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25放射性粒子概论课件
放射性碘-125粒子概论
![放射性碘-125粒子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bce732ccbff121dd368335.png)
并扩大边界5mm
●
按照治疗计划,在影像指导下植入粒子,使放射剂量分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理论与实践上,均达到EBRT精确放
布与肿瘤靶区一致,高度适形
●
疗的要求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物理概念
种类 物理特性 活度 剂量率 半衰期 剂量分布
放射性粒子的活度
放射性粒子具有的放射性活度 肿瘤植入的全部粒子的总活度,应满足治疗计划 肿瘤处方的需要,满足周缘剂量(mPD) 一般植入要求,每个粒子活度0.4~ 0.7 mCi 1 mCi 产生182Gy 肿瘤所需要总活度(mCi)=期望组织吸收剂量 (Gy)×肿瘤重量 (g)/182 总活度基础上,增加 15%~ 20%剂量,增加疗效
放射性粒子临床适应症
肿瘤不全切除,术中植入 切缘太近或切缘阳性
肿瘤不能切除:医疗原因非手术适应症; 肿瘤近邻重要脏器或组织;患者拒绝手术 手术造成形态及功能损伤,粒子植入保存 组织及功能
放射性粒子植入比外照射的优势
放射性粒子植入可达到完全适形 没有或很少周围组织损伤
局部可能达到根治肿瘤的剂量获得很高的 局部控制率 治疗过程简单,微创操作,病人痛苦小, 手术时间短
植入原则
巴黎系统:放射源直线排列,相互平行, 放射源之间等距离(15~20mm)。剂量分布 不均匀。 外周密集,中心稀疏,剂量分布力求均匀。 外周最小剂量(MPD)即边缘剂量应达到处 方剂量(PD);中心剂量不超过 2 PD,减 少中心部位剂量。
匹配周缘剂量
匹配周缘剂量(MPD):肿瘤靶区周围的 剂量,应达到PD。做治疗计划时调整粒子 位置达到预期剂量要求。 MPD为肿瘤靶区长、宽、高的近似体积 植入粒子数=(肿瘤长+宽+高)/3×5/每 个粒子活度
(参考课件)碘125粒子防护
![(参考课件)碘125粒子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c1f4038e49649b6648d747ca.png)
离射线越远
辐射越小
术后家属应尽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的一 边,最好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谢绝儿童、 哺乳妇女、 孕妇到病房探视
病人的分泌 物,衣服, 食物器皿可 以和普通人 一样处理。
患者住院期间防护
死亡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GB16360-1996《临床 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 准》规定,植入125I粒 子放射性在3.7×109Bq 以下时(相当于100颗 125I粒子),早期死亡 火化的尸体无需特殊防 护。
,
包括防护设备,引导设备,植入 器械,分装器,剂量仪等……
据监测,0.18~0.25mm 铅当量含铅防护衣可屏 蔽90%~99%的125I粒子 放射源辐射剂量!
;
术后防护
术后一般护理(如观察病情),不需 特殊防护,只有在近距离(<50cm) 护理时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盖 0.18~0.25mm铅当量橡胶布或工作人 员穿铅衣。在给病人做检查及相关治 疗时,操作时动作要快,避免受照射 时间过长。
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
需要保留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 积重要器官的肿瘤。
患者拒绝进行根治手术的病例。
预防肿瘤局部区域性扩散,增强根治 效果的预防性植入。
转移性肿瘤病灶或术后孤立性肿瘤 转移灶。 无法手术的原发病例。
外照射治疗剂量不足,作为局部 剂量的补充。
中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
• I125是一种低能量的射线,以间接电离作用 为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院后的防护措施
出院时请购买,使用防护背心 请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穿上铅衣,近距离接触不会有辐射 6个月后无需防护
定期复查,检查有无移位,防止丢失
28
病区设置
碘125放射性粒子概论ppt课件
![碘125放射性粒子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19e22be45c3b3567ec8bd2.png)
24
治疗计划
详细描述每颗粒子 的活度、空间坐标
25
三维质量验证系
植入后的真实剂量分布
2D 剂量观察
3D 剂量观察
26
三维验证分析
27
28
植入后质量评估
植入后第一天,或水肿半衰期过后,CT或 本世纪末 CT/MRI 融合图像,进行粒子重 建
显示剂量分布,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得 到重要器官受量
4
近距离治疗
暂时性(后装治疗机)、永久性(粒子植入)两种 ● 放射源植入肿瘤靶区内,距离肿瘤靶区最近,放射线释
放的能量绝大部分作用在肿瘤组织,最大限度消灭肿瘤细 胞 ● 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受到射线照射极少,得到保护 ● 近距离治疗属于高剂量、高精确度放疗
5
粒子植入治疗特点
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 使用初始剂量率低的核素 规范治疗方案 术前有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 多学科协助
局部控制率 治疗过程简单,微创操作,病人痛苦小,
手术时间短
8
放疗安全性
手术过程中,术者与放疗工作者,受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放射防护应检查手术室、手术床、吸引器内有无失落粒子 ,检查病
人体表、05m及1m处的放射剂量 胸腔粒子植入后应当距离多远?未予确定。但应预防儿童、孕妇受到
照射 Smathers建议,受照率为5mrem/h。对公众不形成危害
17
影响剂量分布的因子
放射性粒子种类 活度 粒子数 粒子植入的位置 以上4个变量在不同治疗计划中均可调整
18
植入原则
巴黎系统:放射源直线排列,相互平行, 放射源之间等距离(15~20mm)。剂量分布 不均匀。
外周密集,中心稀疏,剂量分布力求均匀。 外周最小剂量(MPD)即边缘剂量应达到处 方剂量(PD);中心剂量不超过 2 PD,减 少中心部位剂量。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PPT课件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22a0beaf45b307e87197ef.png)
劣势
ˣ 无法避开肿瘤周围正常组织; ˣ 靶区确定困难; ˣ 剂量提升困难。
贵州医科大学2016届硕士生张玉娇
条 件 THE Factor
7
放射性粒子治疗的基本条件
放射性粒子:125I,103Pd 治疗计划系统:(TPS) 辅助设备:
① 粒子植入针 ② 粒子储存仓及转载器 ③ 固定设备
TPS即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系统采用一个或多个算法对患者体内吸收剂量分布进 行计算,,计算结果供放射治疗计划制定者使用。
贵州医科大学2016届硕士生张玉娇
粒子植入
20
植入后质量评估
植入后第一天,或水肿半衰期过后,CT或 CT/MRI 融合图像,进行粒子重建
显示剂量分布,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得到重 要器官受量
画出靶区等剂量曲线
贵州医科大学2016届硕士生张玉娇
粒子植入
贵州医科大学2016届硕士生张玉娇
原 理 THE THEORY
4
原理:碘125粒子发出 γ 射线,该射线可以破坏肿瘤细胞核的
DNA 双链,导致DNA 分子链的单链断裂或双键断裂,使肿瘤细胞 失去繁殖能力; 射线还可以使机体内的水分子电离,产生自由基, 该自由基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持续照 射肿瘤细胞,使肿瘤的氧增比减少、乏氧细胞比例减少,不断地 消耗肿瘤干细胞而使肿瘤细胞死亡 。
贵州医科大学2016届硕士生张玉娇
粒子植入
17
粒子的植入方式
CT、B超等影像设备引导 术中植入 腔镜下植入
贵州医科大学2016届硕士生张玉娇
粒子植入
18
治疗计划实施流程
• 肿瘤体积测定 术前CT、MR(最好三维) 术中超声
• 计算需植入粒子数 粒子数=[(长+宽+厚)÷3×5]÷每颗粒子活度
碘125放射性粒子概论复习进程
![碘125放射性粒子概论复习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5e26478028ea81c758f578fd.png)
半衰期 处方剂量可用剂量率描述: 125I 160Gy为
7.72cGy/小时, 103Pd 144Gy为 7.00cGy/小时
半衰期
不同种类粒子,半衰期不同 125I 半衰期是 103Pd的 3.5倍,因此103Pd
沉积的总剂量时间是 125I的 1/4 半衰期与粒子治疗生物效应有关。 125I半
匹配周缘剂量
匹配周缘剂量(MPD):肿瘤靶区周围的 剂量,应达到PD。做治疗计划时调整粒子 位置达到预期剂量要求。
MPD为肿瘤靶区长、宽、高的近似体积 植入粒子数=(肿瘤长+宽+高)/3×5/每
个粒子活度
靶区勾画
以CT及CT/MRI融合图像为基础,画出肿 瘤边缘轮廓
肿瘤边缘适当外放,不同肿瘤,不同方向 的边界外放值不同
评估植入质量的 3 个数据
V80、V90、V100、V150、V200 D90、D100、D150、D200 TVR(靶-体积比):接受PD(mPD)剂量
的体积与靶区体积之比,理想的TVR=1.0
植入后评估的剂量参数
Dn(剂量参数):靶体积 n %得到的累积 剂量,即 D100、D90、D80等
PTV内应为PD100%等剂量线
治疗前治疗计划
勾画靶区轮廓 预置导针及粒子数,得到剂量分布图 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计算靶区及重要器
官所受剂量 预估粒子数及植入位置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提供--
观察植入针和目标及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三维治疗计划
计算机优化的植入针数量和位 置
优化的剂量分布
近距离治疗
➢ 暂时性(后装治疗机)、永久性(粒子植入)两种 ➢ ● 放射源植入肿瘤靶区内,距离肿瘤靶区最近,放射线释
碘125粒子的辐射范围
![碘125粒子的辐射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978ae0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0.png)
碘125粒子的辐射范围
碘125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其主要的辐射方式是β粒子发射。
β粒子是高速电子或正电子,在物质中的传播会受到电离作用和散射作用的影响,因此其辐射范围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粒子能量、粒子类型、物质密度等。
一般来说,β粒子的能量越高,其穿透能力越强,辐射范围也就越远。
而碘125的β粒子平均能量约为0.03 MeV,相对较低,因此其辐射范围相对较短。
根据一些资料的统计数据,碘125的β粒子的辐射射程在几毫米到几厘米左右。
这意味着碘125粒子在体外或者在组织表面上,其辐射范围有限。
但是如果碘125粒子被摄入或注射到体内,其辐射作用可能会更为深入地影响身体组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只是一般情况下的估计值,实际的辐射范围会受到具体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影响,因此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在进行放射性工作时,应遵守相关的辐射防护原则和措施,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放射性粒子植入流程与技巧ppt课件
![放射性粒子植入流程与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70704914791711cc7917c4.png)
3
禁忌症
出凝血障碍; 脏器功能严重衰竭; 精神障碍。
4
定位技巧
1、体表和肝脏肿瘤选择经过正常组织进针。 2、肺部肿瘤选择离胸壁最近点进针或选择 有胸膜粘连区进针。 3、体表定位后,患者体位绝对保持固定不 变。 4、患者保持自然呼吸状态,不用患者闭气。 5、确定的穿刺点用标记笔标识。
8
术中出血等处理
1、穿刺针到达预定位置后,退出针心,可 能出现针鞘出血,首先区分是否为粗大血 管引起的出血?动脉性出血? 2、粗大血管和动脉性出血必须调整针尖位 置,将针心放入针鞘观察,出血停止后植 入粒子;由于肿瘤组织血供丰富引起的, 可以用2ml无水酒精缓慢注射使出血停止后, 再植入粒子。
9
针鞘阻塞如何处理和预防?
6
技术要领
1、穿刺针退至肿块近侧,释放粒子后,根 据需要,将此针作为参照针,决定第二针 进针路径。 2、如果经过正常肺组织进针,则采用单针 调整技术,否则运用参照针(多针)穿刺 技术。 3、消灭盲区,按照计划实施,避免重要结 构损伤,减少并发症。
7
粒子植入参照针技术的价值
1、有效缩短植入术时间。 2、穿刺更加准确、布源更加均匀和合理。
1、出血后血栓形成阻塞针鞘,粒子植入阻 力增加,难以将粒子推入靶部位,用少许 无水酒精推注后无法再通的,只能换针。 2、植入粒子后,要快速将针心放入针鞘, 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针鞘阻塞。 3、送入针心阻力增加时,针鞘内推注少许 无水酒精可以预防阻塞。
10
如何调整针尖位置?
1、经过正常肺组织进针时,单针植入后需 要调整针尖方向,采用扇形植入方法,原 则是穿刺针不能退至胸膜腔。 2、退出穿刺针于肿块近侧时,沿着需要的 角度下压或上抬穿刺针到达预定部位,CT 扫描证实即可。 3、调整针尖位置后如果出现明显的气胸时, 应该停止穿刺,经过胸腔引流术后带管再 植。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优秀课件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f574b2581b6bd97f19eade.png)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委员会粒子治疗分 会第三届主任委员,我院张文华院长与国 内外28专家、教授共同列席大会主席团名 单;并荣获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委员会 粒子治疗分会第三届委员聘书。
注意
避免刺入大血管而发生出血及粒子迁移。
经消化道肝脏肿瘤125I粒子植入-注意
❖1、术前3天予以抗炎治疗; ❖2、术前24小时禁食水; ❖3、24小时前胃肠降压; ❖4、术前2天予以抑酸治疗; ❖5、术前6-12小时清洁肠道。
125I 粒子植入治疗肝癌
治疗前
治疗后120天
• 治疗即刻、前
• 治疗40天后
❖ 如不同增殖速率的肿瘤如何选择不同放射性核素,以 获得最大的杀伤效应
展望
❖ 由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创伤小, 靶区剂量分布较均匀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 伤较小等特点,在临床应用展现了广阔的 前景
❖同样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肿瘤需要多 学科联合,特别需要准确的治疗计划、娴 熟的治疗技术和严谨的术后质量评估
状,提高生活质量。
适用于该治疗的类别
❖ 头、颈部肿瘤:口腔内肿瘤、鼻咽癌、眶内肿瘤、颈部转 移癌、颅底肿瘤;
❖ 脑部肿瘤: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 ❖ 胸部肿瘤:肺癌、乳腺癌; ❖ 消化道肿瘤:肝癌、胆管癌(PTCD)、食管癌(支架)、
胃癌(内镜下)胰腺癌、直肠癌; ❖ 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癌、肾癌及肾上腺肿瘤; ❖ 妇科肿瘤:子宫颈癌、阴道癌; ❖ 骨骼系统肿瘤:骨转移癌、脊柱肿瘤; ❖ 其他:软组织肿瘤 ❖ 脾功能亢进症(甘肃省武威肿瘤2013年11月19日国内首例)
125I粒子植入治疗禁忌证
❖有明显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生存期不超过3个半衰期(180天); ❖有广泛远位转移;
治疗计划系统(TPS)
i-125衰变过程
![i-125衰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65741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2.png)
i-125衰变过程引言:i-125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它的衰变过程在医学、生物学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i-125的衰变过程及其相关应用。
一、i-125的基本信息i-125,全名为碘-125,是碘的一种同位素。
它的原子序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
i-125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较低的能量释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二、i-125的衰变过程i-125的衰变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α衰变和电子俘获。
1. α衰变i-125首先经历α衰变,即释放出一个α粒子。
α粒子是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的,相对电荷为+2,相对质量为4。
这个过程将导致原子序数减少2,相对原子质量减少4。
衰变后的产物是一种新的同位素,即Te-121。
2. 电子俘获接下来,Te-121会发生电子俘获,即吸收一个外层轨道上的电子。
这个过程将导致原子序数增加1,相对原子质量不变。
衰变后的产物是i-125的母体同位素,即Te-121的母体同位素。
三、i-125的应用由于i-125的衰变过程具有特殊的放射性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科学研究中。
1. 医学应用i-125被用作放射性示踪剂,用于诊断和治疗。
在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中,i-125可以通过放射性碘131的衰变过程,释放出高能γ射线,从而破坏甲状腺组织。
此外,i-125还可以用于放射治疗和肿瘤治疗。
2. 生物学应用i-125可以用作放射性示踪剂,用于研究生物体的代谢、生物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通过追踪i-125在生物体内的衰变过程,可以了解生物体的代谢和内部结构。
3. 科学研究应用i-125的衰变过程也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领域。
它可以用于测定样品的年龄、确定岩石和化石的年代等。
此外,i-125还可以用于研究核反应、放射性同位素的相互转化等基础物理和核物理实验。
结论:i-125是一种重要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TV内应为PD100%等剂量线
PPT学习交流
21
治疗前治疗计划
• 勾画靶区轮廓 • 预置导针及粒子数,得到剂量分布图 • 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计算靶区及重要器官所
受剂量 • 预估粒子数及植入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T学习交流
22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提供--
剂量时间是 125I的 1/4 • 半衰期与粒子治疗生物效应有关。 125I半衰期长,
治疗分化好的肿瘤; 103Pd 半衰期短, 剂量率高,使 癌细胞修复减少,治疗分化差、恶性度高的肿瘤
PPT学习交流
16
剂量分布
• 按放射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式下降 • 源表面剂量最高,随距离增加剂量迅速下降,但
落差梯度逐渐减缓。距源1-2cm为4倍,3-4 cm1.8倍,距源 2-4cm间,剂量减少 80%~ 93% • 125I 源放射线射程 1.7cm,80%的剂量在1cm之内
• 放射性粒子: 125I , 103Pd • TPS • 相关辅助设备 —粒子植入针 —粒子储存仓及装载器 —引导系统 —固定设备
PPT学习交流
11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
➢在影像指引下进行,超声、CT等
➢ ● 在TPS上,勾划肿瘤靶区(GTV),给予处方剂量PD, 并扩大边界5mm
➢ ● 按照治疗计划,在影像指导下植入粒子,使放射剂量分 布与肿瘤靶区一致,高度适形
PPT学习交流
27
PPT学习交流
28
植入后质量评估
• 植入后第一天,或水肿半衰期过后,CT或本世纪 末 CT/MRI 融合图像,进行粒子重建
• 显示剂量分布,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得到重要 器官受量
➢ ●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理论与实践上,均达到EBRT精确放疗 的要求
PPT学习交流
12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物理概念
• 种类 • 物理特性 • 活度 • 剂量率 • 半衰期 • 剂量分布
PPT学习交流
13
放射性粒子的活度
• 放射性粒子具有的放射性活度
• 肿瘤植入的全部粒子的总活度,应满足治疗计划 肿瘤处方的需要,满足周缘剂量(mPD)
下降 • 任何时间的总剂量率=初始活度× 1.44 ×半衰期 • 处方剂量可用剂量率描述: 125I 160Gy为
7.72cGy/小时, 103Pd 144Gy为 7.00cGy/小时
PPT学习交流
15
半衰期
• 不同种类粒子,半衰期不同 • 125I 半衰期是 103Pd的 3.5倍,因此103Pd沉积的总
体表、05m及1m处的放射剂量 • 胸腔粒子植入后应当距离多远?未予确定。但应预防儿童、孕妇受到
照射 • Smathers建议,受照率为5mrem/h。对公众不形成危害
PPT学习交流
9
粒子植入治疗的行政管理
• 工作人员培训:上岗证及培训 • 医院资质 • 放射性核素管理
PPT学习交流
10
粒子植入的设备
PPT学习交流
19
匹配周缘剂量
• 匹配周缘剂量(MPD):肿瘤靶区周围的剂量, 应达到PD。做治疗计划时调整粒子位置达到预期 剂量要求。
• MPD为肿瘤靶区长、宽、高的近似体积 • 植入粒子数=(肿瘤长+宽+高)/3×5/每个粒子活
度
PPT学习交流
20
靶区勾画
• 以CT及CT/MRI融合图像为基础,画出肿瘤边缘 轮廓
放射性粒子植入概念
PPT学习交流
1
PPT学习交流
2
放射性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三大手段之一 ❖70%肿瘤病人需作放射治疗 ❖肿瘤治愈率 45%,外科治愈22%
放射治疗治愈18%,化疗治愈5%
PPT学习交流
3
近距离治疗 Brachytherapy 用具有包壳的放射性核素植入 组织间进行放射治疗 — 1901 Pierre Curie
• 一般植入要求,每个粒子活度0.4~ 0.7 mCi
• 1 mCi 产生182Gy
• 肿瘤所需要总活度(mCi)=期望组织吸收剂量 (Gy)×肿瘤重量 (g)/182
• 总活度基础上,增加 15%~ 20%剂量,增加疗效
PPT学习交流
14
剂量率
• 单位时间内,粒子释放的射线强度 • 剂量率与活度有关,随活度下降,剂量率呈指数
PPT学习交流
17
影响剂量分布的因子
• 放射性粒子种类 • 活度 • 粒子数 • 粒子植入的位置 以上4个变量在不同治疗计划中均可调整
PPT学习交流
18
植入原则
• 巴黎系统:放射源直线排列,相互平行,放射源 之间等距离(15~20mm)。剂量分布不均匀。
• 外周密集,中心稀疏,剂量分布力求均匀。外周 最小剂量(MPD)即边缘剂量应达到处方剂量 (PD);中心剂量不超过 2 PD,减少中心部位 剂量。
PPT学习交流
4
近距离治疗
➢暂时性(后装治疗机)、永久性(粒子植入)两种 ➢ ● 放射源植入肿瘤靶区内,距离肿瘤靶区最近,放射线释放
的能量绝大部分作用在肿瘤组织,最大限度消灭肿瘤细胞 ➢ ● 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受到射线照射极少,得到保护 ➢ ● 近距离治疗属于高剂量、高精确度放疗
PPT学习交流
5
粒子植入治疗特点
功能
PPT学习交流
7
放射性粒子植入比外照射的优势
• 放射性粒子植入可达到完全适形 • 没有或很少周围组织损伤 • 局部可能达到根治肿瘤的剂量获得很高的局部控
制率 • 治疗过程简单,微创操作,病人痛苦小,手术时
间短
PPT学习交流
8
放疗安全性
• 手术过程中,术者与放疗工作者,受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 放射防护应检查手术室、手术床、吸引器内有无失落粒子 ,检查病人
• 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 • 使用初始剂量率低的核素 • 规范治疗方案 • 术前有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 • 多学科协助
PPT学习交流
6
放射性粒子临床适应症
• 肿瘤不全切除,术中植入 • 切缘太近或切缘阳性 • 肿瘤不能切除:医疗原因非手术适应症;肿瘤近
邻重要脏器或组织;患者拒绝手术 • 手术造成形态及功能损伤,粒子植入保存组织及
观察植入针和目标及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PPT学习交流
23
三维治疗计划
• 计算机优化的植入针数量和位置 • 优化的剂量分布
PPT学习交流
24
治疗计划
• 详细描述每颗粒子的 活度、空间坐标
PPT学习交流
25
三维质量验证系
植入后的真实剂量分布
2D 剂量观察
3D 剂量观察
PPT学习交流
26
三维验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