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
小人物 大情怀——浅谈程婴的塑造体会

濒 临绝 境 的赵 氏孤 儿 。这 意 外便 是程 婴 第二 个情 感转 换 。只 见他 稍 加 思索 ,情 感 当即 转换 到 救孤 的计 策 上来 ,当然 ,他 也不 无犹 豫 , 毕竟 宫外 戒 备森 严 ,鹰 犬甚 多 ,他 又是 一 小小草 医 ,如 何救 得 了孤 ?剧 本言 简意 赅 , 留给演 员 的创 作 空 间却很 大 。眼 睛是 心 灵 的 窗户 ,在 如 此变 化 频繁 的情 境 交换 中 ,除 了必 要 的身段 配 以 锣 鼓 或者 音 乐的 渲染 表现 人 物之 外 ,笔 者认 为最 重 要 的是 眼神 , 要 演绎 出让 观众 一看 便 知道 人物 彼 时彼 地 的心 理 反应过 程 。是 意 外 ,不平 ,惊愕 ,思索 ,犹 豫 ,愤慨 ?所有 的这些 , 笔者 都借 助 眼神 并配 合 身段 动作 与 观众 达成 互 动 ,竭 力 向观众 传达 出 已经 预 感 到 救孤 之 后 的道路 并 非想 像 中 的那 样 平坦 ,也 即为人 物 未来 的 命运 担 忧 。通过 一 系列 眼神 的变化 传达 着 人物 情感 ,虽说 这 是整
不 。
然 ,正如 戏 谚所 说 的 ,干人 千 个 哈姆 雷特 ,张长 城老 师 塑造 的程 婴 是独 特 的 、属 于 张 氏的 ,作 为 后来 者 ,笔 者认 为在 继 承前 辈 成 功 的经验 的 同时 ,更须 有 所创 新 ,有 所 突破 ,不 但 要紧 密 结合 自 身特 点 ,还 要蕴 含 时代 气 息 ,使 之成 为 延展 传统 、观 照 当 下 的新 时期 人物 形象 。借 此 ,笔者 从 以下 几方 面谈 谈表 演体 会 。 从剧 本 出发 ,寻 找 自己心 灵 与人物 的首 度触 电 演 戏 没 有 捷 径 ,想 演 好 每 一 个 人 物 ,都 必 须 从 戏 的根 本 出 发 ,也 就是 从剧 本 出 发开 始研 读 , 以弄 清楚 戏 中 的时 、地 、人 、 事 , 以弄清 戏 中人 与人 之 间 的矛 盾冲 突 , 以弄清 所 要扮 演 的人 物 在 戏 中 各 个 情 境 中 的 情 感 变化 及 至 性格 变 迁 等 等 。通 过 研 读 剧 本 ,我 仿然 触 摸 到一 个 与我 年龄 相仿 的中年 男子 一一程 婴 身 背药 囊 ,行 色 匆匆 ,脸 含 忧愤 进 入空 寂 、悲 凉 的深 宫之 中 。他 是 一草 泽 民医 ,满 以为进 宫 是 为着 治病 救人 。的确 ,也是 治病 救 人 ,只 不 过 治的 是公 主 的心 病 ,救 的是 遭屠 岸 贾 灭 门的赵 氏余孤 。在几 乎 没有 思想 准 备 的情 况 下 ,怀着 对冤 丧 故人 的感恩 之 心 ,秉着 路 见 不平 拔 刀相 助 的仗 义肝 胆 ,他 只 是稍 作考 虑 ,毅 然 答应 救孤 , 从 此 与孤 儿 结下 生死 缘 。之 后 的他 泣血 舍 亲子 、 含泪 棒 挚友 、忍 辱 遭人 唾 、 负屈 无人 解 之种 种遭 遇 , 非常人 之 所 能经 ,非 常 人之 所 能受 。但 程 婴 经 了、 受 了,而 成 就 了千 古 的程婴 。然而 ,在王 侯 将相 争权 夺 利 的年 代里 ,他充 其量 只 不过 是 一个 小 人物 ,一个 草 泽 民医 而 已 。但就 是 这样 一个 小 人物 ,却充 满 着人 间 正义 、 并 为 正义 而战 而牺 牲 的悲悯 大情 怀 。 小 人 物 ,大 情 怀 ,这 或 许 就 是 我 在 研 读 剧 本 后 对 程 婴 的感 悟 , 也是 我 与程 婴之 间 首度 的心 灵触 电 。有效 的触 电 ,是定 位人 物 表演 的底线 ,而避 免 先入 为主 ,把 人物 表演 成 “ 高 大全 ”;有 效 的触 电,势 必 与我 的 已有 或者 感 知 的生 活经 历产 生 或 多或 少 的
舞剧《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艺术价值

舞剧《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艺术价值歌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在于从人物形象的小普通体现出来的大情怀。
我国历来有“轻生死、重然诺、守忠义”的民族精神信仰,歌剧通过歌唱呈现出来的诚信、气节、牺牲、奉献也是对于当今社会道德焦虑的一种引导和回应。
折射了了当今社会在伦理道德、信仰方面的失范。
歌剧中《赵氏孤儿》,以程婴为人物代表的戏剧形象,在整个歌剧中,以人物的曲折命运凸显了民族的悲剧精神和民族英雄精神。
(一)程婴为人物代表的悲剧精神程婴的悲剧精神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在最后的胜利时刻,他孤身一人,脑海中是他带着怨恨死去的妻子,自己亲手摔死的孩子,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悲痛不已,身心疲惫,这不正是我国历史以往献身牺牲的正义之士的最终命运吗?悲惨、凄凉。
但是给我们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没他们忠义的精神被世人歌颂。
程婴是整个歌剧最为代表的正义之士,他坚守正义的信念,相信正义终战胜邪恶。
这些正义之举在整个歌剧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渲染了整个剧情的气氛,通过声音向观众传递正义会迟到,但不会不到。
虽然在着过程中,正义牺牲了太多的人,让整个歌剧的气氛充满了悲情的色彩,但是在道义的驱使下、在正义信念的传递下,迎来了我们心中正义的到来。
在整个歌剧中吗,程婴和其他人物所坚持的正义信念、为了正义自我牺牲的硬气,让整个歌剧产生了即令人扼腕又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他们的这种精神被人们歌颂,让世人传承,正义之火生生不息。
(二)程婴为人物代表的民族英雄精神歌剧《赵氏孤儿》中,程婴为人物代表表现出来的民族英雄精神,是我们历来崇拜并赞扬的。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总是被外界的诱惑放弃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承诺。
程婴所体现的不正是我们现代人缺失的吗?歌剧通过不同唱法及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作为中国民族人应该有的气节,也展示了古人的英雄精神,一个默默无名的普通人,为了完成一个承诺、一种信仰,竟能把一个托付当成使命,忍辱负重十八年,并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靠智慧和隐忍最终完成诺言,取得成功。
谈从《赵氏孤儿》中体现出来的育儿心经

上周日,忙中偷闲,看来陈凯歌执导的热映影片《赵氏孤儿》。
从小就听过秦腔《赵氏孤儿》片段,对程婴牺牲自己的骨肉,含辛茹苦养育良将之后的忠义行为甚为钦佩。
如今再看由葛优演绎的程婴,尤其是以父亲的角度重新审视,心中的感触也大不一样。
在影片中,程婴中年得子,他按照传统兴奋地给乡邻四处送鸡蛋,分享自己做了父亲的喜悦,连名字也是再三斟酌,反复推敲,甚至假公济私,借出诊的机会求庄姬给儿子赐名,为父的情怀演绎得活灵活现,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在情节安排上,影片还原以人性,程婴夫妇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以自己的亲身骨肉去换赵武的性命。
由海清饰演的程妻在情急之下,甚至主动交出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赵武,这也符合常理。
后来随着情节发展,公孙杵臼被杀,程妻母子也死在屠岸贾的手下。
程婴强忍丧子亡妻之痛,投靠在屠岸贾门下,开始了15年艰辛的抚孤之路。
既当爹又当妈的程婴无疑令人同情和怜惜。
在养育赵武的过程中,影片中展示的五个细节令人关注和深思。
镜头一:从小锻炼强健体魄程婴从小训练赵武练剑,锻炼他的敏捷性和身体素质。
因为作为父亲,程婴深知,没有良好健壮的体魄,对于赵武来说,自己生存都成了问题,何谈将来的复仇大业?育儿启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任何在孩子健康方面的投资永远都是值得的,这将为孩子日后事业的成功鉴定坚实的基础。
镜头二:建立父子之间的信任在屠岸贾骗赵武从房顶跳下,摔伤腿的情况下。
屠岸贾告诉他,任何人都不可以相信。
程婴却张开双臂牢牢接着赵武,用事实告诉儿子,父亲是可以信任的。
在遇到困难时,父亲会在那里伸出援手。
育儿启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各种让他们感到迷茫的人和事。
父母应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世间自有真情在,父母是可以信赖的人。
这种信任感将帮助孩子走出暂时的困惑、恐慌和无助,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镜头三:不给孩子种植仇恨赵武的身世太惨了,包括父母在内的整个家族300多人被灭口。
然而,程婴相当聪明而且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没有给他从小灌输仇恨,让他仇视这个社会,在怨恨中成长。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赵氏孤儿》说的是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
程婴遂与老臣公孙杵臼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最后血脉。
20年后,孤儿赵武长大成人,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赵武终报前仇。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赵氏孤儿》在悄然之中完成了一个主题和视角的转变,“复仇”这个故事主题,成为程婴的任务而非赵氏孤儿的任务。
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投入仇人屠岸贾门下,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复仇道路。
他既要保证自己对孩子有绝对的控制,同时又要让仇人屠岸贾对这个孩子产生感情,这样才能最后实现让屠岸贾“生不如死”的复仇目标。
程婴这个人物是《赵氏孤儿》主要的悲剧人物,不仅是因为作者对他的描写最为详尽,更是由于程婴最好的传达和表现了《赵氏孤儿》所要诠释的悲剧意义。
在生不如死的政坛魔爪下,他含辛茹苦,终于把孤儿赵武拉扯成人。
他使一张白纸般的赵武燃起复仇的烈焰,他煞费苦心、画图说古、痛说家史、控诉奸佞,终于策动懵懂的赵武,挥舞起复仇的利剑,杀向十恶不赦的屠岸贾,报了二十年前的血海深仇。
程婴在戏剧中是个身份卑微的地道小人物——草泽郎中。
可是正是这位不起眼的草根小人物,第一时间赶到下宫,把孤儿藏入药箱,带离险境;他慷慨陈词,说服宫门守将韩厥大义放行进而自刎;他吞下血泪,李代桃僵交出襁褓中嗷嗷待哺的亲生幼子,换下孤儿赵武;他忍辱负重,骗取奸贼屠岸贾的信任,苟活于世。
他胸怀王公贵族不可能有的仁心、仁术,用自己卑微的孱弱双肩,扛起了救孤复仇的猎猎大旗。
从这样的人物身上我们不仅看到忠义精神,同时也能看到其浓得化不开的悲剧命运。
统观全剧,不难发现,“忠义”精神是剧本主要歌颂和弘扬的。
赵氏孤儿 浅析

浅析《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广东XX学院 2010级XXXX班姓名:XXX 学号:XXXXXXXX《赵氏孤儿》这部杂剧,讲的是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他与忠臣赵盾不和,并嫉妒赵盾的儿子赵朔身为驸马,竟然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救出。
于是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在三天后如果没找到赵孤,就将全部婴儿杀尽,以绝后患。
这时程婴就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的最后血脉。
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诉他国仇家恨,赵武最终得以报仇。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在这部剧中,程婴的矛盾的性格特征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
一、舍子取义的程婴。
在这部剧中,程婴的形象留给人最深。
他为了就赵氏孤儿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程婴“舍子取义”的“英雄壮举”对现代人的意义,程婴“舍子”的举动,“实在是突破了人性的底线”,是后人不愿效仿也不能效仿的。
诚然,程婴舍子救孤是一件很惨烈、很悲壮的事情。
它似乎有悖于常情,突破了“人性的底线”。
但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而成仁。
”汶川地震中,在什邡市,地震中有多座教学楼垮塌,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3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但师生仅伤亡10多人,灾难发生时,该校的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地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而青春也定格在了20岁。
袁文婷舍己救人的品质无疑是最高尚的,突破了人性的底线。
所有,程婴的行为在特定的情况下是会发生的,也是一种正常的行动。
剧中说到:“那公主眼下生下一小厮,取名赵氏孤儿,等他长大成人,与父母报仇雪恨,只怕出不得屠贼之手,也是枉然。
”可看出程婴对赵氏孤儿的担忧、同情。
浅析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

浅析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文艺研究浅析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王华茹咸阳师范学院一、舞剧《赵氏孤儿》概述舞剧《赵氏孤儿》无论是故事主题的选择、情节的描述、人物形象的塑造、舞蹈形式的展示,还是舞台艺术的设计,都能很好的将观众带到历史事件的剧情中,直达观众的内心,让观众的心绪随着故事剧情的发展而不断起伏。
作为中国经典的悲剧故事,《赵氏孤儿》放在世界悲剧史上也毫不逊色。
《赵氏孤儿》被中国的艺术家们通过无数的艺术形式演绎出了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中国歌剧舞剧院更是将这部著名的题材再创作,用舞蹈的独特表达方式,纯粹、直接的展现出来。
(一)舞剧《赵氏孤儿》中人物简介及剧情梗概舞剧《赵氏孤儿》的主要剧情就是围绕一名身份特殊的婴儿和一位普通通的医生开展[4]。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的首领晋王因昏庸不堪,加之宠信大奸臣屠岸贾。
贵族赵氏向晋王进献良言却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被晋王射杀,并下令将赵氏一家三百余人抄斩。
赵氏的妻子庒姬生下赵氏的唯一骨血赵武。
屠岸贾紧追不舍,誓要将这两人置于死地、斩草除根。
危难之际,赵氏妻子庒姬将孩子托付给为她接生的医生,即门客程婴。
程婴想到自己的妻子、刚出生的孩子以及安稳的生活,不敢冒险,婉拒。
庒姬绝望自尽,程婴内心受到震动,深深自责不已,便决意救下孩子。
忠将韩厥大将军奉令追杀赵氏遗孤,却被程婴的义举感化,为了不负皇命,自杀谢罪,用自己的命保住了程婴和赵氏遗孤。
屠岸贾得知赵氏遗孤被救,震怒,下令三日内找到赵氏遗孤,并用全城婴儿的性命要挟。
为了不让屠岸贾的杀戮得逞,又不背信弃义,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牺牲程婴自己的孩子保全赵氏遗孤与全城婴儿。
经过调换的“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抱着,程婴前去告发,借机赢得了屠岸贾的信任。
程婴的妻子无法理解,怨恨离去。
屠岸贾杀死了老臣公孙杵臼,并让程婴亲手摔死了“赵氏孤儿”,也就是让程婴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程婴的妻子也接受不了现实,在孩子身边自尽。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

长春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目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院系名称汉语言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2007级二班学生姓名徐剑学号 0602140113指导教师邓锋讲师时间 2011.5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摘要:《赵氏孤儿》是一部有别于西方悲剧的、具有明显民族特征的历史悲剧,其中所富含的伦理道德精神,以及主人公的忠孝节义,成就了作品的崇高性、悲剧性。
电影《赵氏孤儿》的上映更是体现了这部历史悲剧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父爱献子复仇独特性现实意义元杂剧《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而创作的历史悲剧,剧本围绕“搜孤救孤”展开了一系列的生死较量,上演了一幕幕摄人心魄的悲壮场面。
现在,《赵氏孤儿》被搬上21 世纪的中国银幕,本身已经证明了它所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其实各种“孤儿”的竞相迭出,都是这种从古至今开始的“接力”使得艺术的历史能够承传,文化的血脉能够延绵。
作为一位对电影始终寄予着人文关怀的导演,陈凯歌看中的不但是一个“血亲至上”的伦理故事,还有一个冤冤相报的复仇主题。
陈凯歌更看到了在这样一个传统剧目中隐含着一个珍视人性、尊重生命的现代命题,而这个命题在我们过去的古装历史巨片中却几乎被遗忘殆尽了。
一、陈凯歌《赵氏孤儿》对原著作的颠覆(一)电影剧情春秋,晋国,灵公年幼,由权臣屠岸贾(王学圻饰)辅佐,朝中大权则旁落赵盾世家。
一日,灵公于行宫休憩之时玩兴大起,以石子击打临街百姓取乐,并误中回城的赵盾(鲍国安饰)。
赵盾上前斥之,并指屠岸贾渎职,两人至此结下芥蒂。
为报私仇、也为除掉障碍圆自己的篡权大计,屠岸贾怂恿灵公下旨,派遣赵盾领军远征。
未料,赵盾大捷归来,屠岸贾奸计落空。
庆功宴上,赵盾向灵公引荐立下战功的儿子赵朔(赵文卓饰),并依循礼制上前行酒。
岂知祝酒已被屠岸贾设计投毒,灵公大骇,震怒之下传令诛灭赵氏九族。
另一边,灵公之姊、赵朔之妻庄姬(范冰冰饰)亦在府中获悉噩耗,她委托恰在府中的名医程婴(葛优饰)偷出刚出世的赵氏孤儿,以保赵家血脉。
歌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分析

歌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分析歌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反映中国悲剧文化精神的经典历史剧。
故事中那种隐忍、坚强、不屈不挠同邪恶力量斗争到底的英雄精神,是故事流传至今并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
国家大剧院将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以歌剧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得以更加直观的领略到中国民族大义的惊心动魄和震撼人心。
歌剧《赵氏孤儿》中程婴通过男中音的唱法向人们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一意孤行”,将中华民族的正气、风骨和道义表现的淋漓尽致,也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种追溯和发扬。
本文选择《赵氏孤儿》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程婴为人物线索,通过程婴从一介草民到悲剧英雄的转变过程,更加深入的探讨歌剧人物在歌剧和历史中的悲剧精神。
1.歌剧地位歌剧《赵氏孤儿》程婴角色的演唱用的是男中音歌唱方式,是我国演唱男中音声部的标志。
《赵氏孤儿》这一角色的演唱不同于其他人,有的部分需要伏在地上进行演唱,气息不用完全的打开,音色自然也就显示出深沉、雄厚的音感。
在程婴要离开公主府的时候,他表面必须要表现出就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当他下定决心放弃自己的孩子去救“赵氏孤儿”时内心的痛不欲生;含垢忍辱时内心的孤独与凄惨;事情结束后的坦荡放松。
程婴这个角色有着太多的情绪和内心变化,孤独与隐忍、痛苦与凄凉,无一不是对男中音演绎的挑战,这个角色需要男中音对自己的演唱有着足够的把握,才能炉火纯青去像观众演绎出来。
《赵氏孤儿》是一部悲情色彩极重的历史剧,尤其是其中“程婴”角色的演绎对于演唱者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对演唱者自身的精神体力和多种演唱方式的变换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用极具西方形式的歌剧来演唱《赵氏孤儿》这部极具民族大义的历史剧,使“程婴”这个角色变得更加鲜活,歌剧的整体张力也就增加了很多。
“程婴”角色在歌剧中的演唱,从一路以来的忍辱负重到最后事成之后的自戕,都通过男中音的演绎,向观众极尽描摹的展现出来,更是将这一悲剧的沉重感击中了观众的内心,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程婴这个人物的缅怀,也使得《赵氏孤儿》的历史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塑造

《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塑造(一)程婴的忠贞《赵氏孤儿》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医生程婴和遗孤赵武展开的,听名字以为主角是赵武,实则是程婴,因为程婴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才是故事本身想要表达的思想,突出的立场。
舞剧中也通过舞蹈将程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情感凸现出来,不过故事都是有大局观念的,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赵氏孤儿》也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更是要借着独具特色的舞剧,突出和弘扬了一种“忠义”精神,而程婴的忠贞就是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体现。
程婴的选择是一种大义之举,程婴的实际行动则树立了一种忠贞形象。
程婴本来有着普通而幸福的家庭,过着平凡的日子,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可是当奸臣屠岸贾设计陷害晋国贵族赵氏,首领下令满门抄斩,当赵氏唯一的血脉被追杀时,他却临危受命,赵氏遗孤竟被交到他的手中,为了自己的小家他也曾纠结犹豫,婉言拒绝,可是赵氏妻子庒姬自杀身亡,惨无人道的屠岸贾扬言杀不了遗孤就杀尽全城同龄婴儿,内心百般煎熬之后,程婴选择了忠义,以命抵命,让自己的孩子代替了赵氏遗孤的死亡,看似憨厚软弱的医生,却如此忠贞,一边要背负着背信弃义的骂名在奸臣屠岸贾门下忍辱负重,一边又承受着丧子之痛,以及妻子的不解和自缢,他的处境如此艰难凄苦,他的精神却又如此伟大。
程婴这样舍子救孤,舍生取义,忠贞不二,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也正突出了《赵氏孤儿》“忠义”至上的主题。
(二)赵氏孤儿的冲突之所以用《赵氏孤儿》为剧名,一方面交代了贯穿故事始终的人物,另一方面也蕴涵了故事的内容。
虽然赵氏孤儿是舞剧中的主要角色,但是因为他一出生就被卷入了腥风血雨的斗争之中,故事虽然离不开赵氏孤儿,但他却只是一个很多人想方设法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保护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让屠岸贾穷追不舍想要赶尽杀绝的人,他只是整个过程的参与人,却因为年纪尚小,没有行为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故事中很被动,甚至他认贼作父也不是自己意愿所为,就这样到了二十年后,赵武茁壮成长,已经成了由自主行为能力的人,他和他的仇人义父相处融洽,关系甚好,可是他是被赋予了报仇雪恨的使命的,待时机成熟,程婴便把他忍肉负重这么多年的前因后果告知与他,揭露了屠岸贾的丑恶嘴脸。
赵氏孤儿.影评

笔者的建议:用大量情感的画面展示对比,展示程婴的内心世界的痛苦。丧子之痛,丧君之痛,做出这个惊人之举的无奈和悲伤,让观众留下情感的眼泪,只可惜葛优完全不在状态,孩子死活在他的表演中看不到痕迹,一张固化的脸,只令人想到冯小刚电影下的幽默人物和“神州行,我看行”的画面!
3:特意安排孤儿和仇人屠岸贾为义父的关系,也是现代人的胡思乱想,在现实中根本就没有这种可能!最后安排的刺杀也是莫名其妙,结局匆匆,就像蛇尾一样戛然而止!
笔者的建议:结尾用历史的画卷展现后赵国的雄起和赵氏孤儿的关系,给后来的观众一个思想的启迪!
4:影片的战争场面仍然不够气势宏大,只是小树林的拼杀,街道中的巷战,缺乏战国时代的群雄并起的画面,相反在那间小屋子里展示的全是简单的几个人物的闲聊,琐碎之事展示,完全变成肥皂剧的风格!
笔者的建议:一部好影片,一定是从开始到结束扣人心弦,内容的衔接要保持一致,但看看影片的后半段以为陈凯歌的拍摄资金不够了的感觉,匆匆收尾!
影评《赵氏孤儿》
整体看完这部电影后,失望之情巨大,电影出现的失误多多,感觉陈凯歌已经是艺术思维枯竭,廉颇老矣!
1:从大的结构分析,电影在奸臣屠岸贾诛杀赵家的原因上缺乏交代,仅仅是来自于一些嫉恨,使得剧情开始缺乏足够的逻辑,至于国君中毒后的一句话,不可能招致场外刀斧手的杀戮行动,因为像如此的事态发展一定是经过精心准备策划的!
笔者的建议:还原一个逻辑性,即昏君担心赵家势力强大,在屠岸贾的挑拨下,发兵将赵家诛杀!
2:历史的程婴是个忠义之士,愿意用自己的儿子换取赵氏孤儿,其行为惊天地,泣鬼神,在物欲横流,自私自利的现代社会,其感情冲击力是强大的,但影片却启用了喜剧笑星葛优,令影片的观众变成了追寻影片的笑料,同时情节的安排上表现事态发展有些阴差阳错,程婴变为不得已为之的态式,就像一碗浓香的汤被陈凯歌倒下了十倍的白开水冲淡,看完这样的情节没有人会去掉眼泪!
如何看待程婴之死——《史记·赵氏孤儿》教学讨论札记

乡,大获封赏 ,过起 了地主般 的日子,就像格林童话或者安 剧性。所 以电影 中的程婴是个平凡的小人物,他不是英雄 ,
徒 生 童 话 的 结尾 ,王 子 与公 主 最 后有 了幸 福 的 生活 。
不崇高 ,他的救孤与死亡都是偶然与时势所迫,他只是有着
赵 氏孤 儿 的 故 事 在 司 马 迁 先 生那 里 并 非 是 忠 于 史 实 的 “ 史记述 ”,简 直就 是 “ 意恩 仇 ”的 “ 学渲 染 ” ,现 历 快 文
其一,运用 白描时,不是作直观形象的描摹 ,而是用简 活环 境 等 。例 如 ,鲁 迅先 生 在 小说 《 福 》 中有 一 段对 祥 林 祝 洁准确 的文字粗略地轮廓勾勒 ,通过 白描来赋予人物 以具体 嫂 的形 貌 白描 : 可感 的外部形态,为揭示人物 的心灵提供物质基础。这种形 “ 脸上瘦削不堪,黄 中带黑,而且消尽 了先前
人物形象体态、音容笑貌 、行为举止等的某些特征,有意识 英气勃勃 、争强好动的少年。用这一简洁浑厚的白描所勾勒
地 留下某些空 白来启发读者的艺术想象,从而在含蓄的意识 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艺术描写。小说家们创造性地将 绘画 中 的 白描技法运用于文学创作,并对后来其他叙事性作品中典
型 人物 形象 的塑 造 产 生 了深 远 的 影 响 。
… …
只见空地上一个后生脱膊着 ,刺着一条青
龙,银盘也似的? 一个面皮,约十八九 岁,拿条棒在
那 里 使 。 【 。 ‘
界和性格特征 。这种写实主义的创作技法经过后人的广泛实
这 里 作 者 的 笔 墨 极 为 俭 省 ,只 勾 画 出 了人 物 的 一 个 侧
践 在 中 国古 代 小 说 家那 里 得 到 了继 承 和 发 扬 ,他 们 汲 取 了古 影 。 除 了一 张 白皙 的圆 脸 和光 光 的 背脊 上 刺 着青 龙 外 , 别无 代 绘 画 的 自描 技 法 ,常 常 用 简洁 形 象 生 动 的文 学 语 言 来描 绘 他知。这一 白描虽粗略简单,但读者却可 以想象 出他是一个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感触颇多。
这部电影的剧情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春秋时期,晋国最强大的将军屠岸贾,设计诬陷赵家,致使赵家满门被斩。
赵家的媳妇庄姬公主在临死前生下了赵家唯一的血脉——赵氏孤儿。
为了保住这个孩子,医生程婴献出了自己的孩子,把赵氏孤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就说程婴救赵氏孤儿那场戏吧。
当时,官兵们在庄姬公主的房间外严阵以待,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庄姬公主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把孩子托付给了程婴。
程婴抱着孩子,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啊。
他的手都在发抖,额头上也布满了汗珠。
他小心翼翼地从房间里走出来,尽量让自己看起来镇定一些。
可是那眼神里的慌张,怎么也藏不住。
官兵们一个个凶神恶煞的,那眼神好像要把程婴给吃了。
程婴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他一步一步地往外走,每走一步都感觉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有人喊了一声“走水啦!”这一下,场面彻底乱了,程婴趁机抱着孩子逃出了包围圈。
这一段戏,真的是让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还有程婴带着赵氏孤儿生活的那些日子,也特别让人感动。
程婴本是个普通的医生,家里也不富裕。
为了养活这个孩子,他吃了不少苦。
孩子生病了,他半夜跑出去找药,那着急的样子,就跟自己亲生孩子生病似的。
家里没米下锅了,他厚着脸皮去跟邻居借,还被人家数落了一顿。
可他一点都不在乎,只要孩子能吃饱,他受点委屈算什么。
有一次,孩子闹着要吃糖葫芦,程婴兜里没钱,只能哄着孩子说下次买。
看着孩子那失望的眼神,程婴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后来,他去给人看病,多收了点诊费,终于给孩子买了糖葫芦。
孩子拿到糖葫芦那一刻,脸上绽放出的笑容,让程婴觉得一切都值了。
再说屠岸贾这个人物。
他心狠手辣,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可他对程婴的儿子,也就是他以为的赵氏孤儿,却有着复杂的感情。
有时候,他会像个慈祥的父亲一样,陪孩子玩耍,教孩子武功。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部电影的情节那是相当跌宕起伏。
影片开头,赵家在晋国那可是有权有势,风光无限。
但因为奸臣屠岸贾的嫉妒和阴谋,赵家惨遭灭门。
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刀光剑影之间,人命如草芥。
赵氏孤儿的母亲把孩子托付给了医生程婴,这程婴原本只是个平凡小人物,只想过自己的安稳日子。
可命运偏偏就不放过他,把这拯救赵氏孤儿的重担压在了他瘦弱的肩膀上。
程婴抱着赵氏孤儿,东躲西藏,那种紧张和恐惧,真的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他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被屠岸贾的人发现。
有一次,他躲在一个破旧的屋子里,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大气都不敢出。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都跟着他一起屏住了呼吸。
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还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交了出去。
当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脸上的那种痛苦和无奈,让人看了特别揪心。
他望着自己孩子的眼神,充满了不舍和愧疚,那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可在生死关头,他别无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氏孤儿慢慢长大了。
屠岸贾居然还收他做了义子,这情节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程婴在这中间,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一边是自己孩子的血海深仇,一边是要在仇人面前强颜欢笑,保护赵氏孤儿。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屠岸贾带着赵氏孤儿去打猎。
那广阔的草原上,骏马奔腾,屠岸贾手把手地教赵氏孤儿射箭。
程婴在一旁看着,眼神里既有对屠岸贾的仇恨,又有对赵氏孤儿的担忧。
他害怕赵氏孤儿会在和屠岸贾的相处中,忘记了家族的仇恨。
电影里的人物性格也刻画得特别鲜明。
屠岸贾心狠手辣,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但他对赵氏孤儿又偶尔流露出一丝人性的温暖,让人觉得这个人物特别复杂。
程婴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的人物,他善良、勇敢,但也有软弱和无奈的时候。
赵氏孤儿呢,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知晓身世、决心复仇的少年,他的内心变化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中程婴的形象浅析

重、 舍 生取 义 的精 神 令 人 感 动 , 他 们 一 个 个视 死 如 归、 大 义凛然、 不屈不 挠。“ 忠义 ” 是 这 部 电视 剧 的 灵 魂 , 是 情 节 设 置
的基 石 , 是人物 塑造 的根 本 , 是全剧精神 旨向 的精 髓 , 是 打动 观众 的魅 力所在 。剧 中程 婴的 形象就 集 中体 现 了坚 守忠
义、 舍 生取 义 、 勇 于牺 牲 的 文 化 价 值 和 人 文精 神 。
[ 关键词 ]《 赵氏孤儿案》 ; 程婴 ; 形象 ; 忠 义 [ 中图分 类号]J 9 0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8 - 5 8 2 3 ( 2 0 1 7 ) 0 7 - 0 0 5 2 - 0 2 [ 收稿 日期]2 0 1 7— 0 4—2 7
更 加感 天 动地 。 ( 二) 从 赵 朔语 言看程 婴 形 象
赵 朔在 本剧 中是 位 忠 君 爱 国 、 仁爱百姓、 深 明 大 义 的好 将军 , 是 位珍惜 友情 、 重 视 亲 情 的好 亲 友 , 在 赵
程 婴 淡定 从容 , 深 明大 义 , 临危 不 惧 , 很 有 智 者 的 朔的眼里和心里 , 程 婴不仅仅是普通 的医匠 , 更是他
浅析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

浅析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作者:王华茹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9期一、舞剧《赵氏孤儿》概述舞剧《赵氏孤儿》无论是故事主题的选择、情节的描述、人物形象的塑造、舞蹈形式的展示,还是舞台艺术的设计,都能很好的将观众带到历史事件的剧情中,直达观众的内心,让观众的心绪随着故事剧情的发展而不断起伏。
作为中国经典的悲剧故事,《赵氏孤儿》放在世界悲剧史上也毫不逊色。
《赵氏孤儿》被中国的艺术家们通过无数的艺术形式演绎出了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中国歌剧舞剧院更是将这部著名的题材再创作,用舞蹈的独特表达方式,纯粹、直接的展现出来。
(一)舞剧《赵氏孤儿》中人物简介及剧情梗概舞剧《赵氏孤儿》的主要剧情就是围绕一名身份特殊的婴儿和一位普通通的医生开展[4]。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的首领晋王因昏庸不堪,加之宠信大奸臣屠岸贾。
贵族赵氏向晋王进献良言却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被晋王射杀,并下令将赵氏一家三百余人抄斩。
赵氏的妻子庒姬生下赵氏的唯一骨血赵武。
屠岸贾紧追不舍,誓要将这两人置于死地、斩草除根。
危难之际,赵氏妻子庒姬将孩子托付给为她接生的医生,即门客程婴。
程婴想到自己的妻子、刚出生的孩子以及安稳的生活,不敢冒险,婉拒。
庒姬绝望自尽,程婴内心受到震动,深深自责不已,便决意救下孩子。
忠将韩厥大将军奉令追杀赵氏遗孤,却被程婴的义举感化,为了不负皇命,自杀谢罪,用自己的命保住了程婴和赵氏遗孤。
屠岸贾得知赵氏遗孤被救,震怒,下令三日内找到赵氏遗孤,并用全城婴儿的性命要挟。
为了不让屠岸贾的杀戮得逞,又不背信弃义,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牺牲程婴自己的孩子保全赵氏遗孤与全城婴儿。
经过调换的“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抱着,程婴前去告发,借机赢得了屠岸贾的信任。
程婴的妻子无法理解,怨恨离去。
屠岸贾杀死了老臣公孙杵臼,并让程婴亲手摔死了“赵氏孤儿”,也就是让程婴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程婴的妻子也接受不了现实,在孩子身边自尽。
屠岸贾将程婴之子,即真正的赵氏遗孤赵武收为养子,程婴也忍辱负重的苟活了十八年。
《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合集5篇)

《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合集5篇)第一篇:《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程婴存赵真公志,奈有忠良壮此行。
”程婴是《赵氏孤儿》中真正的主角,他被塑造成一个中国传统道德典范,即有着清晰明白的价值取向——忠义至上。
然而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程婴并非有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纪君祥着手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程婴。
程婴初登场的自白中,第一句点明自己身份,第二句感谢驸马优待之恩,而后是“可奈屠岸贾贼臣将赵家满门良贱,诛尽杀绝,幸得家属上无有我的名字”。
他虽然感激驸马,然而“幸得”一词流露出劫后余生,未被牵连进去的庆幸。
这应是程婴的心理活动,可见他最先也是如常人一般害怕被连累。
等见了公主时,他几乎是干脆地接下了救孤的任务。
就算刚刚还在庆幸,就算明知道屠岸贾颁布命令,有藏孤儿者九族全诛,他仍然答应了公主。
忠义之情,知恩图报在程婴身上初露端倪,但此时他对公主说了一句话:“假若是我掩藏出小舍人去,屠岸贾得知,问你要赵氏孤儿,你说道:我与了程婴也。
俺一家儿便死了也罢,这小舍人休想是活的。
”类似的话他也对韩厥和公孙杵臼说过。
“将军,我若出的这府门去,你报与屠岸贾知道,别差将军赶来拿住我程婴,这个孤儿万无活理。
罢!罢!罢!将军,你拿将程婴去,请功受赏;我与赵氏孤儿,情愿一处身亡便了!”“老宰辅,还有一件。
若是屠岸贾拿住老宰辅,你怎熬的这三推六问,少不得指攀我程婴下来。
俺父子两个死是分内,只可惜赵氏孤儿,终归一死,可不把你老宰辅干连累了也。
”听到了这三句话的人都自尽了,仿佛是与程婴达成了某种默契。
他不用把话说透,大家心知肚明。
这也使《赵氏孤儿》显现出一种易水风寒血海尸山的悲壮。
程婴自有他的顾虑,最开始他惦记着自己一家,这是一种常人求自保的话语逼迫,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个草泽医生。
可是后来他便已经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置之度外了,他担心的是赵氏孤儿的安危。
这时忠义之情已经超越了他对家人的关心。
所谓忠孝两难全,虽然剧中程婴并没有表露出来,但儿子死时他背过身擦掉的眼泪已将他的情感暴露无遗。
《程婴》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程婴》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程婴》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程婴,是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赵氏孤儿影评

赵氏孤儿影评赵氏孤儿影评(一)电影《赵氏孤儿》是陈凯歌导演根据元代戏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改编的一部电影,虽然电影的故事情节依然围绕着宫廷权利斗争,一批正义的人士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救孤,以及忍辱负重,伺机复仇的故事结构展开,但与元代历史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思想与价值观相比较,电影的主题与价值观明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影《赵氏孤儿》更多地折射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人价值观念,我认为电影围绕着现代文化下的生命价值与自我牺牲的主题、复仇主题、人性与爱的主题,表现出现代文化下的悲剧艺术。
一、通过对传统文化下忠义观的反拨,表达现代意识下的生命价值与自我牺牲。
中国传统的生命价值观是以理想人格为生命价值目标的。
因此,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往往与人的忠义联系在一起,戏剧中,作为赵盾门客的程婴的生命价值体现在用自己的孩子代替赵孤以报“吾主之恩”;韩厥虽然是屠岸贾的手下,但他也是忠义的化身,他是一个匡扶正义者,同时又是一个无法为主尽忠的人,所以在放孤之后,他自刎而死,以使忠义能够两全;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为程婴的义举所感动,硬要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撞阶而死。
与这大忠大义相对的是屠岸贾的大奸大恶,他得知赵氏孤儿逃出,竟然下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违抗者杀全家诛九族。
而在电影中,导演淡化了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之说,着重反映出来的是现代价值观下的对生命本身的珍视,电影中的程婴不再是主动让自己的孩子牺牲的“冷漠父亲”,而是阴差阳错地为救全城一百多个婴儿而无奈牺牲自己妻儿的悲剧人物,在弃儿牺牲以后,他终日沉浸在酒醉之中,影片对他的失妻之痛和失子之痛大肆渲染,就是希望通过主人公的心酸与痛楚表现出对生命的珍重。
影片中,韩厥也并非出于忠义而放孤,只是对庄姬请求的无法拒绝而救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句“他不死,我就得死”,贪生恶死是人的本性,也是人对生命的一种珍视,韩厥被屠岸贾砍了一刀毁容后,苟且活着,在我看来,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目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院系名称汉语言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2007级二班学生姓名徐剑学号 0602140113指导教师邓锋讲师时间 2011.5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摘要:《赵氏孤儿》是一部有别于西方悲剧的、具有明显民族特征的历史悲剧,其中所富含的伦理道德精神,以及主人公的忠孝节义,成就了作品的崇高性、悲剧性。
电影《赵氏孤儿》的上映更是体现了这部历史悲剧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父爱献子复仇独特性现实意义元杂剧《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而创作的历史悲剧,剧本围绕“搜孤救孤”展开了一系列的生死较量,上演了一幕幕摄人心魄的悲壮场面。
现在,《赵氏孤儿》被搬上21 世纪的中国银幕,本身已经证明了它所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其实各种“孤儿”的竞相迭出,都是这种从古至今开始的“接力”使得艺术的历史能够承传,文化的血脉能够延绵。
作为一位对电影始终寄予着人文关怀的导演,陈凯歌看中的不但是一个“血亲至上”的伦理故事,还有一个冤冤相报的复仇主题。
陈凯歌更看到了在这样一个传统剧目中隐含着一个珍视人性、尊重生命的现代命题,而这个命题在我们过去的古装历史巨片中却几乎被遗忘殆尽了。
一、陈凯歌《赵氏孤儿》对原著作的颠覆(一)电影剧情春秋,晋国,灵公年幼,由权臣屠岸贾(王学圻饰)辅佐,朝中大权则旁落赵盾世家。
一日,灵公于行宫休憩之时玩兴大起,以石子击打临街百姓取乐,并误中回城的赵盾(鲍国安饰)。
赵盾上前斥之,并指屠岸贾渎职,两人至此结下芥蒂。
为报私仇、也为除掉障碍圆自己的篡权大计,屠岸贾怂恿灵公下旨,派遣赵盾领军远征。
未料,赵盾大捷归来,屠岸贾奸计落空。
庆功宴上,赵盾向灵公引荐立下战功的儿子赵朔(赵文卓饰),并依循礼制上前行酒。
岂知祝酒已被屠岸贾设计投毒,灵公大骇,震怒之下传令诛灭赵氏九族。
另一边,灵公之姊、赵朔之妻庄姬(范冰冰饰)亦在府中获悉噩耗,她委托恰在府中的名医程婴(葛优饰)偷出刚出世的赵氏孤儿,以保赵家血脉。
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将城中适龄婴儿百余人尽数搜刮,扬言如若无人交出孤儿,将尽屠幼婴。
阴差阳错的是,赵氏孤儿本已在百人之中,和已隐退的老臣公孙杵臼(张丰毅饰)短暂决议后,程婴只得向妻子(海清饰)讨来躲过搜捕的自家骨肉充作赵孤上交,以诺庄姬之托。
因举报有功,程婴与孤儿得以入驻屠府,屠岸贾深喜孤儿,便将其当作半子抚养。
此后十五年,程婴一边忍辱负重、寄居仇人篱下,一边悉心教导孤儿,联络韩厥(黄晓明饰)等朝中势力,只待赵氏孤儿一朝成人,一雪前耻……(二)厚重的父爱电影屠岸贾让孤儿从屋顶上跳下来,并对孤儿说:“他会用双臂接住孤儿”。
就在赵孤从屋顶上纵身跳下的那一刻,屠岸贾却收回了他张开的双臂。
这个动作使赵孤重重跌在地上,屠岸贾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用肢体的痛苦告诉赵孤,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信——包括自己的干爹也不例外,他能够相信的只有手中的刀剑,这就是屠岸贾灌输给赵孤的处世哲学。
这种教育就是要在赵孤幼小的心灵里灌输一种冷酷的“丛林法则”,让他崇尚实力并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
就在赵孤重新回到屋顶上拿回宝剑再跳下来的时候,程婴走上前去紧紧抱住了他!程婴是在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刀剑更可靠的力量,那就是父爱。
也许,正是从那一刻开始赵孤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
在人生的价值路口上他没有选择强权,而是选择了父爱。
对赵孤来说,那是一个何等温暖而又坚实的怀抱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能够有这样的怀抱,当我们遇到危难,遇到困境,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有这样一个温暖而又可靠的怀抱接住我们渺小的身躯和心灵,那是何等感动而又美妙的一刻啊!这个怀抱可能是来自我们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同事——不论是谁,只要在我们需要保护的时候能够张开双臂接住我们,那将是我们这一生的幸福。
(三)献子与复仇在危难之际或是献子、或是杀妻,这种捐妻忘亲之举,通常是中国传统剧目中表现的主要内容。
在这些经典化的叙述情节背后,传播的是一种忠孝节义的文化价值观。
电影对“程婴救孤”这部传统经典的移植就面临着这样一种进行现代化转化的问题。
程婴把自己的孩子献出去固然伟大,可是,一个被杀戮换下来的生命在若干年后还要冒死去刺杀他的仇人,这样冤冤相报的杀戮逻辑,对那个被拯救的生命的价值难道同样不是一种蔑视吗?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如果按照传统戏曲的路径,程婴救孤的前提是“献子”——用自己亲生儿子把赵家的孩子换下来,唯此才能保住赵家的血脉,进而完成复仇的大业。
可是,这个前提对陈凯歌来说却难以接受——这是陈凯歌个人对电影的选择,还是一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我们姑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他不能够认同这样一种强迫他认为别人而死的文化传统,不论这个他人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同样,他也不能接受让一个孩子的全部人生都变成“复仇”因为这样对这个孩子的心灵与人性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扭曲。
所以,现在的《赵氏孤儿》中,献子的故事情节被完全改写了。
虽然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对复仇主题的改写为了能让多数观众接受,依然保留了赵氏孤儿最后复仇的情节,但是,对复仇的动因做了不同的解释。
现在,尽管我们还是看到赵氏孤儿最后拿起了剑,可是他此时并不是在给他人充当杀人工具,他是为了对父亲的爱才杀死了屠岸贾。
这就是说,推动赵孤复仇的叙事动力不是仇恨,而是孩子对父亲(程婴)的爱。
赵孤对屠岸贾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的命,为我爹报仇。
”这个“爹”其实并不是在指赵朔而是指程婴,所以说,赵孤是在为了完成程婴的心愿才要杀死屠岸贾。
电影《赵氏孤儿》把这种被颠倒的认同逻辑重新颠倒过来,程婴是一种既忠实于一种普遍的人性,同时又体现出强烈个人感情的人物。
尽管现在可能并不太习惯我们所钟情的人物会在关键时刻绝望地嘶喊“我们杀不了他!”尽管他那样真实;我们也并不喜欢屠岸贾这样恶贯满盈的人去教育孩子什么是“仁爱”,因为,他已经没有这个资格了。
其实,我们还是希望在一部主流的商业电影中保持人物性格的完整性;还是要在主流电影的叙事体系中建立一个能够被观众接受的认同对象——即便这种认同对象将与过去的电影有所不同,我们还是不希望这样一种形象淡出我们的视线。
二、《赵氏孤儿》程婴的独特性电影《赵氏孤儿》将大时代、大人物间的血斗悲剧改写成小人物身不由己的悲剧。
电影对情节最主要的改写,是改变了剧中“程婴献子”的理由,即将程婴献出自己的孩子设计成并非自愿而是一连串意外的结果。
这就是电影《赵氏孤儿》中程婴人物形象的独特性之处。
程婴从一个主动献子、舍命救孤的悲剧英雄变成一个在阴差阳错间拯救了忠良之后生命的草泽医生,这是电影《赵氏孤儿》对传统戏曲最关键的改变。
应该说,在全力保护自己亲生孩子这种意义上,没有人会责备程婴,因为,父爱是毋庸置疑的天赋人权。
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像传统戏曲中的程婴那样把孩子献出去,就意味着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在豫剧电影《程婴救孤》中演员反复表现了程婴在献子之后的极度悲痛以及他日后对亲生孩子的深切思念,包括程婴最后把屠岸贾刺进自己体内的刀剑更深地扎进自己的胸膛,这些都表明他对自己孩子无可替代的思念,他要与自己未满周岁的儿子在另一个世界团聚……简言之,如果电影中的程婴不能够建立起一种具有道德依据的叙事动机,这个人物的形象就面临着随着主动献子行为的终止而坍塌的境遇。
现在,影片中对程婴道德形象的建构是基于对四个死去的人的承诺与情感上的。
其一是对庄姬夫人,他要兑现夫人对自己的托付,让赵孤做一个平民百姓,忘记他的仇恨;其二是要对得起死去的妻子,她是为了孩子被屠岸贾的官兵杀死,而作为一个男人,程婴自己却活了下来,程婴在最后的弥留之际还在冥想着与她相依为命的情景,可见在程婴心里对妻子既有由衷地思念,又有深切的愧疚;其三是自己的儿子,那个被屠岸贾摔死在地上的婴儿,他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就惨遭杀害,不要说是亲生的父亲,就是一个路人,看到这种悲惨的情景也会为之动容;其四是公孙杵臼,在危难之际,他为了保护忠良之后舍生取义,给程婴的内心世界造成了巨大震撼。
从此,程婴成了一个被热血点燃的人。
他背着孩子主动到屠岸贾家去做门客,而不是按照传统戏曲那样被迫到屠岸贾家,他背上的其实并不是那个死里逃生的孩子,而是为了这个孩子而死去的四个灵魂。
这样的剧情和人物改动让程婴的救孤行为更符合人性,更合乎现代观众的心理,是电影在情节设计上的成功之处。
电影中的“程婴”与其他版本中的“程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电影中“程婴”行为的被动性。
在电影中,程婴是步步“被抛入”的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程婴重一开始的善良、懦弱,到面对抉择是的犹豫和挣扎,最后变成一个命运的无奈选择,甚至成为一个命中注定的“失败者”。
但这一形象更为可信更为可感。
就此而言,电影版中的“程婴”更具有一种存在主义的哲理味道。
它关注更具有超越性的人本身,而非偏狭的“忠臣”,这样的改变是富有创意的,更人性化,无疑更能为现代人所理解。
陈凯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程婴的行为虽然在古代可以用‘忠义’解释,但现在不同了,不仅违反常识,也反人性,反人伦。
如果说程婴是个英雄,上来就伟大,那样不太可信。
今天是一个平民时代,是自己争取自己权利的时代。
程婴复杂的心理斗争,让它具备了自私性和现实性,他跟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没什么两样,你可能还会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陈凯歌对这一情节的改动是他深思熟虑、刻意求工的结果,这代表了陈凯歌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富于批判性的重构的努力!陈凯歌在《赵氏孤儿》中对“忠义”思想的超越,并且保留并放大了“承诺”这一更具普泛性的道义价值观。
“被抛入”的程婴既是救护无辜婴儿、接续一族血脉的普通人的善良本性的流露,更是在一步一步践行对庄姬夫人临终嘱托的承诺。
一个小人物,焕发出了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意外的大精神。
电影中程婴人物的“独特性”也在此反应的淋漓尽致。
电影《后窗》里的那个没事爱拿着望远镜到处窥视的记者杰弗瑞,电影《西北偏北》里那个幽默而又好奇的广告商人罗杰,他们往往是由于某种偶然因素卷进一个巨大的矛盾冲突之中,最后与影片设定的社会正义站在一起,完成了原来并不属于自身的道义使命。
在电影中恰恰就是这些人物最容易引起观众的普遍认同——一个警察挺身而出去抓罪犯,那是他的公务;一个士兵舍生忘死上战场,那是他的天职;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应该为国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可是,如果是一个平民百姓他们能够以身殉职,为国捐躯,那么,他们的行为就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义举!陈凯歌电影中的程婴就是“民做了士该做的事”。
虽然程婴的义举是被动的。
但是程婴这种为他人、为正义而“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以身任天下”,“生死当前而不变的坚贞之志”,体现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道德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