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水资源总量评价教程

合集下载

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三章水资源调查评价第一节水资源分区及评价方法一、水资源分区1. 水资源分区目的水资源分区是水资源量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的地域单元。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受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工农业布局、市镇开展、水资源特点以及水利工程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为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水环境,既反映各地区的特点,又探索共同的规律,展望同类型地区的开发前景,需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展合理的分区。

按分区进展水资源供需分析,提醒其供需矛盾,提出解决不同类型供需矛盾的相应措施。

2. 水资源分区的原那么(1)照顾流域、水系和供水工程供水系统的完整性。

(2) 分区要表达自然地理条件的相似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类似性。

(3)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的完整性,以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配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

(4) 考虑已建、在建水利工程和主要水文站的控制作用,有利于进展分区水资源量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

(5) 本次划分水资源调查评价按"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划分区手册"和有关规定执行。

3. 水资源分区根据上述目的、原那么和温岭市的实际情况,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将温岭市划分为二个水资源分区,即温黄平原区(Ⅰ)和玉环区(Ⅱ)。

详见附图水资源分区图。

Ⅰ分区为温黄平原区:位于温岭市北、中、东部区域,该区地势西部高,主要为山丘;中东部低而平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为温黄平原的主要产粮区。

围包括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五个街道,泽国、大溪、松门、箬横、新河、石塘、滨海、石桥头、温峤〔约占60%〕九个镇。

土地面积737.0Km2,耕地面积47.44万亩,其中水田40.19万亩,旱地7.25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39.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1%。

该区是金清水系的主区域,无大型骨干蓄水工程,旱涝灾害较频繁,是防旱防涝的重点。

Ⅱ分区为玉环区:位于温岭市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域,该区地貌属沿海山区和小平原。

水资源课题评价方案

水资源课题评价方案

水资源课题评价方案1. 概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合理评价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水资源课题评价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基本的水资源课题评价方案,以帮助相关团队或个人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

2. 目的该水资源课题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诊断和预测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分析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水资源管理的优化;•促进水资源管理者与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

3. 评价指标3.1 水资源供需状况•水资源总量评估:分析水资源的总体可利用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评估水资源供需的平衡状况,分析供水能力和需水量的差距。

•区域水资源利用率:计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各个行业和用途的详细利用情况。

3.2 水资源可持续性•水资源开发状况评估:评估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包括水库、水井等水资源设施的建设情况。

•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估:评估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水资源保护措施分析:分析水资源保护政策的实施情况,包括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措施的效果。

3.3 水资源管理效果•水资源管理政策评估:评估水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包括供水计划、用水定额等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水资源管理成本分析:分析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成本,包括水资源设施建设、维护和运营的投资情况。

•水资源管理效果评估:评估水资源管理措施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可持续性等指标的影响。

4. 评价方法本水资源课题评价方案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数据采集:收集相关的水资源数据,包括水文数据、地质数据、水资源利用数据等。

•模型建立:建立水资源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和预测的方法评价水资源供需状况、可持续性和管理效果。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对水资源的地理特征进行评估和分析。

•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通过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式获取实际情况和专业意见,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方法

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方法

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方法则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方法,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而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各国纷纷制定了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

然而,如何评估这些规划方案的综合效益,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二、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指标综合评估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的效益需要考虑多个指标。

首先是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储量、水质状况等。

其次是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包括水资源的供水能力、供水稳定性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等。

最后,还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水资源利用的成本、社会稳定性等。

三、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熵权法熵权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估方法,它能够将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分配。

该方法首先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各个指标的熵值,再根据熵值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最后,将各个指标的权重与其对应的得分相乘,即可得到各个指标的综合得分。

2. 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评估方法,它能够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该方法首先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各个指标之间的关联度。

最后,将各个指标的关联度与其对应的得分相乘,即可得到各个指标的综合得分。

3.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指标决策方法,它能够将复杂的评估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并通过专家判断确定各个层次之间的权重关系。

该方法首先需要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然后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或专家访谈等方式确定各个层次之间的权重关系。

最后,将各个指标的得分与其对应的权重相乘,即可得到各个指标的综合得分。

第七章-水资源总数量评价

第七章-水资源总数量评价

平均年河川基流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而河川基流量已全
部包含在河川径流量中,全部属于重复计算量,所以单一 山丘区的水资源总量可以用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代替。
山丘区流坡度陡,河床切割较深。水文站得到的逐日平均流量过程 线既包括地表径流,又包括河川基流,加之山丘区下垫面的不透水层相 对较浅,河床基流基本是通过与河流无水力联系的基岩裂隙水补给的。 因此,河川基流量可以用分割流量过程线的方法来推求。具体方法有直 线平割法、直线斜割法、加里宁分割法等。
在实际水资源评价,由于试验观测资料所限,目前对 于大区域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定量关系 还难以准确把握。 因此,我国现行的水资源评价,只考虑与工程措施有
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
且扣除重复水量后作为水资源总量,这虽然在理论上还不 够完善(对农业区而言),但基本上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Egm—山区潜水蒸发量;
Qgm一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 各量的单位均为万m3,或亿m3。
据分析, ugm 、 Qcs 、 Qsm 、 Egm 、 Qgm 一般所占比重很
小,如我国北方山丘区,以上 5 项之和仅占其地下水总补
给量的8.5%,而Rgm占91.5%。 据此,在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可以近似地用多年
比国外河川径流量表示水资量前进了一大步。
一、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二)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水量评价中,我们把河川径流量作为地表水资源量。把地下水补给量作为
地下水资源量,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了
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来自于地表水体的入渗,故 不能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直接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而应扣除相互转 化的重复水量,即: W=R+Q-D 式中:W—水资源总量; R—地表水资源量; Q—地下水资源量; D—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5-8)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

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

一、流域概况1.1自然地理情况1、地形、地貌淮宁河是无定河流域下游右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子长县涧峪岔乡的王家河,程家沟村,流经子长,子洲,绥德三县在绥德县邓家楼村汇入无定河,全长85.2公里,流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

沟壑密度4.55公里/平方公里,地面坡度一般在15º以上,峁梁坡度多在20º一30º之间,坡长多在200米以上,海谷切割深度大都在50米以上,除淮宁河的谷地川道较宽在200—600米及大支沟呈U字形,比降在3.7编左右,其余支毛沟河床呈V字形,皆深窄,沟谷切深50—120米,比降在7—10%。

该流域梁峁地形发育,从分水岭至谷底的地貌形态具有层状结构的特点,按地面高度可分为三级地形面,由上向下的一级地形面,以尖塔状峁梁为主,是各河沟谷的分水岭,坡度多在25º以上。

其上新黄土极薄,老黄土发育,二级地形面以梁为主,与一级地形面的相对高差为50—80米,是塌沟沟谷分水岭,其上新黄土较厚,坡度多在20º左右,若将二级梁顶连线,可构成一宽缓的糟形浅洼地,由大冲沟下切槽形浅洼地,浅沟间的沟间地构成三级斜梁。

2、地质构造淮宁河在地质构造单元上属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一部分。

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生代砂岩,页岩及沙页岩互层,另一类是新第三纪及第四纪的亚粘土和亚砂土。

前者称为基岩,后者统称为土状堆积物。

中生代基岩主要包括,三迭纪延长纺紫红土,黄绿色厚层砂岩及薄层炭质页岩,泥质页岩,泥岩互层,灰绿色,灰黑色沙岩及黑色,深灰色炭质页岩,泥岩互层夹煤层。

土状堆积物有晚第三纪紫红色亚粘土(三趾马红土)早、中更新世老黄土(离石黄土)+晚更新世新黄土(马兰黄土)和次生黄土。

土状堆积物总厚度在100米以上,新黄土覆盖厚度较薄,一般在10~20米之间,易受水蚀和风蚀形成沟壑及陷穴等小地形。

而老黄土覆盖厚度较厚,抗蚀力较新黄土稍强,是构成梁峁的主体。

土状堆积物的粒径组成较粗,大于0.05毫米粒径的粉细砂含量在30%以上,结构疏松,抗蚀力差,易冲刷。

20、第七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与评价

20、第七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与评价

在水资源评价中,通常将区域水资源总量W定义为当地 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则有公式:
• W P E s R s P r (7-7)或 W R E g U g
(7-8)
• 上两式是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考虑的区域水资源总量, 前者把河川基流量归并于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量中,后 者把基流归并于河川径流量中。从式中看出,对闭合流 域而言,地下潜流量为零,水资源总量只比河川径流量 多潜水蒸发量这一项,随着地下水开采水平的提高,地 下潜流量能够被利用,因此,把它作为水资源总量的组 成部分。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
• 水资源总量可按照水资源分区,用(7-7或8)计算,也可在地表、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础上,用扣除重复水量法计算。 •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补排、转化、循环的因素, 河川径流中包含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地下水补给量中有一部分 来源于地表水体入渗,两者之间存在相互重复部分。因此,在计 算水资源总量时,不能直接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 作为水资源总量,必须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 扣除重复水量法的计算公式为:
平原区多年平均地 下水补给量
平原区多年平均降 水入渗补给量
多年平均河道渗 漏补给量
多年平均山前侧 向流量
多年平均渠系渗漏 补给量
未计入河川 径流的多年 平均山前泉 出露量
多年平均潜水 蒸发量
多年平均水库(湖 泊、闸坝)蓄水渗 漏补给量
多年平均实际开 采的净消耗量
多年平均渠灌田间入渗补 给量(包括井灌)
•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量等于地表
径流减少量与包气带蒸发散量之差,因此,地下水开
发时,在一定深度内,随着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地表 径流量减少量增加,降雨入渗补给量开始增加,但当 地下水埋深超过一定深度(即最佳埋深),由于包气 带厚度增加,土壤含水量也相应增加,地表蒸发散量

4-5水资源总量评价教程

4-5水资源总量评价教程

2024/7/15
4
总蒸发E
区域水循环概念模型
大气降水P
植物截留损失
地表水体蒸发 地表调蓄 坡面流
地表蒸散发Es
土壤入渗
地表径流Rs
包气带蒸散发 土壤调蓄 壤中流
潜水蒸发Eg
下渗补给地下水Up 地下调蓄 河川基流Rg
2024/7/15
地下潜流Ug
河川径流R5
在天然状态下,一个闭合区域的总补给量与总 排泄量之差等于区域地表、土壤、地下水的蓄水 变量。时段水量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
计算全区域(山丘区加上平原区)的水资源总量时,须扣 除山丘区水资源量与平原区水资源量之间、山丘区水资源 量本身及平原区水资源量本身的重复计算量。
➢ 不同保证率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按地貌类型区,采用相应的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依据 区域内逐年的各分项水量,先求出逐年的水资源总量,然 后对水资源总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推求多年平均和不同 保证率的水资源总量。
➢单一平原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地下 水资源量为当地向渗漏补给)补给 量之和,再减去井灌回归补给量与平原区河川基 流的引、提水灌溉后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2024/7/15
10
➢ 多种地貌类型混合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四章 水资源量评价
§4-5 水资源总量评价
水资源总量计算的目的:分析评价在当前自然条件 下可用水资源量的最大潜力,从而为水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4-5 水资源总量评价
一、水资源总量的概念
在一个区域内,如果把地表水、土壤水、地下 水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则天然状态下的水资源总 量可广义地定义为大气降水量。大气降水是水资 源的总补给源。

水资源评价教学大纲

水资源评价教学大纲

水资源评价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水资源评价二、课程英文名称: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三、课程性质:专业课。

四、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水资源评价》学时数:32,学分数:2.0。

五、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备从事水资源开发、评价、供需分析等方面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使用方法的应用,每章应有简单的案例分析,课程结束最好能安排不少于一周的课程设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水文水利计算、运筹学、水文统计、水利经济基础。

七、教学方法:1、通过课程讲授,要求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2、通过课程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应用所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考核方法:课程闭卷考试与设计考查。

九、选用教材参考书目:1.〖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曹万金,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2.〖水资源计算评价管理〗,曹万金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3.〖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曲焕林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4.〖地下水资源评价〗,朱学愚、钱孝星、刘新仁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5.〖水文地质勘察(下册)〗,史长春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6.〖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张蔚榛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7. 〖地下水动力学〗,薛禹群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年;8. 〖水资源评价导则〗,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著,1999年;十、教学进程安排表: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 绪论2 22 地表水资源评价 18 183 地下水资源评价 22 224 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 6 6合计 48 48十一、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巩固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目前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管理对策。

第五、六讲、第四章水资源评价

第五、六讲、第四章水资源评价

2、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3)灌溉水入渗补给量——指灌溉农作物水进入 田间后,部分入渗补给地下水,与降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相似。受农田的土壤特性、地下水水位和 灌溉水量等有关。 计算公式为: Qgs=βnqF 式中:Qgs——年农田灌溉水入渗补给量(m3/a) β——农田灌溉水入渗补给系数 n——年农田灌溉次数(次/年) q——农田每次灌溉定额(m3/次) F——农田灌溉区域面积(公顷)
4、开采量与补给量、储存量的相互 关系
在天然条件下,上游地区的天然补给量不断进入含水层转 化为储存量,到下游有转化为排泄量。 一部分补给量蒸发消散,而多余的补给量暂时储存起来, 即天然调节储存量,补给期过后再转化为天然排泄量被排 出含水层。 在开采条件下,开采量是由漏斗范围内储存量的消耗来平 衡的,而消耗的储存量又由新的补给量或夺取天然排泄量 来补充达到平衡。这时:开采量约等于天然补给量和开采 补给量的和。 当开采量超过天然补给量时,一部分或全部天然调节储存 量会被看做人工调节储存量开采利用。 所以在确定开采量时,一定要计算补给量(含天然补给量 和开采补给量),只有当开采补给量有可能增加时,才有 可能增加开采量。
2、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4)地下水侧向补给量——指计算区域上游方向的地 下水通过该区边界地下侧向过流断面入渗的地下水 量。是一种稳定的、可开发的地下水源。计算公式 为: Qcb=KJhB Qcb——计算区域侧向补给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J——计算区域上游补给边界处地下水水力坡度 h——计算区域上游补给边界处地下水含水层厚度 (m) B——计算区域上游补给边界处地下水含水层过流断 面宽度(m)
f1,f2,…fn——各采样点相应划分面积(km2)

水资源治理的综合评估方法

水资源治理的综合评估方法

水资源治理的综合评估方法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水资源管理是一个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管理的综合评估方法是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当前流行的水资源综合评估方法,以期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一、水资源综合评估的必要性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需要深入了解水环境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水量、水质和水用的情况,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水资源综合评估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也是理解水环境现状和趋势的一个有效手段。

水资源综合评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了解水资源的总量和质量以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二是了解水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情况,推广水的节约与保护;三是建立水环境监测站和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水环境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综合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二、水资源综合评估方法水资源综合评估方法的种类繁多,具体应用需要分情况而定。

以下是一些流行的水资源综合评估方法。

1.水循环评估方法水循环评估方法主要是对全球水循环过程的评估及其影响。

利用该方法可以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全球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循环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球水文循环系统的分析评估,对全球水资源的供给、需求、利用、交换、循环和转移进行评估;二是长远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策略的制定,根据水循环过程的特点和趋势,制定长远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

2. 湿地综合评估方法湿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自然净化系统,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综合评估方法主要是对湿地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评估。

自然功能主要包括水质净化、水源涵养、水文调节等,社会功能主要包括生态涵养、旅游等。

评估结果可以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方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方法主要是对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

第3章 水资源量评价1

第3章 水资源量评价1
由自然界的水循环可知,地下水运动既是自 然界水的大循环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同 时又独立地参与自身的补给、径流、排泄的小循 环。 我们将地下水这种补给、径流、排泄无限往 复进行,称为地下水的循环。这几个过程是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是形成地下水运动的一个完整、 不可分割的过程。
水资源量评价 3.1水资源的形成
第三章 水资源量评价
—内 容 提 要—
第三章 水资源量评价
水资源量的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很重 要一个方面,其目的在于合理确定区域水资源 的数量和可开采量。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 持续发展的的前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 量评价,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水资源的形成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溶隙 • 可溶的沉积岩(岩盐、石膏、石灰岩、白 云岩等)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 溶隙(穴)的规模十分悬殊,大的溶洞长达几 十公里;而小的溶孔直径仅几毫米。 – 岩溶发育带岩溶率可达百分之几十,而其附近 岩石的岩溶率几乎为零。
根据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状态,水与岩石颗粒的相互作用等特征,一般 将水在空隙中存在的形式分为五种。即: 结合水:依靠静电引力和表面力在岩石表明形成薄膜,不能自由运 动,与岩石性质有关,颗粒越细,表面越大,结合水越多。 重力水:当薄膜厚度增加,表面力减弱,重力大于表面力,形成重力 水,可自由运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孔隙中由于毛细作用,形成一定高度毛细 水带。 固态水:土壤冰冻层内的水。。 气态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孔隙中的水蒸气
3 水资源量评价
3 水资源量评价
—水资源的形成—
—水资源的形成—

如何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评估

如何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评估

如何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评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挑战。

因此,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评估至关重要,可帮助我们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评估的首要任务是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水文数据、地质数据、气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等。

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归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工作。

二、水资源量的评估水资源量评估是水资源调查和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水资源量的评估可以基于地下水、地表水以及雨水资源进行。

在评估地下水资源时,可以通过地下水位的观测和钻探数据等进行分析,以确定地下水的丰度和储量。

评估地表水资源时,可以通过流量观测站、水文测站等设备进行水文统计分析,了解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的径流情况。

对雨水资源的评估则可以借助气象数据和降雨监测站等设施进行,以确定雨水资源的丰度和时空分布。

三、水资源需求和利用评估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评估是在考虑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利用和消耗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调查社会经济数据、工业用水数据、农业用水数据等来获得。

在评估过程中,要考虑不同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率,并结合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分析当前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水资源环境评估水资源环境评估是对水资源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水质评估可以通过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了解水体中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污染等情况。

同时,还需考虑水域的水力、水温、透明度等物理性质的监测。

水生态环境评估可以通过生物监测来进行,调查水体中的鱼类、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生物群落状况,以评估水资源的生态健康状况。

五、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建议在完成水资源调查和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建议是必不可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1/2 8
二、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
水资源总量并不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与地 下水资源量的简单相加,在计算水资源总 量时,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 加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即 W=R+Q-D 由于分区重复水量D的确定方法因区内 所包括的地下水评价类型区而异,故水资 源总量计算方法分3种类型。
2018/11/2 3
地面径流、壤中流及河川基流构成河川径流, 是水资源中的动态水量(蓝水);
植物截留、填洼、包气带含水量和地下蓄存 的一部分转化为有效蒸发(绿水,植物散发)是农 作物需水量的天然来源,另一部分蒸腾回到大气 中成为无效蒸发(绿水,土壤蒸发) ,是目前未被 利用的潜在水资源。
2018/11/2
2018/11/2
9
单一山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单一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 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总排泄量计算,相当于当 地降水入渗补给量,这两种水量之间的重复计算 水量是河川基流量。
单一平原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地 下水资源量为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与地表水体渗 漏(包括流域外引水和区域周边侧向渗漏补给)补 给量之和,再减去井灌回归补给量与平原区河川 基流的引、提水灌溉后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13
• 河川基流量是山丘区地下水向河流排泄的 主要排泄项。
• 河床潜流量是指河流出山口处,河床被厚 度较大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河床未能 切割到基岩。这时出口断面所测的径流量 不是全部的径流量,尚有一小部分以潜流 形式下泄,便是河床潜流量。
P R E U g V
河川 径流 量 总蒸 散发 量
蓄水变量 地下 潜流 量
R RS Rg
E ES E g
植物截留损失、地 表水体蒸发和包气 带蒸散发
坡面流和壤中流
潜水蒸发
6
2018/11/2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地表、土壤、地下水蓄水变 量可忽略不计,多年平均补给量与多年平均排泄量 相等。多年区内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可根据下 述年水量平衡方程式计算:
2018/11/2 10
多种地貌类型混合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计算全区域(山丘区加上平原区)的水资源总量时, 须扣除山丘区水资源量与平原区水资源量之间、山丘区水 资源量本身及平原区水资源量本身的重复计算量。
不同保证率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按地貌类型区,采用相应的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依 据区域内逐年的各分项水量,先求出逐年的水资源总量, 然后对水资源总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推求多年平均和不 同保证率的水资源总量。
第四章 水资源量评价
§4-5 水资源总量评价
水资源总量计算的目的:分析评价在当前自然条件 下可用水资源量的最大潜力,从而为水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4-5 水资源总量评价
一、水资源总量的概念
在一个区域内,如果把地表水、土壤水、地 下水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则天然状态下的水资源 总量可广义地定义为大气降水量。大气降水是水 资源的总补给源。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水库、湖泊水,它的补给 源除大气降水外还有地下水、冰川融水; 土壤水为包气带的含水量,它主要由大气降水补 给,亦有特殊区域的河流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包括河川基流、地下水潜流(含地下水周边 流出量)和地下水储蓄,地下水由降水和地表水体 通过包气带下渗补给。
W 在水资源评价中,通常将区域水资源总量 ** 定义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
W P ES RS Pr
W R Eg U g
Rg
上述两个公式是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考虑的区域水资 源总量,这两种表达方式,前者把河川基流量归并于地下水 降水入渗补给量中,后者把基流归并于河川径流量中。 从下式看出,水资源总量中比河川径流量多了潜水蒸发 量和地下潜流量两项,对闭合流域而言,地下潜流量为零, 则只多了潜水蒸发量一项。由于潜水蒸发量可随着地下水开 采水平的提高而逐渐被“夺取”,使之成为可开发利用的潜 在水资源量,故把它作为水资源总量的组成部分。
2018/11/2
11
山 丘
包 气 带
P1 区 Ehw Whr q1
水 文 站 断 面
补给项 排泄项
分 区 界 限
P2
平原区
Us Wp r Uu Uf
Ehu
饱 水 带 不 透
W hr Uu Us Wpr Ui Ua
q2 Us E p w Up p UT Ur i a Uc s Ur c s U c i r Ep u Ub1 地下水面 U
2018/11/2 2
水资源的总排泄量可分为河川径流量、总蒸散发量 和地下潜流量。水资源中三种水体的排泄方式各不相同。 地表水由河川径流、水面蒸发和土壤入渗三种途径进行 排泄; 土壤水消耗于土壤蒸发、植物散发和下渗补给地下水或 以壤中流形式流入河道; 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河川基流、地下潜流(包括周边流 出量)与潜水蒸发三种。 土壤水既可供植物吸用并有连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 作用。 由此可见,降水、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尤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相互 补排更是水循环的重要部分。
P RS Rg ES E g U g
降水入渗补给量: P
r
Rg E g U g
区内降水量与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和地表蒸散发量的平衡关系:
P RS ES Pr
多年平均情况下,闭合区域内大气降水等于地 表径流量、地表蒸散发量、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2018/11/2 7
4
总蒸发E
区域水循环概念模型
大气降水P
植物截留损失 地表水体蒸发 地表调蓄 坡面流
地表蒸散发Es
地表径流Rs 土壤入渗
包气带蒸散发 土壤调蓄 壤中流
潜水蒸发Eg
下渗补给地下水Up 河川基流Rg 地下调蓄
2018/11/2
地下潜流Ug
河川径流R5
在天然状态下,一个闭合区域的总补给量与 总排泄量之差等于区域地表、土壤、地下水的蓄 水变量。时段水量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


深层地下水
不目 河川径流量
Whr
山丘区 =Whrs
平原区 =Wprs+
Whrd
Wpr
Wprd
Uh= 地下水补给量
Whr
+Uu+
Up
=Upp Uris
Uf
+Us+Ehu+q
Uf
+ Ucs + Ures + Uir + Uo + Us
2018/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