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7 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片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7]《无形的财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的教学设计片断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知识产权?”“为什么它又被称为无形的财产”。

教学设计:

片断一:

老师:让学生拿出发给大家的白纸,问学生这一张纸大概值多少钱?

学生:我买过,500张20元,每张是0.04元。

老师:那么如何让这张纸变得更有价值呢?

学生:在上面写文章发表、绘画。把它做成一种工艺品,如折纸等。

老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回答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白纸虽无价,增值各有招。那么到底是什么使白纸增值了?

学生:是纸上的被创造出来的知识与智慧。

老师:由此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纸上的知识与智慧创造很多的财富与价值。

老师:知识与智慧可以创造财富,而这些东西都是无形的,所以这些财富是无形的财产。

片断二:

老师:出示图片《石头纸》。这是世博会上展出的一种纸,你觉得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纸?

学生:比较硬的、有岩石的痕迹、很粗糙、很牢固难以撕破,烧不毁。

老师:出示石头纸实物,让学生摸一下。再请学生谈谈这个时候的感受。

学生:没有想像中这么厚,质地硬实,摸起来很薄;耐用,手感很好;等等。

老师:这张纸可以被无数次折叠不破,水淋不湿。你觉得它值多少钱?

学生:10元,因为比较普通纸要好;100元,是限量,而且是石头制成的;200元,这里有人们的智慧,是无形的财富……

老师:其实,这只是它的经济价值。其实这张纸还有更大的社会价值,比如环保、低碳等,因而它的价值是无限的。

片断三:

老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手中的白纸是否有了更高的价值呢?为什么呢?

学生:是。因为上面记录了我们学习的知识,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

——《从可信走向有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与学》(《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年6月)

[分析] 就课论课这是一节好课,新课程的理念也体现的很到位。

首先、立足学生学习和生活已有的经验:片断一这个环节,老师通过让学生想办法使白纸增值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白纸产生价值是因为其上面所承载的智慧与知识,使学生对智力成果有了直观的感受,自然对知识产权有了具体的感觉,而知识与智慧又是无形的,借此就得出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一般老师通常举类似美国苹果公司的例子。一台IPAD,中国工厂负责生产只能赚取约1%的利润,而设计者美国苹果可以获得约70%的利润,老师就此引出了知识产权,无形财产等概念。IPAD的利润对学生来说只是想象中的一个数字,而白纸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接触到的,文章、绘画与折纸,也是学生能够做到的,比起苹果的利润那些抽象的比例而言,更直观也更能让学生接受与理解。所以白纸的设计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是可信的,这次学习也就成为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立足学生学习和生活已有的经验,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其次、给予学生体验和处理问题的机会:有体验的学习才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片断二就是给予学生体验和处理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有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对教学内容有了实质性

的感观。本课老师从看图片后让学生讲述对石头纸的感觉,到提供实物,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的体会过程。让学生对石头纸的估价,则让学生有了判断的历程。这一感受的旅程,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了科技知识的作用与价值,真正认识到了科技知识的力量与价值,最终达到“通过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和“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提升生活经验”课程目标。

再次、引导学生经历和参与活动的手段: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主体性原则,讲究师生民主平等,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领者,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因而教师组织引导是否有效,也对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引导,应当合乎学生认知的逻辑规律,或在起始的刹那就能吸引人,或者能够引人入胜,如同水银泻地般地浸入到你的思想行动中。以本课为例,老师以“纸”为载体,课堂一开始每个学生手中的白纸除了让学生感受白纸作为教具使用的价值外,也是让学生记录自己在每一个环节过程中学习心得体会的纸。片断三就是当课要结束时,老师设计的一个问题:老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手中的白纸是否有了更高的价值呢?为什么呢?学生:是。因为上面记录了我们学习的知识,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这一手段的设计,不但课堂的前后呼应,给人圆满的印象,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就在我们身边,是真实的。教师把引导的手段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体验基础上,令学生信服,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就课论课,这节课是上得很好的,似乎目标有效达成。但是,这里要追问的是:这节课要达到的是这个目标吗?重点是理解智力成果的价值,还是智力成果受到法律保护?如果是前者,就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智力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果是后者,就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法律对智力成果的有效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