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章节考点:第二十九章
2018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章节考点总结第二十九章
2018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章节考点总结第二十九章一、物权概述1. 物权是特定社会人与人之间对物的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 物权的特征:①物权是绝对权,又称对世权;②物权属于支配权;③物权的设定采用法定主义;④物权的客体一般为物;⑤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3.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①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种类法定、物权内容法定、物权效力法定、物权变更规则法定、物权保护方法法定);②一物一权原则;③物权公示原则。
4. 预告登记是不动产登记的特殊类型,防止一房二卖的情况。
5. 物权的种类:①自物权与他物权;②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③主物权和从物权;④法定物权和意定物权;⑤有期限物权与无期限权。
6.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①物权的保护方法(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②债券的保护方法(赔偿财产损失,如恢复原状、返还不当得利)。
二、所有权7. 所有权指所有人对自己的不动产/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包括①占有权、②使用权、③收益权、④处分权。
8. 所有权的法律特征:①独占性;②全面性;③单一性;④存续性;⑤弹力性。
9. 所有权的取得:①原始取得(生产、先占、添附、发现埋藏物、拾得遗失物、国有化和没收);②继受取得(因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取得、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取得、因其他合法原因取得);③善意取得。
10. 所有权的消灭:①所有权的相对消灭(换了主);②所有权的绝对消灭(毁了物)。
11. 共有:①按份共有;②共同共有(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同财产、遗产分割前的共有)。
12. 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别:①成立的原因不同(共有人之间是否有共同关系);②标的物不同;权利的享有不同;④对第三人行使权利的不同;⑤分割共有物的限制不同。
13.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同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权。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题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doc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题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2018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题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般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和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
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和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被称为()。
A.民法B.经济法C.行政法D.企业法[答案]B经济法主要调整()。
A.经济管理关系B.维护公平竞争关系C.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E.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答案]ABC二、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1.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2.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行政法是权力本位法;民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经济法则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属于社会本位法。
3.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4.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5.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经济法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并对之进行平衡协调的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新型的法。
(2004年)关于经济法的本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B.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C.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D.经济法是个人本位法[答案]D下列关于经济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新型的法B.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C.经济法的法律调整手段包括民事、行政、刑事和社会手段等D.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答案]D经济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综合性。
经济法的综合性首先体现为经济法是公法和私法因素的综合;其次,经济法的综合性表现为法律调整手段的综合性,包括民事、行政、刑事和社会手段等;最后,综合性还表现为经济法在其调整中体现着统分结合、指导和规制相结合的现代市场精神。
经济法的特征包括()。
A.经济性B.政策性C.行政主导性D.个别性E.综合性[答案]ABCE(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平衡协调原则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3.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考试大纲第一部二步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六、资源配直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是否掌握货币形成的过程、职能、特征及其流通规律,是否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否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否了解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流通的基本过程。
考试内容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蒂29章 经济法基础知识 同步习题及答案
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B.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类C.组织内部机构如分厂、车间等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D.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通常是平等的2.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经济管理、竞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力)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这指的是经济法律关系的()。
A.客体B.内容C.主体D.行为3.经济组织法主要是指()。
A.企业法B.竞争法C.经济合同法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经济法体系中,经济法的核心部分是()。
A.经济预测法B.经济管理法C.经济组织法D.经济活动法5.经济法反映社会化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理念的一项核心的、基础性的原则是()。
A.平衡协调原则B.维护公平竞争原则C.禁止权利滥用原则D.责权利相统一原则6.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法所共同遵循的一项主导性原则是()。
A.公开公正原则B.平衡协调原则C.责权利相统一原则D.维护公平竞争原则7.经济法宗旨和本质的具体体现是经济法的()。
A.特征B.基本原则C.体系D.调整对象8.经济法在强制性、授权性和法的实现方面均体现着浓重的()特征。
A.行政主导性B.综合性C.政策性D.经济性9.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和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被称为()。
A.民法B.经济法C.行政法D.企业法二、多项选择题1.经济法律关系作为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形式,主要分为()。
A.经济管理法律关系B.经济组织法律关系C.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法律关系D.竞争法律关系E.合作法律关系2.按照经济关系及其经济法调整的内在逻辑,经济法可以大致分为()。
A.经济预测法B.经济管理法C.经济组织法D.经济决策法E.经济活动法3.下列属于经济法渊源的有()。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道德规范D.习惯E.国务院有关部委发布的规章4.经济法的原则包括()。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第二十九章
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中级经济师、经济师、经济基础、中级职称、经济师课件、经济师真题知识点1:会计确认【单选题】会计确认主要解决的问题不包括()A.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B.确定一项经济业务的货币金额C.确定某一经济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D.确定某一经济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答案·解析】B 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②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③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知识点2:会计计量的属性【单选题】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会计上称为()。
A.重置成本B.历史成本C.可变现净值D.公允价值【答案·解析】A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知识点3:会计记录的方法【多选题】关于借贷记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0A.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B.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C.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D.全部资产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资产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E.收入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等于费用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答案·解析】ABC 复式记账中被广泛使用的是借贷记账法,其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两个试算平衡公式:①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②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二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知识点4 :账务处理程序【单选题】在会计账务处理中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这种账务处理程序是()。
A.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B.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C.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D.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答案·解析】A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经济师经济基础(中级)二十九章笔记
市盈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比率,是反映企业营业能力的分析指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不同行业股票市盈率的正常值是不相同的,而且经常发生变化。
当人们预期将发生通货膨胀或提高利率时,股票的市盈率会普遍下降;当人们预期公司利润将增长时,市盈率通常会上升。
此外,债务比重达的大公司,股票市盈率通常较低。
普通股每股收益,能反映普通股每股的盈利能力,每股收益越多,说明每股盈利能力越强。
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获利水平,而是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全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转变为先进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在财务报表分析中,通过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分析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潜力。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和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其中,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而营运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盈利能力则是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前两者的增强起推动作用。
结构比率又称构成比率,是会计报表中某项目的数值占各项目总和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存货与流动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的比率等都属于这类比率。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在财务报表中应用很广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增加相等的金额应考虑以下三种情况: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不变;2.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下降;3.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提高。
因此,当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增加相等的金额时,流动比率的结果变化时不确定的。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维持在2:1左右,过高的流动比率,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魏佳艺更好的运用,如出现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等,资金周转可能减慢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十九章
•
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应分别填列年初数和期末数。其
中年初数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填列,期末数根
据相应的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18
1.直接填列法
资产负债表的大部分项目,
“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 福利费”、“应交税金”、“实收资本”、“资本公 积”、“盈余公积”等项目。
19
• 营业外支出不影响营业利润。
• 营业利润=80-60-6=14万元。
34
三、现金流量表
•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
掌握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
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其中,现金
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
存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十九章
• 第二十九章 会计报表
2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
• (一)会计报表 • 是以日常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财务
状况、经营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 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最终成果,是企业对外提供信息的主
要形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 性表述。 • 完整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 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
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35
• 现金流量是指一定会计期间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 和流出的数量。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日常经营业务。应当注意,并不是 所有的经营业务都影响现金流量。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 若只是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变动或非现金项目之间的增 减变动,不会发生现金流量;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 金各项目及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才会影响现 金流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29章
第二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7年1题1分 1 题2分3分2008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09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10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11年1题1分1分2012年2题2分2分【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本节考点】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本节内容】1.含义:财务报表分析,简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的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并通过财务指标的高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提供管理决策的依据。
2.内容:(1)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
(2)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
(3)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增强起着推动作用。
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潜力。
【例题1:09年多选题】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
A.企业的偿债能力;B.企业技术水平;C.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D.企业的盈利能力E.企业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答案:ACD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本节考点】1.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骤,比率分析法中常用的比率2.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来源、比较分析法中的指标评价标准【本节内容】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程序二、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其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比较分析法。
(一).比率分析法:相关联项目比较,计算关联项目的比率。
常用的三种比率: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效率比率。
(1)相关比率: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比较所得的相关数值的比率。
如: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2)结构比率:某项目数值占各项目总和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9章
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本章重点:1.会计确认的概念。
2.会计计量的概念,会计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3.会计记录的概念,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4.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主要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5.会计报告,会计报表分类。
知识点一:会计确认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哪种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会计确认解决三个问题:知识点二: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的概念会计计量: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二)会计计量的属性会计计量包括:1.计量单位:主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同时为了管理的需要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
2.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多选)(1)历史成本(原始成本):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2)重置成本: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注意】重置成本适用的前提是资产处于使用状态,且能够继续使用,对所有者具有使用价值。
(3)可变现净值:指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估计销售所必需的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注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4)现值: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未来现金流出后的余额,用恰当的折现率予以折现而得到的价值。
(5)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注意】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且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不存在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的事项。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九章会计报表
第29章会计报表【本章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考点】1、会计报表的概念及编制要求2、资产负债表3、利润表4、现金流量表5、会计报表附注【本章考点串讲】考点一:会计报表概念及编制要求1、会计报表是以日常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会计循环过程的终点。
一套完整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2、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
考点二:资产负债表(一)、概念: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等式为基础编制,反映企业静态财务状况。
作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这些经济资源的分布和构成的信息;总括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的信息。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使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企业偿债能力的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等信息。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1.基本格式:账户式和报告式。
我国采用账户式。
2.内容:(1)资产类项目按流动性(即变现能力)进行排列,流动性强的在前,流动性差的在后,并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项列示。
(2)负债类项目按到期日的远近进行排列,先到期的排在前,后到期的排在后;并按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分项列示,流动负债在前。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重要具体项目填列方法【例题1:多选题】在资产负债表中,根据总账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有()A.应付工资B.应付账款C.预收账款D.固定资产E.实收资本【答案】AE【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例题2:单选题】某公司2013年末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6000元,预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2000元,2013年末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200元,那么,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元。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9章
第六部分法律——第二十九章民法基础知识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知识点二】民事主体【知识点三】民事法律行为【知识点四】代理【知识点五】民事权利、民事义务【知识点六】民事责任【知识点七】诉讼时效【知识点一】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建议关注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事人身关系:平等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而发生的、与人身不可分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财产关系:财产归属关系:民事主体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财产流转关系:为获取利益相互交换财产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三)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内容: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客体: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指向的事物,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等。
2.民事法律事实。
【例题·多选题】(2017年)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有()。
A.租赁关系B.婚姻关系C.税收关系D.买卖关系E.师生关系『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两个方面:民事财产关系和民事人身关系。
【知识点二】民事主体建议关注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法人、非法人组织。
(一)自然人1.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3)死亡分为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2.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总结】权利能力是行为能力的前提,行为能力是独立实现权利能力内容的必要条件。
2018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讲班-29第二十九章 会计循环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历年分值】2-4分【知识权重】4分左右一、会计确认二、会计计量三、会计记录四、财务会计报告一、会计确认考点一:会计确认的概念(是否确认何时确认哪个要素)考点二:会计确认的标准(三个标准)会计上将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考点:会计确认的概念1.会计确认是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2.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②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③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例题:多选题】会计确认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
A.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B.确定一项经济业务的货币金额C.确定某一经济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D.确定某一经济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E.为编制财务报告积累数据答案:ACD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②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③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考点:会计确认的标准1.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2.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的评估;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
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需要建立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下,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来合理确认。
可见:权责发生制构成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例题: 单选题】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不包括()。
A.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B.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的评估C.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
D.该项目应以历史成本计量答案:D会计确认的标准:1.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第二十九章 会计循环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考试大纲:理解会计确认的主要内容和确认标准,掌握会计记录的方法、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辨别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类型和会计计量属性类型,掌握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区分会计循环各环节主要会计工作。
(3个会计确认解决的问题、3个会计确认标准、5个会计计量属性、4种会计记录方法、2类会计科目、2种账户分类方法<4种账户、2种账户>、5种账务处理程序)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生成的。
会计上将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考点),会计工作就是依照这一程序不断重复、循环进行的。
一、会计确认(一)会计确认的概念会计确认:是指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会计确认是要明确某一经济业务涉及哪个会计要素的问题。
某一会计事项一旦被确认,就要同时以文字和数据加以记录,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
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②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③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二)会计确认的标准会计确认应当符合一定的标准,确认的一般标准包括∶①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②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地评估;③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如价值、成本等),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
根据以上标准,在确认收入时,应当及时,并坚持权责发生制;在确认费用时,应当按照收入和对应发生的费用配比的要求操作。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4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需要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下,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来合理确认,合理进行跨期摊提和分配,以便如实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即○1收入的确认要建立在取得收入权利的交易或事项发生之时,○2费用的确认应是在承担费用的交易或事项出现之时。
【学习计划】经济基础-第29章
经济基础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知识点一:会计确认的概念1.会计上将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的方法称为会计循环。
会计确认是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2.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要不要?(2)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何时?(3)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哪一个?知识点二:会计确认的标准(1)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2)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的评估;(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
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需要建立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下,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来合理确认。
注:权责发生制构成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知识点三:会计计量的概念1.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
会计计量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一项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某一会计要素变化的数量多少,体现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
2.会计计量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构成。
会计计量单位主要是以货币为主导的计量单位,同时为了管理的需要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
知识点四:会计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5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知识点五:会计记录的概念会计记录是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
知识点六:会计记录的方法会计记录的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章节考点:第二十九
章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般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和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
【例题1·单选题】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和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被称为( )。
A.民法
B.经济法
C.行政法
D.企业法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经济法主要调整( )。
A.经济管理关系
B.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C.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E.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答案]ABC
二、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
(一)经济法的本质
1.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2.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行政法是权力本位法;民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经济法则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属于社会本位法。
3.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
4.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
5.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
经济法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并对之进行平衡协调的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新型的法。
【例题1·单选题】(2004 年)关于经济法的本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B.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C.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
D.经济法是个人本位法
[答案]D
【例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经济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新型的法
B.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