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贮粮与通风技术论文
江苏储粮秋冬季通风降温三阶段作业的运用

冬季通风降温的隔年储存 , 外层、 上层粮温偏高, 中、 下层粮温较低 , 上下温差较大, 如推迟到气温过低时 再通风, 极易产生结露。而此时的平均气温与粮温 相差不大, 且昼夜温差明显 , 有利于针对粮温情况选
择适合的通风时间。但此阶段气温仍然偏高, 阶段 降温目标以不低于 巧℃为宜, 过低则不经济。由于 通风时间提前 , 这一阶段的时间较为宽松 , 通风方式
3 6 通风降温后的经济评估 .
秋冬季粮堆通风降温, 不仅是为了保障储粮的 安全, 而且是要提高储粮 的经济效益。在通风降温 作业结束后 , 对其进行经济评估 , 是从经济角度衡量 技术方案的优化程度。常用的指标有 每吨粮降温
193 s 、 19m l 风压为 60 8P ) o h 7 一46a。采用 3W 混 k ( 流风机通风, 斜) 降温、 降水速度次于 75W 离心 . k
至露水散失 , 对沿墙 、 墙角 等结露 部位 可压埋导风
堆宜采用小功率风机及结合 自然通风降温, 以降低 能耗和水分损耗 ; 对上下层温差较大的粮堆可采用 吸出和压人式交替通风进行平衡。
32 通风时机的掌握 . 通风时机应视粮温与气温、 粮食水分与大气湿 度的变化情况而定 , 原则是既要提高降温效果 , 又要 防止结露、 确保储粮安全 , 还要降低能耗。一般选择 气温低于粮温 6 0 -1℃时通风较为适宜。温差过大 时通风容易造成结露 , 不仅影响储粮安全, 为处理结 露还会增加投人 ; 温差过小 , 则影响效率 , 增大能耗 , 而且会因延长通风时间, 加大粮食水分损耗。三个
风。因 1 月份气温还未达最低 , 2 所以第二阶段 目 标
温度以不低于 1℃为宜。 0
第三阶段, 时间为 1 月。每年此段时间气温 -2 低, 是使粮堆降到最终 目标温度的最佳时段 , 也是最
低温储粮与通风技术论文

低温贮粮与通风技术课程论文学院名称:土木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建环1102班学生姓名:闫琦学号: 2011140302322013年12月20日储粮新技术应用前景展望摘要:目前,随着粮库逐步建立以提高储粮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向现代化的主动流通型保管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对储粮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在保证储粮安全、减少库存损失、满足加工品质的前提下,科学运用储粮技术,提高仓储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粮食储藏领域在研究、开发的新技术和国际上目前正在开展的粮食储藏技术研究情况,提出了储藏科技研发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储粮新技术展望1 引言科技储粮四项新技术初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粮食储运技术保障体系,促进了我国粮食仓储技术的进步。
科技储粮四项新技术是采用粮情测控系统、储粮机械通风技术、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和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简称“四合一”技术)。
“四合一”技术是我国在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最新储粮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粮食长期储备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十一五”粮食指导意见以粮食流通科技创新为指导,提出“安全、环保、节约和高效的粮食流通技术体系,促进粮食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
绿色储粮技术,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
绿色储粮技术不是静态的、单一的技术,它是不断研究和实践中得以更新、发展和完善的。
2 绿色储粮技术2.1 低温储粮技术温度是影响粮油安全储藏的重要因素。
粮堆内的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成份在水分和氧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还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在不冻坏粮食的情况下,采取不同方式降低储粮温度,就能抑制粮堆内各种生物成份旺盛的生命活动,减少粮食在储藏期间干物质的损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品质,延缓储粮陈化速度,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绿色储粮技术。
科普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技术探讨

科普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技术探讨作者:程琳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高级工程师摘要:低温储粮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储粮保鲜技术。
根据现有高大平房仓的结构和工作特点,介绍了低温储粮的必要性和改造措施,为合理应用低温储粮技术,确保储粮安全,减少储粮能耗,提高储粮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低温储粮,主要是通过控制粮堆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温度,使粮食处于一定的低温状态,限制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延缓粮食品质陈化,最终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
低温储粮按照控温条件不同有低温储粮和准低温储粮两种形式。
低温储粮是将粮食温度控制在15℃以下的储藏;准低温储粮是将粮食温度控制在20℃以下的储藏。
准低温储粮能达到一定的低温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低温储藏的运行成本,是目前公认的最为安全、可靠、合理和最为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储藏保鲜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相差较大,除少数地区能靠自然冷源实现低温储粮外,大部分地区都必须采用自然冷源和人工控温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应用低温储粮技术,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对现有高大平房仓进行必要的改造,实现真正的粮食低温储藏。
以地处中部的湖北省稻谷储藏为例来看,湖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有较好的自然冷源可以充分利用,适时采用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方法降低粮温,冬末春初及时对粮堆进行隔热保冷,夏季采用空调制冷技术控温,秋季适时揭盖通风,使储粮经常处于低温环境中,达到全年稻谷最高粮温不超过20℃,平均粮温不超过15℃,实现粮食的低温储藏。
最大限度地维护储粮品质,延缓粮食劣变速度,也有效解决了平房仓储粮害虫防治难题。
一、低温储粮的必要性1、自然环境条件不利于粮食储藏按照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湖北省属于中温高湿储粮区,主要生态特点为:春季回暖早,夏季炎热,高温持续时间长,最高气温可达40℃,冬季温暖,寒冷空气持续时间短,一般冷空气强度-2℃左右,每次持续时间仅2天左右。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8%左右。
这种自然条件不利于粮食储藏,尤其是不耐高温的稻谷储藏。
简易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强力环流准低温储粮度夏试验

仓储技术简易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强力环流准低温储粮度夏试验・15・简易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强力环流准低温储粮度夏试验高永波王文峥安文彬史钢强(中央储备粮哈尔滨直属库有限公司150069)摘要由于简易平房仓保温隔热性能差,加之小麦耐高温的特点,试验仓储存最高温度设置为25C。
因粮堆高度不足,只有3.75/$粮堆冷资源储存不足,因此只采用压入式强力环流模式进行控温$该模式消耗粮堆冷资源少,非常适合简易仓%6月〜8月$仅环流两次$就达到控温目标。
经检测,压入式环流通风的总风量达到了20358/3/h$单位通风量达到5.9/Vh・t$已经达到通风降温单位通风量的50%以上,可以克服粮堆内的60C温差而不结露。
关键词通风环流双向混流风机一体化1简易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简易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双向混流风机、通风环流转换箱、环流管及风机自置组成。
该系统应用非常简捷,打开通风窗户即通风降粮温;关闭通风窗户即 流控粮温%系统有三种通风模式:一是降粮温通风模式$关流管$打开通风$流风入或吸岀完成降粮温通风。
二是环流模式$关闭通风$打开环流管$流风入或下行吸岀式$通风见图1%三是“尾气”回收增湿模式通风$打开通风笼口环流管$流风机进入式通风$流风机的端$通过环流管会吸部分粮排岀的高温高湿气体混合湿空气$压入粮堆$达到部分湿通风作用%2试验方法2.1采用连续压入式环流通风$风机采用人工%图1压入式环流控温通风模式2.2试验仓条件择我库简易平房仓9—1仓%该试验仓新增覆贴式岩棉吊顶保温改造$门窗和通风笼口均没有保温层改造%试验仓粮堆长39.68/$宽29.45/$装粮线高3.75/。
储存小麦3455t$生产年限为2019年$等级1等,水分11.6%$杂质0.6%。
2.3双向混流风机配置试验仓采用4台双向混流式管道风机$电机功率5.5kW$风机型号SWF—"型$流量9876//h 〜13110/3/h$全压801Pa〜1316Pa。
浅析通风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

浅析通风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我库坐落于东北地区属中温带,在粮食储藏有很大的优势,但四季温度年变化幅度较大,导致粮温粮情也有很大的波动,给保粮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近几年,我库一直致力于以低成本的原则安全保粮,借助通风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在保持粮食品质不变的前提下,保证了粮情的基本稳定。
结合在粮库工作期间的经验,文章对通风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提出的一些看法。
标签:通风;粮食储藏;应用1 粮食储藏中通风的概念、方式及作用1.1 概念及主要方式粮食通风是人为利用自然或机械向粮堆压入或抽出空气以调节其温度、湿度等储粮条件的操作。
粮食通风主要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及自然、机械混合式通风。
1.2 通风在粮食储藏中的作用①均衡粮温;②为储粮创造低温环境;③防止季节交替时,粮堆结露;④抑制粮堆发热和减少粮堆中粮食水分;⑤增进粮食品质,必要时可增湿或降水;⑥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或谷物冷却。
2 针对各个季节粮食粮情的不同,不同通风的应用由于我库处于黑龙江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导致粮温粮情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所以通风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方式因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2.1 冬季-新粮入仓的平衡通风东北地区新粮普遍水分偏高,为保证储粮安全,部分粮需进行烘干处理后再入库,入库新粮一般会较外界温度高。
这时利用机械通风不仅能均衡粮温,而且能让粮食保持较低的温度进入夏季。
注意事项:①通风应注意天气及粮堆与环境的温湿差,以免因通风导致挂壁现象的出项;②冬季通风要适度,因为通风的同时也伴随着水分的降低。
如果通风过度,不仅会导致库存量的损失,也会影响到粮食的品质。
2.2 春季和秋季-合理适时通风,严防结露春季和秋季在季节交替时,由于粮堆是温度和湿度的不良导体,外界环境与粮堆的温湿度会出现差异,易发生结露现象。
结露发生不仅与外界环境与粮堆的温差是否超过结露温差,还取决于二者间量的关系。
只有冷空气的量远远超过热空气的量且达到结露温差才能发生结露。
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必要条件及实施方法

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必要条件及实施方法摘要粮食低温密闭储藏技术能够保证在粮食在存储期间具有良好的质量、新鲜度和价值,是一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应用型技术。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了探讨了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必要条件,而后总结出了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实施方法,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的粮食储存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关键词粮食存储;低温密闭储藏技术;实施条件;实施方法保证粮食存储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影响粮食存储安全的因素较多,其中温度和空气是导致粮食变质的两个重要因素。
低温密闭储藏技术则能够将温度和空气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一般而言,粮库内部的粮食颗粒、微生物以及其它害虫等只要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适宜,便会出现生命活动,导致粮库内的粮食出现发霉、发芽、变质等。
粮食从设生产到粮库需要经过生长、收获、运输、储藏以及加工等多个环节,因此很难保证进入粮库的粮食的绝对“干净”。
如果粮库的存储工作不到位,一旦粮库内部的各种客观条件适宜害虫和微生物的生产,便会导致粮食变质、霉变以及重量减少等。
低温密闭储藏技术正是切断了有利于粮食害虫、微生物生存的条件,通过抑制作用来实现粮食的安全存储。
1 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必要条件1)低温。
相关试验表明,如果粮食自身的温度维持在15℃之下的话便能够有效地印制粮食自身的呼吸作用,使粮食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呼吸水平,提高了粮食存储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低温环境有利于降低粮食的干物质损耗,保证粮食品质。
此外,低温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粮食中各种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通常来说,粮食温度低于15℃,大多数害虫便会停止活动,粮食温度低于8℃时,大多数害虫便会处于麻痹状态,而一旦粮食温度低于-4℃,则大多数害虫会冻死。
2)干燥。
水分在粮食常见微生物的身体构成成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常在75%-85%之间。
因此,如果能够有效控制粮食的水分,或者将粮库的相对湿度始终控制在80%以下,便会导致粮食微生物的大量缺水,促使它们停止新陈代谢活动,直至死亡。
应用低温储粮技术 实施绿色储粮工程

化, 保 持储 粮品质 , 达到安 全储 存和绿 色储粮 的 目的。 热量来 自于仓 顶 的辐射 热 , 为 了降低 仓温提 高储粮 稳 长春 直 属库 松辽 平 原 中部 , 属于 温 带季 风性 气 候 , 夏 定性 , 我库在 平房 仓仓顶原有 的基础 上用 白水泥拌 1 0 7 季高 温 炎 热 , 冬 季 寒冷 漫长 , 典 型 的东 北冷 湿 区域 气 胶找平作基面 , 上 面涂刷D T 2 2 — 3 弹性反光 防水隔热胶 候特 点 , 长春直 属 库充分 利 用地 区 气候 优势 , 不断 总 结储 粮新方法 , 探 索储粮新 技术 , 针对 近年来 , 高大 平 房仓 隔热性 能差 , 密 闭不严 , 盛 夏秋初仓 温高 , 粮 温上 升快 , 特别 是粮 堆 表层 粮温 受仓 温 影 响较大 , 粮食 品 质劣 变 和储 粮 害虫 繁殖 危 害速 度加 快 的 问题 十分 突
和抑 制表层 粮温 回升 , 但人工 开启轴 流风机 或通 风窗 也存在 着缺点 , 规程 要求分 线器水 平间距 <5 . 0 m, 需要 保管 人员夜 间值班 检查仓 内外温 湿度 , 确定 通风 据测 定 , 在距离 发热 中心 1 . 5 m和2 m处 , 分别要 经过 1 0 开启和 关闭条 件 , 增加 了劳 动强度 , 也给粮食安 全带来 昼 夜 , 距 离 发 热 中心 3 m处 , 3 O 昼夜仍察觉不 到温升 。 也 当 发 了隐患 。 为 此我 库设计 开发 了智能通 风控 制系统新 工 就 是说两 分线器 之 间距 离过大 会 形成 测温 盲 区 , 艺, 利 用原有粮情检测 系统 的交流2 2 0 V电源线实现数 热点在两 分线器 中间 , 短 时间 内不 易被 发现造 成大面 据载 波通讯 , 并共用粮情检 测系统 , 定 时读 取温湿度数 积 发热 , 不利于 粮食安 全储 藏 。 为 了 防止 此现象 发生 , 据, 数据 通过通 讯主机 发送至 控制器 实现智 能控 制 。 我库提 出在粮堆表层 3 0 c m处增 加1 4 4 0 个数 字测温点 ,
2021机械通风储粮技术中不同通风方式的效果范文1

2021机械通风储粮技术中不同通风方式的效果范文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是粮食储藏中运用最广泛的“四合一”技术。
运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在低温季节进行通风,能快速降低粮食温度,提高粮食储藏稳定性,达到绿色环保储粮的目的。
但目前的机械通风都采用通风前揭膜、揭压盖物纵向通风,通风后又要及时压盖薄膜密封,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薄膜也极易因拉扯而损害。
本试验通过改变机械通风的送风方式,由纵向送风改为横向送风,避免了通风前揭膜,通风后又要及时薄膜密封的问题,薄膜也不会因拉扯而损害。
通过选择小功率轴流风机把冷空气由底部开启的沿墙通风口引入,从沿墙对面通风口吸出,达到降低粮食温度的目的,选择功率小、能耗低的轴流风机,横向风量小,粮层风速低,粮食水分散失小,通风过程虽缓,但在降低粮温和水分的同时更趋于平衡。
由于降温均匀,能延缓储粮品质劣变,降低害虫防治频率。
大大地节省了揭膜、封薄膜、拆装通风槽的人工成本,薄膜因拉扯而损害等,同时方便了进出粮食机械作业,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增效增益。
1试验条件。
1.1试验仓库及储粮情况。
试验仓为1号平房仓,1996年建,仓房规格:20m×18m×4 m,于2013年7月收购混合麦1015t, 入库水分13.1%, 杂质0.9%, 容重765g/L.通风前粮食最高温度33℃,整仓平均粮温26.9℃,上层平均粮温28.3℃,中层平均粮温27.5℃,下层平均粮温25.2℃。
对照仓为12号平房仓,1996年建,仓房规格:20m×18m×4m,于2013年7月收购混合麦1009t,入库水分12.9%,杂质1.1%,容重762g/L.通风前粮食最高温度34℃,整仓平均粮温27.1℃,上层平均粮温27.9℃,中层平均粮温28.8℃,下层平均粮温24.6℃。
1.2风道设置。
对照仓通风槽为半圆形260mm×400mm地上笼,开孔率为35%,一机三道两组,空气途径比1.35.试验仓通风槽为半圆形260 mm ×400mm通风笼,开孔率为35%,一机三道四组,通风口4个。
浅谈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

浅谈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浅谈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隋成波(辽宁省鞍山市第二粮库,辽宁鞍山114041)摘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北方自然低温,采用机械通风降低粮温,夏季采取压盖隔热措施保持粮堆的“冷心”不被破坏,使储根维持在低温状态,达到减缓陈化,安全储粮和保鲜的目的。
关键词:浅圆仓;粮食储藏;低温;机械通风;谷物冷却为了改变我国粮食仓容量不足,流通状态落后,仓储设施不配套的局面,我国在1998年将浅圆仓作为一种新的仓型引人到新仓建设中,并为之配备了机械通风、电子检温、环流熏蒸、谷物冷却4项储粮新技术。
对各基层粮库保粮工作人员来说,浅圆仓储粮工艺是新事物、新技术,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应用经验。
因此,探讨浅圆仓储粮新特性和掌握储粮管理规律成为当前国储库鱼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了进一步掌握、探讨和完善4项储粮新技术,笔者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储粮环境特性,开展了浅圆仓低温储粮的生产性试验。
利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二粮库已建成的2座浅圆仓和2座立筒仓进行了低温储粮对比试验,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浅圆仓低温储粮的相关技术,为寻找一套适合东北地区储粮环境的成熟、高效、实用的储粮方案提供参考。
1 低温储粮原理低温储粮是指通过自然或机械的方法,使粮堆的温度长期保持在15℃以下,从而降低粮食的呼吸强度,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或降低粮食的损失,延缓储粮品质的陈化,以达到安全储粮和保鲜的目的。
1.1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低于40~ 45℃以下),粮食的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成倍增加(例如:小麦温度由15℃上升到25℃时呼吸系数即呼吸强度增加1.8~ 1.9倍,10℃时的呼吸强度是0℃的2.86倍,因此,采用低温储粮的办法可以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增大粮食的储藏稳定性。
1.2 温度对粮食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储粮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适应温度范围是20 ~ 40 ℃,在低温条件下储粮微生物生长繁殖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因此,合理地控制粮食温度和湿度能够有效地防止粮食霉变的发生。
采用智能通风的科技手段实现仓房节能排热低温储粮

* 通讯地址 : 内蒙古通辽市河西镇 ・ 来自2 ・ 8 粮
食
储
藏
2 0 () 09 2
进一 步完善 夏 季通 风排 热 , 们在 正 常 的 模 型运 行 我
条件下又设定 了预 防突发事件 的强制开启 、 闭模 关
型, 如图 2 示 。 所
强制模型响应命令的条件方式与普通模型截然 不 同 , 强制 模 型 里 只要 实验 仓 房 远 端采 集 的数 据 在 满足所 设定 条件 中 的任何 一 个 , 算机 就 会 发 出命 计 令给仓 房设 备进 行 开 启或 关 闭 , 就是 说 模 型 中 的 也 条件是 “ 的关 系 。 或”
第3 7卷
采 用 智能通 风 的科 技 手段 实现 仓 房节 能排 热低 温储 粮
。2 ・ 7
采 用智能通风 的科技 手段 实现 仓房节能 排热 低温储粮
鲁 海峰 王铁钢 时清林 于 亮 ( 中央储备粮通辽 直属库 0 8 2 ) 2 0 1
摘 要 通过利用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对仓房进行夏季排热与常规夏 季排 热的对比, 发现
模型里 的开启、 关闭命令 , 进行开启和关闭 ; 当然 , 一 个通风模型条件 的设定也不是一成不变 的, 随着天 气情况的变化我们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调试模型的条 件, 使模型的条件与近段天气状况能够更好的吻合 , 从而使通风排热的效果达到最佳 , 耗能减到最少; 模 型条件设定的好坏直接影 响排热的效果 , 但是为了
件, 在与我们库内经验丰富的保管员多次的探讨 、 交 流后初步编制出粮仓智能通风控制系统 , 并且 留有 可以修改和增添的程序端 口; 次就是 电脑程序命 其 令 的远 端发送 与 接 受 以及 从 试 验 仓 房检 测 温 度 、 湿 度数据的回送 , 信号通讯正常与否也将是我们实现 智能控制的又一关键因素 , 通过严密的软件编程 , 主
应用膜下环流通风技术实现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

5 m 水平 埋 设 l 0c O根 连 接 有 自制 通 风 管 网的 通 风
维普资讯
仓 储 技术
应 用膜 下 环 流通 风技 术 实现 高 大 平房 仓低 温 储 粮
・2 ・ 1
管 道 , 侧 各距 山墙 5 m, 余 8根 平 均 分 布在 相 两 0c 其
l 号 高 大 平 房 仓 储 存 20 9 0 6年 产 东 北 黄 玉 米
47 t 水 分 1. , 质 0 ,脂 肪 酸 值 17 , 44/ 杂 9 6 .5/ 9 5
3 . K 7 4mg OH/ 0 g 品尝评 分值 8 10 , 6分 , 粮堆 高6I。 I T
1 3 材 料 与 设 备 .
季生 虫和使 用化 学药剂 防治储粮 害 虫, 实现绿 色储 粮 。
关 键 词 高 大平 房 仓 膜 下 环 流 低 温 压 盖
高 大平 房仓膜 下 环 流通 风技 术范项 目》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中 经
1 3 2 聚氯 乙烯保 粮 膜 , 度 0 1 i .. 厚 . 2ml l 。
检测 点在 两侧 山墙 及 中间位 置各 分 布两 点 。
2 2 降 温 通 风 .
中央储 备 粮 榆 树 直 属 库 l 9号 高 大 平 房 仓 是 19 9 8年 5 0亿斤 国债 投 资项 目新 建 的 高 大平 房 仓 , 0
仓房 跨度 2 长 4 I顶 高 l I檐 高 9 2 I 4m, 2I, T 1I , T . 5I, T
经 过一 年 的实仓 试验 , 结果 表 明 : 此技 术 的应用 受 外 界 环境 因素 和仓 内温 、 湿度 的影 响很 小 , 能够 实现 表 层 粮温 可控 , 效平衡 粮堆 各部 位粮 温 , 有 抑制储 粮 害 虫 的孳 生 , 免化 学药 剂 的使用 , 避 同时显 著降低 粮食 在 储存 期 间水分 的减 量 。
空调控温准低温储粮技术分析

空调控温准低温储粮技术分析摘要:控温储粮作为一种绿色储粮技术,近年来备受储粮界关注。
我国广东地区目前主要为空调控温储粮技术,且系统安装成本较低,是该地区较为适宜的控温储粮方式。
然而,我国广东地区冬季短、夏季高温时间长,必须依赖机械制冷获得冷源,才能达到低温或准低温储粮的目的。
基于此,文本针对调控温准低温储粮技术进行分析讨论,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储粮损耗;控温效果;空调控温;综合费用引言低温储藏是指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15℃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0℃的储藏方式;准低温储藏是指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5℃的储藏方式。
低温储藏能有效地降低粮食由于呼吸作用及其他生命活动引起的损失和品质变化,推迟粮食的品质劣变,延缓陈化,同时减少磷化铝熏蒸药剂的使用,达到绿色储粮要求。
广东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春秋冬季较短,夏季长,年平均气温24-28℃,夏季平均气温25-34℃。
从储粮生态区划分看,属于高温高湿生态区,应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特点的储粮技术路线。
1概念与系统工作原理1.1空调控温技术概念空调控温储粮技术是指冬季采用轴流风机分阶段进行通风降温,夏季采用空调机组将粮仓空间的温度控制在22℃。
再通过粮堆内的微循环和与粮仓内空气的热交换,而降低粮堆的温度、湿度,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
2空调控温准低温储粮技术2.1试验检测内容按照GB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和大米“宜存”指标的判定方法,分别进行分区定点分层扦取粮食样品,均混成代表全仓、表层、中心和四周的4个混合样,分别进行水分和脂肪酸值检测。
2.2储粮损耗为确保分析结果有效,规避检验人员操作误差和不同年份水杂扣补量标准不一致的影响,选取生产年份均为2019年、产地同为湖南、堆码方式均为安行为堆叠、品种同为黄花粘米的两堆大米各300吨进行比较分析。
一堆使用空调控温技术保管,一堆使用常规储藏技术保管。
经过10个月的存储后进行抽样化验和出库称重。
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探讨

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探讨中央储备粮东营直属库在长期的储粮管理工作中,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因地制宜,总结出了“冬通风、春密闭、夏隔热、秋防治”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储备粮管理工作规范、经济、有序的发展。
1冬季通风奠定低温储粮基础该库充分利用冬季气温低的特点,在每年11月下旬,外界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时,采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降低粮堆温度。
首先打开仓房门窗,翻动粮面,利用自然通风降低仓房空间和粮堆表面的温度。
然后,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降温。
轴流风机通风具有操作简单、通风均匀、单位能耗低的特点。
通风时关闭门窗,打开通风口,开启轴流风机,在仓房空间内形成负压状态,外界冷空气在压力差作用下,自通风口进入粮堆底部,并逐渐扩散上移,最终达到降低全仓粮堆温度的目的。
为避免粮堆表层发生结露,可以根据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分2~3个阶段进行通风,使粮堆温度呈阶梯状均匀下降,一般在次年1月份,可以使最低粮温降到0℃以下,全仓平均粮温降到5℃以下,为实施低温储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春季密闭创造低温储粮环境为给低温储粮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春季密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该库因地制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2.1通风口的密闭通风口与通风笼直接连接,存在空气流动的空间,密闭不严,容易造成粮堆底部温度的升高。
我们选择通风结束后气温最低的时机,用喷洒了防虫磷的麻袋装上珍珠岩,塞入通风口内,通风口外盖关闭后,用玻璃胶密封,达到了“密、实”的要求,确保良好的密闭保温效果。
2.2门窗的密闭用胶带将挡粮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后,在门洞、窗口放置一层2cm 厚的聚乙烯挤塑隔温板,然后用PN/PE尼龙复合膜进行管槽密封。
春季,该库又在仓房的门口,安装了塑钢门,实现了双门密闭,进一步增强了仓房保温效果。
2.3粮面的密闭高大平房仓房顶的隔热性能较差,受外温影响,仓温的变化速度和幅度非常明显。
为减少仓温对粮堆温度的影响,做好粮面的密闭是关键。
浅谈储粮通风技术的科学运用

浅谈储粮通风技术的科学运用李宗良卢献礼( 中央储藏粮昆明直属库云南昆明 650100)张来林(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52)摘要本文介绍了在粮食储藏中采用的几种不同目的的通风作业形式,以及在储粮通风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储粮通风通风降温储粮技术储粮机械通风是一项利用风机将经过选择的空气送入粮堆,从而改变储粮状况、提高储粮稳定性、改善加工品质的储粮技术。
正是由于储粮通风技术在改变储粮生态、保持储粮品质、排除储粮隐患、预防储粮事故等方面的显著作用,在储粮日常管理中成为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储粮技术之一,并使通风系统已成为各类粮仓必为可少的储粮配套设施。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的变化、技术的创新、功能的提升,在逐步树立以提高储藏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向现代化的主动流通型保管观念转变的过程中,粮食仓储工作对储粮通风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在保证粮食储藏平安、减少粮食库存损失、满足加工品质的根底上,如何科学运用储粮通风技术、增创仓储效益成为粮库储粮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几种主要通风技术的应用在储粮期间,为了到达控制粮食水分、消除粮堆积热、均衡粮温、防止粮食发热霉变等目的,常需要根据储藏要求与储粮状况的不同,采取一些不同目的的通风作业,以确保储粮平安。
常用的通风作法有:新粮入仓的平衡通风针对粮食入库时间长,粮堆温度、水分分布不一致等问题,在粮食入仓后,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及时进行均衡粮堆温度、水分的间歇通风,以提高新入粮食的稳定性而实施的通风作业。
对于高温季节入仓的粮食,还应利用外界低温环境,于夜间和清晨进行排热换气通风,必要时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机进行均温散热通风。
秋季的防结露通风针对夏季入粮或过夏的热粮到秋季后,在粮堆内会出现外冷内热现象,湿热扩散会导致粮食的水分转移,造成粮堆表层、周壁等部位的粮食结露,为缩小粮堆内外温差,防止水分转移而实施的通风作业。
在秋季,密切注意表层粮温和周壁粮温变化的情况,当粮堆表层和外围粮温与外界气温存在温差较大时,合理选择风机进行均温处理,缩小粮堆内外温差,防止结露现象发生。
应用膜下环流通风技术实现平房仓玉米低温储存

顶高1 1 . 0 m,檐高 9 . 0 I n 。通风道为一机三道地槽
* 收 稿 日期 :2 O 1 3 一l O 一2 O 通 讯 地 址 :陕 西省 j 胃南 市 临平房仓玉米低温储存
。1 1・
情检 测分 析控 制 系统 ,每根 测 温 电缆分 表、上、 中、下四层测温点 。
2 试 验 方 法
降到 1 7 " C 以内或平均粮温接近 1 5 ℃时 ,结束环流。
由于该系统为内环流 ,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小 ,因此 采取连续环流模式 。
2 . 5 粮 情监 测和 处置
2 . 1 粮食 入仓
供试仓房在夏季高温时段 ,均利用夜间相对低
温 时段 开窗 通风 ,排 出仓 内空间积 热 、积湿 。试验
5 0 a m砖混结构,外墙涂 白。仓房气密性指标符合
《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中的要求。其中:2 2
号 仓设 计仓 容 2 5 0 0 t ,仓 房长 3 1 . 5 m,宽 2 O . 2 i n ,
孔P V C管,开孔 率 1 0 ;其 它配件 有三 通、弯
头 、管堵 、直接和 管卡等 。 试 验仓及 对 照仓 均 安装 河南 生 产 的 TS 一1 粮
m ・k ( 2 5 " C) ,密 度 4 2 k g / m3 ~6 5 k g / m3 ,规 格
为2 0 0 c mX1 0 0 c mX3 c m。 1 . 3 . 3 环 流风机 4台 ,功率 4 k W ,全压 2 9 2 P a ~
1 . 1 试 验仓 房
选 取渭 南 直属 库 2 2号仓 为 膜下 环 流通 风 试验
仓 ,8号仓 为对 照仓 。两仓 均 为平 房 仓 ,仓 房 屋 面
冬季储粮通风方案范文

冬季储粮通风方案范文通风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空气的自然对流,将外界干燥、低温的空气与粮堆内的湿热空气进行交换,降低储粮温度、水分的技术措施。
(1)自然通风的原则:外温、外湿低于仓温、仓湿时,可以通风;反之,则应密闭。
实际可按下列方法确定:a.选择通风,最好是既能降温又能降水。
若二者不能同时达到,尽量保证在不增加粮温的前提下通风降水;或在不增加水分的前提下降温。
b.气温上升季节(3月--8月),对安全粮应密闭,对半安全粮和危险粮,可在湿度小,温度低的夜间通风。
C.气温下降季节(9月一次年2月),进行通风,但要注意避免温差过大所造成的粮堆结露。
d.雨、雾、雪天气,大气湿度处于饱和状态,一般不宜通风。
e.气温低于仓温,但气湿高于仓湿,此时不宜通风,但发热粮和高水分粮可以通风。
f气温高于仓温,气湿低于仓湿时能否通风,必须经过测算后,方能确定。
(2)操作方法:a.通风时机,自然通风时在秋冬季节或春夏季的夜间、清晨,只要仓温高于气温,又不是雨、雪、雾等湿度大的天气,就可以打开仓房门窗,引入干燥,低温的空气降低粮温。
b.深翻粮面,在打开仓房门窗的同时,经常翻动粮面扒塘开沟,扩大粮堆通风面积。
注:在秋冬季节通风,要充分抓住第一次寒流来临的有利时机。
因为此时气温骤降,对储粮熏虫突然袭击,杀虫效果显著。
但要注意避免结露发生。
2机械通风a通风目的不明确,盲目通风。
遇到粮温过高,采用离心风机一吹了之。
b通风时机选择不正确,造成通风效果较差。
c通风过程中未按规范检测,不能确定停机时间,形成无效通风,造成通风的单位能耗高。
d粮堆表面或局部结露。
e通风不彻底,局部粮温降不下来或降得缓慢。
f通风结束后的保温隔热措施未跟上,造成粮温急剧上升.2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a通风的目的要与通风具有的功能、通风的合适时机相协调。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人把机械通风当成灵丹妙药,只要粮温过高,就采用离心风机一“吹”了之.而在效果上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中结束降温通风条件的思考

分析同一点不同层点粮堆温度梯度>1。Elm粮层厚度,同一点上层与下层粮温温差>3℃的原因笔者认为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2.1粮堆自身的原因
一、在房式仓入库过程中存在的自动分级现象,目前国内尚未有破坏自动分级先进的机械设备,只能依靠 人工破坏自动分级,自动分级的作用使粮堆不同部位粮食质量粮堆中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含量不同,引起粮堆 在机械通风时不同部位粮层阻力、压力降、同一层面的风速都不相同,这样就会形成通风死角,储粮降温速率 不相等,其结果表现为同一点层与层对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中结束降温通风条件的思考
张文辉
(甘肃白银国家粮食储备库,白银市730900)
摘要北方干燥寒冷的冬季适宜对储粮实施机械通风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储粮机械通风 技术规程》中关于通风结束条件的可操作性不强,故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由组成粮堆的主要成分粮食籽粒造成的,储粮来自于千家万户,粮食籽粒组成成分含量的不一致性, 影响机械通风时粮食籽粒与粮堆空隙中冷空气进行热交换时速率快慢不一致,其结果表现为某些部位粮温下 降较快,某些部位粮温下降较慢,同一点不同层出现温差较大。
·106·兰州分公司首届仓储科技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2.2通风设施设备的原因 按照国家粮食局颁布实施的机械通风操作规程,应该是根据通风的仓房尺寸粮堆数量高度、风道间距、风
(单位:℃)
·J舛·兰州分公司首届仓储科技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表4甘肃省粮食局皋兰储备库9号仓同一点上下层温差情况:
(单位:℃)
机械通风类-J砸·
袭7甘肃白银国家粮食储备库17号仓同一点层与层温差情况:
I单位:℃)
通过对表l一8粮温的分析,可以看到同一点粮堆温度梯度>l。E/m粮层厚度,上下层粮温温差>3℃现象普 遍存在。
缓速通风和快速通风在储粮降温通风中的综合应用

G—1 4 G—2 9
(位℃ 单 : )
大 率 流 机 速 风 功 轴 风 快 通
G —2 4 G -2 1 0
嚣 嚣高均 最平 嚣高均 最 平 最平 高均 最平 高 均 嚣
风降温阶段, 通风操作期间严格控制通风条件尤其 是大气湿度 ; 单一采用大功率轴流风机快速通风降 温开始 时间相对 较 晚 , 一般在每 年 1 月底 1 2 月初 进 行, 操作时严格控制通风条件 以保证通风效果 。风 机配置及操作方式详见表 3 。
表 3 试 验 仓 库 通 风 风 机 配置 及 操 作 方 式 ( k 台) 单位: W、
仓 参 粮 房 数 堆 设 配 状 施 置 况 长 宽 高 高度 通风系 检测 统 系统 通风换气 保温 隔热
1 4 检 测 系统 .
小 麦仓采 用 O I P 数字 式粮 情检 测 系统 , 稻 仓 粳
采用成都产数字式粮情检测系统。通过两年多的对
比应用 分析 , 套 系统准确 度均较高 , 量误差 可忽 两 测
一
年度通 风降温后 , 经过夏 季 储存 粮食 平 均 温度 相
图 1 缓速通风与快速通风综合降温效果对比示意 图
对稳定, 在每年的 1 月中旬开始通风降温时 , 1 大部 分仓库储粮最高温度在 2 "左右, 2 , 7 温 同时考
* 收 稿 日期 : O O 9 5 2 1 —O 一l
秋冬季环流均温通风在浅圆仓储粮中的应用

1 . 1 材料
行长时间通风 。通风均匀性差 ,通风能耗高 ,水分 损失严重 ,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为有效解决浅圆仓储粮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我 库对通风工艺进行改进 。秋冬季节通风时 , 先采用
四台 大功率 离心 风机进 行下行 吸出式通 风 ,将全仓 平 均粮 温降 至 目标 范 围 内。然后 利用两 台离 心风 机
累计 通 风 1 5 0 h后 ,平 均 粮 温 由 2 4 . 8 " C 降 至
1 5 . 2 " C,中心部 位最 高粮 温 由 3 0 . 7 " C降至 2 7 . 8 " C。
第二阶段,从 1 1 月2 1日 开始 , 再次利用 4台 7 . 5 k W 离心风机配合单管风机进行吸出式降温通
摘 要 为有效解决浅圆仓机械通风过程 中存在 的通风死角严重、通风时间长、水分损
失严重、通风均匀性差、通风能耗高等问题 ,我库对通风工艺进行 了改进 。常规机械通风将
平 均粮 温降至 目标 范 围 内后 ,再利 用两 台 离心 风机 配合 单管风 机对 浅 圆仓 进行 内环 流均 温通
风 ,充分 利 用四周粮 堆冷 源 ,均衡 中心部 位 的 高温粮 。较 好地 解决 了浅圆仓 常规 机械 通风 中
图 2 温度 检 测 点平 面布设 图
1 . 2 . 3 通 风 方 法及 通 风 工 艺 流 程
和1 3 m处 ( D点)设 4 个取样点 ,每点分别在深
度表 层 、5 m 处 、l O m 处 、1 5 i n处 和 2 O I T I 处 扦 样 ,共 计 2 O个 样 品 。扦 样 点 具 体 分 布 图 见 图 1 ,
粮食通风技术论文(2)

粮食通风技术论文(2)粮食通风技术论文篇二粮食水分检测技术分析摘要:阐述国内现有的各种粮食水分的测量方法、原理及其测量特性,对常用的粮食水分测量仪器及其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测试误差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从事粮食水分研究和相关人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粮食水分检测;分析;检测方法1 粮食水分无损检测法1.1 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介电损失角法和复阻抗分离电容法1.1.1 介电损失角法在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产生的一切损耗称为介质损耗或介质损失。
粮食品种不同,其含水率也各不相同,介电损失角也不同,并且呈现分段线性关系。
此方法测量精度较高,较为适合测量水分含量高的谷物。
1.1.2 微波加热法微波加热法是利用微波炉具有的波长短(1m~1mm)、频率高(300MHZ~300GHZ)、量子特性等明显特征。
微波加热是依靠测量样品吸收微波,并将其转换成热能,使自身整体同时升温的加热方式,而完全区别于其他常规加热方式。
此方法具有加热速度快、热量损失小等特点。
1.1.3 复阻抗分离电容法复阻抗分离电容法通过复阻抗分离电路的设计,有效消除电阻参量的影响,而只保留电容参量的变化。
电容式水分计具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应用比较普遍。
原理主要是根据粮食的水分不同时会引起传感器电容量的变化,将电容量的变化量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测量仪表将其转换成水分指示值。
1.1.4 红外线加热法红外线干燥法又称辐射干燥,利用辐射元件发射的红外线向粮食样品提供热量的一种干燥方法。
通过测量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来计算其含水量。
红外线加温干燥具有升温快、热效应高的优点,但照射有盲点,温度不易均匀。
1.2 直接干燥法与电容法1.2.1 电容法将粮食样品作为电容器中的电介质,粮食中所含水分将影响容器的电容值,在温度为103℃条件下加热干燥一段时间,通过测量烘干过程中粮食的电容值,即可测量得到粮食的含水量。
1.2.2 直接干燥法基于粮食样品受热以后,粮食样品中的水分将蒸发出来,在140℃的温度下,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干燥箱中气压,测量粮食样品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其含水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低温储粮技术摘要:低温储粮技术是被当今社会公认为无污染储粮的一种先进、科学和可靠的储粮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大量研究试验,在当今世界各国已逐渐被完善和推广,对于全球粮食的储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如今的粮食储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低温储粮粮仓发展1.引言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而兵法之中也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可见从人类文明的生存起源开始,粮食就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最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而对于过剩的粮食,如何储藏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里,浅谈一下低温储粮这门技术。
2.关于低温储粮技术从人类文明开始,粮食就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最关键的一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导致人类长期以来都严格按照春种秋收这一规则来耕种收获,春天播种,秋天收获,那么,在非秋收时节,粮食的供应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储粮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关于储粮技术,历史最悠久最为广泛使用的莫过于低温储粮技术。
低温储藏是现代储藏技术中较常采用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子,使粮食处于一定的低温状态,增加了粮食的储藏稳定性。
由于粮食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因此,低温必须在不冻坏粮食的基础上,在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将粮食置于一定范围的低温中,同时这一低温又必须能抑制虫霉生长、繁育,限制储粮品质的变化速度,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经过科学家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得出结论,15℃是粮食低温储藏的理想温度,可以有效地限制粮食中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延缓储粮品质变化。
粮食在不超过20℃的温度下储藏称作准低温储藏,此时能达到一定的低温储藏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低温储藏的运行费用,特别是可以通过空调机来实现,所以近几年推广较快,很受基层粮库的欢迎。
在我国常将保持库温在15℃以下的粮仓称准低温库;库温在20℃以下的粮仓称准低温库;库温在25℃以下的粮仓称标准常温库。
低温储藏有以下三点优点:(1)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以有效限制粮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减少储粮的损失,延缓粮食的陈化,特别是能使面粉、大米、油脂、食品等安全度夏。
(2)干净卫生,无污染无毒害,保鲜效果显著,基本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避免或减少了污染,保持储粮卫生。
(3)低温储藏还可作为处理高水分粮的一种应急措施。
同时低温储藏也有一定的缺点:(1)造价高,投资较大,运行费用高,不经济。
(2)受一定外界因素影响,若仓房围护结构中防潮层不完善或气流组织不合理,很易造成粮食水分转移,甚至结露,严重影响粮食的品质。
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低温储藏的推广使用。
3.低温储藏技术的历史与发展低温储粮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历史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主要是利用自然低温储粮,除了少数国家采用地面自然低温,大多数为地下低温储粮。
如我国古代在气候环境适宜的地方建立粮仓,用自然低温储粮。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立筒仓技术的推广,储粮机械通风冷却也逐渐发展起来,现已能用于储藏潮粮,在很多国家认为比烘干经济。
1933年,日本的河野长盛首先开始了低温储粮的基础性研究,1951年日本在茨城县建成了第一座低温粮库,自此之后低温仓在日本的发展异常迅速。
日本的糙米大多数是储藏在低温仓或准低温仓中。
我国的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机械制冷或空调低温储藏主要用于解决大米、面粉等成品粮的度夏问题。
鉴于空调易于安装,运行管理简单这两大优点,进入80年代以后,空调低温储粮在我国有较明显地发展,但其所达到的低温温度多在20℃左右,若仓房隔热性能较好,可达到准低温的范围。
4.低温储粮原理粮堆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体系,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而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则取决于这些生物、非生物成分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温度和水分是影响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强弱的两个重要生态因子,尤其是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显著,温度、水分两个因子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具有联合的、相互制约的作用,因此低温对储粮的生物学效应是多因子综合效应的结果。
在储粮生产实际中,也常常根据粮食的不同含水量,而采用不同的低温,达到安全储藏之目的。
进行低温储粮,首先要了解粮食以及虫、螨、霉等生物体的生物学特性,低温储粮的原理正是控制粮堆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温度,限制有害生物体的生长、繁育、延缓粮食的品质陈化,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
(一)低温与储粮害虫 :一般情况下,储粮害虫与其它昆虫一样是变温动物,生理上缺乏调节体温的机能或此机能不完善,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
温度对变温动物发生直接作用,变温动物的体温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表现在动物的新陈代谢强度、生长速度方面。
温度是仓虫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对仓虫发育速度影响比较明显,储粮害虫由于长期在比野外温度高的室内生活,多数虫种又起源于热带,耐低温能力较弱。
大多数重要的储粮害虫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极限低温为17℃,若将温度控制在17℃尤其在15℃以下,虫体开始呈现冷昏迷,这时即使不能使其快速致死,也可使昆虫不能活动并且阻止它们取食,结果会由于饥饿衰竭而间接地使害虫死亡。
5℃以下虫类便不能蔓延发展。
当温度降到0℃以下,昆虫体液开始冷冻;-4.5℃以下昆虫体液冻结而致死。
很低的温度,能在短时间内致死害虫。
如锯谷盗、赤拟谷盗、烟草甲及粉斑螟在-10℃下7---9小时死亡,在-20℃下,数分钟即死亡。
害虫较长时间地处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亦会死亡。
如米象的非成熟虫期,在1.6℃下经2周或在4.7℃下经3周死亡。
偏低的温度,虽不能致死害虫,但能有效控制昆虫种群的增长,低温可延长完成一个世代的天数。
许多学者认为17℃是对大多数主要仓虫正常发育速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下限温度。
螨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30℃,它比昆虫具有更强的抗低温性,一般在低于5℃时无活动能力;-5---0℃时有较低的致死率;-10℃以下的低温才能有效致死。
限制主要储粮螨类生长发育的温度为0---10℃,但只要控制粮食水分在12%以下,就能有效控制螨类的发展。
但是如果用低温控制高水分粮中螨类的发展,则温度必须降低至5℃以下。
另外温度突然降低,杀虫抑虫效果较好。
(二)低温与粮食微生物: 粮食在储藏期间感染的微生物大部分是霉菌,其生长和繁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温度,同时还与菌种及粮食含水量有关,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低温能有效地防止储藏真菌的侵害。
粮堆温度从-10℃到70℃左右都有相应的微生物生长,但霉菌大多数为中温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40℃,如青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0℃左右,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0℃左右,只有灰绿曲霉中个别种接近低温微生物,最低生长温度可为-8℃。
但是微生物在低温下的正常生长还依赖于环境湿度,所以在比较干燥的粮库中,粮温保持在10℃以下,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
一般来说,在低温库15℃以下,粮堆相对湿度为75%以下,就可抑制大多数粮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大多数微生物在低于生长的最低温度下,代谢活动降低,生长繁殖停滞,但仍能生存,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就可以继续生长繁殖。
如在-20℃的低温库中,仍能分离到几种青霉、黑根霉、高大毛霉等,可见低温抑菌是容易的,而想达灭菌是很困难的。
另外,温度对一些霉菌的产毒也有影响,一般霉菌的生长适宜温度,也是它产生全部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例如黄青霉在30℃的最适温度下培养,42小时内青霉的产量比在20℃下培养时产量高;黄曲霉的产毒菌株在28---32℃下培养,生长旺盛中,同时毒素产量也最高。
所以,低温储粮,不但能抑制粮食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同时还可以防止和避免一些产毒菌株产生毒素,保证粮食的卫生。
微生物在粮堆中的生长和繁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水分与温度的联合作用。
通常粮食水分达到微生物活动的适宜范围时,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就宽些;如果粮食水分在微生物活动的适宜范围以外,则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就差些。
因此用低温来抑制霉菌在粮堆中的发展必须配合控制粮食的含水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低温与粮食品质 :粮温、仓温与粮粒本身的生命活动及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粮食的呼吸强度,各种成分的劣变及营养成分的损失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所以低温储藏能有效地降低粮食由于呼吸作用及其它生命活动所引起的损失和品质变化,从而保持了粮食的新鲜度、营养成分及生命力。
一般来说,处于安全水分以内的粮食,只要控制粮食温在15℃以下,便可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呼吸强度明显减弱,甚至当粮食含水量达到临界水分时,在较低温度下,仍不出现呼吸强度显著增加的现象,如图9-1所示,在10---15℃以下,未出现呼吸强度的突然增加而停留在低限水平。
这种低温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效应,有利于增加储粮稳定性及延长安全储藏期。
如果粮食的储藏期限以发芽率降至50%为标准,则粮食水分、温度及储藏期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线列图来表示,另外由于低温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所以也可减少干物质的损失。
4.低温的方法低温储藏的关键在于获得较低的仓温、粮温,这依赖于一定的冷源,目前人类所能利用的冷源可分为自然冷源与人工冷源,可以分作如下几类。
(一)自然低温储藏: 在储藏期间单纯地利用自然冷源即自然条件来降低和维持粮温,并配以隔热或密粮措施。
自然低温储藏按获得低温的途径不同,又可简单地分为地上自然低温储藏、地下低温储藏和水下低温储藏,由于自然低温储藏完全利用自然冷源,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季节变换的限制较大,其冷却效果不如人意。
(二)机械通风低温储藏 :利用自然冷源---冷空气,通过通风机等机械设备对粮食进行强制通风使粮温下降,增加其储藏稳定性。
机械通风低温储藏同样受气候条件和季节性的限制,因此,在日常生产中粮堆的机械通风常选在秋末冬初进行,与自然低温储粮相比,机械通风低温储藏由于实行了强力通风,强制冷却,冷却效果明显好于自然低温储藏,但是经济费用却明显高于自然低温储粮。
(三)机械制冷及空调低温储藏 :在隔热仓中利用一定的制冷或空气调节设备使粮仓维持一定的低温范围,并使仓内空气进行强制循环流动,达到温湿分布均匀。
此低温储藏法是利用人工冷源冷却粮食,因此不受地理位置及季节的限制,是成品粮安全度夏的理想途径,是低温储藏中储藏效果最好的一种,缺点是由于机械制冷及空调低温储藏对仓房隔热性要求较高,且设备价格也较贵,所以投资较大,经济费用高,因而限制了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推广与使用。
5.结论由于低温储藏具有明显地减缓粮食变质的作用,特别是在保持成品粮的色、香、味方面更具有其它储粮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食品品质的日益重视,低温储藏必将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储粮技术。
总之,推广和应用绿色储粮技术,促进整个粮食行业技术进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时代赋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