温热害的影响,某地区通过调整种植 制度来减轻危害。具体措施包括改变播种时 间、调整水稻生育进程与夏季高温错峰、合 理密植等,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高温热害 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 质。
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水稻高温热害的认识 • 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 • 水稻高温热害的补救措施 • 案例分析
01
水稻高温热害的认识
什么是水稻高温热害
定义
水稻高温热害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 ,由于气温异常升高导致的水稻生长 受阻、产量下降的现象。
原因
高温天气是导致水稻高温热害的主要 原因,如持续的高温、干旱等极端气 候条件。
水稻高温热害的危害
产量下降
高温热害会导致水稻生长受阻,结实率下降,产量明 显降低。
品质下降
高温热害会使水稻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米质变 差。
病虫害加重
高温热害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加重了水稻的 病虫害负担。
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40d1f0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3.png)
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非常大。
地理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都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将分别说明这些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一、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1.温度:水稻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一般来说,水稻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高温会影响水稻的花粉发育,导致减产或者死亡,而低温则会延缓生长,影响产量。
因此,适宜的温度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
2.降水:水稻是一种水稻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生长。
降水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需要每年约1000-2000毫米的降水。
3.光照:水稻是一种光合作用作物,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4.湿度:水稻生长需要适宜的湿度条件,干湿适宜的湿度条件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二、土壤对水稻种植的影响:1.土壤质地:水稻适应能力强,可以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水稻的生长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土层深厚、肥力高、排水性好的黄壤是水稻的适宜生长土壤。
2.土壤酸碱度:水稻生长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5.5-7.5,过酸或者过碱的土壤会影响水稻吸收养分,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3.土壤水分:水稻是一种水稻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生长。
土壤水分足够时,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反之,土壤缺水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三、地形对水稻种植的影响:1.海拔高度:水稻的生长适宜海拔范围为0-1000米,海拔高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2.坡度:水稻生长适宜的坡度范围为0-2度,适度的坡度能有利于土壤保水、排水和避免水土流失。
3.地形的起伏:平地是水稻生长的最佳生长环境,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相对来说,山地、丘陵地形的种植水稻的风险更大。
总的来说,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生长环境来制定适宜的种植措施,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高温对农作物的危害
![高温对农作物的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cfa351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5.png)
高温对农作物的危害高温对农作物的危害引言:高温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高温现象在许多地区变得越来越常见。
高温虽然对人类和自然界造成负面影响,但其中一个最显著的领域是对农作物的危害。
高温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导致了一系列间接的问题,如减产,质量下降以及对农民的经济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温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一、直接影响:高温对农作物的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高温条件下,农作物的生理过程受到抑制,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一些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对高温特别敏感。
在高温下,这些作物的生长速度减慢,生育期缩短,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此外,高温还会导致农作物的叶片气孔关闭,影响其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抑制生长。
二、水分胁迫:除了直接影响,高温还会引起水分胁迫,对农作物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高温条件下,蒸腾速率加快,导致农作物的水分散失增加。
而且,高温可以促进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中的水分储备。
这使得农作物面临水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抑制其生长和发育。
水分胁迫还会导致农作物的根系变浅,减少其吸水能力,造成生长不健康。
三、减产和质量下降:高温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导致减产和质量下降。
一些农作物如果树和蔬菜类在高温条件下产量明显减少。
高温还会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使其变得营养价值低且质量下降。
高温会导致果实表皮老化,颜色变暗,糖分含量降低,并减少营养物质的积累。
四、经济影响:高温对农作物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直接损害,还有其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农民因为减产而面临经济损失,收入减少。
此外,高温还可能导致农作物价格上涨,使得日常蔬果等农产品变得昂贵,给消费者和国家经济带来进一步的负担。
应对措施:面对高温对农作物的严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科学灌溉:采用科学的灌溉方法可以帮助农作物在高温下保持足够的水分。
例如,滴灌和喷灌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并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水稻需要的气候条件
![水稻需要的气候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95229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4.png)
水稻需要的气候条件【水稻的气候条件】水稻是温带、热带、亚热带都能种植的作物,但它的生长需要温暖的气候环境。
一般而言,适合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条件一:充足的降雨量。
水稻是需要充足的水份才能正常生长的,在种植期间,需要保证有足够的降雨量或水源灌溉,特别是成熟期需要减少浇水,控制土壤湿度。
条件二:高温多湿。
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湿度为60%-80%。
当气温过高时,水稻生长不良,甚至导致死亡;湿度过低时,水稻的叶片容易干枯,影响其正常生长。
条件三:充足的光照。
水稻生长需要光合作用,也就是需要充足的光照,一般情况下,水稻生长的最适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
【气候条件对水稻的影响】气候条件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气温过高或过低、降雨不足或过多、日照时间不足等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进而影响稻米产量。
影响一:高温影响稻米产量。
高温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减弱、茎秆细弱、根系浅表化,在成熟期易引起稻谷粒数减少、稻米不饱满等问题。
影响二:水分过量或不足会影响稻米产量。
土地过于湿润容易使土壤缺氧,造成根系抗旱能力减弱,严重者甚至导致水稻死亡;而土地过于干燥则会使水稻生长受阻,影响化学合成和输送,进而影响产量。
影响三:光照时间不足也会影响稻米产量。
长期缺光照容易使水稻生长慢、叶绿体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影响穗的形成,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水稻是一种需要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的作物,在种植前需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同时,加强管理措施,保证合理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浅谈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浅谈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b95222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1.png)
浅谈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高温热害是指温度高于正常范围,导致生物体无法适应而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在
水稻种植中,高温热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夏季。
高温热害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
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分别进行探讨。
1.影响生长速度
如果水稻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其生长速度将会显著减慢,这是由于高温热害会导致
水稻光合作用关闭,从而阻碍生长发育。
2.影响生殖发育
在高温热害的环境下,水稻的花粉可能会失去活力,导致结实率下降,从而影响水稻
的产量。
高温热害会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使得根系盘旋、生长缓慢,从而导致水稻的吸收能
力降低。
4.使茎叶变薄
高温热害可能会导致水稻茎叶变薄,从而使其机械强度减弱,更容易受到风雨等自然
灾害的损坏。
高温热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减少结实率
2.减少千粒重
高温热害会使水稻颖花中的淀粉质分解增加,导致下垄籽粒的数量减少,千粒重减轻,从而影响水稻产量。
3.影响籽粒形状
4.降低水稻生长期
结论
高温热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高温热害的影响,必须采取适
当的措施。
例如,增加施肥量、浇水量、提高田间排水条件等,可以有助于改善高温热害
的影响,提高水稻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培育品种适应高温热害也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高
抗性水稻品种,将有利于缓解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水稻热胁迫生理生化
![水稻热胁迫生理生化](https://img.taocdn.com/s3/m/a5f67c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8.png)
水稻热胁迫生理生化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高温热胁迫成为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高温热胁迫会导致水稻生理生化过程发生变化,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根系、叶片和生物分子水平探讨水稻热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
高温热胁迫对水稻的根系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高温热胁迫会导致水稻根系的生长受限,根长、根表面积和总根系质量减少。
此外,高温热胁迫还会降低水稻根系的活力和吸收能力,导致养分吸收不足。
这可能是由于高温引起了根系细胞的膜脂过氧化和离子通道活性的变化。
此外,高温热胁迫还会导致水稻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降低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
高温热胁迫对水稻的叶片也有显著影响。
高温热胁迫会导致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受损,影响光合产物的合成和转运。
研究表明,高温热胁迫会引起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改变以及叶片的气孔关闭。
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高温引起叶片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和光合色素的分解。
此外,高温热胁迫还会影响光合酶和光合电子传递链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光合作用的抑制。
高温热胁迫对水稻的生物分子水平也产生了变化。
研究表明,高温热胁迫会导致水稻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如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
这些ROS会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DNA和蛋白质损伤,进而引发细胞死亡。
为了应对高温热胁迫,水稻会启动一系列的抗氧化系统,包括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
此外,高温热胁迫还会导致水稻细胞的转录、转录后调控和翻译水平的变化。
研究表明,一些热休克蛋白和稳定蛋白过氧化物酶与高温热胁迫的抗性有关。
综上所述,高温热胁迫会引起水稻根系、叶片和生物分子水平的生理生化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水稻在高温环境中适应和抵抗胁迫的策略。
进一步研究水稻热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有助于培育耐高温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生产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适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37deb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9.png)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适应对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对于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而言,气候变化不仅会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带来更广泛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问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适应对策。
首先,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带来了显著影响。
气温的升高会加快水稻的生长发育速度,并影响其物候期。
研究表明,随着气温的上升,水稻生长周期缩短,导致水稻中籼稻和粳稻产量下降的可能性增加。
此外,高温对水稻的花粉发育和花粉活力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结实率,进而影响产量。
因此,应对气候变暖的挑战,种植者和科学家需要开展研究,培育适应高温条件下的水稻品种,提高其抗热性,以保障产量和质量。
其次,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也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威胁。
干旱、洪涝和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不可忽视。
干旱会导致土壤中水分不足,妨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养分吸收。
洪涝则会导致根系缺氧,影响水稻的根系系统和养分吸收能力。
而台风等极端天气会破坏水稻的结实部位,降低产量。
为应对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冲击,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适应对策。
例如,水稻种植者可以改变水稻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干旱或抗洪的品种,以提高水稻的生存能力。
同时,加强灌溉系统建设和改进土壤管理措施,减少干旱和洪涝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对水稻的病虫害发生和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温暖潮湿的气候是病虫害滋生的有利条件。
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多会导致病害和虫害的爆发。
例如,气候变暖会增加稻瘟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而降水增多则会引发水稻亮黄斑病等真菌性病害。
为了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可以采用综合防控的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虫品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加强田间管理和提高农民的技术培训等。
最后,气候变化还对水稻的营养价值和品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影响水稻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和淀粉含量。
高温对作物的影响
![高温对作物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01c98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3.png)
高温对作物的影响高温对作物的影响引言:高温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高温给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温对作物的影响,包括生理、繁殖和生产等方面,同时介绍一些应对高温的措施。
第一部分:高温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1.1 生理变化高温会对作物的生理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当环境温度超过作物的耐受温度范围时,光合作用受抑制,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产物和养分的运输受阻,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
1.2 繁殖受影响高温对作物的繁殖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高温条件下,作物往往出现花粉不活跃,花药变形,花粉管生长受阻,雌雄配子无法正常结合等现象,导致花粉和胚珠失活,降低了作物的结实率。
1.3 产量减少高温对作物的产量也有明显影响。
高温引起作物生理代谢紊乱,影响果实的增大和产量的形成。
而且,高温还会导致作物光合效率降低和气孔关闭,限制了光合产物的合成和养分的吸收,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
第二部分:高温对作物品质的影响2.1 营养价值下降高温会导致作物营养价值下降。
高温环境下,作物光合作用减弱,叶绿素含量降低,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减少,导致作物的营养价值下降。
2.2 品质变差高温也会影响作物的外观和口感。
高温条件下,果实的颜色变淡,果面变黑,果肉变软,口感变差。
例如,高温对水稻的影响使其外观和品质受损,从而降低了水稻的市场价值。
第三部分:应对措施3.1 良种选育通过选育耐高温品种,提高作物抵御高温的能力。
利用现代育种技术,选择耐高温的基因,培育出耐高温品种,提高作物对高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3.2 调整种植结构对于受高温影响较大的作物,可以考虑调整种植结构,选择适应高温的作物进行种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耐高温的作物进行种植,减少高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3 控制灌溉方式合理控制灌溉方式,减少作物遭受高温的风险。
采用滴灌、微喷或保湿覆盖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以减轻高温对作物的影响。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136181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png)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高温热害是指气温在适宜范围以上对生物生长发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水稻而言,高温热害是其生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高温热害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利用,进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解决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至关重要。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代谢的紊乱:高温热害会导致水稻的代谢活动异常,比如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等。
这些生理代谢的紊乱会使水稻受到能量和养分的限制,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2.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的影响:高温热害会导致水稻花药温度升高,影响花粉形成和释放过程,降低花粉活力,从而引起花粉萎缩和失活,导致结实率下降。
3. 抗氧化系统受损:高温热害引起的氧化胁迫会导致水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失调,增加有害氧自由基的产生,破坏细胞膜结构,损伤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4. 养分吸收和利用的障碍:高温热害会导致水稻根系活力下降,影响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特别是对于镉、汞等重金属元素,高温热害还会加重其对水稻的毒害。
1. 风降温技术:通过采用风降温技术,如设置遮阳网等,降低水稻受到的辐射热效应,减轻高温胁迫。
合理利用自然风力,优化田间风向,增加通风,降低田间温度。
2. 适时灌溉调控:适时进行冷水灌溉,可以通过蒸腾作用的降温效应来减缓高温热害对水稻的伤害。
合理调整灌溉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的干旱和缺水。
3. 优质抗热品种的选育:通过选择耐高温品种和优质抗热品种进行培育,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培育适应高温的新品种,是解决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的长期措施。
4. 病虫害防控:高温热害会削弱水稻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病害和虫害的侵袭。
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保持稻田的健康状态,减少高温胁迫对水稻的二次伤害。
5. 营养管理:合理施肥,科学调控土壤养分,确保水稻的养分供应,提高其免疫力和抗逆性。
高温对水稻的四种影响
![高温对水稻的四种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f3b487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2.png)
高温对水稻的四种影响水稻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同,都存在一个最适温度,如果超出了上限或下限的临界温度,水稻的生长发育就会出现异常现象,即生理障碍,所以应重视高温对水稻的影响。
一、高温对水稻各生长阶段的影响1、抽穗、扬花期。
一般水稻在抽穗、扬花期以25~30℃气温为宜,低于25℃或高于30℃时水稻就会出现大量的空秕粒。
同时,高温还会损害水稻的雄性生殖器官,引起品种退化或开花后子房不受精形成空秕粒。
2、灌浆期。
水稻灌浆期最适温度为21~25℃,如果水稻灌浆期遭遇遇35℃以上高温,稻粒就易停止发育,形成半实粒,而且造成米粒质地疏松、腹白扩大、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温逼熟”现象。
二、水田坐落位置不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坐落在地势平坦开阔、日照时数长、土肥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田块受高温影响最大,正常年份这些田块均属于高产田,而由于罕见的高温影响,会把利变成了害。
这与高温强光照对这类水田土壤吸收的时数有关。
而山垄田、高海拔田多数半阴半阳,缩短了日照时数,加上田坵的落差、灌溉水的流动,使之白天升温慢,晚上降温快,加大了昼夜温差;还有的田地下水位高,多数田灌山泉水,水土温度相对较低,历年产量都较低,在这个异常高温下,低温上升到恰到好处,因而把害变为利,异常高温反而成为这类田产量提高的因素。
三、同一温度条件下品种组合不同所受的影响杂交水稻组合与组合之间,由于每个组合的父母双亲原产地不同,对温度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经过杂交组合,由于遗传因素的作用,这些特性在后代就会表现出差异,即使是系列组合,一个亲本相同,另一个亲本不同,其后代也不同。
生育期较稳定的迟熟组合,其抽穗期及灌浆结实期避过高温的机会增大,因而受高温危害的程度相对较轻。
四、栽培管理上的不当促进异常高温危害栽培管理上不当对水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1、施肥不当。
凡是肥沃的稻田或偏施氮肥、且迟施重施的田块、结实率都较低,成熟期叶片表现为赤红色,并且较普遍地发生纹枯病、稻曲病,刚一成熟就发生枯秆现象。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7fb22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f.png)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 1.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影响,其中水稻作为该地区的重要农作物,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适应性研究。
2.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2.1 温度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水稻是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温度是其生长和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
高温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会导致米粒形状不完整,减轻产量。
因此,温度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2.2 降水变化尽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象因素较为复杂,但总体来说,该地区的降水量呈现不稳定的趋势。
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降水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如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水稻作为耐水作物,对于均衡的水分供应十分敏感。
降水不均会导致水稻的病虫害增加,水分利用率降低,进而影响产量。
2.3 CO2浓度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量的CO2浓度可以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提高植株生长速度和产量。
然而,过高的CO2浓度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品质下降,严重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
3.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适应性研究3.1 选择适应性品种通过育种,培育出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如耐高温、耐干旱、抗虫病等特性。
这些品种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生产力和抗逆能力。
3.2 改进种植技术优化水稻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技术,如改善水肥管理,调整灌溉制度,提供适宜的水分供应和肥料供应,以减少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
3.3 科学防控病虫害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减少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3.4 水稻种植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在水稻种植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为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稻种植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af4fc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9.png)
气候变化对水稻种植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这对于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对水稻生长产生了直接影响。
水稻生长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的整体上升,这将加剧温度对水稻的不利影响。
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等也不断发生,给水稻种植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水稻是一种对水分需求较高的作物,缺水和过度淹水都会导致减产甚至死亡,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会增加这种不稳定性。
其次,气候变化对农业灾害的增加也对水稻种植造成了冲击。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虫害和病害的传播速度加快,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也会更加严重。
另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其他农业灾害,如风暴、冰雹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对水稻种植的破坏性较大。
农业灾害的增加将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进而对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水稻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融循环和雪融水对山区水稻种植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弱,这降低了山区水稻病害传播的风险,但也可能导致水稻种植区域的生态连续性断裂,影响生物多样性。
另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土壤湿度和质量,进一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这些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将再次对水稻种植带来不确定性,需要采取适应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农业界和科研界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首先,改良水稻品种,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抗病虫、耐高温、耐旱或水稻新品种。
其次,通过水稻种植管理的变革,如适应性灌溉、调整种植季节等措施,来减轻气候变化对水稻的影响。
此外,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气候信息,为农民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冲击。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5097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d.png)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气温、降水、光照和湿度等因素。
下面将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
气温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稻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35摄氏度,高温可以促进生长速度和产量,但也容易造成植株倒伏和细胞膜的破裂,导致长势不良。
低温则会影响植株的抽穗和生育生长,使稻穗数量减少,花粉细胞发育不良,减少结实率。
降水是影响水稻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水分,降水不足会导致土壤干旱,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输送,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的吸收。
过量的降水也会导致水稻根系缺氧、烂根、倒伏等问题。
光照是影响水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光照强度不足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叶绿素的合成和种子的形成,导致叶片颜色变黄,生育期延长,影响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光照过强则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增加水稻干旱的风险。
湿度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水稻生长期间,适宜的湿度范围为60%-80%,过高的湿度会造成水稻病害的蔓延,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等;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土壤干旱,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气象条件会对水稻生长产生影响,如风速、二氧化碳浓度等。
风速过大会导致水稻株高偏斜、叶片面积减小,影响光合作用和水分的蒸发;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和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可以优化水稻生产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为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的影响及对策
![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12769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9.png)
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的影响及对策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异常天气现象频繁发生,给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的影响和对策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的影响1. 干旱干旱是水稻生长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
干旱天气会导致土壤中水分严重缺乏,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还会加速土壤的盐碱化过程。
干旱天气还容易引发土壤板结,导致根系无法正常生长并吸收养分。
这些都会导致水稻的减产甚至歉收。
2. 暴雨暴雨天气会导致水稻田间积水,使得根系缺氧,同时还容易引发水稻病虫害的爆发。
暴雨还容易导致土壤侵蚀,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暴雨还可能引发农田洪涝,进而导致水稻大面积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3. 高温高温天气会导致水稻的生理代谢紊乱,影响生长发育。
高温还会加重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和蒸发,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特别是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高温天气会导致花粉不育和少子粒现象,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4. 寒潮寒潮天气会导致水稻的生长速度减慢,还容易引发冻害,使得水稻叶片枯黄,并影响生长发育。
寒潮还可能导致水稻的凝霜,严重影响产量。
1. 科学调控水稻种植时间在面对异常天气时,科学调控水稻的种植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水稻的种植时间,尽量避开气候异常期,降低灾害风险,保障稻谷产量和品质。
2. 选用抗旱、耐涝品种针对干旱、暴雨等异常天气,科学选用抗旱、耐涝的水稻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对策措施。
研发和选育出抗旱耐涝的水稻品种,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合理施肥及浇水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合理地施肥和浇水对稳定水稻产量至关重要。
科学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料,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出现干旱或水涝的情况。
4.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措施是保障水稻稳产性的重要环节。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御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2e20d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4.png)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御对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高温热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更是受到了高温的严重威胁。
了解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御对策,对于维护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和防御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1. 高温对水稻生长期的影响高温对水稻生长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引起抽穗和开花期的提前以及稻米的品质下降。
高温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特别是在幼苗期,高温会导致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变薄、发黄和枯萎,甚至出现死亡现象。
高温还会导致水稻的抽穗和开花期提前,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高温也会对稻米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糙米率下降、胀粒率降低、淀粉含量减少等。
2. 高温对水稻生理代谢的影响高温对水稻的生理代谢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水稻的生长素代谢、光合作用和气孔调节功能。
高温会抑制水稻的生长素合成和转运,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产量。
高温还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降低光合产物合成能力,影响养分的积累和转运。
高温还会影响水稻的气孔调节功能,导致气孔关闭,降低了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和产量。
二、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1. 选择适应高温的品种为了应对高温热害的影响,可以选择适应高温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目前,国内外已经培育出了一些抗高温品种,如杂交水稻“云稻”、中稻“早稻3号”等。
这些品种对高温抗性较强,生长发育期较短,是抗高温热害的理想选择。
2. 调整播种时间和密度合理调整水稻的播种时间和密度,是减轻高温热害影响的有效方法。
一般来说,推迟播种时间可以避开高温时段,减少高温对水稻的影响。
适当增加水稻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降低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同时提高产量。
3. 施用抗高温肥料和生长调节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适当施用一些抗高温肥料和生长调节剂,以增强水稻植株的抗高温能力。
高温对水稻的影响
![高温对水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6e9b4af7e21af45b207a873.png)
高温对水稻的影响摘要:高温是我国各个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形势下,极端高温事件频发,经常会给水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根据广西玉林容县高温天气特点,探讨了高温对水稻各个生长期所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御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温;水稻;影响;防御对策引言水稻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面积特别广泛,在其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水分、热量以及光照等气候条件也具备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温度条件对于水稻特别敏感。
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要求具备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步加剧,促使极端高温出现的频率以及强度均大幅增加,持续时间也不断延长,高温逐步成为阻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容县隶属于广西玉林市,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是容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如今容县部分地区还积极推广稻鸭生态种养技术,致力于发展生态稻米,大幅提升了水稻品质。
但是,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形势下,容县高温天气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容县水稻的生长。
基于此,本文主要根据广西容县高温发生特点,阐述了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一些防御对策,确保容县水稻实现优质高产。
1.容县高温天气特点在气象学上通常将日最高气达到35.0℃以上的天气定义为高温天气。
据相关气象资料统计能够获悉,容县高温天气大都发生于 6~9 月,该时间段占全年的95%左右;尤其事儿盛夏( 7~8 月)高温天气最为集中,约占全年高温日数的70%以上,这个时间段时常会给水稻造成高温热害,从而对水稻的正常抽穗开花、灌浆结实造成不良影响。
2.高温对水稻的影响水稻属于喜温性作物,其光合作用适宜的温度范围比较宽泛,当温度上升到32.0℃的时候水稻根部呼吸作用逐渐变快,之后慢慢增加,至38.0℃的时候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慢,而稻叶呼吸处于20.0~4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呈增强趋势。
气候变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a47e9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1.png)
气候变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粮食安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气候变暖对农业产量、质量和稳定性均会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威胁到全球粮食供应。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农作物产量减少气候变暖导致温度升高和降水模式改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高温会加速农作物的生理代谢,缩短生育期,降低产量和品质。
同时,降水的不均衡分布也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
例如,干旱和洪涝灾害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歉收。
在某些地区,由于气候变暖影响,传统农业作物的适应性将受到挑战。
作物品种的选择和开发将成为提高农作物抗逆性和适应性的重要途径。
种植耐热、抗旱和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将有助于应对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的威胁。
二、水资源不足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剧和降雨分布不均等,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水资源不足。
水稻等作物对水资源需求较高,水资源短缺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粮食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以及推广水-saving 的农业技术等方式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提高利用效率。
此外,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改进水资源的蓄储和利用也是重要的举措。
三、疾病和虫害的蔓延气候变暖为病毒、细菌、真菌和虫害等农作物病害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温和湿度等气候条件将使得病毒和病原菌更容易传播。
这些病害对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重大影响,不仅导致损失,还可能危及农民和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防止疾病和虫害的蔓延,农业生产者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和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培育抗病虫害的品种,采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可持续的农业管理方法,也是减少疾病和虫害对粮食安全影响的有效途径。
四、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将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进而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
生态系统破坏将导致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和风暴等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1/2的人口以之为主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水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温室效应的加剧,短期异常高温发生频繁,高温已成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关键词:水稻;高温Abstract: Ra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supplies in the world,there are about half of people as the main food around the world,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y,ri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cial stabi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with the rapid glob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resulting in green house effect and temperature rising, high temperature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the main disastrous factors in crop production.自20世纪来,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的气候变暖现象表现明显,短期异常高温发生频繁,高温已成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活动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已使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约1℃,预计到21世纪末还将上升1. 4~5. 8℃。
至21世纪中叶我国的粮食作物产量有可能因此而减少三成[2]。
1、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1.1高温对水稻幼穗分化期的影响高温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较高的温度条件一般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变短。
减数分裂和抽穗扬花期是水稻对外界温度最为敏感,也是最易受到危害的时期[3]。
特别是在幼穗分化的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对温度极为敏感,当平均温度超过30’C连续3天以上就会造成花器官发育不全,花粉发育异常,以致不能结实,引起结实率的普遍下降,部分小花还可能会出现发育畸形的现象[4]。
方先文等[5]通过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58份处于温度敏感期的水稻品种耐热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幼穗分化期遇高温,花粉的受精程度和花药的生活力下降,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并最终导致花粉败育,进而影响穗粒数和结实率。
1.2 高温对水稻抽穗开花期的影响水稻抽穗开花期对温度特别敏感,也是受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
高温往往引起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
Satake[6]研究表明:水稻抽穗开花期持续5天高温(>35℃),就会影响花粉管伸长和正常散粉,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批粒。
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7]研究认为,在早釉稻开花结实期间,30℃的温度处理可引起明显的伤害,高于35℃有可能会出现大量批粒,38℃则不能形成实粒。
1.3 高温对水稻灌浆成熟期的影响灌浆成熟期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灌浆期遇到高温可以加快水稻灌浆速度,缩短灌浆时间,但较高的温度会导致水稻灌浆速率明显下降,子粒的充实度受到影响,并导致产量和粒重都显著降低。
森谷国男[8]认为在30℃以下的范围内,水稻灌浆速率随日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灌浆期也相应缩短,千粒重降低,不完全米比例增大;超过35℃,籽粒接受光合产物能力降低,不仅影响千粒重,也影响品质。
2、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稻米品质除受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外,外界环境因子对其也有一定影响,其中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大。
一般认为,抽穗至成熟阶段高温会加快灌浆速率,缩短灌浆的持续期,子粒光合产物不足,淀粉及其它有机物积累减少,使子粒的充实度受到影响,米粒至白增加,透明度变差[9]。
李林等[10]报道,灌浆期遇高温,稻米碾磨品质下降,表现在糙米率、精米率下降1~3个百分点,整精米率下降3~10个百分点。
程方民等[11]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四个典型温度处理下(极端高温35℃、高温33℃、适温23℃和极端低温18℃)稻米至白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33℃处理的稻米奎白较适温23℃大幅度增加,增加幅度达93.8%;极端高温35℃与高温33℃相比,至白化程度更高。
温度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直链淀粉影响,在高温条件下,呼吸消耗速度加快,物质积累减少,低直链淀粉含量的粳稻品种、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杂交稻和釉粳杂交偏釉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釉稻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但灌浆结实期温度太高不利直链淀粉的积累。
在营养品质方面,唐湘如等[11]的研究也认为,在高温条件下,水稻灌浆成熟期间的茎、叶的蛋白质酶浓度保持较高水平,且活性增加,有利于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等可溶性氮化物向籽粒运输,使籽粒氨基酸增多,从而促进蛋白质合成,最终导致籽粒蛋白质含量升高。
3、高温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3.1 高温对光合作用及其有关酶的影响光合作用被认为是对高温最敏感的过程之一。
在高温胁迫下,水稻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受到损伤,叶绿体发生降解,叶绿体的光还原活性降低,暗反应酶活性下降,叶片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的含量下降,导致光合效率降低[12]。
黄英金等[13]对65个不同来源早釉稻品种在灌浆期高温胁迫前后的生理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胁迫引起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RuBP梭化酶活性降低,内源多胺含量降低,光合速率显著下降。
3.2 高温对质膜透性与酶保护系统的影响高温胁迫下,植物组织中产生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发生一系列的自由基反应,使质膜的结构发生变化,膜的电解质渗透率增加,稳定性变差[1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SP)是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对防止膜脂过氧化,减轻逆境造成的膜伤害和延缓植物衰老有重要作用。
高温胁迫下,开花期高温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内保护性酶SOD、CAT、POX活性增加,且均表现为耐热性强的高温胁迫下,开花期高温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内保护性酶SOD、CAT、POX活性增加,且均表现为耐热性强的品种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大,热敏感品种增加幅度较小,这可能是水稻为了适应高温胁迫而引起的抗热性生理反应。
品种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大,热敏感品种增加幅度较小,这可能是水稻为了适应高温胁迫而引起的抗热性生理反应[15]。
3.3 高温对蛋白质代谢及脯氨酸的影响蛋白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高温会使作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降解,作物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当氨基酸含量过高时,会使植物产生氨中毒[28]。
脯氨酸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它能加强高温条件下蛋白质的水合作用,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还能减轻高温胁迫造成的氨中毒,因此对植物有保护作用。
3.4 高温对淀粉合成和酶活性的影响淀粉是禾谷类作物籽粒中最主要的组成物质,子粒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很多,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DBE)、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等一系列酶[17]。
高温条件下,蔗糖合成酶的活性下降,有利于子粒中蔗糖的积累,而不利于子粒中蔗糖的分解,造成子粒中淀粉含量的下降。
4、水稻耐热性的分子遗传研究国内外曾报道了不少其他作物的耐热性遗传研究,但极少涉及水稻品种耐热性遗传基础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分子标一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些学者不断运用分子标记对水稻耐热性进行相关的遗传研究。
Craufurd[18]在用Bala与Azucena为亲本构建的186个RILs 中,共定位到6个水稻耐热性QTL和1个细胞膜热稳定性QTL。
朱昌兰[19]等利用98个回交重组自交群体,以适温粒重与高温粒重差值除以适温粒重的百分比作为水稻耐热性指标,在第l,4,7号染色体上共定位到3个灌浆期耐热性的主效QTL、8对上位性QTL。
作物受到外界高温胁迫时,为降低胁迫造成的伤害,以维持基本的生理代谢,其体内会发生相应的适应或通过开启某些基因的表达对高温产生抗性。
这一过程中最显著的生理变化是:正常的蛋白合成受到抑制,细胞转向合成热激蛋白(heat- stoekproteins,HSps)。
UtakoYamanouchi [20]发现了水稻斑叶基因spl7能够编码热激转录因子-HSF蛋白。
5、结论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4一5亿亩,其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8.1%,产量却占粮食总产的40.6%,水稻生产的压力仍很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温室效应”。
在世界各水稻生产地区,高温热害已成为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主要灾害因素。
在非洲及东南亚的许多地方,水稻开花期的温度经常高达35℃以上,热害是这些地区水稻高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在我国,长江以南双季早稻的开花结实期及中稻开花期也经常遭到异常高温天气,如1988,2003,2006年长江流域稻作区所遇到的异常高温,使水稻遭到严重的热害,产量大幅度下降,给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加速选育、推广应用耐热性的优良品种是战胜高温这一自然灾害的根本性措施。
6、参考文献[1] 张桂莲,陈一立云.雷东阳,等.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川.杂交水稻,2005,20(l):1~5.[2]何方.应用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Maehill D J,Colffman W R,Rutger J N.Pollen shedding and combining ability for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in rice[J] .CroPSei,1982,22:730~733.[4] 王才林,仲维功.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4,(l):15~18.[5] 方先文,汤陵华,王艳平.水稻孕穗期耐热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3):342~34[6] SatakeT,Yoshida S.High temperature induced sterility in indica rices at flowering[J].Joumal of Crop Sceince,1978,47:6~17.[7]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人工气候室.高温对早稻开花结实影响及其防治[J].植物学报,1977,19(12):126~130.[8] 森谷国男.水稻高温胁迫抗性遗传育种研究概况[J].徐正进译.杂交水稻,1992,(l):47~48.[9] 孟亚丽,周治国.结实期温度与稻米品质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1997,11(1):51~54[10] 李林,沙国栋.水稻灌浆期温光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象,1989,10(3):33~38.[11] 程方民,张篙午,吴永常.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稻米坐白形成的影响[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5(2):31~34[12] WEISE,BERRY J A.Plant and high temperature stress[A]..Plants and Temperature[M],1988,329~346.[13] 黄英金,罗永锋,黄兴作等.水稻灌浆耐热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剑叶光合特性和内源多胺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1999,13(4):205~210.[14] 郑小林,董任瑞.水稻热激反应的研究Ⅰ.幼苗叶片的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3(2):351~354 [15] 李敏,马均,王贺正,等.水稻开花期高温胁迫条件下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及其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J].杂交水稻,2007,22(6):62~66.[16] 叶陈亮,柯玉琴,陈伟.大白菜耐热性的生理研究Ⅱ.川片水分和蛋白质代谢与耐热性[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25(4):490~493. [17] 刘奇华,蔡建,李天.水稻籽粒中的淀粉合成关键酶及其与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6):1211~1216.[18] 李天,刘奇华,大杉立,等.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籽粒蔗糖及降解酶活性的影响[J1.中国水稻科学,2006,20(6):626~630.[19] Zhu Changlan,XiaoYinghui,WangChunming,et al.Mapping QTL for Heat-Tolerance at Grain Filling Stage in Rice[J].Rice Scinece,2005,12(1):33~38.[20] Utako Yamanouchi,MasahiroYano,HongxuanLin,et al.A rice Spotted leaf gene,SP17,encodes a 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tein[J].PNAS,2002,99(11):7530~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