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绪论 神话

合集下载

1、先秦文学绪论

1、先秦文学绪论


体、个人)无意识。

(参见朱狄《艺术的起源》)
第 一
在以上诸说中,影响最大的是 劳动起源说和巫术起源说。但都顾 此失彼。

实际上,企图以一种理论解释文
学艺术起源必然会捉襟见肘。世界
先 秦
广大,初民群落众多,生活情境丰 富多彩,心理和愿望随时随地不尽 相同,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其实

很难用一种理论做出全面的解答。
这本是巫术活动的重要特点,在《诗经》

中得到了保留(尤其《颂》,本就是祭 祀用的歌舞曲)。二是与楚辞的深切联

系。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 志》),“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

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王逸《 楚辞章句·九歌

序》)。楚地巫风对楚辞的影响,从浅层 说,屈原的《九歌》十一篇,就是在民
作品。 第二,从文学的观念看,此时的人

们并未把文学当作“别是一科”,并未

认识文学独特的特色。郭绍虞《中国文 学批评史》:“周秦时期所谓‘文学’,

是最广义的文学观念,所以也是最初期
的文学观念。当时所谓‘文学’,是和
[]

学术分不开的,文即是学,学不离文,

所以兼有‘文章’、‘博学’两重意 义。”

时期都是口口相传,直到很久以后,才

被一鳞半爪地记录在古籍中。所以,有 文字记录以前的初民文学,今天已无法

了解其全貌了。基于此,文学史上所谓 先秦,事实上一般是指殷、周到秦统一
[]

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并且,由于殷商的 史料极其匮乏,对先秦文学史比较详细

的描述,又是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 世纪初)开始的。

绪论神话

绪论神话

(二)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外部因素: 1、社会经济的影响 2、政治、文化的影响 3、民族矛盾的影响 4、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有着许多说法。现今 最为通行的分法就是三古七段法。即上古时 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这是将文学发展 的本身作为依据来划分的,而不是以历史朝 代的更替为依据的。具体划分如下:

4、后羿射日:逮至尧之 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 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 风、封豨、修蛇皆为民 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 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 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 之泽,上射十日,而下 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 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 喜,置尧以为天子。

有的传说里还说,后羿死后英魂不散,变成 了打鬼的钟馗神。这一说法是我国著名史学 家顾颉刚根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考证 出来的。


《淮南子· 览冥训》中有“女娲补天”的神话: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 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 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 淫水涸,翼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

女 娲 补 天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萧,能致 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 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 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 凤凰飞去。


西王母神话宗教化: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 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 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 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 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绪论

第二、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某些作品是史学著 作,如《国语》、《左传》、《战国策》。 某些作品是哲学著作,如《老子》、《易 经》《孟子》、《庄子》。 这些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第三、作品的创作者作者和创作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 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 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确指。 《周易》后世儒者认为经历了一个 “人更三代,世历三古”的漫长过程。 《诗经》的作者与成书则更加复杂。
第二、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 手法、欣赏效果等。
目录
1 2 3 4 绪论
上古神话
《诗经》 诸子散文 屈原与楚辞
5
1
绪 论
一、先秦社会的历史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在先秦时期,这是从远古经夏、商、周三
代直至秦统一(前221年)之前的漫长的历
史时期。 先秦文学就是指秦统一之前的中华
大地上的产生发展的文学。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 古时期。远古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我们
二、神话作品及其保存的文献
重要的神话作品: 《女娲补天》《女娲抟黄土造人》《夸父 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黄帝擒 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神话保存的文献典籍: 中国在远古时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 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保存下来,只是在一 些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楚辞》、《淮南 子》、《庄子》等古籍具有浓郁的汉语文字的印记。
第一、由巫到史 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
四、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1 2 3 4 上古巫史不分,史的职务也是宗教性的。 一般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外,还从事有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

先秦文学概论、上古神话

先秦文学概论、上古神话
先秦文学发展演进之关系 先秦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上古神话的概况、特点 上古神话选读 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及影响 我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
先秦社会特征与文学发展演进之关系
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歌谣 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周代礼乐与《诗经》 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荆楚文化与楚辞赋
先秦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说、刻、画一体 诗、歌、舞合一 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源和奠基
上古神话的概况、特点
一、神话的涵义及其产生
二、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 三、《山海经》
• 母神崇拜
陶塑女性面像 甘肃仰韶文化
人 面 彩 塑
辽 宁 牛 河 梁 女 神 庙
孕妇陶塑 辽宁红山文化
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稷神崇拜图
上古神话选读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 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 泽,未至,死于此。(《大荒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
上古神话选读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 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 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大荒北经》)
上古神话选读
形天与帝至此 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 以乳为目,以脐为 口,操干戚以舞。 (海外西经)
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及影响
一、抗争、坚韧与救世:上古神话的主导 精神 二、奇想与夸诞: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 三、借用、化用与借鉴:上古神话的文学 影响
我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
一 神话历史化 《尸子》佚文:‚子 贡问孔子曰:‘古者 黄帝四面,信乎?’ 孔子曰:‘黄帝取合 己者四人,使治四方, 不谋而亲,不约而成, 大有成功,此之谓四 面也。’‛ 《史记》: ‚黄帝举 风后、力牧、常先、 大鸿以治民‛

30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30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再次, 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 活中, 积聚了相当丰富而强烈的情绪体验, 神话故事 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 人 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 绪。
二、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
中国在远古时代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在已出 土的远古资料中, 留下了大量的神形刻绘。由此可知, 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相当发达, 已经产生众多的神灵 和相应的传说故事。
二、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 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 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 多的著作。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 五卷、大荒经四卷。
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主题和意义
一、神话的主题
1.创世神话
所谓创世神话, 也就是关于解释世界起源的神 话。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鲧禹父子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 生禹, 帝乃命禹卒 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4.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 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 他们在向东发 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 它导致了炎黄 两大部族的融合, 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 并发 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这则神话实际是对一 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 军人皆惑, 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 以别四 方, 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5.发明创造神话
人类社会的活动方式构成了文化。文化是人类 创造的, 它的存在超越了自然和个体, 同时具有象 征性、整合性、民族性、可发展性等特征。

先秦文学神话故事

先秦文学神话故事

先秦文学神话故事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它包含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想象力。

一、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相传他在混沌的宇宙中孕育而成,然后用巨大的力量把天地分开,形成了天和地。

盘古的创世行为表明了古代人民对宇宙起源的原始解释,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

二、女娲补天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地之母,她捏泥土造人,炼五彩石补天,还创造了婚姻制度,让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女娲补天的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抗争,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于生命和人类的起源的探索。

三、后羿射日
后羿是古代神话中的英勇射手,他因为射下了九个太阳而救了天下苍生。

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也表明了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和解释。

四、精卫填海
精卫是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它因为被大海吞噬了生命而化为精卫鸟,不停地填海复仇。

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于复仇和坚持精神的崇尚,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五、大禹治水
大禹是古代神话中的治水英雄,他因为成功治理了洪水而成为夏朝的创始人。

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也表明了他们对于社会秩序和纪律的重视。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想象力,还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信仰、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私田增加;田土之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 雅·北山》)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 雅·大田》)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久而无成。(《国语·晋语八》) 郤锜夺夷阳五田,五亦嬖于厉公。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 之,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左传·成公十七年》 )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时代的历史特点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铁器与牛耕的使用,推动农业的进步。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经·秦风·驷驖》 ) 驷驖,四马皆黑色如铁也。(朱熹《诗集传》卷六 《秦风·驷驖》注) 桓公问曰:“……齐国寡甲兵,为之若何?”……管 子对曰:“……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 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史记·仲尼弟 子列传》) 司马耕,字子牛。(同上)
学的眼光和历史的维度,同时又须立足于文学本体,考 察并试图阐明文学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发生发展的客观过程及其演进的规 律。 二是某一时代或时期文学观念、文学现象、代表作家、 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所赖以生成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 三是某一文体产生、演进、变异的历史过程。 四是作家作品的创作史,包括作家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 程、创作动机,作品的成书过程、题材流变、版本变迁 等内容。 五是作品面世后经由历代读者的审美解读所形成的接受 史,包括历代读者对文本的审美反应、审美观念和价值 取向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鲍照:《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南北朝民歌:《西洲曲》
历年考试题型(供参考) 一、指出诗文的篇名或作者,解释字词 二、名词解释 三、论述题 四、作品分析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①伏羲I)画八卦:“伏羲作八卦,是自先秦以来相传的说法,向无疑议。

但当时尚无文字,是否史实,极可商量。

我们只能肯定,八卦出现于远古时代,相传是伏羲所作。

或曰八卦即原始文字。

”II)作十言之教:《左传·定公四年》《正义》引《易》云:“伏羲作十言之教,曰:干、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十言’中之‘消’、‘息’,皆抽象的观念,绝非原始社会所能产生。

所以,伏羲作十言之教的说法,亦难征信,不过是传说罢了。

”III)作瑟,造《驾辩》之曲:《楚辞·大招》王逸注:“伏羲氏作瑟,造《驾辩》之曲。

”“伏羲所代表的是旧石器时代,当时只是产生了语言,文字还未见得出现,说他制作出乐器,创造歌曲,就更不可信了。

”②神农I)教民播种五谷:“制作耒耜,播种五谷等,必须是文化发展到较高的时期才能出现的现象,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是不会产生的。

”II)制作草药:《淮南子》卷十九《修务训》云:“神农……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在原始社会文化极端落后的情况下,神农不可能制作草药,这纯属传说。

”III)以日中为市:《潜夫论》卷八《五德志》:“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当时的人民尚处在‘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的阶段,不可能有剩余的东西进行交换。

这完全是汉人的说法。

”IV)作蜡辞:《礼记》卷八《郊特牲》:“伊耆氏始为蜡,……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伊耆氏即神农。

这是一首农祭歌,其中的‘土’、‘水’、‘昆虫’、‘草木’等都是具体的名词,文化较高的人们才能有这种观念,此期尚不可能有。

所以这首祭歌当是后人的拟作。

”③黄帝、尧、舜等。

(本节引文均出自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稿·先秦卷》P1-5)二、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先秦文学绪论及第一章原始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先秦文学绪论及第一章原始文学

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学的分期按史学坐标系把先秦文学划分为一.三皇五帝时代:(BC 26~22世纪)传说中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这个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劳动是集体行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这也就是儒家经典中称赞的“大同时代”。

《礼记·礼运》这样记载:大道之行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禅让制,无文字,但有文学,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学主要是一些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语句简短,节奏明快,歌、乐、舞三位一体,集体性的口头创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社会(约前21~前771):大约BC21世纪时,传说夏禹创建了夏朝。

①夏朝(BC 21~16世纪):奴隶制的开端。

主要是生产力发展,导致阶级分化,禹“传子不传贤”“家天下”正是这种转变的反映。

夏代有无文字,不得而知,文献中记载有关夏代的历史多属传说性质,其诗歌、谣谚和散文可靠的也很少,《尚书?汤誓》引有一首相传是夏桀的民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表达了人民对暴君的不满和反抗,感激激越,声韵铿镪。

②殷商(约公元前16~11世纪)奴隶制的发展期成汤灭夏以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大国。

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最后一个国王叫纣王,此人在开发我国东南地区上,有一定贡献,但又“好酒淫乐”,“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百姓怨 ,而诸侯有衅者”(《史记?殷本纪》)约在公元前1027前,被周武王姬发推翻。

公元前14世纪文字的发明,在文字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从此,开始有初步定型的文字(甲骨文),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

现存《尚书》中《盘庚》等五篇,是比较可信的商代史料(语言古奥艰涩,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大学语文第一课上古歌谣、神话

大学语文第一课上古歌谣、神话

日有日神 羲和

月有月神 常羲

风有风神 飞廉

水有水神 火有火神 雨有雨师
共工 祝融 屏翳
处 处
旱有旱神 女魃

雷有雷公

电有电母
(三)神话的保存
主要保存在《山海 经》、《楚辞》《淮 南子》、《庄子》等 古籍中,其中保存神 话较多的是《山海经》 和《淮南子》 。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 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就保存在《淮南 子》中。《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 料最多的著作。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
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接着她回来对丈夫说: “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 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 热情的地方。”
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
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 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目录
绪论 先秦文学概况 第一章 传说时期的文学(上古歌谣;神话) 第二章 《诗经》 第三章 屈原与《楚辞》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章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文学绪论
一、 先秦文学的界定:
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 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 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产生、奠 基阶段。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 并且对他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 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激

1第一编 先秦至汉 第一章 绪论及神话

1第一编 先秦至汉 第一章 绪论及神话

5、发明创造神话 人类英雄取代自然神 燧人氏:火;有巢氏:房屋;神农:医药; 苍颉:文字;后稷:农业;后羿:弓箭
• 第一编 上古神话及先秦文学 • 1.预习题: • 1)如何理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 2)举例分析赋、比、兴的艺术技巧在《诗经》中的具体运用。 • 3)先秦散文发展的经过是怎样的?什么是历史散文?什么是
诸子散文?代表作品有哪些?
• 4)分析《战国策》与《左传》、《国语》在思想内容和艺术 方面的异同。
• 5)《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有哪些? • 2.练习题: • 1)思考: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 • 2)试论《诗经》的采集、整理、流传及“六义”之说。(写
在作业本上)
• 3)谈谈《庄子》的艺术特色。 • 4)简析《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写在作业本上) • 5)《孟子》、《庄子》散文有何基本特征?有何现代价值?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文学起源的动因:人类基于生存发展所
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
文学发端的时间:随着双重生产的需要
开始思维和语言交流的远古时代。
文学发源的样式:神话与原始歌谣。
1、文史哲不分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写作 中动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基本具有了叙事文学的特征, 奠定了叙事文学的工与颛顼争帝。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 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 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猜猜战神是谁?
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 十分强悍。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 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制造刀、 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 部落,攻打别的部落。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 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 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 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杀掉蚩尤, 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 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古代文学二神话 优质课件

古代文学二神话 优质课件
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 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 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
如《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
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 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 下。
这则神话即以人的一些常见的生理行为来解释昼夜、 四季以及风的形成。
黄帝、蚩尤之战: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 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 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 斗机作指南车,以 别四方,遂擒蚩尤。
《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淮南子•天文训》所载共工与颛顼争帝: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 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三)神话的保存
主要保存在《山海 经》、《楚辞》《淮 南子》、《庄子》等 古籍中,其中保存神 话较多的是《山海经》 和《淮南子》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一)创世神话。 (二)始祖神话。 (三)洪水神话。 (四)战争神话。 (五)英雄神话。 (六)传奇神话
一、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提供了文学 的创作素材。
散文:《庄子》
赋:《洛神赋》宓妃
3、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 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 海。
4、刑天舞干戚
《山海经·海外西经》: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 ——绪论
文学是什么?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文学概念有 三个含义: 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 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 教等一切文化形态。文学即文化。 狭义文学即我们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 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 如诗歌、小说、散文等。美的艺术之一。文学即 审美。 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 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之为折中义文学。诸 子散文、史传文学等,文学即惯例。
总绪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其意为: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 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1、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 文学本位 这包含如下四层意思: (1)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文学史著作应立足于文学 本位,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 点及其审美价值。
杜甫的《望岳》,《绝句》“迟日江山‛,‚两个黄 鹂‛《春夜喜雨》等 李白的山水诗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 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情感主题
1、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 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 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 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 热烈执著、更带野性色彩。 将仲子兮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 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 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 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 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 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于右任临终诗 ——《望大陆》(又名《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 有殇!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 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原名 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 ‚右任‛为名)
史学思维
文学史属于史学的范畴,撰写文学史应当具有史学的思 维方式。撰述历史力求客观真实,找出决定朝代兴亡盛 衰变化的原因,归纳出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 文学史既然是‚史‛,就要注意‚史‛的脉络,清晰地 描述出承传流变的过程。文学史著作既然是‚史‛,就 要靠描述,用描述式的语言说明情况、现象、倾向、风 格、流派、特点,并予以解释,说明创作的得失及其原 因,说明文学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描述和评价不仅是 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而且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描 述并不排斥评价,在描述中自然包含着评价。文学史著 作既然是‚史‛,就要寻绎‚史‛的规律,而不满足于 事实的罗列。但规律存在于文学事实的联系之中,是自 然而然的结论,而不是从外面贴上去的标签。
2.中国文学发展演进的因素: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见p7-10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首先要考虑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 阔,所以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突出。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 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变化,呈现此盛彼衰、 此衰彼盛的状况。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 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至少在形成后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内是如此。中国文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是应该充分重视 的,当说明文学的演进时,应当在突出主线的同时进行立体交 叉式的描述。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青春有时,气质长存。 文人气质、儒雅风度 才子才女自有一番难得的风姿。
三、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就是自身素质能 力提高的过程,是使自己从由简单到 复杂,由粗疏质朴到文质彬彬、温文 尔雅的过程。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 展演变过程,掌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进而通过文学这个窗口了解中国文化 的基本内涵; 二是通过作品的阅读、分析,掌握中 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 身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理解鉴赏分 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 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 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爱国情怀的作品如:诗人 屈原的作品《离骚》的爱国忠 君情怀。杜甫的《春望》,文 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正 气歌》。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 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文学自觉 人的觉醒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市民、人性、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人情、资本主 义萌芽
“双视角”:朝代分期和文学分期
三古七段是我们处理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的一 种新的视角,我们仍然愿意保留朝代分期(如 本书四卷、九编的划分),作为另一种视角, 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这就是说,我们主张用双视角来处理中国文学三古七段双视角。
二、中国古代文学学习方法论
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中国文学史》和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前者是对中国古 代文学发展脉络的理论总结和梳理,后者是 具体作品的选读。二者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体系。
将《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 一、 以史为纲, 代文学作品选》二者结合起来, 宏观把握。 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其次,在中国文学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些相反 相成的因素,它们的互动作用值得注意。
1、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 动。 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3、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 4、文与道的离合。
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一段逸事: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文化学视角
我们研究文学史要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 学。 文学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演进和整个文化 的演进息息相关。古代的文学家往往多才多艺, 同时是史学家、哲学家、书家、画家,其作品渗 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研究文学要注意借助哲学、 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心理学等邻 近学科的成果和方法。 《千载谁识李将军》,政治、社会学、史学、心 理学。 王维、苏轼(诗文词赋书画政水利美食气功),宋元明清时期的 文人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 愁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与乡土相联的, 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即为此类著作。
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作品, 这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因为文学创作最终体 现为文学作品,没有作品 就没有文学,更没有文学 史。换句话说,文学史著 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阐释文 学作品的演变历程,而前 两个层面都是围绕着这个 核心的。
(3)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是文学理论、文学 批评和文学鉴赏。文学理论是指导文学创作的, 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是文学创作完成以后在读者 中的反应。文学的发展史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共同推进的历史。 (4)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还有文学传媒。传 媒对创作的影响以及传媒给创作所带来的变化, 应当包括在文学史的内容之中。见p5。 总之,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 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 文学史的另一翼。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 作这个主体及其两翼。
三、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
主要表现: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的思念是一个 永恒的主题。 《采薇》,王粲的《登楼赋》,谢朓《晚登三 山还望京邑》, 庾信的《拟咏怀》《宿建德 江》,李煜的《虞美人》。
人文精神
关心人,尤其是关心 的精神生活;尊重人 的价值,尤其是尊重 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 值(自觉自为自强自 尊自信自在自然)。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 就是: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精神的价值。 (人文、人本、人道)
文学史的学习注意:
以袁本为主,多本文学史为参照
(章培恒、郭预衡、罗宗强、游国恩)
研读论著、论文,建国以前的为基 础,辅以建国以后的,注意当代的研 究成果。 作品入手,前后联系,先古后今, 古今结合,方有造诣。
二、作品的学习 1、对于作品的学习,我们要求学习的作品 要读懂,读熟。只有读懂了,才谈得上理解, 谈得上欣赏,最终上升到评价的高度。注重文 学理论批评和文学鉴赏方法的掌握,在弄清线 索的基础上,注重艺术规律的探讨。 对于一些非常优秀的诗歌、短文,我们还 要求能背诵。背诵的必要性,好的东西背下来 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运用起来才能左右 逢源,游刃有余。这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继承祖国灿烂文化的需要。
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 双视角 p11-16
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 分为七段。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