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肥胖定义

合集下载

对肥胖的研究报告

对肥胖的研究报告

对肥胖的研究报告引言肥胖是现代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个体健康和全社会的经济负担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肥胖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病原因、危害和预防控制措施。

肥胖的定义和分类肥胖是指身体脂肪过多,体重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使用体重指数(BMI)来判断是否肥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在25-29.9之间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可以进一步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

肥胖的发病原因1.高能量摄入:现代社会的饮食结构逐渐向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倾斜,导致能量摄入过多。

2.缺乏运动: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久坐不动、机械化劳动等,使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能量消耗减少。

3.遗传和家族素质:肥胖往往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发病有一定影响。

4.环境和社会因素:生活压力大、社会经济发展快等环境和社会因素对肥胖的发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肥胖的危害肥胖不仅影响外貌和心理健康,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以下是部分常见的肥胖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糖尿病: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的发生。

•骨关节疾病:肥胖会加重关节负荷,导致骨关节疼痛和退行性关节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肥胖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某些癌症:肥胖与食管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对于肥胖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1.饮食调控:均衡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并增加蔬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2.合理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

3.行为改变: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久坐、过度进食等不良行为。

4.营养教育:加强对肥胖的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超重和肥胖的衡量标准

超重和肥胖的衡量标准

超重和肥胖的衡量标准超重和肥胖的衡量标准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世界卫⽣组织WHO对于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

那么到底怎样的超重和肥胖程度就有可能造成脂肪累积或损害健康呢?如下的数据衡量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

⽤“体重指数 BMI”来衡量体重指数,简称 BMI,⼜叫做体质指数,它是⼀种计算⾝⾼与体重的简便指数,通常⽤于对成年⼈进⾏超重和肥胖分类。

具体计算⽅法是以体重(公⽄,kg)除以⾝⾼(⽶,m)的平⽅,即 BMI=按公⽄计算的体重÷按⽶计算的⾝⾼的平⽅。

根据体重指数对肥胖程度的分类,国际⽣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作组提出对中国成⼈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BMI在 24.0~27.9之间为超重,⼤于等于 28为肥胖。

⽤“腰围和腰臀⽐”来衡量腰围( WC)是指腰部周径的长度,⽬前公认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的指标。

中国成⼈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建议:男性WC⼤于85cm、⼥性WC⼤于80cm作为肥胖的标准,⾼于此标准需要减肥。

(资料来源:中华⼈民共和国卫⽣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腰臀⽐(WHR)是腰围和臀围的⽐值。

WHR的臀围为经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体⽔平周径。

⼀般认为WHR 男性超过0.9或⼥性超过0.8可视为中⼼性肥胖。

(资料来源:⼈民卫⽣出版社.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体脂百分⽐”来衡量体脂率/ 体脂百分⽐是⾝体脂肪含量占体重的百分⽐,以 F%表⽰。

体脂率的标准各国不尽相同,⼀般认为,正常成年男⼦体脂百分⽐为 10~19.9%,⼥⼦为 20~29.9%。

(资料来源:Lohman(1986)和长岭(1972)的肥胖判定值)性别指标男性⼥性低5.0~9.9%5.0~19.9 %标准10.0~19.9 %20.0~29.9 %偏⾼20.0~24.9 %30.0~34.9 %⾼25.0~ %35.0~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关注“体脂率”呢?因为脂肪细胞体积⼤,所以即使⾝⾼、体重都相同(即BMI相同),体脂百分⽐⾼时看起来会⽐体脂百分⽐低时来得胖哦!重视⾃⼰的⾝体状况,拒绝超重和肥胖!。

精品课程案例-代谢综合征

精品课程案例-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症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九分。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聚集。
具备以下三条即可诊断: 1.中心性肥胖:
男性腰围≥85cm
女性腰围≥80cm BMI≥ 24超重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BMI ≥ 28肥胖 2.血甘油三酯升高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手术治疗:回肠末端切除术、门腔静脉分流吻合术、
肝移植术 (4)血浆净化 (5)基因治疗
18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九分。
空腹血糖升高和糖尿病
来自WHO的数据: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3.46亿,80%的病例发生于中低收入国

● 201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9240万,大城市发病率>10%,每年 医疗费用1734亿元,约占卫生总支出13%
4.空腹血糖升高
5.高血压
2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九分。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
●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
高血压被称为“死亡四重奏” ●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变的 危险因素,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危险性更强,严重 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个人、社会带来沉
重的经济、身心负担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九分。
体育锻炼
●应与饮食治疗同时配合,长期坚持,否则体重不易下降,或 下降后又会上升,提倡有大肌肉群(如股四头肌、肱二头 肌)参与的有氧运动
●创造机会多运动,多步行,少静坐,少乘车
●每天走路30-45分钟可增加能量消耗100-200Kcal ●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诊断
成年人空腹血清
总胆固醇>5.72mmol/L

电针治疗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的疗效及与性别的关系

电针治疗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的疗效及与性别的关系
相关性研究. 中国医刊 ,0 84 ( 2 :_ 2 0 ,3 1 ) 4 . 4 7 王彬, 孔艳萍 , 亚云. 针刺为主治疗腹 型肥胖疗效 观察. 辽宁 中
医 杂志 ,03,0 1 ):07 2 0 3 (2 1刺为主治疗中心型肥胖 临床 观察. 国针灸 ,0 6,6 中 20 2
刘侃 卓
( 江省 新 华 医院 ・ 州 30 0 ) 浙 杭 10 5
现 是腹 壁 和腹 腔 内 脂 肪 组 织 的 过 度 堆 积 , 腰 围 粗 为 特 点 。 以
过去肥胖症 的诊 断指标有体 重指数 、 臀 比等 , 腰 目前 国外倾
向于以腰 围作 为评判标 准 , 其宗 旨是为 了更好地反映 中心性

5 2・ 4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0 0年 1 月第 1 1 7卷第 6期 N v2 1 o.7 N . o.00 V 11 o6
4 讨论 中 心 性 肥 胖 也 称 内 脏 型 肥 胖 或 腹 型 肥 胖 , 要 表 主
电针 治疗 成 年 人 中心性 肥 胖 的 疗效及与性别 的关 系
量与能量 摄人 呈正 相关 , 这一现象在男性更为突 出 。笔者 J 临床所见 的男性 中心性肥胖患者也多与暴饮 暴食 、 能量摄入 过多有关 , 而女性患者平 时对饮食相对 比较节制 , 治疗 过程 中男 性患者一旦 注 意饮食 , 比女性 患者 更容 易 取效 。另 就 外, 有学者认为 内脏型肥胖与性 激素变化引起 的胰岛素抵抗
3 结 果
5 李 晓格 , 李世荣 , 曹川 , 超声技术治疗腰腹部肥胖效果观察. 等. 中 国美容 医学 ,0 7,6 1 ) 19 . 20 1 ( 1 :4 9
3 1 疗效标准 .
表1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全网发布:2011-06-23 20:24 发表者:孙聪 (访问人次:2064)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WHO早就将肥胖症定为一种疾病。

肥胖症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集结出现。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肥胖顾问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肥胖咨询会议, 不仅重申肥胖是一类疾病, 并指出肥胖是当今全球侵蚀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之一, 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9年WH0将中心性肥胖症定为代谢综合征的成分之一。

肥胖症也可作为某些疾病【如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20年来,肥胖症的患病率上升很快。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4 年报告示,30 %以上成年人是肥胖患者,且年致死人数超过40 万,并将成为未来的首位致死病因[1 ]. 在中国,近10 年间肥胖人数增加了1 亿人, 截止2002 年我国肥胖人数达到2.6 亿人[2 ] . 肥胖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而且亦开始影响发中国家,在中国肥胖已对公共健康形成了威胁. 故研究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肥胖症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

一.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靠食物供给能量,若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网络取得精确的平衡,则体重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

任何能量摄入增加和(或)消耗减少均引起能量正平衡,过剩的能量便以脂肪的形式逐渐积存于体内。

因此,肥胖症是慢性能量平衡失调的结果。

与肥胖症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由遗传因素或主要由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已知有24种以肥胖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的孟德尔遗传病,其中,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分别有9种和10种。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确认了6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肥胖症,但这些病例很少。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定义】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集结发病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诊断】一、≥10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腰围的90百分位值(P90)。

为儿童青少年MetS 基本和必备条件,同时具备至少下列2项:(1)高血糖:①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5.6mmol/L;②或糖耐量受损(IG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③或2型糖尿病。

(2)高血压:收缩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或舒张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

(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3mmoL)或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76mmol/L)(4)高甘油三酯(TG≥1.47mmol/L)。

中心性肥胖的简易识别方法:建议应用腰围身高比(waist to-height ratio,WHtR)作为筛查指标。

WHtR切点:男童0.48,女童0.46。

高血压的快速识别方法:收缩压≥13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85mmHg 以上两方法主要用于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的快速筛查,如需明确诊断及研究.仍需查腰围和高血压的各年龄段百分位值表。

二、6≤年龄<10(岁)儿童6≤年龄<10(岁)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征处于快速变化中,不宜轻易诊断MetS。

然而,近期临床研究发现,该组肥胖儿童已经暴露多项代谢异常,故提出CVD危险因素并予以明确界定:1、肥胖:体块指数(BMI)≥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的P95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5。

2、高血压:血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

快速识别:收缩压≥120mmHg或舒张压≥80mmHg。

3、脂代谢紊乱:①低HDL-C(<1.03mmol/L);②高non-HDL-C(≥3.76mmol/L);③高TG(≥1.47mmol/L)。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1.什么是代谢综合征?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制订了全球代谢综合征共识定义,即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中心性肥胖(中国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2)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意2项:①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 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TD-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女性<50mg/dl(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③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经诊断为高血压。

④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 g/dl(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关治疗。

如果 FPG≥100m g/dl(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

如1个男性腰围93cm,甘油三酯为2.4 mmol/L,空腹血糖为7.3 mmol/L,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2.代谢综合征病因是什么?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其中不良生活方式是最重要也是可以认为控制的。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暴饮暴食,大量吃零食,吸烟,酗酒熬夜及少运动等。

3. 代谢综合征临床表现有哪些?代谢综合征悄然发病,早期症状轻微且不典型,这种潜伏似的危害一旦爆发后果将非常严重。

医学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发现了代谢综合征常见的发病顺序,即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等。

代谢综合征临床表现可分3个阶段:早期表现:腹型肥胖及血脂异常或高血压。

中期表现:糖尿病、冠心病。

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易饥、多饮、多尿、消瘦、脱发、记忆力下降、手足麻木、四肢冰冷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晚期表现:出现心绞痛、偏瘫、浮肿、晕厥、猝死等症状。

4. 代谢综合征应做到哪几点?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肥胖症@社区卫生教育

肥胖症@社区卫生教育

肥胖症(又称中心型肥胖、内脏肥胖,超重,体重超标,脂肪过多,脂肪过多症。

常见腹型肥胖。

常引发代谢综合征(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富裕综合征,死亡四重奏,代谢性心血管综合征,MCS,MS)。

)肥胖症(obesity,尤其是腹型肥胖)或称中心型肥胖、内脏肥胖。

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脂肪积聚过多所致,它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胆囊炎、胆结石、骨关节病、某些癌症和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和病理基础。

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肥胖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感染、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或性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等所致。

原发性者主要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摄食过多,尤摄入过多的脂肪类食物)以及静止不动的生活方式所致。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

近年主张用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作为衡量指标。

本节主要叙述原发性肥胖症。

据估计,全世界有近3亿肥胖症患者,在我国,肥胖症的发生率也迅速增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在14岁至64岁的人群中,超重人数已愈1亿,而且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到2002年肥胖的发生率将近25%。

据报道,北京市成人肥胖率已高达40%,而且有年轻化趋势,在1985年至1995年,7岁至16岁的肥胖青少年总人数增长3倍。

【病因与发病机制】肥胖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肥胖的形成同等重要。

(一)遗传因素1.家族的聚集性父母体重均正常者其子女肥胖的概率约10%,而父母之一或双亲均肥胖者,其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分别增至50%和80%。

但至今未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和分子机制。

2.肥胖症的分子遗传病因近年在一些肥胖的动物模型中发现肥胖有关的遗传缺陷如ob/ob,db/db,tub/tub,fat/fat,A VY小鼠基因和Zukker(fa/fa),Koletsky(faK/faK)大鼠基因等。

肥胖的判定标准,5种方法你会几个

肥胖的判定标准,5种方法你会几个

肥胖的判定标准,5种方法你会几个?
减肥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好像每个人都觉得自已胖,但是胖与不胖不能只靠照镜子目测,是有多种方法来进行肥胖的判定。

常用的标准之一就是体质指数,计算公式为:目前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分别为公斤和米。

比如身高1.7米,体重80公斤,计算体质指数为:80除以1.7,再除以1.7,得27.7,一般取小数点后1位。

得数在18.5-23.9之间为体重正常,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

第二种方法为测量腰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男性大于94厘米,女性大于80厘米为肥胖。

腰围测量时,双脚分开25-30厘米,摸到自己的最下一根肋骨第十二肋骨下缘,在于同侧髂前上嵴连线的中点处,皮尺水平绕腹一周,皮尺应松紧适度,紧贴皮肤又不压迫。

第三种方法为腰臀比,腰围测量方法同上,臀围取最隆起部位的水平周径,腰围与臀围之比称腰臀比,男性大于0.9或女性大于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第四种方法为目前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先算自己的标准体重,为身高(厘米)-105,如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第五种方法需要用到人体成分分析仪,通过测量体脂率来判定,体脂率男性大于25%,女性大于30%可诊断为肥胖。

有一部分人虽然体型看上去不胖,甚至可以说瘦,但通过测量发现体脂率超标,即属于隐性肥胖,此类人一般肌肉比例很低,体质差,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通常极不合理。

学会了以上5种方法赶紧来自测一下。

idf肥胖诊断标准

idf肥胖诊断标准

idf肥胖诊断标准
IDF肥胖诊断标准是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制定的标准来诊断肥胖。

IDF肥胖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
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

在中国,中心性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2. 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即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即0.9mmol/l,女性<50mg/dl,即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 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即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而代谢综合征是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科普文章

肥胖科普文章

疾病科普——肥胖症[导读]肥胖(obesity)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

严重的肥胖可以看成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病态。

肥胖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经常与多种...肥胖(obesity)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

严重的肥胖可以看成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病态。

肥胖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经常与多种慢性病伴随发生,并且促进和加重这些疾病。

对肥胖程度的判断和划分,最直观的方法是目测法,通过对人体观察的直觉判断来估计肥胖及消瘦的程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初筛,并粗可以排除因肌肉发达、体格健壮所致的相对体重较高。

在世界范围已普遍采用BMI来判断***的肥胖程度。

然而BMI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均不能判定肌肉发达而体脂量并不多的情况,还应根据体脂含量来进一步判断。

体脂含量测定的经典方法是水下称重法,也叫体密度测定法(根据瘦组织和脂肪组织的比重不同,按阿基米德原理,用人体排水的体积和在水下减轻的重量来计算身体的密度,从而得出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但此类仪器设备昂贵且操作麻烦,无法普遍采用。

利用对全身的稳定同位素钾扫描法测定总体钾以判断瘦组织(因钾主要在瘦组织中)的方法所需的设备,全世界也只有少数几台。

另-种方法是用生物电阻抗法根据瘦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导电性差别,从而得出体脂的百分比。

该仪器相对便宜和测定快速,但不同人种的推算方程式可能有差别,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意义,但在结果的解释方面要小心。

通过测量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肩胛下、脐周等处的皮褶(皮下脂肪)厚度和上臂围(周长),运用一定的公式计算,间接测定体脂含量的方法,其操作较简单,但准确度和精度有一定限制。

根据体脂百分比能判定肥胖程度,-般认为,成年男性的体脂百分比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25%为中度肥胖,超过30%及以上为重度肥胖;而成年女性的体脂百分比超过30%为轻度肥胖,超过35%为中度肥胖,40%及以上为重度肥胖。

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脂百分含量的判定标准不同。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综述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综述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综述引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本文将对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可能的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定义1. 肥胖的定义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超出正常范围,导致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kg/m²。

肥胖通常由能量摄入超过消耗所致。

2.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诊断,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展。

二、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1. 肥胖对代谢产生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肥胖可导致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脂肪沉积和慢性炎症。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脂质和葡萄糖代谢异常,进而引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2. 代谢综合征增加肥胖风险代谢综合征的存在可提高患者发展为肥胖的风险。

研究表明,中心性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度较高,而且代谢综合征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

三、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可能机制1. 炎症反应肥胖可导致慢性低度炎症反应,促进组织内白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

这些炎性物质可以干扰正常的能量平衡及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过程。

2. 脂肪激素脂肪组织不仅仅是能量储存器,还能分泌多种激素调节全身能量平衡及各种代谢过程。

在肥胖情况下,脂肪组织会分泌大量的瘦素、胰岛素抵抗因子等,从而加剧代谢异常。

3. 肠道微生物最近的研究发现,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着肠道菌群的变化。

失衡的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能量摄取和栏龄消耗,并通过产生一系列活性物质来调节葡萄糖和脂质代谢。

四、预防和治疗策略1. 健康饮食选择均衡的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纤维摄入量。

适量控制能量摄入可帮助减轻体重,并改善代谢异常。

2. 规律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能量消耗、改善体力活动水平及增加肌肉质量。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结合可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3.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肥胖或存在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判断中心性肥胖标准

判断中心性肥胖标准

判断中心性肥胖标准
首先,判断中心性肥胖的标准主要是通过腰围来进行评估。

通常来说,男性腰
围超过102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8厘米就被认为存在中心性肥胖。

这是因为腹部
脂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内脏脂肪的堆积情况,而内脏脂肪的堆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其次,除了腰围外,中心性肥胖还可以通过腹部CT或MRI检查来进一步确认。

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腹部脂肪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中心性肥胖。

同时,这些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和代谢风险。

另外,中心性肥胖的判断标准还可以结合其他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估。

例如,血
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异常也可以提示患者存在中心性肥胖。

此外,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更全面地判断中心性肥胖的风险。

总的来说,判断中心性肥胖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
的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同时,对于个体来说,及时了解自己是否存在中心性肥胖,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建议大家定期检查腰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中心性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

什么是肥胖症

什么是肥胖症

什么是肥胖症
什么是肥胖症?肥胖症的定义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失衡,即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评判方法为:
体重指数(BMI):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的85百分位
腰围/臀围比值(W/H):成年男性0.9;女性0.8为中心性肥胖。

皮褶厚度:测定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的厚度,一般可反映肥胖程度,常测定部位有肩胛下、腹部、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采用CT或MRI测定比较精确。

肥胖症的病因和并发症有哪些?
肥胖症是由于能量代谢失衡、摄食过多或耗能不足导致机体脂肪容量增多的状态,常伴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其病因包括:
(1)遗传因素:肥胖症有家族发病倾向,父母双方肥胖者,其子女有70%~80%发生肥胖;父或母一人发生肥胖者,其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为40%~50%;父母均为瘦体型的后代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仅为9%~14%。

目前还发现了一些和肥胖有关的基因:瘦素基因、促黑皮素原基因或促黑皮质-4受体以及具有调节食欲作用的神经肽类激素——食欲素。

(2)喂养方式及饮食习惯:婴儿期喂给过高的碳水化合物、高糖饮食,过早的增加固体辅食可诱发肥胖;幼儿及儿童期摄入过多高糖、高热量食物,或进食过快等是导致肥胖的原因。

肥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肥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㊃综述㊃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 i R -34/449调控O R M D L 3/I R E 1/L C 3通路影响哮喘气道重建的机制研究(Z R 2020MH 003)通信作者:孙妍,E m a i l :s u n y a n 6150@163.c o m 肥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机制高玉叶1,徐 海2,孙 妍3(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济南250021;2.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潍坊261053;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内科,山东济南250021) 摘 要: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肥胖问题,肥胖对于心血管系统㊁肝代谢等有重要影响㊂严重肥胖可引起睡眠呼吸障碍㊁肥胖低通气综合征,以及加重哮喘和肺部炎症,长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呼吸衰竭㊁心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肥胖对于呼吸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㊂有关肥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中,机械效应研究相对较多,而肥胖作为慢性持续性炎症,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因素也发挥一定作用㊂本文通过关注肥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强调了体重控制的重要性,亦对改善肥胖状态下呼吸功能提供了潜在靶点㊂关键词:儿童肥胖;呼吸功能;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R 725.89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04-0381-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04.01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群存在肥胖问题㊂国外㊁国内肥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目前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㊂肥胖是一种能量不平衡的状态,是指机体内脂肪含量过多或分布异常,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通过改变器官功能损害健康㊂国内对6~18岁儿童肥胖的标准定义为体质指数(b o d y m a s s i n d e x ,B M I )超过中国性别和年龄别B M I 值参考标准[1]㊂2016年,在全球范围内,女孩肥胖患病率达到5.6%,男孩达到了7.8%,全世界约有0.5亿女孩和0.74亿男孩肥胖,成年肥胖女性达到3.9亿,成年肥胖男性达到2.81亿[2]㊂根据‘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截止2019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超过50%,在儿童和青少年中,6岁以下和6~17岁的人群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3]㊂肥胖可以引起糖尿病㊁脑卒中㊁冠状动脉疾病㊁高血压㊁呼吸系统疾病㊁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多器官功能损伤,加深了解并积极防治肥胖及并发症成为保障国家卫生健康的重要任务㊂1 肥胖影响呼吸功能的研究意义肥胖患病率逐渐上升,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㊁发病率也在增加㊂肥胖是哮喘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㊂严重肥胖还会引起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 b e s i t y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yn d r o m e ,O H S ),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长期影响会导致呼吸衰竭㊁肺动脉高压㊁右心室肥厚以及右心功能不全等[4]㊂呼吸困难在肥胖人群中更为常见[5],相对于正常体重的人群来说,没有基础疾病的肥胖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㊂肥胖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㊂2 肥胖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肥胖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因,随着B M I 的升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在增高㊂肥胖影响睡眠时的呼吸功能,从而导致睡眠呼吸暂停(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 a pn o e a ,O S A )㊂2~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在0.1%~13%之间[6]㊂O S A 是由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进行量化后,在睡眠中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以上呼吸道狭窄为特征㊂O S A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间歇性缺氧,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最主要的是高血压㊁心血管疾病[7],引起氧化应激,从而产生炎症反应㊂O S A 引起的间歇性低氧血症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时,会通过交感神经的激活,导致血压升高㊂严重肥胖还会引起O H S ,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引起气道顺应性减低,导致机体发生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从而累及全身各个系统㊂O H S 是在缺乏神经肌肉㊁机械或代谢原因导致低通气的情况下,肥胖㊁睡眠呼吸紊乱和日间高碳酸血症共同作用而发生[8]㊂重度O H S 伴有呼吸困难㊁面色紫绀㊁下肢水肿等临床表现,长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会导致呼吸衰竭㊁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随着病情加重会危及生命,26%~50%O H S 最终呼吸衰竭,3年病死率高达12%~32%[4]㊂早期识别肥胖低通气并及㊃183㊃‘临床荟萃“ 2023年4月20日第38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pr i l 20,2023,V o l 38,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时治疗可以改善预后㊂许多研究都表明肥胖与哮喘之间存在联系㊂成年肥胖患者更容易导致哮喘,女性尤为明显,美国苗条女性和肥胖女性哮喘患病率分别为7.9%和14.6%[9]㊂台湾儿童健康研究数据显示,在风险因素(肥胖㊁体力活动㊁心肺健康㊁睡眠呼吸障碍和睡眠质量)中,肥胖与哮喘风险相关性最大[10]㊂同样有研究发现,脂肪增加预测年轻人哮喘的最敏感时期似乎是在青春期前[11]㊂孕期母亲的肥胖和体重增加会增加后代产生哮喘的风险㊂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将肥胖型哮喘单独分型,定义为伴有肥胖的哮喘,炎症反应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喘息㊁气道阻塞㊁气道重建等症状更重,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㊂研究报道同样提示肥胖会加重肺部炎症㊂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部严重炎症多有发生,肥胖与新冠肺炎病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12]㊂有研究发现肥胖型哮喘较普通哮喘演变为严重哮喘的风险更高[13]㊂另外,儿童肥胖可加速免疫系统细胞发育㊁功能的负相改变,降低免疫系统对疫苗和病原体的反应[14],从而引起肥胖患者呼吸道炎症患病率增加㊂肥胖与未定潜能克隆造血高度相关,促炎状态可以增强未定潜能克隆造血进展为更显著的血液肿瘤[15]㊂肥胖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如子宫内膜癌㊁胃癌㊁肝癌㊁肾癌等均有相关报道㊂3肥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肥胖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分为症状性呼吸困难和功能性肺功能改变㊂肥胖患者的呼吸模式发生了变化,从休息开始就表现出来:呼吸速度快,正常(非浅表)流量,分钟通气增加㊂有研究表明,在代谢正常人群中,肥胖本身会影响呼吸功能[16]㊂休息时的肥胖患者表现为快速浅呼吸,呼吸频率增加,对缺氧的通气反应性也在增加,肥胖患者的呼吸肌耗氧量更高㊂肥胖可导致肺生理和力学的重大改变,从而对呼吸系统产生功能性影响㊂P a r k等[17]研究发现高脂肪增加与较低的肺功能相关,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也称腹型肥胖),对亚洲中年普通人群的肺功能有显著影响㊂中心性肥胖的特点是脂肪堆积在躯干部和腹部,内脏器官脂肪增加㊂纵隔和腹腔脂肪沉积降低呼吸系统的顺应性,改变呼吸方式,导致肺容积减小,与肥胖的严重程度成正比㊂胰岛素抵抗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 o r c e de x p i r a t o r y v o l u m e,F E V1)和用力肺活量(f o r c e dv i t a l c a p a c i t y,F V C)较低有关,代谢综合征也与肥胖青少年F E V1/F V C降低具有相关性[18]㊂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出现限制性肺功能损伤, F E V1和F V C较低,F E V1/F V C比值正常,肺容量减少[19]㊂儿童期是肺组织快速生长和呼吸力学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20-21],肥胖儿童F E V1/F V C降低,是由于肺部生长和气道大小之间的不对称造成的[22-23]㊂肥胖合并哮喘的儿童和青少年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有更低的肺容量,包括功能剩余容量㊁呼气储备容量和剩余容量,表明肥胖的影响可能取决于肥胖的年龄㊁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㊂肥胖对肺通气功能损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识,肺换气方面的影响尚不明确㊂在肺弥散功能方面,关于肥胖患者肺对一氧化碳扩散能力(d i f f u s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 l u n g f o r c a r b o nm o n o x i d e,D L C O)的研究结果存在矛盾㊂D L C O是C O转移系数和肺泡体积的乘积㊂E n a c h e等[24]研究发现,通过参考方程调整肺泡体积的D L C O值,肥胖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消失,提示低肺容量是肥胖患者D L C O降低和C O转移系数升高的主要原因㊂有研究发现肥胖患者的D L C O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肥胖患者的D L C O可能降低㊂4肥胖影响呼吸功能的可能机制肥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始于脂肪的临界分布㊂中心性肥胖(即脂肪分布在胸部㊁腹部和内脏器官)比外周性肥胖(即脂肪分布在臀部㊁大腿㊁手臂和腿部的皮下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更直接[25]㊂中心性肥胖对肺功能的主要影响取决于腹容量的增加和胸内脂肪的存在,这些脂肪促进了膈肌的位移,减少了肺容量,特别是功能剩余容量和呼气储备容量,由此也证实了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机械效应㊂值得关注的是,肥胖会引发全身炎症,有证据证明与肺功能下降有关㊂在健康队列中,较高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I L-6)与较低的F E V1和F V C相关㊂肥胖和相关慢性炎症被认为会导致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和I L-6较高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㊂M c N e i l l等[26]研究发现通过C反应蛋白和I L-6水平确定的全身炎症,以及通过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模型评估测量的胰岛素抵抗,与主要以限制性生理学为标志的肺功能障碍有关,包括F E V1㊁F V C 和D L C O降低,F E V1/F V C保持不变㊂肥胖会干扰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其机制包括淋巴组织的完整性㊁白细胞的发育和功能㊁补体系统激活以及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协调㊂有证据表明,N o 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作为参与炎症的多聚体蛋白,对包括脂肪组织和肺脏在内的多器㊃283㊃‘临床荟萃“2023年4月20日第38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20,2023,V o l38,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官产生多重有害影响[27]㊂饱和脂肪酸可诱导N o d 样受体蛋白3的合成和活化,激活促炎因子I L-1和I L-18㊂而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会产生脂肪因子如瘦素和趋化因子I L-8,从而招募中性粒细胞聚集,进一步促进炎症㊂干扰素基因刺激物(s t i m u l a t o ro f i n t e r f e r o n g e n e s,S T I N G)参与肺部疾病(如肺损伤㊁肺部感染和肺纤维化)的炎症反应㊂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患者在人C D68肺巨噬细胞中的S T I N G水平增加,抑制S T I N G可降低肥胖小鼠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减轻了肺组织病理改变[28]㊂在肥胖小鼠的肺组织中,S T I N G和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I L-6和干扰素β)水平显著增加[28]㊂肥胖存在慢性炎症状态[29-30]㊂脂肪组织,以前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官,现在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一个在能量稳态中起积极作用的大型内分泌器官㊂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取决于其分泌激素㊁因子和称为 脂肪因子 的蛋白质信号的能力,这些蛋白质信号负责代谢和促炎作用㊂在肥胖患者中,脂肪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促炎脂肪因子的释放增加㊂研究表明内脏脂肪量的增加与代谢综合征有关,而代谢综合征与青少年和成人的肺功能受损有关[31],对呼吸系统功能产生重要影响㊂肥胖对呼吸系统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能为肥胖的器官损害提供治疗靶点㊂5肥胖影响呼吸功能的治疗对策肥胖对呼吸功能存在明显损害性影响,防治肥胖对于改善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㊂儿童肥胖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主要可控风险因素是饮食摄入失衡㊁久坐行为和缺少体育活动㊂肥胖的防治需要系统并规范的治疗,通过营养㊁运动㊁行为㊁药物㊁手术,以及心理支持等方式进行多学科规范化的防治㊂需要制定与B M I㊁年龄和性别相关的中度或更大的能量限制的临床方案,以指导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和严重肥胖的针对性管理㊂生活方式改变疗法,包括饮食和身体活动的改变,支持行为改变策略,是儿童肥胖治疗的基石㊂结合体育活动㊁营养和行为改变的干预措施是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最有效方法[32]㊂成功完成生活方式改变,被证明可以改善血脂异常㊁高血压状况㊁血糖控制㊁胰岛素敏感性㊁功能活动能力㊁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㊂体重控制后,皮下脂肪减少在改善呼吸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欠佳者,可考虑药物与手术治疗㊂Um e m u r a等[33]报道,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肥胖患者在休息㊁工作和剧烈运动等时的呼吸困难㊂胸部脂肪组织减少可降低对肺扩张和肺容量的影响㊂总之,作为社会性健康问题,控制肥胖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防治呼吸系统等多器官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㊂肥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机械效应研究相对较多,炎症反应以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因素也发挥一定作用㊂本文通过关注肥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强调了体重控制的重要性,亦对改善肥胖状态下呼吸功能提供了潜在靶点㊂参考文献:[1]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4):619-631.[2] N C D R i s k F a c t o r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N C D-R i s C).W o r l d w i d et r e n d si n b o d y-m a s si n d e x,u n d e r w e i g h t,o v e r w e i g h t,a n do b e s i t y f r o m1975t o2016:A p o o l e d a n a l y s i s o f2416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t u d i e s i n128.9m i l l i o nc h i ld re n,a d o l e s c e n t s,a n d a d u l t s[J].L a n c e t,2017,390(10113):2627-2642.[3]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1):1-55.[4] G o y a lA,P a k h a r eA,T i w a r i I R,e t a l.D i a g n o s i n g o b s t r u c t i v es l e e p a p n e a p a t i e n t s w i t hi s o l a t e d n o c t u r n a l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a n d d e f i n i n g ob e s i t y 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y n d r o m e u s i n g n e wE u r o p e a nR e s p i r a t o r y S o c i e t y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c r i t e r i a:A n I n d i a np e r s p e c t i v e[J].S l e e p M e d,2020,66:85-91.[5] E k s t röm M.O b e s i t y i s a m a j o r c o n t r i b u t i n g c a u s e o fb r e a t h l e s s n e s s i n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J].R e s p i r o l o g y,2023,28(4):303-304.[6] L u m e n g J C,C h e r v i n R D.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p e d i a t r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 a p n e a[J].P r o c A m T h o r a cS o c,2008,5(2):242-252.[7]S e r a v a l l eG,G r a s s i G.S l e e p a p n e a a n d h y p e r t e n s i o n[J].H i g hB l o o dP r e s sC a r d i o v a s cP r e v,2022,29(1):23-31.[8]S h a h NM,S h r i m a n k e r S,K a l t s a k a s G.D e f i n i n g o b e s i t y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y n d r o m e[J].B r e a t h e(S h e f f),2021,17(3):210089.[9] P e t e r sU,D i x o n A E,F o r n o E.O b e s i t y a n da s t h m a[J].J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 u n o l,2018,141(4):1169-1179.[10] C h e n Y C,S u MW,B r u m p t o n B M,e t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o b e s i t y-r e l a t e dr i s kf a c t o r s f o rc h i l d h o o da s t h m a[J].P e d i a t rA l l e r g y I mm u n o l,2022,33(1):e13710.[11] C h e n Y C,K u o H P,H s i aS M,e t a l.L i f ec o u r s eb o d y m a s si n d e xt h r o u g h c h i l d h o o d a n d y o u n g a d u l t h o o d a n dr i s k so fa s t h m a a n d p u l m 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 i m p a i r m e n t[J].P e d i a t rP u l m o n o l,2021,56(5):849-857.[12] A r u l a n a n d a m B,B e l a d i H,C h a k r a b a r t i A.O b e s i t y a n dC O V I D-19m o r t a l i t y a r e c o r r e l a t e d[J].S c i R e p,2023,13(1):㊃383㊃‘临床荟萃“2023年4月20日第38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20,2023,V o l38,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5895.[13] D i C i c c oM,G h e z z iM,K a n t a rA,e t a l.P e d i a t r i c o b e s i t y a n ds e v e r e a s t h m a:T a r g e t i n gp a t h w a y sd r i v i n g i n f l a mm a t i o n[J].P h a r m a c o lR e s,2023,188:106658.[14] F a n g X,H e n a o-M e j i a J,H e n r i c k s o nS E.O b e s i t y a n d i mm u n es t a t u s i n c h i l d r e n[J].C u r rO p i nP e d i a t r,2020,32(6):805-815.[15] P a s u p u l e t i S K,R a m d a sB,B u r n sS S,e t a l.O b e s i t y i n d u c e di n f l a mm a t i o ne x a c e r b a t e s c l o n a l h e m a t o p o i e s i s[J].J C l i nI n v e s t,2023:e163968.[16]S o n g J U,L e eJ,L i m S Y,e ta l.M e t a b o l i c a l l y h e a l t h y a n du n h e a l t h y o b e s i t y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l u n g d y s f u n c t i o n[J].S c iR e p,2023,13(1):4938.[17] P a r k Y,K i m J,K i m Y S,e ta l.L o n g i t u d i n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 a d i p o s i t yc h a n g e s a nd l u n g f u n c t i o nde t e r i o r a t i o n[J].R e s p i rR e s,2023,24(1):44.[18] F o r n oE,H a nY Y,M u z u m d a rR H,e t a l.I n s u l i nr e s i s t a n c e,m 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 e,a n d l u n g f u n c t i o n i nU S a d o l e s c e n t sw i t ha n dw i t h o u t a s t h m a[J].JA l l e r g y C l i nI mm u n o l,2015,136(2):304-311.[19] R e y e s-A n g e l J,K a v i a n y P,R a s t o g iD,e t a l.O b e s i t y-r e l a t e da s t h m a i nc h i l d r e n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s[J].L a n c e tC h i l d A d o l e s cH e a l t h,2022,6(10):713-724.[20] D o o l e y A A,P i l l a i D K.P a e d i a t r i c o b e s i t y-r e l a t e d a s t h m a:D i s e a s e b u r d e n a n d e f f e c t s o n p u l m o n a r y p h y s i o l o g y[J].P a e d i a t r i cR e s p i r a t o r y R e v i e w s,2021,37:15-17. [21]d i P a l m oE,F i l i c eE,C a v a l l oA,e t a l.C h i l d h o o do b e s i t y a n d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s:W h i c hl i n k?[J].C h i l d r e n(B a s e l), 2021,8(3).[22] A l iG B,B u iD S,L o d g eC J,e ta l.I n f a n tb o d y m a s s i n d e xt r a j e c t o r i e s a n da s t h m aa n d l u n g f u n c t i o n[J].JA l l e r g y C l i nI mm u n o l,2021,148(3):763-770.[23]J u n g Y,J e a n T,M o r p h e w T,e t a l.P e r i p h e r a l a i r w a yi m p a i r m e n t a n dd y s a n a p s i sd e f i n e r i s ko fu n c o n t r o l l e da s t h m ai no b e s e a s t h m a t i c c h i l d r e n[J].J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 u n o l P r a c t,2022,10(3):759-767.[24] E n a c h e I,O s w a l d-M a mm o s s e r M,S c a r f o n eS,e t a l.I m p a c to f a l t e r e da l v e o l a r v o l u m e o n t h e d i f f u s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 l u n gf o r c a r b o nm o n o x i d e i n o b e s i t y[J].R e s p i r a t i o n,2011,81(3):217-222.[25] G r a s s i L,K a c m a r e kR,B e r r aL.V e n t i l a t o r y m e c h a n i c s i n t h ep a t i e n tw i t h o b e s i t y[J].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2020,132(5):1246-1256.[26] M c N e i l l J N,L a uE S,Z e r nE K,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o b e s i t y-r e l a t e d i n f l a mm a t o r yp a t h w a y sw i t h l u n g f u n c t i o n a n d e x e r c i s ec a p a c i t y[J].R e s p i rM e d,2021,183:106434.[27] L a s i t h i o t a k iI,G i a n n a r a k i sI,T s i t o u r a E,e ta l.N L R P3i n f l a mm a s o m e e x p r e s s i o n i n i d i o p a t h i c p u l m o n a r y f i b r o s i s a n dr h e u m a t o i d l u n g[J].E u r o p e a nR e s p i r a t o r y J o u r n a l,2016,47(3):910-918.[28] Q iY,W uZ,C h e n D,e ta l.Ar o l eo fS T I N Gs i g n a l i n g i no b e s i t y-i n d u c e d l u n g i n f l a mm a t i o n[J].I n tJ O b e s(L o n d), 2023:1-10.[29] H e n n i n g R J.O b e s i t y a n d o b e s i t y-i n d u c e d i n f l a mm a t o r yd i se a s e c o n t r i b u t e t o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A r e v i e w of t h e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b e s i t y[J].A mJ C a r d i o v a s cD i s,2021,11(4):504-529.[30] H o r n u n g F,R o g a lJ,L o s k i l lP,e ta l.T h ei n f l a mm a t o r yp r o f i l e o f o b e s i t y a n d t h e r o l e o n p u l m o n a r y b a c t e r i a l a n dv i r a li n f e c t i o n s[J].I n t JM o l S c i,2021,22(7):3456.[31] D i x o n A E,P e t e r sU.T h ee f f e c to fo b e s i t y o nl u n g f u n c t i o n[J].E x p e r tR e vR e s p i rM e d,2018,12(9):755-767. [32]d eK l e r k MT,S m e e t sP,l aF l e u rS E.I n h i b i t o r y c o n t r o l a s ap o t e n t i a l t r e a t m e n tt a r g e tf o ro b e s i t y[J].N u t r N e u r o s c i, 2023,26(5):429-444.[33] U m e m u r aA,S a s a k i A,N i k a iH,e t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 s o f l u n gv o l u m e s a n d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m p t o m sa f t e rw e i g h t l o s st h r o u g h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s l e e v e g a s t r e c t o m y[J].L a n g e n b e c k sA r c hS u r g, 2022,407(7):2747-2754.收稿日期:2023-04-24编辑:张卫国㊃483㊃‘临床荟萃“2023年4月20日第38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20,2023,V o l38,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糖尿病筛查项目培训试题

糖尿病筛查项目培训试题

糖尿病筛查项目培训试题1.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要求,糖尿病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建议多长时间测量一次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

() [单选题]A.半年B.1年(正确答案)C.2年D.3年2.糖尿病筛查对象的年龄范围是()。

[单选题]A.18岁-64岁(正确答案)B.18岁-65岁C.18岁及以上D.35岁及以上3.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判定标准()。

[单选题]A.妊娠期糖尿病B.长期过量饮酒(正确答案)C.缺乏体力活动者D.超重或肥胖4.在管高血压患者作为高风险人群筛查的比例不超过任务数的(),且当年筛查时间需早于当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体检时间。

[单选题]A.30%B.40%C.50%(正确答案)D.60%5.根据《健康广州行动(2020-2030)》要求,到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要达到()及以上。

[单选题]A.30%B.40%C.50%D.60%(正确答案)6.高风险人群管理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月对纳入管理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随访。

[单选题]A.1B.3C.6(正确答案)D.127.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总分()可判定为高风险人群。

[单选题]A.≥15分B.≥20分C.≥25分(正确答案)D.≥30分8.下面关于糖尿病筛查的重点人群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年龄≥35岁(正确答案)B.有高血压病史C.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有糖尿病病史D.体质指数BMI≥24.0kg/m²9.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判定标准中,中心性肥胖的定义是() [单选题]A.男性腰围>85cm或女性腰围>80cmB.男性腰围≥85cm或女性腰围≥80cmC.男性腰围>90cm或女性腰围>85cmD.男性腰围≥90cm或女性腰围≥85cm(正确答案)10.糖尿病风险评估为“非高风险”人群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肥胖减重指标

肥胖减重指标

肥胖减重指标
肥胖减重指标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以及需要减重的重要指标。

研究
发现,肥胖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可以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等一系列疾病,而减重可以显著降低这些疾病的患病风险。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以及需要减重吗?以下是几个常见的
肥胖减重指标:
1. BMI指数
BMI是Body Mass Index的缩写,即身体质量指数。

BMI指数可以
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计算得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一般情况下,BMI指数在18.5-24.9之间被认为是健康的,超过25被认为是超重,超过30被认为是肥胖。

如果你的BMI指数超过了30,那么你需要减重了。

2. 腰围
腰围也是确定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男性的腰围超过
90cm,女性的腰围超过80cm就被认为是中心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减重。

3. 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身体中脂肪组织占总体重的比例。

一般来说,男性的体脂
率应该在10-20%,女性的体脂率应该在20-30%之间。

如果你的体脂率超过了这个范围,那么你需要通过减重来降低体脂率。

根据以上指标,确定自己是否肥胖以及是否需要减重并不难。

如果你
发现自己存在肥胖问题,那么应该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减重,包括改变
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等。

同时,记得要寻求医学专业人士的建议,以了解适合自己的减重方法和进展情况。

最后,提醒大家减重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老年人肥胖特点及干预现状概况

老年人肥胖特点及干预现状概况

老年人肥胖特点及干预现状概况摘要:肥胖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不仅给人们带来心理、经济负担,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潜在危险因素,老年人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所以体重的控制对肥胖老年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老年人肥胖特点以及干预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老年人肥胖严重性的认识。

关键词:肥胖老年人减重方法慢性病1老年肥胖概述1.1肥胖定义肥胖症(obesity):通常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异常,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内分泌紊乱、脂糖代谢失调、生活方式不健康及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能量过剩。

我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中国人的体质特点提出了判定国人肥胖程度的分类标准具体如下: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18.5kg/m2≤BMI≤23.9kg/m2为体重正常,24≤BMI≤27.9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1]。

1.2肥胖流行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及体力劳动的减少,肥胖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已成为全球首要健康问题摆在人们面前[2]。

根据WH0数据每年至少有 280万人因超重或肥胖而死亡[3]。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肥胖率在40-59岁的成年人中较高(39.5%),其次是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35.4%),然后是20-39岁的年轻成年人(30.3%)。

各类超重以及肥胖人群患有多病共存风险更高,心血管代谢疾病类(高血压、心脏疾病、卒中及糖尿病)在超重以及肥胖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老年人[4,5]。

2.老年肥胖的特点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慢性病成为重要社会公共卫生问题[5]。

老年人群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超重被认为是比吸烟、饮酒等危害更大的危险因素[4]。

所以老年人的体重控制对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性肥胖定义
中心性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区域积聚过多的一种肥胖类型,也被称为“苹果型肥胖”。

中心性肥胖的特征是腹部和腰部脂肪堆积明显,形成肚子隆起、腰围增加的现象。

相比于其他部位的脂肪堆积,中心性肥胖更加容易导致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中心性肥胖的成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慢性压力等。

预防和管理中心性肥胖的方法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