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早期开发与培养
摘要:在儿童智力开发的早期,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顺势而为,开发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不但是重要的,关键的,可行的,而且对他们今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认为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应主要放在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环境的营造三个方面,从而,为循序渐进的发展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习惯、方法、环境
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1>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目标指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和培养入手,循序渐进的推进。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下面就如何开发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灵、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本质上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提高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能力。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没有阅读,学习无从谈起,因此,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
美国人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开发进行得最早也最富创造性。美国的凯伦 . 米勒斯女士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顺应孩子的心里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3)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4)老师和家长学会正确的辅导孩子。5)克服孩子的阅读障碍。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新近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孩子具有比世界其他任何国家的同龄孩子更强的阅读能力。美国学生具有超强阅读能力的有力例证之一是:同样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能阅读中等难度的成人报纸者在美国孩子中占78%,能阅读难度较高的文学名著者占46%,比国际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7和21个百分点。此外,美国孩子的阅读面也比其他国家同龄孩子要宽,涵盖了《圣经》、外国古典名著和较浅显的科学理论文章等,而此类较深奥的作品,其他国家的孩子往往要再过至少2年才有能力开始系统地阅读。
在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方面,荷兰也是做的比较好的国家之一。这些国家重视少儿/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的做法有:1)学校因素,包括学校提供优质均等的教育,教师队伍素质高,课程设置注重阅读,学生学习氛围宽松,负担轻,学生阅读兴趣大,参与程度高等五个方面。2)家庭教育因素,这些国家的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儿童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家长经常带孩子上图书馆,博物馆,参加婴幼儿故事实践等活动。3)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提供阅读资源,社会开展活动提倡阅读等<2>。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结合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在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应该注意学生的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低年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模式有的放矢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朗读激趣。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活动激趣。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可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 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产生阅读的兴趣。
4. 推荐读物,激发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当然,这光靠教师提供书名是不行的,个人爱好不同,所选择的课外读物也会有差别。教师教给学生选书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选封面印有“少儿读物”、“名著”“童话”之类字样的。还可以看书名猜内容,看封面插图判断是否合适,根据课文内容找相关文章等等,新华书店里也有少儿书籍专柜。同时组织学生拿自己的课外书互相交流,在阅读的同时提高鉴赏能力。
二、培养终身受用的良好阅读习惯
习惯是一种持久性的心理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受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因为动手动脑动眼能加强记忆。2)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积累感性材料的有效方法。3)善于积累、整理的习惯:通过阅读,有所感悟,进而理解,然后积累,分门别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运用起来就能呼之欲出。4)运用工具的习惯:阅读中遇到了不懂的字词,就是查阅工具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利用阅览室与图书馆,养成自己依靠各种工具查阅资料解决问
题的习惯。5)质疑问难的习惯:阅读中善于质疑问题,就会促使学生自己去推测、分析、领悟,自然而然地,他们的能力就会在问中培养起来。
在低年级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上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阅读习惯。古人曰:读书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是的,阅读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这种习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很重要,但低段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因此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在阅读中批划,如:给生字注音;给难词注释;标小节号;划划重点、优美的词句;或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活跃思维;又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低段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教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唤起再造想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习惯。
2.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论衡》里有句话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因此,教师作为学习活动平等中的首席,应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自读、自发、自解”的习惯,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和支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学生,哪怕他们是不可思议的。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创造型。
3.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语言精妙,源之积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的扩充,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从一年级开始就该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高峰,背诵古诗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也可让学生准备摘记卡,在阅读中碰到好词好句,及时记录到摘记卡上(摘记内容: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好词好句、读后感等)。当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此,教师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评。看看谁摘的多,比比谁记得多。语言材料积累得多了,也就为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知道如何读书,对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及持久力。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1)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2)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3)囫囵吞枣法。4)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3>
这四种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读书也许有其借鉴作用。因为孩子在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老师和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