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先秦文学 绪论

合集下载

1、先秦文学绪论

1、先秦文学绪论


体、个人)无意识。

(参见朱狄《艺术的起源》)
第 一
在以上诸说中,影响最大的是 劳动起源说和巫术起源说。但都顾 此失彼。

实际上,企图以一种理论解释文
学艺术起源必然会捉襟见肘。世界
先 秦
广大,初民群落众多,生活情境丰 富多彩,心理和愿望随时随地不尽 相同,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其实

很难用一种理论做出全面的解答。
这本是巫术活动的重要特点,在《诗经》

中得到了保留(尤其《颂》,本就是祭 祀用的歌舞曲)。二是与楚辞的深切联

系。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 志》),“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

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王逸《 楚辞章句·九歌

序》)。楚地巫风对楚辞的影响,从浅层 说,屈原的《九歌》十一篇,就是在民
作品。 第二,从文学的观念看,此时的人

们并未把文学当作“别是一科”,并未

认识文学独特的特色。郭绍虞《中国文 学批评史》:“周秦时期所谓‘文学’,

是最广义的文学观念,所以也是最初期
的文学观念。当时所谓‘文学’,是和
[]

学术分不开的,文即是学,学不离文,

所以兼有‘文章’、‘博学’两重意 义。”

时期都是口口相传,直到很久以后,才

被一鳞半爪地记录在古籍中。所以,有 文字记录以前的初民文学,今天已无法

了解其全貌了。基于此,文学史上所谓 先秦,事实上一般是指殷、周到秦统一
[]

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并且,由于殷商的 史料极其匮乏,对先秦文学史比较详细

的描述,又是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 世纪初)开始的。

02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精编版

02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精编版
代这些对女神和始母的祭拜相关
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石砌祭坛 全裸孕妇陶塑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女神庙 彩塑女神头像
先秦文学 绪论
上古神话
? 殷墟甲骨有“出入日”记载, 可知直至殷商仍保留迎日、 送日的太阳崇拜仪式。《山 海经》中“一日方至,一日 方出,皆载于乌”、帝俊妻 羲和生十日的故事等等,无 疑与崇日活动互为因果。
?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等“九流”“十 家”,儒家的孔、孟、荀,道家的 老、庄、列,法家的申、慎、韩, 墨家的墨子,名家的邓析、尹文、 公孙龙和惠子,纵横家的苏子和张 子,此外还有兵家的孙子等等
先秦文学 绪论
六、荆楚文化与楚辞赋
? 荆楚之地仍较多保留了巫觋 文化的风俗习惯,《汉书》 称楚“信巫鬼,重淫祀”。
先秦文学 绪论
四、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 《汉书·艺文志》:“君举 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 书》。
? 今见更多富于文学色彩的历 史散文大多形成于春秋战国 时期。
晋太史董狐 先秦文学 绪论
五、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 诸子散文著作是诸子百家记录师说、 表述观点的特有形式,其兴盛与春 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 文化语境密不可分。
先秦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的主流精神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定下基调
? 始于夏商强化于有周一代的宗法政治,为先秦文学注入了较 强的担承精神、忧患意识和兴寄指归。
? 吟诗为文作为文人学士抒发情怀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始 终都占据着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正宗位置。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完 谢谢欣赏!
第一编

副标题
先秦文学 论
绪论
? 第一节 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 ? 第二节 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 第三节 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绪论

第二、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某些作品是史学著 作,如《国语》、《左传》、《战国策》。 某些作品是哲学著作,如《老子》、《易 经》《孟子》、《庄子》。 这些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第三、作品的创作者作者和创作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 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 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确指。 《周易》后世儒者认为经历了一个 “人更三代,世历三古”的漫长过程。 《诗经》的作者与成书则更加复杂。
第二、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 手法、欣赏效果等。
目录
1 2 3 4 绪论
上古神话
《诗经》 诸子散文 屈原与楚辞
5
1
绪 论
一、先秦社会的历史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在先秦时期,这是从远古经夏、商、周三
代直至秦统一(前221年)之前的漫长的历
史时期。 先秦文学就是指秦统一之前的中华
大地上的产生发展的文学。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 古时期。远古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我们
二、神话作品及其保存的文献
重要的神话作品: 《女娲补天》《女娲抟黄土造人》《夸父 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黄帝擒 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神话保存的文献典籍: 中国在远古时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 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保存下来,只是在一 些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楚辞》、《淮南 子》、《庄子》等古籍具有浓郁的汉语文字的印记。
第一、由巫到史 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
四、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1 2 3 4 上古巫史不分,史的职务也是宗教性的。 一般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外,还从事有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绪论

2、贵族文学的兴起
●学在官府
○《國語•周語》:爲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 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
○《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 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 以聞于天子。
3、士的兴起
●贵族地位下降(孔子);平民地位上升(墨子)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興起:孔门弟子 ●诸侯间的人才争夺
1、文史哲混沌不分
●史传散文和哲学散文的文学性(《左传》《史记》、 《论语》、《老子》等)
2、作者和年代难以指实
●《诗经》:极个别可以确定,少数为公卿列士所献, 多数采自民间。
●史传文学:《左传》、《国语》等作者仍有争议, 《战国策》为汉人所编。
●諸子散文:集体创作、后学增益(《論語》、《孟 子》、《莊子》等,《老子》例外。)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1、文学的目的和功用 A儒家:强调政治道德功能:兴观群怨。 B墨家:尚质。不仅在生活层面主张简朴,在文学
上也极力推崇简朴、实用的表达方式。
C道家:审美,为现实人生寻求一种美学的超越。认 为文学的目的就应该通过对自然的领悟和回归达成 对现实人生的超越,充分享受生命的快乐。
先秦文學·緒論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
1、传说時期的记录下 来。
○《伊耆氏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 木歸其澤!(《禮記•郊特牲》)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吳越 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2、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甲骨文
道家则主张文学从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在 宇宙自然重寻求个体精神的自由。
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
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 过乐观之生活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绪论

中国文学的滥觞期时间——源远流长:远古(三皇五帝前30-21世纪,口头文学;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诗经》,明确的文字记载)--前221年秦朝的建立;成就:辉煌灿烂,令国人骄傲和自豪(以《诗经》、《论语》、《孟子》老、庄著作等经典为例,体会其诗情画意与深刻的哲理)先秦文学辉煌成就一、大批经典的出现,历久弥新二、各种文体的源头: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

”散文——甲骨卜辞;诗——《诗经》、《楚辞》;小说——神话传说;《左传》、《战国策》情节与人物、场面描写;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戏曲——《九歌》的祭祀表演辞赋——《楚辞》(骚体赋)骈文——《尚书》:“满招损,谦受益”;《老子》大量对偶句三、儒家、道家对作家人生观的决定性影响(外儒内道)及其对文学观念的影响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远古神话传说诗歌:1、诗经——现实主义源头;2、楚辞—浪漫主义源头散文:1、历史散文(叙事散文);2、诸子散文(说理散文)先秦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西周以前和西周口头文学——歌谣、神话;书面文学——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尚书》《诗经》第二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期历史散文——《春秋》《国语》《左传》诸子散文——《老子》《论语》第三阶段:战国中后期,兴盛期历史散文——《战国策》诸子散文——《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先秦文学的形态诗乐舞三位一体文史哲不分若干要求几种文学史对比看,全面了解发展的历史文学史与作品选:文学的发展脉络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印证看背诵经典,否则入宝山而空手回,抱憾终身博览群书,不要仅限于教材,不要仅限于文学,还要广泛了解哲学历史等方面知识第一章上古歌谣与神话口头文学的零星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存疑;神话的定义: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口头文学,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

先秦文学概论

先秦文学概论
提醒: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5、先秦文学思潮:理性主义

重现实,轻玄感 中国的农耕文明 理性早启:中国社会自秦汉后已进入循 环往复之中。“一治一乱”。中国怪圈 的打破是被西方外来侵略 长时间的寿命, 僵化,消极(但同时也是优点:韧性) 文化早熟:在春秋战国、秦朝文化、 政治制度等就达到很高的文明程度,无 以为继
(六)、一些细碎的知识

如《老子》与兵家思想 文献学《左传》 传 注 笺 正义 集解 散文的区分
谢 谢


理性早启的后果: 过早发展了 大脑(心)——对内——人事—— 阴谋 文化的内敛 理学 四肢——对外——自然界——科技

补充:乐感文化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 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 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 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若《牡丹亭》之返魂, 《长生殿》之重圆,其最着之一例也。《西厢记》 之以惊梦终也,未成之作也,此书若成,吾乌知其 不为《续西厢》之浅陋也?有《水浒传》矣,曷为 而又有《荡寇志》?有《桃花扇》矣,曷为而又有 《南桃花扇》?有《红楼梦》矣,彼《红楼复梦》 《补红楼梦》《续红楼梦》者曷为而作也?又曷为 而有反对《红楼梦》之《儿女英雄传》?故吾国之 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 《红楼梦》耳。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3)乐感文化和罪感文化的基础 • 中国的乐感文化以身心与宇宙自然合一 为基础 天行健 ,积极 天人合一,追求和谐 • 西方罪感文化以灵魂皈依上帝为基础
6、学习先秦需要补充的知识点,结 合哲学、文化、美学论题来分析文学 (一)、中国知识分子哲学思想的发展 (老庄) 从儒道互补到三教合一 苏轼 全真教 理学 (二)、孔子的思想(论语) 礼乐 中 庸和仁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绪论
现在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歌谣 :
• (1)劳动歌谣: 《吴越春秋 弹歌》 弹歌》 )劳动歌谣: 吴越春秋·弹歌 • (2)宗教生活中的祭歌和咒语:《礼记·郊 )宗教生活中的祭歌和咒语: 礼记 郊 特牲》所载的伊耆氏的《蜡辞》 特牲》所载的伊耆氏的《蜡辞》 • (3)抒情性的歌谣: )抒情性的歌谣: • A、《候人歌》B、《破斧歌》 A、《候人歌》 、 破斧歌》
思考题:
•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 2、礼乐文化与巫文化有什么不同特点? 、礼乐文化与巫文化有什么不同特点? • 3、先秦文学形态的特点是什么? 、先秦文学形态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书目
• 1、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 吕思勉: 先秦学术概论》 东方出版中心 年版。 吕思勉 年版 • 2、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 1984年版。 年版。 年版 • 3、翦伯赞:《先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第二版。 、翦伯赞: 先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年第二版 •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 月第1 、余英时: 士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第 版。 • 5、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许倬云: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月第1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 版 年 月第 • 6、李泽厚:《美的历程》 、李泽厚: 美的历程》 • 7、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5月第 版; 月第1版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三联书店, 年 月第
月第1版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92年2月第 版。 赫逊河畔谈中国铜器铭 散文的发展:甲骨卜辞、 文——《尚书》盘庚篇 《尚书》盘庚篇——《尚书》—— 《尚书》 各国史书: 春秋》 私撰史书: 各国史书:《春秋》——私撰史书:《左 私撰史书 国语》 战国策》 诸子散文。 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 • (二)诗歌的发展:甲骨卜辞中的韵文 诗歌的发展:甲骨卜辞中的韵文— —《周易》中的某些卦爻辞、钟鼎铭文中 《周易》中的某些卦爻辞、 的韵语——《诗经》——《楚辞》 的韵语 《诗经》 《楚辞》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绪论


31
四、中国人的名、字和号
古人有名有字。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 符号。古時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名和 字也是两个既有区別又有联系的概念。 ( 一) 名 1、古人取名有五法六忌 五法:信法、义法、象法、假法、类法 六忌: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畜牲、器帛 2、古人取名的准则 趋時尚、辩性别、忌冷僻 、忌谐音、忌歧义
17
(三)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 即反映早期社会部落之间斗争的神话。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 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准南子· 天文训》) ‚黄帝擒蚩尤‛:‚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 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 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 尤。‛(《山海经· 大荒北经》)
15
(二)人类对自然斗争的神话 即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神话 。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 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 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 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 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 览冥训》)
‘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把神话中
本来只有一足的夔,解释为夔有一个就够
了)。
20
(二)神话宗教化
月亮神话的演变:“有女子方浴月。帝
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山海经·大荒西经》)但后来却演变
为‚嫦娥奔月‛的仙话。《淮南子·览冥
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
18
二、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的精神

先秦文学 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 知识点总结

绪论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2、文、史、哲不分。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

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

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

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

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2、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

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发展。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

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

4、楚地文化与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

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四、先秦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五、先秦文学特征: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

培训_课件先秦文学绪论

培训_课件先秦文学绪论

3、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成了文 学的主要创作者。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 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 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国语·周语》中所说的“使公卿至于 列士献诗”,公卿、列士就都是贵族。 《诗经》中的三《颂》就都是贵族创 作的诗歌。于是贵族文学出现了。
4、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 者。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这个概念, 是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 国以前的历史进程,它的 上限没有明显的界定,大 致包括我国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 个历史阶段。先秦文学就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 歌谣和神话
1.传说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 话
传说时期的文学即原始社会 的文学,简称为原始文学,也有 称为上古文学的。传说时期的文 学样式只有两种,一是歌谣,一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 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如《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而其 中的颂诗,是祭祀时用的歌舞曲。约在春秋以后, 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 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形态
1.先秦文学的形态——文史哲不分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 文学。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形态。先秦有 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或哲学著作也 富有文学意味。
3.战国时代 “百家争鸣”,士人成为 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他们关注现实,各具 个性,其文学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百家争 鸣)。
“百家争鸣”与战国诸子散文“百花争 艳”:如《孟子》散文犀利,《庄子》散文 恣肆,《荀子》散文浑厚,《韩非子》散文 峻峭。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反映在文学 艺术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蜡辞》虽然是以祝词的面貌出现,但本质 上实具有“咒语”的作用。在这里,人们将自 己的希望当作力量,并企图以自己的意志和语 言命令自然,以保护自己的农作物。但这也就 说明了蜡祭的两重性:一方面表示了对自然的 无力,另一方面表示了企图控制自然的不可抑 止的欲望。正如乔治·汤姆逊在《论诗歌源流》

中国文学史(一)总绪论、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中国文学史(一)总绪论、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散文文史哲不分,无纯文学。 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1、历史散文在史官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 生并成熟起来。诸子散文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 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 起来。 2、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由宗教颂赞祷祝诗到 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的过程。 三、作者与年代难以确定。
二、甲骨文和金文的 产生,标志着中国 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吕氏春秋 · 古乐》:“昔葛天 氏之乐 , 三人操牛尾 , 投足 以歌八阙 : 一曰载民 , 二曰 玄鸟 , 三曰遂草木 , 四曰奋 五谷 , 五曰敬天常 , 六曰建 帝功 , 七曰依地德 , 八曰总 万物之极”。
功能: 1、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 具有重大意义。 2、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 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 3、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 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
二、文献资料 中国上古的神话思维相当发达, 但资料零散不全。 《诗经》、《楚辞》保存神话 较多。史书中的神话大多经过 改造。诸子中《庄子》援引神 话最多。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 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存 在《淮南子》
(三)近古(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在这一阶段文人市民化、创作主体商品化成新趋势;创作主体 的个性主体高扬;传统文体发展不大,通俗文体(特别是小 说)生机勃勃。 明嘉靖——鸦片战争:文学集团和派别大量涌现, 并发生论争;戏曲和小说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 于异邦的观念,成为文学的基调;文学被视为 社会改良的工具;小说的地位受肯定;报刊文 体出现并通俗化。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
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 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 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 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 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 的故事情节是虚幻的,但它的思 想观念是真实的。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先秦文学绪论及第一章原始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先秦文学绪论及第一章原始文学

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学的分期按史学坐标系把先秦文学划分为一.三皇五帝时代:(BC 26~22世纪)传说中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这个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劳动是集体行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这也就是儒家经典中称赞的“大同时代”。

《礼记·礼运》这样记载:大道之行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禅让制,无文字,但有文学,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学主要是一些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语句简短,节奏明快,歌、乐、舞三位一体,集体性的口头创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社会(约前21~前771):大约BC21世纪时,传说夏禹创建了夏朝。

①夏朝(BC 21~16世纪):奴隶制的开端。

主要是生产力发展,导致阶级分化,禹“传子不传贤”“家天下”正是这种转变的反映。

夏代有无文字,不得而知,文献中记载有关夏代的历史多属传说性质,其诗歌、谣谚和散文可靠的也很少,《尚书?汤誓》引有一首相传是夏桀的民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表达了人民对暴君的不满和反抗,感激激越,声韵铿镪。

②殷商(约公元前16~11世纪)奴隶制的发展期成汤灭夏以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大国。

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最后一个国王叫纣王,此人在开发我国东南地区上,有一定贡献,但又“好酒淫乐”,“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百姓怨 ,而诸侯有衅者”(《史记?殷本纪》)约在公元前1027前,被周武王姬发推翻。

公元前14世纪文字的发明,在文字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从此,开始有初步定型的文字(甲骨文),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

现存《尚书》中《盘庚》等五篇,是比较可信的商代史料(语言古奥艰涩,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先秦文学 PPT课件

先秦文学 PPT课件

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
头文学,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
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
日有日神
羲和 常羲 飞廉 共工 祝融 屏翳 女魃
月有月神
风有风神
水有水神
火有火神 雨有雨师 旱有旱神 雷有雷公 电有电母
自 然 界 处 处 有 神
(二)神话的产生 1、对自然界 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对一些特殊的灾 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引起的 惊奇和恐慌。 2、和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思维观有关。幻想出世 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三)图腾歌谣。
《吕氏春秋· 音初》中的《燕燕往飞》:
燕燕往飞。
情况记载较详: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 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 争博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 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 实始作为北音。
(四)婚恋歌谣 《候人歌》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 ·音初篇》)
(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 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 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 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四、中国古代神话的散失与演变
五、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一)神话的概念
中国上古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
(一)创世神话。
(二)始祖神话。 (三)洪水神话。
(四)战争神话。
(五)英雄神话。
(六)传奇神话
(一)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 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 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里。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和文化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难以

截然区分。就其最显要者而言,先秦文
学与巫术即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 ( 舜 ) 即 帝 位 …… 击 石 拊 石 , 以 歌

《九韶》,百兽率舞。”《吕氏春秋·仲

夏纪》:“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 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

一 编
先秦文学
上古歌谣 神话传说

诗 歌散 文
秦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经 楚辞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
绪 论

二、先秦文学的理论问
一 题之一:文学艺术的起源


?1 文学艺术何时产生
秦 ?2 文学艺术怎样产生


第一个疑问,人们异
绪 口同声:文学艺术的历史和
论 人类的历史一样长远悠久。
[]
第 一
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 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 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
第一章《诗经略论》)
第 一
关于第二个疑问——文学艺术
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却聚讼纷纭。 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诸说:

A、起源于劳动。
B、起源于模仿。

C、起源于游戏。

D、起源于巫术。
[]

E、起源于情思交流的需要。

F、起源于季节变换的符号。 G、起源于心灵深处的幻觉或(集

体、个人)无意识。

(参见朱狄《艺术的起源》)
[]

体情形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毋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绪论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庄子——运用“寓言”、“重言”、“卮言 ”等文学手法文章充满奇思逸想。
孟子——纵横捭阖,凌厉逼人,比喻生动形 象,文风至大至刚而饶有韵味。
荀子——述理缜密,善用譬喻,长于铺排, 风格浑厚。
《战国策》——奇谲恣肆、雄隽华赡、姿态 万方。
韩非子——文章无所顾忌,峻峭犀利入木三 分,淋漓酣畅。
先秦文学作者流变
古清 风韵
(1)夏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 承担者是巫觋,《诗经》中一些祭祖的诗歌,如 《大雅·生民》等,都是宫廷巫师的作品。
(2)商之际,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商 书》中的《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 《微子》诸篇是史家最早的散文创作。史官所录朝 廷诰誓,辞风质朴,不加文饰。
公元前841年
中国古代文学 公元1919年
中国古代文学的 历史演变
➢先 秦 : 浑 融 辉 煌 的 文 学 源 头
➢ 两汉:辞赋蔚兴,传记文学的成立和诗
体的整合
➢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
兴起和文学审美的提升
➢ 隋唐五代:诗的黄金时代 ➢ 宋代:诗词文并行,以词称盛 ➢ 元代:通俗文学兴盛,戏曲最盛 ➢ 明代:小说兴盛,新旧文学思潮交争 ➢ 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

➢ 晚清:旧文学的新变与新文学的呐喊
“先秦”概念
狭义——指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
广义: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以及春 秋战国先秦阶段。
一、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一、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 二、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三、周代礼乐与《诗经》 四、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五、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六、荆楚文化与楚辞赋
《周易》中《屯·六二》: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抢婚制度)

先秦文学概论

先秦文学概论
先秦文学 概论
一、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 文学。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 先秦文学尚未从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 来,所以先秦文学的特征与这时特殊的文化形 态密切相关。 1、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文字产生以 前的远古时期。远古歌谣和神话传说,我们称 为传说时期的文学,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二、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见书本1014页) 1、发愤著书 2、忧国忧民 3、放言无惮 4、深于取象
5、楚地文化与楚辞 战国时代,礼坏乐崩,诗歌创作在北方归于沉寂。 而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楚辞。楚辞的出现,不仅给战国诗坛增添了异彩, 而且直接开创了我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对后代的 文学影响极其深远。 章学诚:“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 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散文和诗歌) 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 (《文史通义》内篇《诗教上》)
3、礼乐文化(敬天保民、敬礼重德) 与西周春秋文学 诗歌:《诗经》 历史散文:《春秋》、《左传》、 《国语》 说理散文:《论语》、《墨子》、 《老子》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体现为一 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 的特征。
4、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变革最剧烈的时期。这一时 期,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建立起来。各国统治者为 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财富,大力进行兼并战争;为了保 全自己,削弱和兼并他人,又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活动。 华夏民族就在这种大混乱、大变革中走向统一。这一时 期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空前活跃、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 其突出表现是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纵横、阴阳、 名、杂、农、小说)局面的形成。 特征:一、立足于现实。二、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诸子散文,如《孟子》、 《荀子》、《韩非子》、《庄子》等。历史散文的成就 也非常引人注目。《战国策》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的 言行,此书文辞生动,横肆辩丽,一直作为战国散文的 代表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 式, 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 献记录以后, 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 段时期。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一、由巫到史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 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随着周 天子的衰微, 西周、春秋时代的礼乐制度颓然崩溃, 各 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关 怀, 著书立说, 批评时弊, 阐述政见, 互相论辩, 形成 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首先, 他们立足于现实, 着 眼于现实, 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 的“天命”“鬼神” 等思想。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主编
第一篇 先秦文学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 远古时期。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 在人们口头代代 流传, 经过漫长的时间, 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由 于时代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 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 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这些远古歌谣和神话, 我 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 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 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上古巫史不分, 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二、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 学在官府, 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了知识文化, 才能进行文 学创作。
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之际, 分封制度的 解体, 导致上层贵族地位的下 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于 是, 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 一个士阶层, 士的人数迅速增 加,他们的社会作用也日益重要。 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 官学或 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 于是民 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 文 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 里。
其次, 士人的文化和政治地 位空前提高, 他们不再盲目认同 某种既定的秩序, 自主意识和自 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就文学风格而言, 此时是百花齐 放。诸子的生活经历不同, 文化教 养不同, 所处的环境不同, 政治观 点不同, 文学观念也不尽相同, 因 此文章便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四、文献的综合性特征
先秦文献往往体现出文史哲综 合一体的特征。历史散文内容丰富 多彩, 写作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 具有较突出的叙事文学的特点, 奠 定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大多数 说理散文也不是抽象地进行哲学思 辨或枯燥地讨论政治、人生问题, 而是在文章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带着浓郁的情感, 具有丰富的形象, 文学价值很高。
四、文献的综合性特征
先秦时期的文化特征决定了文献 呈现为综合的形态。
从商代到春秋时期,文献大多产 生或用于各类仪式之中, 或是巫史 的其他职业性行为。
战国时期, 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 跃, 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于是,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 和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 诸子说理散文成熟了。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史书。(《春秋》《左传》《国 语》)
除了历史著作外, 春秋时期一些杰出的文化巨匠还 将目光直接投向现实社会和人生, 构建出种种不同的社 会理想。说理散文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 出现了《论语》 《墨子》和韵散结合的《老子》。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 的特质, 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这一特点表现在各种文 体之中。
五、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 过程, 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 治叙事诗, 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 《诗经》 《楚辞》
六、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 并非一时一 人所作, 它们或由集体创作, 或经 过后人加工修改, 原始作者和创作 年代都难以指实。
先秦文学作品在传承过程中可能 也有所损益。包括两方面情况:师 徒间代代传授的增删;秦火后汉人 的重新编订。
二、早期的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文字的出现, 是社会文明 的标志之一。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 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 的文字。而甲骨文和金文的产 生却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 为 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 文学提供了条件, 标志着中国 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 合在一起的, 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 确的记载。 《吕氏春秋·古乐》 《尚书·益稷》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论语·八佾》 《礼记·乐记》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先秦文学伴随着历史的发展, 在不同的阶段表 现出不同的特点, 大致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 国三个时期。
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贯通夏商文化的不仅是某些相同的制度, 最主 要的是贯穿于这些制度背后的宗教意识形态。夏商 文学与此时的宗教文化形态紧密相关。
巫史文化的昌盛, 同时也促进了散文的发展。 (《九歌》《商书》)
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到战国时期, 讲学成为时尚, 士阶层迅速扩大。 士由于掌握了文化知识, 而为统治者所重视,一时 “礼贤下士” 之风大盛。统治者招徕并敬重贤士, 以谋富国强兵。士的地位空前提高, 推动了学术文化 的发展。当时诸子并起, 代表不同阶级、集团的利益, 他们议论时政, 阐述哲理, 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 盛况。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随着周初分封制的推行, 中国 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旧的巫 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 礼乐文化 成了主流。也就是说, 自西周开始 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新文明 阶段。
周代敬礼重德的理性精神, 使人 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 史官原来 的宗教职责迅速淡化, 他们以自己 的历史知识和职业信念自觉地肩负 着对现实的责任, 所谓“史官文化” 也因此而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