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能源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能源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能源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传统能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导致了能源资源的枯竭和供给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文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在能源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性和前景。

一、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分类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人类活动中不断生成的能源,其来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等。

根据能源的来源和性质,可再生能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气候能源、生物质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对环境影响较小,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目前,全球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水力发电等已经成为主流能源,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生物质能源、地热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也逐渐受到关注,为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可再生能源将在能源供给、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其成本将逐渐降低,竞争力将不断增强,有望取代传统能源成为主导能源。

四、可再生能源的挑战与对策尽管可再生能源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间歇性和地域性限制了其大规模利用。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建立完善的能源存储和调度系统,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混合利用,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利用与发展对于实现能源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建设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 9 8 9 年 至2 0 1 1 年, 通过 实证分析 , 得 出最 终模 型并给 出了相应 的 引 言 能源 利用效率 , 指 的是每单位 能源投入 带来 的经济产 出量 , 政策建议 。
衡 量 了能源 作为 一种生 产要 素对于 产 出的支撑程 度 , 综 合反 映 能源消耗过 程 中管理 、技术 、经济等各方 面因素 的影响及其 总 三 、模 型说 明 一) 变量介 绍 效果 。我 国能源 效率总 体仍 然偏 低 , 我 国 国内生产 总值 占全 世 ( ( 1 ) 被解释变量 : 能源利用效率( Y) 界G DP 9 %左 右 , 而能源消费 却翻了一番 。 目前 , 我 国单位GD P
和社会 进 步的重要 基础 。 分析我 国的供 需情况 , 一 方 面, 我 国能源相对 匮乏 , 人 均 能源拥 有量 处于世界较低 水平 , 供 给量较 少。 另一 方 面, 我 国正处 于工 业化 、城 市化快速 发展 阶段 , 对 能源的需求 日益增加 ,量下提 高能源利 用的效率 才能更好 的适 应我 国 日益增加 的能源需 求。 关键 词 : 能源利 用效率 ; 产 业结构 ; 固定资产投 资 ; 能源价格 ; 能源消 费结构
途径 , 有着重要 的理 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个 国家( 或地 区) 的能源利用 效率 产生影响。 2 . 产业结 构( B1 ) : 第二产业增加值 占G DP / : k 重。 产业结 构变动 对能源效率 产生影 响的主要 原 因。产 业的不 同性质决定 了不同的能源消耗量 , 进而影响 能源 利用 效率 。 3 . 能源消费结 构( c1 ) : 煤炭消费 比重 中国能源利 用效率 问题 研究》 ( 作者 : 史丹 ( 2 0 0 6 ) ) 以省为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省际分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省际分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题 的 提 出 及 文 献 综 述
素 , 行差 异 化 的 节 能 政 策 , 尽 可 能 减 少 节 能 成 实 以
本 , 少对 区域 经 济发展 的不利影 响 。 减 目前 , 能源 强 度 和 能源 效 率 问题 已经 成 为 国 内
能 源 作 为 支 撑 经济 增 长 的基 本 要 素 , 现 代社 是 会 生存 和发 展 的基 础 。近 几 十 年 来 , 界 经 济 总 量 世 有 了显 著增 长 , 时也 消耗 了相 当可 观 的能源 , 同 由此
但 20 " 20 0 1 - 0 3年能 源效 率存 在一 定 的下 降 。Re - ' ] —
b ca和 D vd考 察 了发 展 中国家 能源 转轨 的情形 , ec ai
能源 利用 效 率相 对较 高 的发 达 地 区进一 步发 挥竞 争
优 势 。因此 , 要根 据 我 国 区域发 展 的不平 衡性 , 分 充
大力 提 升 煤 炭 的使 用 效 率 。
关 键 词 :能 源效 率 ; 最 小 二 乘 回 归 ; 面 数 据 偏 截 中 图分 类 号 :4 7 2 F 0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O 3 2 7 2 1 ) 5 O 4 O 1 O —7 1 (0 1 0 一O 8 一 6
源 效 率常 被定 义 为一个 经济 体 的有效 产 出和 能源 投
带 来 的二氧 化碳 排放 以及二 氧化 碳 为主 的温 室气体
造成 的全球 气候 变 化 , 已经 成 为 影 响 人 类 社会 发展
全 局和 全球 政治 经 济格 局 的重大 战 略问题 。 中 国是能 源生 产 和 能 源 消费 大 国 , 源 效 率存 能

能源效率研究综述

能源效率研究综述
行技 术 比较 , 不 适 合 用 来 分 析 能 源 中 的 结构 性 问题 。第 二 但

能 源 效 率
王 庆一 教授 (0 1 把 衡 量 能 源 效 率 的 指 标 分 为 经 济 能 20 )
源 效 率 和 物 理 能 源效 率 两 类 。 经 济 能 源 效 率 指 标 又 可 分 为
能进 行 宏 观 考 察 。
收 稿 日期 :0 0一 1—1 21 O 8
作者简介 : 李 张
峻 (9 0 ) 男 , 17 一 , 湖南衡阳人 , 南华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 士生。 博 晟 (9 3 ) 女 , 18 一 , 湖南 衡阳人 , 南华 大学经 济管 理学院讲师 。

测度 能源的物理效率通 常采用热力学指标来表示 , 按照 不同的测 度方 法 , 具体又可分为热力学第一法则效 率和第二 法则效率。其 中第一法 则能 源效率 也叫热 量效率 指标 ,这 种测 度方法不对各 品种 能源加 以区别 , 其表达方式是 在生产
过 程 中所 有 能 源 的 投 入 热 值 和 最 终 产 出 的 有 效 热 值 之 比 。 这 种 方法 便 于进 行 能 源 的宏 观 考 察 以及 对 各 种 耗 能 设 备 进
进 行 了系 统 的 归纳 , 简 要 评 论 , 并 最后 指 出现 有 研 究 中还 需 改进 的地 方 。 关键词 : 能源 效 率 ; 构 性 因 素 ; 术 性 因 素 结 技 中 图 分 类 号 :0 2 1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1 1 ( 0 0 0 0 3 0 17 0 2 2 1 ) 2— 0 3— 6
单位产值能耗 和能源 成本效 率。物理能源 效率指标 可分 为 物理能源效 率和单位产 品或服务能耗 。 1物理能源效率又称技术物理效率 , . 根据联合 国欧洲 经

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2 0 1 2 ) 指出 , 我 国处 于调 结 构 的关 键 时期 , 需要 投入更 多 的经费 ,
大力发展科 技产业 , 加大对研究 与开发机构 的经 费支持力 度 , 提 高 能源的利用 效率 ; 余 秀华 ( 2 0 1 1 ) 指出, 要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除了 增 大能源效率方面的投资 , 加 大科 技 经 费投 入及 人 才 的 培 养 力 度 , 还需要合理的配置资源 , 因地 制宜地施 行区域性 的能源政 策 , 使 资 源的利用实现最优化 的配 置。刘志雄 ( 2 0 1 4 ) 运用 D E A方 法对 我 国1 9 7 8年- 2 0 1 3年 的能 源效率 进行 了实 证研 究 , 考察 了能 源经 济 效率 、 产 业 结 构 变化 、 技术 水平及 能源加工 转换效率 , 证 明 了我 国 能源效率在提高 , 但 是 与 国 际 相 比较 , 我 国 的能 源 利 用 效 率 水 平 较 低 。李莞婕等 ( 2 0 1 4 ) 基于 D E A - Ma l mq u i s t 指数 方法分 析 了中部六 省能源效率 , 发现各省能源 效率都有 了一定 的提高 。他 们认 为 主 要得益于技术 的提升 , 建议加快能源利用技术进步 。
【 关键词 】 全要 素能源效率 ; 可再生资源 ; 提升技 术水平

发现我 国整体能源 效率 水平 虽然 还存 在着 一定 的利 用无 效率 情
况, 但是我 国的能源 利用 效率 在不 断提高。 史丹利用相关因素分 析法 对 中国 1 9 7 8 - 2 0 0 0年 的 能 源 效 率 进 行了测度和研究 , 发 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非常显著 , 影 响能 源利用效率 的重要 因素是 产业结 构和 对外开 放。H u和 K a o提 出 了能源可节约率指标 , 并测算 了 A E P C经济体 1 7 个 国家 1 9 9 1 - 2 0 0 0

考虑碳排放的我国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研究

考虑碳排放的我国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研究

考虑碳排放的我国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建筑业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的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建筑业能源效率的提升,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研究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有助于揭示建筑业能源消耗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建筑业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到拆除等各个阶段的能源消耗进行分析,可以为建筑业提供更加合理、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降低能源浪费。

同时研究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还有助于发现建筑业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其次研究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对于推动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提高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

通过研究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可以为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对于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纷纷提出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有助于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建筑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我国建筑业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40,并占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约3。

新能源技术的研究综述

新能源技术的研究综述

1、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新能源技术,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降低成本并改善环境影响。
1、发展趋势
(2)规模化发展: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的规模 化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以减 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改善环境质量。
1、发展趋势
(3)智能化发展: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的 智能化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新能源设施的智能化管理、运行和调度将大大 提高新能源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2、挑战
2、挑战
虽然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1)投资成本较高:目前,新能源技术的设备和建设成本还相对较高,需要 大量资金投入。这限制了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
新能源技术的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新能源技术概述
02
二、新能源技术研究 现状
03
三、新能源技术的发 展趋势和挑战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 本次演示将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综述。
一、新能源技术概述
一、新能源技术概述
二、风能发电技术
二、风能发电技术
风能发电技术是利用风能进行电力转换的技术。风力发电机主要由风轮、齿 轮箱、发电机、塔筒等组成。当风车受到风吹时,风轮将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 转动,从而产生电能。风能发电技术具有清洁、可再生、无噪音等优点,因此在 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水力发电技术
三、水力发电技术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_文献综述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_文献综述

第28卷 总第121期科学 经济 社会Vo.l 28,Su m No .1212010年 第4期SCI ENCE ECONOMY SOCI ETYNo .4,2010收稿日期:2010-06-28基金项目:辽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L09CJ L033),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2009B0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文科基地项目(DUT10RW 103),引进人才科研专题资助(852004)。

作者简介:袁鹏(1981 ),男,四川荣县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袁 鹏,程 施(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摘 要:论文综述了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文献。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存在争论;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方面,多数研究发现煤炭相对比重的下降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基本上也是持肯定的观点。

此外,还有少数文献研究了市场经济体制、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中图分类号:F 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10)04-0051-04A Do m estic L iterat ure Revie w about I m pacti ngFactors of Energy EfficiencyYUAN P eng ,C HENG Sh i(School of Econo m ics ,D alian U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D ali an 116024,China )Abstrac t :Th is paper rev ie w s the do m esti c research papers about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n t he energy e ffi c iency .The papers m a i nly concen trate on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 f energy effi c iency i nc l udi ng i ndustr i a l struct ure ,ene rgy consu m pti on struc t ure ,techno l og ica l progress and open i ng up .W ith regard to the i m pacti ng d irec tion and deg ree of i ndustr ial structure on the energy e fficiency ,t here is still a certa i n controversy ;fo r the i m pact o f energy cons umption structure ,the ma jority of stud i es found a decli ne i n the re l ative share of coal i s conduc i ve t o i m prov i ng energy e ffi c iency ;fo r the i m pact o f techno log i ca l pro g ress and openi ng up ,mo st stud i es also ho ld po siti ve v i ew .In add iti on ,a s ma ll nu m ber o f papers have researched the i m pact o fm arket econom y ,energy pr i ces ,o w nersh i p structure and o ther factors on energy effic i ency .K ey word s :Energy E ffi c iency ;Industr ial Structure ;Energy Consu m pti on Structure ;T echno log i ca l P rogress ;O pen i ng up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范秋芳晏向星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6期摘要:選取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数对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进行测算与分解,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为3.8%,东、中、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3.7%和3.1%,全国及各地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劳动比和科技发展水平对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环境污染及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固定效应模型;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21)06-0001-10一、引言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这对中国的绿色能源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中国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超过48亿吨标准煤,但能源生产总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1.5%。

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能源供需矛盾越发凸显。

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能源消费构成中非清洁能源(煤炭、石油)的占比远高于清洁能源,这种“低能效、非绿色”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依旧十分严重。

在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与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的背景下,提升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中国摆脱发展困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能源效率研究综述

能源效率研究综述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结构性因素 ;技术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 : F06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1012 (2010) 02 - 0033 - 06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中国的经济将会保持以较高的速度 增长 ,城市化进程也会加快 。中国的经济 —能源 —环境问题 将变得更为突出 ,严重的问题在于 :一方面能源供应跟不上 经济增长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存在能源浪费严重和效率低下 的状况 。因此 ,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首要 任务 。
国外对于能源效率的研究要早于国内 ,研究也比较系统 和深入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国内从 20世纪 90年 代中后期以来 ,能源效率问题开始成为热点领域 ,出现了一 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但整体而言 ,与国外的研究还存在一定 差距 。因此 ,就这一领域 ,对国内外的成果做一个系统的梳 理和归纳是十分必要的 。
本数据具有同样的解释能力 。
三 、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
王庆一 (2003)把能耗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概括为 6 个 方面 :自然因素 、体制因素 、价格因素 、技术因素 、社会因素和 政策因素 。而目前 ,在研究能源效率影响因素中应用比较多 的指数分解分析方法 ,把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主要的 两个方面 ,即结构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 。由于能源作为一个 复杂经济系统中的要素投入 ,其产出效率必然受多种因素的 影响 。研究者们也大多根据研究的需要来考察 、设置因素变 量 。因此 ,其他的影响因素划分及分析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
■ 经济 ·管理研究
能源效率研究综述
李峻 , 张晟 , 邓仕杰
(南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湖南 衡阳 421001)
Vol. 9 No. 2 Ap r. 2010

工业行业能源效率评价综述

工业行业能源效率评价综述

工业行业能源效率评价综述近年来,由于能源对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和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国际社会越来越注重能源利用效率和能耗管理,这为行业能源效率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下面对近年来工业能源效率评价研究进行一个总结:一、评价方法1.传统效率评价方法传统效率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数量效率、经济效率和技术能效率,常用的有DEA(数据包络分析)、SBM(规范收入模型)等。

2.深入浅出的效率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判法对传统效率评价方法中的限制系统进行补充,可以挖掘其自身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综合性。

3.模型效率评价方法模型效率评价方法指基于某些模型,如统计决策模型、系统思考模型等,进行效率评价,在精准性和客观性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节能减排。

二、能源效率评价的创新方法1.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利用目前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原始数据,并从中挖掘分析模型等有用信息,使能源效率评价更加活跃有效。

2.多元能源效率评价传统能源效率评价主要关注直接能源,如电力、热力、气体等,但忽略了各种潜在能源,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等,引入多元效率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考虑不同能源的价值,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的实际效率。

3.跨地域能源效率评价对于跨地域的能源效率评价,可以在各个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个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做出完善的分析报告,为后续的能源规划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近年来工业能源效率评价方法不断发展,主要有传统评价方法、深入浅出的效率评价方法和模型效率评价方法及其创新性方法,如信息技术、多元能源效率评价和跨地域能源效率评价等,为提高行业能源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

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

龙源期刊网
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
作者:魏楚沈满洪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3期
[摘要]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于能源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效率评价”和“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两个层面。

基于单要素生产率结构的能源效率指标没有考虑其他投入要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结构的能源效率指标则将“单投人”扩展为“多投入”结构,考虑了不同投入要素间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效率内涵。

但这两种评价指标均忽略了污染物产出,从而导致了对能源效率一定的高估。

此外,能源效率的变动可以用经济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制度变化等因素来解释。

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将会集中在能源效率变动的微观机制、考虑污染物排放的能源效率评价上。

[关键词]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环境经济学;综述。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文章梳理了我国能源经济学界数十年来对能源效率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能源效率既有能源经济效率与能源环境效率之分,又有能源物理效率与能源经济指标之别,更有单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不同,而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为学者们所青睐;同时指出,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既有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对外开放度等短期因素,又有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等长期因素。

标签: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一、能源效率概念所谓能源,通常是指可供人类获取各种形式的能量的自然资源。

能源可具体它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种类:前者是指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大自然中与生俱来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福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后者则是指依托一次能源的进一步加工和转化从而获取的能源,如通过风力发电获取的电能,加工石油制造的汽油等。

所谓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是指能源开发、加工、转换、利用等各个过程的效率,是能源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即在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前提下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量。

能源效率生产率往往被用来代表一个国家或者特定地区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指在相同產出下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或者使用等量的能源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有效。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各个角度关注能源效率问题。

现有的研究成果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两种情况:前者是指能源投入和经济产出的比例关系,后者则考虑到产出中对环境有影响的非期望产出,即能源投入与包括经济和非期望污染的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也有学者提出,如果依据评估对象的范围来划分,则可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物理效率和能源经济指标两种:前者是指能源通过加工后转变为一种新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其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能耗)和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后者主要反映在社会财富创造和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能源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问题。

区域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 能 源 效 率 评 价 及 其 影 响 因素 分 新
■ 文/ 韩璐 余华 银 宋马 林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中 国 的 经 济 取 得 了 长 足 的 发 展 。2 1 00 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之一 。
年 ,中 国的国 内生产总值 ( D )达到 近4 万亿 元人 民 币, GP O 相 当于全 球的8 5 ,并超过 日本成 为全 球第二大经济体 。随 .% 着经济 的快速增 长 以及工业化 和城市化 进程的不断加 快 ,中 国面 临着 能源 的急剧 耗减和环 境的加剧 污染。 因此 ,提高能 源效率 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 发展 的一条必由之路 。
的能力 ,或者 是给定经 济产 出水平下 实现投入 能源 最小化 的
能力 。这种传 统的能源 效率定义是采 用单要素方 式,只把 能
源 要素与产 出进行 比较 ,却不考虑其 他生产要素 。随着能源
效 率研究 的深入 ,有学者对 传统 的单 要素能源效率产 生 了质 疑 ,进而 提 出 了能源 效率 的 另一 个定 义 ,即全 要 素 能源 效 业 ,提升工业 的高度化和 附加值 ,加快 服务业 的发展 ,正确
强” 。 可 见 ,推 进 工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与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已
[] 1 黄民礼. 新型 工业化 思想的历史探析 [] 财经 问题研究 , J.
20 1 0 3( 1).
[] 2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E /Lh : /w .h cgv c [BO] tp /ww a p.o .n t [】 3 周毅. 中国特 色的新型 工业化道路探析 [] 北京工业大学 J. 学报 ( 会科学版 ),2 0 4 社 0 3( ).
调优 先发展 重工业 ,形成 了 “ 重工 业太重 、轻 工业太轻 、服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引言示 我们提 高能源效率对 于节能减排 , 维护能源 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本 文在整理近年来 国内有关 能源效率 的研究文献 的基础上 , 针 对影响能源效率 的若干 因素进行综述 , 期望 于为后续研究 提 供借鉴 , 也为改进 能源效率指出一些努力方向 。 首先需要说 明的是 , 关文献对能源效率 的度量使用 了 相 单一和综合两类 指标。单一 指标 包括 能源利 用效率 和能源
中 图分 类号 :0 2 1 F6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8 5 2 1 )4— 0 1— 4 10 2 1 ( 00 0 05 0
A m e tc Lie a u e Re i w bo tI p c i g Do s i t r t r v e a u m a tn Fa t r fEn r y Ef c e c c o s o e g f in y i
g e s a d o e ig u rs n p n n p,mo t t de lo h l o i v iw.I d i o s su is as od p s ie ve t n a d t n,as l n mb ro a e sh v e e r h d t e i i mal u e f p r a e r s a c e h m— p
第2 8卷
21 0 0年
总 第 11期 2
第 4期
科 学 ・ 济 ・ 会 经 社
S ENCE ・ECoNoM Y ・S CI oCI ETY
Vo . 1 28,Su m No. 21 1
No 4,2 1 . 00
我 国 能 源 效 率 的 影 响 因 素 : 献 综 述 文
袁 鹏, 程 施

中国绿色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0个省市的数据研究

中国绿色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0个省市的数据研究
无须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解决多输出和多输入问 题时具有绝对优势,以实际数据求得最优权重,评价结果客 观性和科学性强。然而,DEA方法要求所有产出都是理想指 标,在绿色能源效率评价中,污染物排放作为不良产出不能 明显忽视。
Super-SBM模型引入超效率的新思想,将不良的输出结 合到效率测量中。便于区分其效率值的差异,评价其实际效 率水平,然后进行更准确的排序。运用Super-SBM模型还能 判断投入产出的冗余情况,为效率的完善指明具体方向。本 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13—2020年中国各省的绿色 能源效率,模型表达式为:
区域特征来看,在中国的四个主要地区中,绿色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为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其中,2013-2020年间东北地区
的效率提高速度最快;(4)从影响因素来看,技术进步是绿色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且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指数差异较大。
本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能源效率;Super-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影响因素
总体来说,国内外对于绿色能源效率的研究已经较为成 熟,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绿色能源效率进行了探讨 和分析,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推进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持。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对能源效率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且
作者简介:詹逸涵 (199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金明 (1977-),安徽桐城人,教授,高级统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统计。
聚集在东北及东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
江、安徽、山东,其中河北省效率最低,平均效率只有0.20。相
对于经济规模,它们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同时也面临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2 . 数据选 取 、 说 明与处 理 我 国 统 计 机 构 没 有 公 布 能 源 效 率 的 相 关 数 据 。 目前 能 源效率 的测 度共 有 七种 方法 , 分别 是 :
能源宏观效率 、 能源实物效率 、 能源物理效率 、 能 源价值效率 、 能源要素利用效率 、 能源要素配置效 率、 能源经济效率( 魏一鸣 、 廖华 , 2 0 1 0 ) 。 目前使 用最多的是能源宏观效率即单位G D P  ̄ , 耗 ,通常 定义为“ 能源强度” , 能 源 强 度 越 大 反 映 能 源效 率
越低 , 反 之 亦 然 。本文 利 用 从 《 中 国统 计 年 鉴 》 和
《 中国能源年鉴》 上收集到的1 9 8 0 - - - - 2 0 1 0 年的基于 发电煤耗计算法的能源消耗总量( 单位 : 万吨标准 煤) 和不 变价 ( 2 0 0 5 年) 国 内生 产总值 ( 单位 : 亿 元) , 其公式为: 能源强度 ( 吨标准煤/ 万元 ) = 能源消 费总量 ( 万 吨标准煤 ) / 不变价国内生产 总值 ( 亿 元) , 反映能源效率 。 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 中, 人均 G D P ( 单位 : 元) 、 第三产业 比重 ( 单位 : %) 、 煤炭能 源 比重 的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2 0 1 1 》 ; 政府
《 甘 肃行政 学院学报 ) 2 0 1 3 年第2 期
市场治理 与公共经济研 究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蚌埠 2 3 3 0 1 0 )
( 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安徽
【 摘 要】 本文利用1 9 8 0 - - - 2 0 1 0 年的样本数据 , 通过构建V A R 模型分析经济发展水平 、 产业结构、 市场 化程 度 、 能 源结构 和对外 贸易程度 与能 源效率之 间的动 态关 系。在此基 础上 , 利 用J o h a n s e n 协整 分析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作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文献,分析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太阳能能源研究太阳能作为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太阳能能源研究方面,文献综述主要集中于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储能等方面。

1. 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光伏发电技术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能源利用方式,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成本以及解决光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近年来,文献中涌现出许多基于新材料、新结构的光伏发电技术,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这些新技术在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2. 太阳能热利用的研究除了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的热利用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文献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蒸馏等方面。

针对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文献中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热水器热效率和热水质量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太阳能空调的研究包括了太阳能吸附空调、太阳能压缩空调等不同类型的系统;太阳能蒸馏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蒸馏效率和节约能源等方面。

3. 太阳能储能技术的研究太阳能储能技术是解决太阳能发电间歇性和不可控性的关键问题之一。

文献中的研究主要涉及太阳能电池储能系统、太阳能热储能系统和太阳能化学储能系统等。

这些储能技术在解决太阳能发电波动性和能源调度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成本高、储能效率低等挑战。

三、风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风能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另一大热点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在风能科学与工程研究方面,文献综述主要集中于风力发电和风能利用技术两个方面。

1. 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风力发电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风能利用方式,文献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风电转换效率、降低成本以及解决风力发电场规划与布局等问题。

能源科学资料

能源科学资料

能源科学
能源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必需品,而能源科学作为研究各种能源的发现、利用和转化的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能源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能源科学的基本概念
能源科学是研究能源及其在自然界中的转换与运用规律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因此,开展对新能源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它们具有取之不竭、清洁环保等优势,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能源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源科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等。

实验研究是
验证理论模型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并提供实际应用的指导。

理论分析则是从宏观角度研究能源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数学模型则可以定量描述能源转化的过程,为能源科学的研究提供计算工具。

能源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能源科学的研究成果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
源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人类社会将逐渐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新能源的利用将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结语
能源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
要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的研究力度,推动能源科学的发展,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希望未来能源科学能够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文章梳理了我国能源经济学界数十年来对能源效率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能源效率既有能源经济效率与能源环境效率之分,又有能源物理效率与能源经济指标之别,更有单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不同,而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为学者们所青睐;同时指出,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既有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对外开放度等短期因素,又有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等长期因素。

标签: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一、能源效率概念所谓能源,通常是指可供人类获取各种形式的能量的自然资源。

能源可具体它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种类:前者是指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大自然中与生俱来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福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后者则是指依托一次能源的进一步加工和转化从而获取的能源,如通过风力发电获取的电能,加工石油制造的汽油等。

所谓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是指能源开发、加工、转换、利用等各个过程的效率,是能源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即在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前提下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量。

能源效率生产率往往被用来代表一个国家或者特定地区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指在相同產出下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或者使用等量的能源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有效。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各个角度关注能源效率问题。

现有的研究成果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两种情况:前者是指能源投入和经济产出的比例关系,后者则考虑到产出中对环境有影响的非期望产出,即能源投入与包括经济和非期望污染的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也有学者提出,如果依据评估对象的范围来划分,则可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物理效率和能源经济指标两种:前者是指能源通过加工后转变为一种新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其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能耗)和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后者主要反映在社会财富创造和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能源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问题。

二、能源效率分类在现行研究体系下,能源效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投入要素的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两大类。

单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只有能源一种投入,而全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不仅包含能源要素,还包括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两个要素。

1、单要素能源效率1973年、1979年和1990年接连三次爆发的能源危机使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了切实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进而纷纷将节约能源的理念(Energy conservation)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作为工业振兴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但是,仅仅依靠强制性地限制能源的消耗量并非长久之计,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也必然会随之增加,于是人们逐渐将目光集中于如何提高能源要素的生产效率,即Energy efficiency。

能源效率的提出主要致力于实现尽可能使用较少的能源制造同样数量的产品或提供同样的服务。

事实上,怎样定义有益的产出与能源的投入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Patterson(1993)[1]在该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首先综述了传统的能源观念,接着分别从物理学和经济学两个视角揭示了能源效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总结出了能源效率的计量方法。

在单要素生产率条件下的能源效率只关心一类投入,即能源要素,Patterson将能源效率具体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热力学指标。

其测度基本取决于投入与产出的热量,完全以不同种类能源投入的具体热量为基准来进行测算,它可以计算出能源实际使用及转化的相对效率,但其不足在于只可运用于特定的能源产品,而无法在不同能源产品之间进行比较。

(2)物理—热量指标。

投入的资源以热量单位计算,产出则以物理单位测量,即测量生产中所产生的服务。

(3)经济—热量指标。

这是一个混合指标,即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生产服务产出,按照传统的热量单位计算能源投入,包括能源—GDP指标和能源生产率指标,两者互为倒数。

(4)纯经济指标。

即根据投入能源和产出的市场价值进行测量。

常见的计算方法是用国民能源投入比国民产出,它是由美国国会经济委员会在1981年提出的。

该指标认为,能源价值/GDP比能源投入/GDP更能代表能源经济生产率,因为它能提供能源价格信息,从而对能源的供需变化作出一定的反应。

上述四个指标均是基于单要素生产率框架下的能源效率指标,运用它们来进行测算,应当说较为简单、便利,但事实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各个指标对怎样定义“能源投入”与“有用产出”有着很多的不一致,这就使得具体计算的结果总是存在着偏差。

2、全要素能源效率如上文所述,单要素能源效率虽然有其优点,但其缺点也相当的明显,在测量整体的能源效率时,如果仅仅计入一种投入与一种产出,显然是不充足的。

在这种情况下,全要素框架的能源效率就应运而生了,它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考虑到了各个投入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事实上,就投入要素而言,不仅需要计入能源因素,与此同时,投资资本、劳动力等因素也应当在考虑之列,同样在产出端,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也是实际测量中必须考虑计入的因素,全面综合的考虑使全要素框架下的测量指标成为测算一个地区能源利用情况的更权威的指标。

Farrell and Lovell (1978)[2] 在Debreu(1951)[3] 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技术效率的理念,它是研究如何对资源进行最优化利用时,即在各项投入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得产出最优化,或者是实现在相同的产能条件下使得消耗的能源达到尽可能小的程度(Ferrier and Lovell,1990)。

[4]他们一直希望能将相对效率这一概念表示为样本点相对生产前沿的远近程度,这一想法与帕累托效率的思路基本上一致。

上述效率测算方法的实现,必须着眼于两个关键点:一是如何进行生产前沿的确定;二是如何实现相对距离的测量。

对于前者,即生产前沿的估算,能够采用的方法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

(1)参数法。

参数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先验的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来进行参数估计,将函数测算中出现的误差项分为无效率部分和随机误差部分,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对随机产生的噪音进行阐释,具体选取函数形式时,我们可以选取C-D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或Translog生产函数,然而,这一方法首先需要满足先验函数的假设前提,即使如此,对选择的不同样本也会出现不一致性。

Ferrier and Lovell(1990)[5] 通过深入的研究,开创了利用随机产生先验函数(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SPF),进而测算技术效率的思路。

Cecilia Kwok-ying lam(2006)[5] 等人通过取代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人均资本增长率,进而对跨国资本的技术效率实施了测度。

史丹、张金隆(2008)[6] 通过使用前沿生产函数的随机产生方法对不同地域能源效率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估计测算了1980-2005年间中国不同地区能源使用的效率差异中各因素的作用大小,他们的工作是我国较早通过SFA这一方法测算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一种尝试。

(2)非参数法。

非参数法的基本思路则是:首先利用数据驱动从而生成的一条线性包络凸面并以此为前沿函数,此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先验的参数函数,也不需要对参数函数的估值,然而,非参数法难以处理随机扰动,难以解释扰动项的影响。

非参数法一般包含有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指数法,其中,DEA法最为广大研究人员所青睐。

DEA法是将投入产出点映射在空间上,以最大产出或者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并以此作为测算其他点同边界之间的相距程度的基准(Benchmark)。

Boles (1966)[7] 和Afriat(1972)[8] 两人首先通过研究论证了使用数学方法实施此种测算的可行性,他们的研究结论十分喜人,接下来一直到Charnes et al(1978)[9] 创造出了相关的模型并基于规模报酬不变进行了理论分析(CCR model),通过数据包络来对能源效率进行研究的这一方法才逐渐步入主流视野。

实际上,DEA法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对于决策单元(DMU)与前沿曲线之间的远近大小的测算,换言之就是实现了能源效率的测度,这一进步为后来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接着,Banker,Charnes与Cooper(1984)[10] 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假设,即CCR 模型中规模报酬可变性,他们的新思路相对于传统假设更适合经济的实际状况,不仅如此,当科技人员了解了要素价格信息后,他们就能够以此估计不同要素的配置效率。

DEA法的出现使得对于生产主体或各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成为可能,并且为后续劳动生产率的分析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实践中,Freeman et al.(1997)[11] 使用生产前沿法对生产中的要素效率进行了测算;Boyd and Pang(2000)[12] 提出了一个假设,即耗能高的工业实体同时拥有低能源效率,运用DEA方法进行了能源效率的测算,通过对实际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来验证,证实两者虽有不一致可是相关度很大。

魏楚,沈满洪(2007)[13] 通过DEA法估算了中国各个地区的能源效率,并且尝试分析和阐释了计算结果所体现出的地区差别。

三、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能源效率的高低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显示出地区的差异性。

纵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1、短期影响因素(1)技术进步。

周勇和李廉水(2006)[14] 通过研究指出,技术进步对于一个地区的能源需求和利用效率存在全过程的影响,而非集中表现于某个特定环节。

他们还用非参数方法估计了工业部门综合能源效率,并将技术进步进一步细分,更具体地研究了影响能源效率变化的技术进步因素。

余泳泽、杜晓芬(2011)[15] 更将技术这一要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予以量化,他们认为,技术进步率为全要素生产率的30%,然而,其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可达到75%,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王姗姗和屈小娥(2010)[16] 则着手于具体行业进行实例验证,她们选取了我国的制造业产业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技术进步成为该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技术进步通常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硬”技术是指新技术和新发明带来的科技创新;“软”技术则主要指生产中管理、制度及政策的优化。

技术进步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能源消费部门,还存在于能源生产部门。

在能源消费行业,一是我们能通过提升机器的工作效率,实现生产产品能源消耗的下降;二是可以通过信息产业、电子商务、通讯设备等缩短交易过程,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降低能源消费,从而提高能源终端的利用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