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客家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在现代社会,受到了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包括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1.缺乏保护意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更加追求新潮的事物,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减弱,很多人对客家文化缺乏保护意识。
2.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现代生活的冲击,许多懂得客家文化的老一辈人面临着信息传承的问题,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濒临失传。
3.缺乏传承人才: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快速变革,导致年轻一代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相对较低,传承人才相对匮乏。
二、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保护教育:有关部门可以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人们对客家文化保护的重视和认知。
2.保护文化遗产:加大对古老村落、文化古迹等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确保客家文化的历史遗产不受侵害。
3.加强传承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客家文化的培训班和课程,针对青少年和年轻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一批懂得、热爱并愿意传承客家文化的人才。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客家文化的传播效率,比如开发客家文化的手机APP、网络平台等,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5.加大对客家文化的投资: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要加大对客家文化的投资,建设客家文化博物馆和展览馆,举办客家文化节等活动,增加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6.引导和鼓励传统工艺发展:对于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音乐、舞蹈等,可以通过政策扶持、专利保护等方式鼓励它们的传承发展,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让客家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应该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努力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谈客家谚语在讲解当中的运用
( )客家 谚语在 “ 一 客从 何来 ”展厅 中
I
■●
● ●
的 运 用
“ 客从何 来 ”展 厅 ,主 要是介 绍客家渊 源方面 的 内容 ,包 括客家 人迁徙 历史 、客家 堂 号 和 族谱 、 客 家 方 言 。客 家 人 的根 在 中 原 ,历 史上经 过五 次大迁徙 。客家 先 民离开
一
●
看谈客家谚语
在讲解当【 帕运用 l 】
黄 晓 君
【 摘
要 】 客 家谚 语 是客 家文 化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在 客家 民俗 陈列 的讲 解过 程 当中 ,适 当地 引 用客
家谚 语不仅 能 更好地 吸引观 众 的注意 力 ,提高 讲解 效果 ,还 能使 观众 更好 更 深地 了解客 家 文化 。笔 者通 过从 事讲解 工作 的亲身 体验 ,结 合客 家博 物馆 的实 际情 况 ,谈 谈客 家谚语 在讲 解 中 的运用 以及
它 们 所起 的作 用 。
【关键 词 】客家 谚语 讲解 运 用 作 用
一
、
客家谚语定义及其分类
和 地 域 特 色 , 为 群 众 所 喜 闻 乐 见 。 客 家 谚 语
( 一)客家谚语定义 所谓谚语是指在群众 中间流传 的固定语 句 ,用 简单通俗 的话反 映 出深 刻 的道 理 。它 多数反 映 了劳动 人 民的生活 实践经验 ,一般 都 是 口头传 下来 的 。因而谚语 除 了具有 文字
他们对 气候 的观 察 也就特 别细致 ,总结 了许 多反 映客家地 区 ( 主要是 粤东 )气候特 点及
其 对 农 业 生产 的影 响 的谚 语 。如 : 春 分秋 分 , 日夜平 分 清 明无 雨 三 月 旱 正 月冻 死 牛 ,二 月 冻 死 马 ,三 月冻 死 耕
客家方言的保护以及发展趋向
客家方言的保护以及发展趋向语言是一个群体文化基因库的载体,一个群体的语言消失了,这个群体精神性的文化特质,基本上也就消失了,它的诗歌、史诗、传说、文化等等的源流、审美的趣味,都将消失,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第一任务就是要保护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语音是人类交际的第一工具,对语音使用的重要性也是摆在第一位,推广普通话,全国普遍共同的是普通话,但是并非要消灭其他方言,作为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四川和湖南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3700万。
客家话以梅州话为代表。
在当今,客家话的使用、普及、推广的场合、范围以及覆盖人群等相关的规范与要求可以探讨,保护、传承客家话,让这一承载着群体乡愁的文化记忆不致在时间的冲刷中消失、堙没,应当成为一种共识。
作为一种口口相传的语言文化资源,方言文化一旦消失就很难恢复。
保护客家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保护客家方言不能只停留于理念层面,要实现“记得住乡愁”的目标,必须落脚于切实可行的举措之中。
因而,保护工作必须重视并全面推动。
据一些调查研究报告的初步统计,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富有独特魅力的方言在我们这一代人逐渐出现了断层,许多青少年不会讲家乡方言。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好各地的方言。
我们从群众百姓对方言的喜爱程度、使用方言的能力、对保护方言的态度及保护方言的建议等方面对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相关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展开了调查研究,探索了一些有针对性地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
一、客家话中融入当代元素中,去粗取精,保存本色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较大,但无论在词汇还是词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名词,如对母亲,客家话发音:阿奶(ā nǎi)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带来普通话进入乡村视野,现在的阿奶(ā nǎi)我们变成叫:阿妈(ā ma),由原来通俗化走向书面化但音调却没有改变,还是那样亲切。
论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及其智慧系统建设
论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及其智慧系统建设【摘要】广西客家话是客家人的语言,承载着客家文化的精神和传统。
客家文化深厚而独特,包含了丰富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
由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智慧系统被引入到文化保护和传承中,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和传承客家文化。
本文分析了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特点与历史,探讨了目前保护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现状,并讨论了智慧系统在传承和保护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提出了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讨了智慧系统在保护传承中的作用,展望了未来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智慧系统在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广西客家话,客家文化,传承,保护,智慧系统,建设,策略,作用,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广西客家话是广西省的一种方言,也是客家人的语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
客家话在广西省广泛使用,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客家话的使用范围呈逐渐萎缩的趋势。
客家文化作为客家话的载体,是客家人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体现,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客家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现代社会和文化冲击的影响,亟需加强保护和传承。
研究背景提到了对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延伸至对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挑战。
研究背景对于深入探索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传承保护策略及智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将围绕广西客家话的特点与历史、客家文化的特点与传承、保护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现状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智慧系统建设,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促进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播。
1.2 研究意义客家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广西客家话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客家人的记忆、情感和智慧。
浅谈客家方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客家方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作者:陈月梅周颖陈沅黎俏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12期摘要:客家方言作为客家优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少客家词汇能够充分体现客家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清远英德作为纯客家县市,客家方言的代际传承正面临困境。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并分析英德地区青少年客家方言的使用现状,探索客家方言传承困境的原因,针对现有的状况多角度提出保护与传承英德地区客家方言的思路与方法,让客家方言在新时代下焕发活力,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客家方言;式微原因;保护传承一、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客家方言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七大方言之一,当时北方人民由于战乱等原因被迫南迁,他们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的傒语[傒语:南北朝时期九江、豫章一带居民所讲的语言,与当时的“正音”即通语有所区别。
]的基础上形成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四川、湖南。
广东省境内则分布在粤东、粤中、粤西和粤北地区。
英德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位于粤北地区的英德,人口有8成以上是客家人,饶秉才在《客家方言》中指出英德是纯粹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县市。
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言的背后折射出客家人独有的文化特征。
客家方言形成的背后反映了客家人的迁移历史。
客家民系在历史上有五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运动,第一次南迁运动发生在东汉末年至魏晋,这一批人走出中原故土,他们所讲的语言是中原汉语,所以在客家方言中保留不少中古口语词。
搇:《集韵》丘禁切:“搇,按也。
”因此搇是“按”的意思。
舓:《广韵》神纸切:“舓,以舌舔物”。
因此舓是“舔”的意思。
客家方言的词汇中反映出浓郁的“山居稻作”文化。
客家人迁出中原地区后,居住在山区,农业种植以稻子为主。
在客家方言词汇中与山区生活和稻子种植相关的词语异常丰富。
英德地处粤北山区,不少词汇能体现出英德的地理特征,如山坑(地势较低的山)、山窿(山洞)、背夫(小山坡)。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客家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结合客家文化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1.受现代化影响,传统客家文化受到冲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的客家文化习俗和传统手工艺正在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低。
2.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客家文化传承困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客家人逐渐迁徙至城市,导致客家文化在传承上遇到了挑战,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无法得到有效传承。
3.客家文化资源整合不足。
客家文化地域广泛,分散性强,各地客家文化传承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客家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
4.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对于客家文化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乏系统性,导致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不够完善。
二、对策建议1.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与传播。
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如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大众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2.建立客家文化资源整合平台。
建立客家文化资源整合平台,汇集全国各地客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推动客家文化各地资源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推进客家文化传统节日传承。
加强客家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展览等形式,提高社会各界对客家文化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增强传统节日的传承力量。
4.加强客家文化非遗保护。
加强对客家文化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构建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推动客家文化非遗资源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5.注重客家文化教育。
加强客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推动客家文化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在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传授和弘扬。
6.加强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鼓励设立客家文化研究机构,支持文化企业、志愿者等组织开展客家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概述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之一,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语言、习俗和艺术形式。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
客家文化在许多地方逐渐失去了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其核心价值也受到了冲击和侵蚀。
因此,深入研究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2 背景介绍客家人作为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民系之一,其传统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网络以及特有的建筑风格等都构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影响等因素,客家人在当代社会中逐渐丧失传统身份认同感,并面临着日益减少的使用客家语言和遗忘传统习俗等问题。
同时,现代科技手段对社交媒体、电视节目以及流行音乐等新兴文化的普及,也使得年轻一代更加倾向于追求流行文化,进而对传统客家文化产生疏离感。
1.3 研究意义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其保护与传承关乎着整个民族的身份认同与完整性。
通过深入探讨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增强对该文化保护工作的认识,并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同时,通过提出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案,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共识,并促进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篇长文将围绕以上大纲所列目录展开详细论述。
在"1. 引言"部分中,概述了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其背景情况,并指出了研究该主题的意义与价值。
接下来,在"2.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部分将具体分析客家文化特点、面临的问题及现有保护措施的不足之处。
在"3. 问题根源分析"部分将深入剖析导致问题存在的社会背景因素影响、文化认同和转变困境以及教育与传承问题。
随后,在"4. 对策建议与解决方案提出"部分将提出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设立客家文化保护基金及建立多元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保护和传承客家语言迫在眉睫
保护和传承客家语言迫在眉睫客家文化是我县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与根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脊梁,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保护和各种多样性的民族文化,离不开民族语言的使用。
周恩来早在1958年1月10日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语言及其方言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
美国一位语言学家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
”客家族群形成的历史至今已有近千年,在此过程中客家人虽历经磨难,其独特的客家传统文化及语言却历久不衰并且不断发扬光大,这也正是全球客家人得以凝聚的力量之所在。
然而,毕竟时代在发展,包括语言在内的传统文化不可能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而逐渐退隐进而退化。
语言消亡意味着:人类将失去不可复得的语言样品,将失去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将永远失去一些历史记忆。
客家话是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客家语系也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客家人有句老话:“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
”客家方言蕴含了丰富的客家人文内涵,是人们坚守客家文化传承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族群文化的重要纽带,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贡献。
从文化的角度看,保护了方言,也就是保护了口头传承的语言历史,也就是保护以方言为载体的地域历史和地域文化,保护了地域文化的丰富性。
客家方言的消失,势必会使它所传达的客家文化也随之萎缩和贫乏化。
但是,随着普通话普及,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会说客家话的愈来愈少,过去许多“外地人”来宁化,居住一段时间就学会了宁化客家话,因为他们要适应宁化的客家语言环境,而现在,有的家庭父母都是“本地人”,孩子却不会说客家话,甚至听不懂父母的客家方言。
成年人的语言习惯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而转移,逐步趋向大众化,许多客家方言的元素和特质正在逐渐消失。
论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及其智慧系统建设
论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及其智慧系统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西是中国南部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客家人是其中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
客家话作为客家人的母语,在广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迁,广西客家话及客家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许多年轻人已经不能流利地使用客家话,传统的客家文化也在逐渐消失。
为了传承和保护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及时应对现代化带来的冲击,需要研究和建立智慧系统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智慧系统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对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客家话是中国的一种方言,广西客家话作为客家话的一个分支,拥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是客家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
而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的文化传统,包括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宗族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广西作为客家人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助于挖掘客家文化的瑰宝。
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传统技艺等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传承,而广西客家话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有助于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话的语言文化,更能够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增强地方的文化软实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关键是深入探讨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智慧系统在客家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并探讨智慧系统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为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推动客家文化的创新发展,促进广西客家话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
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引言:客家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台湾等地区。
其方言特征独特而丰富,本文将对客家方言特征词进行研究,从词汇的构成、发音、语法等方面来探讨其特点。
一、客家方言特征词的构成客家方言特征词的构成十分独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声母和韵母的变化客家方言中,与普通话相比,声母和韵母的变化较为明显。
例如,“普通话”的“春天”在客家方言中通常发音为“清天”;“普通话”的“中心”在客家方言中则发音为“中兴”。
这种声母和韵母的变化使得客家方言在词汇的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韵味。
2. 声调的变化客家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多,与其他方言相比声调运用较为灵活。
例如,“普通话”的“饭店”在客家方言中通常发音为“番店”,声调由阳平变为阳上。
这种声调的变化使得客家方言的语音特征更加鲜明。
二、客家方言特征词的发音客家方言的发音特点也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入声的变化在客家方言中,入声的发音规律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普通话”的“心”字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兴”,其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
“普通话”的“一”字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世”,同样也存在声母和韵母的变化。
这种入声的变化使得客家方言在发音上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2. 儿化音的出现客家方言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儿化音现象。
例如,“普通话”的“妈妈”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妈咿”;“普通话”的“洋人”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洋儿”等。
这种儿化音的出现增添了客家方言的特色,使其在词汇表达上更加多样化。
三、客家方言特征词的语法客家方言的语法特点也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
1. 重叠结构客家方言中常见的一种词语结构是重叠结构,即在表达某个意义时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词汇。
例如,“普通话”的“好好”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好好好”,其意思仍然是“很好”。
这种重叠结构的特点使得客家方言的语法更加独特。
2. 未定式的变化在客家方言中,动词未定式的变化也较为常见。
论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及其智慧系统建设
论广西客家话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及其智慧系统建设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其中客家人是广西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客家人有着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而广西客家话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客家话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传承与保护困境。
建立智慧系统来保护和传承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广西客家话是中国广西地区特有的方言之一,广西客家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如桂林、南宁、柳州等地。
客家话作为客家人的主要语言,贯穿于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他们传承和保护客家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客家文化是广西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客家文化包括客家人的传统服饰、饮食、音乐、舞蹈、建筑等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由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融,客家文化受到冲击和影响,传承和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传承和保护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需要加强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大研究和挖掘客家文化的价值,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宣传推广,提升人们对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使其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
1.数字化技术在客家文化传承中的应用智慧系统建设涉及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客家话进行语言录音和文字记录,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语言资源;对客家文化的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和保护,建立客家文化的数字资料库,为客家文化的传承提供强大的支持。
智慧系统的建设可以为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
通过智慧系统,可以建立客家文化的在线展览和数字图书馆,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参与客家文化的传承;还可以构建客家话的在线学习平台,为学习客家话的人提供便利和支持。
智慧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升广西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传承效果,使其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弘扬。
客家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
客家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摘要:客家文化具备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传承众多灿烂且优良的文化内涵,在民族学、民俗学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客家的民俗节日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能够充分展现出客家文化的精髓,且能够起到民俗文化传承的目的。
但是,目前梅州客家文化呈现出衰退现象,青少年不了解客家民俗文化,甚至对客家文化产生漠视心理。
之所以会出现这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外来文化对客家文化造成严重冲击,导致文化活动开展缺乏客家传统文化特色。
本文先介绍客家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体系,然后分析客家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发展现状,最后给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客家文化;民俗节日;传承;创新前言生活在梅州的客家祖先后辗转多个区域,最终选择了粤闽赣边作为大本营,受当地环境影响,逐步形成了带有梅州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地域风情。
客家人民族情节深厚,因此,大量的中原民俗文化被延续至今。
通过研究能够发现,对于客家少数民族文化系统而言,民俗风情与文化占据十分关键的影响地位,其不仅组成了精神体系,同时也在文化传播阶段内,发挥重要载体作用。
在理解客家民族文化所具备的丰富内涵条件下,其也能够对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起到一定影响效用。
一、客家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体系概述客家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当中最具浓墨色彩的一笔,其包含了客家民族的艰苦奋斗过程,也包含了客家族自强自立的传统。
在传统理念以文化的方式不断积累和渗透的情况下,客家文化已经逐渐延续到人们的血液当中,并且形成了非常强悍的凝聚力[1]。
对于民族文化来讲,节日活动开展是文化精粹的重要展示,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桥梁。
汉族经过漫长的民族发展已经形成了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而且每一个节日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但其无不以自身的组织方式来传扬文化精髓。
传统节日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也营造出了特定的文化氛围,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追捧。
而客家族也是中国重要的民族之一,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节日民俗的形成也将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备重要联系[2]。
地方方言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分析
地方方言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分析现代社会的全球化以及语言政策的影响已导致地方方言面临多重威胁。
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习惯的保存,更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地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案例,探讨保护与传承地方方言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地方方言的传承。
案例一:广东河源市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河源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客家聚居地,客家方言是当地的主要语言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离乡谋求发展机会,客家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客家方言,河源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客家方言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习和使用客家方言。
其次,组织方言比赛和文化活动,以促进人们对客家方言的兴趣和认同。
最后,建立客家方言研究中心,开展方言研究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通过这些努力,客家方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案例二:四川乡村方言综合保护项目四川省是中国方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代表地区,各个乡村往往有着独特的方言系统。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年轻一代的外出就业,乡村方言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乡村方言,四川省推出了乡村方言综合保护项目。
该项目通过建设方言教室,引导村民学习和使用方言;举办乡村方言文化节,加强人们对方言的认同和传承意识;记录和整理方言语料,为方言研究提供更好的资源。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方言的保护工作。
案例三: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西西里方言保护与传承西西里方言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主要地方方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然而,在当代社会,西西里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年轻一代越来越少使用方言。
针对这一问题,西西里岛政府推出了西西里方言保护与传承项目。
该项目通过成立方言俱乐部,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使用方言;组织方言演讲比赛,提高方言的知名度和使用率;开设方言课程,培养方言教师和研究人员。
通过这些措施,西西里方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客家话的用字调查与探讨
客家话的用字调查与探讨客家话是中国的一种方言,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方言之一。
它是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的客家人所使用的语言。
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民族群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客家话有着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用字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随着大规模城市化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客家话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相比普通话和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客家话的使用者越来越少,使得用字的调查和探讨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客家话的用字可以通过对其词汇的调查来进行。
客家话的词汇丰富多样,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和情感。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独特的客家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是其他方言所没有的。
比如,客家话中有很多农业相关的词汇,因为客家人大多是从事农业生产的。
在这方面,客家话的用字更加贴近生活,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其次,客家话的用字也可以通过对其音韵特点的调查来进行。
客家话有独特的音韵体系,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所不同。
客家话的音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上。
在声母上,客家话中有一些特有的辅音,比如“ㄋ”、“ㄌ”等,这些辅音在其他方言中并不常见。
在韵母上,客家话的发音较为独特,有很多近似于双元音的音韵。
最后,客家话的用字还可以通过对其语法结构的调查来进行。
客家话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客家话的语序比较自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
另外,客家话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规则,比如说话时的时态和语气等。
这些语法结构和规则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客家话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综上所述,客家话的用字调查与探讨对于研究和保护客家话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客家话词汇、音韵特点和语法结构的调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客家话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客家话的文化传统。
作为一种珍贵的语言资源,客家话的用字研究不仅是对客家人文化遗产的继承,也是对人类多样化语言文化的尊重和关注。
语言生态学视域下闽西客家方言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语言生态学视域下闽西客家方言的保护和传承研究饶卫忠(福建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0)摘要:客家方言是客家人沟通与交往的独特语言,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
客家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与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息息相关。
从语言生态学视域对闽西客家方言生态进行调查和研究,能够揭示客家方言日渐式微的原因,探索相应的保护和传承对策。
关键词:语言生态学;闽西;客家方言;保护和传承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26(2021)04-0046-03《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1]。
语言的活动过程就是实现它的交际作用的过程。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民族的图腾,也是一种保护文化的重要工具。
客家方言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特色方言。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它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
客家方言是客家人之间沟通与交往的独特语言,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标志[2]。
罗林香指出,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3]。
以客家方言为载体的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适应闽粤赣环境以及与自然、历史互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文明成果。
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4]。
客家方言作为客家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在现实中却日渐式微。
《纲要》指出,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探索方言使用和保护的科学途径[1]。
201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5]。
2017年2月,文化部批复同意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梅州和赣南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保护客家方言传承客家文化
保护客家方言传承客家文化保护客家方言传承客家文化——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心得体会近两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依托武域文化,开展研究性学习”特色学校建设,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客家话的保护和传承。
据了解,当前已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讲客家方言,有的甚至听都听不懂,并且他们对客家文化了解甚少。
经学校调查,我校不会讲客家话的孩子居然占一半以上,客家话失语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保护客家方言、传承客家文化非常有必要。
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觉得,保护客家方言,主要是要营造客家话氛围。
如采取措施鼓励孩子们学习方言,鼓励孩子在学校讲普通话,回到家中学讲客家话,创造讲客家话的必要环境与社会氛围。
让客家文化进学校,让学生们听“讲古”,通过欣赏地方山歌、汉剧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客家话,欣赏客家地方文化艺术。
我认为,保护方言的最佳对策是双语倡导和支持,要取得社会的支持,建议广播、电视增加客家话播报新闻的节目,特别是在青少年节目中尝试加入客家语;公交车上的站名播报和温馨提示语可以改为普通话和客家话双语播报;公交车载电视也是一个有效平台,可通过讲客家民间故事、笑话、谚语、俗语,表演民间曲艺等形式吸引乘客,推广客家方言。
学校开展方言保护,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
可充分利用语文课、音乐课、乡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外活动等,把适当的地方方言、文化知识、艺术、手工艺等带入课堂。
鼓励创编客家新童谣有专家认为:面对许多中小学生不会讲方言的窘境,解决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学普通话之初就开口讲方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唱童谣。
从古代留存到今天的童谣看,每一首客家童谣都孕育着客家文化,在充满童趣的词句里,可以品到客家民俗、客家的衣食住行,品到客家人的喜怒哀乐、好恶品行。
每一首客家童谣都是经过几代、乃至几十代人千锤百炼,又不断补充、修改、创新的精品。
我们可以对老客家童谣进行加工、翻新,创编出能够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道德、新风尚的客家新童谣。
学校曾经组织过童谣征集活动,反响还是较积极的。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并已处于濒危境地,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注、研究和保护。
文章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客家方言,特别是保护客家俗语重要性的认识;要创造条件建立赣客俗语语料资源库;要对客家俗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外还要重视客家俗语的当代发展研究。
标签:客家方言俗语价值研究保护“俗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民群众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
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以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具体语言类型。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堪称中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社会发展和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录着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客家人心理意识层面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透视客家人文化心理的窗口之一。
一、客家俗语的研究现状正是因为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一)论文方面。
有的是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探讨客家俗语的语言类型和文化价值。
例如:郭起华的《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卢小燕的《从客家谚语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理》(农业考古,2007);温珍琴的《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饮食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练春招的《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等。
这些文章从不同文化侧面对客家俗语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在文中列举了不少客家俗语例句。
(二)论著方面。
随着“客家热”的兴起,已有一些论著对客家俗语语料进行了搜罗和整理。
例如:何石松的《客谚一百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涂春景的《形象化客话俗语1200句》(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冯辉岳的《客家谣谚赏析》(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4)等。
学习强国客家方言保护
学习强国客家方言保护一、传承、运用客家方言是海内外客家人共同传统和不变的心愿客家话有很坚实的古代汉语基础,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客家文化活化石,客家话也是世界客家人情感认同的基础。
传承、运用客家方言是海内外客家人共同的的传统。
国内许多客家地方的客家人通过立规矩、创祖训来传承、运用客家话。
如明末清初,因社会动荡,姑田一带客家百姓纷纷外逃避乱。
其中,就有姑田邓氏、余氏、黄氏三姓族人逃亡至今XX市XX 镇XX村。
XX村这三姓姑田籍客家先祖为了世代传承客家话,还专门定下规矩,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话节。
从此,该村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
民国时期,XX十陵镇东山一带客家人赶集,都是用客家话,也就是所谓的“土广东话”。
他们都有历代相传的祖训,就是不要忘记祖宗说的话。
小孩如果在家里说句XX话就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海外客家人也对客家话情有独钟。
如XX霹雳华侨实业家XX的儿子XX能讲一口流利的永定下洋中川话,对故乡有很深的感情。
英国曼彻斯特市有一客家社区,抗战前夕XX一客家村落客家人整村迁往,得以形成。
该社区李氏火德公裔孙多次携族谱回上杭稔田寻根谒祖。
该社区客家人热爱自己的客家母语,也通过口口相传,把客家话完好地传承至今。
可见,客家话是海内外客家人弥足珍贵共同的文化遗产。
闽西是客家祖地,理应成为世界客家传承、运用好客家话的榜样。
二、客家方言保护、传承和运用的现状并不乐观眼下,客家话无论是保护、传承,还是运用的现状都不容乐观。
客家话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客家话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现实里的应用日渐式微。
特别是走出家乡志在四方的年轻一代,在平常的交际中根本没机会使用家乡话,即使有限的使用也大多是日常的交际用语。
XX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专家在考察地处XX深山中的客家话保留得相对完整的“罗家湾客家村”时,发现基本上只有60多岁以上的老人才说客家话,一部分常用的客家用词已经与当地的强势方言商州话非常接近。
也因此有学者感叹在客家方言的使用和保存上,“现代的(XX)罗家湾是最后的罗家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为鲜活生动而又 “ 濒危”的珍稀语 言要素。
地 方 俗 语 中 包 含 着 深 刻 的 人 生 感 悟 和 丰 富 的 生 活 常 的 “ 语 ” 被 研 究 得 相 对 较 多 ,而 歇 后 语 、 惯 用 语 等 则 相 谚 识 ,记 载 着 地 方 的 传 统 文 化 。 通 过 对 地 方 俗 语 的研 究 ,可 对 关注较少,有必要对俗语进行较为全面的研 究。
《 家 话 通 用 词 典 》 ( 山大 学 出 版 社 ,2 0 ) 中 , 辑 录 客 中 04
也 正 在 面对 。 因此 , 保护 客 家 方 言 同样 刻 不 容 缓 。
2 1 O O1 . 2
语 言应 用研 究
保 护 客 家 俗 语 , 更 因 为 客 家 俗 语 是 客 家 方 言 中 俗 语 包 括 谚语 、 歇 后 语 、惯 用 语 以及 口头 上 常 用 的 成 语 等 具 体 语 言 类 型 ,但 从 目前 已有 的 研 究 成 果 看 , 客 家 俗 语 中
化 心 理 》 ( 业 考 古 , 2 0 ); 温 珍 琴 的 《 客 家 饮 食 谚 蕴 涵 在 方 言 当 中 。 因 此 ,无 论 是 从 情 感 还 是 文 化 传 承 方 面 农 07 从
语 看 客 家 饮 食 文 化 》 ( 丹 江 大 学 学 报 ,2 0 ) ;练 春 招 讲 , 懂 方 言 、 学 方 言 、讲 方 言 ,都 是 乡 土 文 化 传 承 的 重 要 牡 07 的 《 客 家 谚 语 看 客 家 的 家庭 观 和 家 庭 制 》 ( 建 师 范 大 内容 。 然 而 , 随着 全 球 化 的 发 展 和 语 言 交 流 的 现 实 功 利 性 从 福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l 9 ) 等 。 这 些 文 章 从 不 同文 化 要 求 , 如 今 ,数 千 年 沉 淀 下 来 的 差 异 化 、 丰 富 多 彩 的语 言 95
侧 面 对 客 家 俗 语 进 行 了 分 析 和 解 读 , 并 在 文 中 列 举 了不 少 正 在 趋 向 同 化 ,地 方 语 言 作 为 文 化 正 在 遭 受 着 前 所 未 有 的
下对 客 家 方 言进 行 保 护 的 紧 迫性 。
来 已有 一 些研 究 者 将 目光投 向这 一 领 域 。
( ) 论 文 方 面 。 有 的 是 以 单 篇 论 文 的 形 式 , 探 讨 一
方 言 作 为 地 方 文 化 的 一 种 ,是 民 族 文 化 的有 机 组 成 部
客 家 俗 语 的语 言 类 型 和 文 化 价值 。例 如 : 郭 起 华 的 《 家 分 , 文 化 越 多 的 包 容 性 越 能 显 示 出其 魅 力 。方 言 里 有 十 分 客 人 价 值 观 的 民 间 视 野 —— 客 家 谚 语 解 读 》 ( 丹 江 大 学 学 丰富 的生 活、情感用语 ,在动作 的细微 区分 、事 物的性状 牡 报 , 2 0 ); 卢 小 燕 的 《 客 家 谚 语 透 视 客 家 人 的 农 业 文 描 绘 等 方 面 都 更 具 体 。可 以 说 ,语 言里 最 鲜 活 的成 分 其 实 08 从
客 家俗 语 例 句 。 ( ) 论 著 方 面 。 随 着 “ 家 热 ” 的 兴 起 , 已 有 一 二 客
破 坏 。方 言 的 话 语 权 正 逐 步 被 削 弱 ,人 们 对 方 言 已越 来 越 陌 生 。 方 言 的死 亡 、差 异 的 寿 终 正 寝 , 意 味 着 鲜 活 的 感 性 “ 救 方 言 、 保 护 方 言 ” ;一 些 地 方 政 府 ( 上 海 )甚 至 抢 如
态 度 。 郭 起 华 认 为 , 客 家 俗 语 充 分 反 映 了 客 家 人 勤 劳节 俭 视 客 家 人 文 化 心 理 的 窗 口之 一 。 为 此 ,我 们 要 运 用 语 言
的 生 活 观 念 、 重 视 品 行 的 处 世 观 念 、 崇 文 重 教 的 向 学 观 学 、社 会 学 、 文 化 学 、人 类 学 、 民俗 学 、 历 史 学 等 多 种 学
一
家 俗 语 的研 究 却 相对 薄 弱 。
二 、保 护 客 家 俗 语 的必 要 性
、
客 家 俗 语 的研 究 现 状
正 是 因 为 客 家俗 语 具 有 特 殊 的 语 言 、 文 化 价 值 ,近 年
( ) 保 护 客 家 俗 语 ,首 先 是 基 于 “ 言 危 机 ”背 景 一 方
2 0 ) ;涂 春 景 的 《 象 化 客 话 俗 语 l0 句 》 ( 北 : 五 01 形 20 台
南 图 书 出 版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 0 ) ;冯 辉 岳 的 《 家 谣 谚 03 客
历 史 上 , 客 家 人 一 贯 秉 承 “宁 卖 祖 宗 田 , 不 卖 祖 宗
赏 析 》 ( 北 :武 陵 出版 有 限 公 司 , 2 0 ) 等 。 以上 三 部 言 ” 的 优 良传 统 , 客 家 话 得 以 传 承 不 惜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台 04 专 著 均 为 台湾 出版 , 说 明在 搜 集 整 理 客 家 俗 语 语 料 资源 方 说 , 客 家 方 言 似 乎 没 有 遇 到 太 大 的 “ 机 ” ,但 那 终 究 是 危 面 , 台 湾 学 者 走 在 了 前 列 。大 陆 方 面 也 稍 有 类 似 成 果 , 如 历 史 , 现 如 今 , 新 时 代 的 客 家 人 , 尤 其 是 一 些 “ 0 ” 9后 陈 泽 平 、彭 怡 玢 的 《 汀 客 家 方 言 熟语 》 ( 建 人 民 出 版 “ 0 ” , 不 愿 说 、不 会 说 客 家 话 而 只 会 说 普 通 话 的 已经 长 福 o后 社 , 2 0 ) 。 此 外 , 罗 家 珍 、 林 立 芳 、 饶 长 溶 所 主 编 的 不 是 个 别 现 象 了 ,其 他 方 言 所 遭 遇 的 危 机 , 客 家 方 言 同样 07
在地 方 法 规 中 明确 要 保 护 地 区方 言 。
些 论 著 对 客 家俗 语 语 料 进 行 了 搜 罗 和 整 理 。例 如 : 何 石 松 缩 减 为 干 巴 巴 的符 号 。 为 此 ,一 些 有 识 之 士 开 始 大 声 疾 呼
的 《 谚 一百首》 ( 北:五南 图书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 , 客 台
入 系统 的研 究 ;此 外 还要 重视 客 家俗 语 的 当代 发展 研 究 。 关 键 词 :客 家方 言 俗语 价值 研究 保 护
“ 语 ”作 为 熟 语 的 一 种 , 是 汉 语 词 汇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俗 对 定 型 的 通 俗 而 简 练 的 语 句 。俗 语 包 括 谚 语 、 歇 后 语 、惯 用 语 以及 口头 上 常用 的成 语 等 具体 语 言 类 型 。
客 家 谚 语 是 流 传 在 客 家 地 区 的 一种 文 化 ,也 是 客 家 先 外 ,语 料 库 也 是 开 展 进 一 步 的系 统深 入 的 语 言 研 究 的基 础 贤 长 期 以来 对 劳 动 的 体 认 和 从 人 生 的 感 悟 中总 结 与 创 造 出 性 工 作 。 为 此 ,要 由相 关 部 门和 机 构 组 织 人 、财 、物 力 ,
语 言应 用研 究Fra bibliotek鳓 浅议 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口钟舟海
摘 要 :客 家俗语是客 家方言 的重要 内容之 一,更是客 家人精神花 园中的一朵奇葩。客 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
言 、文化价值 ,并 已处于濒危境地 ,需要予 以特别的关注、研 究和保护。文章指 出,要 进一 步提 高对保护客 家方 言 ,特别是保护客 家俗语 重要 性的认识 ;要创造条件建立赣客俗语语料资源库;要对客 家俗语 的文化 内涵进行 深
来的精神财 富。这些俗语凝聚 了客家人的生活经验 ,反映 通 过 艰 苦 细 致 的 田 野 调 查 和 广 泛 深 入 的 座 谈 访 谈 , 尽 可 能
了 他 们 对 社 会 人 生 的 普 遍 观 念 , 并 且 成 为 日常 生 活 中 的 规 多 地 搜 集 赣 客俗 语 语 料 资 源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建 立 语 料 库 , 范 准 则 , 被 一 代 又 一 代 的 客 家 人 当作 祖 宗 遗 训 、主 义 般 的 用 数 字 化手 段 保 存和 保 护 客 家方 言 的 “ 言基 因 ”。 语 教 条 传 授 下 来 。 可 以 说 ,客 家 俗 语 将 生 活 浓 缩 在 语 言 中 , ( )对 客 家 俗 语 的 文 化 内涵 进 行 深 入 系 统 的研 究 。 四 反 过 来 又 作 用 于 生 活 ,规 定 、 制 约 着 人 们 对 生 活 的 理 解 和 客 家 俗 语 是 客 家 人 心 理 意 识 的 外 在 表 现 形 式 之 一 ,也 是 透
于 客 家 俗 语 的研 究 呈 现 以下 几 个 特 点 :第 一 , 重 视 程 度 尚
客 家方 言 是 汉 语 七 大 方 言 之 一 , 堪 称 中古 汉 语 的 “ 活 不 太 够 ,研 究 成 果 比 较 有 限 ; 第 二 ,论 文 形 式 的 成 果 虽 具 化 石 ” 。 客 家 俗 语 是 客 家 方 言 的 重 要 内容 之 一 , 更 是 客 家 备 一 定 的 理 论 性 但 仍 显 得 比较 零 碎 ,其 中 所 举 的 例 句 更 是
特 总 结 ,是 客 家 人 集 体 智 慧 的 结 晶 ,它 不 仅 记 录 着 客 家 人 的 并 且 还 缺 乏 足 够 的理 论 深 度 ;第 三 , 江 西 ( 别 是 赣 南 ) 生 产 和 生活 方 式 , 更 是 客 家 人 心 理 意 识 层 面 的 外 在 表 现 形 是客家人 口最多 、最 密集的地 区之 一 ,但对这 一地区的客 式 之 一 ,也 是透 视 客 家 人 文 化心 理 的 窗 口之一 。
人 精 神 花 园 中 的 一 朵 奇 葩 。它 是 客 家 人 在 长 期 的 社 会 生 活 零 散 而 随 意 ;论 著 形 式 的成 果 则 主 要 侧 重 于 对 语 料 本 身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