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典型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第五章典型飞行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纵向姿态控制

第五章典型飞行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纵向姿态控制
❖ 等效开环传函为:
G等 (S)
L M e (S Z ) S 2 C1d S C2d
❖ 根轨迹如右图所示:
内回路 L ,使短周期
一对复根左移且虚部减小,最
s1
终进入实轴,振荡减小,
阻尼加大。内回路的动态
过程由振荡运动转为按指
z
数规律衰减的单调运动,
s2
L 越大,阻尼作用越强。
j
全系统情况:
图 L 过大时,修正 的过渡过程
要想减弱这一振荡过程,应在控制律中引入 俯仰角速率q,对飞机运动起阻尼作用,也就是 引入微分信号。
(4)一阶微分信号在比例式控制中的作用
t1•
t •
2
t
e
e1 L
e2 L
t
e L L
由图可见,微分作用的物理本质为:

为t1零时,刻当t
在减小但值为正,此时舵e 已
1、比例式自动驾驶仪修正初始俯仰角偏差
(1)稳定过程 0 0 驾驶仪控制律为:
g 0
e L L ( g )
讨论俯仰角稳定过程,认为
e L L
修正 0 的过程:0 0
比例式控制如何减小静差:
❖ 由前面计算可知:
g
Mf Q0Sb Cme
L
❖ ❖
所 要 只以 减 有:小使这b个静, g差就存,可在应使静加静差大差。减L小。Lb2
,所以
❖ 极端情况: b 0(切断硬反馈)就可完全
消除常值干扰下的静差。
2、积分式自动驾驶仪
在舵回路中采用速度反馈或称为软反馈形式的 信号,组成了积分式自动驾驶仪。
1
T s 1
s 2 c1d s c2d
s
内 s

第五章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第五章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动作3
动作4
反馈1
反馈2
反馈3
反馈4
反应链模式跟适合与连续性的任务,如启动汽车。根据反 应链假说,只有在启动第一个动作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参与, 其余的动作都可以“自动”地进行。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 一个反馈结果与下一个动作产生之间的连接是提高技能的 基本要素。 思考:那么反应链理论是否属于闭环控制模型?
分析投篮属于那种动作控制系统?你还 能列举出类似动作吗?
中枢控制
节律活动、脑髓大脑皮层 所有动作
人体
运动
控制 操作
闭环控制
反馈、身体感觉 动作慢、精确、高准
系统
开环控制
机械控制 预编程序 动作快、耗时短动作
第五章 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LOGO
学习要点:
重要问题
1、理解开环控制系统的模 型及其与闭环控制系统模型 的区别 2、理解中枢控制的机制 3、掌握动作程序的概念、 一般程序理论及其局限性 4、了解几种典型的运动中 的中枢控制
一、开环控制系统
(一)开环控制模型 运动指令 执行时不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如红绿灯。 效应器 只执行指令,不进行校正
(二)反应链假说
James提出反应链假说(反射链假说)
运动开始于由内而外信号引起的肌肉收缩,肌肉的第一 次收缩直至最后一个收缩动作完成,中间由反应产生的 反馈起着调节作用
动作1

动作2
关键概念
反应弧假设 开环控制系统 中枢模式发生器 动作程序 一般动作程序 自由度 交互抑制 惊吓动作 抑制动作
章节目录
1 中枢控制与开环控制系统
2
动作程序理论
3 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第一节 中枢控制与开环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Schmidt提出开环控制系统理论。 个体在完成短时间快速运动动作技能时候,由于持续时间短, 无法进行反馈调节,必须在动作执行前预先组织好动作程序。 开环控制系统控制哪些稳定的、可预料的、不需要调整的动 作。 开环控制系统的4个特征 1、执行预先设置的动作序列及时间的指令 2、一旦动作开始,身体以固定的方式忠实地执行指令 3、没有反馈参与,没有时间进行修正或调整动作 4、适用于动作快、耗时短的动作 提问:油锅着火应该怎么办?

第五章-比值控制系统

第五章-比值控制系统

Q1
相当于改变空气量Q2的给定值。所以,空气量就要跟随改变,从 而保持了比例关系。如果调节器 Gc 2 (s) 选用比例积分作用,则平衡 时
Gm 2 ( s) Q1 ( s) Q2 ( s) Gc1 ( s)Gm1 ( s)
式中;
Gm1 ( s)
--为两个流量变送器的传递函数; Gm 2 ( s)
例如:合成炉的比值控制系统,如(图5-30):
要求A、B两种物料的流 量保持一定比例,其中B 不可控,当它改变时, 由调节器控制调节阀,A、 B管路上都安装了节流元 件。DT为变送器,它将 两个压差变成两个电流, R为比值器,将压差控制 电流作为设定值送到调 节器,系统框图如下
QAC 是比例积分作用,通过调节A物料流量以保持 I I * A B
要求Q1、Q2流量比较恒定,因此,设计了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其框图为:
X (s )
Gc1 ( s)
Gv1 (s)
G p1 (s)
Q1 ( s )
Gm1 ( s)
K
Y (s)
Gc 2 ( s)
Gv 2 ( s)
Gm 2 ( s)
( 图5-25)
G p 2 ( s)
Q2 (s)
在生产恒定的情况下,主动量Q1通过本身的闭合回路保持在给定 值x(t)上,同时,通过比值器K给出从流量回路的给定值y (t)。从流量根据给定值y(t)进行调节,以保持主流量、从 流量之间为一定比例。
由于采用了开方器,比值系数的计算需要稍加改动.

从压差变送器输出的信号仍为IA和IB, 经过开方器后得到
(5-28)
同样,IB’ 经过比值器后得到:
I
' B
' ( I B 4) 4

[工学]过程控制第五章 串级控制系统与比值控制系统PPT课件

[工学]过程控制第五章 串级控制系统与比值控制系统PPT课件
第五章 串级控制系统与比值控制系统
02.12.2020
过程控制
1
本章基本要求
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表示法;
结合控制原理,掌握串级系统的分析方法;
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
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抗积分饱和措施。
了解比值控制系统的几种控制方案
02.12.2020
过程控制
6
反应器的温度串级控制方框图
D2
D1
θ1r
主调节器 副调节器 调节阀
夹套 θ2 槽壁
反应槽 θ1
温度测量 温度测量
02.12.2020
过程控制
7
例5-2 精馏塔提馏段的温度控制
1、 简单控制系统方案
被调量:提馏段温度θ 扰动D2:加热蒸汽压力 扰动D1:加料方面的扰动, 如温度、流量、组分等
掌握比值系数的计算
02.12.2020
过程控制
2
R(s)

Gc(s)
Gv(s)
Y(s) G(s)
Gm(s)
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
组成: 一个调节器,一个控制阀,一个被控制对象,一个 测量变送器
2.2020
过程控制
3
§5-1 串级控制系统的概念
定义:就是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 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 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 更好的控制效果。
在多回路控制系统中,有两个被控过程,两套 测量变送装置, 两台控制器和一个调节阀构成 的系统.
02.12.2020
过程控制
4
例5-1 连续槽反应器温度控制
1) 采用单回路控制

第5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调整方法

第5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调整方法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2. 控制参数的选择(重要选择)
依据过程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不难归纳选择控制参数的 一般原则:
K P越大越好 , TP 适当小一些 ; (a)
(b) P 越小越好 , P
/ TP 0.3
(c)K f 尽可能小, T f 尽可能大,尽可能多,尽可能将大的纯滞 后置于干扰通道,干扰进入系统的位置尽可能远离被控参数。
由此可见,时间常数越错开,K 0 越大,对系统稳定性越有 利,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条件下,对保持质量越有利。
小结
控制通道的K P 越大越好,TP适当减小, P 越小越好,多个 时间常数的大小越错开越好。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三)控制方案的确定
1、系统被控参数选取的一般原则 (a)应选取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环 境保护有决定性作用、又可直接进行测量的工艺参数作为被 控参数(直接参数); (b)选取与上述直接参数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 控参数; (c)间接参数对产品质量应有足够的灵敏性; (d)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及仪表的性能价格比等; 特别说明:被控参数一般由工艺工程师确定,控制工程师无 多大选择余地。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c)按下表计算出P、I、D调节器的参数
(2)优缺点:
a)该法可直接在闭环状态下进行,且无需测试过程的动态特性; b)方法简单,使用方便;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2)P调节对系统质量的影响:
a)比例调节是一种有差调节? b)比例调节系统的静差随比例带的增大而增大?比例带 的减少,意味着系统稳定性降低? c)比例调节不适合给定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增大 K C(即减小比例带),可以减少系统的静差,加 快系统的响应速度?这是因为: KP KC KC K P TP s 1 C (s) K KP R( s) TP s 1 K C K P Ts 1 1 KC TP s 1 KC K P TP K ,T (惯性减小) 1 KC K P 1 KC K P

孙炳达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3

孙炳达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3

比例环节可以完全、真实地复现任何频率的输入 信号,幅值上有放大或衰减作用;υ (ω)=0º ,表示输 出与输入同相位,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二、积分环节 1.代数表达式 传递函数
G (s) 1 s 1
频率特性 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
A( )

1 1 1 j 90 G( j ) j e j () 90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是一条斜线, 斜率为-20dB/dec, 称为高频渐 近线,与低频渐近线的交点为ωn=1/T,ωn称为交接频率或转 折频率,是绘制惯性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时的一个重要参数。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伯德图 对数幅频图
L( ) 20lg A( ) 20lg 1 1 2T 2 20lg 1 2T 2
G ( j ) 1 j 2 2 2 (1 2 2 ) j 2 (1 2 2 ) 2 (2 ) 2 e
2 T j arctan 1 2 2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极坐标图 理想微分环节的极坐标图在0 <<的范围内,与正虚轴重合。 可见,理想微分环节是高通滤 波器,输入频率越高,对信号的 放大作用越强;并且有相位超前 作用,输出超前输入的相位恒为 90º ,说明输出对输入有提前性、 预见性作用。 (纯微分)
在控制工程中,采用分段直线表示对数幅频特征 曲线,作法为: a.当Tω<<1(ω<<1/T)时,系统处于低频段 L( ) 20lg1 0 b.当Tω>>1(ω>>1/T)时,系统处于高频段
L( ) 20lg T
此直线方程过(1/T,0)点, 且斜率为-20dB/dec。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8
二、图形表示法
1.极坐标图(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图) 1.极坐标图(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图) 极坐标图 随着频率的变化,频率特性的矢量长度和幅角也改变。 随着频率的变化,频率特性的矢量长度和幅角也改变。 当频率ω 变化到无穷大时, 当频率ω从0变化到无穷大时,矢量的端点便在平面上画出一 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出ω为参变量、模与幅角之间的关系。 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出ω为参变量、模与幅角之间的关系。 通常称这条曲线叫做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或奈奎斯特曲线。 通常称这条曲线叫做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或奈奎斯特曲线。画 有这种曲线的图形称为极坐标图。 有这种曲线的图形称为极坐标图。
− j arctan 2 ζT ω 1−T 2ω 2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A(ω ) =
ϕ (ω ) = − arctan
2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9
2.博德图(对数频率特性图) 博德图(对数频率特性图) 博德图 两张图构成 一张是对数幅频图 一张是对数相频图 构成: 对数幅频图, 对数相频图。 由两张图构成:一张是对数幅频图,一张是对数相频图。 两张图的横坐标都是采用了半对数坐标。 两张图的横坐标都是采用了半对数坐标。
10
对数幅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对数幅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即 L(ω ) = 20 lg A(ω ) 表示,均匀分度,单位为db。 表示,均匀分度,单位为db db。 对数相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相移角φ(ω),均匀分度,单 对数相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相移角φ 是相移角 均匀分度, 位为“ 位为“度”。 对数幅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对数相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对数相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例 5 - 2. 设有下列特征方程 s 4 + 2s 3 + 3s 2 + 4s + 5 = 0
试用Routh判据判别该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数。 判据判别该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数。 试用 判据判别该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数
解 : 列写 劳斯 阵列 : s4 s3 s2 s s
1 0
1 2
2× 3 - 4 2
s3 s2 s s0
1 0≈ε
- 3ε - 2
-3 2 0
改变一次
ε
2
改变一次
∴ 有两实部为正的根。
b.劳斯表某行全为零 说明特征方程中存在一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 根。 可用全零行的前一行数值组成辅助方程 A' ( s ),并用 dA' ( s ) / ds 的系数代替全零行的各项,完成劳斯表 ,利用 的系数代替全零行的各项,完成劳斯表, 可解得那些对称根。 辅助方程 A' ( s )可解得那些对称根。
一幅 原 . 角 理 设 (S)是 变 的 项 之 ,除 S平 的 限 奇 复 量 多 式 比 在 面 有 个 F 点 ,为 值 续 则 数又 P为 (S)极 数 , Z为 (S) 外 单 连 正 函 . 设 F 点 目 F 的 点 目 其 包 重 点 重 点 目 以 F(S)的 零 数 , 中 括 极 与 零 数 , 及 全 部 点 零 均 布 S平 的 闭 线 S内 而 S不 过 极 与 点 分 在 面 封 轨 Γ , Γ 通 F(S)的 何 点 零 . 在 种 况 , 当 S以 时 方 任 极 与 点 这 情 下 点 顺 针 向 沿 S 运 , ΓS在 F(S)]平 上 映 ΓF按 时 方 包 原 Γ 动 [ 面 的 射 顺 针 向 围 点 次 的 数 N = Z- P N>0 N<0 N =0 表 ΓF顺 针 围 点 次 示 时 包 原 N 表 ΓF逆 针 围 点 次 示 时 包 原 N 表 ΓF不 围 点 示 包 原

典型控制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典型控制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 传递函数:G 4 1 5
.
4)控制阀传递函数
积分环节,系统中,控制阀连接流入口的水管为方形管,尺寸为宽16cmX 高15cm,流入速度,流出速度。输入量为减小后的转速n,控制阀每转一圈, 进水口的开度改变量为1cm,输出量为流入量,则与n的原理式如下
拉氏变换后
.
4)控制阀传递函数
故传递函数为 G5(s) K5 s
典型控制系统的设计
淦亚锋 11222085 机电1110
目录
• 1.系统分析
• (1)常见的液位自动控制原理图(以浮球杠杆式 为例)
• (2)系统方框图 • (3)数学模型分析
• 2.校正分析
• (1)微分环节校正 • (2)比例微分环节校正 • (3)总结
.
1.系统分析
• (1)常见的液位自动控制原理图(以浮球杠杆式 为例)
式中a=6cm,b=2cm,U总=60V,l=2.5cm
故传递函数 G1(s)K1
其中K1=2
.
2)电动机传递函数 其中,
.
3)减速器传递函数
• 比例环节,增益为减速器的减速比i=1/5。在这个 系统中,当电动机的输入电压为0—56V时,电动 机输出的转速为0—25 r/min,经过减速器后输出 的转速为0—5 r/min。
.
(2)比例微分环节(PD)校正
增加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k(s)9K 2ps(21sts)
取t=0.1时, 画出根轨迹 图:
.
• 取Kp=100,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闭环传递函数为:
时域分析:
上升时间tr=0.3000s
峰值时间tp =0.2000s
调节时间ts =0.3000s
超调量post=11.5840%

《机器人技术基础》第五章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技术基础》第五章机器人控制系统

驱动放大及连接线路
中心控制器
任务和功能: 执行控制程序,通过外围电路控制执行机
构完成相关动作. 根据传感器的输入信息判断机器人工作
状态,决定机器人下一步的动作.
控制器的种类
单片机 特点:结构简单,经济 性好 应用:简单结构的 机器人控制
嵌入式工业控制模块
特点:抗干扰能力较强、 运算速较快、能适应 多种操作系统。
就是脉宽调制技术:即通过对一系列脉冲 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的获得所需要的电 压值(含形状和幅值)。
5.3.1 电机的控制
直流电动机调速原理直流电动机转子和定子组成,定子可以是磁 极或励磁绕组。
其转速与加在转子电枢上的电压Ua有关, Ua↑→转速V↑;所加电压极性改变,则电动机反 转。
据此原理,通过改变电动机电枢电压接通和断 开的时间比(即占空比)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这种方法就称为脉冲宽度调制PWM。
确无误为止
5.4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4、软件设计及操作系统的选择
• 操作系统:根据中心控制器的使用范围及 机器人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
机 器 人 控 制 系 统
5.1 机器人控制技术
• “控制”的目的:是使被控对象产生控制者所期 望的行为方式
• “控制”的基本条件是了解被控对象的特性 • “实质”是对驱动器输出力矩的控制
输入X
被控对象的模型
输出Y
5.1 机器人控制技术
• 机器人控制的两个问题:1)求机器人的动态模 型(动力学问题);2)根据动态模型设计控制 规律
内部传感
5.2.1 机器人控制的构架方式
主从控制结构特点 ➢ 容易实现多闭环控制 ➢ 实时性与稳定性好 ➢ 实现较为简单 ➢ 可实现部分模块化 ➢ 扩展方便 ➢ 目前为止应用最广泛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构架,常用于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uos (t) = A ⋅ A(ω)sin[ω t + ϕ(ω)]
(5.2)
结论:
(1) 稳态解与输入信号为同一频率的正弦量;
(2) 当ω 从 0 向∞变化时,其幅值之比 A(ω) 和相位差ϕ(ω) 也将随之变化,其变化规
律由系统的固有参数 RC 决定; (3) 系统稳态解的幅值之比 A(ω) 是ω 的函数,其比值为
三角函数形式: G( jω) = A(ω)[cosϕ(ω) + jsinϕ(ω)] 。
式中 A(ω) = G( jω) 是幅值比,为ω 的函数,称为幅频特性;
ϕ(ω) = ∠G( jω) 是相位差,为ω 的函数,称为相频特性; U (ω) 是 G( jω) 的实部,为ω 的函数,称为实频特性; V (ω) 是 G( jω) 的虚部,为ω 的函数,称为虚频特性。
s + p1 s + p2
s + pn s + jω s − jω
∑n
=
Ci
+
B
+
D
i=1 s + pi s + jω s − jω
(5.4)
式中 Ci , B , D 均为待定系数。
将(5.4)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得系统的输出响应为
n
∑ c(t) = Cie− pi t + (Be− jω t + Dejω t ) = ct (t) + cs (t) i =1
C( jω) = G( jω)R( jω)
因而,得
G( jω) = C( jω) R( jω)
(5.11)
事实上,当ω 从 0 向∞变化时, G( jω) 将对不同的ω 作出反映,这种反映是由系统自

孙炳达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4

孙炳达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4

渐近线
5.4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绘制
相频特性表达式为
ω
φ(ω)/° -40
-80 -120 -160 -200 -240
arctan 0.25 arctan
5.4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绘制
对渐近线进行误差修正 在振荡环节转折处,ζ=0.4/(2*0.5)=0.4, 修正值+6dB; 在惯性环节转折处,修正值-3dB。
40
L(ω)/dB
精确曲线
20dB 1
+6dB
20
0 -20 -40
-40dB/dec ω1=2 ω2=4
振荡
-3dB
10
惯性
ω /s-1
-60dB/dec
1 2 3
5.4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绘制
一、极坐标图 方法一: 根据不同的ω值,计算出相应的P(ω)和Q(ω)或A(ω) 和φ (ω) ,并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然 后用光滑线段连接各点。 方法二:利用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步骤为 (1)分别计算出各典型环节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各典型环节的幅频特性相乘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 各典型环节的相频特性相加得到系统的相频特性。 (3)给出不同的ω值,计算出相应的A(ω)和φ (ω),描点 连线。
5.4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绘制
起点 G(0) 15 j 零虚频特性为0,解得 1 / 2 将此代入实频特性,求 得与实轴交点为-3.33。
终点
G() 0 j 0
根据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起 点、与实轴交点及终点,幅 相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5.4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绘制
10 例 设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Gk ( j ) j ( j 0.2 1)( j 0.05 1)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含习题答案)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含习题答案)

f1 g1
劳斯阵列
注意:如果劳斯阵列第一列元素的符号不全 相同,则该列元素符号变化的次数,就是特 征方程所含实部为正的根的数目。
劳斯判据使用说明: ( 1)用一个正数去乘或除劳斯阵的某一整行,不会改变稳定性的结论。
4 3 2 例5-1 设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D s s 8s 17 s 16s 5 0
Bl e
l 1
sin l t l Dr t r e r t sin r t r
r 0
n4 1
n2重实根
s pk
n3对不同的共轭复数根 s l jl
结论: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全部具 有负实部。
5. 2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s3, 4 2 j
系统特征方程具有两对共轭虚根,系统处于临界稳定。(不稳定,对应的 暂态分量为等幅振荡。)
劳斯判据使用说明:
例 5-3 :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试应用劳斯判据判断预使系统稳定的K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题意,可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K s s 2 s 1 s 2
大范围稳定:系统稳定与否,与初始偏差的大小无关。 小偏差稳定:初始偏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情况下,系统是稳定的。
5. 2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一、系统稳定条件分析
系统扰动输入到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
Xo s G2 s b0 s m b1s m 1 bm 1s bm M s N s 1 G1 s G2 s H s a0 s n a1s n 1 an 1s an D s
C s D s
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D(s)=0,特征方程的根即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

plc第五章交通灯控制系统(电子书)

plc第五章交通灯控制系统(电子书)

第5章交通灯控制系统本章以制作交通灯控制系统为目的,首先从最简单的定时电铃入手,逐步掌握按钮人行横道设计方法,最终完成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使学生逐步掌握PLC循环指令,数据转换指令和实时时钟指令,提高读者应用PLC按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的能力。

教学导航教知识重点(1)PLC编程设计中时间设定的方法。

(2)PLC循环指令,数据转换指令和实时时钟指令。

(3)交通灯控制系统中触摸屏的设计方案和参数设置。

知识难点PLC循环指令,数据转换指令和实时时钟指令。

推荐教学方法本章的知识链接部分用讲授法和引导文法;初步训练部分使用案例教学法;强化训练、拓展训练部分使用项目教学法。

学推荐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完成定时电铃、按钮人行横道和十字路口交通灯设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步掌握S7-200新的编程指令和编程方法。

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PLC循环指令,数据转换指令和实时时钟指令。

必须掌握的技能(1)PLC编程设计中时间设定的方法。

(2)触摸屏的设计方案和参数设置方法。

5.1 交通灯控制系统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城市交通数据监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导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交通信号灯控制模型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实训模型。

实际的交通信号灯控制基本方法是:根据事先测定好的路口的车流量,将两个方向红绿灯的延时时间预先设定好,指挥车辆根据红绿灯的延时时间通行和停止。

而在交通信号灯模型中,直接给出两个方向灯的延时时间,主要考查的是读者对交通信号灯时序的理解和通过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按钮人行道控制系统、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具有通行时间显示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等。

图5-1 交通灯控制系统5.2 知识链接5.2.1 循环指令在控制系统中经常遇到需要重复执行若干次同样的任务情况,这时可以使用循环指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9
2020/8/5
1.反向点动控制
2.起动结束后,从电路中切除时间继 电器的线圈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0
4.2 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
用途:
钻孔、扩孔、镗孔、等机械加工。加工大、中型零件
Z3040摇臂钻床简介:
最大钻孔直径400mm、跨距1200mm。 摇臂钻床的构成(机械结构示意): (外形图)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3
2.主轴及冷却泵电动机控制
主轴变速冲动:
主轴电动机M2在转动过 程中,拉出主轴变速手柄时, 位置开关SQ5动作,KM1或 KM2线圈断电、主轴电动机 M2停止转动,主轴变速手柄 在复位过程中,压下SQ5、 KM1或KM2线圈通电,M2 作瞬时正或反向变速冲动。 反复推拉变速手柄,直至手 柄放回原位,齿轮啮合为止。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2
4.2.2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
1.主轴的控制 主轴由机械摩擦片式离合器实现正转、反转及调速的控制 。
2.摇臂升降过程: 放松→升/降→夹紧 a.摇臂在完全放松状态下压下放松位置开关SQ2; b.做升/降运动; c.升降完毕与夹紧之间加入1~3S的时间延时,以克服惯性; d.升降完毕后,做夹紧运动,完全夹紧,压下夹紧位置开关 SQ3,摇臂升 降过程结束。 位置开关SQ1 、SQ6用于升降限位保护。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
第四章 目 录
4.1 C650卧式车床控制线路分析 4.2 摇臂钻床控制线路分析 4.3 万能铣床控制线路分析 4.4 卧式镗床控制线路分析 4.5 磨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4.6 组合机床控制线路分析 4.7 桥式起重机控制线路分析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
4.1 C650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电路
重点: 掌握正、反双向转动的反接制动控制电路结构和原理。 电气控制要求: 因转动惯量过大,主轴采用电气停车制动。 快移电动机实现刀架拖板快速移动,以减少辅助工时。 主轴电动机(30KW):①正、反转②电气反接制动正向点动。 快移电动机(2.2KW):点动控制。 冷却泵电动机(0.125KW):起停控制。(提供冷却液)。
选择开关SA3常态为矩形工作台,动 态为圆形工作台操作状态。 矩形工作台的纵向进给:(SA3在常态)
纵向操纵手柄向右,沟通纵向机械传 动链并压下位置开关SQ1;操纵手柄向左, 沟通纵向机械传动链并压下位置开关SQ2; 操纵手柄在中间0位为停止状态。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7
▪ 矩形工作台的纵向进给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8
4.2.2摇臂钻床电气控制主电路
夹紧: 按下SB6→KM5线圈通
电→液压泵电动机M3反转、 YA线圈不通电,泵入的压 力油进入主轴箱和立柱液压 缸左腔→主轴箱和立柱同时 夹紧→ 直至压下位置开关 SQ4→HL2作夹紧状态指示, 此时,松开按钮SB6,夹紧 过程结束。
7
反转时按下 停止按钮SB1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8
4.1.2 C650车床辅助电路分析
2.其他控制电路原理
•M2(冷却泵): SB5、SB6及KM4构成起停
控制电路。
•M3(快移): 刀架操纵手柄控制刀架拖板
的工步移动和快速移动。
按动操作手柄点动按钮,压 下位置开关SQ→KM5线圈通电 →电动机M3点动。
升降台的构成:矩形(直线运动)、圆形(圆弧运动)两层结构。 矩形工作台的六个运动方向和圆工作台的旋转运动要求互锁,
任何时刻,只允许存在一种运动形式的一个方向运动。
为了避免打刀(安全),要求有先做主轴旋转,然后工件进给的顺 序控制。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1
4.3.2 万能铣床控制线路分析
3.工作状态指示 HL1、HL2用于主轴箱和立柱的夹紧、放松工作状态指示 HL3用于
主轴电动机运转工作状态指示。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3
4.2.2摇臂钻床电气控制主电路
▪主电动机M1:
KM1单向起停控制。
▪摇臂升降M2:
KM2、KM3,正反 转控制。
▪液压泵机M3:
KM4、KM5,正、 反转(夹/松)控制。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4
2.主轴及冷却泵电动机控制
上刀制动:
转换开关SA2常开触 点闭合,电磁离合器电 磁铁YB线圈通电,实现 上刀制动。 冷却泵:
转动旋转式转换开关 SA1→中间继电器KA3线 圈通电→冷却泵电动机 M1转动。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5
3.工作台进给控制
阀YA通电、KM4线圈通电→
液压泵电机M3正转、压力油进
入油缸右腔→ 摇臂松开→压下
SQ2→KM4线圈断电→M3停
止放松(此时SQ3恢复为常态,
YA线圈仍通电)。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放 松夹

15
下降:SB4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放 松夹

16
4.2.2摇臂钻床电气控制主电路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7
4.2.2摇臂钻床电气控制主电路
主轴箱与立柱,外立柱与内立 柱间的夹紧、松开(同时进行):
松开:
按下SB5→KM4线圈通电 →液压泵电动机M3正转,电磁 铁YA线圈不通电,泵入的压力 油进入主轴箱和立柱液压缸右腔 →主轴箱和立柱同时松开→ 直 至位置开关SQ4复位→HL1作松 开状态指示,此时松开按钮SB5, 放松过程结束。
第四章 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的一般方法步骤:
1.了解机械设备的机械动作及工步图。分析传动系统的 驱动方式,含电动、液压、气动驱动原理。
2.了解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及作用。 3.分析机械部件与电器元件的关联,含操纵手柄,行程
控制的档铁、撞块、离合器、电磁铁等的状态及安 装位置。 4.分析电气控制原理。
KM5用于起停(点动)控制。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4
4.1.2 C650车床辅助电路分析
1.主电动机M1的控制:
•点动(正向)
按下点动按钮SB2→KM1线 圈通电→M1串R降压正向点动, 电流表PA不投入。
松开点动按钮SB2→KM1线圈 断电,点动停止。
•正反转控制(SB3、SB4)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9
4.3 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系统
用途 铣削平面、斜面和加工沟槽。
分类
立铣、卧铣、龙号
X62W、改进型XA6132。XA6132是在X62W型 万能铣床的基础上增设电磁铁离合器抱闸制动,其他 机械结构相同及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相同。XA6132万 能铣床的构成
矩形工作台的三维空间6个方向的直线运动和圆形工作台的圆弧运动 要互锁。每个时刻只允许有一个运动方向。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6
▪ 矩形工作台的纵向进给
(1)主轴与进给顺序控制 按下SB3或SB4,KA1线圈得电,萁
常开触点闭合,此时按下SB5、SB6, KA2 得电,可做工作台快进控制 。 (2)工作台选择
SB1、SB2及SB3、SB4和KA1 用以实现主轴电动机M2的两地起停 控制,两套起停控制按钮分别装在 铣床正面和侧面操作板上。
停车时SB1、SB2的常开触点闭 合,使主轴制动电磁离合器的电磁 铁YB线圈通电,同时电磁线圈YC2 通电,沟通工作台快速进给传动链, 此时进给电动机M2断电,工作台快 停(顺控要求),实现主轴电动机 迅速停车制动。
按动正转SB3→ KT线圈通电 延时、KM3线圈通电→主回路R 被旁路→KA线圈通电→ KM1线 圈通电自锁→M1正向起动。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5
4.1.2 C650车床辅助电路分析
1.主电动机M1的控制: 启动完毕,KT延时时间到
→PA投入检测运行电流。 •反接制动(正转时n>0触点闭合)
控制电路分析:
手柄向右压下SQ1 →电流过SQ6、SQ4、SQ 3、SA3的常闭触点和SQ1的常开动合触点使KM3 线圈通电→工作台进给电动机M3正转,拖动工 作台向右进给。
手柄回到0位→ SQ1常开触点断开→ KM3线 圈断电→ M3停转。
手柄向左→压下SQ2 → KM4线圈通电,工 作台进给电动机M3反转。拖动工作台向左进给。 控制电流的必经路径SQ3、SQ4、SA3的常闭触 点,满足了互锁要求。
▪冷却泵M4:
组合开关SA1单向手
动控制。
冷却
主轴
升降
电机
电机
电机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夹紧 放松 电机
14
4.2.2摇臂钻床电气控制主电路
上升 按钮
下降 按钮
▪主电动机控制
SB1、SB2、KM1构成主 轴电动机的起停控制电路, HL3用作运行指示。
▪摇臂上升过程分析
按下SB3→KT通电→电磁
主运动:
主轴带动钻头刀具作旋转运动。(主电动机M1驱动)
进给运动:
主轴的上、下进给运动(主电动机M1驱动)
2020/8/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1
4.2 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
辅助运动: ①摇臂沿外立柱作升降运动(升降电动机M2驱动) ②夹紧与放松运动,外立柱与内立柱、摇臂与外
立柱、主轴箱与摇臂间(液压驱动,电动机M3 拖动)。 许翏:P2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