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知识讲解
【国学】古诗词常用典故、水意象、知识清单
![【国学】古诗词常用典故、水意象、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c70c606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0.png)
【国学】古诗词常用典故、水意象、知识清单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
诗文中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6、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与典故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与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546a309763231126edb118c.png)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3.菊花 坚强的品格 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与杜鹃声相似的还有猿啼,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8.鹧鸪鸟 离愁别绪 羁旅伤感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B、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
6.梧桐 凄凉悲伤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b2895060b4e767f5acfce73.png)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古诗词常见意象和典故课件
![古诗词常见意象和典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90f08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f.png)
详细描述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引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表 达了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03
意象与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 用
表达情感
情感传递
04
如何运用意象和典故进行诗 歌创作
选择恰当的意象和典故
总结词
选择恰当的意象和典故是诗歌创作的关键,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详细描述
在选择意象和典故时,需要考虑其与主题的关联度、是否具有象征意义以及是否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要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难以理解的意象和典故。
将意象和典故融入诗歌语言中
琴瑟
象征着高雅、和谐和美好。
酒
象征着豪放、洒脱和离愁别绪。
剑
象征着侠义、壮志和孤独。
船
象征着漂泊、自由和不羁。
人物意象
美人
象征着美好、爱情和思念。
英雄
象征着英勇、壮志和豪情。
隐士
象征着清高、隐逸和淡泊名利。
神仙
象征着超脱、神秘和永恒。
02
常见典故
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古诗词中经常引用的历史事件、 人物和故事,如“赤壁怀古”、 “乌江自刎”等,用以表达作者
的情感和思想。
总结词
通过借用历史事件和人物,古诗 词作者能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 沉的情感和寓意,使读者在联想
中产生共鸣。
详细描述
例如,杜牧的《赤壁》中,“东 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引用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 历史典故,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历
史变迁的感慨。
神话传说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2cf6a5784254b35effd3442.png)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14e65be7b4daa58da1114a88.png)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冰雪古人往往以冰雪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即高洁的心性。
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
2.月亮望月易引发思亲思乡思国之愁。
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望月思故国,写出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折柳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
《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
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 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5.芳草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以无处不生、远接荒城、绵绵不尽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6.芭蕉芭蕉常有孤独忧愁之意。
李清照词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的句子,词人把芭蕉作为怨悱的对象,倾吐了内心的伤感、愁闷。
初中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知识点归纳
![初中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40e064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5.png)
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100个1.月亮:一般在古诗文中用作由月亮本身引发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
2.杨柳:在古诗文中,“杨柳”即指柳树,而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以折柳表惜别,由此表现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长亭: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后用来指代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的便是离别时的场景。
4.杜康: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被尊为酒神,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曹操《短歌行》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沙场:平沙旷野,多指战场。
王翰《凉州词》有名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7.丹心:指忠诚、赤诚之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9.哀鸿: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0.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献芹:也叫“芹献”,典出《列子》卷七《杨朱篇》: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嘴巴也刺破了,肚子消化不了也疼痛得要腹泻。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重点)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542165ed630b1c58eeb502.png)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析解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3.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4.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5.南浦(水路上代表送别点)、柳岸、长亭(陆路上代表送别点):送别地的代名词。
6.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7.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8.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9.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0.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11.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12.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993e26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4.png)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
1.鸿雁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指大雁能够传递书信。
后来,人们用此典故表达寄情托意、孤寂难眠、思乡念亲等情感。
2.青丝白马:出自《乐府·塞北江南》,指女子思念远方情人的形象。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表达对远方情人的思念、盼望团聚等情感。
3.杜鹃啼血:出自《蜀王本纪》,指杜鹃鸟哀鸣出血,形容悲伤、思念等情感。
4.青楼薄幸:指风尘女子薄情负心、离弃原配的行为。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形容男子对女子的辜负、背叛等行为。
5.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指项羽失败后不愿渡过乌江,回到江东老家。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形容留恋故土,不思进取的情感。
6.浮生若梦:出自《庄子·齐物论》,指人生短暂,如同梦境一般虚幻无常。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表达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7.红豆相思:红豆又称相思豆,多用于表达对远方情人的思念、盼望团聚等情感。
8.楚囚对泣:出自《左传·哀公三年》,指楚国囚犯对坐哭泣,形容悲伤、无助等情感。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表达处于困境中、无法自拔的状态。
9.梅妻鹤子:出自《宋史·林逋传》,指北宋著名文人林逋以梅花为妻、仙鹤为子,形容清高自洁、隐逸恬淡的生活方式。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表达追求清雅淡泊的生活情趣。
10.春风得意:出自《登科记考》,形容科举考试中状元及第的得意心情,后来也用来形容事业顺利、精神饱满等情感。
这些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它们在表达上具有凝练、含蓄、丰富的特点,能够让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0ca9b0b7f121dd36a32d8293.png)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1)斑竹湘妃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的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4c72a62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4d.png)
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一一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一一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宵背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宵衿,背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宵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一一唐•杜甫《折槛行》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痈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一一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一一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乂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活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一一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一一宋•吴潜《八声甘州〉〉九、宵眼宵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宵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宵黑的眼珠在中问,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背眼,后以“背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大全
![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24ad659f01dc281e53af099.png)
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大全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更多的是用冰雪象征自己高洁的操守。
如:“我无毫发瑕,苦心怀冰雪。
”(沈佺期《枉系二首》)“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高适《酬马八郊古见赠》)“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段克己《蝶恋花》)“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表明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如: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4、六月飞霜指冤案。
5、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变。
6、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7、雨①喜乐、安静、祥和、幸福、希望(甘霖、甘露、甘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喜雨诗歌的一般特征:A、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B、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C、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
②愁苦、幻灭与绝望(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
常表现诗人的孤独、幻灭和愁苦。
如:唐·戒昱:“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
如: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如:陆游:“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2)急骤迅猛,破坏尤烈,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
如:文天祥:“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如:宋·汪元量:“万叶秋心孤馆梦,一灯夜故乡心”。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典故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895def9770bf78a652954b6.png)
鸿雁: 汉书·苏武传》 匈奴单子欺骗汉使,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 Nhomakorabea骗汉使,
称苏武已死, 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 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 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 雁书” 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 鱼雁”等指书信。 足”、“鱼雁”等指书信。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
“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 彭祖: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 彭祖: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 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 寿如彭祖” 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 长寿。 长寿。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豆蔻: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 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精卫: 古代神话, 精卫: 古代神话,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 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战国策·韩策》 宁为鸡口, 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
杜鹃: 杜鹃: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
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 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 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班马:春秋时, 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连理枝、 比翼鸟: 连理枝、 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
古典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诠释
![古典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诠释](https://img.taocdn.com/s3/m/ad9757dbad51f01dc281f1f1.png)
古典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诠释1、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4、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5、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
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6、见背背,离开。
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7、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8、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典故(精品课件)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典故(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3726fef8c75fbfc77db239.png)
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鸿雁、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 书的信使。
李清照: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孤雁(孤鸿、断鸿):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 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 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 意绪,鸣噪自纷纷。
莲——1、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
的节操。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 诗中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 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 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 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 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春秋时,晋、鲁、郑 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 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 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 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 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斑马
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
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 七月》: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 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 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 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 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 起来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
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 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 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青鸟,传说西王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典故类)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典故类)](https://img.taocdn.com/s3/m/43617ed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5a.png)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思考题】
1、“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思考题】 1、“寂寞东篱”与“世情儿女”有何关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金陵⑴怀古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⑵,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 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⑶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 缸。 注:⑴、金陵: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曾在此建都。⑵、二江:宋代的江南 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⑶、东府:曾是东晋简文帝 的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 【思考题】 1、这首诗运用主要了什么样的典故?请简要说明。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抒怀 (南宋)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①,唤起新愁乱似麻。梦觉尚疑身似蝶②,病苏方悟影非蛇③。 浇肠竹叶④频生晕,照眼银釭⑤自结花。我在故乡非逆旅⑥,不须杜宇唤归家。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常见用典意象解读
一、鸿雁、青鸟、双鲤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 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 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代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 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 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作了传书的信使。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9ee1cc667e21af45b307a8b0.png)
连理枝、比翼鸟
•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问鼎
• 《左传· 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 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 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 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 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 位。
折桂
•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 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 飘蓬。”
昆山玉
• 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 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 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 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冰雪
•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 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 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 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 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 一样晶莹、高洁。
柳树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 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 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 之情
•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 思》:“枯藤,老树,昏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 联系在一起
猿啼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关山
•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 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 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 边塞大地。
青眼
•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 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 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 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 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 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 “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讲解古代诗词中的典故和意象
![讲解古代诗词中的典故和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db878c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6.png)
讲解古代诗词中的典故和意象古代诗词中的典故和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学内涵。
通过对典故和意象的讲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作品,领略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就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进行讲解,带领读者一同探索古代诗词的世界。
一、典故的运用古代诗词中广泛运用了各种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和文化事件的典故,这些典故既是作者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媒介,也是丰富作品内涵的重要元素。
首先,我们来看《红楼梦》中的典故应用。
这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详细描绘宝钗、黛玉等人物的情感纠葛和人生遭遇,展现了清代封建社会的兴衰变迁。
书中常以诗词典故作为章节题目,如《贾夫人迎春词落梅风红楼圆 MAOX池绮梦火》。
这些典故的选用和应用不仅仅是为了起个好听的章节名,更是通过与典故联系,突出章节主题,展示人物命运和情感变化。
另外,杜甫的《登高》中也应用了典故。
这首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直接描写了自己的沧桑和困苦。
其中,“意气雄韵”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就是对楚国名将屈原的典故引用。
通过和典故的联系,杜甫表达了对革命英雄的景仰,以及自己对时局的思考。
通过对典故的了解和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这也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历史常识,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内涵。
二、意象的韵味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是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貌、感官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意象的运用使得诗词作品更具有形象感和艺术美感。
首先,我们来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意象。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美女杨玉环的形貌描写,以及琵琶音乐与她命运的对应,展现了杨玉环生活的悲苦和命运的悲凉。
其中,“阴风怨慢,潇湘水冷”的描写,既表现了杨玉环内心的痛苦,又通过自然景物的冷峻与之呼应,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忧伤的色彩。
另外,李白的《静夜思》中的意象也极富韵味。
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月亮的明亮,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常见意象典故(整理版)
![古诗常见意象典故(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525af2700abb68a982fb5a.png)
•25、杜康:为酒的代称。
•26、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7、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 28、鸡黍: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29、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30、逐鹿: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 争夺天下。
•17、柳岸:送别的地方。 •18、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19、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21、杜鹃(前已有):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 的心情。 • 22、黍离: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23、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24、商女: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7、水:绵绵的愁思,时光流逝。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 喻绵绵不断的愁恩。 •秦观 《踏莎(suō)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 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 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 一种表现方式。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3、梅子:喻成熟少女的怀春
•如 "衙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请熙《点绎唇》)
24、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5、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 邻《长安古意》
2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5、草木:用其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 衰兴亡的感慨
•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作者:无名氏)“十五 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 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 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①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②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1)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
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
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3)“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
(4)汴京,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今河南开封。
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
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
后历经黄河水患的天灾祸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汴京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
公元960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
(5)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
《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
”《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
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
……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
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
……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
《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
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2、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
⑥乌衣巷、朱雀桥: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
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
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朱雀桥即朱雀桁,历史上又称大航、大桁、朱雀航,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时为交通要道,是六朝时期分布在石头城至清溪之间秦淮河上24座浮航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浮桥,其遗址在清代已难寻觅。
朱雀桥之所以家喻户晓,还是源于金陵怀古诗《乌衣巷》。
而时事图画《赤焰腾空图》所画景象就发生在朱雀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UFO事件的记录。
如今在南京老城南中华门城内的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设朱雀桥,不在其原址,不过尚不失当年风范。
附近乌衣巷有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
⑦西塞山〔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写与战争有关的诗有:明代张居正的“指点吴魏争雄处,万军一日蛟龙吞。
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顾澍的:“西塞山前百战场,当年将士有辉光”等。
写西塞山美景的有:苏轼的:“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陆游的:“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等。
写西塞山古迹的有:唐诗人王周的:“千寻铁锁无人问,石壁空存道者形”;王可象的:“龙窟寺前新涨急,玉虚殿后碧峰圆”;李增荣的:“桃花洞口常盟鹭,流水声中独钓鱼”等。
写西塞山雄伟气势的有:李白的:“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韦应物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张文潜的:“危矶插江生,石擘青玉”等。
3、赤壁:“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
《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
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
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
虽确切地点不可循,但历代有多位文人留下相关诗篇。
艺术手法(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咏史怀古诗古迹典故1、汴河曲杨广汴水东流无限春⑴,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⑶,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曲》汴biàn河: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
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
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
汴河怀古二首其一: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舸(gě):大船。
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一千余里:通济渠长一千三百余里。
赖:依赖。
通波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其一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其二: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相比。
杨广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
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杨广被叛军缢杀。
2 台城⑴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⑷,只缘一曲后庭花。
1.后庭花:花名,多在庭院中栽培,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称玉树后庭花。
2.《《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
作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
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
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
隋兵进入建康(今南京),陈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
《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
3.台城:六朝时的禁城。
在今南京市。
4.六代:即六朝,指建都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
5.结绮(qǐ)临春:结绮阁和临春阁,陈后主(陈叔宝)建造的两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6.万户千门:形容屋宇深广。
这里指宏伟豪华的结绮阁、临春阁、望仙阁等楼阁。
7.只缘:只因为。
3昭君出塞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
昭君出塞: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4 骊山陕西省有名的风景区之—。
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
骊山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
1、老母宫:相传女娲“攥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
她又在骊山炼石补天,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
2、烽火台: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3、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4、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5、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
5赤壁建康新亭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
《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
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也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