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期中复习作业题

合集下载

遥感复习题(1)

遥感复习题(1)

遥感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陆地卫星:这是美国的地球资源卫星系列。

它是美国用来探测地球资源和环境的一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系统。

它曾被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波谱曲线: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发射率)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判读标志:只有在遥感影像上才能反映和区分地物和现象的影像特征遥感:是指存高空和外存空间,通过飞机和卫星等晕在工具所携带的传感器大气窗:受大气吸收影响较小、大气透过率较高的电磁波段,成为可用于遥感探测的有效电磁辐射波段tm影像:是指美国陆地卫星4-5号专题制图仪所获取的多波段扫描影像。

高光谱遥感:一种利用许多狭窄的电磁波段和感兴趣的物体来获取许多光谱非常窄的连续图像数据的技术空间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1.“遥感”或“遥感”。

目标的信息在一定距离之外被感知。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目标的属性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它是基于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质分析的综合应用技术。

2、遥感信息的三个物理属性是: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3、近红外波段在植物遥感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近红外区的反射是受叶内复杂的叶腔结构和腔内对近红外辐射的多次散射控制,以及近红外光对叶片有近50%的透射和重复反射的原因。

4.植物的辐射特性主要体现在热红外光谱和微波光谱上。

植物在热红外光谱中的辐射特性遵循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并与植物温度直接相关。

5、土地覆盖是“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况,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过程。

6、遥感图像的分类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种。

7.土壤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的土壤热交换容量,它与土壤温度梯度、土壤热容量和热流方向的热扩散速率成正比,并对土壤蒸发和地表能量交换产生影响。

遥感复习题库

遥感复习题库

遥感复习题库遥感复习题库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遥感技术,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下面是一些遥感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哪种电磁波?a) 可见光b) 红外线c) 微波d) X射线2.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什么?a) 图像中物体的大小b) 图像中物体的数量c) 图像中物体的形状d) 图像中物体的颜色3. 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哪些自然灾害?a) 地震b) 暴雨c) 沙尘暴d) 龙卷风4. 遥感图像的分类是指什么?a) 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b) 对图像进行地物分类c) 对图像进行色彩增强d) 对图像进行尺度变换5.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土壤湿度监测b) 农作物生长监测c) 病虫害预警d) 全部都是二、判断题1.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图像中物体的细节越清晰。

(√/×)2.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地球表面的观测,无法应用于其他行星。

(√/×)3. 遥感图像的颜色是由图像传感器决定的,与真实物体的颜色无关。

(√/×)4.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用来监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情况。

(√/×)5.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植被指数来评估植被的健康状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增强?请举例说明。

3. 遥感图像的分类有哪些方法?请简要描述其中一种方法。

4. 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5. 请简要介绍一下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四、应用题1. 请利用遥感图像判断下面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2. 请利用遥感图像评估下面的植被健康状况:(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回顾和巩固遥感技术的相关知识。

东北大学15春学期《遥感地质学》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更新)

东北大学15春学期《遥感地质学》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更新)

东北大学15春学期《遥感地质学》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一、判断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1. 波长越短,电磁波的粒子性越明显()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中地面控制点选择应尽量在图幅范围内分布均匀()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3. 波长越短,电磁波的频率越低()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4. 波长大于3μm的电磁辐射主要是由地球热辐射造成的()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5. 水系类型是构造解译的重要标志()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6. 二次多项式几何校正中地面控制点至少6个()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7. 辐射校正针对的是地物本身因素引起的像素强度值变化()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8.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9. 变质岩往往具有双重的遥感影像特征()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0. 气象卫星只能用于天气预报()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1. 遥感图像的增强是的目的是为了使遥感影像更利于肉眼解译()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2. 正常情况下,背斜两翼岩层三角面尖端指向相背()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3. 去相关拉伸技术主要是针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的拉伸()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4. 色度学中三原色指的是红光、绿光和蓝光()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5. 光/机扫描具有“刷扫”式特点()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6. 紫外线不能用于遥感()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7. 沉积岩往往都具有较浅的色调()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8. 地表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具有同物异谱、异谱同物的特点()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9. 分类问题的核心是地物类别点群在特征空间的中心位置、类别范围及类间的边界()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0. 植被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构造的存在()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1. TM数据LIG产品可以用*.FST格式存储()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2. 不同类型岩石的遥感影像特征只受岩性影响()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23.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一般包括像元坐标变换和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两个方面()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4. 中心投影像点位移量与距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5. 辐射增强属于“点增强”技术,要逐像元进行校正()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

遥感地质学考试题1

遥感地质学考试题1

遥感地质学考试题姓名学号专业(一)填空题(20分)1、页岩、砂岩、千枚岩和灰岩水系密度从大至小依次为、、、。

2、可见光波长范围为μm,红外线波长范围为μm。

3、岩浆岩的影像特征为,等。

4、专业制图仪TM最高分辨率为 m,QUICKBIRD最高分辨率为m。

5、沉积岩与岩浆岩在影像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沉积岩有。

6、断裂的解译标志有、、、、、、。

7、遥感图像上,常见的水系图形有树枝状水系、、、、、。

8、遥感器的特性参数有、、、。

9、切断新生代地层或岩体的断层为。

10、酸性岩浆岩在图像上为色调,基性岩浆岩在图像上为色调。

11、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2、油气的烃类渗露造成的晕有、、、、、。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1、遥感地层单位实质上是一种岩石地层单位。

()2、花岗岩在黑白航片上常呈均一的暗色调。

()3、倒钩状水系往往呈由火山作用形成。

()4、遥感影像上挤压断层延伸较长,分叉较多。

()5、遥感图像上可以根据河流图形初步估计岩性透水性。

()6、利用陆地卫星TM,能够判断小型滑坡。

()7、水平地区倾斜岩层在遥感上的影像类似于直立岩层。

()8、一景QUICKBIRD遥感图像大小为185km×185km。

()9、“入”字型断层主断裂与支断裂间的锐角指向支断裂的移动方向。

()10、遥感图像上,黄土地区水系常梳状。

()三、名词解释(20分)1、表面反射率2、大气窗口3、岩层三角面4、立体像对从不同摄站摄取的具有重叠影像的一对像片。

两张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获得的具有重叠区域,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专业仪器或者肉眼可以看到立体影像,通过立体影像可以进行包括测量,生成DEM。

观察立体像对的条件:角度不小于6度,影像沿拍摄顺序从左到右放置(放反了会成为反地形),其中左手边的为左片,右手边为右片,左眼看左片,右眼看右片(如果不行可以使用仪器辅助,比如立体镜),当两张影片上的同一地物重合后则可以看到立体影像。

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

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

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第⼀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变化的磁场⼜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温度绝对⿊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窗⼝电磁波通过⼤⽓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有⼀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定的导热能⼒,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P越⼤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反之,其温度振幅越⼤。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射辐射通量之⽐。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是常数2897.8。

当绝对⿊体的温度增⾼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向移动。

5、⼤⽓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µ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项成正⽐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次⽅④物体温度⼆次⽅⑤物体温度三次⽅⑥物体温度四次⽅。

遥感地学分析复习试题

遥感地学分析复习试题

遥感地学分析简答题2个,一个20一个10分;名词解释4个,共20分;选择题10分,判断题20分,填空题20分一、填空题1. 水体的反射光谱特性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

2. 在可见光波段,植物的光谱特性主要受叶子的各种色素的吸收作用支配,其中以叶绿素起主要作用,两个强烈的吸收带出现在0.45 μm和0.67 μm,在0.54 μm附近吸收相对减少,形成绿色反射峰。

3. 1.3μm以外的短波范围,植物光谱特性主要受叶子含水量控制,在 1.4 μm、 1.9 μm和 2.7 μm形成三个吸收带。

4. 中等植被覆盖区,土壤修正植被指数SAVI的L值(土壤调节系数),一般取值为0.5 。

5. 影响遥感探测水深的因素主要包括波长和水体浑浊度。

6. 反照率指在地表向上半球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能量之和。

7. 遥感器在卫星高度所观测到的热辐射强度相对应的温度是亮度温度。

8. 根据遥感研究需要,简化后的植被结构特征可将植被分为:水平均匀植被(连续植被)和离散植被两种。

9. “红边”通常位于0.68μm-0.75μm之间。

10. Landsat TM数据进行缨帽变换产生6维分量里的前三维分量的意义分别为:亮度、绿度、湿度。

11. Landsat MSS缨帽变换产生4维分量的前三维分量的意义分别为:土壤亮度指数SBI ,反映土壤反射率变化的信息;绿色植被指数GVI ,反映地面植物的绿度;黄色成分,说明植物的枯萎程度。

12. 叶面积指数LAI一般大于 1 ,小于10 。

13. 对水体的反射波谱影响最大的组分是:浅水、浮游植物、浮游物、黄色物质。

14. 遥感传感器对水面进行探测,其所接收的光包括:天空散射光,水面反射光和水中光,水中光是由后向散射光的水底反射光组成。

天空散射光部分的强弱用大气程辐射率来衡量,水面反射光的强弱用水面反射率来衡量。

15. 可见光的蓝光400-500nm波段对水体的穿透性最好,因此0.45-0.55μm 是遥感探测清洁水深的最佳波段。

遥感复习题(答案)..

遥感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1、遥感的概念(狭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2、遥感系统的组成;信息源: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

信息获取: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

胶片是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信息纪录与传输: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HDDT或光盘等),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信息处理:地面站或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理和专题信息处理、分类等。

信息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

这项工作由各专业人员按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

3、遥感的分类(按平台、波段、工作方式);(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主要是飞机、气球等;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船上,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的探测。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一0.38μm之间;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一0.76μm之间;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一1000μm之间;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一1m之间;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遥感地质学测试试卷

遥感地质学测试试卷

遥感地质学测试试卷1、下列不是遥感的优势的一项: () [单选题] *A、宏观性好B、人为因素少,能客观地反映地表状况C、与传统资源调查方法相比工作效率高,费用成本低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正确答案)2、下面关于遥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遥感是新兴的一门技术,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B、人的视觉行为就是遥感的过程,人的眼睛是世界上最好的遥感器C、遥感的历史起源于美国1972年发射LANDSAT(正确答案)D、遥感探测的媒介质主要是电磁波3、遥感分类方法很多,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工作方式(正确答案)C.按应用领域D.按工作波长4、下列不是遥感的特点是:() [单选题] *A)大面积同步观测B)时效性C)商业性(正确答案)D)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5、当前遥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发展迅速B)遥感从定性走向定量C)遥感应用不断深化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正确答案)6、遥感分类方法很多,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成像方式(正确答案)C.按应用领域D.按工作波长7、遥感分类方法很多,地面遥感、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正确答案)B.按成像方式C.按应用领域D.按工作波长8、遥感分类方法很多,地质遥感、林业遥感等,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成像方式C.按应用领域(正确答案)D.按工作波长9、遥感分类方法很多,电磁波遥感与声波遥感等,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成像方式C.按媒介(正确答案)D.按工作波长10、遥感分类方法很多,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等,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成像方式C.按应用领域D.按工作波长(正确答案)11、遥感技术起源于() [单选题] *A.空中摄影侦察(正确答案)B.材料无损探测C.地质勘测D.气象探空形12、根据运载工具不同,遥感可分为以下类型,除了() [单选题] *A.航天遥感B.航空遥感C.水下遥感(正确答案)D.近地遥感13、遥感定义:从、以至的平台上。

《遥感地质学》期考试卷(b卷)-答案

《遥感地质学》期考试卷(b卷)-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2009-2班(本)资源勘查工程《遥感地质学》期考试卷(B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关于利用摄影红外波段遥感,以下( d )的描述是正确的。

a)可以用于探测目标物的热辐射信息, b)工作波长属于红外波谱区间的较长波长部分, c)可用特殊的透镜摄影, d)可用特殊的感光材料摄影2、3S集成包含以下技术的集成,除了( c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图像处理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3、露黑褐土的表面比较接近于:( d )。

a)黑体, b)朗伯源, c)选择性辐射体, d)灰体4、以下( c )不是太阳辐射的特点。

a)太阳辐射接近5800k黑体辐射, b) 太阳光谱辐照度按波长的分布具有不连续性, 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热红外波段, d) 在距离太阳平均日地距离处太阳的辐射能量总值约为1.94卡/(平方厘米·分钟)5、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的强弱主要与( a )有关。

a)电磁辐射的波长, b) 大气物质成分的颗粒大小, c) 大气物质成分的密度, d)电磁辐射的强弱6、要求对某污水排放口每隔2小时获得一景监测图像,适合的遥感平台为( c )。

a)航天平台, b)航空平台, c) 超低空微型遥感平台, d)地面平台7、图像辐射校正可以用于以下图像误差和偏差校正,除了( c )。

a)图像中心色调过亮 b)图像上灰度失真疵点, c)图像中图形梯形变化, d)图像上有条状干扰8、对于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要获得2米的方位分辨率,天线孔径应为( c)A、1米B、2米C、4米D、0.5米9、用比值法对图像进行增强的目的是( a )A、扩大相邻两个像元的差别,B、缩小相邻两个像元的差别,C、减少各波段信息之间的冗余,D、压缩数据量10、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c 。

期中遥感地质复习题

期中遥感地质复习题

期中遥感地质复习题一、基本感念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遥感地质学:在遥远的空间不与目标物接触,通过信息系统去获取有关目标物的信息,从而对目标物的性质(属性)和运动状态进行识别称遥感。

狭义遥感:为获取目标物的电磁辐射信息而选择的手段,从而识别目标物的性质。

广义遥感:除包括狭义遥感的内容外,还包括过去的地球物理场的测量、航空重力、磁力以及机械波的探测。

主动遥感:指从遥感台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

被动遥感:被动接收自然辐射源发射电磁波信息,然后通过处理来据此判断地物的属性。

成像遥感:是指所获得的电磁辐射信息可以被转换成图像的形势。

非成像遥感:对目标的一度空间的测定(如测量距离、测量温度)只能获得曲线或数据。

遥感技术系统:是指从远距离或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光和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像或扫描方式,对电磁辐射能进行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物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称遥感技术系统。

电磁辐射:在遥感中常指电磁波,实际上是电磁波通过空间或者媒质传递能量的物理现象,即电磁能量以波的形势发射的过程。

紫外遥感:用摄影的方式探测目标的紫外波段。

可见光遥感:利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波进行航空摄影。

红外遥感:探测目标物的红外波段。

多波段遥感: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同一目标物进行多波段同步成像。

微博遥感:侧视雷达传(遥)感器:是指搜集、检测和记录电磁辐射信息的工具(仪器)。

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通常电场强度在各个方向是相等的,若总是固定在某个方向振动,则称电磁波在该方向被极化。

依电场强度与入射面的关系分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水平极化两者互相垂直,垂直极化两者互相平行。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多普勒效应:由观察者和辐射源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的频率改变。

《遥感地质学》期考试卷a(卷)-答案

《遥感地质学》期考试卷a(卷)-答案

1中国地质大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2009-2班(本)资源勘查工程《遥感地质学》期考试卷(A卷)大学: 专业: 班别: 姓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d ) A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 .测量范围大C .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D .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2、飞机要严格沿经纬线方向匀速飞行,并完成航空拍摄任务,需要应用的现代技术是(d )①定位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 3、遥感技术起源于( a ):a)空中摄影侦察, b)材料无损探测, c)地质勘测, d)气象探空形 4、根据运载工具不同,遥感可分为以下类型,除了( c ):a)航天遥感, b)航空遥感, c)水下遥感, d)近地遥感 5、以下( a )不是高光谱遥感的特点。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 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 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 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6、大气窗口不包括( b )。

a)可见光, b)x 射线, c)部分近红外, d)微波 7、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c )。

a)近紫外外摄影, b)可见光摄影, c)近红外摄影, d)多光谱摄影 8、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b ) A 、32个 B 、64个 C 、128个 D 、256个 c )B 、地物发射热辐射的特性,C 、地物散射热辐射的d )、绿色 C 、黄色 D 、红色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五个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1、我国第二次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用到的3s 技术有: ( abd ) A 、 GIS B 、 RS C 、 GPRS D 、 GPS2、按照发射率的大小及其与波长的关系,可以把物体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 abc ).A 、绝对黑体,B 、灰体,C 、选择性辐射体,D 、白体 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有( abcd )。

(完整word版)遥感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遥感复习题及答案

1、遥感?遥感与GIS的关系?高光谱遥感?遥感的概念:遥感就是从远处探测和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遥感(RS)与遥测计算技术系统获取数据,通讯、互联网(Internet)传输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则承担处理、存贮及分析数据的任务,同时形成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的简称。

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一般光谱分辨率在λ/100 。

2、遥感分类?1、按遥感平台来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太空遥感)【n 遥感平台:安装或装载传感器的飞行器。

n 传感器:记录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装置】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来分:紫外遥感\可见光——(反射)近红外遥感\热红外线遥感\微波遥感3、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n 主动遥感:遥感系统本身带有辐射源的遥感。

n 被动遥感:由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物反射自然辐射源的电磁辐射来探测的遥感.】4、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OR 从具体的应用来分: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灾害遥感\军事遥感3、遥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宏观性2获取信息快3信息量大,技术先进4应用领域广5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多波段性,多时相性(城市变迁)4、遥感技术组成包括哪些部分?遥感过程包括哪几部分?一、技术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控制系统.1、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工具近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2、传感器(遥感器):是记录地物反射和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3、地面控制系统:指指挥和控制传感器与平台并接受其信息的系统二、遥感过程遥感试验,遥感获取,遥感信息接收,遥感信息处理,遥感信息分析应用5、遥感的发展趋势?(此题答案仅供参考,没找到和题目一致的答案)三、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展望1、新的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图像和数据2、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轨道卫星相结合,时间分辨率从几小时到几十天不等,形成多级分辨率影像,以提供从粗到精的对地观测数据源。

遥感考试题库

遥感考试题库

遥感地质学作业题库基础补充:1.遥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由、和等三大系统构成。

3.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4.遥感技术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5.遥感地质学作为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技术方法则是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的。

研究对象是。

6.遥感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_______________阶段、_____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_____阶段。

11.地质遥感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12.选择(1)下列不是遥感的优势的一项:_A.宏观性好B. 人为因素少,能客观地反映地表状况C. 与传统资源调查方法相比工作效率高,费用成本低D. 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2)关于遥感技术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_A. 空间信息获取系统就是遥感器B. 遥感平台是用于遥感的航天航空飞行器C. 遥感技术系统可以分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大类D. 软件不属于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3)下面关于遥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 _A. 遥感是新兴的一门技术,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B. 人的视觉行为就是遥感的过程,人的眼睛是世界上最好的遥感器C. 遥感探测的媒介质主要是电磁波D. 遥感的历史起源于美国1972年发射LANDSAT13.根据Maxwell电磁场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1.遥感的定义: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子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动力状态的现代化系统。

2.遥感地质学: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影像特征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来探测研究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技术学科。

3.请简述遥感地质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遥感地质学是一门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边缘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研究内容包括遥感物理基础、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法、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地学应用及研究进展等;任务是培养掌握21世纪遥感地质学知识的高级地质勘查专业人才,为地质科学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察、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监测等工作服务。

4.遥感有何特点?:第一,大面积同步观测;第二,时效性--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观测;第三,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不同分辨率的影像,综合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等丰富的地表信息;第四,经济性;第五,对信息的获取只局限在有限的电磁波波段内,信息量和代表性不受到限制。

5.多普勒效应:由观察者和辐射源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地磁辐射的频率改变。

6.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m/s。

已知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m/s(紫色光)到7.6×10-7m/s的红光,计算其对应的频率范围。

解:紫色光频率:3×108/3.8×10-7=0.7895×1015(赫兹);红色光频率:3×108/7.6×10-7=0.3947×1015(赫兹)。

7.物体按其发射辐射特性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何特点?答: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黑体,它的发射辐射最大,发射率与波长无关;第二种是灰体,其发射率与波长无关,但它的发射辐射比黑体小;第三种是选择性辐射体,七发射率随波长而改变。

东北大学22春“资源勘查工程”《遥感地质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3

东北大学22春“资源勘查工程”《遥感地质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3

东北大学22春“资源勘查工程”《遥感地质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植被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构造的存在。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紫外线主要是由地物内层电子跃迁及原子核内状态变化而产生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直接解译标志与间接解译标志是截然不同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遥感影像的几何变形误差可以分为内部误差和外部误差两部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不同类型岩石的遥感影像特征只受岩性影响。

()A.错误参考答案:A6.张性断层在遥感影像上往往表现出平直、规模大的特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7.气象卫星只能用于天气预报。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8.色调与色彩是一回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基性、超基性岩出露区易于风化,故而植被往往生长旺盛。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0.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在黑白航片上常呈均一的浅色调。

()A.错误B.正确11.遥感的直接研究对象是地质体。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2.光/机扫描成像中瞬时视场角代表的是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本质上是逐像元校正过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水平地区倾斜岩层的影像特征与直立岩层影像特征类似。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中心投影像点位移量与摄影高度成正比。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地物反射光谱曲线中,往往以波长作为横坐标。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7.水系只受地形因素影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8.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9.遥感地质学主要研究对象是遥感技术。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0.碳酸盐岩区植被往往不甚发育。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2.花岗岩在黑白航片上常呈均一的暗色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地质学复习作业题(1234版)一、基本概念遥感技术:在遥远的空间不与目标物接触,通过信息系统去获取有关目标物的信息,从而对目标物的性质和运动状态进行识别,称-遥感地质学:遥感技术与地质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广义遥感:狭义+过去的地球物理场的测量,航空重力、磁力、以及机械波的探测。

狭义遥感:为获取目标物的电磁辐射信息而选择的手段,从而识别目标物的性质。

主动遥感:如果用人工辐射源向要探测目标发射电磁波,然后用遥感器接收反射回来电磁辐射信息,从而据此来识别地物的属性,称~被动遥感:被动接收自然辐射源发射电磁波信息,从而据此来识别地物的属性,称~成像遥感:是指所获取的电磁辐射信息,可以被转换成图像的形式(二维、平面)。

非成像遥感:对目标物的一度空间如温度的测量,获得的曲线形式数据称~遥感技术系统: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辐射进行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物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技术系统,称~电磁辐射:是电磁波通过空间或媒质传递能量的物理现象,即电磁能量以波的形式发射的过程(课本)。

电磁波能量的传递过程(发射、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PPT)。

紫外遥感:用摄影的方式探测目标的紫外波段。

可见光遥感:利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进行航空摄影。

红外遥感:用摄影的方式探测目标的红外波段。

多波段遥感: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同一目标物进行多波段同步成像。

微波遥感:遥感器工作波段选择在微波波段范围的遥感。

传(遥)感器: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称~天线扫描成像遥感器:主要指工作在微波波段(0.8—100cm)、有源主动、天线侧向扫描、能产生高分辨率影像的成像雷达。

包括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

水平极化:电场强度和入射面(通常是地表面)互相垂直的称~垂直极化:…………………………………………………平行的称~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型,称~多普勒效应:由观察者和辐射源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的频率改变,称~电磁波谱:各种电磁波按其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成图表,这个图表就称为~ 光度测量:对可见光波段的辐射量测定是~辐射测量:对红外到无线电波段的辐射量测定是~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的物体,称~灰体:发射率比黑体小,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选择辐射体:发射率与波长有关的物体,是原子和分子的辐射效果都比较强的物体,称~ 物体的热惯量:是物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应灵敏性的一种量度,热惯量越大,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应越迟钝。

热惯量是描述物体特性的一个宏观物理量。

辐照度: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后到达固体地球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辐射能量。

其单位为:瓦特/平方米(W/㎡)。

辐射源: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在一定温度下都具有发射电磁波的特性,能够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物体都称为辐射源。

感光材料:凡经过曝光后发生光化学作用,经过一定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后,能够形成固定影像的各种材料总称。

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时间效应:指同一地点的相同地物,其波普特征会随时间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由于时间推移而导致的地物电磁波普特征的变化,称~空间效应:在同一时刻、同一类地物,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臵不同,其波普特征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由于空间位臵不同导致同类地物自己波普特征的变化,叫做波普特征的空间效应。

消色体:对入射光中各种波长的单色光进行非选择性吸收与反射的物体(黑、白、灰)。

彩色体:对入射光中各种波长的单色光进行选择性吸收与反射的的物体。

光电转换:将辐射能转换成光信号。

电光转换:将电信号转换为便于传输、显示、记录、处理的光信号。

磁带:遥感信息的暂时性记录介质是具有磁表面的柔软带状记录介质。

遥感影像:通过安装在遥感平台上的遥感器对地球表面摄影或扫描获得的影像,称~遥感图像:遥感影像经过处理或再编码后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称~假彩色:遥感影像采用截止滤光技术、假彩色胶片摄影或经彩色合成后形成颜色,它并非该物体的天然颜色。

如绿色植物变成了红色。

真彩色:指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值都分成R、G、B三个基色分量,每个基色分量直接决定其基色的强度,这样产生的色彩称为真彩色。

像点位移:由中心投影造成,在地面上平面坐标相同但高程不同的点,在像片上的像点坐标不同,这种像点位臵的移动,叫做像点位移。

影像分辨率: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白线对数。

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能分辨的两个地物间的最小距离。

色调:指黑白像片上影像黑白深浅的程度,是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与感光胶片产生化学反应的记录。

灰阶:黑白像片上的色调,称~饱和度:是指彩色的纯洁程度、白色的数量。

明亮度(强度):指颜色在视觉上引起的亮暗程度。

像片:在投影中心与地物之间的投影面上的影像。

图像影像重叠:为保证连续覆盖和相对立体观察,相邻像片间需要有部分影像重叠。

航向重叠:沿航向方向的影像重叠,称~旁向重叠:两条相邻航向间的影像重叠,称~距离向分辨力:垂直于飞行方向,脉冲发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方位向分辨力:平行于飞行方向,相邻两个脉冲之间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帧幅式航空像片:航空摄影获取的反映地面特征的影像像片。

全景式航空像片:具有极高影像分辨率,整幅影像光强相同,但两侧边缘几何畸变较大的像片,称-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某一位臵时,反射到探测器单元上的那一束光线的立体角,称~瞬时视场:扫描镜在某一位臵时,反射到探测器单元上的那一束光线的立体角所包含的地面面积。

多时相效应:不同时期太阳辐射、气候、植被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地物电磁辐射的差异,地物在不同季节或日期的同波段影像色调也会有差别,这就是~热图像热量效应:受空气、风等因素影响,一个很小的热目标,特别是一些高温地物,其热图像会比原物大许多。

热阴影:热红外图像的阴影是阴影处太阳辐射未直接照到而温度较低,呈现暗色调,称~ 透视收缩:所有面对雷达的斜坡,其雷达图像长度都比实际长度短。

暖信息:热图像上,真实温度高或发射率大的强辐射体为浅色调(暖信息,暖色调),反之为冷色调,冷信息。

光化学转换:光化学转换技术亦称光化学制氢转换技术,就是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氢的化学自由能,通称太阳能制氢,属于另一类太阳能利用途径。

是目前太阳能应用的三种主要技术方式之一。

(百度百科)发生在遥感的感光材料上,将光辐射转换为化学信号。

雷达近距离压缩:斜距显示的图像上,原来等长度的目标长度将被压缩,且近距离端比远距离端压缩得多,造成距离的几何失真。

雷达叠掩:一些坡度很大的目标,如陡峭的山峰等,在大俯角情况下,顶部比底部先成像,产生目标倒臵的视觉效果。

遥感图像处理:以遥感图像为信息源,以地质应用为目标,按照确定的数学—物理—地质模型,通过地质、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方法所进行的地质遥感信息处理。

光学图像处理:通过光学或电子光学仪器,对以胶片形式的遥感图像进行的图像信息处理,称~密度分割:地形图的等高线相仿,照例可按一幅图像中密度或灰度值的变化范围,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等级,以等值面对影像密度函数进行分层,用等值线图来表示图像各部分的密度变化差异。

加色法:将不同波段的黑白透明片分别放入有红、绿、蓝滤光片的光学投影通道中精确配准和重叠,生成彩色影像的过程。

差值增强:也称反差扩展、拉伸增强,是一种通过拉伸或扩展图像的亮度数据分布,使之占满整个动态范围,以达到扩大地物间亮度差异,分辨出尽可能多的亮度等级的一种处理技术。

边缘增强:取同一母片的正负拷贝,使之精确重叠,当二片的冲印处理条件相同,由于密度相反,影像相互抵消;若将而在作为微小错位,在做曝光冲印,地物边缘部分因密度差改变,不再相互抵消而实现出来,呈现为一条亮线,这种方法称~影像相减:同一地区前后两个时相、同波段但符号相反的模片相掩,假设两次成像的光照水准相同,则正负相叠,影像相互抵消。

图像恢复处理:旨在改证或补偿成像过程中的辐射失真、几何畸变、各种噪声以及高频信息的损失等。

图像增强处理:对经过恢复处理的数据通过某种数学变换,扩大影像间的灰度差异,以突出目标信息或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可解译性。

图像复合处理:对同一地区各种不同来源的数字图像按统一的地理坐标作空间配准叠合,以进行不同信息源之间的对比和综合分析。

图像分类处理:对多重遥感数据,根据其像元在多维普空间的特征(亮度值向量),按一定的统计决策标准,由计算机划分和识别出不同的波谱集群类型,据以实现地质体的自动识别分类。

二、简单题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些部分组成?其功用是什么?遥感技术系统包括遥感器和运载工具、信息的接收与预处理及分析解译系统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遥感仪器可将地物电磁辐射信息集中,经过分光处理,获得所需的波段,扫描或摄影形成影像。

运作工具——遥感平台(地面、航空、航天平台)。

第二部分是地面系统,即对遥感信息的接收、记录、预处理及储存系统,地面接收站的工具。

第三部分涉及图像处理及解译分析和应用。

遥感地质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物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的。

遥感技术的特点是什么?⏹视域宽广:居高临下⏹信息丰富:多波段、综合信息⏹定时、定位观测⏹可以进行计算机处理,建立数据库⏹资料获得迅速遥感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对象:研究地表及地表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子辐射特征⏹内容: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子辐射特征以及分析、测试和应用遥感信息的地学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遥感地学解译及成因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评估遥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传统地质学研究方法⏹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模拟实验⏹图像解译⏹综合分析电磁波的叠加、相干、衍射、偏振(极化)、多普勒效应、波粒二象性的遥感地质学意义是什么?⏹叠加:当振动方向和振动频率均不同的多列电磁波在空间相遇时,相遇点的复合振动等于各列波在该点的矢量和。

⏹相干:条件是频率、振动方向、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电磁波叠加时出现振动加强或减弱、完全抵消的现象⏹衍射:电磁波能绕过障碍物边缘,引起电磁波传播方向局部改变的现象。

⏹偏振:若电磁波电场强度固定在某个方向上振动,则称电磁波在该方向被极化。

⏹多普勒效应: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波粒二象性:粒子(量子)性:指电磁波是由密集的光子微粒流组成的,电磁辐射实质上是光子微粒流的有规律的运动。

波动性--电磁波的时空周期性。

主要表现为:电磁波能产生干涉、衍射、偏振、散射等现象什么是大气窗口?大气散射、吸收、反射的遥感意义是什么?大气窗口:指地球大气对电磁波传输不产生强烈吸收作用的一些特定的电磁波段,即大气吸收相对弱的波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