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合集下载

专家眼中一堂好课的标准

专家眼中一堂好课的标准

学习材料第六十一期专家眼中一堂好课的标准正如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一样,对于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也是众说不一,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

这似乎有点儿哗众取宠之嫌。

不过,我们也许可以从新课程专家口中,获得一些衡量一堂好课的灵感。

案例一:叶澜教授眼中的好课叶澜教授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提出了“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能力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上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

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

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

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

华东师大崔允郭“好课”的标准

华东师大崔允郭“好课”的标准

华东师大崔允郭“好课”的标准华东师大崔允郭“好课”的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教授将“好课”标准归纳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绿色)”12字。

华东师范大学郭景阳教授的观点是:是否创造了学生发展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度;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统一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是否落实了知识、情感、思维、技能目标。

具体概括,好课也应该是“有意思的课”。

(1)“有意思的课”首先是教师能享受课堂幸福的课。

课堂上教师富有激情,满脸微笑、两眼放光,一举手、一投足,师生达成高度默契。

课后的教师哼着小曲偷着乐,有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才是享受课堂!(2)“有意思的课”一定是有内涵的课。

它不像水中浮萍没有根,它有深度——预设的巧妙,生成的智慧,课堂有张力、有厚度,有学生思维的深刻度。

(3)“有意思的课”能让学生像考试样紧张。

适度地紧张有益于学生的思维。

容量大、效率高,紧张地思维、紧张地讨论、紧张地练习,最后是“健康的疲劳”。

(4)“有意思的课”一定是学生参与度高的课。

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课堂,真正的好课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的课堂,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脑动、手动、嘴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要有生师互动。

(5)“有意思的课”是能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课。

如果教师做了学生能够做的事情,那就是剥夺了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权利,也剥夺了他们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课堂改革这么多年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行动中还有很大的差距。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争能”的现象时有发生。

事实上,当教师讲得非常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杜威说过:“教育,不是告诉,更不是简单地告诉。

”曾不屑于有些学校为了限制教师多讲,动用行政力量的做法,现在却体会到,僵化、教条有时是走向规范、科学的必经之路。

(6)“有意思的课”能上出“小课堂,大境界”。

梁恕俭一堂好课的十条标准(精品)

梁恕俭一堂好课的十条标准(精品)

正如美学中对“美”的定义莫衷一是一样,一堂好课中“好”的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

因为界定的标准太多了,观测的角度太多了,评价的内容太多了,主观的判断太多了,所以,只能是见仁见智,各赋春秋。

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

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

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

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

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

八仙过海神通异,各领风骚招术活。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一堂好语文课,并非仅仅指教师讲授流畅,学生听得认真,更重要的是它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体,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有效的教学设计一堂好语文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并非简单的完成教学进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出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考虑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一堂关于《背影》的课,教学目标不应仅仅是理解文章内容,更要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感受朱自清先生的真挚情感,并能够运用相关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好的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还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避免碎片化、孤立化的教学。

二、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即使讲解得再精彩,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介绍诗人的生平,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习现代文时,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好的语文课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利用故事、游戏、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十位教学专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十位教学专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十位教学专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首先,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教师要在备课阶段明确学生所需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语文课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个性,提升修养。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设计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语文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第三,课堂活动丰富多样。

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践、应用等,保持课堂的活跃和多样性。

可以通过混合使用教材、多媒体资源、故事、影视资料等多种教学工具,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拓宽知识面,培养多样的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在讲解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内容的真实性、逻辑性、说服力等,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提供多元的思维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教师要注意个别差异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级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扩展练习和个别辅导。

综上所述,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个别差异化教学。

这样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创造性表达的优秀人才。

【推荐】十位教学专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游彩云 赵淑丽的blog 吉林省教育社区

【推荐】十位教学专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游彩云 赵淑丽的blog 吉林省教育社区

【推荐】十位教学专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游彩云- 赵淑丽的blog - 吉林省教育社区...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游彩云:怎样才算好课怎样的课才算好课呢?有这么一节比赛课,上课的老师普通话标准,朗读水平高;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小组学习井然有序、场面热闹;教学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课件制作精美,使用恰当;课上得顺利流畅,目标也能基本完成。

不少老师都认为这节课不错,应该算是好课。

但是再细细思量,我们发现这些表面的成功却隐藏着深深的不足。

(1)学生积极但不激动,因为学习任务不经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2)小组学习“热闹非凡”但过于整齐划一,富有个性、创意的思想没有真正呈现出来;(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徐但缺少思想的交锋;(4)孩子们表现不错但看不到他们成长发展的轨迹;(5)老师胸有成竹但教学的智慧没有体现。

我想这是因为参赛的老师顾虑太多了,既怕教学目标不能完成,又怕影响教学进度,总之是被心中那个面面俱到的课堂评价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以至错误地认为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这样就导致教学重心的偏离,殊不知只有关注学情的教学才是教学的本质所在。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灵动的、智慧的、动态生成的。

具体地说老师备课时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媒体的运用作了充分的思考与准备后,在穷尽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而作出应对措施后,就要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课堂中去,把目光都集中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他们表情的变化,倾听他们发言的内容,观察他们讨论的状况,了解他们掌握的程度……然后该激励的激励,该点拨的点拨,该示范的示范,该调整的调整……做到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挑战与创新。

教育名家看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十)

教育名家看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十)

做到三个“不唯”方始为“好课”张伟“好课”,顾名思义就是要超出一般,有个性,有“看点”,有新颖独到处,流于一般、四平八稳无所谓“好”课。

“好课”应当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以为可以借用陈云同志的“不唯书、不唯上”,再加一个“不唯课堂”这样“三个不唯”来确立。

不唯书。

就是不唯高架的理论和教科书上的现成定论。

《马背上的小红军》课文题目经修改后叫作《倔强的小红军》。

一位教师为此在自己的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比较两个课题,看哪个更适合于眼前的这位小红军。

”经过激烈争论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认识:“课文说到底就是为了谁‘上马’,因为谁上了马谁就获得了生存的希望,反之将面对死亡。

‘倔强’反映的只是人的性格特点,是单层面的,小红军表现出的那种固执不上马,却不是性格使然,反映的恰恰是他‘利在他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最终小红军是上马了,但那正是他牺牲的时刻!‘马背上’给人的是强烈的内心震撼,是‘倔强’不能比拟的。

”这样的课是好是坏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不唯上。

就是不唯专家、领导和权威。

这一点对中国的儿童显得尤为重要,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太大,应从娃娃抓起摒除“人治”思想。

《黄河象》讲的是一头黄河象历经200万年形成化石的事。

一位教师就以“200万年前的事科学家们也没见过,他们说的就一定是事实吗?”为题,引导学生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专家的结论,并按照教材提供的黄河象“脚踩着一块石头”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逆推学习,不但自主地得出大象陷入河底和化石形成的过程,对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也进行了验证。

同是一样的结论,不是“唯”科学家而得,是在批判中建构,所得是多方面的。

不唯课堂。

好课应是能“透过墙壁看世界”的,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它不能仅限于课堂,课本也“仅是一个例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凭借课文中的一个点加以延伸转换,使之与课堂外、现实中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生成和建构起一些新认知能力。

10位名家关于一堂好课的评价观点

10位名家关于一堂好课的评价观点

10位名家关于一堂好课的评价观点(一)(一)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支玉恒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

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

“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

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

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

“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

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

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

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

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

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

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摘要:提出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能够植入学科魅力,以情动人,修正道德体系,运用语文思维,形成语感;运用“史”的链条整合语文碎片,加强逻辑关系;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隐性化”提问方式检验课堂有效性,激发课后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字:情思维语感整合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积累与整合、感受和欣赏、思考和领悟、应用和拓展、发现和创新。

其出台使教育界掀起一股“关于课堂教学论”的思潮,郑金洲的“十化”标准;崔允口的“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标准;叶澜教授提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标准等,对此标准应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植入语文学科的魅力香港梁振威认为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感情,体味中华文化,提高母语的学习兴趣并形成使用能力。

所以语文学科魅力的植入是关键。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学科有丰富的情感介入,《诗大序》中“吟咏情性”到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都提出情是引发创作的冲动,如《诗经》、《离骚》、《史记》、《洛神赋》等,这就奠定了中国是以抒情主义结构文学。

新课标中的这点是语文学习应然的起点,好课就应该让课堂植入这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魅力,产生自发的学习兴趣。

价值包括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生命价值等,是体现一个人的“有用性”,非为“功利性”。

叶圣陶说“我不想把忠孝仁义等抽象德目向学生的头脑里死灌,我认为这种办法毫无用处,与教授‘蛋白质’、‘脂肪’等名词不会使身体得到营养一个样”。

西方将课程目标定为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不是社会政治的“砖瓦”,是由学生自内外发的“气质”,非为教师,课本强加重复形式的前习俗水平范式,正如儒家提倡修身。

因此能在潜移默化中植入语文魅力,意义深远。

2、养成语文思维的习惯东北师大的孙立权认为语文要用审美的诗化语言表现主观心灵,如“天黑了”化成“夕阳归进了山的怀抱”,“天亮了”为“朝阳驱散了夜的黑幕”。

这实际是语言具有形象化的表达效果,同样的含义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可寻求不同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话中听,有人令人反感。

好语文课的标准

好语文课的标准

好语文课的标准
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好的语文课程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融入生活实践:好的语文课程应该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多元文化视角:好的语文课程应该提供多元文化的视角,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4. 鼓励创新表达:好的语文课程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如写作、演讲、绘画等,展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

5. 注重阅读能力培养:好的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识别技巧。

6. 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思考:好的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授他们如何分析文本和评估信息的可信度。

7. 增强写作能力:好的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掌握不同文体和写作技巧。

8. 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好的语文课程应该通过文学作品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道德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责任感。

9. 促进合作与交流:好的语文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0. 关注个别差异:好的语文课程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反馈。

一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1. 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将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2. 教学内容充实。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课堂氛围活跃。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评价方式科学合理。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应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
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名家眼中的高效语文课堂

名家眼中的高效语文课堂

名家眼中的高效语文课堂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目标要整合,文本要钻研,训练要扎实,拓展要有度!”具体说来,还可以用八个字四个词语形容:“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所谓倡简,就是提倡简简单单上语文;务本,这里的“本”有三层含义:第一层,语文课应该以学生为本位;第二层,注重语文的本体;第三层意思就是文本本身;求实是指80年代朱作仁教授提出的“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有度讲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著名特级教师):我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像登山,这是我的“登山”理论。

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

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

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

上课的乐趣也在过程中。

好课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经历由不能到能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

学习虽然艰辛,但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课堂,爱心和童心交汇的磁场课堂,书本与生本碰撞的围场课堂,儿童和儿童生活的发现场河南省信阳市狮河区教育局教研室,贺秀丽(小语教研员)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

老师充满爱心、童心,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能蹲下身子看孩子,是孩子心声的倾听者。

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灵动,神采飞扬,敢于创新,善于发现;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

师生在交流互动中思维时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是充满鼓励的课堂,是宽容个性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允许孩子的错误存在,但老师积极引导而非压制,孩子始终充满自信。

我心目中理想课堂是充满诗意的课堂。

老师就是诗人,有诗人的气质,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激情,诗人的视野,一节课就是一首诗。

这样的课堂就是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

一节好的语文课堂的标准

一节好的语文课堂的标准

一节好的语文课堂的标准
一节好的语文课堂的标准可能因不同的教育观念、教师风格和学生需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普遍适用的标准:
1. 明确的教学目标: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该与课程大纲和学生需求相一致。

2. 激发学习兴趣:好的语文课堂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 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具有深度和广度,不仅包括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也包括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4. 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都可以被有效利用。

5. 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应该是积极、开放和包容的,鼓励学生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判断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7. 评价与反馈:教师提供的评价和反馈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8.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如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等,也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

这样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位特级教师眼中的好课标准

5位特级教师眼中的好课标准

5位特级教师眼中的好课标准
5位特级教师眼中的好课标准如下:
1. 学生参与:好课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2. 教学目标明确:好课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

3. 教学方法灵活:好课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好课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教学评价合理:好课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持续进步。

看语文教学专家的好课标准

看语文教学专家的好课标准

看语文教学专家的好课标准导读:本文看语文教学专家的好课标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看语文教学专家的好课标准语文大师余应潮提出了好课五个要素:1.创意别具匠心;2.教学思路清晰;3.学生活动充分;4.教学细节细腻;5.教师语言简洁、机智。

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五点基本要求: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1、有意义。

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

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

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3、生成性。

叶澜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

叶澜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课程。

那么,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一堂好语文课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话题、展示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习效果。

其次,一堂好语文课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语文课程内容广泛,包括文学、语言、修辞、写作等多个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语文知识,而不是片面地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

另外,一堂好语文课还应该注重情感的渗透和价值的引导。

语文是一门人文科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沟通和价值观的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语言文字的鉴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最后,一堂好语文课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朗诵、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语文之美,提高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课程。

它应该是学生参与和互动的,知识系统和完整的,情感渗透和价值引导的,以及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喜欢的、受益的、有意义的课程。

名家谈“好课”的标准

名家谈“好课”的标准

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凸显五实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我们“新基础教育” 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有意义,即扎实的课。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 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即充实的课。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是充实的,能量的大的。

有生成性,即丰实的课。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常态性,即平实的课。

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

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再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教研前沿2013-04-12 11:50(壹)支玉恒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

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

“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

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

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

“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

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

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

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

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

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

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

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

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

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贰)靳家彦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

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

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

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

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

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

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

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

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

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展其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

无论何种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

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

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叁)贾志敏让课堂充满活力舞台表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两者间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前者重在结果,后者重在过程;前者讲究的是美,后者讲究的是真;前者观看的是“台上一分钟”,后者观看的是“台下十年功”。

一般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课堂上。

因此,就有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说法。

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怎样的课才算好课?我认为,好的课,要体现三个教学原则1、要以学生为本。

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2、要以训练为主。

语言是一种技能。

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

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3、要以鼓励为主。

毋庸讳言,我们的母语是众多语言中不易学,不易掌握的语种之一。

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

不去挖苦、讽刺,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

鼓励学生不仅是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要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反之,课堂上松松垮垮,东拉西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是算不上一堂好课的。

好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

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肆)薛法根简约之美——我的好课设计观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甚至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从教师的视角看,一堂好课应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简明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

教学环节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

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

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

“勤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

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媒介简单语文教学可以活力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

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用语简要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其实,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伍)王崧舟好课三味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

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

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

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

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

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

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

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

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

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三味是“书卷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

当然,这是我的一种个人偏好,或者说是我的一种风格追求。

有的语文课,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整个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

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初听时可能不觉得怎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

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

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课。

评课就是嚼课,好课必能嚼出好味。

有了“三味”的语文课必是一堂好课。

(陆)孙双金好课像登山我认为好课像登山,这是我的“登山”理论。

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

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

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

上课的乐趣也在过程中。

好课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经历由不能到能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

学习虽然艰辛,但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上山是体力锻炼,上课是脑力锻炼,但两者道理相通,从登山中可以得到诸多启迪。

1、登什么山?是登小山还是登高山?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巍峨的泰山,险峻的黄山。

课堂上登什么山呢?我认为要攀登“三座人山”。

一座是知识的高山,因为知识是基础,知识是力量;一座是思维的高山,因为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关键;一座是情感的高山,课堂要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让学生情感经受洗涤,得到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