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共产国际因素

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的真诚合作,但是国共关系并非单纯的两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国民党、共产党与苏俄的三方互动的结果。
国共合作的原因除了大家普遍认为的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共两党的需要和努力之外,苏俄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作用也不可小视。
不仅如此,国共合作中到处可见苏俄与共产国际的身影。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一次以革命为基调,一次以民族为重点。
两次合作都不长久,但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到1927年蒋介石集团制造的“四·一二”政变和汪精卫制造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为止,这将近三年半的时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期。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曾一度达到高潮,但是这场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三方共同策划的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却因为中国革命力量的弱小加上蒋介石、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使得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力量悬殊太大加之中国共产党处于缺乏经验的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放弃了对革命斗争的领导权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共的错误指示而失败了。
蒋介石和汪精卫策划的反革命政变,也使得中国共产党力量遭受严重损失。
第一次国共合作并非单纯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它是国共两党的共同需要,同时也是共产党、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三方的综合作用和互动的结果。
[1]在国共合作甚至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俄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作用都是不可磨灭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国际物质支援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弱小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与保护之下,从组建共产主义小组开始,步步为营,不断发展壮大,最终长大成人,获取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当时的国民党对幼小的的共产党持嘲讽态度,根本瞧不上,更别提合作了。
国民党之所以会和共产党合作,主要的还是国民党军事和物质等方面对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依赖。
可以说共产国际因素始终贯穿于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始终。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讲稿

分别分析一下三大阵营促进国共合作的动机。
之所以要分析动机,因为隐患、祸根都是最初埋下的了。
首先分析一下国民党:1、借苏维埃之手整顿党内风纪民国期间,孙中山受到三方面问题的折磨:外国帝国主义、党内纷争和国内冲突。
他发现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就倍加令人鼓舞,苏维埃的友好示意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教人欢欣振奋。
正如他将俄国的成功归于良好的党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孙中山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纪律窳败、组织松散及思想灌输不力。
孙中山急于采取苏维埃的成功模式来改组国民党,并且为其国民革命寻求苏维埃的援助。
2、反对帝国主义&军阀各种叛乱,例如陈炯明军事政变,南方督军公开阻挠。
同时西方支持军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曾经贷款给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英国公使向袁世凯提供军火,阻挠孙中山、黄兴在香港登岸。
3、孙中山的理想主义孙中山希望将中共包含的劳工、年轻一代的新鲜血液注入国民党。
并且认为两党都有着反帝反军阀的共同目标。
他认为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权参加其国民革命。
当然,孙也认为这样可以拉近和苏维埃的关系,从而削弱苏维埃对于军阀的支持。
苏维埃的动机:1、借国民党之手发展中共影响力1922.8.12共产国际派遣了越飞来中国,精心策划『苏维埃—国民党—共产党』合作的基础。
1923.1.12,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并参加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派遣经验丰富的外交家鲍罗廷来中国,帮助孙改组国民党;另外,派遣格林来帮助训练一支党的军队。
同年蒋介石前往苏维埃学习军事体制思想、纪律方法,三个月后回国负责创办黄埔军校。
2、为了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内部瓦解国民党)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共产党的动机:苏维埃大佬叫我这么干TAT中共真的不太想这么干,因为:1、担心国民党腐化共产党陈独秀勉强地接受了这个命令,因为他担心国民党会对中国共产党中的工人农民党员产生腐化影响。
陈评论道:『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
揭秘-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前因及后果

揭秘: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前因及后果
本文导读: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使得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又因马林(国际共产的代表)在两党之间调和使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其中黄埔军校(很厉害的学校)就是在那时创办的。
后来上海“四一二反革命”的发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建军大业》的主要情节就是合作破裂后的史实。
在
电影中,原国民党军队的将领贺龙,叶挺等先后加入共产党主要是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着很大的区别,新三民主义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所以后来国共合作时,国民党内部出于对新三民主义的认可使得部分国民党员加入了共产党,所以说国共的第一次合作为共产党带来了新的血液。
国共合作的破裂根本原因在于两党的革命路径上存在严重分歧:国民党希望彻底北伐,推翻军阀,建立党国,为了这个目的,可以暂时与“帝国主义”达成和平妥协;中共秉承共产国际“坚决反帝”的指示,宁可中止北伐,也不能中止对“帝国主义”的打击。
最后,国共合作破裂后使得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于是便有了毛泽东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怎样达成的 为什么会失败

客观方面1.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2.国名当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方面1.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一再妥协使党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怎样达成的 为什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此时,在革命屡遭挫折之后,孙中山也下决心改造国民党。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可视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鱼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吧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深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深析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民主阶级联合统一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国名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阐释了“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但是随着北伐的进军,革命高潮的到来以及孙中山的逝世,以蒋介石,季戴陶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公开打出反共旗帜。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国共合作的破裂有以下原因:一、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和对革命目标的根本分歧第一次国共双方走向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辛亥革命失败,军阀混战,弱小的国共两党只有联合才能取得更大的影响力。
但是由于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所以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所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民党采取的不是“联合”,而是所谓的“容纳”,孙中山在1924年7月公布的《中国国民党关于党务宣言》就声明:“本党肌肤有中国革命之使命,既有集中全国革命分子之必要。
故对于规范党员,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唯以其言论言论能否依本党之主义、政纲及党章为断。
如有违背者,本党必予以严重制裁,以整肃纪律”,总之孙中山不允许共产党“自树一帜,与国民党争衡”;“若共产党有纷乱我党之阴谋,则只有断然绝其提携,而一扫之于民国以外而已”,孙中山对共产党的不信任和防范心理明确显示了国共合作的不可持续。
二、新生的共产党在政治上的幼稚性和对革命的高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新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集团,其幼稚性很多,主要体现在1、对于自身的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不成熟,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与苏联布尔什维克的斗争经验;2、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分析不够,低估了政治形势的复杂,所以没有把握时局,并且对于革命的难度预计严重不足。
第一次国共合作

题目: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失败原因简析姓名:李江学号:201232010109年级:历史1201班第一次国共合作提要: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国共合作对中国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为什么最终走向了破裂,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分析。
关键词:不同利益需求国共合作分裂原因国共合作的原因简析要想得出为什么国共合作最终走向破灭,我们首先还得从国共合作的原因出发。
明白了这两个不同的党派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找到了一个利益切合点走道儿一起,当现实的条件或者这种利益切合的力量不足以维系各自对利益的追求时,那么合作就只有走向破灭了。
国共合作的主体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牵线人是共产国际;所以我们就将从这三面来分析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对于共产国际,长久以来我们提到他都会想到其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的确,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也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但是他的作为都是有他的显示的目的追求的。
苏联建立的当时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面对的国际形势是他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
共产国际极力的促成国共合作,是他继承了列林关于殖民地的理论,列林认为:“由于要对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漫长而持久的斗争,所以应该把东方各国的一切革命因素动员起来”,通过联合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加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宗主国革命力量的共同行动实现与帝国主义的抗争。
中国当时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收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这样的国家是在苏联团结的范围之内的,当然他也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
从自身的安全上讲,苏联当时支持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半殖民地第国家,为的就是使我们成为他的一个战争缓冲地带。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一、不同点1) 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3)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4)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不同: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小,国民党同样需要和共产党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次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相同点:1)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2)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3)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行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
4) 都取得了革命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共产党政策失误而最终失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原因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原因摘要:国共第一次合作在北伐战争时期,其破裂的原因众说纷纭。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国共合作失败共产国际矛盾分歧声势浩大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接连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之后彻底破裂。
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由多个方面,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共和国民党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合作过,或者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众多分歧与矛盾,最终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
一、国内矛盾的激化国民党在1924年至1926年对农民运动的支持,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广东的地主阶层大多是支持陈炯明的。
但北伐的革命风暴席卷湖南、湖北、江西后,这一地区大多数军官被吸收到了革命军中,一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了——除非培训了很多农民鼓动员的共产党同意取消土地革命(此前共产党对农民运动的工作一直是以国民党的名义进行的)。
1927年4月2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成立了成员包括毛泽东和谭平山两名共产党员在内的五人中央土地委员会,毛泽东为组长。
由于共产党在该小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制定了一部体现无产阶级性质的土地法草案,即“土地问题决议草案”。
该草案规定“没收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军阀及一切反革命分子”在乡村的土地。
这个文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军阀及一切反革命分子”如何界定,五人小组没在草案中写入他们小范围讨论时的界定标准:“有地三十亩以上的富农、小中地主及大地主均是反革命。
”虽然后来这一草案向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妥协,但在执行过程中就不可能控制住局面,农民们简单而粗暴的采取“没收一切土地的措施”,并且以暴力反抗租税。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中共的一些党员犯了左倾激进主义错误,在执行这一法案时过快过急,甚至使用暴力,造成了大地主阶级的反弹。
又由于配合大革命的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的罢工运动此起彼伏,抵制资本家的剥削,要求制定劳工法案。
这就严重影响到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们不再像革命早期那样热切的支持大革命,相反却越发表现出他们的不满。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摘要:1924年在共产国际(还有美国)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本文主要论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矛盾分歧党内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在此基础上,从1924年到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的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国民大革命”。
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把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最终奠定了全国统一的格局。
但是,最后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导致革命阵营分化,国共合作分裂。
中国革命由此陷入低潮,历史就此改变了走向,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一、客观原因(1)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干涉、破坏“国民大革命”是在敌强我弱的阶级力量对比下进行的。
帝国主义,军阀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力量,比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
1926年11月,美国的一家报纸著文指出,蒋介石指挥的军队取得成功后,外国在华势力不会受到损失。
1927年1月,日本驻九江领事江户在庐山会见蒋介石时,蒋明确表示,他非但不打算废除不平等条约,而且将尽可能尊重它们。
在各国驻北京使馆召开的秘密会议中,英国方面接受美、日的意见,也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赞成对蒋介石采取拉拢手段,以促使革命阵营早日分裂。
一批批官僚、政客、买办也同国民党上层拉关系,准备改换门庭混入革命阵营。
原来依附北方的反动势力,同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双方都有密切关系的政学系官僚黄郛、张群等人联袂南下,对蒋介石施加影响。
革命阵营内部掌握了相当大的领导权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在革命的深入发展中一步步背叛革命而投入反革命营垒。
论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论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15271188 邓玉当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军阀矛盾即将解决之时,新矛盾上升并迅速激化,统一战线内国民党右翼分子与帝国主义买办和大资产阶级相勾结,分裂、背叛革命。
蒋介石率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中国社会依然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以蒋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训: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不可能通过合法斗争来战胜敌人。
(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非常残暴,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的援助,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对武装革命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上。
在这次会议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不能搞单纯的军事斗争,革命的武装必须与广大的民众相结合;要使武装成为革命的武装,民众成为武装的民众。
3.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与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路线上的各种斗争,等等)结合起来;其它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总之,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根本原因

完
THX
•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剿杀 • 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的迅猛发展,严重威胁着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的利益。
• 民族资产阶级也因为惧怕工农运动而动摇起来。 • 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都极力支持和纵容拥有军事实力并蓄谋
反共的蒋介石发动政变,建立反动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总结:
从“西山会议派”、廖仲恺被刺案、“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决议 案》,到兴兵北伐,国共矛盾一步一步激化。北伐战争掀起了打倒帝国 主义、打倒军阀的革命高潮,也造就了蒋介石的军事独裁,敲响了国共 破裂的丧钟。到北伐战争打倒长江流域时,联盟中积累已久的各种矛盾 全面发作——共产国际的令出多门,朝令夕改;中共的进退维谷,动辄 得咎;国民党的派系交恶,党军相伐;工农运动的无法无天,自掘坟墓; 外交的四面树敌,内政的左右失调等——联盟破裂的种种败象,彻底暴 露无余,根本无法转圜。共产国际为了维持合作局面,在国民党领袖之 间纵横捭阖,大搞权谋,个人身份宣誓加入国民党,信仰三民主义, 并服从国民党的党纪
新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 共产国际——“联俄容共”
合作过程(1924.1-1927.7)
• 1924.1.20-30,孙中山在广州举办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
解释了三民主义。
• 1924,建立黄埔军校 • 1925.1,中共四大召开。四大召开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
“联俄容共”政策
国共两党均殷切需要苏俄的援助,而苏俄的目标是通过援助孙中山及其 领导的国民党,将中国的国民革命道路引上苏维埃的道路,从而最大可 能让中共掌握国民的领导权。 而孙中山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革命需要,决定联俄容共,条件为:中 共党员要以个人身份宣誓加入国民党,信仰三民主义,并服从国民党的 党纪 国民党的反帝姿态主要是为实现国家统一而采取的策略手段——对外是 为争取列强支持而使用的“以夷制夷”的谋略,对内则是以民族主义宣 传民众的革命动员手段。这与苏俄和中共奉行的“工人阶级无祖国”的 世界革命理念从来就是不同路的。
国共两次合作背景及意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大革命失败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
①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相勾结,使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②由于当时革命阵营内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支持下背叛了革命,使革命力量顿时遭到极大的损失,敌强我弱的局面更加严重;
,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2、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国民党急需改革。
第二次国共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其失败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大革命开始标志)
①召开: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 ②内容: 1.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 3.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4.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 合作的政 治基础。 ③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奠定国共 合作的基础。 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迅速兴起。创办黄埔军校,把政 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15护国运动 1917第一次护法 运动 1920第二次护法 运动
孙中山1917年在 遭到滇、桂军阀的 段祺瑞拒绝恢复 排挤而失败 《临时约法》和国 广州成立中华民国 会 军政府 为了恢复《临时约 法》和国会 1920年底,他在 广州重组军政府 1922年北伐 因陈 炯明在广州发动叛 乱而失败
结果: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没有气馁,仍不断寻求救国之路。
● ④孙中山的个人功绩: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不断寻 找革命的同盟者,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 国民党。1924年9月,直系将军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电邀孙 中山共商国是。 1924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国民党反帝、反 军阀的立场,强调三民主义是解决国家问题的基础。 直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仍然嘱托国民党务须依 照《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宣言》继续革命。 ●⑤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国共两次合作评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改革和掌握革 命武装的重要性 。 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 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 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 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 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极 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 的。 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 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 命成败的关键 。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 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 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 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 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 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 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 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 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 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 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 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 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 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 革命。
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

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成果、失败的标志与原因。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1、①工人运动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②共产国际的帮助③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①列强支持专制卖国混战的北洋军阀政府,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心声◇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二、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1、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广州2、政治纲领:包含“联俄、联共、扶植农工”的新三民主义3、政党性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4、地位: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5、标志: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以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起来。
三、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1、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战果:①消灭了吴、孙主力,也使帝国主义者受到沉重打击。
②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③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成为全国革命重心。
4、影响:①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②取得反帝斗争成果:收回两个英租借界③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四、大革命失败1、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1927、4、12上海“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1927、7、15武汉2、失败原因:(1)客观:①帝、封势力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2)主观:①中共缺乏经验②共产国际错误指示③陈独秀犯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两场运动的不同,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
(1)从领导力量上来看:①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而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②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键入文字]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 年1 月至1923 年2 月,全国罢工达180 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客观上,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剿杀;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上,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②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1。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推荐文章国共合作的宣言是什么热度: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热度:解放军中将倪志亮生平简介热度: 1940国共合作战役热度:渡江战役意义是什么热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还要从1926年中国决定北伐开始。
大约在那年七月,我们带领十万人向北进军,主要进攻湖南、湖北,那里有其中一人的主力军十万人。
我方军队迅速的打下了敌军的领地,并且继续强力攻击,敌军败退,我军乘胜追击,攻入了敌城,经过惨烈的斗争,敌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军队在消灭了这一支统治路线之后,又集中部队主力去进攻江西,紧接着消灭了另一只北方力量枝条,接着又沿着长江东下,本军的另一根力量分支也从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我出师不久,就从珠江打到长江,声势浩大。
直到另一年四月挥师北上,进攻最后一支力量分支。
但是,就在开始北伐的第二年,四月十二日的早晨,上海的流氓头子组织起他们的土匪强盗们攻击上海市的人民群众和工人,然后由他们头头带领的反动军以“工人内讧”为理由,强行收下工人们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名。
到了第二天,强盗土匪们如猛虎饿狼般的行为彻底惹火了上海市的人民,上海市的工人全部都不去上班,不去工作,就算是学生,也不去上课,老师也不上班,上海人民开始暴动。
十多万的上海居民集体上街游行,但是在宝山路遭到那些混混的残暴的屠杀,死死伤伤少说也有一百多人。
随后,那些反动的军队就封闭了上海市总工会的一切革命团体,开始肆无忌惮的杀害共党团员和无辜的人民群众。
国共第一次合作也就从此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介绍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民族危机时刻放下彼此之间的争斗,转而一致对外的首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虽然不是特别长,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却有很多,那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有哪些呢?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中不得不说的就是黄埔军校的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①大背景:国内的北洋军阀统治与日本侵略;②共产党方面: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③国民党方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努力失败,意识到党内混乱,认为应该注入新鲜血液;④共产国际要求建立统一战线。
1922.6月,中共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主张。
标志:1924.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增加反帝和反节制资本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具有双重身份,权利在国民党手中)。
最大影响: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又叫做(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1924-1927›∕大革命‹规模大›)“国民革命兴起”:兴起:1924。
目的:反帝、反军阀。
经过:①五卅运动导火线:1925.5月,上海日商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②共产党人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时间最长,16个月);③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④编建国民革命军→北洋军阀:⑤1926.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目标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被迫退守东北。
⑥为配合北伐战争,1926.10——1927.3,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取得胜利,起义工人占领了上海,革命势力扩展整个长江流域。
同时也开展了农民运动,湖南比较明显。
倾向反对与共党合作国共两党在农民运动等问题上意见相左,矛盾激化。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加紧反共,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也日益右倾→逐渐走向反共。
陈独秀右倾,(妥协、退让)(由于北伐的顺利进行,国民党广州政府迁到武汉)。
⑦1927年,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党人,合作破裂。
⑧1927.4——7.15日,屠杀共党和人民群众,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合作 过程
32%
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 ~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 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 合作的会议。由于辛亥革 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 ,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 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 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 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 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 民党,以振兴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
合 作 原 因
2 3 中共发展陷入低潮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二.七”惨案凶手吴佩孚
“二.七”大罢工领导者林祥谦
•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 中国资 阶级民主派的 主要代表 • 共产党需要孙中山领导 的国民党实行合作,以建 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 线 • 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 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 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工人
农民
国民党 一大
1924.1.20-30
小资产 阶级
资产 阶级
基本上推翻了北 洋军阀的反动统 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 势力
开始掌握部分 革命武装
3
1
2
4
广大人民群众受到 一次革命洗礼,为 中国革命继续前进 奠定基础
扩大了共产 党的群众影 响
合 作 成 果
进程
合作 开始
国民党 支部
经验 教训
32%
历史意义
•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北伐战争威慑了帝国主义列 强 •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武装力 •党大大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 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 装
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 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 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 ,但是,由于党的不成 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 ,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 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 原因及教训(1924.1 ~ 1927.7)
合作背景 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对激化,中国人民为了寻求民族解放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内外形势、合作的酝酿、合作的正式建立来简单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并对其合作形成的原因、合作破裂的原因加以分析。
一、20年代初期的国内外形势及国共合作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二年内,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战后的分赃、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和干涉俄国的革命。
从1922年开始,各帝国主义国家将其注意力转向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重新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华盛顿会议之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工业投资和增设国际垄断组织机构等形式,加紧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并且唆使各自支持的中国军阀进行混战,以扩大其在华势力范围。
因此军阀混战不止,仅四川一省,1911年至1933年军阀混战共400次以上。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以上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矛盾激化,各阶层人民必须联合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18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19年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积极筹划北伐。
1922年陈炯明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发动武装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屡遭失败,却没有动摇革命决心;但对如何革命却处在一筹莫展之中。
在共产国际、苏俄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之下,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伟大的转变。
1920年,孙中山会晤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和苏俄专使马林,他们向孙中山建议要加强与苏俄的联系,并同共产党结成民主联合战线。
1922年6月,共产党发表“对时局的主张”,对孙中山和国民党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其幻想帝国主义的帮助和依靠封建军阀势力也给予恰当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内合作”:中共党员要以个人身份宣誓加入国民党,信仰三民主义, 并服从国民党的党纪
新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 共产国际——“联俄容共”
合作过程(1924.1-1927.7)
• 1924.1.20-30,孙中山在广州举办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
解释了三民主义。
• 1924,建立黄埔军校 • 1925.1,中共四大召开。四大召开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
完
THX
合作失败原因
•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干涉和破坏 •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 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 苏俄的错误领导与政策 •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和国际代表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犯
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干涉和破坏
水面,加深了国民党的分裂。
• 4、1926年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中山舰事件
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盲目听信 苏俄的错误政策领导
• 苏俄输出革命的意识形态化的热情,固然“能够大大推动中国革命的进
程”,但也不可避免地要脱离中国社会实际,注定会离他们的目标越来 越远。
“联俄容共”政策
国共两党均殷切需要苏俄的援助,而苏俄的目标是通过援助孙中山及其 领导的国民党,将中国的国民革命道路引上苏维埃的道路,从而最大可 能让中共掌握国民的领导权。 而孙中山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革命需要,决定联俄容共,条件为:中 共党员要以个人身份宣誓加入国民党,信仰三民主义,并服从国民党的 党纪 国民党的反帝姿态主要是为实现国家统一而采取的策略手段——对外是 为争取列强支持而使用的“以夷制夷”的谋略,对内则是以民族主义宣 传民众的革命动员手段。这与苏俄和中共奉行的“工人阶级无祖国”的 世界革命理念从来就是不同路的。
•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剿杀 • 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的迅猛发展,严重威胁着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的利益。
• 民族资产阶级也因为惧怕工农运动而动摇起来。 • 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都极力支持和纵容拥有军事实力并蓄谋
反共的蒋介石发动政变,建立反动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国共两党之间的巨大差异
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由于
• 信仰不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列宁主义), • 价值观不同, • 终极利益诉求不同, • 政治目标不同,
发展越快,分裂越快。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和国际代表对国民党右派妥协 退让,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 在中国共产党内,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麻痹,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
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极高的威望。孙中 山在多次革命后也知道靠军阀革命的不可行性。合作是共同愿望。
• 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
合作方式
• 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
政策,无力阻止局势的逆转
在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失去轴心,群龙无首。中共反客为主,争夺党政 控制权,共产国际甚至还企图改造国民党为“工农政党”,从而引出了 一系列严重事件。由于共信不立,苏俄对国民党的渗透力量越深入,遇 到的反作用力就越强。
对于国共破裂的经过和责任,近年来大量解密的俄国档案证明,苏俄领 导人和共产国际无疑应负主要责任,陈独刺案、“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决议 案》,到兴兵北伐,国共矛盾一步一步激化。北伐战争掀起了打倒帝国 主义、打倒军阀的革命高潮,也造就了蒋介石的军事独裁,敲响了国共 破裂的丧钟。到北伐战争打倒长江流域时,联盟中积累已久的各种矛盾 全面发作——共产国际的令出多门,朝令夕改;中共的进退维谷,动辄 得咎;国民党的派系交恶,党军相伐;工农运动的无法无天,自掘坟墓; 外交的四面树敌,内政的左右失调等——联盟破裂的种种败象,彻底暴 露无余,根本无法转圜。共产国际为了维持合作局面,在国民党领袖之 间纵横捭阖,大搞权谋,更是促使了破裂的及早到来。
动和省港大罢工
• 1926-1928,北伐战争的胜利(虽然1928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失败) • 1927,汉口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 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达成成就
•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的武装力量 • 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 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根本原因
————2014级物理学院罗祎焓
历史背景
• 帝国主义的侵略:(简要介绍帝国主义的侵略) • 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同简要介绍) • 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罢工(二七罢工)
“二七惨案”:吴佩孚、林祥谦
合作原因
• 列强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
•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加剧,特别
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主要表现在:
• 1、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杀害。 • 2、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 • 3、以戴季陶主义出现为发轫,以蒋介石、戴季陶为代表的新右派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