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书法特征

合集下载

写乙瑛碑隶书的技巧

写乙瑛碑隶书的技巧

写乙瑛碑隶书的技巧
1.了解隶书基础:写隶书需要掌握基础的隶书笔画和结构,如横、竖、撇、捺、点、折等。

2. 熟悉乙瑛碑的特点:乙瑛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之一,其特点是筆画立竿狀,结构凝練,线条流畅。

3. 勤练字帖:隶书写作需要反复练习,建议练习一些乙瑛碑的字帖,以熟悉其笔画和结构。

4. 用笔要求:隶书用笔一般为硬笔或毛笔,需要用力控制笔画的粗细和力度,以塑造出隶书的骨气和力度。

5. 把握整体结构:乙瑛碑的字体结构紧凑,需要把握好整体的结构和比例,注意排版的规律和节奏。

6. 注意字形变化:隶书字形变化多样,需要注意其变形规律和字形特点,尤其是一些生僻字或字形复杂的字母。

7. 用色渲染:隶书用色渲染是其特有的装饰手法,可以运用不同的颜色来塑造出隶书的艺术表现力。

- 1 -。

《乙瑛碑》,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你要把握它用笔、结体和风格

《乙瑛碑》,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你要把握它用笔、结体和风格

《乙瑛碑》,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你要把握它用笔、结体和风

《乙瑛碑》是汉隶中的上品
一、《乙瑛碑》的用笔结体及风格特点:
1、它的用笔,起笔处与其他汉隶一样,待势而发,痛快沉着,斩
钉截铁,体现出劲道的一面;中间运笔迟涩,但骨感十足;收笔处燕尾作尖挑,显得俏皮活跃,又不失稳重。

2、字以横势为主,笔势坚韧挺拔,起伏转折,没有一笔率意而为,其法度严谨。

整篇从头到尾,规矩方寸不乱,可以想像当时书刻者是何等地庄重、严谨、一丝不苟的样子,它结体方整,四平八稳,严谨中又呈现出跌宕顿挫的变化,汉人贤良方正之风仪仿佛就在呈现在你眼前。

3、笔法含蓄典雅,风韵跌宕生姿,超凡俊逸,它笔画规矩有序而极有法度,具有一种庄严肃穆的威仪之美。

4、它的章法整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横看成行,纵看成列,鸿篇巨制,蔚为大观。

老成持重之气迎面而来,它是典型的汉代官用字体。

二、《乙瑛碑》结构特点对我们创作的启示
1、左右分展,字形扁方,篆字是纵向取势,隶字则强化横向分展。

2、蚕头雁尾,用笔出现侧锋,提按明显,一波三折。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当然这种直画或方折,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4、气势多取背向之势。

如《乙瑛碑》的字笔画多取相背之势。

见图1(如“相”“甲“等字)。

图2 (如“雄”“鲁”“言”“幽”“神”“赞”等字),含筋抱骨,刚柔相济。

图3 (如“臣”“戒”“四”“立”等字)方硬刚健者;
图4 (“司”“来”“祠”等字)婉转飘柔。

乙瑛,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乙瑛碑隶书高清全文及译文

乙瑛碑隶书高清全文及译文

乙瑛碑隶书高清全文及译文摘要:一、乙瑛碑隶书简介1.乙瑛碑隶书的历史背景2.乙瑛碑隶书的特点二、乙瑛碑隶书全文及译文1.碑文的作者及书写年代2.碑文的内容概述3.碑文的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文三、乙瑛碑隶书的价值与影响1.书法艺术价值2.对后世书法的启示与影响正文:一、乙瑛碑隶书简介乙瑛碑隶书,全称为《汉乙瑛碑》,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部著名碑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它以优美的隶书字体书写,展示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隶书作为秦朝时期的一种官方文字,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官方文件和碑铭之中,其笔画规整、字形端庄,对后来的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乙瑛碑隶书全文及译文1.碑文的作者及书写年代乙瑛碑隶书的作者为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132-192年),他在汉桓帝永寿元年(155年)担任尚书令,负责撰写碑文。

碑文以颂扬乙瑛的功绩为主,表达了对乙瑛的敬仰之情。

2.碑文的内容概述乙瑛碑隶书全文共15行,每行30字左右,共计约450字。

碑文主要记载了乙瑛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品德、才能以及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碑文还赞誉乙瑛为“三公之英”,即当时的最高荣誉。

3.碑文的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文(由于字数限制,无法提供全文原文及译文,敬请谅解。

)三、乙瑛碑隶书的价值与影响1.书法艺术价值乙瑛碑隶书是隶书发展史上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蔡邕的书法以骨力遒劲、气度高古而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乙瑛碑隶书在结构、笔法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为后人学习隶书提供了珍贵的范本。

2.对后世书法的启示与影响乙瑛碑隶书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的演变,都可以看到乙瑛碑隶书的影子。

许多后世书法家都从乙瑛碑隶书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

对乙瑛碑的理解感悟

对乙瑛碑的理解感悟

对乙瑛碑的理解感悟
乙瑛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碑刻之一,是明代书法家乙瑛于1500年左右创作的。

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介绍乙瑛碑的特点、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并探讨其对中国书法和文化的影响。

一、乙瑛碑的特点
乙瑛碑的字形端庄秀丽,笔画流畅婉转,给人以优美之感。

其用笔以楷书为主,笔画刚劲有力,转折处流畅自然,呈现出一种稳健而又富有灵活性的风格。

同时,乙瑛碑的笔画结构严谨,笔画之间的比例、协调和呼应都做得十分到位,使得其字体结构十分协调美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乙瑛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
乙瑛碑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楷书风格清新优美,笔画流畅婉转,结构严谨对称,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乙瑛碑的创作背景也是重要的一环。

当时,明朝正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书法家乙瑛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了乙瑛碑这样的经典之作,不仅为后来的中国书法史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艺术追求。

三、对中国书法和文化的影响
乙瑛碑对中国书法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楷书的新风格,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同时,乙瑛碑的艺术价值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了中国书法的不断发展。

乙瑛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字形秀丽、笔画流畅、结构严谨等特
点,不仅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也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隶《乙瑛碑》如何书写?

汉隶《乙瑛碑》如何书写?

汉隶《乙瑛碑》如何书写?《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

东汉恒帝永兴二年,鲁相乙瑛奏请置百石卒史掌管礼器,此碑就是记载这件事的。

在孔庙众多的碑碣中,《乙瑛碑》与《礼器碑》堪称双壁。

它们是汉隶中最美的两通碑。

和《礼器碑》相比,《乙瑛碑》更为秀美丰润。

《乙瑛碑》书写技法点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一)一、正点: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

二、横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轻松自然运行,回锋收笔。

状似横画,但注意写的太粗太长。

三、竖点:藏锋逆入,稍停即向下转锋,切忌写的细长或粗短。

四、侧点:逆锋向右上行,稍停过程中略向右下顿笔。

然后向左下顺势提锋收笔。

点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二)五、撇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左下方运行渐提,或回锋或出锋收笔,此笔画不要写的粗大。

六、捺点:逆锋切入,转锋向右或向下运笔,由轻渐重,至捺脚处重按后即由重渐轻。

力到锋尖,笔画宜粗短。

七、横挑点:或露锋或藏锋切入,转笔向右或向上渐行渐提,出锋收笔,不宜写的粗长。

点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三)八、上对点:左右两点的起笔应基本相对,然后顺势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锋。

九、上分点: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盼之势。

十、下对点: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

十一、下分点: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

十二、左二点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点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四)十三、下三点:在书写时应注意三点的笔画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顾盼呼应,生动活泼。

十四、左三点:上下排列要参差变化,并注意气势的连贯,切记大小一样,有时为了书写的需要,上、中、二点可用牵丝连带。

十五、四平点:在书写时要写出各点之间的启程呼应,还要注意使它们的形态各有不同。

十六、多合点:一个字中如出现许多的点,要使每个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气势连贯。

乙瑛碑技法

乙瑛碑技法

汉碑三杰之—乙瑛碑《礼器》、《史晨》此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六月,是孔庙汉碑中最早的一座。

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孔和碑》俗称《乙瑛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林陈列馆。

此碑无额,高260厘米,宽128厘米。

碑文隶书,共18行,每行40字。

碑后附“后汉钟太尉书;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正书一行。

《乙瑛碑》的风格特征是:结体力求规矩大方,中敛旁肆,法度严谨。

骨肉亭匀,波磔[zhé]分明,尤其是燕尾的姿势极其优美。

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苍峻朴实而不失潇洒俊逸之气,,结字方正沉厚,足以称宗庙之美。

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

《乙瑛碑》是汉隶最兴盛时期的典型作品,它既不同于古拙雄厚、以方笔见长的《张迁碑》,也不同于秀丽丰润、以圆笔见长的《曹全碑》,它的艺术特点是用笔方圆相济、遒劲凝炼,讲究笔画的曲直、平斜以及粗细、轻重、徐疾之变化,结体端庄沉稳、法度谨严,注重各部分之间的穿插避让、高低疏密之关系,由此形成了骨气凝重、意态爽秀、高古超逸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久享盛名的汉隶精晶之一。

被前人评说为、骨肉均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

注意要点: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

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

《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

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乙瑛碑书写技法

乙瑛碑书写技法

乙瑛碑书写技法《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孔庙百石卒史碑》、《乙瑛百石卒史碑》,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文字结体端庄,工稳厚实,气势雄浑,是汉隶中伦理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一、横画《乙瑛碑》的横画变化丰富,或平或俯或仰,或粗或细或虚,粗重者有如刀砍,轻细者似毫修。

元人赵子昂评其“字字方正沉着,皆备八法,起止无斜势。

”1.平横《乙瑛碑》的平横有长、短之别。

长横如“起”字之横,与字中其它笔画拉开距离,且多呈直线状。

短横多用于字中其它笔画之间,呈波磔状。

2.俯横《乙瑛碑》的俯横在“吏”字等字中运用较多,向右上取势,多呈俯状。

3.仰横《乙瑛碑》的仰横在“司”字等字中运用较多,向左上取势,多呈仰状。

4.粗横《乙瑛碑》的粗横在每个字中都有运用,有如刀砍,粗重厚实。

5.细横《乙瑛碑》的细横在“请”等字中运用较多,笔画细而柔。

6.虚横《乙瑛碑》的虚横在“孔”等字中运用较多,笔画有意写轻、写虚。

二、竖画《乙瑛碑》的竖画或垂露,或悬针,皆挺拔竖直,无斜曲之病。

元人陈绎曾评其“画之中截,皆不得粗,如干万条湿丝,团结缜密。

”其变化有长短、曲直、粗细、轻重之别。

1.垂露竖《乙瑛碑》的垂露竖多用于字中主笔,呈挺拔之状。

2.悬针竖《乙瑛碑》的悬针竖多用于字的最后一笔,呈挺拔下垂之势。

3.粗竖与细竖《乙瑛碑》的粗竖与细竖同中有异。

粗竖多在“府”等字中出现;细竖多在“宗”等字中出现。

4.曲竖与直竖《乙瑛碑》的曲竖与直竖皆有之。

曲竖多用于“之”等字的上端短横之后;直竖则多用于字的中间位置。

5.粗重与轻细《乙瑛碑》的粗重与轻细对比鲜明。

粗重者如“司”等字;轻细者如“起”等字。

6.向左与向右《乙瑛碑》的竖画有向左、向右两种不同的方向变化。

向左者如“鲁”字的最后一笔;向右者如“置”字的最后一笔。

三、撇画《乙瑛碑》的撇画有平撇、斜撇、竖撇三种类型。

平撇多用于字的上半部,呈水平状;斜撇多用于字的下半部,呈倾斜状;竖撇则多用于字的左边部位,呈竖直状。

通临乙瑛碑有感

通临乙瑛碑有感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通临乙瑛碑有感:《乙瑛碑》字取横势,笔画粗细相间,笔势刚健雄劲,结体方整,温和大度,形态潇洒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

全碑字字方正,骨肉匀适,笔法含蓄蕴籍,风韵跌宕生姿,笔画规矩而极有法度。

用笔方圆结合,凝炼沉穆,有一种雄浑古朴的意度。

古人总的评价基本就是:中正温和,深沉朴茂。

《乙瑛碑》结体稳健,布局平实,适合初学者临摹,它既不像临摹((石门颂》难以理解而无从下手,也不像《曹全碑》过于甜美而走向柔弱。

《乙瑛碑》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温文尔雅、不偏不倚。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乙瑛碑》对我隶书创作的启示

《乙瑛碑》对我隶书创作的启示

《乙瑛碑》对我隶书创作的启示
《乙瑛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的一块碑文,蕴含了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从中可以发现,乙瑛碑字体刚劲有力,笔画流畅、匀称、优美,结构严谨、协调,给人一种强烈的审美感受,体现了古代真草书法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掌握。

对于我的隶书创作,乙瑛碑给予了我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首先,乙瑛碑书法显然脱胎于真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真草的精益求精和风格独立,充分保留了真草的生动活泼特点,同时又赋予了更多隶书的工整和威严。

在我的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对传统的吸收和创新,实现书法风格的更新和提升。

其次,乙瑛碑在结构布局上也表现出高超的水平。

由于书法作品是一种视觉艺术,所以要注重版面的美感和平衡感。

在乙瑛碑中,每个字在布局上都匀称协调,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也很合理,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应该注重版面的布局和造型,追求视觉上的完美。

总之,乙瑛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宝藏,对于我隶书创作的提升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希望能够通过深入研究、细致学习与借鉴,努力打磨自己的书法技巧和艺术感悟,创造出更加优美、经典的隶书作品。

《乙瑛碑》中最突出的笔画不是一波三折,写出来比波磔更雄厚圆润

《乙瑛碑》中最突出的笔画不是一波三折,写出来比波磔更雄厚圆润

《乙瑛碑》中最突出的笔画不是一波三折,写出来比波磔更雄厚圆润原创方圆居文化 2019-10-17 08:20:55波磔,也就是横画的一波三折,一般是成熟汉隶的代表性笔画,《乙瑛碑》也是这样。

但长横的波磔却不是《乙瑛碑》中最突出和最夸张的笔画,而是捺和戈钩。

【方圆居文化】---01——点——1、独点。

《乙瑛碑》中独立的点画有三种写法:一是竖点:同竖画的起笔部分相同。

藏锋入笔,转锋稍向下行即回锋收笔。

写出的点画不偏不倚,直立向下。

如下图:这种点的写法在《乙瑛碑》中并不多,只有少数几个字有这样的特点。

二是横点:即将点画直接写做一个小横,写横点时一般不写波磔,而写做等粗细的横画。

如下图:这个点画的写法比较多见,仅次于下面的撇点。

三是撇点:藏锋起笔稍向右下顿笔,迅速调锋转向左偏下出锋,顺势带出小尖,同下一笔相呼应。

这种写法比较灵动,有些行楷书的笔意。

如下图:这种点画的写法是《乙瑛碑》中最常见的。

【方圆居文化】---02——横——《乙瑛碑》中的横画不复杂,大致有三种:一是有波磔的长横:也就是一波三折的长横,但在该碑中却淡化了蚕头,而强化了雁尾。

藏锋起笔,可方可圆,用方笔起笔时多用切笔出锋。

起笔后一般不停顿,顺势右行,边行边按,至结尾时向下重按,慢慢用侧锋写出雁尾。

但该碑中写雁尾有时不出尖,往往裹锋收笔,写得比较厚实圆润。

如下图:二是无波磔的长横:一般是同有波磔的长横同时出现,为迎合“雁不双飞”规则而写出的笔画。

多写成中间上凸的长横,笔法上没有多少明显变化。

一般多个长横同时并列出现时,采取向式排列。

如下图:三是短横(横点):写法基本同没有波磔的长横,只是形态上短一些而已。

如下图:【方圆居文化】---03——竖——《乙瑛碑》的竖画,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不论长短均无末端出尖的“悬针竖”,几乎全部是钝收的“垂露竖”,并且在竖画的由笔处,不论方笔还是圆笔,均写的比较粗壮。

如下图:二是,长竖一般带有汉简的笔意,往往写不直,而是有一定弯度,表现出比较舒展的姿态,显得很灵动。

《乙瑛碑》临写要点及间架结构40法

《乙瑛碑》临写要点及间架结构40法

《乙瑛碑》临写要点及间架结构40法来源:综合网络编辑:自学君之前发了《曹全碑》的学习方法,有书友想知道《乙瑛碑》的学习要点,今天自学君整理了一些,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乙瑛碑》间架结构40法一、横平竖直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

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二、蚕无二设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三、雁不双飞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

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一横作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四、左右舒展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五、上下精密一般情况下,字的结体避免写的过高过长,横画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尽量写的细点、紧凑点,笔画宜清秀遒劲。

切记过分压缩,须加强左右伸展。

六、重心平稳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稳端庄,掌握不好,字就倾斜跌倒。

字的重心笔画,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位置较关键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平衡。

七、相互呼应一人字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顾盼、配合关系,要贯气生动。

八、重浊轻亲清字的左部或上部,笔画较多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

清就是轻或瘦些,浊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笔画粗细相差较大,力求整体匀称。

九、比例相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适当,分布均匀,各占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上下、左右平稳,比例均等。

避免相互疏密不匀、大小不等。

十、参差错综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二笔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动多变,参差不乱,跌宕生姿。

笔画排列疏密适度,稳中寓险,气韵统一。

十一、捺画宜上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有两画以上的横画出现时,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部的横画,使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十二、捺画宜中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时,力求其字势活泼,应选取中间的横画做波画,以突出关键的主笔。

乙瑛碑书写技法及要领

乙瑛碑书写技法及要领

乙瑛碑书写技法及要领
乙瑛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碑刻之一,它的书写技法和要领对于我们学习书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乙瑛碑的书写技法和要领。

乙瑛碑的书写技法非常独特,它的字体刚劲有力,线条流畅,笔画粗细相间,给人一种非常有力的感觉。

这种书写技法的关键在于要掌握好笔画的粗细和力度,要让每一笔都有力度,同时也要注意笔画的流畅性,让字体看起来更加自然。

乙瑛碑的书写要领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注意的是字形的规范性,每个字的结构和比例都要符合规范,这样才能让整个碑刻看起来更加美观。

其次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方向,要让每一笔都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这样才能让字体看起来更加整齐。

最后要注意的是字体的气韵和风格,要让字体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风格,这样才能让整个碑刻更加有魅力。

乙瑛碑的书写技法和要领对于我们学习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乙瑛碑的书写技法和要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乙瑛碑的书写技法和要领,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乙瑛碑》11个特点总结

《乙瑛碑》11个特点总结

《乙瑛碑》11个特点总结01——单点左撇——《乙瑛碑》里的“点”,作为独立笔画使用时,一般在字的上部,如宝盖头上边的点。

而这样的单点,在该碑里有时是写作向左出尾的“撇点”的。

这种写法在《礼器碑》中也有,但《乙瑛碑》却写得厚重、圆润。

如下图中字例的点都是这种情况:上面图片中,左边的“庙”字,撇点采用的圆点;右边的“褒”字采用的是方点,但形态都是向左出尖,与下一笔画“横画”相呼应。

具体笔法:藏锋起笔,在原地顿笔调锋后,顺势向左下方出尖。

如果写圆点,在出尖之前用圆转;如果写方点,则用方折。

最后的出尖,可以同下一笔相粘连(如褒字),也可心分离(如庙字),要视具体字形而定。

02——蚕无头雁有尾——成熟时期的汉隶,同西汉以前的古隶最大的区别特征就是出现了波磔笔画,也就是长横笔画的“一波三折”,即,在笔画中要写出“蚕头”和“雁尾”。

《乙瑛碑》是成熟汉隶的典型,自然也具有今隶的一切代表特征。

但是,《乙瑛碑》里有些长横笔画的“一波三折”却明显地淡化了蚕头,强化了雁尾。

这个特征在其他汉碑中是不多见的,是《乙瑛碑》的代表性笔画。

下面的字例就是这种情况:基本笔法:逆锋起笔,但笔锋只在左右重复轨迹上调锋,不向左下顿笔;调锋后向右行笔,或逐渐按笔,或至中间位置提笔再按笔,至尾部重按并用侧锋出雁尾。

《乙瑛碑》的雁尾,有的出尖,有的不出尖,不出尖时往往写的圆润、厚重,看起来比较有力。

03——撇笔引带——《乙瑛碑》里很多笔画带有章草的痕迹,笔画末尾有回锋引带现象。

很多撇画都带有回锋引带,有的比较明显,能写出小钩来;有的则比较含蓄,但也明显能够看出回锋的笔迹。

如下图两个例字:基本笔法:起笔后向左下方斜向行笔,边行边按,至尾部回锋引带,可以在斜上方向右上出尖,也可以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但笔势都是指向下一个笔画的起笔。

04——捺笔反弓——《乙瑛碑》的撇是代表性笔画,其实它的捺笔更具典型特征,我将其总结为“捺笔反弓”。

正常的隶书捺笔是一个中间向左下凹入的弧笔,就像一张拉开的弓一样。

乙瑛碑

乙瑛碑
同一个字字形的不同变化

十字: 十字:
人字: 人字:
廿(niàn)字: 字
结语
《乙瑛碑》的风格特色,既不同于 乙瑛碑》的风格特色, 方笔见长、书风古朴的《张迁碑》 方笔见长、书风古朴的《张迁碑》, 也不同于圆笔见长、书风秀逸的《 也不同于圆笔见长、书风秀逸的《曹 全碑》 乙瑛碑》字的特点: 全碑》, 《乙瑛碑》字的特点:不肥 不瘦,不软不硬,不激不厉, 不瘦,不软不硬,不激不厉,不事张 扬但又雍容大度,严整而不刻板。 扬但又雍容大度,严整而不刻板。此 碑工整匀适,组织严密, 碑工整匀适,组织严密,笔法极有法 粗细统一,间架结构皆十分注意, 度,粗细统一,间架结构皆十分注意, 全幅秀逸清丽, 全幅秀逸清丽,尤其燕尾的姿态非常 优美, 优美,是汉隶趋于规范成熟时期的代 表作之一 。
简 介 全称《 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 史碑》 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隶 史碑》,汉桓帝永兴元年 年立 厘米, 书。18行,每行 字。碑高 行 每行40字 碑高260厘米, 厘米 宽128厘米。 厘米。 厘米 碑文主要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 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 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 桓帝准可, 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 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 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
乙瑛碑的整体结构特点 • 字形 • 重心 • 疏密 • 奇正
方硬刚健
(四) (日) (臣) (言)
婉转柔和
(祠) (玄) (司) (孔)
字形—— 字形 方圆兼备, 方圆兼备,刚柔相济
(雄)
(五)
(幽)
(鲁)
重心—— 重心 重心整体平稳偏上
疏密—— 疏密 上紧下松, 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奇正——

对乙瑛碑的理解感悟

对乙瑛碑的理解感悟

对乙瑛碑的理解感悟乙瑛碑是中国古代碑刻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它是明朝书法家乙瑛于1500年左右创作的,以其雄浑有力的字形、端庄规矩的笔画和深邃凝重的文化底蕴而著称。

本文将从乙瑛碑的字形、笔画、结构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入探讨其对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的影响和启示。

一、乙瑛碑的字形乙瑛碑的字形端庄规矩,笔画规范有力,整体呈现出一种雄浑、稳健、大气的风格。

其字形以方笔为主,笔势流畅而有力,笔画间的连接流畅自然,呈现出一种端庄、谨严的笔画风格。

同时,乙瑛碑的笔画线条较为简单,整体缺乏变化,但是其整体呈现出的雄浑有力的气势,却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敬畏之心。

二、乙瑛碑的笔画乙瑛碑的笔画以方笔为主,笔画方整、流畅、有力,线条简单但富有变化。

其笔画的方笔以直线为主,笔画力度较大,转折处也较为分明,整体呈现出一种稳健、有力的感觉。

同时,乙瑛碑的笔画间连接流畅自然,没有中断或重叠的情况,使得整个字形更加规范、整洁。

三、乙瑛碑的结构和文化内涵乙瑛碑的结构和文化内涵深刻而凝重,它不仅仅是一种书法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其字形整体呈现出一种端庄、谨严的风格,表达了书法家对于规矩和礼仪的坚守和追求。

同时,乙瑛碑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它体现了书法家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如“中和”、“中庸”、“含蓄”、“厚重”等概念,都在乙瑛碑的字形和笔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对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的启示通过对乙瑛碑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对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的启示。

首先,学习乙瑛碑的字形和笔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方笔书法的基本技巧,提高我们的书法水平。

其次,学习乙瑛碑的结构和文化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

最后,学习乙瑛碑的笔画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提高我们的书法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乙瑛碑》——故宫藏明拓本

《乙瑛碑》——故宫藏明拓本

《乙瑛碑》——故宫藏明拓本《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原碑在山东曲阜孔庙,流通版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用墨沉细,字形丰厚清明,为众书家所推崇。

《乙瑛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且结体方整,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厚重茂密,体态宽博,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

晚晴书法家何绍基称此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乙瑛碑》——故宫藏明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初拓本《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

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

《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

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

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

清方朔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

'何绍基称此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 宋赵明诚《金石录》、明郭宗昌《金石史》、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等书著录。

清杨守敬评:“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翁方纲)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

”这正讲出了该碑的微妙处。

临写此碑要特别注意波画的“逆入平出”,尤其是起笔处的逆势不能形迹外露。

如“蚕头”的逆势形迹向上作侧锋外露,就流于了唐隶“蚕头”起笔侧露的庸俗风气。

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乙瑛之言,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

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

无额。

隶书,18行,行40字。

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碑在山东曲阜孔庙。

乙瑛碑的简介及特征课件

乙瑛碑的简介及特征课件

学习乙瑛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从基本笔画开始
学习乙瑛碑应从基本笔画 开始,如点、横、竖、撇 、捺等,掌握其特点和书 写方法。
观察整体章法
在临摹过程中,注意观察 和掌握乙瑛碑的整体章法 ,理解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和布局特点。
注重笔力与气势
乙瑛碑的书法风格注重笔 力和气势的表现,学习者 应通过反复练习来体会和 掌握。
乙瑛碑的字体特点
方正大气
乙瑛碑的字形多呈方正之势,横平竖直,重心稳定,给人以庄重、大气之感。其字形结构多采用左右对称、上下对齐的方式 ,使得整个字形更加整齐划一,具有很高的艺术美感。
乙瑛碑的字体特点
用笔圆润
乙瑛碑在用笔上讲究圆润,其点画丰满,线条流畅,富有弹性。在书写过程中,乙瑛碑强调笔画的提 按、顿挫、转折等变化,使得整个字形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从乙瑛碑中汲取的书法创作灵感
01
借鉴乙瑛碑的结字特点
乙瑛碑的结字特点独特,可以作为书法创作的参考,使作品更加古朴、
典雅。
02
运用乙瑛碑的笔法
通过学习乙瑛碑的笔法,可以将其中一些特点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
,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03
领略乙瑛碑的文化内涵
乙瑛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
乙瑛碑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确立了汉隶的典范
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宝库
乙瑛碑作为汉隶的代表作品,其规范 、端庄、典雅的书法风格,为后世学 习汉隶提供了典范。
乙瑛碑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使其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
推动书法艺术发展
乙瑛碑的影响力促使更多人投身于书 法学习和创作中,推动了书法艺术的 发展和传承。
乙瑛碑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临“乙瑛碑”要注意哪些问题?

临“乙瑛碑”要注意哪些问题?

临“乙瑛碑”要注意哪些问题?展开全文《乙瑛碑》在汉代名碑中,笔法和镌刻都是极为精到的,字口清晰,结体最为端庄。

隶书的总体风格是“沉雄博大”,一定要既要写出大气、厚重,又要写出生动、精致。

(《乙瑛碑》原石)一、笔法的注意事项1、隶书最具特征的笔画当然是“蚕头燕尾”了,要写出一波三折、博大飞动的气势。

2、最最重要的原则“雁不双飞”,就是一个字只能有一个波磔笔画、一个雁尾,不能有两个。

看下面这个“言”字,三个横画,只有一个雁尾。

3、隶书用笔的特点是继承了篆书的曲线美,因此在临习《乙瑛碑》时,对于篆书圆笔的特点一定要有所表现,要写出高古之气,不能写薄了。

4、隶书在篆书圆笔的基础上产生了方笔。

临习《乙瑛碑》时,一定要搞清楚方笔的运用。

看看“司”字中方笔、圆笔的运用效果。

5、折画要分两笔来写,这是隶书和篆书在转折处写法的根本区别。

转折的写法要提笔换锋,迅速写第二笔,要笔断气不断。

参看“书”字中折画的写法。

二、结体的注意事项1、注意要“因字立形”。

《乙瑛碑》的字体总体是横向走势,结构以扁方为主。

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写成扁平状。

要随着字的高、矮、大、小、斜、正自然取势。

如果字本身是纵向高的,那就不能写成扁平的;如果字本身是小的,就不要刻意写大了。

不要强求一致。

如下图中“立”、“成”字完全是横向舒展,“来”字、“特”字则是纵向取势,显得很高大,“四字”则趋向正方形。

2、注意偏旁一般能够独立成形,如上图中“祠”字、“明”字、“特”字。

3、注意避让与呼应。

《乙瑛碑》有偏旁的字大多写的错落有致,一定要写出结体的情势来。

看这个“领”字,“令”字写小上移,让给“页”字下面的撇。

4、注意疏密对比和俯仰对比。

《乙瑛碑》中很多字的疏密对比和俯仰对比十分明显,字形十分耐看,临写时要重点“照顾”,仔细体会结字的特点。

看下面这个“礼”字疏密对比明显。

这个“财”字,左右两部分之间的取势、俯仰变化。

三、特殊写法要牢记《乙瑛碑》中有些字有特殊的写法,与楷书不同。

礼器碑与乙瑛碑各有哪些笔法特点?

礼器碑与乙瑛碑各有哪些笔法特点?

礼器碑与乙瑛碑各有哪些笔法特点?
礼器碑与乙瑛碑笔法特点,我曾发文谈过。

现结合个人学隶书经验,简单回答这个问题:
一、想通之处:
(1)都属“庙堂三碑之一”;
(2)刻立时间只差三年(乙瑛碑早于礼器碑三年);
(3)乙瑛碑笔法出自礼器碑。

这个观点也许有人不能接受,但的确有一脉相承之关系。

首先,都具汉隶的純熟笔法,笔法细腻,逆锋落笔,或藏头护尾,或一波三折,蓄势平出,力在其中,收笔利索。

其次,点画方圆并举,包括转折、撇捺。

第三,笔势自然,富有动势变化。

二、不同之处:
(1)礼器碑笔法:
瘦硬韧劲著称。

明显有简牍帛书以及铭文等遗风,清人评价此碑为汉隶第一。

该碑笔法上的丰富多变、笔势的自然天成以及结体的充满活力,是所有汉隶无法企及的。

节奏变化多。

点画的提按、虚实、粗细、轻重、疏密以及呼应、避让等变化丰富,是其他汉碑所不及。

汉隶笔法纯正。

不但笔法细腻圆熟,也是汉隶中笔法最完备最为经典之作,不仅一些汉隶受其影响,而且远开晋唐笔法。

(2)乙瑛碑笔法:
粗圆而遒劲。

是为标准八分的隶书笔法,比起史晨碑的方整平正之笔法,她又多了几分俏丽;比起她的老子礼器碑的笔法,她又少了峻利。

舒展而俊逸。

她不像礼器碑的气满势足,更像一老者,恬淡自然中尽显风度翩翩,点画笔法极其舒坦而富有韵致。

汉隶笔法正宗。

有人说,乙瑛碑是最适合初学的隶书,非常有道理。

其点画笔笔是标准隶法,最宜初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瑛碑书法特征
乙瑛碑书法特征
什么是乙瑛碑?
乙瑛碑是北宋著名碑刻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夫子庙秦淮河畔。

碑高4.86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楷书石碑,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蘇河派名碑之一。

乙瑛碑的书法特征
碑刻体式
乙瑛碑的字体为楷书,书写整齐,横平竖直,筋骨分明,结构规整。

用笔平直、简约、刚柔并济,风格宽厚、沉稳、庄重,是中国书法中的代表力作之一。

笔画特色
乙瑛碑笔画饱满有韵律,线条平稳,筋骨极其清晰。

其字体笔画勾勒简洁而有力,长短适度,粗细有致。

组字特征
乙瑛碑组字注重布局和谐,结构平衡。

整个碑阴阳对称,由头至尾,整体写得很舒展,字形组合紧密,每个字都能够凸显出其独特性。

印章特点
乙瑛碑的印章以圆润柔美、紧凑简洁为主,每个署名都非常精致,用印标注清晰,风格恰到好处。

总结
综上所述,乙瑛碑是中国书法中又一代表作,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鉴赏。

乙瑛碑的历史意义
楷书基础
乙瑛碑是中国书法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楷书的基础。

楷书是中国书
法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书体之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现代
汉字书写中最为常用的字体。

楷书典范
乙瑛碑被誉为“楷书典范”,影响深远。

自其诞生之后,一直被广泛
传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彰显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

传承书法文化
乙瑛碑不仅是中国书法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载体。


瑛碑的非凡书法艺术,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也将中华文明
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结束语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们需要在研究乙瑛碑的同时,更要心怀敬畏,感受中国书法之美,探寻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道努力,传
承和弘扬中国书法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