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休克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休克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b4b56b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0.png)
休克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休克是指由于血液循环不足导致的致命性病理状态。
在外科护理学中,休克是一种临床紧急情况,需要护士迅速进行干预和处理。
休克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大出血、心脏病、严重感染、严重骨折等。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足,进而导致组织器官缺氧和功能受损。
外科护理学中,护士的职责是迅速评估和监测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意识状态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液体输液、血液制品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等,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状态。
此外,护士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协助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并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措施,为医生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外科护理》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d9961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3.png)
05
心理护理
关心、安慰病人和家属, 多进行沟通、心理疏导, 稳定其情绪。
适当向病人或家属说明 病情变化以及有关治疗 方法、护理措施的意义, 正确认识疾病及其变化 过程,使他们能够很好 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06
健康指导
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损伤和其他意外 伤害。
意外损伤后见有活动性出血者应争 取就地包扎止血;搬动病人时保持 体位平稳,不使身体变动过大和移
心、脑器官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2
微循环扩张期(淤血缺氧期)
3 微循环衰竭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滞留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浓缩并且 在酸性环境下处于高凝状态
易形成微血栓,甚至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微循环处于“不进不出”的停滞状态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继发纤维 蛋白溶解系统激活
组织器官缺氧更加严重
多器官功能受损
休克指数
正常值约为 0.5左右
≥1.0提示有 休克
>2.0提示严 重休克
03 病情观察 3 皮肤色泽和温度 大多休克病人皮肤和口唇黏膜苍白、发绀或呈花斑状,甚 至有瘀斑,四肢湿冷。 如果肢体皮肤干燥、红润,四肢转暖,说明末梢循环恢复。 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
03
病情观察 尿量 尿量少于25ml/h,表明血容量不足。 尿量小于17ml/h、尿比重低而固定者,表明已发 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可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是观察休克变化简便而有 效的指标。 尿量大于30ml/h时,表明休克在改善。
缓解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改善组织灌注,维持 重要器官如心、脑、肺、肾的血供。
②血管扩张药物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否 则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③避免血管收缩剂漏到皮下造成组织坏死。如果注射 部位红、肿、痛,应立即更换滴注部位,患处给予普 鲁卡因等局部封闭解除血管痉挛。
休克的名词解释外科
![休克的名词解释外科](https://img.taocdn.com/s3/m/6a9827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7.png)
休克的名词解释外科休克,在医学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循环血量减少或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在外科领域,休克是一个常见的急危重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一、休克的分类根据病因的不同,休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失血性休克:由于大量失血,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起休克。
常见于外伤、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
2、感染性休克:由于严重感染,导致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引起休克。
常见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腹膜炎等。
3、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功能衰竭,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休克。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等。
4、神经源性休克: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导致循环调节紊乱,引起休克。
常见于严重脑外伤、脊髓损伤等。
5、过敏性休克:由于过敏反应导致全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
常见于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
二、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循环障碍:表现为心率加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2、组织灌注不足:表现为四肢厥冷、皮肤苍白、尿量减少等。
3、意识障碍: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昏迷等。
4、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紫绀等。
5、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三、休克的诊断与治疗休克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休克的方法包括:1、补充血容量:通过输血或输液,补充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灌注。
2、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源,减轻炎症反应。
3、治疗原发病:针对引起休克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手术治疗出血病灶等。
4、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使用碱性药物或呼吸机支持,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5、支持治疗:如使用强心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改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休克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外科医生需要全面了解休克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以更好地救治患者。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减少休克的发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外科护理学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休克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98fa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1.png)
护理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应向病人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 过程。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病人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06
休克病人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策略
感染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环境清洁,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效果。
皮肤温度
注意皮肤温度的变化,如出现皮肤 湿冷,提示休克加重或治疗效果不 佳。
皮肤湿度
观察皮肤是否潮湿、干燥,以判断 出汗情况,进而评估休克病情。
03
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吸氧
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组织缺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或担心治疗失败。护理人员应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提供安慰和支持
,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02
抑郁和无助感
休克病人可能感到无助和沮丧,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病情或感到治
疗无望。护理人员应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并积极面对病情。
03
愤怒和敌意
休克病人可能因为病情严重或治疗失败而产生愤怒和敌意情绪。护理人
员应理解病人的感受,并采取温和的态度进行沟通,以缓解他们的情绪
并建立信任关系。
沟通技巧在护理中的应用
倾听和理解
护理人员应倾听病人的意见和感受,并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通过倾听和理解,护理人 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安慰和支持
护理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应给予病人安慰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并积极面对病情。同 时,护理人员还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护理学基础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5795f65ef7ba0d4a733bd8.png)
护理学基础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综合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休克是护理学考试中的重点考点。
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休克的原因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5类,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在外科最常见。
按照休克的病程,可将休克的临床表现分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1)休克代偿期:为休克早期,机体仍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
(2)休克抑制期:此期病人意识改变明显,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
可有口唇肢端发绀、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
严重者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尿少或无尿。
若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鼻腔、牙龈、内脏出血,则提示并发DIC。
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给氧但不能改善呼吸状态,则提示并发ARDS。
此时病人常并发MODS而死亡。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一下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1)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开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补液的量可根据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两个参数做综合分析。
准确记录出入量,动态监测尿量和尿比重,若病人尿量>30ml/h,提示休克好转。
(2)改善组织灌注,促进气体正常交换:取休克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重要器官血供,同时促使膈肌下降,促进肺扩张。
必要时使用抗休克裤。
(3)用药护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
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整用药的浓度和输注的速度。
血压平稳后,应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
(4)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缺氧,经鼻导管给氧,氧浓度为40%~50%,氧浓度6~8L/min。
外科护理学——休克病人护理
![外科护理学——休克病人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e123b3964bcf84b8d57b5d.png)
外科护理学——休克病人护理1、★(名解)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影响有效循环血量的因素:充足的血容量、良好的心搏击量、良好的血管张力。
*(填空)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是外科中两个最常见的休克类型。
*微循环障碍的分期: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
*★临床表现:休克前期(代偿期):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下降,脉压减小,尿量正常或减少;休克期(扩张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表浅静脉萎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少尿;休克晚期(DIC期):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或花斑,四肢阙冷,脉搏微弱,呼吸不规则,血压测不出,无尿。
*★(必考,选择)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
正常值为0.49~0.98kPa (5~10cmH20)。
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经静脉滴入,若血压升高而CVP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而CVP升高(3—5cmH2O),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处理原则:(休克的治疗)(1)现场急救:心跳、止血、求救;取休克体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及早建立静脉通路。
(2)抗休克,其治疗是:①治疗原发病因;②快速补充血容量;③纠正酸中毒(宁酸勿碱)常用药物为5%碳酸氢钠溶液;④血管溶血物质的应用:血管扩张剂和血管收缩剂;⑤强心药;⑥抗生素;⑦糖皮质激素;⑧重要器官的保护。
2、(名解)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外科休克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说课材料
![外科休克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说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c8572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5.png)
明显
始 苍 白
期
精神
紧张
兴奋
神志
尚清
楚,
中 表 情 很明
苍
度 淡漠。 显
白
休
克
抑
制
意 识 非常 显
期
模 糊 , 明显, 著
神 志 可能 苍
重 不清, 无主 白
度 昏迷
诉
肢
端
青
紫
收缩压正常或
正 常 发 凉
100次/ 分以下, 尚有力
稍升高,舒张 压增高,脉压 差小
正常
正 常
<20%(< 80ml)
收 缩 压 为 90- 表浅
第九页,共26页。
5.临床表现
• 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将休克分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 1.休克代偿期: 此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交感-肾上腺轴兴
奋,临床表现为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 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舒 张压科升高,脉压差减小;此时如处理得当,休克科很快得到 纠正,若处理不当,休克将发展并进入到抑制期。 • 2.休克抑制期: 病人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 3.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 速或摸不清,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尿量减少甚至无尿。若 皮肤粘膜出现紫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发展到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阶段。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予 吸氧仍不能改善者,当警惕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 继发多器官功能(gōngnéng)衰竭而死亡。
第十四页,共26页。
CVP 低 低 高 高
正常
BP 低 正常 低 正常 低
原因
处理原则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7e5172783e0912a2162a6b.png)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一、A1型题1.微循环收缩期病人血压()A.明显升高B.降低C.基本正常D.明显下降E.以上都不是2.休克病人出现酸中毒,按病理变化规律出现在()A.微循环收缩期B.微循环扩张期C.休克抑制期D.微循环衰竭期E.DIC期3.观察休克病人血管痉挛严重程度的主要依据是()A.肢端温度B.神志情况C.脉压大小D.脉搏快慢E.呼吸深浅4.休克早期,病人尿量的变化()A.增多B.正常或减少C.正常D.无尿E.先增多后减少5.休克病人出现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其病理变化发生在()A.微循环收缩期B.微循环扩张期C.休克衰竭期D.休克期E.抑制期6.休克晚期病人可出现()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血钾降低7.休克早期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A.面色苍白B.精神兴奋C.烦躁不安D.脉压增大E.血压正常或稍高8.休克时病人的体位应处于()A.半卧位B.头低足高位C.头与躯干抬高20度~30度,下肢抬高15度~20度D.头高足低位E.侧卧位9.下列关于判断休克是否存在的指标中最重要的是()A.尿量>30ml/hB.收缩压<90mmHgC.脉率<50次/minD.意识淡漠或烦躁E.皮肤苍白、湿冷10.当病人休克时应()A.适当保暖B.保暖的同时应适当加温C.物理降温以降低基础代谢率D.先加温再降温E.如病人意识清楚可给予冷饮11.下列哪项指标最能反映休克的病情好转()A.精神状态好转B.肢体在湿度、色泽上有所恢复C.血压有所恢复D.成人尿量在50ml/hE.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kpa~1.18kpa(5~12cmH2O)12.休克处理后,微循环改善的最重要的指标是()A.神志恢复清楚B.皮肤颜色转红C.肢端温度上升D.血压回升E.尿量增多13.抗休克首要的基本措施是()A.补充血容量B.改善心功能C.纠正酸中毒D.改善周围血管张力E.防治急性肾衰14.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扩容措施,首选液是()A.葡萄糖液B.血浆C.全血D.半衡液E.右旋糖酐15.休克患者代偿期的主要表现为()A.脉细速,血压低,脉压显著缩小B.脉细数、血压低、脉压轻度缩小C脉细数、血压正常、脉压无变化D脉细速、血压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E脉细速、血压轻度降低、脉压无变化16.失血性休克病人,下列哪项护理是正确的()A取头低足高位 B. 用热水袋以改善微循环功能 C. 用冰袋降温仪降低氧消耗 D. 不加热水袋,也不用冰袋,但注意保暖,勿受凉 E. 用乙醇擦拭以降低代谢17.急性失血超过下列哪项指标就会引起休克()A.超过总血容量的1/5B.超过总血容量的1/3C.超过总血容量的1/2D.超过总血容量的2/3E.超过总血容量的1/418.在抗休克过程中使用血管扩张剂必须()A在史学容量补足之后 B. 与血管收缩剂配合使用 C.应尽早使用 D. 大剂量使用E.持续静脉点滴19.血压下降在休克中的意义为()A.是诊断休克的唯一依据B.是休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C.是估计休克程度的重要指标D.是组织细胞缺氧的重要指标E.以上都是20.治疗休克中最基本的一项措施()A.纠正酸中毒B.血管活性药物C.大容量抗生素D.扩充血容量E.肾上腺皮质激素21.脾破裂引起下列哪种休克()A.过敏性休克B.低血容量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损伤性休克E.神经性休克22.所谓的有效循环血量为()A.每分钟心脏输出的血量B.回流至心脏的血量C.单位时间内通过毛细血管的血量D.单位时间内心血管系统内循环血量E.循环系统血量加储存脾脏的血量23.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组织细胞缺氧B.酸中毒C.多器官功能衰竭D.感染E.失血24.下列对于休克前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患者神志淡漠B.四肢湿冷C.脉搏增快D.尿量正常或减少E.脉压变小25.治疗休克的基本措施是补充血容量,一般宜首选()A.平衡盐溶液B.10%葡糖糖溶液C.5%葡萄糖溶液D.全血E.低分子右旋糖酐26.各种休克的共同点是()A.血压下降B.中心静脉压升高C.脉压缩小D.尿量减少E.有效循环血量锐减27.男性,54岁,患十二指肠溃疡,突然呕血、并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脉搏106次/min,血压14.7/12.8kpa。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相关试题及答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相关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a7d1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f.png)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相关试题及答案1.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A.组织缺氧B.代谢改变C.血压下降D.重要脏器受损E.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解析: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及由此导致的微循环、代谢改变和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等。
答案:E2.休克抑制期相当于A.微循环收缩期B.微循环痉挛期C.微循环扩张期D.微循环衰竭期E.休克代偿期解析:休克病人的微循环变化分三期: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此三期分别对应于休克早期(代偿期)、休克抑制期及休克失代偿期。
答案:C3.休克的病因不包括A.失血性休克B.烧伤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应激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解析:根据休克的病因将其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答案:D4.以下关于感染性休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B.体温多升高或下降C.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D.应早期应用皮质醇E.应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解析:在休克未纠正以前,以抗休克为主,同时抗感染。
休克控制后,着重治疗感染。
答案:C5.女性,35岁。
因车祸脾破裂,先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
查体:T38℃,P120次/分,B 即86/66mmHg,CVP4cmH20,左下胸压痛明显;左小腿有一陈旧性3cm×1.5cm伤口,有脓性分泌物。
该病人最可能是发生了A.感染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神经源性休克D.低血容量性休克E.痛性休克解析:外伤性脾破裂并发大出血,且血压、中心静脉压均低,导致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答案:D(6~7题共用备选答案)A.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B.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C.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D.中心静脉压低,血压正常E.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低6.提示血容量严重不足的是7.提示血管过度收缩的是解析:详见下表。
中心静脉压血压原因处理原则低低血容量严重不足充分补液低正常血容量不足适当补液高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高正常血管过度收缩舒张血管正常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补液试验*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经静脉注入。
外科休克的护理
![外科休克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5e7f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d.png)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 抗生素,避免滥用
加强监测:密切监 测患者体温、白细 胞计数等指标,及 时发现感染迹象并 采取措施
外科休克患者的 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血压: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血压变化 监测心率:定期测量心率,观察心率变化 监测呼吸:定期测量呼吸频率,观察呼吸变化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监测尿量:定期测量尿量,观察尿量变化 监测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判断病情变化
合征。
添加标题
分布性休克是由于 血管收缩、微循环 障碍等原因导致有 效循环血量减少, 组织灌注不足,细 胞代谢紊乱,器官 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添加标题
梗阻性休克是由于 静脉回流受阻,导 致有效循环血量减 少,组织灌注不足, 细胞代谢紊乱,器 官功能障碍的综合
征。
外科休克的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失血、失液等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感染性休克:由于严重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神经源性休克:由于神经反射异常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下降
外科休克的原因 与症状
外科休克的原因
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 减少
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导致组织损伤和失 血
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
心源性休克:心脏功能衰竭导致心输出量 减少
神经源性休克: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血管舒 缩功能障碍
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 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外科休克的护理 原则
维持生命体征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 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 等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 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 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d44762be1e650e52ea99fd.png)
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 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 的病理过程。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或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
休克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丢失大量体液而
发生。
感染性休克: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如严重胆道感
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等。 心源性休克:由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等 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致心输出量锐减引起休克。 神经性休克:由于剧烈的刺激如疼痛引起强烈的神 经反射血管扩张引起休克。 过敏性休克:某些药物过敏使血管骤然扩张引起休 克。
(四)治疗配合
1.扩容的护理
(1)建立静脉通道:两条以上 (2)合理补液:可选择晶体液、胶体液及血制品。 晶体液使用十分广泛,其扩容作用维持较短。 胶体液有全血、血浆、清蛋白等血制品以及血浆 代用品,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 在休克的最初复苏中也可用3%~7.5%高渗盐液 治疗。 补充容量往往超出临床估计的丢失量。休克时间 愈长,愈严重,补充量也愈大。
3、血压 休克代偿期收缩压可不变或略升高,脉压变小。 休克加剧血压下降,严重时血压可无法测到。 平均动脉压若持续低于50mmHg,冠状动脉灌 流减少,极易出现心脏骤停。 血压回升、脉压增加提示休克改善。
4.脉搏 休克早期脉搏增快,通常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 休克加重,脉搏更为细弱或触摸不及。 5.尿量 反映肾的灌注状况。休克患者应留置导尿管监 测每小时尿量。 尿量少于 25ml/h,反映肾脏灌注不当。 超过30ml/h时表明休克在改善。
有效循环血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 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 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 80%~90%。 提供养分,维持器官正常生理功能 机体维持足够血液灌流的三大因素: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与问答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与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9fb029955ef7ba0d4a733b9b.png)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与问答一、名词解释1、等渗性缺水:(外护名解问答n)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正常范围血清钠在135-150mmol/L 150mmol/L间;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2、低渗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缺水少于缺钠,血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正常,血清钠低于130mmol/L ,血浆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低于290mmol/L3、高渗性缺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血清钠高于150mmol/L ,血浆渗透压高于310 mmol/L。
4、代谢性酸中毒:是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所致,使PH值降低,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
5、代谢性碱中毒:是因体内H-丢失或HCO3-增多所致,使PH值增高。
二、问答题1、试述缺水病人的补液原则补液时严格遵循定量、定性和定时的原则(1)定量(输液总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经丧失量和额外丧失量3部分。
A、生理需要量. 公式:体重(第一个10kg)乘以100ml/(kg.d)+(第二个10kg)乘以50ml/(kg.d)+其余体重kg)乘以20ml/(kg.d)=生理需要量基础需要量:1/4用生理盐水,3/4用5%GSB、已经丧失量:需补充的液体量为体重的轻度2%-4%,中度4-6%,重度6%以上C、额外丧失量:又称额外丧失量,包括外在性、内在性丧失。
◆外在性失液,应按不同部位消化液中所含电解质的特点,尽可能等量、等质地补充。
◆内在性失液,如腹(胸)腔内积液、胃肠道积液等虽严重但计补液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盐水与糖按生理盐水与糖按1:1补充(2)定性:高渗性脱水以补充水分为主;低渗性脱水补充钠盐为主,严重者可补充高渗盐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渗盐溶液。
严重代谢性酸碱失衡,需碱性或酸性液体纠正。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e6932f700abb68a882fbbd.png)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
正常值为0.49~0)。
0.98kPa(5~10cmH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了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
如结合血压的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情况。
正常值为0.8~2kPa (6~15mmHg)。
【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CO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成人正常值为4~6L/分钟;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便称为心脏指数(CI),正常值为2.5~3.5L/(min·m2)。
【补液试验】是当监测休克病人出现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偏低时,判断其原因的方法。
即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血压升高,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中心静脉压升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血流动力学监测(1)CVP:代表右心房或胸段腔静脉内压力,正常值5-12 cmH2O, (右心前负荷);小于5为血容量不足,大于15为心功能不全,大于20为提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2)PCWP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压力。
正常值6-15mmhg,(3)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
CO=心率乘以每搏心排出量,正常值4-6L/分。
CI:单位体表面积上的CO。
正常值为2.5-3.5L/(min.m2)从哪些方面可以反映休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1)患者神志与表情休克初期,患者常有一个短时间的兴奋,这是人体内部调动各种防御力量对抗休克的反应。
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将进入休克失代偿期。
中枢神经系统血流灌注不足,处于缺氧状态,患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等。
休克的名词解释 外科
![休克的名词解释 外科](https://img.taocdn.com/s3/m/bcc088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8.png)
休克的名词解释外科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反应,常见于外科手术以及创伤等情况下。
当人体遭受到严重的刺激或者损伤时,身体的循环系统会出现严重的异常,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地供应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反应。
休克的主要特征是血流量不足,血压下降,导致各个器官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休克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重度休克可能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
在外科手术中,休克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失血、遭受创伤,导致循环系统受到严重冲击。
手术创伤后,人体会释放大量的应激激素,引发炎症反应,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血容量下降,容易引起休克。
休克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阻塞性休克和分布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严重脱水或者体液丢失造成的,血容量不足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
阻塞性休克是由于血管或心脏被阻塞,血流受阻造成的。
分布性休克则是由于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流分布不均衡。
休克的症状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出汗、四肢冷、神志不清等。
治疗休克的关键是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循环系统正常功能。
在外科手术中,经常采用静脉输液、输血等方式来补充患者失去的血液和液体,起到恢复循环功能的效果。
除了补充血容量,还可以使用药物来治疗休克。
例如,血管活性药物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提高血压;激素可以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等。
在一些严重休克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例如肠道阻塞引起的休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总结起来,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反应,常见于外科手术和创伤等情况下。
它是由血流量不足导致的,可能引发器官衰竭和死亡。
治疗休克的关键是恢复血容量和循环系统功能。
在外科手术中,通过补充液体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应对休克的发生。
因此,在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循环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休克的风险,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3fa7623453610661ed9f4e3.png)
名词解释汇总1.【休克】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症。
2.【洗手护士(器械护士)】直接配合的护士直接参与手术,主动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全过程。
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过程中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给。
3.【洁净手术室】通过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是手术室内的细菌数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空气洁净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4.【外科手术热】手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体温可略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临床上称之为外科手术热或术后吸收热。
5.【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
6.【疖】是指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7.【危险三甲区】鼻、上唇及其周围的疖受到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8.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9.【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颈项部、背部及上唇部。
10.【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11.【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又称网状淋巴管炎。
常见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
12.【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
13.【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
14.【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汽及高温金属)、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
15.【酒窝征】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使其缩短,癌肿表面皮肤凹陷。
16.【橘皮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点状凹陷。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9086034a7302768e993970.png)
注意醒醒
重点来了
1.休克早期(估计失血小于总血容量的20%)
神志紧张、烦躁、口渴、面色苍白、黏膜干燥、 呼吸加快、心跳增速。
血压则可正常或稍增高,舒张压可升高,脉压缩 小。 外周静脉充盈度降低、尿量减少。 体位改变时引起的心率增加以及舒张压的下降, 有助于发现轻、中度血容量降低。
2.休克期 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心率增快明显,脉搏100~120次/分、细弱。 血压下降<12kPa(90mmHg),脉压差更为缩小明显。 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估计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20%~40%。
3.休克晚期
口唇、肢端发绀,全身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 冰冷,脉搏扪不清,血压测不到,少尿甚至无尿。 估计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40%以上。 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有消化道出血,提示有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氧不能改善呼吸状况, 提示有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当纠正。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一、失血性休克
[定义] 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所引起的休克。出血量超
过总血量的20%即可发生休克。多见于大血管破裂、 肝脾破裂、消化道出血等。 [处理原则] 补充血容量和止血。
二、损伤性休克
[定义] 由于严重创伤使血液和血浆同时丢失所引起 的休克。 [处理原则] 快速补充血容量,对症处理,应用抗生素。
作用开始迅速,持续约1~3min。
能同时扩张小动脉与静脉,降低前后负荷及心室充
盈压,增加每搏容量。 持续静脉点滴,速度控制在20~100μ g/min。 初起量宜小,每5~10min增加10μ g/min,以达到 预期效果。 使用时注意避光,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致硫氰酸中 毒。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问答题集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问答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64f42438168884868662d62b.png)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
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
【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
【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
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
正常值为0.49~0.98kPa (5~10cmH20)。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了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
正常值为0.49~0)。
0.98kPa(5~10cmH
2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了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
如结合血压的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情况。
正常值为0.8~2kPa (6~15mmHg)。
【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CO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成人正常值为4~6L/分钟;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便称为心脏指数(CI),正常值为2.5~3.5L/(min·m2)。
【补液试验】是当监测休克病人出现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偏低时,判断其原因的方法。
即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血压升高,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中心静脉压升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血流动力学监测
(1)CVP:代表右心房或胸段腔静脉内压力,正常值5-12 cmH2O, (右心前负荷);小于5为血容量不足,大于15为心功能不全,大于20为提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2)PCWP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压力。
正常值6-15mmhg,
(3)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
CO=心率乘以每搏心排出量,正常值4-6L/分。
CI:单位体表面积上的CO。
正常值为2.5-3.5L/(min.m2)
从哪些方面可以反映休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
(1)患者神志与表情
休克初期,患者常有一个短时间的兴奋,这是人体内部调动各种防御力量对抗休克的反应。
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将进入休克失代
偿期。
中枢神经系统血流灌注不足,处于缺氧状态,患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等。
(2)皮肤与肢体温度
休克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唇白、手足发冷,轻压指甲或口唇时颜色变苍白,在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说明病情进一步恶化,微循环灌注不足或有淤滞现象。
若皮肤有出血点或淤斑,则提示可能进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
在治疗当中,当皮肤逐渐转红,出汗停止,肢体转暖。
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迅速转红润,说明血流灌注好转,病情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则提示病情恶化。
(3)血压与脉压通常血压低于80/50 mmHg,脉压<20 mmHg,且伴有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的表现,如肢端厥冷、皮肤湿冷等。
需定时测量血压,每15 min测一次。
若血压回升至80/50 mmHg,脉压>30 mmHg,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4)脉搏休克时脉率增快,随着病情恶化,可变为细速直至摸不到。
(5)呼吸频率与幅度呼吸增速、变浅或不规则,说明病情恶化。
(6)尿量尿量改变常发生在血压改变之前,它是反映肾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
正常尿量稳定在30 ml/h以上时,表示休克纠正。
如每小时少于30 ml则说明循环血量不足。
注意尿量和血压的关系,如血压低尿量少,表示血容量不足,需快速输液。
如血压、脉搏恢复正常,而尿量仍少,则可能有急性肾功衰竭,需控制补液。
(7)其他如测定电解质、心电图检查等,对休克的观察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针对休克病人如何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1.建立静脉通: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除心源性休克外)
2.合理补液:根据心肺功能.失血.失液量.血压及CVP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3.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CVP变化,并观察病人的意识、面唇、面唇色泽、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尿量变化
4,.准确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5.动态监测尿量与尿比重:留置尿管,并监测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又名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性液体复苏,即在止血前仅给予少量液体复苏,以维持机体的基本需要,彻底止血后再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
出血未控制时,仅需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50-60mmHg即可。
目的:寻求一个复苏的平衡点,即可液体复苏相对恰当恢复组织器官的灌注,又可不至于过分扰乱机体代偿机制和内环境。
优点:
1、有效改善休克组织脏器的灌注和氧供,有不至于使血液过度稀释,在允许的低血压的范围内有效的预防血栓脱落和再出血。
2、创伤出血后,控制液体的输入,能逐渐建立循环,减少再灌注时样自由基等活性成分的产生,从而改善免疫反应;
3、食量的晶体液输入可减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白细胞的渗出,抑制白细胞的粘附,有效阻止缺血再灌注损伤。
休克指数
临床上常用脉压/收缩压计算休克指数。
正常值为0.58,,1.0时提示休克,≥2.0时提示严重休克。
新观点:当休克指数为1.0时,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10%-30%(500-1500ml),当休克指数为 1.5时,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30%-50%(1500-2500ml),当休克指数为 2.0时,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50%-70%(2500-3500ml)。
休克常见的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大量出血、失液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形态改变有关
3、体温异常: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良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下降、侵袭性操作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与微循环障碍、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有关。
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性休克,冷休克,病理生理: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高,微循环淤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增加,以至血容量和心排出量减少。
临床表现:烦躁不安、神志淡漠,甚至嗜睡、昏迷;面色苍白、发绀、皮肤湿冷,
体温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脉细数,血压下降,脉压减小,尿量减少(少于25Ml/h)。
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性休克,病理生理: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排出量正常或增高,血流分布异常,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多,存在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合成不足。
临床表现:意识清晰,面色潮红,手足温暖干燥,脉率缓而有力,血压下降,但脉压较大(大于30mmHg),病情加重时可转为冷休克。
休克一般急救措施
(1)控制大出血;(2)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和切开;(3)休克体位;(4)其他措施,保暖、骨折制动和固定,必要时应用止痛剂。
休克病人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CVP,及意识、面唇颜色、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尿量、尿比重变化等;(2)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水量;(3)实验室监测;(4)密切观察与原发病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据此谈谈首要的护理措施
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首要的护理措施:(第一点是首要的护理措施,其余的是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1、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1)建立静脉通路(2)合理补液(3)观察病情变化(4)准确记录出入量(5)动态监测尿量与尿比重。
2.改善组织灌注,促进气体正常交换,(1)取休克体位,(2)使用抗休克裤,(3)用药护理:浓度、速度(血管活性药并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注射泵),严防药液外渗,停药的护理;加强对使用强心药物的观察。
(4)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改善缺氧,监测呼吸功能;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3、维持正常的体温(每4小时监测体温一次;保暖、降温、库存血的复温)
4、观察和预防感染
5、预防皮肤受压和意外受伤
6、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