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三次联考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三次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请判断我国的地理位置是()

A .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 .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 .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D . 大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 读图中国的疆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标注的我国领土“四至”中,位置标注错了的是()

A . 最北端

B . 最南端

C . 最东端

D . 最西端

(2)图中我国濒临的四大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字母A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简称分别是()

A . 呼和浩特、内蒙古

B . 乌鲁木齐、新

C . 石家庄、冀

D . 哈尔滨、黑

(2)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下面组合更符

合字母C所在省区的是()

A . 维吾尔族——手鼓舞

B . 蒙古族——摔跤

C . 高山族——丰收节

D . 傣族——孔雀舞

4.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A .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 . 热带、亚热带分界线

C . 人口分布分界线

D . 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5. 黑河地区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在春耕大忙了,这是因为()

A . 东西跨经度大

B . 南北跨纬度大

C . 海陆差异大

D . 人们生活习惯差异大

6. B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主要是因为中游流经了千沟万壑的某一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该高原是()

A . 青藏高原

B . 云贵高原

C . 内蒙古高原

D . 黄土高原

7. 下图为“百度地图春节人口迁徙大数据”某年1月26日某个时段的数据图,图中用若干个光点来表现搜集到的春运迁徙数据。光线强弱则代表人口迁徙的数量,光线越亮,人口迁徙的数量越大。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 . 地形

B . 气候

C . 科技

D . 交通

(2)春运现象反映出()

A . 京、沪、皖等省市劳务输入量大

B .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 . 城市化进程快于工业化

D . 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

8.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A . 西南、西北、东北

B . 东北、东南、西北

C . 西南、西北、东南

D . 东北、西南、东南

9. 生活在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惠安女,因其独特的服饰而蜚声海内外。惠女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论春夏秋冬,惠安女总是把头包裹得严严实实,却让肚皮露在外头,裤子又特别的宽大,被人们风趣地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结合图所示的惠女服饰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惠女服饰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起到了防日晒雨淋的作用

②花头巾包系在头,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的作用

③斜襟短衫,肚皮外露,衬托出女性身段的曲线美

④裤脚宽阔,被海水、汗水浸渍后,利于海风吹干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舌尖上的中国3》第二集重点介绍了泉州一种叫“四果汤”的名小吃,其主要原料是由惠安女采摘的“石花草”加工制成。石花草最有可能生长在()

A . 深海里

B . 湖水中

C . 河水中

D . 岛礁上

10. 读“中国东部四条大河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A . 松花江

B . 黄河

C . 长江

D . 珠江

(2)图示四条河流中,没有结冰期的是()

A . 长江、黄河

B . 长江、珠江

C . 黄河、松花江

D . 黄河、珠江

(3)图示四条河流中,流量最大的是()

A . 松花江

B . 黄河

C . 长江

D . 珠江

11.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 . 台风

B . 寒潮

C . 水污染

D . 干旱

12. 下列地区的植被,在垂直方向上分异最明显的是()

A . 秦岭南坡

B . 横断山区

C . 华北平原

D . 四川盆地

13. “地大物博”说明我国自然资源()

A . 总量多,种类少

B . 人均充足,用之不竭

C . 总量大,种类多

D . 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14. 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的主要原因是()

A . 资源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

B . 人口总量增长,人均不足

C . 资源的需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