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碘125粒子病房防护设备

合集下载

碘125粒子防护2 (2)

碘125粒子防护2 (2)

辐射源对周围空 气产生的射线照 射率是随着距离 的增加而减少的。
屏蔽是利用射线通 过物质时减弱的规 律,达到减少射线 量的目的。
距离防护是最 简单的防护方 法。
屏蔽防护是最根 本的防护方法。
距离2~4cm
可以使辐射剂量减小80%~93%
测得的辐射剂量已接近室内 天然本底剂量
距离50cm
已达室内天然本底剂量
Company Logo
术后防护
术后一般护理(如观察病情),不需 特殊防护,只有在近距离(<50cm) 护理时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盖 0.18~0.25mm铅当量橡胶布或工作人 员穿铅衣。在给病人做检查及相关治 疗时,操作时动作要快,避免受照射 时间过长。
病区设置
病人之间防护
粒子植入病人如住 多人房间,病人床 间距1 m以上,并嘱 病人尽量不要随意 走动,向病人及家 属讲解预防的重要 性。
出院时请购买,使用防护背心 请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穿上铅衣,近距离接触不会有辐射 6个月后无需防护 定期复查,检查有无移位,防止丢失
28
患者住院期间防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GB16360-1996《临床 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 准》规定,植入125I粒 子放射性在3.7×109Bq 以下时(相当于100颗 125I粒子),早期死亡 火化的尸体无需特殊防 护。
病人的分泌 物,衣服, 食物器皿可 以和普通人 一样处理。
死亡后
出院后的防护措施
如何做好防护呢?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正当化
人体接受任何 来源的照射都 必须有正当的 理由。
最优化
在考虑到经济 和社会因素之 后,使任何辐 射保持在可以 合理控制的尽 可能低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

方法: 2019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就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展开相关研究,选取31名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术后密切接触者,在术后24h使用袖珍辐射仪监测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剂量,并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进行监测,获取相关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距离100cm者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距离30cm者(P<0.05)。

术后100天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术后1天、术后30天、术后60天(P<0.05)。

不同人群的警戒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与人接触时,接触者必须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在合理时间内接触,接触时采取一定距离,在一定时间后可解除防护措施。

关键词: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密切接触;辐射安全;防护放射性125I粒子是由一根附着I125的银棒及钛合金外壳两部分组成的圆柱形粒子,直径约为0.8mm,总长约4.5mm。

I125的半径层为0.025mmPb,有效放射半径为1.7cm,半衰期为59.6d,释放94%剂量时间为240d,主要通过发射27.4Kev、31.4Kev X射线等起作用,属于低能辐射。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是一种局部控制率较高、疗效理想的微创手术,这种治疗方案如今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与盆腔复发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随着临床有关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疗效报道的增多,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近年来在直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但随着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的应用,该手术造成的辐射问题逐步走向人前[1]。

临床有研究[2]指出,长时间持续低剂量电离辐射会对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但有关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研究不多,本研究基于此,探究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现研究报告如下。

(参考课件)碘125粒子防护

(参考课件)碘125粒子防护

离射线越远
辐射越小
术后家属应尽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的一 边,最好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谢绝儿童、 哺乳妇女、 孕妇到病房探视
病人的分泌 物,衣服, 食物器皿可 以和普通人 一样处理。
患者住院期间防护
死亡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GB16360-1996《临床 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 准》规定,植入125I粒 子放射性在3.7×109Bq 以下时(相当于100颗 125I粒子),早期死亡 火化的尸体无需特殊防 护。

包括防护设备,引导设备,植入 器械,分装器,剂量仪等……
据监测,0.18~0.25mm 铅当量含铅防护衣可屏 蔽90%~99%的125I粒子 放射源辐射剂量!

术后防护
术后一般护理(如观察病情),不需 特殊防护,只有在近距离(<50cm) 护理时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盖 0.18~0.25mm铅当量橡胶布或工作人 员穿铅衣。在给病人做检查及相关治 疗时,操作时动作要快,避免受照射 时间过长。
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
需要保留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 积重要器官的肿瘤。
患者拒绝进行根治手术的病例。
预防肿瘤局部区域性扩散,增强根治 效果的预防性植入。
转移性肿瘤病灶或术后孤立性肿瘤 转移灶。 无法手术的原发病例。
外照射治疗剂量不足,作为局部 剂量的补充。
中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
• I125是一种低能量的射线,以间接电离作用 为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院后的防护措施
出院时请购买,使用防护背心 请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穿上铅衣,近距离接触不会有辐射 6个月后无需防护
定期复查,检查有无移位,防止丢失
28
病区设置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恶性肿瘤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许多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错失手术治疗最佳时机,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高效安全且精准度高,能持续性照射,患者的年龄、体质对其无影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碘125放射性粒子存在一定的辐射性,需要加强防护。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优势于MRI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实现无刀手术效果,患者一般情况下两天后就能出院,经过治疗后能扩大手术范围,且后期经手术治疗后效果会比较理想。

碘125粒子存在一定的放射性,为了考虑安全性问题,需要加强病人以及周围人的防护问题。

●碘125放射性粒子的安全隐患按照放射源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放射源分成五类,其中第四类和第五类对人体不会产生永久性损伤,而碘125放射性粒子正属于这两类,碘125放射性粒子的半衰期比较长,能够持续性照射,低剂量的射线会持续性放射,影响周边人群以及环境,故此需要加强辐射防护,但部分医院对这种辐射的防护重视度并不高,比如病房中没有配置全套的防护措施。

碘125放射性粒子引起的辐射损伤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症状,导致医护人员认为这种辐射并没有伤害性,可能出现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

患者在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表示穿着防护衣不仅影响行动,而且不利于治疗操作,因此穿防护衣的依从性并不高,另外,也未能形成定期接受剂量监测和体检的行为,不理解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做好防护的目的有效的辐射防护能够避免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保证工作人员、病人、家属乃至于社会公众人士的健康和安全,且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防护要素第一,时间防护。

时间越长,人体受到的照射累积剂量越大,所以,如果照射率不变,那么缩短照射时间能减少照射剂量,鉴于此,可以从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角度出发,提高治疗效率,缩短照射时间,以达到防护效果。

一种新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后辐射防护用具[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新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后辐射防护用具[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后辐射防护用具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吕建国
申请号:CN202020217746.9
申请日:20200227
公开号:CN211529629U
公开日:
202009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后辐射防护用具,包括面层套和铅毯,所述铅毯嵌入所述面层套内部定位;所述面层套由两层面料贴合而成,且内部形成放置所述铅毯的定位腔,所述面层套中部设置有仿生支撑,所述仿生支撑用于在面层套贴合人体后提供竖向支撑,所述面层套的两端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定位腔内部设置有固定部,所述铅毯上设置由配合所述固定部设置的定位部。

有益效果在于:设计成护腰的样式,可在穿戴时提高与身体的贴合度,减轻了负重,舒适度好,从而在穿着时可隐藏在衣物下方,提高视觉效果,减少患者的反感;通过采用面层套包裹铅毯,与身体贴合度高,防护效果好,为周围的人群提供健康环境。

申请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地址: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辽宁共智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张军贵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核医学常用防护设备

核医学常用防护设备

核医学科(不含PET项目)常用防护设备
一、基础设施防护
1、房间墙体(含顶和地板)、门和窗的防护。

2、房间布局合理性防护:高、中、低活性区、清洁区的划分及其缓冲区的设置;注射药物后的患者专用候诊区及其专用通道的设置。

防护布局很重要。

3、放射性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
4、放射性气体吸附处理装置
二、常用防护设备器材(按放免、肾图、甲状腺吸碘率、ECT项目,不含PET 和碘治疗)
1、个人防护用品多件:防护服、防护帽、防护围脖、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
2、核素淋洗操作防护通风橱
3、核素分装操作防护通风橱(或者与上条合并成双联操作通风橱)
4、核素活度测量防护通风橱(或者使用防护屏,在通风橱外测量也可)
5、贮源铅罐多个(用于盛放核素瓶,转移核素)
6、注射器防护箱和注射器防护盒或注射器防护套
7、组合式核素注射防护屏(大屏加牛头式防护透明箱,全面防护患者全身及胳膊,如果隔墙设计可去掉大防护屏)
8、移动式注射防护车
9、移动式核素操作防护屏(搬运方便,随时使用,)
10、移动式立式防护屏(用于走廊或房间的半隔离,减少注射药物的患者走动对工作人员的照射)
11、放射性废物储存箱(多个,注射器和棉球等,盛满后存放三个月。


12、少数使用铅砖,用于存放大剂量核素时垒砌防护屏。

13、小型防护仪器。

125I粒子放射防护安全

125I粒子放射防护安全

125I粒子防护宣传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医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上,如放射性131I治疗、全身骨显像、SPET-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放射性125I粒子及心导管介入等,但是随着核技术的广泛开展,辐射安全问题引起医护人员及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射线照射的安全性需要正确评估。

放射性125I粒子是一种低能量放射性核素,半衰期为59.6天,主要释放的平均光子能量为27-35 keV的γ射线,组织穿透距离为17 mm,对于铅的半价层厚度为0.025 mm。

125I粒子植入人体后持续释放射线,约5个半衰期(即10个月)后射线能量基本消失,不再具有放射性。

因此对于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自植入后10个月内需进行放射防护,10月后不需任何防护。

201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该规范中对粒子植入患者防护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住院病人1、植入粒子源术后的患者,在植入部位应穿戴0.25mm铅当量的铅背心、围脖或腹带。

2、植入粒子源的患者床边1.5m处或单人病房应划为临时控制区。

控制区入口处应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除医护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3、植入粒子源的患者应使用专用便器或设有专用浴室和厕所。

4、治疗期间不清扫房间,除食物盘外,房内任何物品不得带出房间。

5、前列腺植入粒子源的患者应戴避孕套,以保证放射性粒子源植入体内后不丢失到周围环境,为防止随尿液排出,在植入后两周内,宜对尿液用4x4cm见方的纱布过滤。

如果发现植入的粒子源流失到患者的膀胱或尿道,应用膀胱内镜收回粒子源并放入铅罐中保存。

6、病人在植入粒子后的前4个月,尤其是前2周内,应用配偶保持一定的距离。

7、当患者或家庭人员发现患者体外有粒子源时,不应用手拿,应当用勺子或镊子夹取粒子源,放在预先准备好的铅容器内(放射治疗医师事先给予指导),该容器返还给责任治疗医师。

放射防护用品、辐射检测仪表配置要求整理

放射防护用品、辐射检测仪表配置要求整理

放射防护用品、辐射检测仪表配置要求整理为规范我院放射防护用品、辐射检测仪表配置,确保临床科室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以保护患者、工作人员的健康。

根据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上级管理部门相关要求,对放射防护用品、辐射检测仪表配置要求整理如下:1、防护用品配置要求整理针对全院所有持有射线装置、含密封源射线装置、涉及使用非密封性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对应的临床科室(或部门),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整理出针对放射诊断设备(含介入)防护用品配置要求,见 1.1;《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整理出针对核医学(含粒籽源植入)防护用品配置要求,见1.2;《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21-2020)中无防护用品配置要求,后装机应按照要求“γ源后装治疗设施应配备应急储源器”配置应急储源器。

1.1放射诊断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1.每台X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1基本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橡胶防护衣。

2.除介入防护手套外,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25mmPb;介入防护手套铅当量应不小于0.025mmPb;甲状腺、性腺防护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移动铅防护屏风铅当量应不小于2mmPb。

3.应为儿童的X射线检查配备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

4.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时,应妥善存放,不应折叠放置,以防止断裂。

5.对于移动式X射线设备使用频繁的场所(如:重症监护、危重病人救治、骨科复位等场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移动铅防护屏风。

1.2核医学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要求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内容,为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防护用(见表2),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

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橡胶防护衣。

当使用的99Tcm活度大于800MBq时,防护用品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个人防护用品及去污用品具体配置见附录K;对操作68Ga、18F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和131I的场所,此时应考虑其他的防护措施,如:穿戴放射性污染防护服、熟练操作技能、缩短工作时间、使用注射器防护套和先留置注射器留置针等措施。

放射科防护用品清单

放射科防护用品清单

放射科防护用品清单一、介绍放射科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承担着诊断和治疗各种放射线疾病的任务。

然而,放射线对人体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因此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放射科必须配备一定的防护用品。

二、放射科防护用品清单1. 防护服和围裙•防护服:用于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放射线的辐射,通常由铅制成。

根据放射线的能量和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铅厚度。

•围裙:适用于特殊情况下,如手术室、介入室等。

围裙也需要根据放射线的能量选择合适的铅厚度。

2. 防护眼镜和面罩•防护眼镜:放射线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佩戴防护眼镜,有效防止放射线对眼部的伤害。

•面罩:面罩可以提供面部的保护,避免放射线直接照射到面部。

3. 防护手套和鞋套•防护手套:放射线对手部的伤害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佩戴防护手套,有效降低放射线对手部的伤害。

•鞋套:医护人员在放射科工作期间需要经常走动,为了保护脚部不受放射线伤害,佩戴防护鞋套是必要的。

4. 防护屏•防护屏:在放射科中,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常常需要放置防护屏,将放射线局限在特定区域。

5. 防护室建筑•铅隔离墙:放射室需要使用铅隔离墙,将辐射限制在特定区域,保护其他区域的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铅胶板:在放射室中,还需要使用铅胶板,覆盖在工作台面上,减少工作人员接触辐射的可能。

6. 辐射监测设备•辐射计:用于监测放射室内外辐射水平,确保辐射水平不超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X射线安全指示器:用于指示X射线设备工作状态以及辐射水平是否超标,便于医护人员及时调整工作模式和采取防护措施。

7. 教育培训资料•放射科防护操作规程:详细说明医护人员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防护要求和操作流程。

•放射科防护培训课件:用于培训医护人员有关放射科防护的知识和技能。

三、维护和管理为了保证放射科防护用品的正常使用和有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1. 定期检查和测试:需要定期对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防护性能符合要求。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辐射防护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辐射防护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辐射防护该文通过总结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治疗特点、治疗流程、治疗优势、相关放射性危害及不同辐射防护措施,提高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意识,从术前、术中、术后等多層面指导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放射性损害,确保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术的最佳治疗效果及个体化辐射防护,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实现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标签:放射性I-125粒子;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植入治疗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术,是一种经皮穿刺通过植入器和植入针将不同规格的放射性I-125粒子按一定规律植入到肿瘤内部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该技术通过提高治疗靶区剂量和减轻周围组织的辐射损伤,可达到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的目的,并兼具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为肿瘤患者的抗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随着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的辐射危害及安全防护问题也备受重视[1]。

1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简介1.1 放射性I-125粒子放射性物理特性放射性I-125粒子是由一根附着I-125的银棒及钛合金外壳两部分组成的圆柱形粒子,直径约为0.8 mm,总长约4.5 mm。

I-125的半价层为0.025 mmPb,有效放射半径为1.7 cm,半衰期为59.6 d,释放94%剂量时间为240 d,主要通过发射27.4 Kev、31.4 Kev X 射线和35.5 Kevγ射线等起作用,属于低能辐射[2]。

1.2 放射性I-125粒子放射生物学机制①直接作用机制:射线直接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影响肿瘤细胞DNA的稳定性,从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②间接作用机制:射线导致体内的水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由此产生的自由基可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DNA 的完整性[3]。

这两种作用都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肿瘤细胞无法完成细胞分裂,从而有效地实现肿瘤局部控制率。

医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用放射防护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医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用放射防护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835358.1(22)申请日 2017.12.25(73)专利权人 浙江省人民医院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上塘路158号(72)发明人 詹文明 陈维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代理人 赵杭丽(51)Int.Cl.G21F 3/00(2006.01)A61G 1/02(2006.01)A61G 7/0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医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用放射防护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用放射防护装置,由把手,半圆轨道,弧形铅防护层,平面型铅防护层,连接卡扣,拱形支架,水平调节转盘,万向轮、横杆构成。

使用时通过连接卡扣与病床固定,与病床同步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能够屏蔽放射性粒子植入病人手术后产生的射线,确保陪护人员的安全。

解决了以往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从手术室转运至病房过程中病人体内放射性粒子产生的射线对医护人员产生的辐射伤害,以及患者住院时病人体放射性粒子产生的射线对医护人员及周围人群的辐射伤害的问题。

本新型实用装置设计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CN 207637504 U 2018.07.20C N 207637504U1.一种医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用放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把手(1),半圆轨道(2),弧形铅防护层(3),平面型铅防护层(4),连接卡扣(5),拱形支架(6),水平调节转盘(7),万向轮(8),横杆(9)构成,2根半圆轨道(2)通过顶部横杆(9)连接,弧形铅防护层(3)置于2根半圆轨道(2)之间,弧形铅防护层(3)分前后2块,各连接一个半圆轨道(2),2根半圆轨道(2)固定在拱形支架(6)上,每块弧形铅防护层(3)均设有一个把手(1),平面型铅防护层(4)通过连接卡扣(5)固定在拱形支架(6)上,水平调节转盘(7)下面连有万向轮(8)。

碘125粒子防护2(2)汇总.

碘125粒子防护2(2)汇总.

患者住院期间防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GB16360-1996《临床 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 准》规定,植入125I粒 子放射性在3.7×109Bq 以下时(相当于100颗 125I粒子),早期死亡 火化的尸体无需特殊防 护。
病人的分泌 物,衣服, 食物器皿可 以和普通人 一样处理。
死亡后
出院后的防护措施
辐射源对周围空 气产生的射线照 射率是随着距离 的增加而减少的。
屏蔽是利用射线通 过物质时减弱的规 律,达到减少射线 量的目的。
距离防护是最 简单的防护方 法。
屏蔽防护是最根 本的防护方法。
距离2~4cm
可以使辐射剂量减小80%~93%
测得的辐射剂量已接近室内 天然本底剂量
距离50cm
已达室内天员在给病 人做检查及相关 治疗时,尽量与 病人保持一定的 距离,操作时动 作要快,避免受 照射时间过长, 必要时佩戴防护 设备。
患者住院期间防护
离射线越远
辐射越小
术后家属应尽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的一 边,最好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谢绝儿童、 哺乳妇女、 孕妇到病房探视
在植入深度相同的情况下, 植入的粒子数量越多,测得 的辐射剂量越大;辐射剂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病区防护分类
医务人员 自身的防 护
碘粒子病 房的设置
患者在住 院期间的 防护
患者出院 的防护
术后
医务人员防护 术前
术中
术前防护
• 粒子的运输保管:125I放射性粒子属于I类低 比活度放射性物质,运输时,粒子应装入 铅罐,用A型包装后,包装表面剂量率小于 国家允许的辐射水平(<5µSv/h),包装表 面有A型标志,可与非放射性物质一起运输、 携带或邮寄。保管时应装入铅罐内锁入保 险箱,由专人保管。

碘125密封籽源配套设备仪器报价

碘125密封籽源配套设备仪器报价

碘125密封籽源配套设备仪器报价一、 碘125密封籽源植入系统和治疗计划系统(1) 植入系统植入枪系统:包括植入枪1支,弹夹10个,消毒盒1个,装载盒1个,推针1支。

植入针:国产或日本进口八光(2)I125密封籽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由天津赛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代理销售的I125密封籽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生产厂家分别是北京天航科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套三维可视化的操作平台,可以进行内放疗手术前的计算机仿真计算和术后手术效果验证。

该系统包括 1.联想主机:INTEL 5300主板、显卡:1G MB、 CPU core:2.6GB、内存:2GB、硬盘:320GB 、DVD 刻录机、软驱、键盘、鼠标、19寸液晶显示器;2、定制操作台;3.打印机:HP A4幅面彩色打印机二、辐射防护系列产品全部由天津赛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辐射防护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临床放射治疗和医学检验的辐射防护。

铅胶衣能起到防射线作用,更好地保护操作者的身体健科与安全。

其中的进口材料防护服与同类国产产品比较可减轻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的重量;采用多层材料制作,加上专业的人性化结构设计,让您穿戴倍感舒适。

介入放射防护手套超薄手套既保证手术中的灵活性,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铅防护眼镜有近视度数型、远视型和平光型三种,度数型眼镜可根据客户需求配制度数,可带侧防(太阳穴)透光率高、视野宽、强韧耐用。

铅屏风新型铅玻璃,铅当量0.35--0.5mmPb ,尺寸可以定制,透光率高、重量轻、视野宽、强韧耐用。

辐射剂量仪器个人剂量仪国产个人剂量仪(FJ 2000)仪器特点:仪器灵敏度高,对环境本底亦有响应;采用单片机技术,功能多,体积小;功耗低:<2mW;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累积剂量、剂量率切换显示;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技术指标:探测器:GM计数管(经补偿)测量范围:累积剂量当量:Hp(10)0.0μSv - 99.99mSv,剂量当量率:Hp(10)0.1μSv/h - 99.99mSv/h测量时间:<6.0μSv/h 36s >6μSv/h ≤3.6s剂量当量率响应:≤±20%(1μSv/h-99.99mSv/h)能量响应:≤±30% 50KeV-1.3MeV相对误差:<±20%(137Cs)报警功能:剂量率和累积剂量在测量范围内可预置报警阈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碘125粒子病房防护设备
病房内防护分为房间的防护、患者防护、医护人员的防护、家属的防护。

1.房间的防护:要求患者粒子植入术后3个月内住院单
人间病房,有独立的卫生间,病房要有行对独立的区
域。

2.患者防护:当需要医护人员近距离(1米内)接触时
如:输液、查体、置管等操作时患者需穿防护衣。


患者不便时,操作者可穿防护衣即可。

3.医护人员防护:采用1米距离防护即可。

4.家属的防护:孕妇、儿童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注
意1米距离的防护。

其他家属需要近距离接触时,要
求患者防护即可。

病房要求有专人管理防护衣。

病房内应配备长柄镊子及储源瓶,以备粒子脱落时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