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人效应
皇甫谧
皇甫谧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1-2] 。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
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人物影响意志品德残酷的社会生活环境,铸就了皇甫谧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并激励着后人。
当他发奋读书,名声渐起时,周围的人就劝他修名广交,他认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
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提出了“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的观点,表达了他不与世俗流趣,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思想。
《晋书·皇甫谧传》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皇甫谧姑母的儿子梁柳当了城阳太守,将赴任,人们劝皇甫谧为其饯行。
他回答说:梁柳未当官时到我家里来,我迎送他时门都不出,吃饭时只不过上一点咸菜,穷人都不认为酒肉是好朋友。
今天他当上了郡守,我若为他饯行,那就是看重城阳太守而轻视梁柳,不符合古人之道,我心中不安!医学贡献皇甫谧小时候,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含河南新安县)。
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爱他。
而皇甫谧自幼贪玩,无心向学,人们笑他是傻子。
到了十七岁,人高马大,竟“未通书史”,整天东游西荡,象脱缰的马,叔母对皇甫谧如此调皮捣蛋非常气愤,恨铁不成钢,常常为他的前途而忧虑。
一天,她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要教训他。
谁知他到了外边弄来了香瓜、甜果之类,洋洋自得地呈献给叔母,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
8个心理著名效应
1.霍桑效应就是所谓“宣泄效应”。
霍桑效应的发现来自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有个名为霍桑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
后来通过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却无处发泄,而谈话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2.苏东坡效应古代有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他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
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
”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则笑话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
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
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3.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
4.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以点概面光环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名人效应”。
例如: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在认识人的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就象晕轮或月晕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力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5.马太效应它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其中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中名人效应原因探析
心理 、 对风雅韵事的好奇心理 以及对文化名人 的亲近心理等 名人 效应得 以生发 的深层原 因。 关键词 : 古代文学 ; 传播效应 ; 意见领袖 ; 传 奇韵 事 ; 接近心理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2 6 3 8 ( 2 0 1 5 ) 0 8— 0 0 0 1— 0 3
一
部 文学史 , 也是人类传播活动 的发展史 。中国古 代文
一
、
对“ 意见领袖” 的 尊 崇 心 理
学在其几千 年的传播 中 , 有太多 的因素促使 中华 民族灿 烂文
在传播学理论 中 , 人 类传 播 活动存 在 着 “ 意见 领袖 ” 角 色, 他们主动地接受媒介所 传播 的信息 和观点 , 再 积极 地传
传播 , 也有传受双重身份下 的他者传播 , 无论哪种情形 , 均活 跃着各类具 有显 著知名因素的传播者。他们或因才华横 溢 ,
或 因高尚人 品 , 或为文 坛儒宗 , 或 为政坛 权威 。通 过注 释考
学领域 。在文学作 品的传播 接受过程中 , 大多读者在 阅读选
择前及 阅读接受 的过 程 中会 受到一定 领域 内 的文 坛权宗 相
播开去 ; 而其 他人 的信息接受则 主要依靠 这些 “ 意见领 袖 ” 。 “ 意见领袖” 活跃 在人 际传 。这种现象古今 中外各个领 域都有 , 包 括文
化得 以传承与保留。而名人们的亲身参与 , 也是诸 多因素 中
的一环 。其 中既有作 为创作 主体与传 播主 体相结 合 的 自我
Ke y wo r d s : a n c i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c o mmu n i c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o p i n i o n l e a d e r s ;l e g e n d;a c c e s s p s y c h o l o g y
古代文学传播中的名人效应
古代文学传播中的名人效应一部文学史,也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在其几千年的传播中,有太多的因素促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得以传承与保留。
而名人们的亲自参与,也是诸多因素中的一环。
其中既有作为创作主体与传播主体相结合的自我传播,也有传受双重身份下的他者传播,无论哪种情形,均活跃着各类具有显著知名因素的传播者。
他们或因才华横溢,或因高尚人品,或为文坛儒宗,或为政坛权威。
通过注释考订、诗文选本、评点论争、聚徒讲学、题跋作序、行游隐逸等传播方式,他们因存有卓越的影响力而为世人注重乃至尊崇,在参与文学的传播中,往往表现出巨大的传播效应。
这里面,既有使默默无闻者声名得以彰显、优秀作品价值得以扩增、文学风格及运动得以推动、读者审美趣味得以提升等正效应,也有着埋没及遮蔽作品价值、误读作家作品以及托名传播等滥用权威的负效应。
而这些正负效应的背后,则折射出世人对文学传播中“意见领袖”的尊崇心理、对风雅韵事的好奇心理以及对知名文人的亲近心理等名人效应得以生发的深层原因。
一、对“意见领袖”的尊崇心理在传播学理论中,人类传播活动存有着“意见领袖”角色,他们主动地接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和观点,再积极地传播开去;而其他人的信息接受则主要依靠这些“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并获得极大地信赖。
这种现象古今中外各个领域都有,包括文学领域。
在文学作品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大多读者在阅读选择前及阅读接受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领域内的文坛权宗相关意见的影响,“意见领袖”左右着读者对某些具体文学作品的品评,引导着绝大多数文学受众的审美情趣。
(一)大众对“意见领袖”的态度体现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认为:“在任何组织中,确立了地位的领导人都有着极大的天然优势。
他们被认为享有更好的信息资源……所以,他们更容易受到注意,说话的声调更容易令人信服。
”这里,李普曼指出了人们对“意见领袖”的两大态度:密切注重和尊崇信服。
1.对权威焦点的密切注重作为文学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们,他们往往学识渊博,为文学流派首脑、文坛盟主等誉隆望重人士,很多人具有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体的复合型身份,他们位居社会或文坛的显赫位置,通常成为大众注重的焦点;他们之于文学的任何言行,很容易被普通读者聚焦、放大,并以他们为原点辐射开去,形成文学传播中的爆炸效应,令相对应的作家作品或者诗文本事,获得最大水准的传播效果。
150个心理效应概述
心理效应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阿伦森效应:说好说坏对人的正负面影响3、换物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学观点。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甲组、丙组的人拥有100元的手镯,乙组、丁组的人拥有的是价值100元的手表。
如果让乙组的人主动提出以手表换甲组人手中的手镯,甲组无一人愿意换。
反过来,让丙组的人主动以手中的手镯换丁组的手表,结果持手表的人又不干了。
这种等同价值,并不存在吃亏问题,而换物中的主动方却被拒绝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换物效应。
出现这种现象,皆因社会刻板经验在起作用,即“对方主动跟我换,肯定他有利可图,我才不上当呢!”4、安泰效应:古希腊神话大力神,他的对手把握他的弱点将他杀害5、暗示效应: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民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去执行6、安慰剂效应:对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产生的积极反应7、参照点效应是指人们在实际评价一件事情或人的好坏时,在心里总是有一个比较或评价标准。
比如股市中一个人赔了一万元,遇到了赔了一千元的人,会觉得很难过,但遇到了赔了十万元的人虽不会高兴,但悲伤情绪也会降低。
这也是我们应对负性事件时的一种心理保护方式。
8、巴霖效应:解释星座和生肖能够准确指出人的性格因为描述的词都是人之常情9、半途效应:激励半途遇到心理和环境因素对目标的负面影响10、贝尔效应:领导者要具有伯乐精神,人梯和绿地精神,培养挖掘激发人才为下属创造机会11、哈洛效应:哈洛是画在圣像上的后光,“哈洛效应”是指借助于强大权威形成高于实体的虚像影响。
我国古代也有这样的典故,说的是有一人在集市上卖马,连续10日也无人问津。
后来,这人去找伯乐帮忙,伯乐到马前看了看,又转上几圈,结果“马价十倍”被人买走。
而现在的形象大使正是运用了这一效应,藉此创造出产品的外部光圈,达到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经营竞争力的目的。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在看到名人宣传的同时,更要看到物品是否具有应有的价值。
名人效应定位策略名词解释
名人效应定位策略名词解释什么是名人效应名人效应是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
名人效应的相关试验俄国心理学家符·施巴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进修班学生分成四组,请一位副教授分别向他们作关于“阿尔及利亚学校教育情况”的讲演。
讲演者虽用同样的讲稿和相同的教态,但每次穿不同的衣服,以不同的身份出现。
由于学生有“不是专家就讲不清教育问题”的心理定势,所以第三、四组的学员反映,讲演者语言贫乏,内容枯燥无味,教态沉不住气,甚至有人埋怨“白费时间”。
而第一组学员普遍地给予好评,认为讲演者“学识渊博”,对问题及其特点研究得很细致,而且语言生动活泼,教态大方,因而感到颇有收获。
由此可见,如果对演讲者持有消极的态度定势,对演讲者的要求就会听不进去,更不会认真执行。
相反,如果听者对演讲者持积极的态度定势,对于演讲者的要求,不仅会顺利地接受,而且还会努力地去执行,甚至有时对演讲者的缺点也能给予谅解。
研究认为,宣传者的是由两个因素所构成。
这两个因素分别是:专业性与可度。
专业性一般指专家身份,如宣传所接受的教育训练、社会地位、职业与年龄等等。
所以这些因素就使扮演宣传者这个角色的人以某一方面专家的形象自居,使之在一般听众面前具有专业权性的特点。
可度主要和扮演宣传者角色人物的人格特征、外表形态以及在讲话时的心、态度有密切关系。
与此同时,可度还与接受宣传的人对宣传者讲话意图的理解有关。
所以,为了提高宣传者的,还必须注意仪表神情,必须了解听众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宣传的效果。
名人效应的应用和案例名人效应绝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必修课,因为这上面也许就维系着你的身家性命。
名人效应有的时候会逐渐减弱,也有的时候在某些方面他们会完全没有效应。
一条新闻就告诉我们,在有些领域影视名人根本就没有效应。
近日在某省美术馆举行的一次书画拍卖会上,出现了这样一幕没效应的喜剧。
李调元事迹对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李调元事迹对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李调元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戏剧家,他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承、巴蜀文化的复兴以及清代学术繁荣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事迹对继承传统文化具有以下意义:1. 坚守文化自信:李调元钟情于家乡文化,具有坚守正义道德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激发了我们对四川文化的自豪感。
文化自信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它。
2. 推动文化创新:李调元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文化创新。
他组织川剧伶班,扶持并推动川剧的兴起,融入对川菜、江南菜等饮食文化的独特见解,编撰了第一部川菜菜谱。
这启示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3. 弘扬本土文化:李调元致力于弘扬本土文化,他在德阳市有李调元纪念馆、醒园、李调元读书台、李氏宗祠敦本堂摩崖石刻、李氏宗祠家规碑等,在绵阳市有李调元出生地院落、万卷楼遗址、书冢、读书台等。
这表明他非常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对我们今天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4. 发挥名人效应:李调元的事迹可以激励人们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
他的贡献和影响力可以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人们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5. 促进文化交流:李调元在全国各地都有过生活经历,具有全国视野,这有利于中原文化在四川地区的传播。
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智慧与启迪。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为重要。
总之,李调元的事迹对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坚守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弘扬本土文化、发挥名人效应并促进文化交流,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中名人效应原因探析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中名人效应原因探析
杜刚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古代名人们凭借其卓越的才识、文坛的显赫身份以及政治的权威地位,在参与文学的传播中,往往表现出巨大的传播效应.在或推动或阻滞文学传播的正负效应背后,折射出世人对文学传播中"意见领袖"的尊崇心理、对风雅韵事的好奇心理以及对文化名人的亲近心理等名人效应得以生发的深层原因.
【总页数】3页(P1-3)
【作者】杜刚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J], 曹萌
2.中国古代广告传播中的名人效应 [J], 张剑
3.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改革与文学传播学的创建——评曹萌的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系列著作 [J], 王绍良
4.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评曹萌的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系列著作 [J], 赵丹丹
5.一部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新作——评《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J], 钟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7篇 《登岳阳楼》(原卷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37篇《登岳阳楼》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乾()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马关山北,凭轩涕()流。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登岳阳楼》中(),()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2.《登岳阳楼》中,(),()两句描绘洞庭湖气象的诗,成了千古绝唱,为历代诗人和诗论家叹服。
3.《登岳阳楼》中(),()两句自叙如此落寞,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对比鲜明,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4.《登岳阳楼》中(),()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通过阔大的时空领域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实现之情。
B.颔联用夸张手法极写水面的宽阔和水的力量,意境宏丽,雄跨今古。
C.颈联自叙身世,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是诗歌意旨所在。
D.尾联笔锋一转,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的精神痛苦。
超然客公众号2.颔联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雄奇壮观景象,颈联写的却是自己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
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二)教考融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顿挫”主要指诗歌作品中言辞表现的曲折变化和音律声调的跌宕起伏。
在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文赋》中,陆机分论各种文体,有“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之说,自此“顿挫”成为文学评论的术语。
钟嵘《诗品》评谢眺诗说:“脁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
”虽是在讲诗人谈诗时的言行风貌,实际上也是通过对比讲诗中表情达意的语言风格。
名人ppt课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代表作品有雕 塑《大卫像》等。
毕加索
20世纪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 有《格尔尼卡》等。
当代文坛新星和流行文化偶像
J.K.罗琳
英国当代作家,著有畅销小说系列《哈利·波特》 。
东野圭吾
日本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嫌疑人X的献身》、 《白夜行》等。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 义、礼、智、信”等思想,对
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道法 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无为而治。
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提出“齐 物论”,主张万物平等,强调 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屈原
楚辞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离 骚》等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和 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楚辞
名人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名人概述 •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 文学艺术领域代表人物 • 科学技术领域杰出贡献者 • 体育娱乐界明星及影响 • 社会热点话题中的名人现象 • 总结:名人现象对社会价值观影响
01
名人概述
名人定义及分类
名人定义
指在某个领域内具有广泛知名度 和影响力的人物,包括政治家、 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等。
韩寒
中国当代作家、导演、职业赛车手,代表作品有 《三重门》、《后会无期》等。
04
科学技术领域杰出贡献者
自然科学家及其发现
1 2
牛顿及其三大定律
详细阐述牛顿的生平、成就及其三大定律的具体 内容,解释其对物理学和整个科学体系的重要性 。
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成就及其相对论的理论体 系,探讨其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铁皮石斛之名人效应
身体江河日下之际
慈禧亲赐御药铁皮石斛
临危受命 出访英国 将铁皮石斛 作为国礼 赠予伊丽莎白女王
梅兰芳
京剧表演艺术家 常饮铁皮石斛 清咽护嗓 保健养生
陈景润
著名数学家 患帕金森病后 常服铁皮石斛 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钟情铁皮石斛的名人,举不胜举。
秦始皇 望长生不老 炼仙丹 筑神坛 派徐福寻紫楹仙姝 就是今天的铁皮石斛
武则天 以藏红花、铁皮石斛、灵芝为方 服50年之久
称为“古代养颜第一方”
文成公主 远嫁西藏时 唐太宗赐嫁妆 其中,
有5升铁皮枫斗(铁皮石斛干品)
乾隆皇帝
能文能武
长争北战
一生不曾离开铁皮石斛
李鸿章
倡导洋务运动
真正仿野生石上栽培,认准斛仙。
什么是名人效应?
什么是名人效应?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彷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是不直接介入商业行为的,但有助于借用名人者强化自身形象,“名人”是被动的被彷效或借用。
中国自南唐李熠起欣赏小脚,以至于此后世代兴起缠足风,直到延续到民国时期。
究其原因,也是李后主宠爱的名妃的名人效应——这个名妃用绫子缠足,脚小可人。
“上有好之,下必其焉”,于是女人竞相彷效。
“东施效颦”的典故,也由西施的名人效应引起的。
人们对有名望的人一般都十分崇敬。
在商品销售中,经营者可利用消费者敬慕名人的心理来销售商品。
具体方法有:①在书店里请名作家与顾客见面,并对所购书籍签名留念,一般促销都非常好。
②在商场中请名演员献艺,可以吸引住大量顾客,生意自然兴旺。
③在商品及包装上请名人写字作画。
④有关领导到商场瞭解、蹲点、站柜台时,可吸引大批群众进店。
⑤在广告中邀请名人宣讲或表演,广告效果特别佳。
名人效应法用于直接促销的常见形式,就是名人在商品上签名。
如布娃娃在美国原售价每个20美元,而“椰莱娃娃”原设计者亲手签名的布娃娃售价曾高达300美元,这种“椰莱娃娃”在美国曾一度供不应求。
但是在邀请名人签字时也不宜过多过滥。
目前有的书法家到处为店铺题名,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名人签字的吸引力。
名人效应法的推销原理是利用人们的慕名心理,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如在化妆品、香皂等广告宣传中,利用名人效应,选择大明星、歌星形象做广告,效果就很好。
又如,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糖果包装中推出“名人”系列包装,每购一颗糖,可得一个名人画像及简单介绍。
据店铺反映,这种糖果可边吃边看,特别好销。
国外体育用具厂商利用世界级着名运动员大做广告,一些专供大型比赛的衣服和用品由此而在全世界风行。
中国古代园林学的一部奇书——从《园冶》谈中国园林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中国古代园林学的一部奇书——从《园冶》谈中国园林对世界园林的贡献顾孟潮【期刊名称】《重庆建筑》【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3页(P52-54)【作者】顾孟潮【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明]计成的《园冶》真是一本奇书,它不仅仅是园林学的开山之作,而且是当时园林艺术、技术、手法、经验等的集其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应用手册,而且还有着极高的文化、美学、建筑学、园林学、文学艺术等多种价值。
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会得到自己的收获。
如金学智先生“《园冶》的文学解读”一文(见《苏园品韵录》323-342页)认为:作为艺术之冠的文学,多方渗透于《园冶》一书,其结果则是既升华了该书的理性内涵,又提高了该书的艺术品位,从而对尔后的文人写意园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诗学影响。
《园冶》是“一部值得悉心品赏的不朽文学名著。
”作为专业读者,我则从园林艺术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艺术实践的角度切入,体会到《园冶》的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经典著作的价值。
什么是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
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
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的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美国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20世纪70年代为环境艺术下的定义。
当我们用这个定义审视《园冶》的设计哲学、理论、技术手法时,便会体味到,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恰恰是环境艺术理论和环境艺术实践的集成。
环境艺术设计与实践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著名的城市设计专家诺伯特·舒尔茨提出的“城市意象”,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提出的“建筑意”,都是对环境艺术综合效果提出的高层次的目标,追求相应意境。
高水平的环境艺术作品(包括园林设计作品),不能不在满足了“艺术的环境化”的前提下,追求“环境的艺术化”,即不但有“境意”,更要有“意境”达到“精神家园”的层次(见《建筑哲学概论》第192页)。
刮骨疗毒的典故
刮骨疗毒的典故刮骨疗毒的意思是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那你们知道刮骨疗毒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刮骨疗毒的典故,供大家阅读!刮骨疗毒的典故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
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
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
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
"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
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
"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
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
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
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刮骨疗毒的历史真相《三国志·关羽传》写关公"尝(曾)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伤的是"左臂",而不是"右臂"。
以后虽然有医者"刮骨去毒",但《志》记全文85字并无一字说医者为谁,也就是个无名氏,栽在华佗头上,若非"名人效应",便完全是臆测。
华佗自称"沛国谯郡人",沛国在今安徽亳州(一说萧县),地处皖省西北,而关公中箭地在"樊城"(后与襄阳合并为今襄樊),地处湖北西北,两地相距千里,古途迢迢,怎得赶来为关公"刮骨"?而又能从孙权的地盘"江东驾小舟而来",岂不蹊跷?《三国志》载:华佗治病"当须刳(即开刀手术)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中国古代广告传播中的名人效应
种广 告形 式 , 放眼望 去 , 身边 充斥 着形 形 色色 的名
人广 告 , 艺明 星 、 育 明 星 、 界 明星 等 各 行 名人 演 体 商 都在 不 遗余力 的将 各种 各 样 的大小 商 品叫卖人 我们
的生 活 。
、
古 代 名 人 广 告 中 的 名 人 分 类
本 文认 为 , 中国古 代名人 广告 中的名人 , 如果 按 照 身份 分类 的话 , 大致 有 以下几 类 。 ( ) 帝后 将相 ” 一 以“ 为代 表 的政治 性名 人 封 建帝 王 在 古 代社 会 中居 于唯 我 独 尊 的地 位 ,
一
倍” 。这一 故事说 明我 国古代 的名 人 广 告 在其 萌 芽 之 初就 达到 了相 当 的高度 。 此 后 , 中国漫长 的封 建时 代 中 , 在 名人 广告也 和
其 他传 统广 告形 式 一样 缓 慢 而 有 力地 发展 , 终 在 最
中国古 代广告 史 上 留下不 可或缺 的一笔 。
柑》 就写 出 了黄柑 成 为贡 品后 的名牌 效应 : 果 州 多 “
五 , 告策 略非 常精妙 , 乐未 发一 言 , 仅“ 而视 广 伯 仅 还 之 , 而顾 之” 去 。第 六 , 告 效果 极 为 成 功 , 马价 十 广 “
所谓名 人 , 指在 社 会 上 有 相 当的 知 名 度 和一 定
的美 誉度 , 能够 为社会 公 众在 心理 上所 接受 , 其行 为 能 产生 较大 影 响 的人 物 。名人 广告 , 就是 “ 告 主利 广 用 名人 的知 名度 与 美誉 度 , 之 与产 品 或企 业 特 性 使 有 机结 合 、 达到 为社会 公 众所接 受 、 认可 并付 诸行 动 之 目的的广 告 。 [ 名人 广告 是现 代社 会最 常运 用 的 ,妇 ,
古代广告参考文献
古代广告参考文献现代社会,类目繁多、造型各异的商业广告随处可见,在丰富大众生活的同时,亦推动了市场经济的繁荣,逐渐成为市场营销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也有商品经济,在市场推动之下,独具特色的商业广告应运而生,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映射了古代的日常生活,研究起来颇有趣味。
广告形式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便出现了最原始的商业活动,即以物换物。
人们为了将自己的物品交换出去获得所需的物品,除了需要陈列物品供人观看外,还需高声叫卖,从而吸引他人,以便进行商品交易。
由此,实物展示和口头吆喝便成为了最早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的广告形式。
清朝《帝京岁时纪胜》和《燕京岁时记》两书中,便有关于北京小贩吆喝叫卖的记载:二月,有贩乳鸡、乳鸭者,沿街吆卖,生意畅然。
五月下旬,沿街吆卖“甜瓜,有旱玺坠、青皮脆、羊角蜜、哈蜜酥、倭瓜瓤、老头儿乐各种”。
正月,街头车推担负者叫卖小儿玩耍的各种烟火,唱道:“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
在这些别具特色的叫卖声中,不仅包含着浓浓的地域风味,更展示了中华语言的巨大魅力。
为了进一步吸引顾客的注意,卖主有时还会配合各种声音以增加效果,布贩子用拨浪鼓、担货郎打小铜锣、卖油的敲油梆子等。
如宋高宗绍兴年间,杭州城内的卖家以鼓乐吹奏当时家喻户晓的乐曲《梅花引》招徕顾客,使人听曲思酒。
店铺在古代被称为“市楼”,店家为了招徕顾客,会用一块布装饰店铺门面,俗称“幌子”,亦是中国最早的平面广告。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古代酒家是当时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用来宣传的酒幌即“酒旗”,如宋代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曰:“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又如《元曲·后庭花》中说:“酒店门前三尺布,过来过往寻主顾”,不但说明了酒旗的尺寸,还说明了酒旗的作用。
说到酒旗,人们最常想起的就是《水浒传》中那个著名的例子:“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
中国古人做广告的趣味智慧创意
中国古人做广告的趣味智慧创意当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现如今利用名人做广告就像早晨的一碗豆浆和两根油条一样,是挺平淡无奇的事,因为现在的名人多如牛毛,真的让人觉得无所谓了。
其实在我国古代,作为宣传商品的广告同样非常发达。
可是读者诸君能想象得出,两千多年前的伯乐在马市上朝一匹马瞧了一眼后是怎样的情形吗?伯乐是春秋时期的人,本名孙阳,因擅长相马而闻名遐迩,所以有人借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宿名伯乐来称呼他。
《战国策·燕二》这样记载: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这是桩趣事:有人到集市上去卖骏马,不知为什么一连三天都无人问津。
此人发愁之时想到了他的好朋友伯乐。
伯乐在当时的名人效应或许不逊于今天的NBA明星和“小贝”,他在马市一出现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只见伯乐围着他朋友的马转了一圈,看了看,走开后又故作姿态地回头望了一眼。
还没等伯乐的目光收回,周围的人立刻就围上来争抢着要买那匹马,马的价格顿时翻了十倍。
如此不正是名人广告的价值吗?说句玩笑话,即使是九成的收益给伯乐可能也不多。
后人对伯乐相马的“广告行为”也不乏感触,宋代的王观国在《学林·铜斗》中就说:“凡物不以美恶,稍为名士所称,遂以可贵……所谓伯乐一顾,其价十倍。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推销产品的旗帜。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悬帜”即幌子,又称为“酒望子”。
这些幌子是旧时商店的重要标识,是古代商人用来固定店铺形象和招徕顾客的,是古代原始广告中的一种,称旗帜广告。
通过象形的幌子,目不识丁的人也能知道商店经营的品种。
唐代张籍“高高酒旗悬江口”和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等诗句所描写的正是这种广告。
到了汉代,在一些出土的铜镜上铸有“长宜子孙,诏见贵人”、“长吏买竟(镜)位至三公。
齐桓公好服紫文言文道理
齐桓公好服紫文言文道理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以其雄才大略和治国智慧著称于世。
然而,在他辉煌的政治生涯中,有一个颇为有趣的小故事,那就是他喜好穿紫色衣服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齐桓公的个人喜好,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对于我们理解人性、政治以及社会风气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的原文。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这里的“服”指的是穿着,“紫”则指的是紫色的衣服。
整句话的意思是,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结果整个国家的人都跟着穿紫色的衣服。
在那个时候,五件白色的衣服都换不到一件紫色的衣服。
这种全民皆紫的现象,不仅说明了齐桓公的巨大影响力,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盲从心理。
那么,为什么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
在古代社会,服饰不仅是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社会风气的体现。
齐桓公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穿着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模仿。
当他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时,人们就会认为这是一种时尚和潮流,纷纷效仿。
这种心理现象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我们称之为“名人效应”或“羊群效应”。
然而,齐桓公好服紫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尚现象。
它还蕴含了深刻的政治和社会道理。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领导者的言行举止对于社会风气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国之君,齐桓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
他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结果整个国家的人都跟着穿紫色的衣服。
这说明,领导者的喜好和选择往往会成为社会的风向标。
因此,领导者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风气。
其次,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警惕盲从心理。
在齐桓公好服紫的故事中,人们之所以纷纷效仿齐桓公的穿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盲从心理。
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张,只是盲目跟随潮流。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依然普遍存在,比如追星、追时尚等。
盲从心理不仅会导致个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名人效应
伯乐——广告代言第一人
史载第一个广告代言人非伯乐莫属。
《战国策·燕策》记载:有个人在市场上卖马,一连三天吆喝叫卖,却始终无人理睬。
情急智生,这人就去找相马专家伯乐,恳求伯乐去马市上溜达溜达,绕着他的马转几圈仔细观察,离开时再回过头依依不舍地盯上几眼,并承诺奉送给伯乐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照着卖马人设计的剧情演出了一幕哑剧。
伯乐一离开马市,人们纷纷前来抢购,马的价钱一下子暴涨了10倍。
卖马人狠狠地赚了一笔,而伯乐也赚得了一天的花费,这或许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笔广告代言费了。
宰相谢安手中的蒲葵扇
东晋宰相谢安,因在淝水之战中把苻坚打得落花流水而声震天下。
他有个同乡,被罢官后想从都城回家里去,却没有盘缠。
谢安有心帮他,又怕伤他面子,便问他有什么能换钱的东西。
这个穷老乡说,只剩下5万把蒲葵扇,因天气已凉,卖不出去了。
谢安于是随意拿了一把蒲葵扇,与名流们交谈的时候,也总是拿在手里,显得很喜欢的样子。
谢安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大家一看他在凉风习习的季节里摇起扇子,真是意气风发,名士风流,便纷纷效仿,居然掀起了一股蒲葵扇抢购风,5万把蒲葵扇不久就倾销一空。
谢安这个穷老乡,不但挣了盘缠,还发了笔小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对于代言,也不能免俗。
苏东坡曾为他创造的“东坡肉”写下《食肉歌》,那绝对是广告词:“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促销小姐”卓文君
在汉代,女名人参与商业活动,已不新鲜。
汉代餐饮业很繁荣,街头酒店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
这时的酒店经营者颇有创意,在店前面垒起高台,即所谓的“垆”,
然后把大酒坛子放置于上,还让一名漂亮的女子站在旁边,以吸引眼球。
这样的女子,在现代叫“促销小姐”。
当时名声远播的大才女、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便曾当过“促销女”。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当年大才子司马相如,与17岁的卓文君私奔后,在四川临邛盘了一家酒舍,开了个小酒店。
司马相如洗盘子,卓文君则站到店前的酒坛旁边揽生意,“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由此而来。
“文君当垆”,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却是古代女名人参与商业活动的经典案例。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