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贮粮与通风技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低温储粮技术
摘要:低温储粮技术是被当今社会公认为无污染储粮的一种先进、科学和可靠的储粮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大量研究试验,在当今世界各国已逐渐被完善和推广,对于全球粮食的储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如今的粮食储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低温储粮粮仓发展
1.引言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而兵法之中也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从人类文明的生存起源开始,粮食就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最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而对于过剩的粮食,如何储藏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里,浅谈一下低温储粮这门技术。
2.关于低温储粮技术
从人类文明开始,粮食就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最关键的一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导致人类长期以来都严格按照春种秋收这一规则来耕种收获,春天播种,秋天收获,那么,在非秋收时节,粮食的供应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储粮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关于储粮技术,历史最悠久最为广泛使用的莫过于低温储粮技术。低温储藏是现代储藏技术中较常采用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子,使粮食处于一定的低温状态,增加了粮食的储藏稳定性。由于粮食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因此,低温必须在不冻坏粮食的基础上,在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将粮食置于一定范围的低温中,同时这一低温又必须能抑制虫霉生长、繁育,限制储粮品质的变化速度,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经过科学家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得出结论,15℃是粮食低温储藏的理想温度,可以有效地限制粮食中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延缓储粮品质变化。粮食在不超过20℃的温度下储藏称作准低温储藏,此时能达到一定的低温储藏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低温储藏的运行费用,特别是可以通过空调机来实现,所以近几年推广较快,很受基层粮库的欢迎。在我国常将保持库温在15℃以下的粮仓称准低温库;库温在20℃以下的粮仓称准低温库;库温在25℃以下的粮仓称标准常温库。
低温储藏有以下三点优点:(1)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以有效限制粮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减少储粮的损失,延缓粮食的陈化,特别是能使面粉、大米、油脂、食品等安全度夏。(2)干净卫生,无污染无毒害,保鲜效果显著,基本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避免或减少了污染,保持储粮卫生。(3)低温储藏还可作为处理高水分粮的一种应急措施。
同时低温储藏也有一定的缺点:(1)造价高,投资较大,运行费用高,不经济。(2)受一定外界因素影响,若仓房围护结构中防潮层不完善或气流组织不合理,很易造成粮食水分转移,甚至结露,严重影响粮食的品质。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低温储藏的推广使用。
3.低温储藏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低温储粮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历史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主要是利用自然低温储粮,除了少数国家采用地面自然低温,大多数为地下低温储粮。如我国古代在气候环境适宜的地方建立粮仓,用自然低温储粮。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立筒仓技术的推广,储粮机械通风冷却也逐渐发展起来,现已能用于储藏潮粮,在很多国家认为比烘干经济。1933年,日本的河野长盛首先开始了低温储粮的基础性研究,1951年日本在茨城县建成了第一座低温粮库,自此之后低温仓在日本的发展异常迅速。日本的糙米大多数是储藏在低温仓或准低温仓中。
我国的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机械制冷或空调低温储藏主要用于解决大米、面粉等成品粮的度夏问题。鉴于空调易于安装,运行管理简单这两大优点,进入80年代以后,空调低温储粮在我国有较明显地发展,但其所达到的低温温度多在20℃左右,若仓房隔热性能较好,可达到准低温的范围。
4.低温储粮原理
粮堆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体系,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而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则取决于这些生物、非生物成分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温度和水分是影响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强弱的两个重要生态因子,尤其是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显著,温度、水分两个因子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具有联合的、相互制约的作用,因此低温对储粮的生物学效应是多因子综合效应的结果。在储
粮生产实际中,也常常根据粮食的不同含水量,而采用不同的低温,达到安全储藏之目的。
进行低温储粮,首先要了解粮食以及虫、螨、霉等生物体的生物学特性,低温储粮的原理正是控制粮堆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温度,限制有害生物体的生长、繁育、延缓粮食的品质陈化,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
(一)低温与储粮害虫 :一般情况下,储粮害虫与其它昆虫一样是变温动物,生理上缺乏调节体温的机能或此机能不完善,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温度对变温动物发生直接作用,变温动物的体温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表现在动物的新陈代谢强度、生长速度方面。
温度是仓虫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对仓虫发育速度影响比较明显,储粮害虫由于长期在比野外温度高的室内生活,多数虫种又起源于热带,耐低温能力较弱。大多数重要的储粮害虫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极限低温为17℃,若将温度控制在17℃尤其在15℃以下,虫体开始呈现冷昏迷,这时即使不能使其快速致死,也可使昆虫不能活动并且阻止它们取食,结果会由于饥饿衰竭而间接地使害虫死亡。5℃以下虫类便不能蔓延发展。当温度降到0℃以下,昆虫体液开始冷冻;-4.5℃以下昆虫体液冻结而致死。
很低的温度,能在短时间内致死害虫。如锯谷盗、赤拟谷盗、烟草甲及粉斑螟在-10℃下7---9小时死亡,在-20℃下,数分钟即死亡。害虫较长时间地处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亦会死亡。如米象的非成熟虫期,在1.6℃下经2周或在4.7℃下经3周死亡。偏低的温度,虽不能致死害虫,但能有效控制昆虫种群的增长,低温可延长完成一个世代的天数。
许多学者认为17℃是对大多数主要仓虫正常发育速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下限温度。螨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30℃,它比昆虫具有更强的抗低温性,一般在低于5℃时无活动能力;-5---0℃时有较低的致死率;-10℃以下的低温才能有效致死。限制主要储粮螨类生长发育的温度为0---10℃,但只要控制粮食水分在12%以下,就能有效控制螨类的发展。但是如果用低温控制高水分粮中螨类的发展,则温度必须降低至5℃以下。
另外温度突然降低,杀虫抑虫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