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 第七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有动机想要采取之行为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
动力。
改变的主要媒介是案主本人,他自己应负有
找出自己要处理问题之责任,社会工作者之角
色只是让案主改变他的愿望和有意愿针对案主的心理
社会问题,探究可能的阻碍和可能催化的部分,
并协助案主界定当前想要和可以解决的问题为
何,并解决问题,而非探究问题之历史根源,
解决问题的焦点必须放在案主的需求和想要解 决的问题是什么,故应该要问案主最重要和最 能够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亦即案主知觉为被 满足之欲求,此一欲求必须是案主想要改变的 情况而非机构认定案主之需求,而且能被清楚 定义和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
为了保护案主免于一直处于开放无止境的
问题处置过程和关系过度涉入,必须由案主和 社会工作者一起切割问题。整个问题脉络应包 括相互影响之因素,以及能用在处置问题之资
第七章 社会工作任务中心取向
目录
一、任务中心取向的发展历史 二、任务中心取向理论观点 三、任务中心取向的基本假设 四、任务中心取向问题处遇过程 五、任务中心取向的实施技巧 六、在社会工作实务之运用 七、任务中心取向之评估
一、任务中心取向的发展历史
在1960年代以前,开放性的、长期的介入是处理个人与人 际间问题最常见的模式。直至1965年,Masserman提出另类看 法:案主的抗拒是拒绝不良处遇技巧的正常反应。 Wolber于 1965年批评长期治疗会让案主一直产生抗拒,并混乱的走过治 疗全程,基于对案主长期采用心理动力个案处置取向的协助不 满,而有许多人开始倡议改变。
或是在改变案主人格特质、态度和行为。
(一)案主问题之意义与处置的基本策略
案主问题性质与协助方式
任务中心取向认为人类生活任何一部分的 问题彼此都是连动反应的,因此问题并非静止 不动,而是一直在改变。对个人来说,问题改 变与消除问题是相似的方向。
3 虽然问题是容易被分析了解,但是案主的 问题是多面性、动态性和复杂纠葛一起的特性, 使问题要解决哪一个,以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 度才会令人满意,就成为重要课题。
3 知自己的问题,并决定目标、策略和自己的行 动。由于案主有明确的处理方向,所以社会工 作者只是从旁协助即可。此模式强调的是改变 的媒介是案主而不是社会工作者。这一模式之 基本精神是真正落实协助案主,而非替案主做 事。
任务中心取向是“案主中心”而非“专家中心” 的工作模式,依循社会工作基本价值——尊重、 自决和参与为基础,透过协助案主探索问题解 决与决定问题处置之任务,使案主自决与自我 负责。强调要解决的问题是案主自己承认的问 题,重视案主的自决并尊重案主的看法,其主 张社会工作者与案主是建立在一种合作关系上, 处置问题是在一种短期性的、有组织的、有计 划的、有实务性的基础上进行,它不但符合社 会工作专业的基本假设,并且在社会工作者普
假设二:解决问题之障碍来自环境或资源不足。
人的问题是来自个人生活中内在的心理因 素和外在环境因素之交互作用,不是病理性或 环境受害者,而是受问题解决资源因素的影响。
3 要解决问题就要探究问题整体脉络为主, 包括彼此相互影响因素,问题解决之阻碍和用 来处理问题之资源。
假设三:人陷入困境时就会有改变动力产生, 但人也有顺应问题之本能。
二、任务中心取向理论观点
任务中心取向关系在于认识问题的意义,确 认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之转化成为案主可以 了解和采取行动之任务,以及那些问题处置 阶段和技术。
因此,将从理论观点说明任务中心取向
2 对案主问题性质之看法,适合哪些类型之问 题,以及此派之主要价值观和工作阶段与技 巧。
三、任务中心取向的基本假设
3源和解决问题之阻碍。 任务中心取向协助方式之特性:简短、有时限 (P173)
问题之类型
于案主在解决问题所采取的行为方向是针 对问题的性质而定的,所以Reid依照处置问题 的困难度和范围,将适合采用任务中心工作的 心理社会问题归纳成以下八种:
1、人际冲突 2、社会关系中的不满足 3、与正式组织有关的问题 4、角色执行困难
人会想办法调和生活上的问题。
当问题逐渐成他们所熟悉的样子时,他改变
3 之驱力就会减弱。长期累积下来,问题的复杂 化会使他难以决定什么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和 协助。
假设四:人有改变动力,但只想减轻困难到可 忍受为止,而非根本改变。
任务中心学派之前提强调针对案主想要处 理的某一小部分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欲解决 之问题,可以让案主有系统且实际的去解决问 题,不仅可以有效率的恢复案主之平衡,也会 使他对进一步的改变有兴趣,结果可能影响个 人承认他有严重问题,并愿意继续处理其他问 题。
任务中心取向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短期有效之社会工作服务。 此派工作模式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学Reid与Epstein所提倡。这个
1 模式整合了心理动力、问题解决、行为学派和实证研究结果等
知识与技术演化出来的。 任务中心取向初期发展出来之后,被引用到团体工作上、
寄养家庭服务上、工业社会工作上。在英美地区就获得基金会 支持开始进行实证研究,以取得技术学上的发展和教法上的经 验。之后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任务中心取向已经是许多社 会工作领域中临床服务主要的实施模式。
3 5、决策问题 6、反应性情绪压力 7、资源不足的问题 8、未被归类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但符合此 模型对问题的 一般定义
(二)问题处置之社会工作价值基础
任务中心取向模式并非将遭遇问题的人视 为病态性的。此派认为人是健康的、有潜能的, 只是能力暂时性中断。
任务中心取向相当重视案主对问题的认知 与解决问题的动机。因此,社会工作者的处置 策略就是协助案主自觉与自决,让案主清楚觉
假设一:人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能力暂时受到 限制,而非个人内在心理病理因素所致。
人是健康的、常态的、有由自主性、理性 和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个人。
3 当人面对问题时,其反应大约为不做任何 事,由时间处理,或是借口逃避,或被问题击 倒,或采取面对问题之方式,以寄求疏通问题。
人本身就具有适应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主的需求来自于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 但是案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社会工作 者,必须和案主一起澄清问题,协助案主认清 问题,经由案主自我察觉而后自我决定,以解 决问题、满足需求。
假设五:当然意识到有问题,而且处于一种不 平衡状态下,个人就会采取行动解决。
案主之行动提供问题改变之重要手段,因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