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和三皇五氏

合集下载

盘古和三皇五氏

盘古和三皇五氏

• 泰皇-(人皇)----出生于仙家圣地“刑马山”,有兄 弟九人,分管天下九州。

人皇活了一万五千六百岁。有9个有九个弟弟,都神通广大,法术高强。
人皇把中国分为九个州,命他的弟弟们各当一州的州长。他自己则住在九州
的中央,时常出巡。出巡的时候人皇坐可以在空中奔跑的车辆,驾车的人有
3对翅膀,车飞人也能飞,这辆飞车自然就有闪电般的迅速。
了国家的雏形。
• 地皇-----兴起于熊耳、龙门等山,有兄弟十一人,在位一万八千年。
• 天皇死后,经过若干万年,地皇诞生,那时由盘古眼睛变成的太阳和月亮, 以及由睫毛变成的星辰,运转的秩序忽然混乱。有时一连数天都是白昼,有 时一连数天都是黑夜。而有些星辰又悬挂的很低,人们走路时,一不小心, 脑袋就会撞伤。 地皇用他无比的神力,改造天地。他首先把太阳和月亮出 现的时间加以固定,使他们作有规律的起落,昼夜才算分明。又规定三十天 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使人们知道时间和年龄的计算方法。地皇又命 所有的星辰上升,升到遥远的天空。星辰在那里当然非常无聊,地皇就特别 允许他们白昼可以在家睡觉,而在晚上再出来探视他们留在地面上的老友。 这就是我们白昼看不见星辰,必须晚上才看得见的原因。
• 皇,原意便是神祇。 • 氏,原意也是神祇,却比皇的神性更少些。 • 于是三皇和五氏成了我们认可的继盘古第一神祇之
后的第二级别的神祇和第三级别的神祇。 • 三皇五帝的故事溯源于民间传说,其实就是原始社
会中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和个人(例如上古 洪荒时代的水灾,鲧率领众人治水),后来人们为 了纪念和怀念这些群体和个人的功绩,将他们一一 神话,归类为神祇人物以供奉祭祀。 • 神话遥远难以详细取证,使得今天的三皇五氏说法 众多,人物各异。这是远古神话里的浩瀚星辰,扑 朔迷离,混沌未知。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多来自《山海经》、《搜神记》《淮南子》等著作,《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三五历记》《帝王世纪》等等著作里也有设计的片段。

主要的神话小说有《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liáo'zhāi)志异》。

我知道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女蜗造人后羿射日神农氏尝百草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xī(羲皇)、神农(农皇);燧(suì)人: 燧人氏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简称燧人,尊称“燧皇”或“遂皇,燧王,燧帝”。

据传,名允婼(chóu),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为华胥氏之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

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

伏羲(xī):是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jí)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sè),创作了曲子。

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神农: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méng)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jī)姓,故称姬轩(xuān)辕(yuán)。

居轩辕之丘(qiū),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陵墓大全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陵墓大全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陵墓大全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陵墓大全一、盘古河南省桐柏县盘古大殿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神,盘古神话是中华民族最原始、最完整、最古老的创世神话。

盘古神话传说在民间传颂,天地有开辟以前,宇宙混沌一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人,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宇宙的混沌被搅动,盘古也累死了。

临死时他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地下矿藏;汗水变成了雨露,身体变成地上的动、植物。

盘古的精灵魂魄变成了人类,所以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河南省桐柏县被成为盘古文化的根源地。

当地的“盘古庙会”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传说盘古九月初九生日,三月初三归天,于是人们建了不少庙宇来纪念始他。

湖南省耒阳市三架乡盘古庙,建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大盘古村盘古庙,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

二、上古时期的“三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关于人类的祖先三皇,人们有许多种组合。

但通常认为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是人类最早的三皇祖先。

1、燧人氏商丘燧皇陵-燧人氏(火祖)墓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人们奉他为“三皇之首”遂皇(火祖)。

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

据古史记载,燧人氏用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

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燧人氏为了记事,给山川百物命名。

他还把动物分为四类。

天上飞的称“禽”,地上跑的称“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豸”。

中国古代神位一览

中国古代神位一览

中国古代神位一览1.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2.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3.六御: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4.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5.五方五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中央黄极黄角大仙6.央天宫仙位表: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电母(金光圣母),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天佑元帅,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托塔天王李靖,金咤,木咤(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咤,巨灵神,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紫阳真人(张伯端),文昌帝君,天聋,地哑7.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8.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9.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10.四大天师: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11.四方神: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12.四渎龙神: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13.马赵温关四大元帅: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关元帅,关羽14.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15.五炁真君: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16.五岳: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

三皇五帝三王分别是谁_三皇五帝简介

三皇五帝三王分别是谁_三皇五帝简介

三皇五帝三王分别是谁_三皇五帝简介三皇五帝中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农。

但不同史家对三皇是谁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一种伏羲、女娲、神农的说法。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三皇五帝三王分别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三皇五帝三皇分别是谁是谁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③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④伏羲、神农、共工(《风俗通义》);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⑥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⑦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⑧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

三皇人物简介盘古氏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

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的精灵魂魄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

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有巢氏中国上古传说人物、氏族,亦称“大巢氏”。

传说中华初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

从这个角度看,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进步的一个标志。

《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

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蠧》:“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三皇五帝之三皇传说

三皇五帝之三皇传说

三皇五帝之三皇传说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

无论是从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中,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历来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的说法都颇多分歧,起源于春秋战国的一些说法,普遍认为,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

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三皇: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一个母系氏族,是神话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

远古人“茹毛饮血”,他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

他将方法教给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更被奉为火祖。

除此之外,燧人氏的发明主要还有结绳记事。

伏羲氏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早期,伏羲氏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最早的王。

伏羲氏人首蛇身,有“龙的传人”之说。

他最大的功绩是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了“八卦”,而且结束了燧人氏“结绳纪事”的历史,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还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被奉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伏羲氏的传说还有就是人类遭遇洪水后,人烟断绝,只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为繁衍人类,他们便结为夫妇,开始不计辛劳地繁衍后代,才有了现在的人类。

神农氏继伏羲之后,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他发明农耕技术,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

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是炎帝这个问题,直悬而难决。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

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

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百草经》,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中国古代历史概要

中国古代历史概要

中国古代历史概要中国古代史分五个时段:远古史--从盘古氏到伏羲氏以前;太古史--三皇五帝时期;中古史--夏商周秦汉时期远古时代;近古史--宋元明清时期。

远古时代:先有盘古氏,后乃有三皇,然后是有巢氏和燧人氏。

这个时期太久远,没有文字,只有传说,故云太古史,不可考。

太古时代:包括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三皇(此三皇有殷商文献可考)和少昊(黄帝之子)、颛顼(高阳,意昌(黄帝正妃嫘祖次子)之子,黄帝之孙)、帝喾(高辛,玄嚣(青阳,黄帝正妃嫘祖之长子)之孙子,黄帝曾孙)、帝尧(陶唐,唐尧)和帝舜(有虞,虞舜)五帝。

夏商周秦汉时代是上古时期 .孔子著《春秋》至今是2500年,黄帝至今是5000年,神农氏至今有9000年,伏羲氏至今有12000年。

再往前推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母系氏族的女娲氏,树上搭窝的有巢氏,再到远古时期的三皇氏,再往前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了。

下面会详细介绍这些时代.读历史的目的是"疏通知远.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述往事,思来者";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找到历代兴衰、更替的道理;明白是非善恶因果的道理.其次,在中国文化里面,历来是文史不分家,不懂史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文,就有可能歪曲文义,张冠李戴。

离开了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就无法评价和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国的史书在体例上,可以分国史与通史两大类,国史属于断代史,记述一朝之事,如《汉书》、《晋书》;通史记述古今之通事,如《史记》、《资治通鉴》.《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开始有纪传体是司马迁的功劳,改朝换代以后立刻记述前朝的历史,则是班固的贡献。

《汉书》以后的中国正史,走的都是班固断代史路线,所以才有"迁固"、"史汉"并称。

中国古代史有二十四正史,辅以《清史稿》就是二十五史。

三皇五帝的神话故事

三皇五帝的神话故事

三皇五帝的神话故事
盘古用一柄大板斧开天辟地,天极高了,地极厚了,盘古的身量极长了,然后才出现三皇和五帝。

古神话中最早的三皇是天皇、地皇和人皇,传说他们一共兄弟九人,分别管理天下的九州。

他们的样子也长得很奇怪,天皇有13个头,地皇有11个头,人皇有9个头,都是龙的身子。

上面是关于三皇的一种说法。

还有的说,三皇是指伏羲、燧人、神农,或者是指伏羲、神农、黄帝,或者是指伏羲、神农、女娲等。

五帝是东西南北中五方的天帝,也叫五方神。

中央的天帝是黄帝,他是天廷的最高统治者。

在五行中,中央属土,黄帝的属神是后土,手执一条大绳以治理四方。

东方在五行中属木,其天帝是太皞,属神是句芒,手里拿着圆规以治理春天,是管春天草木生长的神。

南方在五行中属火,其天帝是太阳神炎帝,属神是祝融,他手里拿着秤杆以治理夏天。

西方在五行中属金,其天帝是少昊,属神是蓐收,手里拿着一柄大斧来治理秋天。

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其天帝是颛顼,属神是玄冥,手里拿个秤锤来治理冬天。

这五方的天帝,各自统治着一片辽阔的土地。

本篇据《太平御览》引《春秋纬》、《拾遗记》及《淮南子·天文篇》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

我们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以三皇五帝为文明史之开端。

何为三皇五帝,众说不一,上面是较为普遍的说法。

盘古开天地中国的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

盘古开天地中国的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

盘古开天地中国的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相传盘古氏开天辟地之后,我国的远古和上古时期出现过伟大的三皇五帝,他们大智大勇,无所不能,做了很多造福于人类的事。

由此往下世代相传,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亿万众生。

因此后来就有了“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句话。

但是,距今相当遥远的三皇五帝是谁?由于古籍记载各异,直到今天也难以确定。

最早提出“三皇”这一统称的是《吕氏春秋》,最早具体指出三皇是谁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李斯奏议。

李斯奏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此后关于三皇是谁的不同记载便陆续出现,以致使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从。

如:《三五历记》记载,是天皇、地皇、人皇;《春秋纬·运斗枢》则记载,是伏羲、女蜗、神农:《白虎通义》说,是伏羲、神农、祝融;《通鉴外记》却说,是伏羲、神农、共工;《礼纬·含文嘉》又说,是燧人、伏羲、神农。

由此看来,即使天、地、人、泰四者尚不十分具体,暂不计算在内,可称三皇者仍有六人之多。

为什么上述古籍的不同记载皆以“三皇”为限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极为崇尚“三”这个字,认为它具有增加和发展的含意,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皇”字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权威无比,主宰万物的称号,所以尽管对三皇的解释不尽相同,但三皇的总称却一直未加更动。

那么,究竞谁配称三皇呢?我们发现,伏羲、神农二氏为上述诸说所共有,由此二者先入为主,应无问题。

至于其它各位只好看一看他们各自有何德能了。

先看女蜗,这位女英雄乃是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她和伏羲兄妹相婚而产生,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定了婚礼,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

还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斩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等等。

这位女英雄果然劳苦功高,列为三皇是当之无愧的。

次看燧人,他是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相传远古人民原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是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三皇五帝年表

三皇五帝年表

三皇五帝年表
称谓嫡亲在位时间在位年限盘古氏
女娲氏
有巢氏
燧人氏约公元前7800年前 ,
华胥氏
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前在位118年女希氏约公元前7000年前在位130年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浑沌氏
昊英氏
有巢氏(迁巢湖)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朱襄氏
无怀氏
…… …… ……
炎帝神农氏前3216年,前3077年在位140年帝临魁(炎帝子) 前3076年,前2997年在位80年帝承前2996年,前2937年在位60年帝明前2936年,前2888年在位49年帝宜前2887年,前2843年在位45年帝来(厘) 前2842年,前2795年在位48年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在位43年节茎不在帝位榆罔(炎帝) 前2752年,前2698年在位55年
黄帝少典子前2697年,前2597年在位100年少昊黄帝子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颛顼韩荒子前2514年,前2437年在位78年帝喾少昊孙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帝挚帝喾子前2366年,前2358年在位9 年唐尧帝挚弟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
虞舜瞽叟子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
,即最初的三皇及后来的五 氏完成了创世需要的任务后,都归神籍。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 因为五氏是创世中最晚出现的神祇,所以人们把原始社会中后期 出现的许多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或首领称为“三皇五帝”, 其中就包括五氏中的神祇。这新的排名,还是三皇在前,只不过 这三皇之后称作五帝了,皇和氏不再是神话时代遥不可及神祇, 而是由真实的部落首领们来任职。这样传说时代的三皇,已不是 神话时代最先出现的“三皇”了,而是专指具体部落首领。对于 三皇有很多的说法,无从确定;对于五帝,则一般采取《史记· 五 帝本纪》的说法。

传说在黄帝晚年,九黎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废弃 人事,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百姓家家都有人当巫 史搞占卜,人们不再诚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 农业生产。颛顼为解决这问题,决定改革宗教,亲 自净心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又 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任命北正黎负 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 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断民间以占卜 通人神的活动,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

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及传说中八卦也是伏羲氏发明的。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 明了弓箭,这比光用 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 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 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 看、养着,留到下次吃, 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 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 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 氏” 。
C14 6200 2100 900


2011 8 10 9
291 ( )
缙活在黄份先视成黄 民成三下于者中要当等皇国五黄 云动陕子海,为华帝 族为皇,晚以华标性来帝神帝帝 县,西孙外故华夏和 的汉与从清文民志,取多话之, 也河黄”华中夏族炎 祖民五中知献族性是得为人首为 有南帝每人国民,帝 先族帝国识证的人中象黄物,《 拜新陵年)人族因时 。以中传分据祖物国征帝,远史 祖郑举中自(共而期 至脱说子认先,文的设中古记 活、行国称包同他逐 为颖时的为;被化统庙国时》 动浙祭官“括的们渐 中而代推是有称的治祭历期中 。江祀方炎部祖被形 华出的动始学为重正陵代中的 , 返回

我国历朝帝王年号干支纪年简表

我国历朝帝王年号干支纪年简表

我国历朝帝王年号干支纪年简表盘古氏~三皇五帝代简介盘古氏按纲鉴,盘古氏首出御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盘古生於其中,能知天地造化之理,而首出御世者,故曰盘古氏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地皇氏,爰定三辰,是分昼夜,以三十日为~月人皇氏,相厥山川,分为九区,人居~方,故又为居方氏,由是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亦号九皇氏有巢氏,继人皇氏以治,上古穴居野处,教民巢居,故曰有巢氏燧人氏,因民未有火化,钻木取火,教民烹饪,故号燧人氏自燧人氏而上,即三皇之世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而言,即五帝之世。

太吴伏羲氏,姓风,曰太昊,曰庖牺包牺,号伏(宓)羲氏公元前2953~前2839 在位115年炎帝神农氏,姓姜,代伏羲治天下,曰炎帝,号神农氏,传八世公元前2838~前2699 在位140年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后改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公元前2698~前2599 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姓己,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公元前2598~前2515 在位84年颛顼(旭)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高阳氏公元前2514~前2437 在位78年帝喾高辛氏,姓姬,名俊,黄帝之曾孙,尧帝之父,号高辛氏公元前2436~前2367 在位70年帝挚,帝喾长子,帝尧之兄,帝喾崩,挚嗣位公元前2366~前2358 在位9年帝尧陶唐氏,姓伊祁,名放勋,帝喾之子,号陶唐氏公元前2357…前2258 在位100年唐尧癸未(前2258载)崩,至乙酉(前2256载)丧毕,丙戌(前2255载)虞舜登位帝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公元前2255~前2208 在位48年帝舜癸酉(前2208载)崩,至乙亥(前2206载)丧毕,丙子(前2205载)夏禹登位关于年之称谓: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周至现皆称年我国历朝帝王在位纪年简表夏朝姒氏(约公元前2205年~公元前1767年,共十八个帝王,4 3 9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夏(姒)朝夏禹帝姒文命夏禹(8) 丙子~癸未前2205~前2198 8年夏(姒)朝夏后启帝姒启后启(9) 甲申~壬辰前2197~前2189 9年夏(姒)朝夏太康帝姒太康太康(29) 癸巳~辛酉前2188~前2160 29年夏(姒)朝夏仲康帝姒仲康仲康(13) 壬戌~甲戌前2159~前2147 13年夏(姒)朝夏相帝姒相相帝(27) 乙亥~辛酉前2146~前2120 27年夏(姒)朝夏后羿姒羿寒浞(40) 壬寅~辛巳前2119~前2080 40年夏(姒)朝夏少康帝姒少康少康(22) 壬午~癸卯前2179~前2058 22年夏(姒)朝夏杼帝姒杼杼帝(17) 甲辰~庚申前2057~前2041 17年夏(姒)朝夏槐帝姒槐槐帝(26) 辛酉~丙戌前2040~前2015 26年夏(姒)朝夏芒帝姒芒芒帝(18) 丁亥~甲辰前2014~前1997 18年夏(姒)朝夏泄帝姒泄泄帝(16) 乙巳~庚申前1996~前1981 16年夏(姒)朝夏不降帝姒不降不降(59) 辛酉~己未前1980~前1922 59年夏(姒)朝夏扃帝姒扃扃帝(21) 庚申~庚辰前1921~前1901 21年夏(姒)朝夏廑帝姒廑廑帝(21) 辛巳~辛丑前1900~前1880 21年夏(姒)朝夏孔甲帝姒孔甲孔甲(31) 壬寅~壬申前1879~前1849 31年夏(姒)朝夏皋帝姒皋皋帝(11) 癸酉~癸未前1848~前1838 11年夏(姒)朝夏发帝姒发发帝(19) 甲申~壬寅前1837~前1819 19年夏(姒)朝夏桀帝姒履癸夏桀(52) 癸卯~甲午前1818~前1767 52年商朝子氏,约公元前1766年~公元前1123年,共三十个帝王,6 4 4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商(子)朝商成汤帝子履商汤(6) 乙未~庚子前1766~前1761 6年商(子)朝商外丙帝子外丙外丙(3) 辛丑~癸卯前1760~前1758 3年商(子)朝商仲壬帝子仲壬仲壬(4) 甲辰~丁未前1757~前1754 4年商(子)朝商太甲帝子太甲太甲(33) 戊申~庚辰前1753~前1721 33年商(子)朝商沃丁帝子沃丁沃丁(29) 辛巳~己酉前1720~前1692 29年商(子)朝商太庚帝子太庚太庚(25) 庚戌~甲戌前1691~前1667 25年商(子)朝商小甲帝子小甲小甲(17) 乙亥~辛卯前1666~前1650 17年商(子)朝商雍已帝子雍己雍己(12) 壬辰~癸卯前1649~前1638 12年商(子)朝商太戊帝子太戊太戊(75) 甲辰~戊午前1637~前1563 75年商(子)朝商仲丁帝子仲丁仲丁(13) 己未~辛未前1562~前1550 13年商(子)朝商外壬帝子外壬外壬(15) 壬申~丙戌前1549~前1535 15年商(子)朝商河亶甲子河亶甲河甲(9) 丁亥~乙未前1534~前1526 9年商(子)朝商祖乙帝子祖乙祖乙(19) 丙申~甲寅前1525~前1507 19年商(子)朝商祖辛帝子祖辛祖辛(16) 乙卯~庚午前1506~前1491 16年商(子)朝商沃甲帝子沃甲沃甲(25) 辛未~乙未前1490~前1466 25年商(子)朝商祖丁帝子祖丁祖丁(32) 丙申~丁卯前1465~前1434 32年商(子)朝商南庚帝子南庚南庚(25) 戊辰~壬辰前1433~前1409 25年商(子)朝商阳甲帝子阳甲阳甲(7) 癸巳~己亥前1408~前1402 7年商(子)朝殷商盘庚帝子盘庚盘庚(28) 庚子~丁卯前1401~前1374 28年商(子)朝殷商小辛帝子小辛小辛(21) 戊辰~戊子前1373~前1353 21年商(子)朝殷商小乙帝子小乙小乙(28) 己丑~丙辰前1352~前1325 28年商(子)朝殷商高宗子武丁武丁(59) 丁巳~乙卯前1324~前1266 59年商(子)朝殷商祖庚帝子祖庚祖庚(7) 丙辰~壬戌前1265~前1259 7年商(子)朝殷商祖甲帝子祖甲祖甲(33) 癸亥~乙未前1258~前1226 33年商(子)朝殷商廪辛帝子廪辛廪辛(6) 丙申~辛丑前1225~前1220 6年商(子)朝殷商庚丁帝子庚丁庚丁(21) 壬寅~壬戌前1219~前1199 21年商(子)朝殷商武乙帝子武乙武乙(4) 癸亥~丙寅前1198~前1195 4年商(子)朝殷商太丁(文丁) 子太丁文丁(3) 丁卯~己已前1194~前1192 3年商(子)朝殷商帝乙子乙帝乙(37) 庚午~丙午前1191~前1155 37年商(子)朝殷商纣王子受辛纣王(32) 丁未~戊寅前1154~前1123 32年周朝西周约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771年,共十二个帝王,3 5 2 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西(姬)周西周武王姬发武王(7) 己卯~乙酉前1122~前1116 7年西(姬)周西周成王姬诵成王(37) 丙戌~壬戌前1115~前1079 37年西(姬)周西周康王姬钊康王(26) 癸亥~戊子前1078~前1053 26年西(姬)周西周昭王姬瑕昭王(51) 己丑~己卯前1052~前1002 51年西(姬)周西周穆王姬满穆王(55) 庚辰~甲戌前1001~前947 55年西(姬)周西周共王姬繄扈共王(12) 乙亥~丙戌前946~前935 12年西(姬)周西周懿王姬囏懿王(25) 丁亥~辛亥前934~前910 25年西(姬)周西周孝王姬辟方孝王(15) 壬子~丙寅前909~前895 15年西(姬)周西周夷王姬燮夷王(16) 丁卯~壬午前894~前879 16年西(姬)周西周厉王姬胡厉王(37) 癸未~己未前878~前842 37年共和(14) 庚申~癸酉前841~前828 14年西(姬)周西周宣王姬静宣王(46) 甲戌~已未前827~前782 46年西(姬)周西周幽王姬宫涅幽王(11) 庚申~庚午前781~前771 1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共二十二个帝王,515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姬)周东周平王姬宜臼平王(51) 辛未~辛酉前770~前720 51年东(姬)周东周桓王姬林桓王(23) 壬戌~甲申前719~前697 23年东(姬)周东周庄王姬佗庄王(15) 乙酉~己亥前696~前682 15年东(姬)周东周厘王姬胡齐厘王(5) 庚子~甲辰前681~前677 5年东(姬)周东周惠王姬阆惠王(25) 乙巳~已巳前676~前652 25年东(姬)周东周襄王姬郑襄王(33) 庚午~壬寅前651~前619 33年东(姬)周东周顷王姬壬臣顷王(6) 癸卯~戊申前618~前613 6年东(姬)周东周匡王姬班匡王(6) 己酉~甲寅前612~前607 6年东(姬)周东周定王姬瑜定王(21) 乙卯~乙亥前606~前586 21年东(姬)周东周简王姬夷简王(14) 丙子~己丑前585~前572 14年东(姬)周东周灵王姬泄心灵王(27) 庚寅~丙辰前571~前545 27年东(姬)周东周景王姬贵景王(25) 丁巳~辛巳前544~前520 25年东(姬)周东周敬王姬匄敬王(44) 壬午~乙丑前519~前476 44年东(姬)周东周元王姬仁元王(7) 丙寅~壬申前475~前469 7年东(姬)周东周贞定王姬介贞王(28) 癸酉~庚子前468~前441 28年东(姬)周东周考王姬嵬考王(15) 辛丑~乙卯前440~前426 15年东(姬)周东周威烈王姬午威王(24) 丙辰~己卯前425~前402 24年东(姬)周东周安王姬骄安王(26) 庚辰~乙巳前401~前376 26年东(姬)周东周烈王姬喜烈王(7) 丙午~壬子前375~前369 7年东(姬)周东周显王姬扁显王(48) 癸丑~庚子前368~前321 48年东(姬)周东周慎靓王姬定慎王(6) 辛丑~丙午前320~前315 6年东(姬)周东周郝王姬延郝王(59) 丁未~乙巳前314~前256 59年秦朝秦(嬴)朝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06年,共六个帝王,1 0 1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秦(嬴)朝秦昭襄王嬴则(稷) 昭襄(56) 乙卯~庚戌前306~前251 56年秦(嬴)朝秦孝文王嬴柱孝文(1) 辛亥~前250 1年秦(嬴)朝秦庄襄王嬴子楚庄襄(3) 壬子~甲寅前249~前247 3年秦(嬴)朝秦始皇嬴政嬴政(25) 乙卯~己卯前246~前222 25年始皇(12) 庚辰~辛卯前221~前210 12年秦(嬴)朝秦二世嬴胡亥二世(3) 壬辰~甲午前209~前207 3年秦(嬴)朝秦子婴嬴子婴子婴(46日) 乙未~前206 46日汉朝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5年,十五个帝王,包括王莽(15年)和更始帝(3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西(刘)汉汉高帝刘邦高帝(12) 乙未~丙午前206~前195 12年西(刘)汉汉惠帝刘盈惠帝(7) 丁未~癸丑前194~前188 7年西(刘)汉吕后称帝吕雉吕后(8) 甲寅~辛酉前187~前180 8年西(刘)汉汉文帝刘恒前元(16) 壬戌~丁丑前179~前164 16年后元(7) 戊寅~甲申前163~前157 7年西(刘)汉汉景帝刘启前元(7) 乙酉~辛卯前156~前150 7年中元(6) 壬辰~丁酉前149~前144 6年后元(3) 戊戌~庚子前143~前141 3年西(刘)汉汉武帝刘彻建元(6) 辛丑~丙午前140~前135 6年元光(6) 丁未~壬子前134~前129 6年元朔(6) 癸丑~戊午前128~前123 6年元狩(6) 己未~甲子前122~前117 6年元鼎(6) 乙丑~庚午前116~前111 6年元封(6) 辛未~丙子前110~前105 6年太初(4) 丁丑~庚辰前104~前101 4年天汉(4) 辛巳~甲申前100~前97 4年太始(4) 乙酉~戊子前96~前93 4年征和(4) 己丑~壬辰前92~前89 4年后元(2) 癸巳~甲午前88~前87 2年西(刘)汉汉昭帝刘弗陵始元(6) 乙未~庚子前86~前81 6年元凤(6) 辛丑~丙午前80~前75 6年元平(1) 丁未~前74~1年西(刘)汉汉宣帝刘询本始(4) 戊申~辛亥前73~前70 4年地节(4) 壬子~乙卯前69~前66 4年元康(4) 丙辰~己未前65~前62 4年神爵(4) 庚申~癸亥前61~前58 4年五凤(4) 甲子~丁卯前57~前54 4年甘露(4) 戊辰~辛未前53~前50 4年黄龙(1) 壬申~前49~1年西(刘)汉汉元帝刘奭初元(5) 癸酉~丁丑前48~前44 5年永光(5) 戊寅~壬午前43~前39 5年建昭(5) 癸未~丁亥前38~前34 5年竟宁(1) 戊子~前33~1年西(刘)汉汉成帝刘骜建始(4) 己丑~壬辰前32~前29 4年河平(4) 癸巳~丙申前28~前25 4年阳朔(4) 丁酉~庚子前24~前21 4年鸿嘉(4) 辛丑~甲辰前20~前17 4年永始(4) 乙已~戊申前16~前13 4年元延(4) 已酉~壬子前12~前9 4年绥和(2) 癸丑~甲寅前8~前7 2年西(刘)汉汉哀帝刘欣建平(2) 乙卯~丙辰前6~前 5 2年太初元将(1) 丙辰~前5~1年建平(3) 丙辰~戊午前5~前 3 3年元寿(2) 己未~庚申前2~前 1 2年西(刘)汉汉平帝刘衎元始(5) 辛酉~乙丑公元l~公元5 5年西(刘)汉汉孺子帝刘婴居摄(3) 丙寅~戊辰6~8 3年初始(1) 戊辰1l~8~1年新王莽王莽称帝王莽始建国(5) 己巳~癸酉9~13 5年天凤(6) 甲戌~己卯14~19 6年地皇(4) 庚辰~癸未20~23 4年西汉更始汉更始帝刘玄更始(3) 癸未2~乙酉23~25 3年汉朝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十三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刘)汉汉光武帝刘秀建武(32) 乙酉6~丙辰25~56 32年建武中元(2) 丙辰4~丁巳56~57 2年东(刘)汉汉明帝刘庄永平(18) 戊午~乙亥58~75 18年东(刘)汉汉章帝刘炟建初(8) 丙子~癸未76~83 8年元和(3) 甲申~丙戌84~86 3年章和(2) 丁亥~戊子87~88 2年东(刘)汉汉和帝刘肇永元(16) 己丑~甲辰89~104 16年元兴(1) 乙巳~105~1年东(刘)汉汉殇帝刘隆延平(1) 丙午~106~1年东(刘)汉汉安帝刘祜永初(7) 丁未~癸丑107~113 7年元初(6) 甲寅~己未114~119 6年永宁(1) 庚申~120~1年建光(1) 辛酉~121~1年延光(4) 壬戌~乙丑122~125 4年东(刘)汉汉顺帝刘保永建(6) 丙寅~辛未126~131 6年阳嘉(4) 壬申~乙亥132~135 4年永和(6) 丙子~辛巳136~141 6年汉安(2) 壬午~癸未142~143 2年建康(1) 甲申~144~1年东(刘)汉汉冲帝刘炳永嘉(1) 乙酉~145~1年东(刘)汉汉质帝刘缵本初(1) 丙戌~146~1年东(刘)汉汉桓帝刘志建和(3) 丁亥~己丑147~149 3年和平(1) 庚寅~150~1年元嘉(2) 辛卯~壬辰151~152 2年永兴(2) 癸巳~甲午153~154 2年永寿(3) 乙未~丁酉155~157 3年延熹(9) 戊戌~丙午158~166 9年永康(1) 丁未~167~1年东(刘)汉汉灵帝刘宏建宁(4) 戊申~辛亥168~171 4年熹平(6) 壬子~丁巳172~177 6年光和(6) 戊午~癸亥178~183 6年中平(6) 甲子~已巳184~189 6年东(刘)汉东汉少帝刘辨光熹(1) 己巳~189~1年昭宁(1) 己巳~189~1年东(刘)汉汉献帝刘协永汉(1) 己巳~189~1年中平(1) 己巳~189~1年初平(4) 庚午~癸酉190~193 4年兴平(2) 甲戌~乙亥194~195 2年建安(24) 丙子~己亥196~219 24年延康(1) 庚子~220~1年三国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五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三国魏(曹)魏文帝曹丕黄初(7) 庚子10~丙午220~226 7年三国魏(曹)魏明帝曹睿太和(6) 丁未~壬子227~232 6年青龙(4) 癸丑~丙辰233~236 4年景初(3) 丁巳~已未237~239 3年三圈魏(曹)魏齐王曹芳正始(9) 庚申~戊辰240~248 9年嘉平(6) 己巳~甲戌249~254 6年三国魏(曹)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2) 甲戌10~乙亥254~255 2年甘露(5) 丙子~庚辰256~260 5年三国魏(曹)魏元帝曹奂景元(4) 庚辰6~癸未260~263 4年成熙(2) 甲申~乙酉264~265 2年蜀汉公元221年~公元263年(二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蜀(刘)汉汉昭烈帝刘备章武(3) 辛丑4~癸卯221~223 3年蜀(刘)汉汉后主刘禅建兴(15) 癸卯5~丁巳223~237 15年延熙(20) 戊午~丁丑238~257 20年景耀(5) 戊寅~壬午258~262 5年炎兴(1) 癸未~263~1年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四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三国吴(孙)吴大帝孙权黄武(7) 壬寅l0~戊申222~228 7年黄龙(3) 已酉~辛亥229~231 3年嘉禾(6) 壬子~丁巳232~237 6年赤乌(13) 戊午~庚午238~250 13年太元(1) 辛未~251~1年神凤(1) 壬申~252~1年三国吴(孙)吴会稽王孙亮建兴(2) 壬申4~癸酉252~253 2年五凤(3) 甲戌~丙子254~256 3年太平(3) 丙子~戊寅256~258 3年三国吴(孙)吴景帝孙休永安(7) 戊寅10~甲申258~264 7年三国吴(孙)吴乌程侯孙皓元兴(1) 甲申7~264~1年甘露(1) 乙酉~265~1年宝鼎(3) 丙戌~戊子266~268 3年建衡(3) 己丑~辛卯269~271 3年凤凰(3) 壬辰~甲午272~274 3年天册(1) 乙未~275~1年天玺(1) 丙申~276~1年天纪(4) 丁酉~庚子277~280 4年晋朝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四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西(司马)晋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10 ) 乙酉~甲午265~274 10年咸宁(5) 乙未~己亥275~279 5年太康(10) 庚子~己酉280~289 10年太熙(1) 庚戌~290~1年西(司马)晋西晋惠帝司马衷永熙(1) 庚戌4~290~1年永平(1) 辛亥~291~1年元康(9) 辛亥3~己未291~299 9年永康(1) 庚申~300~1年永宁(1) 辛酉~301~1年太安(2) 壬戌~癸亥302~303 2年永安(1) 甲子~304~1年建武(1) 甲子7~304~1年永兴(2) 甲子11~乙丑304~305 2年光熙(1) 丙寅~306~1年西(司马)晋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6) 丁卯~壬申307~312 6年西(司马)晋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4) 癸酉~丙子313~316 4年晋朝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十~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司马)晋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1) 丁丑~317~1年大兴(4) 戊寅~辛巳318~321 4年永昌(1) 壬午~322~1年东(司马)晋东晋明帝司马绍太宁(3) 癸未~乙酉323~325 3年东(司马)晋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9) 丙戌~甲午326~334 9年咸康(8) 乙未~壬寅335~342 8年东(司马)晋东晋康帝司马岳建元(2) 癸卯~甲辰343~344 2年东(司马)晋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12) 乙巳~丙辰345~356 12年升平(5) 丁巳~辛酉357~361 5年东(司马)晋东晋哀帝司马丕隆和(2) 壬戌~癸亥362~363 2年兴宁(3) 癸亥2~乙丑363~365 3年东(司马)晋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6) 丙寅~辛未366~371 6年东(司马)晋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 辛未11~壬申371~372 2年东(司马)晋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曜)宁康(3) 癸酉~乙亥373~375 3年太元(21) 丙子~丙申376~396 21年东(司马)晋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5) 丁酉~辛丑397~401 5年元兴(1) 壬寅~402~1年隆安(1) 壬寅~402~1年大亨(1) 壬寅~402~1年元兴(2) 癸卯~甲辰403~404 2年义熙(14) 乙巳~戊午405~418 14年东(司马)晋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 己未~庚申419~420 2年东晋列国成汉公元303年~公元347年(五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成(李)汉成汉始祖李特建初(2) 癸亥~甲子303~304 2年成(李)汉成汉太宗李雄建兴(3) 甲子~丙寅304~306 3年晏平(5) 丙寅~庚午306~310 5年玉衡(24) 辛未~甲午311~334 24年成(李)汉成汉幽公李期玉恒(4) 乙未~戊戌335~338 4年成(李)汉成汉中宗李寿汉兴(6) 丁酉~癸卯337~343 6年成(李)汉成汉后主李势太和(3) 甲辰~丙午344~346 3年嘉宁(2) 丙午~丁未346~347 2年列国汉公元304年~公元329年(四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列国汉汉高祖刘渊元熙(5) 甲子~戊辰304~308 5年永凤(2) 戊辰~己巳308~309 2年河瑞(2) 己巳~庚午309~310 2年列国汉汉烈帝刘聪光兴(2) 庚午~辛未310~311 2年嘉平(4) 辛未~甲戌311~314 4年建元(2) 乙亥~丙子315~316 2年麟嘉(3) 丙子~戊寅316~318 3年列国汉汉少主刘粲汉昌(1) 戊寅~318~1年列国前赵前赵赵王刘曜光初(12) 戊寅~己丑318~329 12年东周列国前凉公元314年~公元376年(七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前(张)凉前凉元公张实建兴(永安)(7) 甲戌~庚辰314~320 7年前(张)凉前凉成公张茂建兴(永元)(4) 庚辰~癸未320~323 4年前(张)凉前凉忠成公张骏建兴(太元)(23) 甲申~丙午324~346 23年前(张)凉前凉敬烈公张重华建兴(永乐)(8) 丙午~癸丑346~353 8年前(张)凉前凉长宁侯张柞和平(2) 甲寅~乙卯354~355 2年前(张)凉前凉敬悼公张玄靓建兴(太始)(7) 乙卯~辛酉355~361 7年升平(太始)(3) 辛酉~癸亥361~363 3年前(张)凉前凉悼公张天锡太清(升平)(14) 癸亥~丙子363~376 14年东晋列国后赵公元328年~公元351年(五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后(石)赵后赵高祖石勒太和(3) 戊子~庚寅328~330 3年建平(4) 庚寅~癸巳330~333 4年后(石)赵后赵海阳王石弘延熙(2) 癸巳~甲午333~334 2年后(石)赵后赵太祖石虎建武(14) 乙未~戊申335~348 14年太宁(1) 己酉~349~1年后(石)赵后赵义阳王石鉴青龙(2) 己酉~庚戌349~350 2年后(石)赵后赵新兴王石祗永宁(2) 庚戌~辛亥350~351 2年东晋列国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列国魏(冉) 魏武悼天王冉闵永兴(3) 庚戌~壬子350~352 3年东晋列国代公元338年~公元376年(~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代(拓跋)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建国(39) 戊戌~丙子338~376 39年东晋列国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六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前(苻)秦前秦高祖苻健皇始(5) 辛亥~乙卯351~355 5年前(苻)秦前秦厉王苻生寿光(3) 乙卯~丁巳355~357 3年前(苻)秦前秦世祖苻坚永兴(3) 丁巳~已未357~359 3年甘露(6) 己未~甲子359~364 6年建元(21) 乙丑~乙酉365~385 21年前(苻)秦前秦哀平帝苻丕太安(2) 乙酉~丙戌385~386 2年前(苻)秦前秦太宗苻登太初(9) 丙戌~甲午386~394 9年前(苻)秦前秦末主苻崇延初(1) 甲午~394~1年东晋列国前燕公元352年~公元370年(二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前(慕容)燕前燕烈祖慕容儁元玺(6) 壬子~丁巳392~357 6年光寿(4) 丁巳~庚申357~360 4年前(慕容)燕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11) 庚申~庚午360~370 11年东晋列国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三个帝王)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后(姚)秦后秦太祖姚苌白雀(3) 甲申~丙戌384~386 3年建初(9) 丙戌~甲午386~394 9年后(姚)秦后秦高祖姚兴皇初(6) 甲午~已亥394~399 6年弘始(18) 已亥~丙辰399~416 18年后(姚)秦后秦后主姚泓永和(2) 丙辰~丁巳416~417 2年东晋列国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9年(七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后(慕容)燕后燕世祖慕容垂燕元(2) 甲申~乙酉384~385 2年建兴(11) 丙戌~丙申386~396 11年后(慕容)燕后燕烈宗慕容宝永康(3) 丙申~戊戌396~398 3年后(慕容)燕后燕开封公慕容详建始(1) 丁酉~397~1年后(慕容)燕后燕赵王慕容麟延平(1) 丁酉~397~1年后(慕容)燕后燕中宗慕容盛建平(1) 戊戌~398~1年长乐(3) 己亥~辛丑399~401 3年后(慕容)燕后燕昭文帝慕容熙光始(6) 辛丑~丙午401~406 6年建始(1) 丁未~407~1年后(高)燕后燕惠懿帝高云正始(3) 丁未~己酉407~409 3年东晋列国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七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西(慕容)燕西燕济北王幕容泓燕兴(1) 甲申~384~1年西(慕容)燕西燕威帝慕容冲更始(2) 乙酉~丙戌385~386 2年西(段) 燕西燕段随昌平(1) 丙戌~386~1年西(慕容)燕西燕慕容顗建明(1) 丙戌~386~1年西(慕容)燕西燕慕容瑶建平(1) 丙戌~386~1年西(慕容)燕西燕慕容忠建武(1) 丙戌~386~1年西(慕容)燕西燕慕容永中兴(9) 丙戌~甲午386~394 9年东晋列国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四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西(乞伏)秦西秦烈祖乞伏国仁建义(4) 乙酉~戊子385~388 4年西(乞伏)秦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太初(13) 戊子~庚子388~400 13年更始(4) 己酉~壬子409~412 4年西(乞伏)秦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盘永康(8) 壬子~己未412~419 8年建宏(9) 庚申~戊辰420~428 9年西(乞伏)秦西秦后主乞伏暮末永宏(4) 戊辰~辛未428~431 4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晋列国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三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后(吕)凉后凉太祖吕光太安(4) 丙戌~己丑386~389 4年麟嘉(8) 己丑~丙申389~396 8年龙飞(3) 丙申~戊戌396~398 3年承康(1) 己亥~399~1年后(吕)凉后凉灵帝吕纂咸宁(3) 已亥~辛丑399~401 3年后(吕)凉后凉建康公吕隆神鼎(3) 辛丑~癸卯401~403 3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晋列国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三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南(秃发)凉南凉烈祖秃发乌孤太初(3) 丁酉~己亥397~399 3年南(秃发)凉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建和(3) 庚子~壬寅400~402 3年南(秃发)凉南凉景公秃发侲檀弘昌(3) 壬寅~甲辰402~404 3年嘉平(7) 戊申~甲寅408~414 7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晋列国·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60年(五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北(段)凉北凉建康公段业神玺(3) 丁酉~己亥397~399 3年天玺(3) 己亥~辛丑399~401 3年北(沮渠)凉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永安(2) 辛丑~壬子401~412 2年玄始(17) 壬子~戊辰412~428 17年承玄(3) 戊辰~庚午428~430 3年义和(3) 辛未~癸酉431~433 3年北(沮渠)凉北凉哀王沮渠牧健永和(7) 癸酉~已卯433~439 7年北(沮渠)凉北凉沮渠无讳承平(2) 癸未~甲申443~444 2年北(沮渠)凉北凉沮渠安周承平(17) 甲申~庚子444~460 17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晋列国南燕公元400年~公元410年(二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南(慕容)燕南燕献武帝慕容德建平(6) 庚子~乙巳400~405 6年南(慕容)燕南燕北海王慕容超太上(6) 乙巳~庚戌405~410 6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晋列国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三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西(李)凉西凉武昭王李皓庚子(5) 庚子~甲辰400~404 5年建初(13) 乙巳~丁巳405~417 13年西(李)凉西凉凉公李歆嘉兴(4) 丁巳~庚申417~420 4年西(李)凉西凉李恂永建(2) 庚申~辛酉420~421 2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晋列国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三个帝王)夏(赫连) 夏世祖刘屈孑(赫连勃勃) 龙升(7) 丁未~癸丑407~413 7年凤翔(6) 癸丑~戊午413~418 6年昌武(2) 戊午~己未418~419 2年真兴(7) 己未~乙丑419~425 7年夏(赫连) 夏秦王刘昌(赫连昌) 承光(4) 乙丑~戊辰425~428 4年夏(赫连) 夏平康王刘定(赫连定) 滕光(4) 戊辰~辛未498~431 4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东晋列国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二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北(冯)燕北燕文成帝冯跋太平(22) 己酉~庚午409~430 22年北(冯)燕北燕昭成帝冯弘太兴(6) 辛未~丙子431~436 6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九个帝王)南朝宋(刘) 宋武帝刘裕永初(3) 庚申6~壬戌420~422 3年南朝宋(刘) 宋少帝刘义符景平(2) 癸亥~甲子423~424 2年南朝宋(刘) 宋文帝刘义隆元嘉(30) 甲子8~癸巳2 424~453 30年南朝宋(刘) 宋刘劬太初(三个月)癸巳3~癸巳5 453~三个月南朝宋(刘) 宋孝武帝刘骏孝建(3) 甲午~丙申454~456 3年大明(8) 丁酉~甲辰457~464 8年南朝宋(刘) 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1) 乙巳~465~1年景和(1) 乙巳8~465~1年南朝宋(刘) 宋明帝刘彧泰始(7) 乙巳12~辛亥465~471 7年泰豫(1) 壬子~472~1年南朝宋(刘) 宋后废帝刘昱元徽(5) 癸丑~丁巳473~477 5年南朝宋(刘) 宋顺帝刘准升明(3) 丁巳7~已未477~479 3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南朝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七个帝王)南朝齐(萧) 齐高帝(太祖) 萧道成建元(4) 己未4~壬戌479~482 4年南朝齐(萧) 齐武帝萧赜永明(11) 癸亥~癸酉483~493 11年南朝齐(萧) 齐郁林王萧昭业隆昌(六个月) 甲戌~494~六个月南朝齐(萧) 齐海陵王萧昭文延兴(三个月) 甲戌7~494~三个月南朝齐(萧) 齐明帝萧鸾建武(5) 甲戌l0~戊寅494~498 5年永泰(1) 戊寅4~498~1年南朝齐(萧) 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3) 已卯~辛巳499~501 3年南朝齐(萧) 齐和帝萧宝融中兴(2) 辛巳3~壬午501~502 2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南朝梁公元502年~公元558年(六个帝王)南朝梁(萧) 梁武帝萧衍天监(18) 壬午4~已亥502~519 18年普通(8) 庚子~丁未520~527 8年大通(3) 丁未3~己酉527~529 3年中大通(6) 已酉10~甲寅529~534 6年大同(12) 乙卯~丙寅535~546 12年中大同(2) 丙寅4~丁卯546~547 2年太清(3) 丁卯4~已巳547~549 3年南朝梁(萧) 梁简文帝萧纲大宝(2) 庚午~辛未550~551 2年南朝梁(萧) 梁豫章王萧栋天正(1) 辛未~551~1年南朝梁(萧) 梁简文帝萧纲承圣(4) 壬申~乙亥552~555 4年南朝梁(萧) 梁元帝萧绎天成(1) 乙亥~555~1年南朝梁(萧) 梁敬帝萧方智绍泰(2) 乙亥10~丙子555~556 2年太平(2) 丙子9~丁丑556~557 2年南朝梁(萧) 梁永嘉王萧庄天启(2) 丁丑~戊寅557~558 2年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止在位纪年(公元) 帝位南朝后梁公元555年~公元587年(三个帝王) (注:本朝年号未编入明细表)。

上古世系

上古世系

上古世系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轩辕氏——金天氏——高阳氏——高辛氏——帝挚——陶唐氏——有虞氏●【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

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

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天皇】在位起讫: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生卒年:略出生地:天灵山(传说中的仙山)立都:天都(传说中的天帝都城)年号:天皇氏道教神话神祗,即俗称“老天爷”。

古史记载:盘古之后是天皇。

天皇又称天皇氏,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史书上说:“天地初立之时始有三皇。

”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号称“天灵”,其中有一人先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人们认为他是位了不起的圣人,便推举他为领袖号称天皇。

其余十二人都带领自己的部族各居一方,立国称皇,各传国一万八千年。

应该指出的是,史书上所说发明数字和“天干”“地支”之事,只是古人的一种猜想。

事实上这些发明在一百万年以前是不太可能出现。

至于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则是一条很重要的远古人类社会的信息,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意识到,在这个地球上除了中国之外也还有其它国家。

因此,古人把天下分成十三个部分,而中国仅是其中之一。

中国当时最高的领导人是天皇,别国领导人叫什么古人不知道。

但是古人认为各国之人都应该同出一源,所以便把他们说成是兄弟。

史书上说,天皇时期的人类“淡泊无为,而俗自化”,意思是那时的人类头脑很简单,思想也很单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其它哺乳类动物没有太大差别,一切顺其自然。

盘古和三皇五氏共23页

盘古和三皇五氏共23页

谢谢!Biblioteka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盘古和三皇五氏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开天十八圣,盘古之后六皇八帝三王及三皇五帝

开天十八圣,盘古之后六皇八帝三王及三皇五帝

开天十八圣,盘古之后六皇八帝三王及三皇五帝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古之圣人以天文定天道,以天道定天伦,以天伦定人伦,以人伦定人文。

从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青阳氏、高阳氏、金天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到夏后氏,夏后氏即大禹,完成了华夏文明的奠基过程,所积累下来的成果称为华夏文化。

三皇之道,凡是有盘古氏到大禹的后代子孙,受华夏文化、三皇之道滋养而成长的称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华夏后裔”。

盘古氏,距今四百万年。

其功绩是“开天辟地,分阴阳”。

盘古氏是告别混沌从洪荒走来的第一人,在此之前还没有人类。

但是应该有古猿,以及其他脊椎动物、虫鱼鸟兽,盘古氏是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开天圣人。

《三五历记》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天皇氏,距今二百七十万年,兄弟十三人,出生在天灵山,都城天都,功绩是“有数字”。

天皇时期,人类已经知道了“多少”,有了数字的概念,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因十天干,故称“天皇氏”。

地皇氏,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兄弟十一人,出生在熊耳山,都城龙门。

功绩是“定三辰,分昼夜,有岁月”。

地皇氏不像现在的人有工作忙,他们可以天天在吃饱肚子后就专心观察日月星和虫鱼草木。

所以知道了“一岁为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因十二地支,故称“地皇氏”。

泰皇氏,距今七十万年,兄弟九人,出生在荆马山,都城九城。

功绩是“出旸谷,分九河,衣兽皮,族内群婚”。

人皇氏时期数字有了,日月星会看了,岁月知道了,活动范围就大了。

他们可以去到海边看看,跑到山上转转。

活动范围大、影响也大,称“泰皇氏”或“大皇氏”。

又因为配齐“天、地、人”三才,又叫“人皇氏”。

有巢氏,巢皇是也,距今三十万年,出生在九嶷山,都城苍梧。

上古三皇竟另有其人,身份显赫可与盘古比肩!

上古三皇竟另有其人,身份显赫可与盘古比肩!

上古三皇竟另有其人,身份显赫可与盘古比肩!上古三皇竟另有其人,身份显赫可与盘古比肩!追溯历史长河,我国自古便有三皇五帝的传说。

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对于三皇五帝的真实身份也就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定位和看法。

今天,我们暂且将五帝放一边,一同来探讨三皇的真实身份。

上古三皇画像对于三皇的真实身份,历来众说纷纭,中国最权威的辞书《辞源》就载有六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三皇为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出自《艺文类聚》)。

第二种说法: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世本》、《尚书·序》、《帝王世纪》、《封神演义》)。

第三种说法:三皇为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记》)。

第四种说法: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出自《白虎通义》)。

第五种说法: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出自《风俗通·皇霸》、《史记·三皇记》)。

第六种说法:三皇为伏羲、女娲、燧人(出自《白虎通义》)。

通过以上六中说法,可见历代的史学家们对远古历史也是众说纷纭,难城定论。

笔者认为此六种说法中,第一种说法应该是最原始也是最接近科学的考证。

至于燧人氏、女娲氏、黄帝、祝融等,他们都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领袖,后面将另有文章介绍。

黄帝程龙飞升第一种说法为什么是最接近事实的呢?在中国远古神话时代,‘皇’的原始意义是神祇,‘氏’的原始意义也是神祇,只是其神性稍略于盘古和玉皇大帝。

而,在上古年间符合“三皇”这个称谓的,就只有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人”三位圣皇。

汉代的史学家孔安国认为“天皇、地皇、人皇”之说过于荒谬,便乱改史书,把伏羲、神农、黄帝称为“三皇”,他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从历史发展的顺序上看,三皇时期当属于上古早期的原始初民时代,而伏羲、神农、黄帝则处于上古中期的氏族联盟时代,两者的时代相去甚远,是不可以代替的。

诚如孔子《家语》所言“自伏羲以下皆称曰帝”,并不称“皇”。

上古时代“皇”与“帝”有着本质的区别,“皇”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可以是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并非是指具体的某个人;如天皇时代、地皇时代、人皇时代等。

“三皇五帝”是谁?与夏商周是什么关系?

“三皇五帝”是谁?与夏商周是什么关系?

“三皇五帝”是谁?与夏商周是什么关系?盘古是神话传说里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他的年代应该是最早的。

盘古是感宇宙之精华所诞生。

盘古长大之后开天辟地,才有了天和地,才有了阴阳二气,所以盘古比天和地还神圣,是阴阳的始创者。

如果对应现实,盘古代表的可能是刚刚从类人猿演变成人的“人”。

所谓“开天辟地”并不一定真是一斧子辟开了浑沌鸡子,而是形容初变之始的人类在面对强大的自然环境时如何创造适合自己生存的条件,如何寻找自然规律以及积累生活经验使之成为规律的肇始之端。

有个词叫“三皇五帝”,“三皇”早于“五帝”,“三皇”晚于盘古。

“三皇”是谁,有太多种说法,包括:天皇、地皇、人皇、泰皇、伏羲、神农、燧人、女娲,甚至祝融、共工等等。

“三皇”应该只是象征性的人物,代表的是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应该就是人类使用粗糙打制石器为劳动工具、尚且茹毛饮血、衣羽皮、居于洞穴之中的旧石器时代。

“三皇”的时代应该是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以距今一万九千年的山顶洞人为代表。

“五帝”指的是上古时期的一些部落首领。

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很多的考古文化遗址里都能找到传说里五帝的影子。

“五帝”是个综合称呼,又不拘于究竟是哪五个人,一般来说就是指:黄帝、神农、伏羲、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几个人。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一篇《五帝本纪》,“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这五个人里有一个人承上启下,非常重要。

“五帝”为首的是“黄帝”。

黄帝领导的氏族部落生活在黄河流域,黄帝先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后来又打败了炎帝,黄帝成为天下的共主。

黄帝所领导的氏族部落就是华夏的根源。

五帝里的“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黄帝的妻子嫘祖生了一个儿子叫“昌意”。

昌意的儿子就是颛顼。

颛顼辅佐伯父少昊而得到了封地在株野,后来成为天子。

颛顼死后继承他的是“帝喾”。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

黄帝和妻子嫘祖所生的长子叫“玄嚣”,“玄嚣”的孙子叫蟜极,就是帝喾的父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 有人说: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 • 那么,我们是谁? • 追究过去就必要从源头开始,是文明 的起源?我们的先祖?从何处寻?尽 管我们不缺勇于探索的先人,但目前 也我们只能于浩瀚长河中取些许轮廓 为无知求得答案。 • 历史的开头和终结可能都只是一团混 沌,一斧头下去,朦胧不会散尽,但 故事开始了。 • 我们来自神话,最终走向了现实。
琴书
三皇五氏
• 三皇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 然非常困难。起初人们只会爬到树上摘果子吃,但是果 实可不是四季都有的,在生存的压力下,人们终于下了 树学会了打猎捕鱼。但这时人们对于捉到的鱼虾和小动 物,只能生吞活剥,这跟野兽没有分别。 • 在住的方面,人们本都住在山洞里,后来人多洞少,实 在挤不下而终于被挤出山洞的人,只好向平原发展。平 原无法抵御突然而来的野兽和风雨的袭击,而且包括山 洞里的人在内,大家又都无法抵御因寒冷和生食所引起 的疾病,结果引起大量死亡。 •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英雄来拯救人民。 • 在人们饱受衣食住行各种困苦的时候,几位伟大的英 雄应运而生了。 “五氏”的出现最伟大的意义就是基 本解决了衣食住行这几个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看他们的 名字大致就可以知道他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蒙正国学社 琴书
神话五氏
• • • 何谓“五氏”? 【有巢氏】---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 而进入巢居的情况。《庄子》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 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燧人氏】---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 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 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 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伏羲氏】---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 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个大发明家。他教民结绳为网以渔, 始画八卦。 【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白虎通义》记载:“古之 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 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西汉 《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女娲氏】---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 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制造乐器。《说文解字》曰: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 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蒙正国学社 琴书
三皇五氏
蒙正国学社 琴书
神话三皇
• •

• •
• •
何谓“三皇”? 天皇-----出生于传说中的仙山“天灵山”,有兄弟十二人,在位一万八千 年。 天皇是盘古的后裔,这时候中华大地的人民虽都是盘古的后裔,但年代太久 远了,分散四方,布满五岳,互相间早已生疏,有的还因利害的冲突,而成 为仇敌,纠纷争执,层出不穷。天皇就把他们分为若干部落,每个部落推选 或指定一位能干的人担任酋长。华夏子孙自此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具备 了国家的雏形。 地皇-----兴起于熊耳、龙门等山,有兄弟十一人,在位一万八千年。 天皇死后,经过若干万年,地皇诞生,那时由盘古眼睛变成的太阳和月亮, 以及由睫毛变成的星辰,运转的秩序忽然混乱。有时一连数天都是白昼,有 时一连数天都是黑夜。而有些星辰又悬挂的很低,人们走路时,一不小心, 脑袋就会撞伤。 地皇用他无比的神力,改造天地。他首先把太阳和月亮出 现的时间加以固定,使他们作有规律的起落,昼夜才算分明。又规定三十天 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使人们知道时间和年龄的计算方法。地皇又命 所有的星辰上升,升到遥远的天空。星辰在那里当然非常无聊,地皇就特别 允许他们白昼可以在家睡觉,而在晚上再出来探视他们留在地面上的老友。 这就是我们白昼看不见星辰,必须晚上才看得见的原因。 泰皇-(人皇)----出生于仙家圣地“刑马山”,有兄 弟九人,分管天下九州。 人皇活了一万五千六百岁。有9个有九个弟弟,都神通广大,法术高强。 人皇把中国分为九个州,命他的弟弟们各当一州的州长。他自己则住在九州 的中央,时常出巡。出巡的时候人皇坐可以在空中奔跑的车辆,驾车的人有 3对翅膀,车飞人也能飞,这辆飞车自然就有闪电般的迅速。 蒙正国学社
蒙正国学社 琴书
伊始
盘古
•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於 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 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後乃有三皇,数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 处於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 —————— 《艺文类聚》 •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 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 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吴楚间说: 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 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 人祝祀,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盘古氏, 天地万物之祖也,而生物始于盘古 • ——————《述异记》卷上 (作者:
南朝梁·任昉)
蒙正国学社 琴书
不有我祖,何开我人
盘古生于混沌之 初,鸿蒙未判之先。 以一己之力划开混沌, 开天辟地,用血肉化 身大千世界。盘古身 死,引发了一连串的 新生。 盘古便成了人类 的始祖,或者至少是 我们的始祖。受到我 们的顶礼膜拜,推崇 至极。
蒙正国学社 琴书
三皇五氏
• 世界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地进化着,到了距盘古开 天辟地50万年时。大陆上逐渐出现了伟大的三皇和 五氏。 • 皇,原意便是神祇。 • 氏,原意也是神祇,却比皇的神性更少些。 • 于是三皇和五氏成了我们认可的继盘古第一神祇之 后的第二级别的神祇和第三级别的神祇。 • 三皇五帝的故事溯源于民间传说,其实就是原始社 会中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和个人(例如上古 洪荒时代的水灾,鲧率领众人治水),后来人们为 了纪念和怀念这些群体和个人的功绩,将他们一一 神话,归类为神祇人物以供奉祭祀。 • 神话遥远难以详细取证,使得今天的三皇五氏说法 众多,人物各异。这是远古神话里的浩瀚星辰,扑 朔迷离,混沌未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