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精校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
语文 2019.4
学校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偶然见我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不禁皱眉问道:“读这种书有什么用?费时费眼。”当我告诉他每年夏天都要重读一遍《八月之光》时,他看我的目光就不单单是匪夷所思的了。当然我也没好意思告诉他,像他这样不读小说不读诗歌的人,只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单向度的封闭空间里。他们的灵魂有多饱满,就有多干瘪。
我们为何读那些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是几千年前的文学经典?这是个多么庞大的伪命题。前几天读学者王晓明的文章《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感慨良多。作者在文中憧憬,爱读书的学生“即便毕业了,跨出校门了,他依然会逛书店,会在床头留一个放书的小空间……他会在好书的陪伴下,继续努力做一个在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同时也感到微微的悲凉。
在当代中国,为什么阅读文学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原因简单又粗暴:阅读文学经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回报。这是个大部分人以功利主义为人生准则的国度,阅读文学经典既不能帮他们取得更高学位,也不能帮他们得到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所以说,懒得读经典,毋宁说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我们全然忘记,文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讲,何尝不是对人生最宝贵最诗意的长远投资?
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和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在不经意问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
这是个微妙的对比。在我看来,这不是个体编剧间的表层差别,而是民族与民族对文学经典认识的本质差别。在我们的大部分影视文化里,更多展现的是一个热气腾腾、金碧辉煌的物欲世界,是这个时代最表层最浮光掠影,也最丑陋的缩影。由于缺乏经典文化的支撑和指引,这些影视剧显得如此肤浅可笑。我相信那些编剧大概连《红楼梦》都不曾读完过,而那些编剧也可能未曾察觉,经典文学对芜杂人性的探索呈现用于不会过时。莎士比亚戏剧里丑恶的阴谋诡计依然在《纸牌屋》里续演;《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依然在当下有着不同阶层的翻版;奥地利思想家贝塔朗菲阐述艺术、诗、历史等人文现象时曾经说:“它们不是短期的、有用的价值,而正是自身的目标……当人这种可怜的生物带着动物的本能,在数千种压力下,在复杂的社会中疲于奔命时——能超越动物的也仅仅是这一无用性,这构成了人类的本质……”贝塔朗菲所说的人的本质,已然被国人漠视,摒弃。
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当人们远离经典而不自觉时,他们的内心会越来越粗糙,并对这个多维世界保持着一份可耻的沉默,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正义缺乏认知与反思。其实许多当代欧美国家都异常重视全民阅读,包括经典阅读。早在1997年,美国政府就掀起了“阅读挑战行动”。在德国,历任总统都担任过“国民阅读促进委员会”的主席。而在我们这个号称有着5000年古老文明的国度,2013年“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时,在网上遭到了不少民众甚至是知识分子的讥讽嘲笑。这颇耐人寻味。
我想,那个对我阅读《八月之光》保持怀疑的朋友肯定也在其中。我想象他刚签完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订单,懒洋洋地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用手机流览通俗小说或者八卦头条。毫无疑问,他觉得安逸并幸福——就像《黑客帝国》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那些克隆人。
(取材于张楚《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
1.下列“材料一”中出现的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匪(fěi)夷所思干瘪 B.毋宁(níng)金碧辉煌
C.摒(bǐng)弃浮光掠影 D.潜(qián)移默化流览
2.根椐“材料一”,下列最不能体现“民族与民族对文学经典认识的本质差别”的一项是(2分)
A.是否从功利角度看待文学经典的价值
B.是否用经典文化支撑和指引影视文化
C.是否用影视生动再现生活的物欲世界
D.是否重视全民阅读并采取措施推进阅读
3.根据“材料一”,推测“《黑客帝国》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那些克隆人”的本质特征,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喜欢做生意,通常不会主动阅读小说和诗歌
B.灵魂干瘪,永远生活在多维度的开放空间里
C.内心粗糙,对自身与社会均缺乏认知与反思
D.十分懒惰,只喜欢阅读通俗小说和八卦头条
材料二
文学经典和文学经典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关系到文学史的编撰和文学教育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解决。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地建构过程。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此处重点谈其中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李煜后期的词能列入文学经典,主要是因为“作者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这段文字从人性心理结构着眼,贴切地说明李煜词具有经典性的原因。实际上,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的诗词和其他作品历久而不衰,一直被当作文学经典来看待,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经典作品往往具有超越阶级的人性和超越功利的审美。
其次,文学作品本身描写的世界是否宽阔,作品所蕴涵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也是文学经典能否建构的重要原因。《红楼梦》对生活的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原始、丰富、多样和复杂,可以说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生活有多么辽阔,《红楼梦》描写的世界就有多么辽阔。问题还不完全在作者反映生活的辽阔上面,而更在对待生活的忠实把握上,即作者尊重生活固有的逻辑去写,“尊重”笔下每一个人物自身的性格轨迹,不把他们当傀儡,不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到人物上面,随意进行褒贬,而是让他们说他们所说,做他们所做,充分写出了他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论作者同情谁,厌恶谁,决不把自己的感情倾向表露出来。诚如曹雪芹自己所说的:“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再次,优秀读者,也就是“发现人”对经典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陶渊明生活于由晋入宋时期,尽管他的诗在后世影响很大,被确认为经典,但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影响。当时文坛领袖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并不推崇他的诗。钟嵘的《诗品》提到陶渊明的诗,但只列为中品。陶渊明及其诗真正被发现首先是梁昭明太子萧统,他为陶渊明写了“传”,并在他所编选的《文选》中选了陶诗,此时离陶渊明生活的东晋已经过了三个朝代。由于萧统的推荐,陶渊明在唐代才开始被人注意。如杜甫的《可惜》:“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第二发现人是宋代的苏轼。苏轼是宋代大文豪,他的诗、词、文都是一流的,在文坛上有很高威信。他对陶渊明可以说是心悦诚服地尊敬,真心实意加以推荐。他对陶渊明的推崇基于他对“枯淡”风格的喜爱,他在书信《与子由》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