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事父母,能竭其力。”
译文:伺候父母,能做到尽心竭力。释义:语出《论语·学 而》。儒家把孝弟忠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孝就是孝敬父 母,弟就是敬爱兄长,忠就是忠于君王,信就是做人要讲信 用。孝是放在第一位的,中国古人又有“百善孝当先”的说 法。这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中颇具特色的道德尺度。在 现代社会,父慈子孝、敬老爱幼还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不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 有一条条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释义: 语出《荀子·劝学》,这句格言意在说明,要成就大的事业, 必须从小事做起,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 维艰”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4、课本第191页活动四:除了格言外,还有哪些思想 文化资源可以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值得我们今天 继承和发扬?
除了格言之外,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思想文 化资源很多,如史书、传说、经典小说、戏曲、民 俗等等。
第二课《感受竞争 追求创新》 第四课时
《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本节课关键词:
“继承”与“创新”
一方面,我们要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 别是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另一方 面,我们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同时,要善于在世 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借鉴人类文 明的优秀成果,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译文: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 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释义:语出明朝朱 柏庐《治家格言》。格言强调的是节俭,它包括努力工作和节 约用度两个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美德, 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成败的大事,不可轻忽。 在现代社会,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和生活作 风仍然值得提倡。
怀远县的干部和群众在行洪过程中表现出了团结统一、 顾全大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
4、课本第192页活动二:在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中,有哪些可以表达这种民族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岳阳楼记》)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译文: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 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释义:语出袁采《袁氏世范·处 己》,这句格言强调的是诚信,诚信是古人推崇的一种人格 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诚信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一是言论要与事实相符,二是言论要与实践相符,三 是言论要发自内心,不能口是心非。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 之本,也是一个集体、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
探究二:怀远行洪
阅读课本P191——192页,“怀远行洪 ”资料,回答 问题: 1、当地群众这样的做法是否值得?如果你是当事 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假如你是一名电视台记者,在怀远行洪的现场 进行报道,并对这一事件进行现场评论,你会怎 样报道?
3、课本第192页活动一:体会怀远县的干部和群众在 行洪过程中表现出了什么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还有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抗击非典 精神。
世代传承的 传承传统美德,既要保持中华文明的 内 传统美德 特色,又要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容
点
传析 统 美
永不泯灭的 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又要在实践中注入新 的时代内容
德
与
10、“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寓言出自《列子》。传说,愚公家的门正对着太 行、王屋两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愚公决心把这两座山搬 走。他带领全家人凿石挖土,用筐把泥土石块运到海边,他 深信这样不间断地干,总有一天,他的子孙后代能够实现他 的心愿。后来,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了两个天神 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6、“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译文:对待民众和气,对待下属厚道,对待别人宽容,这样的 人才是君子。释义:语出宋朝林逋的《省心录》,这句格言强 调的是“和”。“和”的本意是和谐、协调。中国古人非常重 视“和”,重视合理地开发自然,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维持社会的稳定;主张善待邻邦,平 等互利。贵和一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 总会尊敬他。释义:语出《孟子·离娄下》。孟子这句话 表达的是仁爱的思想,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即“爱 人”。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 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爱 人”的思想,对维系社会秩序和调节人际关系,至今仍有 积极意义。
译文:竹子牢牢扎根青山不放松,那根原来埋在破败的岩石 中,尽管遭到千万次磨砺打击依然坚强挺立, 任你们东南 西北风吹打依旧从容。释义:语出郑燮《题画·竹石》。郑 燮就是郑板桥,清代画家,一生喜爱画竹子。他在画竹中寄 托了一种精神,或是高洁不俗,或是虚心有节。《竹石》这 幅画和四句题诗,歌颂了那种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气节。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 事情了。释义:语出《左传》宣公二年。这句格言强调的是人 要勇于改过。改过就是改正过失或错误,古人认为,即使是圣 贤,也难免有过失。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人。但是,如果有 了过错,却不想改正,那就真的错了,正如孔子所说:“过而 不改,是谓过矣。”
民 族 精
与专 时题 俱探 进究
神 )(
格言荟萃
认识传统美德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对待传统
温
故来自百度文库
知 新
怀远行洪
感受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与时俱进 的民族精神
,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 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是中国人最盛大的,最隆重的,最普天同庆的,最不能 割舍的,最自觉而真切地投入的,美好而温存的节日。 是一个重要的家人团聚的日子 。是为春天过得节日 。
※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些传统美德和民 族精神?
探究一:格言荟萃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因为中华民族形成了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和民族精神。
二、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的核心是什么?(课本第190页第二自然段)
三、我们在传承中华美德时应该如何做?(课 本第190页第三自然段)
四、我们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课本第190页第 四自然段)
《九九歌》
1、课本第191页活动一:讨论说明以上格言的具体意思, 并至少举出三个例子,分别体现上述某则格言的精神。
2、课本第191页活动二:至少再举出两则反映中华民 族某种传统美德的格言。
反映重义方面的格言有:“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反映创新方面的格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 易·系辞下》);
反映奉公方面的格言,“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 《后出师表》);
反映务实方面的格言,“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充国 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 夜读书示子聿》)。
3、有哪些传统格言已经过时,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请举例说明。
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没有生男孩 传宗接代就是不孝,这与现代社会主张男女平等是 背道而驰的。
8、“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 能够借鉴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 短处。释义:语出《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这句格言 意在提醒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习别人的 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做事才有望臻 于完美。
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 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