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化的十个误区-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要想突破这些困境,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建议。
本文将从困境和政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困境1. 没有明确的国际化办学目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明确的国际化办学目标,无法确定国际化的具体标准和指标,导致办学策略不够明晰。
2. 人才培养模式待提升。
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
3. 国际合作交流不够广泛。
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还比较薄弱,国际交流的平台和渠道有限,对外合作项目和交流机会相对较少。
二、政策建议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鼓励高职院校引进优秀的国际教师和专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建立双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课程等方式,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4.加大对外合作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高职院校积极与国外院校开展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提供更多的对外合作交流机会。
5.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和渠道。
政府可以在高职院校邀请建立国际交流部门或机构,负责对外合作事务和国际交流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平台和渠道。
要突破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困境,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建议。
这包括明确办学目标和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大对外合作的支持力度以及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和渠道等。
只有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才能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实现国际化办学的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
困境一:缺乏国际化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多为本地人员,缺乏国际化背景和外语能力,难以满足国际化办学的需要。
政策建议:提高教师培训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海外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加强中外教师交流互鉴,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外语能力的人才。
困境二:缺乏开放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仍偏向于“传统”的内向性模式,缺少对国际化办学的开放度和包容性。
政策建议:加强对外和校际合作,与国外高职院校建立伙伴关系,引入国际化课程和教学及管理经验,自我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困境三:缺乏国际化视野和交流机会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师缺乏出国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对外国文化和教育体制了解不足,难以提升国际化视野和背景。
政策建议:扩大国际化交流的机会和途径,积极开展留学和游学计划,参与国际性比赛和项目,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意识和交流能力。
困境四:缺乏国际化教育资源和平台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载体和平台不足,缺少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设施,限制了国际化办学和交流的发展。
政策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国际化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包括国际化教育实验室、语言中心、海外实习和就业平台等,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国际化教育体验。
总之,高职院校要推进国际化办学,需要提高师资力量、开放办学理念、拓展国际化交流机会、建设国际化教育资源和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和政策保障。
这也是实现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的必要途径。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引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它涉及到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知识的全球共享以及学生的跨国流动。
通过国际化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资源和教育机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然而,高等教育国际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留学生招生与管理随着国际学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招收和管理留学生成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问题之一。
然而,目前在招生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招生标准不统一由于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的差异,招生标准的统一性存在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学校在招生时过分追求生源的多样性,而忽视了学术水平和语言能力的要求。
对策一:建立统一的招生标准为了解决招生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招生标准,并对高校的招生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这样可以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问题二:留学生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高校对留学生的管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例如,留学生在签证、住宿等方面面临着一些困难,而学校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对策二:加强留学生服务与管理为了解决留学生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高校可以加强留学生服务与管理的力度。
比如,可以设立专门的留学生事务部门,为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的住宿和就业保障。
问题二:教师队伍建设与师资培养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教师国际化水平不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推动国际化发展。
然而,目前一些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较低,缺乏与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的经验。
对策一:加强教师国际化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高校可以开展教师国际化培训。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训课程和交流项目,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困境分析1. 缺乏意识与资源投入相比于大学,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意识相对较弱,高职院校的资源投入也相对不足。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无法满足国际化办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条件。
2. 少有师生海外交流机会高职院校中的师生往往缺乏海外交流的机会,无法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与跨文化的学习体验。
这使得他们在国际化背景下的职业发展能力相对较弱,无法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求。
3.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滞后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这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专业素质相对较弱,无法满足跨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政策建议1. 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意识,增加资源投入高职院校应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海外交流机会。
通过交流学习,师生能够拓宽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政府应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鼓励高校师生参与海外交流项目。
高职院校应推进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教学模式。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专业水平,培养适应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人才。
4. 建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政府应建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为高校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通过与国外企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高职院校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与合作机会,提升国际化办学的水平。
5. 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政府应加强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政策引导与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并加以落实。
对于不符合国际化办学要求的高职院校,应进行相应的处置与整改,以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整体水平。
高校进行国际化教育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高校进行国际化教育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作者:刘齐宏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33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竞争日益激烈。
把跨国际化文化理念与教育资源融合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中,培养大学生具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面向全球性国家化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国际竞争力机遇高校大学生参与国际化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我国参加世贸组织后大学必然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准备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双一流大学,更需要尽快地采取积极的措施。
我国高等国际化教育一方面走自主创新之路,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高校国际化教育是指高校教育跨世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即面向世界发展高校教育的思想理论、国际化教育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国际教育合作等。
一、如何理解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1.什么是国际化教育所谓的国际化教育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的国际化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为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
2.国际化教育资源国际化教育是经济全球化的边缘产物。
国际化教育基本目标就是促进世界范围内教育的相互理解、交流合作、协调发展。
进入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发展特征是什么?从高校大学生参与度来讲,留学生数量快速增加、教师的国际流动明显加速;从国际化教育资源来看,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迅速增长,这些国际化的课程、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的跨国流动和传播速度加快;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的是现代教育理念、先进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跨国传播和融合。
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的误区与路径
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的误区与路径作者:张黎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第22期城市国际化催生了教育国际化,向埋头抓安全和质量的普通高中提出了机遇和挑战。
如何紧跟城市国际化节奏,推进教育国际化,拓宽师生国际视野,彰显学校办学理念,顺应城市发展,是每一个教育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教育国际化的误区纵观近年普通高中的教育国际化,虽满足了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对学校知名度和办学品位的提升等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学校在推进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陷入了误区,延缓了城市及教育与国际的接轨。
1.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提到教育国际化,有些人眼里只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忽略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窄化了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而且对国内传统文化和教育奉行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国外文化、教育观念、做法盲目崇拜,一律拿来为己所用,结果食洋不化,不伦不类。
一些学校虽口头高喊国际化,却无参与国际化的内驱力,或被动等待上级给项目,或停留在单向交流的层次。
2.价值判断上的误区少数学校把教育国际化当成吸引众人眼球和招生宣传的手段,无长远目标。
教育国际化只有走出去,没有请进来,国际交流就是一种单纯人员往来,无理念、课程、方法等方面的对接;或不顾国情、市情和校情,原封不动地把国外某些课程移植过来,没有与学校原有课程有机整合,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既耽误学生学习时间,又影响教学质量。
3.参与对象上的误区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个别人眼里只有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在资金、项目和政策上进行扶持,忽略了一般学校和农村学校。
对某些学校而言,教育国际化就是教师出国培训、学生出国游学,眼里只盯着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选择一些所谓“高大上”的项目,教育国际交流呈现出贵族化的趋势,成了少数教师、干部及学生的奢侈品,而多数师生却置身于国际化进程之外。
4.操作方式上的误区不少公办学校由于体制、政策、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步履蹒跚。
有些学校在无奈之下剑走偏锋,借船出海,以牺牲品牌价值为代价,将中介机构引入校内,形成了一类相对独立的实体单位,成了名副其实的“校中校”,以此规避法律、体制、财务和安全等若干方面的责任和风险。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的不少发展 中国家积极参与 ,已经形成 了一股前所 是 一个 宽泛 的概 念 , 它指 教育 向世 界开 放 , 接受 外 国 未有的世界性 的高等教育 国际化的潮流。
19 年汉斯 ・ ・ 95 迪 威特等学者在《 高等教育 国际 也指教育系统在 目标上努力培养具有世界知识 、 全 化策略》 一书 中探讨了高等教育 国际化 的涵义 , 它包 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还指为实现上述 目
究 生将 达 到 1 人 。公 派 留学生 的层 次也 将 有所 提 万
( ) 二 各高等院校的办学 自主权不够 19 年 8 98 月新 的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
高, 过去我们选派的大多是访 问学者 , 现在我们开始
颁布之后 , 高等院校正在逐步朝着在政府宏观管 加大研究生的选派力度 ,特别是要增加博士生和联 法》 理下 , 面向社会 自主办学 的法人实体发展 。 高等学校 合培养博士生的数量。 主权的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高校办学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稳定 、 经济高速发展、 综合 国 办学 自 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来华留学生数量大 幅度增 质量 、 加 ,年均增长速度超过 3 %。据教育部统计公布 : 0 但高等学校在 国际合作方面的办学 自主权仍然 20 年是新 中国成立 以来来华 留学生数量最多 、 06 生 存在不少问题 , 在合作 院校选择 、 专业项 目确定 、 人 源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 就读学校数量最多 的一年 。 员 出 国等 方 面 的干预 太多 。 截至 20 06年 l 2月 3 1日, 0 6年全 年共 有 来 自 20
一
步发展 。这其 中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要 “ 引进
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国际教育与教育 的国际化是 来” ,学习其他 国家先进 的办学经验和高等教育体 同义语 , 包括全球的意识 、 超越本土 的发展方 向及发 制 , 引进 留学生和水平较高 的学者 ; 另一方面要 “ 走 展范围 , 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和氛围。 并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面临一些困境,如学生国际化水平不高、师资国际化程度低、课程设置不符合国际化需求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他们在国际化交流中存在沟通障碍。
为此,应该重视英语教育,加大对学生的英语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可以设立英语角、开展英语角游戏等活动,提供更多与外国教师和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国际化背景和海外教学经验。
应该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海外学术交流和研修,提高他们的国际化素养和教学水平。
可以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增加国际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优化课程设置,符合国际化需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多以国内就业市场为导向,与国际化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应该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课程。
可以增设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等专业课程,引入国际化教材和案例进行教学。
加强与国外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
通过与国外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可以为我国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国际化资源和机会。
可以与国外高职院校建立联合办学项目、进行学生交流和教师互访等。
这样可以促进两国高职院校间的互利合作,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但通过加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师资国际化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和加强与国外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问题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高校国际化办学方面,随着高校办学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许多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本文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香港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应对策略,以促进我国高校办学国际化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办学,启示,对策中图分类号:g9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203-021 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高校国际化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呈现出可人形势和巨大潜力,但离成熟运作和普遍发展还有很远距离[1]。
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基本模式:1)专升本项目(3+1)即高校中部分专科生在学校完成专科学业,顺利毕业后,可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就读1年,获取其本科学位;2)本科双学士学位项目(3+1,2+2)即高校本科生在学校就读3年或2年后,如各方面条件满足,可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续读1年或2年本科,双方学分互认,顺利毕业可同时获得国内高校与对方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3)本/专科申硕项目(3+2,4+1)即高校学生就读3年或本科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如各方面条件满足,可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续读1年本科,再申请攻读对方学校硕士学位;本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攻读对方硕士学位。
顺利毕业可同时获得国内高校与对方学校的毕业证学位证以及对方学校的硕士学位。
2 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存在的问题国际化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生物,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育部公布的复核项目和新的审批项目来看,我国高校目前还几乎没有与国外一流水平的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其问题所在大致可以总结如下:1)政策的局限性与滞后性我国对国际化办学迄今共颁布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文件二十余项,但是许多法律文本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化办学更好地发展[2]。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同时存在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中学生、教师、课程和研究等方面,与国际社会进行广泛合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国内教育领域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一种过程。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培养国际化人才、吸引国际优秀人才、与国际知名高校开展深入合作、提高教学质量与竞争力等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还涉及到很多的复杂问题。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1. 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拥有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需求。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出有全球视野、创造力和领导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学术诚信问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还涉及到学术诚信问题。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学术不端和作弊行为很容易发生。
这不仅损害了学术声誉,也影响了国际教育交流的信任和合作。
3. 语言问题语言问题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国际交流中,语言成为了沟通和合作的障碍。
如何破除语言壁垒,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4. 教育质量问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教育质量和教学标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标准的一致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1. 加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国际社会的需求,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其领导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国际化环境中脱颖而出。
2. 建立学术诚信制度建立学术诚信制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高校国际化问题与解决方案
高校国际化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高校国际化也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
然而,高校国际化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国际化意识不足、留学生招生难度大、师资队伍与国际化发展不匹配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校国际化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国际化意识不足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竞争优势。
国际化的高校将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加多元的文化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国际化意识不足。
很多高校对国际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决策层的支持和推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决策层的国际化教育思想,强化国际化教育的意识。
高校领导应该调研国际化教育理念、政策和发展情况,将国际化融入到高校战略规划中。
同时,高校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意识和教育能力。
二、留学生招生难度大问题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
然而,高校的留学生招生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如招生渠道不畅、留学生国际招生简章不明确、招生信息不对等。
这些问题导致高校的留学生招生工作缺乏有效性,无法满足留学生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建立留学生招生的全面信息渠道,使用多种招生渠道,如招生网站、留学生合作招生等。
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留学生专门学院或专门的留学生招生部门,专门负责留学生招生事宜,制定招生信息并明确招生程序。
高校可以增加留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数量和额度,为优秀留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教育资源。
三、师资队伍与国际化发展不匹配问题师资队伍与国际化发展不匹配,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学校整体的国际化发展。
教师是高校教育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建设力量,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化素养就成为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然而,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存在一定程度国际化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缺乏国际化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
在国际化趋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在国际化趋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作者:张会凤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5期(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吉林四平 136000)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中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全球化的行列之中.在国际化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8-0243-02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国际化,即国家在尊重自己个性的基础上应对全球化冲击的一种方式.从根本上说,它是高等教育领域中整合教育目的,功能以及传递多元文化或全球理念的进程.1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1.1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邓小平的指示,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随着全球经济化形势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全球化的行列之中.并把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长期战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中国政府为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政策上给予了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和实施.集中精力和财力重点建设几所重点大学.使之迈入国际一流大学的行列.加入世贸组织后,为应对国际化的挑战,推动中外高等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高等教育境外管理办法》,还设立了许多支持国外留学人员回国参加创业的工程项目.这些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对外合作交流,有利于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科技成果,了解国外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在学生的国际化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数量大增,不少高校也逐渐探索出培养留学生的工作思路.此外,我国还加大了向境外派遣公费留学生的进度,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在教师的国际化方面,也积极推出一些培养国内拔尖人才的政策措施,如“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吸纳国外精英来华参加建设的“长江学者计划”,为促进各高校双语教学工作进展的“高校基础课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这些政策措施大大提高了本国师资的国际化水平,为创办国际一流大学做好了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1.2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向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但东部、西部、沿海内地教育的发展不平衡;我国高校招生人数虽然不断增加,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还比较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创新型人才不够.在我国被认为顶尖的大学在全世界排名都在100位之后,甚至不如香港的一流大学排位高.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2.1 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压力大各国发展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为此,外国的一些高校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到国外就读,尤其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每年都从我国吸纳大量优秀学生,同时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资金回报.即使是国内的高校,为了多招些好学生互相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竞争.有招生自主权的学校提前招生;有的提前确定录取对象;有的以免除一些费用,甚至以奖励学费等措施吸引优秀考生,这就苦了一些知名度不高,专业没有特色的学校.1.2.2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问题我国的人才培养理念长时间受“应试教育”,“专才教育”思想影响,偏重于学生的“智育”,忽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其目标模式并没得到根本改变,而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还要求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这就对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了挑战.1.2.3 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面临考验由于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在国际高等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教育资源出口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价值领域的精神渗透,促使发展中国家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文化教育附庸.1.2.4 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严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人才双向流动也在加快.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科研和实验设备先进,也比较容易出成果,因此对我国优秀人才也比较有吸引力.近年来虽然我国出口留学人员不断增加,但人才外流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1.2.5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层次不高按照国际化进程不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高层次是指国家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相关政策,开展留学教育,开拓境外教育市场.而我国现在仍处于较低层次,只能开展一些高校之间师生的短期交流,个别学者互访,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之类的活动.1.2.6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平衡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区之间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国际化进程较快,中西部地区较慢;二是院校之间不平衡,重点院校国际化进程较快,非重点院校较慢;三是学科之间不平衡,语言学科国际化进程较快,非语言学科较慢.2 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我国应采取的措施2.1 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首先是办学理念的国际化,要创建国际通行的现代大学运行机制.加入教育国际化行列,既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教育资源,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又可以对外开放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扩大留学生来源,推动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须以国际化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扩大高校的全球化办学视野,鼓励师生员工放眼世界,以国际上领先的管理、学术和科研水准要求自己,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树立为全球服务的观点,推动与世界名校的合作,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2.2 全面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首先要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尽可能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教材,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为那些没有去国外留学的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在课程的国际化方面,要开设一些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如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文化,应在本学科本专业教学中介绍国外的最新科研成果.2.3 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教育国际化必须加强与国际上知名组织进行合作,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知名度.通过加入国际性教育组织,可以建立起组织内高校之间的学术及学生交流和合作,探讨科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互相借鉴对方的长处,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2.4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合作交流包括人员交流和学术交流.人员交流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要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鼓励本国学生到外国留学.教师之间交流也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派教师到国外出国访问学习,一方面聘请知名学者来华讲学.学术交流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教师科研教学成果的舞台,必须充分运用好这一手段,尽快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参考文献:〔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2〕方惠坚,柏杰.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R].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建议2001(1).〔3〕方红,周鸿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07(2).〔4〕张彦通,赵世魁.超越留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思维[J].中国高教研究,2009(7).〔5〕黄福涛.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6〕王立新,柯玉贞.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林元旦.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J].广西社会科学,2005(1).〔8〕冯惠玲.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挑战与取向 [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近些年来,中国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前景究竟如何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1.教育资源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与国际先进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优秀教育资源,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学生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逐渐提高,学生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通过招收国际学生和送出中国学生到国外留学,促进了中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3.高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也逐渐提高。
高等教育机构开始与国际先进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程度。
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1.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困难。
在接待和处理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时,和西方文化的跨界交流以及教育体系的差异往往使得沟通存在问题。
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学会和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的文化差异相互理解。
2.人才较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由于同行业内的竞争和薪酬不高等原因,人才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3.外语能力不足由于中国的语言环境和教育文化的原因,许多学生或教师的外语能力并不够强。
这使得他们跨越文化沟壑的难度加大。
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在外语教学上下功夫,提高学术交流的语言水平。
三、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1.人才竞争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将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全球人才竞争中。
同时,国际化更加广泛、更加丰富的人才资源总体上将促进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形势、问题和策略
经 济利益为 主 ,发展 中 国家 则 以提高 自身教育 和科研 水平 为主要 目的 。但 是在客 观上 确实 推动 了二 者之 间的教 育交
流与发展 ,对交 流双方 文化 理解 和知识 视野 的开 阔都 有着
等诸项 功能中的过程 】 。三是 能力 方法 ,指 高等教育 各个 层 面显示 出来的 国际 化视野 和能力 ] 。四是 精神气质 ,认
化 是提高 师资水平 的一 个重 要途径 ,对 于师 资队伍建设 具
有 极大 的意义 ,许多 大学甚 至 以此 为 突破 口带动 国际化发 展 ,实施 了各种各样 的教师 海外进 修计 划 ,一些大学 实施 了教师海 外进修计划 ,制定 了教 师 、管 理 队伍 、实 验人员 全 面的出 国留学进修 目标。 ( 四)加 快战略 性 国 际化人 才培 养 意识 ,加 大 学生 派 出、 交换 和接 收 的力度 。留学生数 量是 国际 化程度 的外在 体现 ,直 接体现 了学 校 国际化水平 。对 此 ,国 内大 学都十
拨专 门经费 ,邀请 国外优 秀人才进 行短 期课程讲授 、项 目
合作研究 、大学管理咨询 等。对管 理干部 相应进行 国际化 培 训 ,实 现 管 理 的 国 际化 。 ( 三)加 强学生国际化意识 的培养。大力发展交换生及 各种海 外学习形式 ,扩大 交换生规 模 和范 围 ,加强 留学 生
完 整的高等教育 国际化 正好 应该包 含这 四个层 面 ,而 且是
四个递进 的层面 。但是 因为 各个大 学或 者各 国——高 等教
育 发展 程度不 同 ,因此 国际化发 展的层 次是有差 异 的。这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还存在一些困境,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改进。
本文将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方面。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引进国际化课程和优秀教师方面还存在困难。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高职院校和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开展教学项目,引进国际化课程和优秀教师,提高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较短,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政府应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同时加大对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和实习项目的支持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国际化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发表等方面的参与度较低,国际学术影响力不够强。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国际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尚存在一些困境,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改进。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资金和政策支持,引进国际化课程和优秀教师;加大对国际交流和实习项目的支持力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加强高职院校的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以及加强高职院校的国际文化交流,营造国际化的教育环境。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相信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将会得到提升。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研究水平和国际声誉,同时也是推动经济、文化乃至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融入国际化的发展潮流。
然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复杂,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应对这些问题。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教育理念的冲突。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往往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别。
例如,西方国家普遍强调个性化发展与批判性思维,而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应试教育。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国际学生在交流与学习时产生适应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甚至心理健康。
针对这一挑战,教育机构应加强教育理念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和文化活动,促进不同国家高校间的教育思想碰撞,从而探索出一种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教育模式。
同时,在教师培训中,要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创造一个更为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生流动性不足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常见的问题。
虽然不少高校在推动留学项目,但学生实际参与的比例仍然偏低。
有些学生由于经济压力、语言障碍及对国外生活的不安感而选择放弃留学机会。
同时,一些国家也在逐渐收紧对外国学生的签证政策,这进一步增加了学生流动的难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流动性,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激励他们参与国际交流项目。
此外,高校应当加强语言支持服务,开设强化语言课程,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学习环境。
与此相辅相成的是,学校应建立多元文化沟通平台,让已经留学归来的学生分享经验,增强在校生对出国学习的信心。
与此同时,国际合作项目效果不佳也成为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
有些高校在与国外院校合作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合作目标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合作成效有限。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承载着我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
面对国际化的趋势,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存在着一些发展困境,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改善。
本文将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现状和困境入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现状和困境1. 国际化水平不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整体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在一些大城市或者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国际化办学的尝试,但是整体上来看,国际化水平还需要提高。
2. 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对于国际化办学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其中包括外语教师和国际化教育专业人才的短缺。
3. 语言环境落后国际化办学要求学生和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国际化的学习环境,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语言环境相对落后,很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国际化学习环境。
4. 知名度不高我国高职院校的知名度相对不高,国际学生和教师很难对我国高职院校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面临较大挑战。
二、政策建议1. 提高资金投入比例针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比例,重点支持国际化办学项目的建设和推广。
通过增加资金投入,高职院校可以提升教学设施、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等,从而提高国际化办学的水平。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语言能力。
也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国际化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更多的国际化教育专业人才。
3. 推动语言环境改善政府可以鼓励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或者组织合作,引进国外师资和国际化教育资源,改善高职院校的语言环境。
也可以加大对国际化办学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项目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资金压力: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建设国际化的教学设施、引进国际一流的教学资源,以及推动国际学术交流等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然而,财政投入有限、校内经费紧张等问题制约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2. 师资力量: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这要求高校招聘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背景的教师。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跨文化背景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3. 跨文化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问题成为制约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文化融合的缺失可能导致教育理念的碰撞,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高校的办学条件。
同时,高校也应积极争取社会资本的参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拓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2. 优化培养机制:高校应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的创新型人才。
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高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增强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的培训,提高师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提高英语水平:英语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工具,提高英语水平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至关重要。
高校应加强英语教育,提供专业化的英语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4. 拓展国际合作:高校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
建立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与互动。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等活动,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挑战与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校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而在这一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核心。
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挑战:首先,国际化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足。
教师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方法与国际接轨还有一定的距离。
其次,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足。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针对以上挑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国际化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国际化教育培训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掌握国际化教育教学的核心要领。
其次,建立语言培训中心。
为教师提供专业的英语培训课程,并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提升他们的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学生培养模式的挑战与对策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还面临着学生培养模式的挑战。
首先,传统的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国际化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跨学科的能力。
其次,国内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无法应对国际教育的要求。
针对以上挑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调整学生培养模式。
不再将学科划分为孤立的学科,而是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其次,加强英语教育。
提供更多的英语教学资源,开设英语角和英语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国际学术交流的挑战与对策国际学术交流是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不完善。
目前,国内高校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还比较薄弱,无法满足学术交流的需求。
其次,国际学术交流的成本较高。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学者无法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
针对以上挑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建立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提供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组织与支持,为学者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个问题
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个问题
刘晓蓓
【期刊名称】《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4)004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引进原版教材,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开展联合办学等几方面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问题.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刘晓蓓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辽宁,鞍山,114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必然与现实——兼论云南农业大学教育国际化发展[J], 唐滢;丁红卫
2.关于大学理念的审视和思考--谈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J], 孙芬惠
3.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 [J], 李波
4.新加坡高校课程国际化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国际化的启示 [J], 李文文; 邱容机; 朱小玢
5.高等教育国际化比较研究——兼论WTO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J], 刘清乐;王剑波;康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校国际化的十个指标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个高校都在探索培养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但必须看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需要对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
本文列出目前高校国际化的十个指标,希望能够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误区与对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赖铮(1966---),男,福建明溪人,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副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际化,英语教育一、前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六章关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指出: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其中,“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是手段,“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是目标,“国际视野、国际规则和参与事务”是对国际化人才在理念、经验和能力方面的三个要求。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学飞教授列举了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同解读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给出的定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关键词是“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与氛围”。
台湾交通大学戴晓霞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应包含:学生的国际化,招收外国学生或本国学生前往他国就读,包括长期和短期停留,前者多为了取得学位/证书,后者多属于交换或游学性质,主要在获得文化经验和语言能力;教师的国际化,包括教师的短期访问和外籍教师的征聘;课程的国际化,扩大课程的国际视野,将全球化及相关问题作为课程探讨的主题,开设关于其他文化和语言的课程;研究的国际化,透过研讨会、期刊及书籍等交换和推广研究成果。
综合以上研究,一所高校的国际化应该体现为以下十个特征:*本文为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部分研究成果。
1)教育理念的国际化,不仅学习西方文化,也重视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
2)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必须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英语的国际化,必须接纳世界各国的变体英语。
4)语种的国际化,除了普及英语,应该开设法、西班牙、德语等小语种。
5)教学目标的国际化,学生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并能够参与国际事务,这里的学生主要是指广大的非外语专业学生。
6)本土教师的国际化,包括外语和非外语类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
7)校园文化的国际化,校园的各个角落和所有教职员工能够体现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
8)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任何专业的课程必须体现全球化的话题和本地文化的多元特征。
9)人才培养方案的国际化,学生必须具有跨国界学习的学分,只有参与国际交流这样才能获得文化体验。
9)高校网站内容的国际化,中文和外语版的新闻更新必须同步,及时向外传播高校的文化信息。
“国际化”是一个很容易让民众“欣赏”,也容易产生“误解”的词汇。
由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本文综合各个高校在国际化方面的所作所为,总结出十个指标体系及发展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有关管理人士和教师的关注。
二、中国高校国际化的十个指标体系及发展对策1. 教育理念方面:重视西方文化,也不忽视中国文化。
过去两百年来,由于西方科技的高度发达,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国人误认为“国际化”就是学习西方文化。
为此,长期以来,各大出版社不遗余力的出版各种反映西方文化价值的课外阅读,广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和熟悉程度往往超出老外们的想象。
然而,当这些学生被老外要求用外语介绍中国五千年文明,尤其一些地域性的风土人情时,很多人无法“脱口而出”。
这就是目前外语教育界讨论比较多的“失语”现象②。
如果说早期的外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那么,当中国地位在世界不断崛起的今天,外语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用外语进行两种文化的交流。
如果中国学生不能用外语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本土文化,世界的文明对话可能成为单向和霸道的。
如果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听不到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学生就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失去中国的文化身份③。
目前,以中国文化为内容,以英语为载体、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已经在语言学界、翻译界被赋予“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名称,逐渐被认可。
这不同于以往被赋予贬义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指受汉语习惯影响、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特点的表达方式)④。
目前,大多数211以上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类似《中国文化概况》的拓展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教育、体育、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但包括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也涵盖了中国的茶、酒、戏曲、中医、武术、杂技、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的瑰宝。
“学中外文化引领世界潮流,贯古今文明培养国际人才”,这是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的座右铭。
在外语系中设立对外汉语专业,有关汉语的课程同时用中英文双语上课,让学生同时接受英汉语的教育,成为能够连接中外文化桥梁的使者,这是厦门理工学院此举的出发点和目标。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特色的一些思想精华,就是一个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知识。
2.研究成果的国际化:重视项目和人才的数量,更要重视国际影响力。
唐忠(2009)指出,从结构性指标来衡量的一个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不完全等同于其国际影响的大小。
也就是说,一个大学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如果其教师的科研成果没有太大的国际影响,也没有产生有国际影响的校友,那么这个大学的国际影响并不一定大。
所以,“国际化人才”的真正内涵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
一位学者或许外语不是非常流利,或许就根本不会说外语,也不出国,但经常有其他国家的人来访问他,来向他请教,他只是用自己的母语与来访者交流,身边还需要翻译,但他一定是做出了重大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学者⑤。
陈景润没有国外教育的经历,其论文用中文发表在中国的学术刊物上,但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瑞思学科英语的总裁夏雨峰认为,说英语的华人数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说英语的这些华人是不是在国际上有话语权,这才是“国际竞争力”⑥。
处于国际化起步阶段的高校,一般重视教师的留学国别、在国际性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各种合作项目的数量、外籍教师和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以及国际交流的频繁程度。
到了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就要重视教师、学生、校友、论文、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否则,很难说这所大学培养了很多国际化人才。
3.英语的国际化:重视标准英语,也要适应变体英语。
每一种有生命的语言都在发展,语言的活力在于推陈出新,而英语比其他语言变化更快。
随着英语正在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多的英语变体(Englishes)正在形成。
英语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文化承载角色的转变,它不仅是英美文化的载体,而且是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载体;二是英语的本土化趋势,出现了日本英语、香港英语、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等等,这些变化对英语测试提出了新的挑战⑦。
来自英语普及地区和国家的人士,虽然都带有比较重的家乡口音,但他们都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工作和生活上的交流,能够熟练地阅读和写作。
相反,国内高校在培养外语人才时,过分重视语音语调,但不敢也不善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总是在意交流过程的语法错误,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目的。
如果一个外籍人士只能听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标准汉语,无法听懂四川、陕西、福建、广东一带的普通话,那么,他将寸步难行。
同理,如果只能听懂BBC和VOA等标准英语的学习者,听不懂来自日本、香港、菲律宾、新加坡和印度的英语,那么很难说他是一位国际化人才。
为此,高校在招聘专业英语(非语言教学)教师时,建议可以招聘一些来自菲律宾、印度、日本和非洲国家的英语老师,这些老师虽然带有一些地方口音,但是只要受过正统教育,还是可以给予聘任。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高校,应该具有不同口音的英语教师,学生应该具有适应未来多元化英语世界的能力。
4.语种的国际化:普及大语种,开发小语种。
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英语,还包括小语种。
大语种渐冷,小语种升温,随着与世界交流的愈加频繁,各种国际大型会议和比赛活动越来越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由于我国英语教育起步早,英语基础相对都比较好,如果能够掌握第二外语的入门知识和简单的交流能力,将具有更宽阔的国际视野,在人才市场上也更具有竞争力⑧。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小语种的巨大能量。
所谓小语种(非通用语种)就是相对于英语以外的外语,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使用的语言,比如法语、西班牙、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德语和俄语等。
部分选择小语种的学生及父母担心小语种的就业面问题,其实,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小语种专业对英语也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般也要达到普通高校英语本科毕业的水平,有的甚至达到英语专业的水平。
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在选择小语种教师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在教授小语种的时候,能够同时教授大学英语课程。
从就业角度看,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是得天独厚,前程似锦。
有人把那些日夜忙绿在各种经贸洽谈会、文艺汇演、博览会、艺术节和体育盛会里的小语种翻译比喻成为“打工贵族”,而只会英语的翻译只能成为“民工”。
5.本土教师的国际化:提高语言类教师的专业外语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
国际化人才决不仅仅是传统外语人才的延续,而是以外语才能为基础的,具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又具有国际视野、通晓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内国际通行规则,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也就是应当善于从国际交流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与处理事务,善于从国别比较的视野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推动事业跟随世界潮流方向发展。
这些素质并不是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能够自然生成的,而需要在各个教学和工作环节中进行磨练。
一方面,大部分外语类教师只会普通英语,不会专业英语,甚至也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一般的外语教师只能起到语言教师的作用,真正的培养任务应该要落实到广大的各种专业老师身上,因为,国际化人才不仅仅是提高口语教学,更重要是专业英语教学。
另外一方面,目前能够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数量很少,虽然他们有些有留学经历,能够用英语教学日常交流,但是,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多年的历练。
不是所有会普通话的中国人都能够上台讲课,道理是一样的。
高校在招聘外籍口语教师方面准备了比较充分的经费和管理人员,但是,对于专业英语教师的招聘和培训需要加强力度。
根据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子健的介绍,截止到2009年,全国有105所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仅占2.066%,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双语教学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