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单元试题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 分封制的确立B. 郡县制的确立C. 宗法制的确立D.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材料中“有叛人而无叛吏”是指农民起义之时各地官员不敢随农民军一同造反因为郡县制推广后各地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反叛中央有极重的惩罚这体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 三公九卿制的建立B. 郡县制的推行C. 刺史制的建立D. 科举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可知这指的是分封制的崩溃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故A项排除“封建势力崩溃”即分封制崩溃贵族政治走向崩溃“平民政权创立”指的是官吏由皇帝任免即官僚政治“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即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而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B项正确刺史制是监察制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改革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故选B3.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 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 唯朕独尊天子喜好B.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皇帝制度的独尊现象“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表明皇帝的威严与独尊所以答案选择D项AB项是表象排除 C项与材料无关4.“秦遂并兼四海……故不立尺土之封(指不再推行分封制)分天下为郡县”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其目的是()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充实关中地区C. 消除分裂割据的基础D. 强化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5.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商周时期()A. 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B. 政体中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C. 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D. 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君主和王室重臣重视国人的舆论甚至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干预朝政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了原始社会氏族首领重视氏族成员意见的形式在商周时期依然发挥着作用体现了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重民思想而不是民主色彩故排除B材料未体现舆论的决定性作用故排除C材料没有说明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且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故选A6.韩非子提出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的思想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B. “主妾无等必危嫡子”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答案】A【解析】材料“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思想选项“一家二贵事乃无功”体现了大一统集权思想故A 正确“主妾无等必危嫡子”涉及的宗法制的相关知识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法不阿责绳不挠曲”体现以法治国反对贵族特权的思想材料未涉及故排除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反映的是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故选B7.某次在央视二套《永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依据材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可知体现了宗法制故B正确ACD均与血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故选B8.秦兵马俑是军队的缩影体现整体、宏大、力量的美显示出多种人物形象发型、冠饰、战袍、铠甲等无不刻画得细致入微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享受这主要在于秦朝()A. 商品经济发达B. 实施了严刑峻法C. 雕塑技术高超D. 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兵马俑结合所学可知秦朝能够出现兵马俑主要原因是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故D项正确材料现象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而且秦朝的商品经济并不是很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现象与严刑峻法无关故B项错误C项是兵马俑的特点不是出现的原因排除故选D9.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这种状况出现的制度根源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10.周灭商之后姜太公吕尚因功受封于齐对当地少数民族“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使得“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这反映了分封制()A. 突出异姓功臣政治影响力B. 弱化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 源于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D.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姜太公吕尚因功受封于齐后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得“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这说明分封制促进了中原与齐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政治认同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分封制是通过分封诸侯间接管理地方因此B项中的“直接控制”说法错误排除材料现象是源于分封制而非民族矛盾的缓和故C项错误故选D1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主要是因为西周分封制()A. 延续了夏、商的等级制度B. 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C. 具有等级森严的政治特点D. 使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统一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通过诸侯对天子履行朝觐、听命和随从天子打仗等义务与夏商时期邦联式的统一相比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这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有相似的作用 D项正确本题研究的是统一问题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规律不是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和周继承夏商的等级制度无关 A项错误与周天子的宗主地位相关的是宗法制不是分封制 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分析的是国家统一的发展与周代严格的等级制度无关 C项错误故选D12.荀子明确提出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的观点认为正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才造成了社会的动乱除儒学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统统是“无用之辩” “无用之辩”是“治之大殃” 必须予以根绝据此可知荀子主张()A. 以法治国B. 实行仁政C. 无为而治D. 思想统一【答案】D【解析】“除儒学外其他各派……统统是‘无用之辩’……必须予以根绝”表明荀子主张只能信奉儒学这体现了思想统一故选D项材料表明荀子主张信奉儒学“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实行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排除A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13.如图位中国古代“士”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私人讲学的兴起C. 生产力的发展D. 诸侯割据称雄【解析】注意限定信息“直接因素” 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剧烈为了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各国纷纷进行改革招纳贤才因此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AB项是重要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D14.“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 107 次可见孔子对这种理想人格的重视下列符合孔子追求的“君子”人格特征的是()A. 超越功利逍遥自得B.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C. 合乎礼数合乎忠信D. 实际功利刻苦俭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要求君子要将礼和仁、言和行结合起来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故B项正确 C项错误A项是道家思想主张排除C项是墨家思想主张排除故选B15.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 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 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统一全国思想文化B. 保障皇权独尊C. 加强中央集权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秦朝修建的“直道”、“新道”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选项符合题意焚书坑儒体现的是思想文化的统一 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皇权独尊 B选项排除促进经济发展属于修建道路的影响 D选项排除16.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两张有关秦朝历史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 再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B. 反映出秦王朝人民的沉重负担C. 体现了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D. 暴露出了秦王朝的保守与落后【解析】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朝能够修建出灵渠、秦陵和兵马俑这样伟大的工程说明秦王朝是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朝代因此 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灵渠、秦陵和兵马俑的修建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和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也说明秦王朝人民的徭役负担沉重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17.(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答案】(1)制度分封制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周天子对全国的控制【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应该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天子对全国的控制【答案】(2)变化出现郡县制特点地方行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解析】(2)材料二反映的是地方上出现了郡和县郡县的长官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免18.(1)三则材料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8.(2)据材料一分析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措施是什么?18.(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哪一观点?18.(4)据材料三分析荀子思想的意义【答案】(1)民本思想【解析】(1)根据材料一“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兵力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信息可从民本思想的角度归纳即可【答案】(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解析】(2)根据材料一“‘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难以立足)”可知孔子认为取信于民“为政以德”才是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措施【答案】(3)“民贵君轻”【解析】(3)根据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答案】(4)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后世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借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解析】(4)根据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从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统治者提供借鉴推动儒家思想发展等角度分析意义即可19.(1)材料一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19.(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19.(3)说明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指出这些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答案】(1)主张兼爱非攻【解析】(1)材料“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体现了墨子“兼爱”的主张材料“国与国不相攻”体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答案】(2)主张实行仁政仁义【解析】(2)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强调实行仁政强调仁义【答案】(3)目的拯救乱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意义有利于缓和矛盾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为后世统治者所借鉴局限性不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解析】(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改变当时的乱世现象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墨家代表的是平民阶层孟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他们的思想都不能完全适应当时的时代要求所以最终都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20.(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与其他三位帝王功绩的相同之处结合史实分析秦始皇排名高于他们的原因20.(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应该对秦始皇“少赞”的理由是什么?并指出其评价的立足点【答案】(1)相似创建庞大帝国原因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实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开创的帝国模式延续了两千多年【解析】(1)根据题干材料”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可以概括出秦始皇与其他三位帝王功绩的相同之处秦始皇排名高于他们的原因主要回答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措施【答案】(2)理由秦始皇的专制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相违背当今一些影视作品过分拔高秦始皇容易误导观众立足点为社会现实服务【解析】(2)根据题干材料“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思想与我们所提倡和所要建设的“民主的文化”和民主政治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张艺谋君等大腕已经把秦始皇赞得可以了”可以概括出作者认为应该对秦始皇“少赞”的理由及立足点。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苍梧”原为战国楚地大致在今湘江上游一带秦朝设苍梧郡其方位在今湖南东部的湘、资二水流域南以五岭为限汉武帝时重置苍梧郡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辖境则基本移至岭南地区材料中“异地同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B.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 封建经济的渐趋恢复D. 统一王朝疆域的北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时重置苍梧郡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辖境则基本移至岭南地区”可知随着朝代的更替疆域的延伸区划的调整不断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故B项错误从地名中无法看出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王朝疆域的南扩故D错误故选A2.老子认为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材料反映了()A. 以天道推及人道倡导积极有为的主张B. 谦退无私、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C. 辩证法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D. 天行有常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答案】C【解析】材料“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大意是远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顿光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体现出道家朴素的辩证思想故选C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与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无关排除B项D项属于儒家荀子观点排除D项故选C3.如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秦朝中央官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丞相权力很大并得到皇帝信任B. 丞相为百官之首并独揽大权C. 御史大夫位尊权重等同于丞相D. 御史大夫拥有一定的司法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始皇……遣御史逐问”“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等信息可知御史大夫拥有一定的司法权故D正确材料中只涉及了丞相的地位和权力并没有涉及皇帝与丞相的私人关系即是否得到信任的问题故排除A从“丞相……受成事倚办于上”可知丞相并不是独揽大权故排除B从材料中的“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可知御史大夫并不是等同于丞相故排除C故选D4.孟子说“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管理者)治之耳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 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B. 官府垄断了商业和手工业C. 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D.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等信息可知官府向民间商人征税反映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 A项正确官府允许私商的存在就说明并非政府垄断商业 B项错误材料强调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没有涉及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程度无法推断出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是强调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 D项错误故选A5.“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其实是在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一名篇《封建论》他“论”的可能是()A. 内外朝制B. 三公九卿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柳宗元的《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分封制固然出自“一己之私” 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故D项符合题意内外朝制确立于汉代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为奏朝中央官制排除B项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排除C项故选D6.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A.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B. 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C.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D. 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解析】由材料“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故选B材料与中国早期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未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排除C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与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B7.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 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战国前期各思想学派兴起战国后期出现总结性的人物和专著由此可知此时各学派思想的综合和吸收成为发展趋势故D正确A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D8.在秦朝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作为丞相之副职其职权包括掌管天下文书图籍、呈递公卿奏章颁布皇帝诏令和负责内外监察等这反映出()A. 御史大夫的职能分工已逐步明晰B. 御史大夫的职权仍然不明确C. 秦朝中央监察体系已经形成D. 御史大夫监察职能由此确立【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丞相总领百官是最高行政长官据材料信息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职权明确故A项正确B项中的“仍不明确”与材料的信息不相符合故排除B项由于御史大夫只兼有监察的职能故秦朝的监督体系并没有形成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御史大夫监督职能是否由秦朝开始而实际上御史大夫的监督职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具备故排除D项9.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答案】D【解析】对秦始皇的评价之所以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主要是材料中的董仲舒和唐太宗的出发点和标准不同所以造成了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董仲舒为了推行儒家思想所以要批判秦始皇而唐太宗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去评价的秦始皇故D 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10.《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其意在强调()A. 依法治国B. 以德治国C. 以政令、制度来治国D. 以德主刑辅治国【答案】D【解析】在这里孔子是想告诉我们相对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更加根本、更加重要应该成为治国的主要方式所以孔子治国理念的基本思路是德主刑辅故D项正确 B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故A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来故C项错误故选D11.晋朝干宝《晋武革命论》中记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 皇位世袭B. 皇权独尊C. 皇权至上D. 神权政治【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帝王的兴起一定要等待上天的命令如果有交替那不是人力能做到的这句话将皇权的兴衰与天命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天意能决定皇权的归属利用所谓的“天命”让皇权变的至高无上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力故D正确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12.秦代规定御史大夫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遭出使监督百官并向上转达群臣奏议当丞相的位子出现空缺时御史大夫可以递补升任可见秦设御史大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 提高中央机构效率B. 辅助君王统领朝政C. 参与国计制约相权D. 锻炼官吏储备人才【解析】御史大夫可以代昔皇帝起草诏令可以检查百官并转达群臣奏议这些都属于丞相的职责范围而丞相出现空缺时御史大夫可以递补升任说明御史大夫从职责和地位上都对丞相形成了制约故选C 御史大夫设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制约相权而不是为了提高中央机构效率排除A BD都是御史大夫设置的目的之一但不是重要目的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3.(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13.(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答案】(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解析】(1)第一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一“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可以得出荀子主张贵贤、敬贤依据材料一“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可以得出慎子主张尊君轻贤第二小问的相同之处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两人的目的都是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答案】(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解析】(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二可知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结合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的影响分析14.(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14.(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答案】(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等【解析】(1)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告诉我们一个史实即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其意义深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给了人民相对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从“虎视何雄哉”、“大略驾群才”等词可以体会出秦始皇的磅礴气势如虎视眈眈、雄心勃勃、雄才伟略等类似的词都可以用【答案】(2)郡县制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解析】(2)材料二中指出这场讨论是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李斯认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意思是分封制不利于统治会造成割据“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意思是应该实行郡县制其重大意义是加强了中央集权15.(1)从图1、图2中分别提取至少两项历史信息并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5.(2)针对图1时期制度的弊端图2时期实行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影响?【答案】图8 信息都城在“镐京“ 分封了众多的诸侯国时期西周图2 信息定都“咸阳“ 北部有(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城、东胡设桂林、象郡加强管理【答案】制度郡县制影响郡县制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解析】16.(1)这批秦简记载了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有关中央官制的记载可能包含哪些内容?16.(2)有人据地理位置判断秦朝时期的里耶古城应处于楚国的统治之下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16.(3)在制度创新方面你认为秦朝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这一制度创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答案】(1)内容中央官制的设置包括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等中央各级官员的职权如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等【解析】(1)本题可从三公九卿的设置及其职权来归纳归纳为中央官制的设置包括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等中央各级官员的权力如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等【答案】(2)不同意秦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解析】(2)依据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的史实进行判断由材料“大部分简牍属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的秦朝” 可表态不同意该观点结合所学可以答为秦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答案】(3)贡献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解析】(3)要从制度的角度认识秦朝最突出的贡献及其深远影响因此贡献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简要评析孟子的思想主张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孟子及《孟子》的地位全面升格的原因【答案】思想主张反对诸侯混战主张天下一统、争取民心评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商人和士阶层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求【解析】【答案】原因汉唐儒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孟子学说与唐宋时期对儒学改造的思潮相吻合统治阶级的支持朱熹等人的贡献【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打印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打印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第二单元考查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1. 15世纪,欧洲人探寻新航路最根本的原因是A. 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 B •欧洲人的贪欲特别旺盛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 •欧洲的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2. 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兖州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 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 •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3.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4.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

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①欧洲与亚、非、美之间的贸易发展起来②美洲所产的玉米、烟草落户欧亚大陆③非洲所产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④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⑤东西方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⑤C. ③④D. ①②⑤5. 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段台词有下列一些理解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6. 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A.法国B.葡萄牙C.西班牙D.荷兰7. 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A.阿姆斯特丹B.伦敦C.威尼斯D.巴黎8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其次单元练习1.“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定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这表明()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2.《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旺盛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

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

”《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到: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和雅典饮食的比较错误的是()A.都特别注意美食的开发,美食品种多样B.中国美食以粮食等素食为主,古希腊副食种类丰富C.两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源于政治体制的差异D.两者的不同与自然环境关系亲密3.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有四位同学对此做了不同的说明,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是() A.城邦是指公民集团 B.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C.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D.这里的“人”指城邦中的男子4.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古希腊却实行公民干脆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D.国家统一,疆域宽阔5.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中这样分析古希腊宗教:“每种手艺、职业和艺术都有它们的神性,或者更妥切地说,有它们的守护神……其数目之繁多,几可与地上人类相匹。

”“每一个城邦都有它的万神殿。

”古希腊宗教的这一特点()A.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同等精神的形成发展B.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古希腊文明C.必定会推动古希腊建立大一统专制政权D.有利于古希腊妇女参政议政6.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肯定不会因为贫困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出现了陶丘、彭城、宋城等商业都会范蠡等各国商贾也往来或定居宋国还设有专门管理工商市场的官职——褚师是较早征收关税的国家之一这表明当时()A. 宋国跻身政治军事强国之列B. 工商食官政策使宋国商业繁荣C. 宋国最早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多重因素使宋国商业一度繁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争霸中宋国只有宋襄公的昙花一现且宋国周边大国林立最终被齐所灭故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政策趋向瓦解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才大规模实行材料中虽有征收关税的信息但不足以说明当时宋国一定且最早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交通便利、时代变迁和商业政策等多重因素使宋国商业一度繁荣故D项正确故选D2.公元前562年鲁国季孙、叔孙、孟孙三家用武力瓜分了鲁国公室的土地和奴隶这就是所谓的“三分公室” 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季孙氏独得二分执掌了朝政渐渐树立了封建制度这说明当时()A. 新旧势力夺权斗争激烈B. 群雄争霸致分封制崩溃C. 新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D. 鲁国成为改革的急先锋【答案】A【解析】鲁公室代表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而季孙、叔孙、孟孙“三分公室”“四分公室”体现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向旧的奴隶主贵族夺权说明当时新旧势力之间斗争的激烈故选A项B项的因果关系不准确而且材料也无法体现“崩溃”的信息材料所叙述现象处于春秋时期新的生产关系并没有完全确立故排除C项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A项3.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 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 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D. 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可知血缘关系的成分在逐渐减弱体现了血缘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无关故B项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现象的体现并没有说明实质故C项错误这种政治道德的转变与诸侯国矛盾的缓和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4.韩非子指出“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韩非子上述政治主张利用了人性特点中的()A. 诚实守信B. 好大喜功C. 自私自利D. 趋利避害【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使民利之”“使民畏之”“使民知之”可以看出韩非子利用了人性特点中的趋利避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D5.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的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 铁犁牛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B. “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和推动D. 各国诸侯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答案】A【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当时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就促进了生产关系改变土地私有制就逐渐的产生和发展B.百家争鸣不是根本原因C.地主阶级壮大只是经济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各国巩固统治的需要是直接因素故选A6.正统儒家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而荀子认同道家的天道观认为天是一个自然的天、物质的天但又摒弃了道家天道观神秘主义的成分这反映出荀子对天的认识()A. 加重了文化氛围的沉闷B. 背离了儒家的核心观点C. 增加了儒学的哲学内涵D. 迎合了政治局势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等信息可知荀子认为天是一个自然的天、物质的天摒弃了道家天道观神秘主义的成分具有客观唯物主义色彩增加了儒学的哲学内涵故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文化氛围沉闷故排除A项荀子还是主张礼为学习的目标的故不能得出荀子背离了儒家的核心观点排除B项荀子思想认为天是自然的天这与迎合政治局势需要关系不大君权神授即神秘主义的天道观才符合战国时期政治局势的需要故排除D项故选C7.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A. 商周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和选项首先排除A 那时还没有儒学题干“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综合以上情况应该是秦汉时期故选B8.战国时期虽然也有粮食参与贩运贸易也有以经营“下谷”之类的商人出现但贩运贸易仍把重点放在奢侈品、工艺品上面尤其是珠玉仍在商业的经营中居首要地位这反映了当时()A. 小农经济发展缓慢B. 商业发展程度有限C. 货币金融制度落后D. 粮食产量没有增加【答案】B【解析】材料中“贩运贸易仍把重点放在奢侈品、工艺品上面”等信息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商业主要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为主说明真正的商品生产并不多是商业发展程度有限的直接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小农经济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材料中出现的情况与货币金融制度无关排除C项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故D项错误故选B9.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他旨在说明()A. 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B. 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 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D. 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B【解析】“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体现了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0.商鞅变法提出“废分封行县制” 但历史记载此后的秦国分封制并未断绝如秦惠文王封严君于四川成都附近秦昭王封穰侯于山东定陶这说明()A. 礼乐文明影响根深蒂固B. 郡县制难以适应扩张需要C. 商鞅变法因人亡而政息D. 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答案】D【解析】礼乐文明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措施与分封制继续实行无关排除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题目中并未指出商鞅去世后郡县制不再继续推行而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施故排除C分封制的继续推行与王权统治有关体现了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故D项正确故选D11.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A. 加速了土地私有化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D. 加剧地方割据混战【答案】A【解析】A.管仲进行的改革和鲁国实行的初税亩都在很大程度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为土地制度私有制出现奠定基础B.材料的赋税改革没有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当时没有豪强地主D.当时这两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没有加剧地方割据1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战争频繁B. 诸侯争霸C. 百家争鸣D.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的进步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故D正确A、B、C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故选D13.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有三个嫡子但他想传位给贤能的小儿子季历季历深感为难他的大哥太伯、二哥虞仲主动避逃荆蛮后季历方才继位这反映了()A. 嫡长子继承方式得到认同B. 墨家选贤任能思想的影响C. 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D. 宗法制的基本原则遭破坏【答案】A【解析】据材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有三个嫡子但他想传位给贤能的小儿子季历季历深感为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说明嫡长子继承方式得到认同故A正确墨家选贤任能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故C排除西周时期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没有遭破坏故D排除故选A14.战国时期秦国已普遍在边境上设置具有集权特征和军事性质的郡县秦朝建立后“蒙恬率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继续设置郡县及与之相配套的什伍制秦朝这一制度设置旨在()A. 缓和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B. 促成地方军政权力的结合C. 防范东方六国对其统治的威胁D. 保障统一国家的安全稳定【答案】D【解析】秦在边境地区设置郡县使之具有“集权特征和军事性质” 旨在强化边境地区军事实力有效防范地域外部势力侵扰保障统一国家安宁故D项正确排除C项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促成地方军政权力的结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故选D15.战国时期李悝提出了“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其主张的实质是()A. 严刑峻法B. 维护下层民众利益C. 察举选官D. 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可知反映了根据战功和才能得到赏赐和爵位其实质是改变原来血缘世袭的世卿世禄制故D项正确A项不是实质排除李悝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故B项错误察举选官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1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道家要求“无为而治” 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都()A. 力图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B. 彻底否定三代的治国理念C. 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 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处于分裂、社会动荡、变革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主张都是为了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故D正确AB两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故排除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只是法家思想故C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17.(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答案】(1)特点以宗法血缘为基础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分封土地是实行分封制的基础【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分封土地是实行分封的基础条件【答案】(2)措施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进行法治【解析】(2)中国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他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颁布秦律用法律来统治国家【答案】(3)不同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3)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在秦朝已经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18.(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的经济思想与后世有何不同18.(2)依据材料说明孔子与司马迁评价管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案】(1)不同管仲认为四民职业有区分但都是国家的柱石后世对工商业者歧视管仲重视商业以商业兴国后世重农抑商管仲认为百姓的物质利益及经济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后世重义轻利管仲主张顺应民心和人性制定政策后世往往空谈心性和义理【解析】(1)依据材料“四民分业士(兵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可为国家柱石的人民)也”“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结合所学后世的经济思想分析即可【答案】(2)相同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不同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 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解析】(2)依据材料“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可知两者的相同之处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依据材料“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可知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依据材料“管氏有三归(府邸)官事不摄焉得俭”“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放酒杯的台)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可知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邦时期古希腊人的生态意识的特点及其成因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儒家生态思想发展的背景并做简要评价【答案】(1)特点整体生态观敬畏自然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利用与改造自然(6分答出三点即可)成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哲学及宗教的影响人文精神的发展城邦制度的保障(6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特点整体生态观敬畏自然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利用与改造自然(6分答出三点即可)成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哲学及宗教的影响人文精神的发展城邦制度的保障(6分答出三点即可)【答案】(2)背景西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小农经济的恢复与发展(6分)评价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时的生态环境(4分答出两点即可)西汉儒家生态观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不利于生态科学的发展(3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解析】(2)背景西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小农经济的恢复与发展(6分)评价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时的生态环境(4分答出两点即可)西汉儒家生态观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不利于生态科学的发展(3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题

必修二第二单元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一、单选题1.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有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的开辟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2.非洲塞内加尔境内的戈雷岛遗址见证了15-18世纪末西欧诸国与非洲的贸易,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

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为了昭示( )A.工业文明发展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威胁B.不平等的市场经济秩序对非洲的影响C.世界不同类型文明的相互碰撞与交流D.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殖民主义罪恶3.“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年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英国与西班牙C.英国与荷兰D.英国与法国4.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指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洲与亚、非、拉美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5. 观察下边的示意图。

引起1760年以后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棉纺织工厂的大量建立B.棉纺织业普遍采用机器大生产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6. “……(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A.采矿技术B.蒸汽技术C.电力技术D.无线通讯技术7. 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德国人介绍了他的生活情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乘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他经常乘坐飞机外出旅游C.他家安装了电灯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8.“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9.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嬴政霸业初定后宣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结果“始皇帝死而地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①社会动荡战乱频繁②民族矛盾空前尖锐③严刑峻法诛罚苛刻④赋税徭役异常沉重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治时期推行严刑峻法并向民众征收沉重的赋税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故③④正确秦统一六国后社会安定故排除①秦始皇统治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故排除②2.研究历史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 如图所示是秦朝的四方古印文仅以此为依据可知秦朝()A. 首创皇帝制B. 实行三公九卿制C. 推行郡县制D. 统一了书写文字【答案】D【解析】材料中展示了秦朝皇帝、右丞相、御史和南郡侯的不同职位的印章可以看出印章字体一致由此可以推断秦朝统一了书写文字 D项符合ABC均不能全面反映图示排除故选D3.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A. 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 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 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D. 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表明官员报酬的变动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故A正确官吏待遇下降、分封制、农业的迅速发展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4.对当时的影响最大的主张及原因是()A. 儒家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 道家诸侯争霸破坏社会生产力需要无为而治C. 墨家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手工业者队伍壮大D. 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世道混乱至此乱世治乱世当用重典只有依法治国依法治军国家才能安定军队才能令行禁止有强大的战斗力所以对当时影响最大的是法家思想所以D符合题意5.“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是坚持()A.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B. 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 民主权利源远流长D. 思想一统法律至上【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当古希腊哲学家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人类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上同时期中国的思想家如孔子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体现了对人与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其共同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故选A项B、D两项不符合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C项不符合中国思想家的观点当时是民本思想不是民主思想故选A6.春秋时期“工商食官”逐渐被冲破一批新兴私营工商业主逐渐拥有庞大资产“贵”的阶级外又增加“富”的阶级“贵”“富”由合一走向分离这一变化促成社会结构由贵贱等级转向为()A. 城乡之间的国野之分B. 地主和农民的阶级鸿沟C. 士农工商的职业区分D. 君主与平民的统治结构【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贵’‘富’”由合一走向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商业的发展促使社会阶级结构由传统的贵贱等级开始转向以贫富差距为特征的职业划分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城乡之间国野之分排除A材料并没有说明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区分排除B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C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如今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下列观点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A. 因材施教B. 温故知新C. 有教无类D. 仁者爱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材料“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即体现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故C项正确ABD项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C8.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 教育思想B. 农本思想C. 民本思想D. 重农抑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 都是在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即体现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孔子涉及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与重视农业的农本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而强调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①井田制瓦解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③新兴地主掌握政权④百家争鸣⑤争霸战争频繁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①②③④⑤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四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故选D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 D10.柳宗元《封建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两个“制”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君主制B. 宗法制和君主制C. 宗法制和郡县制D. 分封制和郡县制【答案】D【解析】联系史实分析“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意思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他的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因此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1.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頻率军修筑了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的“五尺道” 此举旨在()A. 加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B. 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C. 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D. 促进西南地区的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秦朝统一后为了巩固统一在西南地区修筑“五尺道” 因此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故C项正确AD两项是材料中措施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材料中的措施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故B项错误故选C12.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B.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 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D. 天法道道法自然【答案】A【解析】“为政以德爱惜民力”体现了“仁”的思想故A正确BD属于道家的思想排除C是孔子“礼”的思想排除故选A13.春秋早期晋国进行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后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晋都翼城打败了晋侯缗取代了晋国的君主小宗篡夺大宗史称曲沃代晋这反映了()A. 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B.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C. 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D. 井田制度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A材料与王位继承制度变化无关故排除B“小宗篡夺大宗”是礼崩乐坏的标志性表现故正确C本项是错误不符合时代特征故排除D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核心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14.(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并分析二人又有何一致性14.(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思想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答案】(1)核心概念仁和礼关系仁是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表现仁是追求的目标礼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解析】(1)第一小问的概念依据材料一“夫仁者”“克己复礼为仁”可知孔子主张仁和礼第二小问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关系是仁是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表现仁是追求的目标礼是实现目标的途径【答案】(2)不同看法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论一致性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解析】(2)第一小问的看法依据材料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可知孟子主张性本善依据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可知荀子主张性恶论第二小问的一致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孟子主张性本善还是荀子主张性恶论二者最后都主张以道德教化之【答案】(3)贡献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本学说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解析】(3)本小问的贡献可从对儒学自身的贡献、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来解答15.(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成因1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15.(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交易增多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城市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市场成因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比以前更多……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有固定的场所叫‘市’ 市的四周有‘市门’ 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进行概括第二问结合所学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形式变化、政府管理层面进行分析【答案】(2)新变化城市商业繁荣商业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较活跃【解析】(2)根据材料二“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且有专业交易场所白昼通夜经营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从城市商业发展、市的变化、政府管理、货币及海外贸易进行概括【答案】(3)主要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国家政局的稳定交通条件的改善货币的发展国家的政策【解析】(3)结合所学从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国家政局及政策变化、交通条件及货币使用进行回答16.(1)上面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16.(2)二者之间有何关系?16.(3)它们各有什么积极作用?【答案】(1)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解析】(1)“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体现了分封制“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体现了宗法制【答案】(2)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答案】(3)积极作用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之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之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思想家美德观念的主要内容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美德观念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内容“知识即美德” 美德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积极践行美德【解析】(1)根据材料“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提出美德应该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而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美德的践行” 可概括得出“知识即美德” 美德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积极践行美德【答案】(2)发展深化竞争意识注入民族精神原因启蒙运动的推动知识精英的倡导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2)发展根据材料“逐渐深化了参与竞争、获取成功的内涵”“启蒙时代的某些法国精英力图将本质上体现贵族精神的竞争意识转变为一种民族精神” 可概括得出深化竞争意识注入民族精神原因根据材料“18世纪后期”“启蒙时代的某些法国精英”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运动的推动、知识精英的倡导、工业革命的开展等方面概括即可。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扶持了向东和向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

请回答l~5题。

1.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①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2.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航海活动有①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②环球航行③抵达好望角④开通到美洲的新航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3.下列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按其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达·伽马到达印度②迪亚士到达好望角③哥伦布首航美洲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4.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北冰洋④太平洋( )A.①②③ B.④①③ C.①④② D.④②①5.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这里所说的“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 )A.生产力迅速发展,商业空前繁荣B.欧洲与世界各地、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商业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请回答6~8题。

6.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并改进焦煤炼铁法的是( )A.达比父子 B.约翰·凯伊C.托马斯·纽可门 D.约翰·麦克亚当7.蒸汽动力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有①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②促使工业化速度加快③促使工厂由集中走向分散④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8.英国工业中普遍出现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

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 A.毛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使人类进入到了电气时代。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A. 老子-儒家B. 庄子-法家C. 孟子-儒家D. 韩非子-墨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代表故A项错误庄子是道家代表故B项错误孟子是儒家代表故C项正确韩非子是法家代表故D项错误2.《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有君而为之贰(辅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以相辅佐也”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 士大夫阶层强烈的责任意识B. 自下而上参政机制的形成C. 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影响D. 国家对危机调控能力增强【答案】C【解析】《左传》所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君主身边有大臣辅佐防止君权过度滥用结合材料“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以相辅佐也”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样的情况以前就存在说明原始民主传统对春秋战国政治仍有一定影响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传统的影响没有体现士大夫阶层的责任意识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平民参政不能体现自下而上参政机制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传统的影响没有体现对危机的调控故排除D故选C3.商鞅变法提出“废分封行县制” 但历史记载此后的秦国分封制并未断绝如秦惠文王封严君于四川成都附近秦昭王封穰侯于山东定陶这说明()A. 礼乐文明影响根深蒂固B. 郡县制难以适应扩张需要C. 商鞅变法因人亡而政息D. 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答案】D【解析】礼乐文明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措施与分封制继续实行无关排除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题目中并未指出商鞅去世后郡县制不再继续推行而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施故排除C分封制的继续推行与王权统治有关体现了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故D项正确故选D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材料“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反映了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B5.“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A. “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B. 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 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D. 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千中“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即王畿内的人很早之前就是王族之人可见是宗法制将这部分人推向了社会符合题意的是D项周王不会与人民联姻排除A项分封制加强了同族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6.春秋战国时期“齐鲁食盐”“吴戈”“秦弓”等已成为楚国市场上常见的商品同时楚国的木材和皮革等物也普遍存在“晋用” 这反映出()A. 楚国手工业落后于中原B. 区域经济互补得到加强C. 官营工商业的规模巨大D. 南北经济差距日益缩小【答案】B【解析】7.西周宗法制下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后世王朝宣扬“君权神授” 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三国演义中强调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质都()A. 体现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 为传宗继统披上神秘色彩C. 强调政治统治的合法性D. 根植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答案】C【解析】宗法仅是现象、手段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维护统治故A项错误“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 不能体现神秘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 表面上强调宗法传承实际上强调统治的正统性、合法性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古代自然经济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C8.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变局”的表现之一是()A. 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B. 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C. 分封制度的日渐强化D. 神权与王权逐渐结合【答案】A【解析】夏商西周时期中国中央政权尚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实行了郡县制使最高权力逐步集中故A正确B项是西周制度的特点秦朝废除了分封制而不是使它弱化故C排除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在夏朝就出现了故D排除故选A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 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 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 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D. 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答案】A【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所给材料中“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指的是秦朝实行郡县制“此其所以为得也”表明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B.三公九卿制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C.秦朝的赋税制度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D.秦朝的民族政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选A10.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A.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 “相地而衰征”C. 生产力的提高D. 井田制瓦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A项反映的是分封制的瓦解 B项是春秋时期改革的内容按田亩多少收税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D项代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因此A、B、D三项能够反映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不符合题意C项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但本身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符合题意11.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对出身所做的调查这说明()A. 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B. 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C. 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D. 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总数呈上升趋势出身微贱的人及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表明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12.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 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这表明鲁国()A. 选官制度比较完备B. 新兴地主势力壮大C. 儒墨两家斗争激烈D. 传统秩序面临解体【答案】D【解析】A项表述错误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涉及的是用人制度的变化提及的是“平民” 不能得出新兴地主势力壮大故B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对传统的等级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故D正确故选D13.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 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 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 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B.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C. 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D. 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范蠡和子贡经商的事例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故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由战国时期的商鞅首倡春秋时期尚且没有故排除B与后世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地位较高但仅从范蠡和子贡两个人的事例无法得出商人地位普遍提高故排除C子贡虽为儒学弟子却不一定是儒商材料更没有体现出他与范蠡是儒商故排除D故选A14.“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他民民心不乱”材料主张()A. 统治者应推行德政B. 治国者要崇尚贤能C. 统治者行清简政治D. 治国者须厉行法制【答案】C【解析】“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他民民心不乱”表明材料主张统治者行清简政治故C正确德政、崇尚贤能、厉行法制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故选C15.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 再到荀子强调“仁义” 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 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 统治者要“爱人” 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 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答案】A【解析】孔子主张的“仁”是要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仁政”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 希望统治者施政时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故A正确B 孔子的“仁者爱人”不但是对统治者的规范也是对被统治者的要求故错误C 礼仪法规的教化规范作用是理学的主张不符合儒学早期要求故排除D 大一统是董仲舒的主张故排除故选A1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A. 强化“世卿世禄制”B. 限制贵族的权力C. 奖励军功D. 严禁私门请托【答案】A【解析】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因此 A 项符合题意BCD都可能是吴起的措施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的城市功能并说明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17.(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说明英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答案】(1)功能行政、防御、宗教、商业影响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有利于推动文明的进步【解析】(1)功能根据材料一即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中城墙环绕、雅典娜等神庙集中、居民常住区与卫城、法院、市场等有序分开可知古代雅典的兼具防御、宗教、行政、商业等城市功能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角度分析可知城市的产生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推动了文明的进步【答案】(2)特点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程度)高城市人口中外国移民较多各类城市发展不平衡通过立法推进城市化进程启示注意保护环境城市化均衡发展防止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通过立法等手段规范城市发展等【解析】(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可知城市化速度快根据“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 而同期的法国是25.2%“可知城市化率(程度)高根据”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可知城市人口中外国移民较多根据“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可知各类城市发展不平衡根据“英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济贫法》《环境卫生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可知通过立法推进城市化进程启示综合材料二中英国城市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可知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推动城市化均衡发展防止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通过立法等手段规范城市发展等18.(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8.(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答案】(1)创新之处西周实行分封制创新目的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可知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之处是实行了分封制第二小问是为了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答案】(2)秦始皇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解析】(2)第一小问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是由秦始皇创立的第二小问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具有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的特点19.(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之处19.(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性【答案】(1)领域前者侧重经济后者多领域、较全面方式前者温和后者严刑厉法结果前者不彻底没有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后者彻底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思想文化前者自由后者专制商业前者重视后者抑制【解析】(1)根据材料可从改革的侧重方面、改革方式、改革结果、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2)局限性轻教化重功利败坏了社会风气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严刑峻法易激化矛盾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局限性为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改革不完全彻底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元综合检测二(第二单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一同学绘制了中国某一时期的朝代结构图,请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 )A.社会大变革与民族认同的形成B.文化多元与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专制强化与社会停滞解析:根据材料中“十六国”“北魏”等可知,其是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该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分立,一方面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故选B项;社会大变革与民族认同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非单一强调宋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社会并未停滞,排除D项。

答案:B2.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时期。

从4世纪初期到5世纪中叶,南迁人口不少于90万,即北方平均每8人中有1人南迁,南方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来自北方。

据此推知,人口南迁 ( )A.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B.消除了区域之间的差异C.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D.导致了北方落后于南方解析: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北方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南北的交流,但是消除不了区域之间的差异,排除B项;长途贩运贸易在魏晋南北朝时并不兴盛,因为北方战乱频繁,商业发展并不好,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刚刚得到开发,南方仍然落后于北方,排除D项。

答案:A3.(2023·广东高三调研)《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 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

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

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 ( )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搜求古乐,理定雅乐,是为了通过艺术交融,使得鲜卑族的政治得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认同,从而达到稳定政治秩序的目的,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打击北方士族势力,排除A项;取代少数民族俗乐、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都是表象,而非真正目的,排除B、C两项。

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测试卷-带答案

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测试卷-带答案

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测试卷-带答案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有学者指出,南北朝时期,崔、卢、王、谢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

只要有一个“高贵”出身,也就是凭借门第和父亲、祖父的官爵,就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这反映出()A.统治者爱惜人才B.门阀士族享有特权C.节度使势力强大D.两晋政治民主倾向2.(2023·河南百所名校高一上联考)秦汉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北方经济总体上仍强于南方,但北重南轻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变。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南北政权对峙与竞争B.丝绸之路的开辟C.南方丰富的人力资源D.江南经济的开发3.(2023·绍兴高一上期中)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

下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后秦姚兴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北魏孝文帝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崇儒,复兴礼乐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4.(2023·辽阳高一上期中)隋炀帝杨广从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到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亲率大军对高丽进行了征伐。

这些军事行动()A.彰显了皇权至上B.巩固了国家统一C.提升了军队地位D.加剧了统治危机5.(2023·临汾一中高一上联考)唐高祖武德初年就开始任用蕃将,但此时蕃将的政治地位较低;贞观年间,唐太宗开始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作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唐朝前期()A.国家实力日渐增强B.重武轻文风气浓厚C.民族政策包容开放D.民族交融步伐加快6.(2023·临汾一中高一上联考)下表所示为唐玄宗至唐代宗期间的人口变化情况(部分),造成表中人口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唐朝纪年公元纪年户数口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8 525 76348 909 800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8 914 70952 919 309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2 933 12516 920 386A.安史之乱B.经济重心南移C.黄巢起义D.边疆局势恶化7.(2023·浙江A9协作体高一上期中)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第二单元检测题1.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意即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

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君主制的盛行 B.小国寡民C.公民政治的盛行 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推翻君主制,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3.伯利克里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时期时曾说过:“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在这段话里想表达的实质性思想是 ( )A.否认希腊文明传承过外来文明 B.宣传希腊文化对全世界的积极影响C.承认自己作为统治者的民主态度 D.强调公民大会在雅典社会中的重要性4.“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名成员组成。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集决定。

”(节选自《什么是民主》)上述材料说明当时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C.人民主权 D.少数服从多数5.右边两幅关于雅典的图片给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有①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②当时的雅典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民主④雅典民主政治生活有工资和津贴保证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③④ D.②③6.帕罗椰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他要到雅典去参加公民大会。

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他听到执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

高一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高一往往起到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对于高一历史,往往要怎样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高一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高一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 )A.斯巴达B.雅典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2.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特定条件是( )A.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要冲B.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C.古希腊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追求D.城邦的出现及其激烈的争夺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4.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③克利斯提尼为保护公民的利益,确立了陶片放逐法④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B.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C.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6.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五百人议事会D.十将军委员会7.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 )①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②公民帕德玛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人建设国家的积极性④公民阿萨德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A.①②③B.②③C.②D.③④8.“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蔚蓝色海洋成就了古希腊人的民主。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4·茂名高一检测)公元8世纪西欧推行的封君封臣制,改变了过去将土地无条件赏赐的做法。

接收封地的豪绅显贵,必须提供自备马匹武器的骑兵,上下之间结成封主与附庸的关系。

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制()A.以土地为纽带维系政治关系B.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C.导致社会缺乏秩序动荡不安D.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实践经验【深化点拨】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容易形成西欧社会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2024·南昌高一检测)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

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A.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C.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D.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3.中古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A.巩固了天主教对西欧国家的控制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结束了西欧政治的分裂割据状态D.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深化点拨】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4.(2024·天津高一检测)中世纪的西欧,市民阶层最初只注意本城市的利益,但随着工商业和国内外政治的发展,他们改变了对国家事务的冷淡态度,开始帮助国王,促进统一。

这表明()A.封建庄园制经济逐步解体B.市民联合以争取城市自治C.王权的社会基础有所扩大D.国王依靠市民来治理国家5.有学者说:“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一批城市的理论家们致力于挖掘传统、开拓创新,从而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A. 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 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C. 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D. 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答案】C【解析】A.题干中提到的盟约并不是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的原因故A项错误B.题干中“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不能说明重视商业发展故B项错误C.题干中“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说明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故C项正确D.题干中“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不能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故D项错误故选C2.春秋时期的商、工人员是世袭的且无选择职业的自由工商业均由家族相传分为“轮氏”“车家”“鲍家”“皮家”等产品主要用于“国际”贸易工商业家族的形成说明()A. 世家大族垄断工商业B. 工商业者主导国家商业活动C. 官府严格管控工商业D. 在官府管理下市场经济呆板【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从材料中的“是世袭的且无选择职业的自由”“产品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等信息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工商业者仍缺乏自由其生产的产品不能到市场上自由出卖而是由官府出面交易由此可知工商业家族的形成是因官府严格管控工商业造成的故C正确根据材料中“商、工人员是世袭的且无选择职业的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工商业家族出身不高不是世家大族故排除A工商业者地位较低不能主导国家商业活动故排除BD项中的市场经济呆板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D故选C3.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分封制B. 增强地方权力C. 加强中央集权D. 打破世袭特权【答案】C【解析】A.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已崩溃B.增强地方权力不符合材料信息C.由材料关键信息“(六国)王子皇孙辇来于秦”“被迁至京城咸阳”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秦朝加强对所统治地区的管理” 体现的是针对地方的管理即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主旨故选C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都()A. 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 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D.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其中法家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ABC都只体现了某一个思想流派的主张说法片面排除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派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故选D5.《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宾客”这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A. 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B. 注重稳定社会秩序C. 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D. 注重仁爱心地的培养【答案】B【解析】“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宾客”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注重稳定社会秩序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6.下列观点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人无有不善”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答案】C【解析】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②“人无有不善”是性善论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是荀子的民本思想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性恶论①③正确故C正确故选C7.“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法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这段话评述的是()A. 老子B. 孟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忘我”、“逍遥游”、“齐物”等信息反映的是庄子的逍遥、齐物思想故C项正确A项主张无为而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主张仁政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主张兼爱非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8.如图“春运回家”是安全春运宣传海报“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2016年春运大军达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恶劣的天气、遥远的路程、难买的车票…… 都不能阻挡在外游子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脚步这种根植于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家”的情结根源于古代中国的()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A.禅让制主要体现的是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故排除B.宗法制体现了的是血缘关系和血缘观念“家”的情结就是这种制度的影响C.分封制主要体现的是政治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出血缘观念D.郡县制是秦代设置管理地方的行政体制与题干无关9.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这一举措()A. 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B. 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 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D. 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这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即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度已经被废除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技术排除ABD故选C10.四合院是北京人传统的住宅形式上以东南西北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除大门外没有其他通道与胡同相连组成一个安全、宁静、封闭的私家天地四合院的设计体现了()A. 强烈的家族宗法礼教的思想B. 明清时期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C. 明清时期北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南方D.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意识【答案】A【解析】传统汉族民居四合院有着深刻的文化信息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秘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家族宗法礼教的思想是相符合的故选A项明清时期人口不断增加是全国性的并不特指北方而材料中四合院的设计也无法体现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北方并没有南北对比故C项错误四合院的设计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威胁并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11.商鞅变法提出“废分封行县制” 但历史记载此后的秦国分封制并未断绝如秦惠文王封严君于四川成都附近秦昭王封穰侯于山东定陶这说明()A. 礼乐文明影响根深蒂固B. 郡县制难以适应扩张需要C. 商鞅变法因人亡而政息D. 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答案】D【解析】礼乐文明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措施与分封制继续实行无关排除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题目中并未指出商鞅去世后郡县制不再继续推行而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施故排除C分封制的继续推行与王权统治有关体现了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故D项正确故选D12.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的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 铁犁牛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B. “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和推动D. 各国诸侯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答案】A【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当时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就促进了生产关系改变土地私有制就逐渐的产生和发展B.百家争鸣不是根本原因C.地主阶级壮大只是经济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各国巩固统治的需要是直接因素故选A13.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某些省区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预计至2020年全国将有两千多万人面临择偶难题从源头考虑上述观念的形成当首推()A. 中央集权制的存在B. 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C. 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D. 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答案】B【解析】由材料“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某些省区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可知该观念是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观念的形成和古代的宗法制有关故B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权利集中在君主一个人身上和题意无关故A错误经济生活的改善和重男轻女无关故C错误古代法律没有重男轻女的条文故D错误故选B14.秦朝通过某一制度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这一制度是()A. 皇帝制度B. 郡县制度C. 三公九卿制D. 察举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秦朝”“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可知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正确故选B15.据如图所示四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属于战国时期形势图的是()A.B.C.D.【答案】C【解析】16.战国时期李悝提出了“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其主张的实质是()A. 严刑峻法B. 维护下层民众利益C. 察举选官D. 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可知李悝主张根据劳和功给予奖赏这对于那些靠着世袭获得权力和地位的贵族是一种打击故D项正确ABC项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17.(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答案】(1)特点以宗法血缘为基础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分封土地是实行分封制的基础【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分封土地是实行分封的基础条件【答案】(2)措施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进行法治【解析】(2)中国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他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颁布秦律用法律来统治国家【答案】(3)不同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3)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在秦朝已经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18.(1)根据材料槪括吴起改革对楚国的积极影响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吴起其人【答案】(1)增强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公正削弱贵族地位促进阶层流动增强军事实力增加财政收人扫除不良风气增强国家凝聚力【解析】(1)从材料“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答案】(2)正面深有才学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不畏强权敢于为变法献身负面贪恋功名为取得成功不择手段【解析】(2)从正反两个角度评价吴起正面评价可通过吴起的个人经历、改革措施等归纳出吴起是政治家和军事家从材料“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中可以看出吴起不畏强权反面评价则从“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来概括答案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近代西方民主继承发展古希腊民主的表现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民主的过程【答案】(1)表现近代西方代议制下的议员产生方式继承发展了古希腊主权在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继承发展了古希腊公民大会“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方式国家机构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等继承发展了古希腊国家权力机构分权的组织形式以及国家公职选举制、任期制原则、人人有权参政议政继承发展轮番而治(抽签选举)的民主政治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古代雅典民主内容、特征和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相关内容即可得出即近代西方代议制下的议员产生方式继承发展了古希腊主权在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继承发展了古希腊公民大会“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方式国家机构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等继承发展了古希腊国家权力机构分权的组织形式以及国家公职选举制、任期制原则、人人有权参政议政继承发展轮番而治(抽签选举)的民主政治【答案】(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政体但最终都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先后建立苏维埃政权、“三三制”政体、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人民民主制度建立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了人民政协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开放后又建立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人在探索民主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教训”、“中国民主建设过程中比较成功的一些实践……”及所问“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民主的过程” 再结合所学即可概述近代民主制度发展历程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政体但最终都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先后建立苏维埃政权、“三三制”政体、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人民民主制度建立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了人民政协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开放后又建立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高中历史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测验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测验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测验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新航路开辟以前,地中海的威尼斯人和埃及以东的伊斯兰教徒把持了商路的正常贸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无法染指。

对他们来说,真正阻隔商路的是传统的贸易规则和原有的“秩序”,他们要掌握直接获取财富的主动权,不得不另辟蹊径。

这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A.旨在争夺东西方贸易的主导权 B.建立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通道C.试图建立公平合理的贸易体系D.有利于扩大东西方贸易的规模2.下列材料节选自一位航海家的书信。

根据信中内容推断,该海航家A.最先抵达非洲好望角B.实际到达印度半岛C.发现了“美洲新大陆”D.证实了“地圆学说”3.哥伦布航行前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了一份协议:“任命哥伦布为他所发现或取得的所有岛屿和大陆的元帅,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享有这个职衔及相应的一切权利和特权;……哥伦布保有这些领地所出产、交换而得和开采出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和其他财物的十分之一,完全免税……”其他航海家航行时也都有类似的协议,这些协议的主要作用是A.鼓励航海家从事工商业活动B.保障了航海家的基本权益C.促进西班牙等国的殖民扩张D.推动了新航路开辟的进程4.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橡胶等传入旧大陆,后来又传入大洋洲;旧大陆的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作物,鸡、猪、马、牛、羊、驴等禽畜也传入美洲,据此可知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5.“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开始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B.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C.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D.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6.“近代欧洲贸易地理曾发生过一场转变,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繁荣起来。

统编版高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北朝时,北齐士族王源将女儿嫁给富阳的大富豪满氏,但因为满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阶层的一致反对,御史中丞沈约更是带头上书,要求将王源革职查办。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婚姻自主意识增强B. 监察体系日益完备C. 门阀制度等级森严D. 社会风气不断改善2.东晋建立之初,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传统“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收赋役。

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白籍人口逐渐土著化。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 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到南方C. 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D. 社会动荡需加强中央集权3.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B. 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C. 在这种选官制度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4.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

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

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

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A. 太子掌控朝廷实权B.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C. 皇权诉诸亲缘维系D. 皇子争立现象频繁5.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时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实质上反映了( )A.少数民族的汉化B.少数民族的农耕化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D.汉族的“胡化”6.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颁布巩固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作用上述材料对历史人物评价体现的史学方法是()A. 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价B. 将人物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 坚持历史评价优先辅以道德评价【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既有功又有过体现出用全面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将秦始皇的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也无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材料信息也没有涉及道德评价排除BCD故选A2.《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B.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 收藏玉玺皇帝喜好D. 皇帝防范丞相擅权【答案】A【解析】材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大意是秦代建立后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3.西周时期周王分封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诸侯国又产生了众多卿大夫的采邑采邑又被分成无数大大小小的禄田诸侯国、采邑(邑、关)禄田(乡、亭)的名字转变成了“氏” 中国人的姓氏遍地开花材料反映出()A. 周王室注重强化宗法影响B. 宗法制削弱了分封制影响C. 中国的姓氏起源于分封制D. 分封制深刻影响姓氏文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周王层层分封所产生的属地名称转变成了姓氏名体现了分封制深刻影响姓氏文化故D项正确周王室注重强化宗法影响、宗法制削弱了分封制影响在材料中未体现 AB错误中国的姓氏起源早于分封制故C错误故选D4.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答案】D【解析】对秦始皇的评价之所以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主要是材料中的董仲舒和唐太宗的出发点和标准不同所以造成了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董仲舒为了推行儒家思想所以要批判秦始皇而唐太宗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去评价的秦始皇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5.《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设置的官职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答案】B【解析】材料”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强调的是皇帝想要监听到百官的言行即要监察百官而奏朝通过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B正确ACD项都没有监察的职能排除6.在秦朝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作为丞相之副职其职权包括掌管天下文书图籍、呈递公卿奏章颁布皇帝诏令和负责内外监察等这反映出()A. 御史大夫的职能分工已逐步明晰B. 御史大夫的职权仍然不明确C. 秦朝中央监察体系已经形成D. 御史大夫监察职能由此确立【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丞相总领百官是最高行政长官据材料信息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职权明确故A项正确B项中的“仍不明确”与材料的信息不相符合故排除B项由于御史大夫只兼有监察的职能故秦朝的监督体系并没有形成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御史大夫监督职能是否由秦朝开始而实际上御史大夫的监督职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具备故排除D项7.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 即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由此可以得出其强调道德自觉以维护周礼 D项符合题意A项与孔子无关排除B项“更加注重”说法不准确排除孔子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其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与“封建统治秩序无关” C项不正确故选D8.《左传》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北宋王安石在《杂著》中也认为“成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叔”材料共同反映出()A. 周公开始实行分封制B.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C. 周成王亲自平定内乱D. 君主集权体制的严重隐患【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周武王死后因周成王年幼周公旦辅政平定了周武王弟管叔、蔡叔以及商纣王子武庚发动的武装叛乱继续推行分封制巩固西周政权故B项正确 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立国后就开始实行分封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体制开始形成于秦朝故D项错误故选B9.《左传》中记录了一段春秋初年郑桓公与商人的盟誓大意是你不要背叛我我也不搞强买强卖更不会强抢你的货物你有什么大宗生意我也不想过问这说明()A. 统治者调整重农抑商政策B. 统治者争取商人支持C. 商人没有市场交易的自由D. 商人摆脱君主的控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所讲的是郑桓公通过自己的让步获取商人的支持故B正确此时重农抑商政策还未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在战国商鞅变法时提出故A项错误CD两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且表述错误故排除故选B10.周初分封造就了受封诸国“强烈的‘自群(自己是个群体)’意识” 各诸侯国纷纷以“诸夏”或“诸华”的整体名义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宣示自称这说明周初分封()A. 巩固了周天子共主地位B. 促进了政治文化的认同C. 激化了各民族间的矛盾D. 加强了受封诸国的团结【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周初受封诸侯国形成以“诸夏”或“诸华”的政治心态来区分境内与周边其他民族这说明受封诸侯国都认为在政治文化上是一个共同体促进了政治文化认同B项正确虽然周初分封制巩固了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但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虽反映了分封导致了民族间“夷夏”之分但不能说明各民族间的矛盾激化排除C项受封诸侯国政治文化的认同不代表各国间加强了团结只能说明形成了政治文化共同体排除D项故选B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B. 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 强调“仁”和“仁政”D. 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儒家强调礼仪、伦理与这一特征相符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儒家思想主张但与“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的信息不符故排除故选A12.据明代徽州文书记载某一时期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共计75例(见下表)这反映了()A. 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B.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C. 封建社会法律法规不健全D. 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权威【答案】A【解析】据材料表格“无需向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中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的事例比例超过一半可知具有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中案件涉及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不仅是土地兼并排除B项材料中“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并没有涉及法律法规排除C项材料中提及基层自治以宗族社会为主不能体现影响权威排除D项故选A13.春秋时郑国、晋国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铭刻于上并向民众公布孔子对此提出批评坚持认为应该以礼乐教化百姓这反映出当时()A. 礼徒具形式而没有约束力B. 诸侯以严刑峻法维持统治C. 以法治国被各国普遍认同D. 新旧治国理念发生冲突【答案】D【解析】“春秋时郑国、晋国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铭刻于上并向民众公布孔子对此提出批评坚持认为应该以礼乐教化百姓”表明新旧治国理念发生冲突故D正确A材料未体现排除B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C错在“普遍” 排除14.公元前683年宋国借故把宿国“迁于、畿内以为附庸” 1991年出版的新编《宿州市志》记载“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建置宿州…州依春秋时期宋滔公迁宿入境的史实而得名”这表明“宿州市”名称源于A. 内外服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根据“公元前683年宋国借故把宿国“迁于、畿内以为附庸””“春秋时期宋滔公迁宿入境的史实而得名”可以看出“宿州市”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15.孔子和苏格拉底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东西方巨人他们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 君主权威B. 道德修养C. 实行仁政D. 重视知识【答案】A【解析】注意限定信息“不同之处” 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维护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追求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故A项符合题意故选A16.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潘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A. 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 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 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 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表明的是分封制在拓疆开土方面的作用 A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 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 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汉时期 D项错误故选C1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A. 设立监御史B. 设立县尉C. 设立御史大夫D. 设立丞相【答案】A【解析】根据“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设立监御史对地方进行监察 A项正确县尉主管治安排除B项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而非对地方进行监察排除C项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和建议18.(2)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学术思想史上出现黄金时代的政治、经济原因18.(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的儒、法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孔子“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主张即可得出答案【答案】出现“百家争鸣”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奠定了基础所以是黄金时代【答案】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特点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国家治理发生变革的原因并说明其表现19.(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近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答案】(1)特点以王权为核心国家治理的核心在于治民重视社会阶层流动治理方式多样化(道德教化与法律规制并存)国家治理中制度与文化相统一政府与基层社会有效互补【解析】(1)本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中国古代一切社会生活都被吸纳进以王权为核心格局内”“在古代统治者心目中民众既是政治社群中必须由贤者统治和教化的群体他们天然地处于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中的最底端”“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文官选拔、考核及奖惩制度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有效流动”“以士人为主体的乡绅阶层成为连接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桥梁”“外儒内法、兼及百家的治国形态在两千余年的政治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德主刑辅、宽严相济的治国策略”可以概括得出是以王权为核心国家治理的核心在于治民重视社会阶层流动治理方式多样化(道德教化与法律规制并存)国家治理中制度与文化相统一政府与基层社会有效互补【答案】(2)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近代经济的发展推动传统国家治理的近代转型革命和改革的推动国内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表现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专制到民主和法治由专制主义的治民向民主共和架构下管理公共事务的转型【解析】(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近代列强的侵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仆隶也”“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他们都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即在中国建立起现代国家和社会由此而无意识地合力推动了近代国家治理重构并将观念一定程度上落实在政治体制变革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是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专制到民主和法治由专制主义的治民向民主共和架构下管理公共事务的转型【答案】(3)启示坚持独立自主立足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以德治国的同时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注重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作为现代中国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古代、近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是坚持独立自主立足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以德治国的同时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注重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作为现代中国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在年岁丰收时收进谷物出售丝漆等物在收获蚕茧时收进帛絮等物而出售粮食即所谓“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白圭“取予以时”的做法()A. 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经济十分重视B. 否定了以农为本的儒家经济思想C. 客观上调节了市场商品供求关系D. 打破了商周以来工商食官的局面【答案】C【解析】关键词“取予以时” 即根据时令买入卖出获取利润客观上顺应了市场需求是对市场交易的调节 C项正确白圭的做法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政府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以农为本的思想 B项错误春秋时期就已经打破工商食官排除D故选C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A. 实现社会和谐B. 巩固统治者地位C. 强调民本思想D. 促进儒学发展【答案】B【解析】两者客观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与主观出发点无关故A项错误两者都体现了重视民众的民本思想本质上是为统治者考虑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者地位故B项正确 C项错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和荀子“君舟民水”的思想客观上发展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促进儒学发展与主观出发点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3.《左传•僖公十八年》载“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冬邢人狄人伐卫”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 周天子地位衰微B. 分封制遭到破坏C. 礼乐制不复存在D. 血缘纽带趋向瓦解【答案】B【解析】A.题干中并未涉及周天子的地位且周天子地位的衰微也是分封制瓦解的一个表现故排除B.题干中表述的是诸侯争霸而诸侯争霸的实质是分封制的瓦解故正确C.本项错在“不复存在” 故排除D.各个诸侯之间不一定存在血缘关系因为分封制的对象还包括异姓王故排除4.周代的文献表明通过分封制西周时代的人们就已经产生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这种思想()A. 有利于巩固西周的大一统局面B. 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 有利于促进华夏认同观念形成D. 促进“家国同构”观念形成【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有利于促进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形成大一统局面大一统局面出现在秦朝故A项错误西周时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是在秦朝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对国家整体观念的影响没有涉及“家国同构”观念促进“家国同构”观念形成是西周宗法制的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C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继承王位的原则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A是原始社会首领承袭制度故A错误C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故C错误礼乐制是配合分封制的礼仪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B6.秦朝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公九卿制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有误的是()A. 丞相为百官之首对百官进行监察对皇帝负责B. 御史大夫是副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C. 诸卿在丞相之下分掌国务D. 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答案】A【解析】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丞相为“百官之首”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综上所述故A说法错误合题意BCD均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排除7.下表所示是对西周初年部分诸侯国的情况简介表中信息可用于说明西周初年()表A. 分封的主体对象为功臣B. 分封意在巩固统治C. 周王直接统治北方地区D. 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答案】B【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反映了西周分封王族、功臣以及先代贵族到各地做诸侯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故B项正确表格中的分封对象不仅仅是功臣还包括王族、先代贵族而且分封的主体对象是王族故A项错误C项错在“直接统治” 分封制下周王是间接统治地方排除D项无法从表格信息得出排除故选B8.周的封国对周天子负有拱卫责任封国之间有一整套规矩要遵循这些责任和规矩是强制性的由周天子负责维持在春秋时期诸侯也要靠这套责任与规矩才能称霸材料表明这套规矩()A. 保持了周王权力高度集中B. 巩固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C. 避免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D. 促进了对政治权威的认同【答案】D【解析】9.观察下图我们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有A. 分封诸侯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B. 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区域C. 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D. 北京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图中西周重要封国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的说法绝对与图中显示的历史信息不符C项符合题意分封诸侯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A项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集中在黄河流域说明这里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区域 B项不符合题意从诸侯国“燕”所在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理出北京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 D项不符合题意10.孔子和苏格拉底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东西方巨人他们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 君主权威B. 道德修养C. 实行仁政D. 重视知识【答案】A【解析】注意限定信息“不同之处” 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维护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追求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故A项符合题意故选A11.《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A. 周王的兄弟一辈B. 部落首领周王子弟C. 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D. 先代贵族、功臣、王族子弟【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的主要对象有大禹之后、先代贵族、功臣、周武王兄弟故D正确AB两项不能全部概括材料内容排除C说法不合史实排除12.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答案】D【解析】对秦始皇的评价之所以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主要是材料中的董仲舒和唐太宗的出发点和标准不同所以造成了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董仲舒为了推行儒家思想所以要批判秦始皇而唐太宗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去评价的秦始皇故D 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13.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A. 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B. 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C. 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D. 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可知体现的是孔子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人伦秩序 B选项排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C选项排除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D选项排除故选A14.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 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B. 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 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D. 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答案】B【解析】材料强“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体现出中央加强了地方的统治故B正确汉初还实行科分封制故A错误科举制是隋朝才有的制度故C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故D错误故选B15.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此材料可说明()A. 商鞅变法十分彻底B. 军功爵制推行得力C. 秦国重视招揽人才D. 贵族势力严重削弱【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可知C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A. 实行郡县制B. 实行三公九卿制度C. 设立中外朝制度D.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题干中钱穆认为秦汉政治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大变动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对秦以前政治制度的突破秦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汉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都只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 D项概括了ABC三项所述内容故D项正确故选D17.《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淹谷千八百里” 后经学者考证该工程为A. 秦长城B. 直道C. 五尺道D. 灵渠【答案】B【解析】九原郡它是奏始皇统一全国后所建的三十六郡之一是蒙田修筑奏直道北方的终点故B项正确A是从甘肃临洮开始排除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 C错误D是沟通湘水和漓水的渠道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18.(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18.(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18.(4)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写出该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两位代表人物【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核心主张材料一主张“德”“礼” 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 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解析】(1)第一小问综合四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心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第二小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一可知主张“德”“礼” 依据材料二可知主张尚贤依据材料三可知主张无为依据材料四可知主张严刑重罚【答案】(2)原因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解析】(2)结合所学可知出现不同主张的原因是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答案】(3)主张材料四的主张原因因为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解析】(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法家的主张受到重视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法家思想的影响解答即可【答案】(4)主张材料一的主张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解析】(4)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即材料一的主张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推广通用语的措施及其意义19.(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通用语推广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答案】(1)措施利用学校教育推广设立专门机构或要求官员着力推广制定颁行标准字音意义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利于加强国家治理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职官外史的职责”“学童”“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设立正音书院”得出利用学校教育推广设立专门机构或要求官员着力推广根据“编纂识字课本”“标准韵书”等信息得出制定颁行标准字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2)特点推广通用语的同时注重民族语言的发展注重通用语推广的经济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呈现法制化的趋势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及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民族团结、平等、共同发展的需要【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这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团结的目的也有全面发展经济的考虑”得出注重通用语推广的经济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根据“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得出呈现法制化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广通用语的同时注重民族语言的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民族发展需要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选题人:刘慧杰审题人:赵红丽 2014﹒11﹒1一、选择题。

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的活动中,有四位同学先后发言,其中观点有误的是A.甲:其根本原因是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得到壮大B.乙:独特的地理环境只是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C.丙:这是由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决定的D.丁:平民的不懈斗争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材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主要得益于A贵族阶级的衰落 B中产阶级的壮大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全体人民的推动3,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这段时期在古代希腊历史上被称为民主时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政权为全体公民共同掌握B公民群体是民主政治的主题C贵族逐渐被剥夺了参政权D绝大多数居民拥有参政权力4,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

”这说明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5,“一些人指出他的改革削弱了贵族的统治,提高了一部分富裕平民的地位;另一些人说在他的改革下的雅典基本上还是贵族统治。

”这里“他”是指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亚里士多德6,“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

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

”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A.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7,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

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8,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执政雅典时期,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在他所实施的措施中最能体现“黄金时代”到来的是A.扩大公民参政范围B.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C.制定“公职津贴”制度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9,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

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每个官员任职以前要宣誓:他们将公正和依法从政,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

这说明古代希腊崇尚A.法律至上B. 直接民主C. 公民意识D. 权力制衡10,亚里士多德说:“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中“大多数人”的是A在雅典经商致富的西亚富豪B雅典贵族卡洛奇美丽的妻子C贫困潦倒的平民老汉罗姆斯D健壮的养马奴隶阿里斯迪斯11,公元前6世纪以来,雅典城邦先后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这些改革呈现的共同特征是A从君主专制到贵族共和的演变B对公民群体及其权利的保障C以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血缘部落D发放津贴保障下层平民参政12,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就公民的活动和权利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发现雅典公民①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国家的所有官职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和表决③担任公职,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可以领取“津贴”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扩大到妇女和奴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13.“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

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材料体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有①人民主权②分权制衡③轮番而治④直接民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下列能够作为反驳证据的是A雅典民主机构(公民大会,十将军委员会,五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B雅典居民比列(公民占9%,其他居民占91%)C雅典公民投票用的陶片D苏格拉底之死15,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实际上在强调A民主政治并不适合于雅典城邦B雅典统治者都是愚昧无知的C雅典城邦出现了社会道德危机D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局限性16,《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A.保护私有财产B.追究刑事责任C.体现公共意志D.保护监护人权17,《为万民立法:罗马人的贡献》一书的目录如下:第一章从习惯到法律第二章为罗马人立法第三章为万民立法第四章罗马法体系的形成“为罗马人立法”中的“法”具体是指:A习惯法B成文法C公民法D万民法18,《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19,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习惯法不属于成文法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③公民法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总称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②20,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

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21,一位美国法学家说:“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为5千万,但现在有8亿7千万人生活在由罗马法所造就的体系之下。

”这表明A.罗马法使用范围很广 B.罗马法影响范围很广C.罗马法内容庞杂,成就辉煌D.罗马法征服并控制了世界22,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23,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

”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24,212年,罗马帝国颁布《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

这一规定A.表明罗马法进入成文法阶段B.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巩固帝国统一C.确保了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D.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25,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A.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很多原则和做法的源头B.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 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规范的汇编D. 与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是一样的26,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27,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

材料二“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欧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出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来罗马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

并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8分)(3)你认为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4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

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1)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4分)答:材料一反映了人民主权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4分)(2)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4分)答:享有公民大会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进入“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和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

(4分)(3)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雅典民主制进行评价。

(6分)答案: (3)积极性: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国家的形式,多数人的决策往往更全面、正确;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民主权利保证了公民的自由,造就了大量的思想家、艺术家,促进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民主政体形式和运行机制。

(4分)局限性:雅典民主仅限本邦男性公民享有,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这些造成了社会的不公。

(2分)高一历史第二单元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5 CCBDA 6---10 BCAAC 11---15 BCDBD 16---20 ACDDD 21---26 BCCBAB 二,材料题答案:(1)变化: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