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财政调控法律制度
(完整word版)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厦门大学法学院金融法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一)预算体系;(二)预算权责;(三)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四)决算程序二、预算法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一)《预算法》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二)《预算法》完善的措施及建议三、关于现行《预算法》的修订第四节国债法律制度研究第五节政府采购法第六节转移支付法第七节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法的发展方向一、修订《预算法》;二、修订《国家金库条例》;三、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四、制定《财政监督条例》;五、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法》;六、健全社会保障资金法律制度;七、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八、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条例》;九、制定《财政支出管理条例》;十、适应WTO规则要求,加紧清理现行财税法律、法规和规章第四章产业调节法理论及有关问题研究第一节我国产业调节法的理论一、产业调节法的理论与产业调节法(一)产业调节法的理论1、“市场失灵”说;2、“赶超战略”说;3、“国际竞争”说二、产业调节法概述三、我国产业调节法的立法现状第二节、产业组织法律制度一、鼓励竞争反垄断法;二、企业兼并法;三、企业集团法四、中小企业促进法重点:企业兼并法;企业兼并的法律、法规:第三节我国产业调节法体系一、综合性的产业调节法二、产业调节专门法(一)产业结构法;(二)产业组织法;(三)产业技术促进法;(四)产业布局调整法;(五)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法;(六)产业环境保护法第五章投资调控法律制度第一节投资与投资宏观调控法一、投资与投资法二、投资法的具体内容(一)投资法的基本原则;(二)投资主体;(三)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和领域;(四)投资的审批、核准与备案制度;(五)投融资机制三、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一)20多年投资体制改革的回顾;(二)目前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第二节我国投资调控法的法律制度一、我国第五次国家对投资的宏观调控;二、投资宏观调控与投资宏观调控法三、投资规模的调控及法律规范四、、投资结构的调控及法律规范五、我国投资法的主要内容第六章价格调控法理论及体系第一节价格法概述一、价格法及调整对象二、价格法在宏观经济体系下的作用三、我国价格体制改革与价格法律制度的发展第二节国外价格立法对我国价格法的借鉴第三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法律体系一、我国价格法律的立法现状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法律体系(一)价格宏观调控法1、政府定价及政府定价行为;2、政府价格决策听证会制度3、我国价格法对价格总水平调控;4、制止价格垄断行为5、价格干预措施和价格紧急措施(二)微观价格行为法1、价格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2、经营者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3、价格执法人员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三、违反价格法的法律责任四、新形势下我国价格法的发展方向五、价格监督检查的“入世”对策第七章社会保障调控法理论及体系第一节社会保障调控法的基本理论一、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法二、社会保障法及调整对象三、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四、社会保障法的作用第二节国外社会保障法对我国的借鉴一、国外有关社会保障立法二、国外社会保障法对我国的借鉴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及存在问题一、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概况二、我国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节我国社会保障调控法的法律体系一、社会保障法体系二、社会保障调控法的体系三、做好与国际社会保障法律的接轨第八章就业调控法理论及体系。
马工程教材-经济法学-教学大纲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经济法律规范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拓展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掌握经济法的规律性、原理性和知识性的基础上,获得能够比较专业地解释涉法事务和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其成长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管理人才。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掌握主要经济法律制度内容;具有必要的法律分析能力;能以基本的法律逻辑和知识要点正确分析典型案例;获得良好的法律自学能力和职业道德训练,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形成以强烈的秩序观念和在秩序下创造的主动进取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三、教学学时分配《经济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2学时)(一)教学要求经济法的概念如何界定,直接影响对经济法学诸多理论的认识。
了解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有助于研究经济法的特征、本质、地位、体系、原则等诸多理论问题,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如何界定,经济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法的基本矛盾,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经济法的定义教学难点: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的内涵与表现,以及经济法发展的特点(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二、经济法的定义第二节经济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一、外国经济法的历史二、中国经济法的历史三、经济法的发展趋势本章习题要点:完成本章课后自测习题第二章经济法的体系和地位(2学时)(一)教学要求第一章已经从内涵的角度回答了经济法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章内容从外延及外部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寻找答案。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经济法体系的界定;经济法体系的构成;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和辅助渊源;经济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经济法》第四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概述【练习题】1名词解释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简而言之,经济法就是调整国家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国家干预——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乙方所享有的某种行为自由或利益的资格。
经济法学——是以经济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2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有哪些作用?答:经济法就是调整国家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经济法的作用体现在:赋予政府对经济实施干预、防止政府失灵;作为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主体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2)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规律?答:经济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且在不同的时期的着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经济法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合法化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市场经济与经济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
市场经济要靠竞争,通过正当的竞争来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并以“优胜劣汰”来促进社会的进化。
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加以引导、调整、直接参与、最后纠正,均须依法进行;而且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开展经济活动也必须依照经济法的规定开展。
市场经济需要经济法的规制,而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起到促进、保障的作用。
市场经济与经济法两者相辅相成。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经济安全原则。
(5)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的框架是如何构成的?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的框架是由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实现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法律、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解决纠纷的程序性法律等主要部分构成。
第三章 财政调控法
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 必须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 分散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 项目,可以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购 机构在脱位的范围内代理采购。 2、采购代理人:国家设立或认可的从事政 府采购代理业务的机构。 代理资格的确认: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 财政部门
第四章 转移支付法
一、概念
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 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 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 转移。 1、中央将其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向下转移给地方政府 2、地方政府将其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向上转移给中央政府 3、同级政府之间一部分预算收入的相互转移
四、政府采购争端的解决 1、询问 2、质疑 3、投诉 4、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六节 税法
一、概述 1、概念:以实现国家职能为目的,基于法 律规定,由政府专门部门机构向居民和非 居民就其财产和特性行为所实施的强制性 的征收行为。 2、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 1、税收主体 (1)税务机关 (2)财政机关 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 用税、契税 (3)海关 关税、船舶吨位税 2、征税对象和税目 征税对象:税法确定纳税义务的依据或标 的。 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二、财政调控法
1、概念: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运用财政 、概念: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过程中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范的总称。
2、财政调控法体系 、 (1)预算法 (2)国债法 (3)转移支付法 (4)税法
第二节 预算法
一、预算与预算法
1、预算:国家对未来一定期间内财政资金的筹集 、预算: 与供应的预先计算。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 与供应的预先计算。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 2、预算法:调整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预算法:调整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94年3月22日颁布的《预算法》 日颁布的《 年 月 日颁布的 预算法》 1995年11月22日颁发的《预算法实施条例》 日颁发的《 年 月 日颁发的 预算法实施条例》
财政法律制度(财经法规)
财政法律制度(财经法规)财政法律制度(财经法规)文档模板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和解释财政法律制度(财经法规),以匡助相关人员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确保财政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二、财政法律制度概述1. 财政法律制度的定义财政法律制度是指一套由国家制定的、用于指导和调控财政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整体体系。
2. 财政法律制度的目的财政法律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合理运作,维护公共财政秩序,保障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 财政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财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制度、财政收入制度、财政支出制度、财政管理制度、财政统计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财政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1. 法定原则财政法律制度的实施必须依法进行,各项财政活动都必须在法定的框架内进行。
2. 公平原则财政法律制度的实施必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对待,避免差别对待和不平等对待的现象浮现。
3. 透明原则财政法律制度的实施应当确保财政活动的透明度,公开财政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4. 经济效益原则财政法律制度的实施应当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合理利用财政资源,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5. 财政稳定原则财政法律制度的实施应当维护财政的稳定,避免财政危机的发生,保障国家的财政安全。
四、本文档所涉及附件1. 附件一:国家财政法律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列表2. 附件二:国家财政法律制度相关政策文件列表3. 附件三:国家财政法律制度相关实施细则和指南列表五、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财政法律制度:指国家制定的、用于指导和调控财政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整体体系。
2. 财政法:指专门规范国家和地方财政活动的法律体系。
注释:财政法包括财政基本法、财政管理法、财政收支法等。
六、本文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1. 艰难: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
解决办法: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财经法规财政法律制度(新)定稿
财政法律制度
1
第一节 预算法律制度
一、预算法律制度构成 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 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一)《预算法》 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 日起施行。(国家预算管理工作根本性法律) (二) 《预算法实施条例》及其他法规制度 二、国家预算 (一)概念 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国家在一定期间内预定的财政 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 重要手段。 2
分税制:是分级财政体制,也是税收管理的一种形式。 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税的立法权限一律集 中在中央。
8
(二)预算支出划分为: (1)中央预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中央返还 地方的支出 (2)地方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和上解中央 的支出 (三)预算收支范围 1、预算收入: (1)税收收入(2)按规定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3)专项收入(4)其他收入 2、预算支出: (1)经济建设支出(2)教科文体卫支出(3)国家 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补贴支出(6)其 他支出
7
四、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 (一)预算收入划分为: (1)中央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向中 央上解的收入 (2)地方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和中央返还 的收入 (3)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
是按照分税制对同一税种的收入,按一定标准或比例 分享的收入。
17
七、政府采购方式 1、公开招标(主要方式) 2、邀请招标 3、竞争性谈判 4、单一来源 5、询价
第三章 财政调控法律制度
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权利比较
变更撤销权高 审查权(高审 人民代表大会 批准权各批各 撤低,逐级撤 查低) 销 中央和地方预 中央预算和预 全国人大常委 算草案和预算 算执行情况报 会预算决算不 执行情况报告 告 适当的决议
全国人大
地方人大
本级人大常委 本级总预算草 本级预算和预 会及本级政府 案和总预算执 算执行情况报 预算决算不适 行情况报告 告 当的决议
一、财政及职能
1.家计财政 2.中性财政 3.计划财政 4.公共财政
二、财政调控法律制度的基本范畴
(一)财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二)财政法的基本机构 (三)财政法的基本原则 (四)财政法的调整手段
(一)财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财政法是调整国家财政收支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作为财政法的调整对象,财政关系可界定为以国家为主体 的收入和支出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预算调控法律制度
一、预算调控与预算法 二、预算体制与预算权的配置 三、预算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预算调控与预算法
(一)预算的概念 所谓预算,在一般的意义上是指相关主体对自 己的经济活动的预先盘算。预算的实质,是在需要 与可能之间进行权衡和评估,以决定是否和如何进 行某种资源配置的过程。
各部门、各单位 (1)法律、法规; (2)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 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 署; (3)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 、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 (4)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 定额标准; (5)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 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 算收支变化因素。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 关的财政经济政策国家经济 计划 (3)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 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 算收支范围职权范围内 (4)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点
财政调控法——精选推荐
第三章财税调控法第一节公共财政与财政政策一、公共财政1.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公共财政为什么会存在?在经济学或财政学上,主要倾向于用公共物品理论来解释财政存在的必要性问题。
整个社会经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另一类是国家或政府相互之间及其与市场主体相互之间的经济活动,此即共同经济。
这种分类对于理解财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财政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社会对公共物品存在着公共欲望,这些公共欲望不能从市场主体那里得到满足,而只能有国家来满足;这些公共物品不能有私人经济提供,而只能由公共经济提供。
于是,以满足公共欲望、提供公共物品为己任的财政便应运而生。
与公共经济、私人经济的区别相似,人类的欲望也可分为两类,即私人欲望和公共欲望。
前者是指个人能够独立满足的要求,是具有排他性的欲望;而后者则是公众可以共同享有的要求,是不具有排他性的欲望。
公共欲望实际上是存在与私人经济中的无数私人欲望的共同欲望。
一般说来,私人欲望可以通过私人个体在市场上选择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得到满足;而公共欲望则不能通过市场主体的活动来得到满足,因为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众都需要的公共物品,即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是失灵的。
只有公共经济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才是更有效率的,才能更好地满足公共欲望。
上述的公共物品(或译为公共商品、公共产品等),是私人物品的对称,它是用来满足公共欲望的资财;而私人物品则是用来满足私人欲望的资财。
私人物品的产权是明晰的,具有独占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则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由于对于公共物品无论是否付费和付费多少,其消费主体都能获得等量的、相同的消费,切一个主体的消费既不影响他人的消费,也不能排除他人的消费,因此,私人对于公共物品的消费都存在着“搭便车”的心理,普遍不愿意投资于公共物品领域,从而使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于是,公众普遍需要的公共物品,只能由公共经济部门提供,或者说,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财政调控法律制度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国家加大了财政调控力度,完善了财政调控法律制度。
本文以某市为例,分析财政调控法律制度的实施情况,探讨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案例简介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市政府于2018年启动了财政调控法律制度改革,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政策工具等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案例实施情况1.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1)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市政府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市政府设立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项目。
同时,对环保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3)优化公共服务支出。
市政府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优化财政政策工具(1)实施差别化税收政策。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市政府实施差别化税收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例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提高税率。
(2)运用财政补贴政策。
市政府设立财政补贴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和企业给予补贴,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发挥财政投资引导作用。
市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引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案例效果1. 经济结构优化。
通过财政调控法律制度改革,某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逐步淘汰。
2. 环境质量改善。
财政支出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 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财政支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第八章 财政调控法律制度 (《经济法学》PPT课件)
第四节 财政支出调控法律制度
一、政府采购与宏观调控 二、政府采购的基本制度 三、财政转移支付与宏观调控 四、转移支付的基本制度
一、政府采购与宏观调控
政府采购的概念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 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 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三、预算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预算编制法律制度 (二)预算审批法律制度 (三)预算执行法律制度 (四)预算调整法律制度 (五)决算法律制度 (六)预算监督法律制度
第三节 国债调控法律制度
一、国债调控与国债法 二、国债发行和流通法律制度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法律制度
一、国债调控与国债法
国债
• 国债是国家为了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以按期还本付息为条件,通 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务。
《经济法学》教学课件
第八章 财政调控法律制度
第一节 财政调控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预算调控法律制度 第三节 国债调控法律制度
第四节 财政支出调控法律制度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财政法律制度及其原理,是宏观 调控法律制度及其原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财政及其职能;财 政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调整手段;预算权的配置;预 算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国债发行与流通法律制度;政府采 购的基本制度;转移支付的基本制度。
政府采购与宏观调控
政府采购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政府采购的基本功能是为了满 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但是由于采购的数量大和集中度高对市场产 生了引导作用,从而派生出宏观调控的职能。
二、政府采购的基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二)政府采购当事人 (三)政府采购方式 (四)政府采购的监督
《财政法律制度》PPT课件
A.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Hale Waihona Puke B.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C.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 当的决议
D.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 规、决定和命令
精选PPT
17
6.下列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 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当及时向本级政府各部门批复预算。 (T P191) 20.各级政府预算的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负责。(F P192) 21.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F P194 ) 22.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
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F P195)
精选PPT
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F P183) 9.中央政府预算包括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事业单
位预算,但不包括企业单位的预算。(F P183)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F P185 常委会有权)
精选PPT
15
11.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 方案。(T P186)
二预算的审批1初审国务院提出编制预算草案的原则和要求每年1110前财政部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中央各部门布置所属各单位编制预算草案汇总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报财政部1210前省级政府提出本行政区域编制预算草案的要求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部门审核编制汇总本级预算草案次年110前报财政部各级人代会初审2审查批准1中央预算的审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30日内财政部15日内中央各部门2地方预算的审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大30日内各级财政部门15日内地方各部门3乡镇预算的审批本级人代会4备案5撤销6批复预算三预算的执行本级政府组织财政部门具体负责收入征缴指标审核收支资金拨付国库业务
《财政法律制度》PPT课件_OK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30
第三节 国债法律制度
31
一、国债和国债法概述
32
(一)国债的概念和特征
• 国债,又称国库券、国家公债,它是国家为实现 其职能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按照有偿原则所举 借的债务。它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以弥补财政赤 字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与企业债券等其他债相比较,国债具有以下特征: 1、国债是国家债务。2、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 础的债务。3、国债是用以弥补财政赤字和进行宏 观调控的国家债务。
• 包括政府间转移和财政补贴两类。政府间转移是 上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转作下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并 由下级政府用作财政支出的支付。财政补贴是各 级政府向企业、居民所作的财政转移支付。
49
二、社会保障支出
• 社会保障支出,是用于社会保障制度运作的支出。如救助支出、最低生活水 准保障支出等等。是调节分配关系,减缓收入和财产差距,保障社会公平, 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
41
• 按照债务的类型划分,外债可以分为外国政府贷 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
• 按照偿还责任划分,外债分为主权外债和非主权 外债。
• 对外担保形成的潜在对外偿还义务为或有外债。 对外担保,是指境内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担保法》,以保证、抵押或质押方式向非居民提 供的担保。
42
二、外债管理法的概念
44
四、外债资金使用
• (一)外债资金的使用方向 • (二)外债资金使用的管理
45
五、外债偿还和风险管理
• (一)外债偿还 • (二)外债风险管理
46
六、外债监管
• 外债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外债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对外 债和对外担保实施监管。外债管理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时,有权要求债务人和 相关单位提供有关资料,检查有关帐目和资产。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笔记(财政调控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 财政调控法律制度【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财政调控法概述1.财政调控的基本原理(1)财政的一般认识①财政的含义财政是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存在并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和二次分配的活动,从而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理解财政的含义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财政调控的基本原理 财政调控法概述 财政调控法的研究基础 财政调控法的理论依据 财政调控法的结构体系 国债调控法律制度 财政收入调控法 彩票调控法律制度 政府采购调控法 财政支出调控法 财政转移支付调控法 财政预算调控法的基本范畴 复式预算体系和宏观调控 财政预算调控法 预算管理程序和宏观调控 预决算监督与预算法律责任 我国预算法的完善财政调控法律制度a.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凭借政治权力的分配活动;b.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c.财政的目的是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
②财政的特征a.强制性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性分配,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由国家单方面决定并强制实施。
b.公共性财政具有公共目的性,财政活动主要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增进社会福利。
c.持续性财政与国家相伴共生,是国家的一种持久的连续性活动,在国家的存续期间,财政必须连续运行而不能中断,否则就会破坏公共经济的正常秩序。
③财政职能的历史扩张a.自然经济条件下财政的主要职能是替君王筹集行政管理、国防安全与扩张以及皇室开支的经费。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财政也仅限于筹集收入满足国家日常经费开支的需要,很少通过再分配的形式调节社会收入不公平,也不需要干预资源配置。
c.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为了应对危机,财政的职能开始不断扩展。
(2)财政职能与财政调控①财政调控主要是通过制定财政政策和财政法律以规范财政活动的全过程,使财政将其固有的职能外化为一种功效或作用,引导全社会实现宏观调控的既定目标。
②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财政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
财政调控法的管理制度
财政调控法的管理制度一、绪论财政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管理等手段,以达到平衡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的目的。
财政调控法是国家财政调控政策的法律基础,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财政调控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财政调控法的管理体系、财政政策工具和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财政调控法的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财政调控法的管理体系1. 法律法规建设财政调控法是财政调控政策的基本依据,其制定和修订需遵循立法程序,保障财政调控政策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财政调控法应当包括财政收支管理、税收政策、政府债务管理、财政支出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各项责任和权限的合理划分和有效执行。
2. 组织架构建设财政调控法的管理机构应当明确,包括政府财政部门、立法机构财政委员会、监督机构等。
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成立专门的财政调控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项财政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立法机构财政委员会应当加强对财政调控法的监督和评估,保障财政调控政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监督机构应当对财政调控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政策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3. 人员建设财政调控法的管理人员需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
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强对财政调控法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财政政策工具1. 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支出是国家财政政策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可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消费。
财政调控法应当明确财政支出的分配原则、支出范围和支出程序,制定财政支出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保障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2. 税收政策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可影响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
财政调控法应当规定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程序,明确税收的种类和标准,确保税收政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3. 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债务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可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调控法的管理制度范文
财政调控法的管理制度范文财政调控法的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财政调控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国家财政调控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对财政调控法实行全面、统一、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调控工作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有效实施。
第三条财政调控法管理范围包括财政调控法的制定、实施、执行和评估等环节。
第二章财政调控法的制定第四条财政调控法的制定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合理的原则,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第五条财政调控法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的需要制定,由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
第六条财政调控法的制定程序包括立项、征求意见、草案、审议、修订等环节,其中草案及修订草案应当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七条财政调控法草案和修订草案应当由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审核,并报国务院审议、核准后才能正式生效。
第三章财政调控法的实施第八条财政调控法实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具体程序和要求须事先明确。
第九条财政调控法的实施应当充分考虑各种经济情况和变化,灵活调整调控措施,确保调控力度的恰当性和有效性。
第十条财政调控法实施应当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市场主体的自主决策权,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第四章财政调控法的执行第十一条财政调控法的执行应当由专门机构负责,确保执行的专业性和及时性。
第十二条财政调控法的执行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执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财政调控法的执行机构应当定期进行调研、分析国内外经济状况、制定调控政策,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财政调控法的执行机构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意愿,保证调控政策的落地和落实。
第五章财政调控法的评估第十五条财政调控法的评估应当由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并按照一定周期进行评估。
第十六条财政调控法的评估包括定期评估和特别评估,特别评估主要针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评估。
宏观调控法复习重点
宏观调控法第一章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宏观调控即为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宏观调控目标:1、总量均衡;2、结构优化;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手段:1、财政调控:如转移支付、发行国债等。
2、税收调控:如所得税、消费税、印花税等。
3、金融调控:如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4、计划:如国民经济5年计划。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
宏观调控法:调整在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宏观调控法的初级宗旨即直接目的:规范和保障国家宏观调控行为,预防和克服市场失灵,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均衡和结构的优化,实现物价平衡、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和持续增长。
终极宗旨即根本目的:在实现初级宗旨的基础上,协调和解决国家整体利益和经济个体利益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宏观调控法的原则:(一)调控法定原则:调控行为要有法律授权,依法调控。
(二)调控绩效原则:如经济适用房的“砖头补贴”—暗补和“人头补贴”—明补。
(三)调控公平原则:兼顾产业、地区、收入等方面的公平。
(四)调控适度原则:不能顾此失彼,要考虑各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宏观调控主体是宏观调控行为人或行为的施动者,是宏观调控义务的承担者和宏观调控权力的享有者,限于国家。
宏观调控主体的权利:根据权利所处的环节分为立法权和执法权;根据权利所指向的方式分为财政、税收、金融、计划等调控权;根据权利的强制性强弱不同分为指令性和指导性调控权。
宏观调控主体的义务:依法享有并行使宏观调控权。
宏观调控受体,即宏观调控对象,是宏观调控行为的受动者,也就是宏观调控行为的直接受影响者。
限于市场主体,包括经营者和消费者。
宏观调控受体的权利:市场主体享有经营自由权。
宏观调控受体的义务:接受宏观调控,注意区分指令性和指导性。
财政法律制度(PPT 39页)
【例题·单选题】
1、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有权撤销本级政府和下 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 决定、命令和决议的是( )。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本级政府审计部门
D、本级政府财政部门
2、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负责审查和批准中央预 算调整方案的是( )。
(2)监督权: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 (3)撤销权: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 定和命令。
特殊:设立预算的乡、民族乡、镇,由于不设立人大常委 会,因而其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还包括由人大常委会行使的 监督权等。
(二)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具体工作 具体编制权(预算、决算两项);具体组织执行权;提出
2.地方预算 ◆地方预算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
组成,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上级政府对 下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3.总预算 ◆总预算是指政府的财政汇总预算。 ◆包括:本级预算+本级政府行政隶属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
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 预算法律制度 第二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第三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考情分析】
本章相关内容是会计从业阶段特有内容,会计职称、注册 会计师等其他会计类考试均不涉及财政法律制度,会计工作也 基本不涉及财政法律制度。所以,学员们要明确本章的学习目 的:仅仅为了通过从业考试。
本章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重为5—30分左右,内容相对 抽象。同时考点相对分散,三节重点知识点皆有涉及。本章结 构完整,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勿孤立的记忆。
• 时间是考点
二、国家预算
财政法律制度
财政立法程序
制定财政法律需要经过的程序, 包括提出法案、审议、表决和公
布等步骤。
财政立法内容
财政法律所包含的内容,包括预 算、税收、国债、政府投资等方
面的法律规定。
财政行政制度
财政行政组织
负责财政管理的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包括 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机构。
财政行政行为
行政机构在财政管理中所采取的措施和行为,包 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
税收征收管理
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 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环 节,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 规范性。
税收优惠与减免
针对特定行业、地区或群 体,政府可能给予税收优 惠或减免,以促进经济发 展和社会公平。
公产收入法律制度
公产定义与范围
公产是指公共所有的财产, 包括国有土地、公共设施 等,其管理、使用和收益 都受到法律规范。
03
世界贸易组织(WTO)
通过推动自由贸易,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
THANKS.
财政法律制度
目录
• 财政法律制度概述 • 财政收入法律制度 • 财政支出法律制度 • 财政管理法律制度 • 财政监督法律制度 • 国际财政法律制度
财政法律制度概述
01
财政法律制度的定义与特点
财政法律制度的定义
财政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以财政行为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国家财政活动中所发生的 社会关系,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产收入来源
公产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 土地出让、公共设施使用 费等,用于补充国家财政 收入。
公产收入管理
公产收入需按照国家规定 进行管理和使用,确保其 用于公共利益目的。
政府收费法律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地方人大常委会权利比较
监督权 审批权各批各
撤销权高撤低 ,逐级撤销
国务院(行政 )及省、自治 中央预算的调 全国人大常委 中央和地方预 区、直辖市人 整方案、决算 会 算的执行 大及其常委会 方案 (权利)的决 议
本级预算的调 本级政府和下 地方人大常委 本级总预算的 整方案、决算 一级人大及常 会 执行 方案 委会的决议
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 根据国务院报告的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 况,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66亿元,完成预 算的102.3%,比2016年同口径(下同)增长 7.4%,加上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10139亿元 ,收入总量为182705亿元;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330亿元,完成预算的 104.3%,增长7.7%,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 节基金3175亿元,支出总量为206505亿元;收支 总量相抵,赤字23800亿元,与十二届全国人大 五次会议批准的预算持平,赤字率为2.9%。
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审查结果
• 国务院提出的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177亿元,比2017年预算执 行数(同口径,下同)增长6.1%,加上调入资金 2853亿元,收入总量为186030亿元;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9830亿元,扣除上年地 方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后增长7.6%;收支总 量相抵,赤字23800亿元,与上年持平。
各部门、各单位 (1)法律、法规; (2)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 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 署; (3)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 、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 (4)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 定额标准; (5)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 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 算收支变化因素。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 关的财政经济政策国家经济 计划 (3)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 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 算收支范围职权范围内 (4)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点
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
一级政府 一级预算 中央预算 省级预算 地市级预算 县级预算 乡级预算
• 1.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制度 2.共分为五级,具体为: (1)中央预算;直属单位 (2)省级(省、自治区内蒙宁夏、直辖市)预 算; (3)地市级(设区的市省会城市、自治州)预 算; (4)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 区)预算; (5)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 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预算调控法律制度
一、预算调控与预算法 二、预算体制与预算权的配置)预算的概念 所谓预算,在一般的意义上是指相关主体对自 己的经济活动的预先盘算。预算的实质,是在需要 与可能之间进行权衡和评估,以决定是否和如何进 行某种资源配置的过程。
三、预算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预算编制法律制度 (二)预算审批法律制度 (三)预算执行法律制度 (四)预算调整法律制度 (五)决算法律制度 (六)预算监管法律制度
编制
审批
执行
调整
Company Logo
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 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审查结果报告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 查了国务院提出的 2017年全国预算执行 情况与2018年全国预 算草案和《关于2017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 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 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 告》。
第三章 财政调控法律制度
第一节 财政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 预算调控法律制度 第三节 国债调控法律制度 第四节 财政支出调控法律制度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财政法律制度及其原理,是宏观调 控法律制度及其原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财政及其职能;财政 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调整手段;预算权的配置;预算 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国债发行与流通法律制度;政府采购 的基本制度;转移支付的基本制度。 本章教学重难点:财政及其职能、财政法的调整手段、预算 体制、预算审批法律制度、国债调控与国债法、政府采购与 宏观调控、政府采购的基本制度、财政转移支付与宏观调控、 转移支付的基本制度。
一、预算调控与预算法
(二)预算法的概念 预算法,是调整在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 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预算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 、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简称 预算关系。该预算关系包括在预算的编制、议定、 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以
(一)预算编制法律制度
2.预算支出 (1)经济建设支出 (2)事业发展支出 (3)国家管理支出 (4)国防建设支出 (5)财政补贴支出 (6)其他财政支出
(二)预算审批法律制度
1.审批权——各级批各级
中央预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2.预算备案 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大批准后,必须依法向相 应的国家机关备案。
预算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 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 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 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 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 本法,1994年3月22日第 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二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 1月1日施行。
一、预算调控与预算法
(三)国家预算 • 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 和制度保证的,经法 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 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产生于封建社会末 期和资本主义初期, 最早出现在英国。
(一)预算编制法律制度
预算编制,是指制定取得和分配使用预算资金 的年度计划的活动。它是预算管理程序中的第一个 环节和步骤,是一种基础性的程序。上述的预算编
制,实质上是编制预算草案
编制预算草案,就是在制定基本的财政收支计 划,这一计划反映着国家政策,体现着政府活动的 范围和方向。
各级政府 (1)法律、法规
(一)预算编制法律制度
1.预算收入的分类 (1)税收收入; (2)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3)专项收入; (4)其他收入。
(一)预算编制法律制度
2.预算支出 预算支出,是指将取得的预算资金进行分配和使 用的活动,也就是支出预算资金的活动。此外,预 算支出也指通过国家预算支出的预算资金,这是从 价值形态的角度,而不是从活动的角度来讲的。通 常,预算支出是预算支出资金的简称,在法律上也 是在这一意义上来使用此概念。
一、预算调控与预算法
(三)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的作用: 1.财力保证作用;(收入角度) 2.调节制约作用;(支出角度) 3.反映监督作用。
二、预算体制与预算权的配置
(一)预算体制 (二)预算权的配置
(一)预算体制
预算体制主要解决以下主要事宜: (1)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层次; (2)划分预算管理权限; (3)规定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4)确立各级预算之间的分配办法
【提示】除中央预算外,其他四个级次的预算都称为
两个例外规定
政府派出机关有一定的 预算管理权
乡、民族乡、镇经省级 政府确定,可暂不设立预算
(二)预算权的配置
预算权,即预算管理职权,其权力主体既包括各 级权力机关,又包括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各级行政 机关。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权 2.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3.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 • • • • • •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 (1)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 (4)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 (5)上解上级的支出; (6)下级上解的收入
(一)预算编制法律制度
1.预算收入的分类 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 算支出组成。依据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 ,预算收入划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 、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
2.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1)国务院的预算权 – 编制权、报告权、执行权、决定权、监督权、 变更撤销权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权 – 编制权、报告权、执行权、决定权、监督权、 变更撤销权 (3)乡级政府的预算权 – 编织权、报告权、执行权、决定权
3.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各级财政部门是各级政府机关中具体负责财政 工作的专门机构,它们的预算管理职权在许多方面 与各级政府的预算权是近似的,并且前者是后者的 具体化。 (1)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权 – 编织权、执行权、提案权、报告权 (2)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权 – 编织权、执行权、提案权、报告权
(5)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 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 • • • • •
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 (1)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4)地方上解的收入。 此外,中央财政本年度举借的国内外债务和还本 付息数额应当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示
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 2017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770.16亿元, 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余额限额141408.35 亿元之内。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06.59亿元, 包括一般债务余额103322.35亿元、专项债务余 额61384.24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余 额限额188174.3亿元以内。
县级以上人代表大会的预算权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预算权 – 审查权、批准权、改变撤销权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预算权 – 监督权、审批权、撤销权 3.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权 – 审批权、监督权、撤销权
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权利比较
• ①审查权:高级可以审查低级,全国人大既可以 审查中央预算草案,也可以审查地方预算草案; 地方人大审查本级预算草案 • ②批准权:各级批各级,全国人大批中央,地方 人大批地方; • ③撤销权:全国人大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地方 人大撤销本级(撤销同级行政机关)撤销一定是 错误的东西,肯定是高级撤销低级,而且是逐级 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