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眩晕症,又称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头部或周围环境的旋转感,伴随着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眩晕症可能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脑部问题、神经系统问题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眩晕症的治疗方法。
1. 基础治疗对于一般性的眩晕症,可以采取一些基础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
例如,患者可以适当休息,避免突然改变头部位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如走路、骑车等。
2.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特定原因引起的眩晕症,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例如,对于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症,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镇吐药物、甾体激素等进行治疗。
对于晕动病引起的眩晕症,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镇吐药物、抗焦虑药物等进行治疗。
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可以使用镇痛药、肌松药物等进行治疗。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治疗眩晕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前庭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眼球运动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眩晕症的症状,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眩晕症的症状。
4.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眩晕症,如梅尼埃病等,可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修复内耳或神经系统的问题,从而缓解眩晕症的症状。
手术治疗一般由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或神经外科医生进行。
5. 心理治疗一些眩晕症患者可能由于长期的症状影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治疗也是治疗眩晕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缓解眩晕症的症状。
总之,眩晕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
针对不同的原因和症状,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眩晕症的症状。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眩晕的名词解释
眩晕的名词解释
眩晕是一种感觉,通常与头晕、头昏、丧失平衡或环境周围旋转感有关。
这种感觉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耳鸣、冷汗、焦虑、心悸等其他症状。
眩晕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内耳问题、神经系统问题、血液循环不良、药物副作用、焦虑和压力等。
根据症状的不同,眩晕可以分为旋转性眩晕和非旋转性眩晕。
旋转性眩晕是指感到自身或环境在旋转,通常是由内耳问题引起的。
非旋转性眩晕则是指头晕或平衡感受到的其他类型的眩晕。
要确定眩晕的原因,可能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实验室测试以及其他进一步的评估。
治疗眩晕的方法因个体和原因而异,可以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等措施。
眩晕的健康教育
眩晕的健康教育眩晕是指头晕、眼花、站立不稳或感觉自己周围的环境在旋转。
眩晕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对眩晕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眩晕的定义、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眩晕的定义1.1 眩晕是一种主观感觉,患者感到头晕、眼花或环境旋转。
1.2 眩晕并非疾病本身,而是疾病的症状之一。
1.3 眩晕可能由内耳问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引起。
二、眩晕的病因2.1 内耳问题是最常见的眩晕病因,包括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
2.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瘤等也可能引起眩晕。
2.3 其他健康问题如低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与眩晕有关。
三、眩晕的症状3.1 头晕、眼花、站立不稳是眩晕的主要症状。
3.2 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不适症状。
3.3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视物旋转、视物模糊等视觉异常。
四、眩晕的治疗4.1 针对不同病因,眩晕的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4.2 对于内耳问题引起的眩晕,可采用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
4.3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五、眩晕的预防5.1 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可减少眩晕的发生。
5.2 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也有助于预防眩晕。
5.3 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眩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并非疾病本身。
对于眩晕的健康教育,患者应了解眩晕的定义、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眩晕的治疗方法
眩晕的治疗方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会让人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甚至恶心呕吐。
眩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焦虑、压力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眩晕的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眩晕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眩晕的困扰。
首先,对于内耳问题引起的眩晕,治疗的重点是通过药物和物理疗法来改善内耳功能。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药物,如激素、镇静剂等,来减轻眩晕的症状。
此外,物理疗法,如前庭功能锻炼、平衡训练等,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眩晕的程度。
其次,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治疗的重点是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梅尼埃病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来减轻眩晕的症状。
对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眩晕,及时的抢救和药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对于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眩晕,治疗的重点是停止或更换引起眩晕的药物。
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告诉医生自己的症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此外,对于焦虑、压力引起的眩晕,治疗的重点是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来减轻焦虑和压力,从而减轻眩晕的症状。
医生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
总之,眩晕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医嘱用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眩晕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对眩晕患者有所帮助。
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眩晕是指人感到周围环境在旋转或移动,伴随头晕、恶心、失衡等症状。
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
1. 内耳问题:内耳是平衡感觉的主要部位,如果内耳发生问题,如结石移位或炎症,就会导致眩晕。
2. 低血压:低血压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影响脑部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眩晕。
3. 次级偏头痛:次级偏头痛是一种疾病,会引起头痛和眩晕。
4. 心血管问题:某些心脏疾病或血管紧张可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影响脑部,引起眩晕。
5. 神经系统问题:如中风、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引发眩晕。
针对不同的原因,眩晕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以下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内耳问题: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或手术来解决,具体治疗方法需咨询医生。
2. 低血压: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锻炼、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等方法来增加血压。
3. 次级偏头痛:采用止痛药、偏头痛预防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具体需根据病情定夺。
4. 心血管问题:需积极控制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症,如有需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 神经系统问题:根据具体病因,有可能会采取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此外,注意避免触发眩晕的因素,如过度疲劳、持续处于压力状态、缺乏睡眠等。
有时候,眩晕也可以通过使用眩晕止痛贴、眩晕止痛喷雾等辅助治疗产品进行缓解。
然而,对于眩晕症状持续出现或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建议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眩晕名词解释医学
眩晕名词解释医学
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眩晕(dizziness)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形容为头晕或头昏。
它可能是由多种疾病、药物或其他外部因素引起的。
在医学上,眩晕被定义为感觉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的旋转、晃动、不稳定或失衡,或伴随着恶心、呕吐、冷汗、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根据症状的性质和发生的原因,眩晕可以被分类为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外周性眩晕通常由内耳问题引起,例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内耳炎等。
中枢性眩晕则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例如脑卒中、脑震荡、多发性硬化症等。
治疗眩晕的方法取决于其基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在出现眩晕的情况下,最好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眩晕症治疗方案
一、引言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摇晃或上下波动。
眩晕症病因复杂,涉及内耳、前庭神经、大脑、视觉等多个系统。
根据病因不同,眩晕症可分为前庭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药物性眩晕等类型。
本文将针对眩晕症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诊断与评估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
2. 体检:观察患者是否有眼震、平衡障碍、听力下降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包括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等。
4. 诊断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将眩晕症分为前庭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药物性眩晕等类型。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前庭性眩晕1)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苯海拉明等,可缓解眩晕症状。
2)前庭抑制剂:如氟桂利嗪、氯丙嗪等,可抑制前庭神经冲动,减轻眩晕。
3)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可改善脑部血流量,减轻眩晕。
(2)中枢性眩晕1)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可缓解中枢性眩晕症状。
2)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可改善抑郁情绪,减轻眩晕。
(3)药物性眩晕1)停用或更换致眩晕药物。
2)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苯海拉明等,缓解眩晕症状。
2. 物理治疗(1)前庭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训练,提高前庭系统的稳定性,减轻眩晕症状。
(2)平衡训练:通过平衡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摔倒风险。
(3)眼动训练:通过眼动训练,提高眼动协调性,减轻眩晕症状。
3. 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对眩晕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2)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4. 生活方式调整(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3)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四、预后与随访1. 预后:眩晕症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但仍需长期随访。
(完整版)眩晕症状分析
(完整版)眩晕症状分析引言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
眩晕症状有多种可能的原因,包括内耳问题、神经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等。
本文将分析常见的眩晕症状及其可能的病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处理眩晕问题。
1. 眩晕症状分类眩晕症状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 旋转性眩晕旋转性眩晕是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类型,患者感觉自己或周围的物体在旋转。
这种眩晕往往与内耳问题有关,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内耳炎等。
1.2 非旋转性眩晕非旋转性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头晕或不稳定,但没有旋转感。
这种眩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颈椎病变、血压异常、药物副作用等。
1.3 视物模糊部分患者在眩晕发作时会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即视力模糊或难以聚焦。
这可能与眼睛肌肉运动异常或神经传导问题有关。
2. 眩晕病因分析眩晕症状的病因多种多样,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可能原因:2.1 内耳问题内耳是我们体内平衡感知的重要器官,内耳问题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BPPV、内耳炎、前庭神经炎等。
2.2 神经系统异常神经系统的异常也可能导致眩晕。
例如,脑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中风等都可能导致眩晕症状。
2.3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眩晕症状。
常见的如抗高血压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4 其他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引起眩晕症状,如颈椎病变、精神因素、贫血等。
3. 眩晕症状的处理对于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以下处理:3.1 就医首先,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检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3.2 病因治疗根据具体的病因,医生可能会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内耳治疗、物理治疗等等,以解决眩晕症状的根本原因。
3.3 日常生活调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眩晕症状,如避免头部突然转动、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做适量的运动等。
结论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眩晕的中医名词解释
眩晕的中医名词解释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
在中医学中,眩晕被称为“眩晕症”或“头晕症”。
眩晕指的是头部感觉不稳,伴随恶心、呕吐或失眠等不适症状。
眩晕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颈椎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中医学将眩晕分为两个主要类别: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真性眩晕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眩晕,如内耳炎、晕厥等。
而假性眩晕则是由于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眩晕,如情绪波动、失眠等。
中医学认为,眩晕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眩晕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如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等。
每种亚型都有其特定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的“四诊”中,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确定眩晕的病因。
望诊主要观察面色是否苍白,目光是否呆滞等。
闻诊则主要依靠医生的嗅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口臭或气味异常等。
问诊则是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疼痛程度等。
最后,切诊是医生通过按压患者的穴位来观察反应。
中医学中,眩晕的病因可以归类为不同的证型。
常见的证型有肝阳上亢、肾精亏损、湿热内蕴等。
肝阳上亢证型的症状主要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脾气急躁、面红目赤等。
肾精亏损证型的症状则包括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健忘等。
湿热内蕴证型则表现为头晕眩晕、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证型,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肝阳上亢证型,可以使用平肝息风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等。
肾精亏损证型可以应用补肾养阳的方剂,如左归丸等。
对于湿热内蕴证型,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龙胆泻肝汤等。
在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中,除了内服中药外,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的疗法。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肌肉和经络来调节脏腑功能。
拔罐则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使用负压来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学在治疗眩晕中也注重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眩晕的症状。
一些有益的食物包括黄豆、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滋补品。
眩晕
释义眩晕是一种临床症状。
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除耳鼻咽喉科疾病外,还涉及到内科、神经内科及骨科的疾病。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和位置性的幻觉。
包括病人感到周围物体旋转或病人本身在旋转,如起伏波动感、不稳感、摇摆感、头重脚轻感等。
这些感觉中,凡是有旋转感觉的,为前庭系统受累,统称为真性眩晕(Vertigo)。
而无旋转感觉的,即波浪起伏感、不稳感、摇摆感、头重脚轻感等。
除前庭系统可能受累外,常因视觉系统或本体感觉系统受累而引起,这些感觉称为眩晕(dizziness)。
对于眩晕的定义也各有不同解释。
但总的说来,由于前庭末梢感受器是在内耳迷路,故眩晕在耳鼻咽喉科范围内,以研究真性眩晕为主要对象。
详细解释[1]1.眩晕是包括视觉、本体觉、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组症候。
一般认为眩晕是人的空间定位障碍所致的一种主观错觉,对自身周围的环境、自身位置的判断发生错觉。
一般来说,头晕、头昏相对较轻,而眩晕则较重。
眩晕包括摇晃感、漂浮感、升降感。
2.头晕目眩。
《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夫人亦眩晕思卧,乃先就榻。
惟娉率诸婢收拾器皿,锁闭门户。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地震》:“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眩晕》:“伤损之症,头目眩晕,有因服克伐之剂太过,中气受伤,以致眩晕者。
”清昭梿《啸亭续录·王功伟》:“﹝王富顺﹞尝病眩晕,恒恐毙於道途,每出行,必小纸书其姓名居址,以防颠仆。
”郁达夫《采石矶》二:“他觉得晴光射目,竟感觉得有些眩晕。
”3.引申为迷惑。
瞿秋白《<饿乡纪程>跋》:“二十年来盲求摸索不知所措,凭空舞乱我的长袖,愈增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分类xuàn yùn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
可分为两类: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
眩晕的鉴别诊断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过度饮酒和吸烟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影像学检 查:如CT、 MRI等以 排除颅内 病变等可 能原因
辅助检查
听力测试:检查听力是否正常 前庭功能检查:检查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是否有脑部病变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生化等检查是否有其他疾病
01
眩晕的鉴别诊断
前庭性眩晕与非前庭性眩晕的鉴别
前庭性眩晕:由前庭系统疾病引起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非前庭性眩晕:由非前庭系统疾病引起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颈椎病等 鉴别方法:通过病史、体检、前庭功能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别 治疗方法:前庭性眩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非前庭性眩晕则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公司
眩晕的鉴别诊断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眩晕的概述
02
眩晕的诊断方法
03
眩晕的鉴别诊断
04
眩晕的治疗方法
05
眩晕的预防与保健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眩晕的概述
眩晕的定义
眩晕是一种主观感觉表现为头昏、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等症状。 眩晕可以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种类型。 真性眩晕是指由于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假性眩晕是指由于非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如颈椎病、贫血、高血压等。
眩晕的分类
真性眩晕:由内耳疾病或中枢神 经系统疾病引起
前庭性眩晕:由前庭系统疾病引 起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 性眩晕等
眩晕的概念名词解释
眩晕的概念名词解释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被描述为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感到头晕或失去平衡的感觉。
眩晕可以与头晕混淆,但两者是不同的。
眩晕是一种感觉,常常被描述为周围环境的旋转或晃动,而头晕则是一种感觉,常常被描述为头部轻飘飘或脑袋沉重。
眩晕常常是由于内耳或神经系统的问题引起的。
内耳是负责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如果其功能受损,就会导致眩晕。
一些常见的内耳问题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迷路炎和梅尼埃病。
此外,其他神经系统问题如脑震荡、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也可能引起眩晕。
眩晕的症状可以因个体而异,但通常包括旋转感、头昏、头重脚轻、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特定的情况下加剧,如改变头部姿势、看电视、乘坐交通工具等。
为了确定眩晕的原因,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一些特定的测试。
这些测试可能包括眼球运动检查、平衡测试、听力测试、神经影像学等。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诊断出导致眩晕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眩晕的方法取决于其根本原因。
对于内耳问题,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
对于神经系统问题,可能需要针对
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此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头部运动疗法、平衡训练等也可以帮助减轻眩晕症状。
总的来说,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通过准确的诊断和合适的治疗,大多数眩晕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控制。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眩晕症状,及时就医是很重要的。
眩晕
五、门诊如何诊断眩晕患者
1. 根据有无伴视物旋转或自身晃动确定是眩晕 还是头昏、头晕。 2. 眩晕根据有无听力损害及其他特点确定是中 枢性还是周围性。 3. 若中枢性眩晕进一步确定中枢性病因:血管 性或后颅窝病变。 4. 若周围性眩晕进一步确定周围性病因:内耳 眩晕病或内耳眩晕征。 5. 排除器质性原因,考虑功能性眩晕。
二、前庭性眩晕的分类 (定位诊断)
1、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 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
2、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颅内段(出内听 道)、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和皮层 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
周围性
突然发作,性质剧烈,持续 眩晕 时间短,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晕加剧。 发作与眩晕相平行,方向多 眼震 水平或水平加旋转,决无垂 直向。 植物 严重的恶心、呕吐、出汗 神经 前庭 冷热水试验无反应或反应弱 功能
前庭神经镇静剂
地西泮(安定)
–机制:可抑制前庭神经核的活性,有抗焦虑及
肌肉松弛作用。 –剂量:2.5 ~ 5.0mg口服,1~2次/日,若呕 吐严重可改用10mg肌注或静滴。
利多卡因
–机制:静滴能阻滞神经冲动,作用于脑干及前
庭终器。 –剂量:可按1~2mg/kg加入5%葡萄糖100— 200ml静滴或缓推,减轻眩晕,也可减轻耳鸣, 注意心脏问题。
中枢性
性质较周围性轻,持续时 间长,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晕加剧不明显。 持续时间长,方向为水平、 垂直和旋转。垂直性眼震 为前庭神经核损害。 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 冷热水试验正常
脑干、小脑和颞、顶叶体征
伴随 症状
听力障碍
四、眩晕的病因(定性)诊断
1、血管性眩晕:
1)椎基动脉供血不足,2)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3)迷路卒中,4)颈性眩晕。
中医眩晕名词解释
中医眩晕名词解释一、引言眩晕是指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物体旋转、晃动、摇晃或不稳定的一种症状。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和解释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本文将详细解释中医眩晕的相关名词,包括其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和治疗方法等。
二、名词解释1. 眩晕眩晕是指一种感觉,患者感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或房屋旋转等。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多归属于“头痛”范畴,常常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肝阳上亢等有关。
2. 内耳性眩晕内耳性眩晕是指由内耳病变引起的眩晕,是最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
中医认为,内耳性眩晕主要与脑脉络的失衡、脾胃失调、肝阳上亢等因素有关。
3. 外伤性眩晕外伤性眩晕是指头部外伤后出现的眩晕症状。
中医认为,外伤性眩晕多与气血瘀滞、痰湿阻络等因素有关。
4. 老年性眩晕老年性眩晕是指老年人出现的眩晕症状。
中医认为,老年性眩晕主要与肾精亏损、阳气衰退、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
三、病因与病机1. 脾胃虚寒脾胃虚寒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减弱、胃气下陷等。
中医认为,脾胃虚寒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头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眩晕症状。
2. 内耳病变内耳病变是导致内耳性眩晕的主要病因,常见的病变包括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中医认为,内耳病变导致了气血流通的障碍,进而引发眩晕症状。
3. 头部外伤头部外伤是外伤性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中医认为,头部外伤会导致气血瘀滞,阻碍脑血供应,从而引发眩晕症状。
4.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一种内源性因素,常见于肝火旺盛、阳气过盛的病人。
中医认为,肝阳上亢会扰动脑脉络的平衡,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起眩晕症状。
四、临床表现眩晕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的眩晕类型有不同的特点。
根据中医的分类方法,眩晕可以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大类。
1. 真性眩晕真性眩晕是指由内耳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患者常感到自己或周围的物体旋转、摇晃等。
常见的病因包括内耳炎、前庭神经元炎等。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调理脾胃、益气养血、疏肝理气,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眩晕的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06年) 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 min至数h。常 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 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 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 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重振现象。 可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前庭功能检查:可有自发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性眩晕 短时 (多持续数秒)-复发 发作性眩晕 中重度 与头位有关 改变头位后眩晕可减轻或消失 无听力障碍、耳鸣等症状 无中枢神经症状及体征 眼震有潜伏期或数秒的延迟发作,易疲劳 缓解期可无任何不适 Dix-Hallpike试验阳性
诊断依据
眩晕发作与头位变化相关。眩晕一般持 续在1 min之内,无耳蜗受损症状。 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Dix—Hallpike 等检查时,诱发眩晕与向地性眼震。
眩晕的鉴别————鼓室负压性眩晕
常因咽部炎症或壁淋巴滤泡增生等多种 原因所致,导致耳咽管的咽口阻塞所致。 发病机理 由于耳咽管的咽口阻塞和或梗阻,鼓室 内空气逐渐吸收而得不到及时补充,引 发鼓膜内陷、内耳迷路水肿肿胀,缺血 缺氧、中耳积液和相应的耳蜗、前庭症 状。
眩晕的鉴别————鼓室负压性眩晕
颈椎骨质增生不是PCI的主要原因
是导致VBI诊断混乱的重要原因
PCI的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 头晕/眩晕、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
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
常见体征
– – – –
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 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 视野缺损、声嘶、Homer综合征 交叉表现是特征表现。
眩晕名词解释
眩晕名词解释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人感觉到周围环境旋转或自身运动,同时伴随头晕、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不适感觉。
眩晕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内耳疾病、脑部病变、血压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眩晕可以分为真性眩晕和相对性眩晕两种类型。
真性眩晕是指内耳疾病导致的眩晕,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疾病,特点是发作性眩晕,且短暂、剧烈,一般是头位或位置改变后引起的,如起床、躺下、转头等。
前庭神经元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内耳炎症,通常是双耳发病,表现为剧烈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梅尼埃病是内耳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间歇性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可伴随恶心、呕吐。
相对性眩晕是指由于视觉、平衡感觉、肌肉力量等功能异常引起的眩晕。
例如运动引起的眩晕,发生在运动性晕动病患者运动时,特别是快速转头或者大力运动时,会引起眩晕。
焦虑、抑郁、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等也会引起眩晕。
眩晕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眩晕症状,例如晕动病患者可以使用抗组胺药、抗胆碱药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例如前庭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适应眩晕症状,提高平衡能力。
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重视眩晕症状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一些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适度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等。
此外,注意饮食均衡、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预防眩晕发作。
总之,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需要注意其原因,及时进行治疗和预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眩晕的治疗方法
眩晕的治疗方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会让人感到头晕、眼花、恶心甚至呕吐。
眩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颈椎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眩晕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眩晕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首先,对于因内耳问题引起的眩晕,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用镇静剂、抗组胺药物等来减轻眩晕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
而物理疗法则包括前庭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通过训练来改善患者的前庭功能,减轻眩晕症状。
其次,对于颈椎病变引起的眩晕,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
物理疗法包括颈部按摩、理疗等,通过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和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来减轻眩晕症状。
而对于一些严重的颈椎病变,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问题,例如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病变等。
此外,对于一些因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治疗方法则需要根据具体疾病来制定。
例如,对于梅尼埃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利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来减轻眩晕症状,甚至通过手术来治疗。
而对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除了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外,平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眩晕的发生。
例如,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等。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减少眩晕的发生。
综上所述,眩晕的治疗方法因病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平时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眩晕的发生。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让他们早日摆脱眩晕的困扰。
眩晕的名词解释
眩晕的名词解释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感觉到头晕、眼花、晕眩或失去平衡的感觉。
它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常常让人感到迷惑和不安。
眩晕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神经系统紊乱、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
本文将对眩晕的一些常见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眩晕的原因可以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
外周性眩晕通常是由内耳问题引起的,比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等。
BPPV是指由于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的眩晕,常常在改变头部姿势时出现。
前庭神经炎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内耳炎症,导致眩晕和听力下降。
中枢性眩晕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引起的,例如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等。
这些病因可能更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眩晕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晕眩、头晕甚至昏厥,从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质量。
为了缓解眩晕症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需要避免突然变化的头部姿势。
这意味着在起床、躺下、弯腰等动作时要缓慢移动,以减少眩晕的发作。
此外,避免低头或抬头过度也是减少眩晕的重要方法。
其次,患者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体位训练。
这些训练旨在通过头部动作和姿势改变来重定位耳石,以减少BPPV引起的眩晕。
例如,半规管解锁操可以帮助清除半规管中的耳石,减轻眩晕症状。
药物治疗也是缓解眩晕的选择之一。
根据病因的不同,医生可能会开出抗晕动药物、镇静剂、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等。
然而,药物并不是治疗眩晕的根本方法,而是帮助减轻症状,因此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根据个人情况,一些人也可以从生活习惯入手来预防和减轻眩晕症状。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避免过度疲劳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以降低发生眩晕的机会。
此外,一些习惯性行为也可能导致或加重眩晕症状。
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过量饮酒或吸烟等,都可能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眩晕的风险。
总之,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一、概述:
眩即眼前发花或发黑,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总称眩晕。
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旋转动摇不定,或自觉头身动摇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或兼见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
多见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内耳性眩晕、颈椎病及高血压病、低血糖,贫血,脑动脉硬化等。
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侧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至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栗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晕阙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揍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侧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II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III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IV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1级;重度:III II级;重度:V IV级。
(二)征候诊断
(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吐、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看哦片、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3)肝火上炎证:头晕且疼,其势较据,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4)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抓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6)肾精不足证: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少寐健忘,身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治疗
1、风痰上扰证
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制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生姜、橘红、大枣。
2、阴虚阳亢证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元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3、肝火上炎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益母草、黄芩、栀子、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4、痰瘀阻窍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方药:条谈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胆南星、半夏、枳实、茯苓、陈皮、石菖蒲、竹茹、麝香(冲服,或白芷代)、丹参、赤芍、桃仁、川宆、红花、牛膝、葱白、生姜、大枣。
5、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八珍汤加减。
人参(或党参)、黄芪、当归、炒白术、茯苓、川芎、熟地黄、生白芍、肉桂、枸杞子、怀牛膝、灸甘草。
6、肾精不足证
治法: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
紫河车、龟甲、黄柏、杜仲、怀牛膝、天冬、生地、麦冬、党参、茯苓。
口服中成药:
1、步长脑心通:4粒,3次/日,口服。
功能:益气活血。
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2、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功能滋养肝肾,每次6-8粒,日三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3、金匮肾气丸:功能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每次每次
6-8粒,日三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益气养阴扶正类
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益气固脱,养阴生津。
参芪扶正注射液:扶正固本,益气活血。
2、活血化瘀类:
香丹注射液、脉络宁:活血通络。
(二)中医外治
1、针刺治疗
体针: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
耳穴:肾区、脑干、神门。
辨证取穴:风痰上扰加丰隆、内关;阴虚阳亢加太溪、肝俞;肝火上炎加行间、太冲;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血海;肾精不足加太溪、关元;痰瘀阻窍加膈俞、脾俞。
2、其他疗法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
(2)可选用以下设备辅助治疗: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仪、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
(三)护理
1.静卧,预防跌伤。
2.避免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等。
四.转归预后
本病以阴虚阳亢、气血亏虚的虚证多见,由于阴虚无以制阳,或气虚则生痰酿湿等,可因虚致实,而转为本虚标实之证;另一方面,肝阳、肝火、痰浊、瘀血等实证日久,也可伤阴耗气,而转为虚实夹杂之证。
中年以上眩晕由肝阳上扰、肝火上炎、瘀血阻窍眩晕者,由于肾气渐衰,若肝肾之阴渐亏,而阳亢之势日甚,阴亏阳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上蒙清窍,横窜经络,可形成中风病,轻则致残,重则致命。
眩晕病情轻者,治疗护理得当,预后多属良好;病重经久不愈,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则难以根治。
·
五.预防与调摄
保持心情开朗愉悦,饮食有节,注意养生保护阴精,有助于预防本病。
患者的病室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光线柔和。
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
海腥发物,虚证眩晕者可配合食疗,加强营养。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少作或不作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呼吸、神志、脉搏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六、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
难点:如何须防眩晕复发
眩晕成因较多,在明确其病因时,给予药物、手术治疗等对因治疗外,缓解期中医药辩证施治,求因治本较有成效,主要以缓固则其本为原则,缓解期多偏虚,有气虚、血虚、肾虚之不同,对中气不足,清阳之气不能上荣者.予以益气健脾,升清荣脑,药用黄芪、党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细辛等,或用补中益气汤;对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者,予以益阴补血柔肝,药用生地黄、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子、菊花等;对肾精亏虚,髓海失养而脑转耳鸣者,予以培补肾精外,必知肾乃水火之宅,有偏阴偏阳之别.对阴精不足者,宜滋补肾阴,药用生熟地黄、女贞子、早莲草、何首乌、白芍、当归等;偏肾阳亏虚者.药用肉苁蓉、菟丝子、仙茅、淫羊藿、补骨脂、覆盆子、杜仲等。
在使用培补肾精约时,要避免滋腻呆补,必补中寓通,可加人陈皮、谷芽、麦芽、砂仁等健脾开胃药,慎防脾胃受伤,运化失司,复引痰浊内生而致复发。
同时,应提高身体素质,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突然的头部运动,少作或不作颈部旋转、弯腰动作,特别己发现某一体位容易引发眩晕时,更应避免,以防诱发眩晕;向时要结合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忌暴怒、惊恐
等刺激: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结合适当的饮食法忌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伤及脾胃,酌生痰浊而发眩晕。
七、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卫生部制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中规定的疗效。
定相应的疗效指数标准。
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0%
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
疗效指数大于等于70%,同时小于90%
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
疗效指数大于等于30%,同时小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