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民俗变迁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民俗变迁调查报告

谈话地点:村口树下

被访谈人:刘桂梅婶婶,吕金华爷爷

谈话记录

我:婶子,以前嫁人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

刘桂梅婶婶:最早的时候吧,那是我还没出生呢,这得问你爷爷,让你爷爷说说吧。

吕金华爷爷:那是我也还年轻呢,那时候啊,男女婚姻都是家里人一手操办的,不是有句话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嘛,男孩子十五六岁,有的甚至十二三岁,对了,村西的老王头,他家解放前是地主,所以他结婚时才十四,那还是虚岁呢,父母呢,找个媒人作媒,找门当户对的人家求亲,现在农村不还是这样吗?双方都觉得愿意呢,就定日子,举行定亲礼。定亲后,男方写“媒启”,备猪肉、点心等礼品,那时也没有什么高档礼品,我去你奶奶那会送点肉就很不错了,一个猪头就算好的了,你婶子结婚那会送个家用电器就不错了,现在礼品要比那时高档多了,选个好日子送到女孩家;女孩家收礼并回“启”。好日子定下后,两家还要再商议,选择吉日,男的家里将结婚日期告诉女的,还要写“迎婚贴”。婚前,男方的亲戚多送猪肉、点心什么的看喜。现在不也是这样,送肉送饽饽,女方亲戚送衣服料子、化妆品什么的等,送添箱。还要宴请亲朋,喝喜酒,图的就是沾个喜气。

我;那有什么禁忌和规矩呢?现在还照老一辈的规矩吗?

刘桂梅婶婶:结婚是大红的事,红色象征吉祥幸福。以前那是很严格,贴红对联,喜房糊红窗纸,新娘要穿红衣裤。还要成双忌单,“双”不是象征成双成对,白头到老嘛,被褥要成双,贴双喜。你爷爷说他那时候,穷人家娶亲没钱,新娘让其兄弟用车送到男的家里,也就完婚了。有钱的人家迎亲就尽力铺张来显示富有。至于具体的程序这个可能和现在不一样,你爷爷比我清楚,是吧,叔?

吕金华爷爷:结婚那可是大事,得好几天:第一天,女方家将“陪送”(家具、被褥等)送到男家下妆奁;第二天晚上,男方家将新娘结婚用的凤冠、蟒袍什么的,外加两抬食盒,适合里面装着吃的,我小时候没多少东西,食盒对孩子来说就是宝贝啊,送到女孩家,下催妆;第三天,男的家里张灯结彩,吹吹打打,可是非常热闹,新郎身上穿着新衣,披红绸,戴礼帽,咱农村一般就带那种毡帽了,还有簪花,坐蓝色轿子,现在都换成汽车了后边有新娘坐的花轿,一群人到女家“迎亲”。当然现在就不是这样了。

我:那婶婶你结婚时坐的什么?汽车还是轿子?

刘桂梅婶婶:我那会儿结婚是你爷爷家出了一辆自行车就把我拉走了,当然那会自行车还是很稀罕的,等再晚点就有三轮车,拖拉机了,咱村就有不少是拖拉机拉过来的,那时候的拖拉机和现在奔驰宝马的地位差不多吧。

吕金华爷爷:哈哈,这回条件好了,那时候新娘穿蟒袍,戴凤冠,红巾罩头,坐花轿其实也挺好看的。到了家,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入洞房”这些电视上都有。新娘在炕上坐床。,新郎新娘还要喝“合婚酒”。到了晚上就闹洞房,那最热闹了,现在花样还比以前多了,老了,唉。

刘桂梅婶婶:结完婚还有看二,看三,回小礼,然后就是现在说的蜜月了,现在哪还有穿蟒袍的,都穿婚纱了,不过现在没有这么严了,城里人一般都是西式婚礼了,农村还有这些规矩,基本套路一样,但生活层次明显高了。有钱了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