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先秦文学 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史书。(《春秋》《左传》《国 语》)
除了历史著作外, 春秋时期一些杰出的文化巨匠还 将目光直接投向现实社会和人生, 构建出种种不同的社 会理想。说理散文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 出现了《论语》 《墨子》和韵散结合的《老子》。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 的特质, 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这一特点表现在各种文 体之中。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随着周 天子的衰微, 西周、春秋时代的礼乐制度颓然崩溃, 各 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关 怀, 著书立说, 批评时弊, 阐述政见, 互相论辩, 形成 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wenku.baidu.com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首先, 他们立足于现实, 着 眼于现实, 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 的“天命”“鬼神” 等思想。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先秦文学伴随着历史的发展, 在不同的阶段表 现出不同的特点, 大致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 国三个时期。
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贯通夏商文化的不仅是某些相同的制度, 最主 要的是贯穿于这些制度背后的宗教意识形态。夏商 文学与此时的宗教文化形态紧密相关。
巫史文化的昌盛, 同时也促进了散文的发展。 (《九歌》《商书》)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随着周初分封制的推行, 中国 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旧的巫 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 礼乐文化 成了主流。也就是说, 自西周开始 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新文明 阶段。
周代敬礼重德的理性精神, 使人 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 史官原来 的宗教职责迅速淡化, 他们以自己 的历史知识和职业信念自觉地肩负 着对现实的责任, 所谓“史官文化” 也因此而成熟。
五、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 过程, 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 治叙事诗, 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 《诗经》 《楚辞》
六、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 并非一时一 人所作, 它们或由集体创作, 或经 过后人加工修改, 原始作者和创作 年代都难以指实。
先秦文学作品在传承过程中可能 也有所损益。包括两方面情况:师 徒间代代传授的增删;秦火后汉人 的重新编订。
四、文献的综合性特征
先秦文献往往体现出文史哲综 合一体的特征。历史散文内容丰富 多彩, 写作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 具有较突出的叙事文学的特点, 奠 定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大多数 说理散文也不是抽象地进行哲学思 辨或枯燥地讨论政治、人生问题, 而是在文章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带着浓郁的情感, 具有丰富的形象, 文学价值很高。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 式, 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 献记录以后, 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 段时期。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一、由巫到史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 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到战国时期, 讲学成为时尚, 士阶层迅速扩大。 士由于掌握了文化知识, 而为统治者所重视,一时 “礼贤下士” 之风大盛。统治者招徕并敬重贤士, 以谋富国强兵。士的地位空前提高, 推动了学术文化 的发展。当时诸子并起, 代表不同阶级、集团的利益, 他们议论时政, 阐述哲理, 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 盛况。
二、早期的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文字的出现, 是社会文明 的标志之一。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 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 的文字。而甲骨文和金文的产 生却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 为 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 文学提供了条件, 标志着中国 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 合在一起的, 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 确的记载。 《吕氏春秋·古乐》 《尚书·益稷》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论语·八佾》 《礼记·乐记》
四、文献的综合性特征
先秦时期的文化特征决定了文献 呈现为综合的形态。
从商代到春秋时期,文献大多产 生或用于各类仪式之中, 或是巫史 的其他职业性行为。
战国时期, 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 跃, 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于是,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 和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 诸子说理散文成熟了。
其次, 士人的文化和政治地 位空前提高, 他们不再盲目认同 某种既定的秩序, 自主意识和自 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就文学风格而言, 此时是百花齐 放。诸子的生活经历不同, 文化教 养不同, 所处的环境不同, 政治观 点不同, 文学观念也不尽相同, 因 此文章便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 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 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上古巫史不分, 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二、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 学在官府, 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了知识文化, 才能进行文 学创作。
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之际, 分封制度的 解体, 导致上层贵族地位的下 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于 是, 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 一个士阶层, 士的人数迅速增 加,他们的社会作用也日益重要。 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 官学或 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 于是民 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 文 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 里。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主编
第一篇 先秦文学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 远古时期。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 在人们口头代代 流传, 经过漫长的时间, 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由 于时代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 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 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这些远古歌谣和神话, 我 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