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绪论
1、先秦文学绪论
绪
体、个人)无意识。
论
(参见朱狄《艺术的起源》)
第 一
在以上诸说中,影响最大的是 劳动起源说和巫术起源说。但都顾 此失彼。
编
实际上,企图以一种理论解释文
学艺术起源必然会捉襟见肘。世界
先 秦
广大,初民群落众多,生活情境丰 富多彩,心理和愿望随时随地不尽 相同,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其实
文
很难用一种理论做出全面的解答。
这本是巫术活动的重要特点,在《诗经》
编
中得到了保留(尤其《颂》,本就是祭 祀用的歌舞曲)。二是与楚辞的深切联
先
系。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 志》),“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
秦
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王逸《 楚辞章句·九歌
文
序》)。楚地巫风对楚辞的影响,从浅层 说,屈原的《九歌》十一篇,就是在民
作品。 第二,从文学的观念看,此时的人
秦
们并未把文学当作“别是一科”,并未
文
认识文学独特的特色。郭绍虞《中国文 学批评史》:“周秦时期所谓‘文学’,
学
是最广义的文学观念,所以也是最初期
的文学观念。当时所谓‘文学’,是和
[]
绪
学术分不开的,文即是学,学不离文,
论
所以兼有‘文章’、‘博学’两重意 义。”
秦
时期都是口口相传,直到很久以后,才
文
被一鳞半爪地记录在古籍中。所以,有 文字记录以前的初民文学,今天已无法
学
了解其全貌了。基于此,文学史上所谓 先秦,事实上一般是指殷、周到秦统一
[]
绪
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并且,由于殷商的 史料极其匮乏,对先秦文学史比较详细
论
的描述,又是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 世纪初)开始的。
02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精编版
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石砌祭坛 全裸孕妇陶塑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女神庙 彩塑女神头像
先秦文学 绪论
上古神话
? 殷墟甲骨有“出入日”记载, 可知直至殷商仍保留迎日、 送日的太阳崇拜仪式。《山 海经》中“一日方至,一日 方出,皆载于乌”、帝俊妻 羲和生十日的故事等等,无 疑与崇日活动互为因果。
?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等“九流”“十 家”,儒家的孔、孟、荀,道家的 老、庄、列,法家的申、慎、韩, 墨家的墨子,名家的邓析、尹文、 公孙龙和惠子,纵横家的苏子和张 子,此外还有兵家的孙子等等
先秦文学 绪论
六、荆楚文化与楚辞赋
? 荆楚之地仍较多保留了巫觋 文化的风俗习惯,《汉书》 称楚“信巫鬼,重淫祀”。
先秦文学 绪论
四、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 《汉书·艺文志》:“君举 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 书》。
? 今见更多富于文学色彩的历 史散文大多形成于春秋战国 时期。
晋太史董狐 先秦文学 绪论
五、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 诸子散文著作是诸子百家记录师说、 表述观点的特有形式,其兴盛与春 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 文化语境密不可分。
先秦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的主流精神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定下基调
? 始于夏商强化于有周一代的宗法政治,为先秦文学注入了较 强的担承精神、忧患意识和兴寄指归。
? 吟诗为文作为文人学士抒发情怀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始 终都占据着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正宗位置。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完 谢谢欣赏!
第一编
绪
副标题
先秦文学 论
绪论
? 第一节 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 ? 第二节 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 第三节 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
20 先秦文学 绪论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 式, 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 献记录以后, 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 段时期。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一、由巫到史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 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随着周 天子的衰微, 西周、春秋时代的礼乐制度颓然崩溃, 各 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关 怀, 著书立说, 批评时弊, 阐述政见, 互相论辩, 形成 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首先, 他们立足于现实, 着 眼于现实, 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 的“天命”“鬼神” 等思想。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主编
第一篇 先秦文学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 远古时期。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 在人们口头代代 流传, 经过漫长的时间, 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由 于时代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 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 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这些远古歌谣和神话, 我 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 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 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上古巫史不分, 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二、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 学在官府, 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了知识文化, 才能进行文 学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绪论、先秦文学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 状态; 二、《诗经》及史传散文、诸子散文等 成熟的文学作品已出现, 但作者和时代 难以确定。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一、由巫到史: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 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构木 为巢”、“钻燧取火”等。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 由此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殷商宗 教迷信之风大盛,鬼神权威至高无上,出现了 歌舞娱神的巫和掌文字记录的史这两种专职人 员,促进了巫文化和史文化的发展。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由 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 记事、写人。从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 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文史哲界 限不清,人们的思维还带有文明史初期具象思 维的诸多特点,因而其历史散文带有极强的文 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 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 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使 记叙记言声情并茂。
先秦时期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 我国历史散文的产生比说理性的诸子散 文要早得多,它的发展与文字、史官的 产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 文字和史官产生甚早,据考古发现和文 献记载,夏代前夕已经产生。当时史官 分左史、右史等。一般认为,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各有所司。至春秋末战国之 世,史官地位虽不如前,然各国诸侯看 重修史,史官四散在诸侯,史籍大兴, 出现了“百国春秋”,体例颇有融合。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四、早期的历史散文《尚书》: 《尚书》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 文献汇编,分为典、谟、训、诰、 誓、命等类别,总特点是质木古朴, 佶屈聱牙。《尚书》的作品篇幅由 简到繁,说理日趋细密。运用了一 些修辞手段,带有一定的形象性。 运用了语气词,表现了说话人的口 吻,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尚书》 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正在走向成熟。
1 先秦文学 绪论
返回
• 早期的歌谣是与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的。 《吕氏春秋· 古乐》记载了上古一个叫做“葛 天氏”的部落歌舞祭祀的活动: •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 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 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 • 三人手持牛尾一边投足一边歌唱。这些歌词 虽已不存,但从其歌唱的八阕题目来看,内 容当是对天、地、祖先神灵的颂赞,祈祷风 调雨顺、五谷丰登、草木繁茂,与农业、畜 牧业生产劳动密切关联。
中国文学史 (一)
周琳 1505417509@
第一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先秦文学目 录
绪论 上古神话 《诗经》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屈原与楚辞
何为“先秦” ?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 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 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 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 第三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 传说时期的文字 • 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 诗乐舞紧密结合
文学艺术的起源:劳动说
• 1、文字产生前: • 传说时期的文字 远古歌谣与神话。 2、文字产生后: “仓颉造字说” 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 产生。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诗歌最早是和音乐、舞蹈相结合在一起。
《的文学是远古歌谣。它是与音乐、舞蹈艺术结 合在一起产生的。它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和人际交 往情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古人劳动时为了协调劳动节 奏,减轻疲劳,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收获的喜悦而创作了 歌谣。上古人类除了劳动之外,还有人际交往等社会活 动,在这些交往中难免有感情的交流和表达。人们的喜 怒哀乐愁以及爱和恨都需要用语言声音表达出来,就会 产生歌谣。远古歌谣绝大多数都因没有记载和流传下来 而湮没无闻。
先秦文学绪论
中国文学的滥觞期时间——源远流长:远古(三皇五帝前30-21世纪,口头文学;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诗经》,明确的文字记载)--前221年秦朝的建立;成就:辉煌灿烂,令国人骄傲和自豪(以《诗经》、《论语》、《孟子》老、庄著作等经典为例,体会其诗情画意与深刻的哲理)先秦文学辉煌成就一、大批经典的出现,历久弥新二、各种文体的源头: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
”散文——甲骨卜辞;诗——《诗经》、《楚辞》;小说——神话传说;《左传》、《战国策》情节与人物、场面描写;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戏曲——《九歌》的祭祀表演辞赋——《楚辞》(骚体赋)骈文——《尚书》:“满招损,谦受益”;《老子》大量对偶句三、儒家、道家对作家人生观的决定性影响(外儒内道)及其对文学观念的影响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远古神话传说诗歌:1、诗经——现实主义源头;2、楚辞—浪漫主义源头散文:1、历史散文(叙事散文);2、诸子散文(说理散文)先秦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西周以前和西周口头文学——歌谣、神话;书面文学——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尚书》《诗经》第二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期历史散文——《春秋》《国语》《左传》诸子散文——《老子》《论语》第三阶段:战国中后期,兴盛期历史散文——《战国策》诸子散文——《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先秦文学的形态诗乐舞三位一体文史哲不分若干要求几种文学史对比看,全面了解发展的历史文学史与作品选:文学的发展脉络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印证看背诵经典,否则入宝山而空手回,抱憾终身博览群书,不要仅限于教材,不要仅限于文学,还要广泛了解哲学历史等方面知识第一章上古歌谣与神话口头文学的零星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存疑;神话的定义: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口头文学,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
先秦文学绪论
• (1)劳动歌谣: 《吴越春秋 弹歌》 弹歌》 )劳动歌谣: 吴越春秋·弹歌 • (2)宗教生活中的祭歌和咒语:《礼记·郊 )宗教生活中的祭歌和咒语: 礼记 郊 特牲》所载的伊耆氏的《蜡辞》 特牲》所载的伊耆氏的《蜡辞》 • (3)抒情性的歌谣: )抒情性的歌谣: • A、《候人歌》B、《破斧歌》 A、《候人歌》 、 破斧歌》
思考题:
•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 2、礼乐文化与巫文化有什么不同特点? 、礼乐文化与巫文化有什么不同特点? • 3、先秦文学形态的特点是什么? 、先秦文学形态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书目
• 1、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 吕思勉: 先秦学术概论》 东方出版中心 年版。 吕思勉 年版 • 2、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 1984年版。 年版。 年版 • 3、翦伯赞:《先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第二版。 、翦伯赞: 先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年第二版 •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 月第1 、余英时: 士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第 版。 • 5、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许倬云: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月第1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 版 年 月第 • 6、李泽厚:《美的历程》 、李泽厚: 美的历程》 • 7、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5月第 版; 月第1版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三联书店, 年 月第
月第1版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92年2月第 版。 赫逊河畔谈中国铜器铭 散文的发展:甲骨卜辞、 文——《尚书》盘庚篇 《尚书》盘庚篇——《尚书》—— 《尚书》 各国史书: 春秋》 私撰史书: 各国史书:《春秋》——私撰史书:《左 私撰史书 国语》 战国策》 诸子散文。 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 • (二)诗歌的发展:甲骨卜辞中的韵文 诗歌的发展:甲骨卜辞中的韵文— —《周易》中的某些卦爻辞、钟鼎铭文中 《周易》中的某些卦爻辞、 的韵语——《诗经》——《楚辞》 的韵语 《诗经》 《楚辞》
先秦文学绪论
琛
31
四、中国人的名、字和号
古人有名有字。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 符号。古時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名和 字也是两个既有区別又有联系的概念。 ( 一) 名 1、古人取名有五法六忌 五法:信法、义法、象法、假法、类法 六忌: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畜牲、器帛 2、古人取名的准则 趋時尚、辩性别、忌冷僻 、忌谐音、忌歧义
17
(三)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 即反映早期社会部落之间斗争的神话。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 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准南子· 天文训》) ‚黄帝擒蚩尤‛:‚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 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 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 尤。‛(《山海经· 大荒北经》)
15
(二)人类对自然斗争的神话 即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神话 。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 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 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 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 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 览冥训》)
‘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把神话中
本来只有一足的夔,解释为夔有一个就够
了)。
20
(二)神话宗教化
月亮神话的演变:“有女子方浴月。帝
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山海经·大荒西经》)但后来却演变
为‚嫦娥奔月‛的仙话。《淮南子·览冥
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
18
二、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的精神
中国文学史·先秦绪论
绪 论
一、文学形态:诗乐舞一体;
文史哲不分;
二
、创作主体:巫→ 史→贵族
→士
原始歌谣
1、与劳动生活紧密联系: (1)《淮南子· 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 ‘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2)《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吕氏春秋》) (3)上古伊耆氏时代的《蜡辞》:“土反其宅,水 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 性》) (4)《周易· 归妹· 上六》:女承筐 ,无实;士刲羊, 无血。
绪论
上古神话 《诗经》 《楚辞》 叙事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
说理散文:《孟子》、《庄子》、《荀子》。
“先秦”的历史断限:
绪 论
广义:秦统一中国前直至远古,包 括原始社会(尧、舜、禹)、奴 隶社会(夏商周、春秋)、封建 社会(战国)。 狭义:即秦先,也就是指秦统一中 国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所说的先秦文学主要是指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第二节 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
1、创世神话 《艺文类聚》中“盘古开
天地”的故事。 《绎史》卷一《开辟原始》引《五运纪 年历》中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雷 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 极五岳,血液为江海,筋脉为地理,肌肉 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 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
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 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
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
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 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先秦文学 知识点总结
绪论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2、文、史、哲不分。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
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
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
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
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2、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
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发展。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
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
4、楚地文化与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
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四、先秦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五、先秦文学特征: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①伏羲I)画八卦:“伏羲作八卦,是自先秦以来相传的说法,向无疑议。
但当时尚无文字,是否史实,极可商量。
我们只能肯定,八卦出现于远古时代,相传是伏羲所作。
或曰八卦即原始文字。
”II)作十言之教:《左传·定公四年》《正义》引《易》云:“伏羲作十言之教,曰:干、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十言’中之‘消’、‘息’,皆抽象的观念,绝非原始社会所能产生。
所以,伏羲作十言之教的说法,亦难征信,不过是传说罢了。
”III)作瑟,造《驾辩》之曲:《楚辞·大招》王逸注:“伏羲氏作瑟,造《驾辩》之曲。
”“伏羲所代表的是旧石器时代,当时只是产生了语言,文字还未见得出现,说他制作出乐器,创造歌曲,就更不可信了。
”②神农I)教民播种五谷:“制作耒耜,播种五谷等,必须是文化发展到较高的时期才能出现的现象,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是不会产生的。
”II)制作草药:《淮南子》卷十九《修务训》云:“神农……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在原始社会文化极端落后的情况下,神农不可能制作草药,这纯属传说。
”III)以日中为市:《潜夫论》卷八《五德志》:“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当时的人民尚处在‘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的阶段,不可能有剩余的东西进行交换。
这完全是汉人的说法。
”IV)作蜡辞:《礼记》卷八《郊特牲》:“伊耆氏始为蜡,……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伊耆氏即神农。
这是一首农祭歌,其中的‘土’、‘水’、‘昆虫’、‘草木’等都是具体的名词,文化较高的人们才能有这种观念,此期尚不可能有。
所以这首祭歌当是后人的拟作。
”③黄帝、尧、舜等。
(本节引文均出自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稿·先秦卷》P1-5)二、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培训_课件先秦文学绪论
3、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成了文 学的主要创作者。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 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 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国语·周语》中所说的“使公卿至于 列士献诗”,公卿、列士就都是贵族。 《诗经》中的三《颂》就都是贵族创 作的诗歌。于是贵族文学出现了。
4、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 者。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这个概念, 是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 国以前的历史进程,它的 上限没有明显的界定,大 致包括我国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 个历史阶段。先秦文学就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 歌谣和神话
1.传说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 话
传说时期的文学即原始社会 的文学,简称为原始文学,也有 称为上古文学的。传说时期的文 学样式只有两种,一是歌谣,一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 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如《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而其 中的颂诗,是祭祀时用的歌舞曲。约在春秋以后, 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 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形态
1.先秦文学的形态——文史哲不分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 文学。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形态。先秦有 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或哲学著作也 富有文学意味。
3.战国时代 “百家争鸣”,士人成为 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他们关注现实,各具 个性,其文学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百家争 鸣)。
“百家争鸣”与战国诸子散文“百花争 艳”:如《孟子》散文犀利,《庄子》散文 恣肆,《荀子》散文浑厚,《韩非子》散文 峻峭。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反映在文学 艺术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蜡辞》虽然是以祝词的面貌出现,但本质 上实具有“咒语”的作用。在这里,人们将自 己的希望当作力量,并企图以自己的意志和语 言命令自然,以保护自己的农作物。但这也就 说明了蜡祭的两重性:一方面表示了对自然的 无力,另一方面表示了企图控制自然的不可抑 止的欲望。正如乔治·汤姆逊在《论诗歌源流》
先秦文学绪论及上古歌谣
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 一、夏商文学 (巫文化) • 1、诗歌 • 《九歌》——民间祭神乐歌 • 《诗经·商颂》(五篇)(草创于商,成于春秋) • 2、散文 • 《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 • 《尚书•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
二、 西周春秋文学 (礼乐文化)
• 1、散文 • (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 • (2)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 2、诗歌——《诗经》 •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
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三、战国文学 (百家争鸣)
• 1、散文 • 诸子散文:《孟子》、《荀子》、《庄子》、
2、成熟的文学作品出现
• 《诗经》中政治叙事诗如大雅的大部分、小雅的 小部分以及颂等;言志抒情诗如小雅的大部分和 国风的全部。这些诗歌或追念先祖,或美刺时政 ,或吟咏性情,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 《楚辞》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 作出琦玮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 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 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 还原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 较客观的批评原则。
知人论世说:
• 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
•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 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 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 内涵。
《韩非子》 • 历史散文:《战国策》(汉.刘向) • 2、诗歌 • 《楚辞》——《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二)散文 1、历史散文 2、诸子散文
(三)寓言和神话传说 1、先秦寓言 2、神话传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一、 上古歌谣的内容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劳动歌谣。 1、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2、祭祀歌谣。 祭祀歌谣。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卜辞通纂》375片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周南 ·芣苡 芣苡
采采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袺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 薄言襭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伐檀》 《魏风·伐檀》 魏风 伐檀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先秦文学绪论及第一章原始文学
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学的分期按史学坐标系把先秦文学划分为一.三皇五帝时代:(BC 26~22世纪)传说中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这个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劳动是集体行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这也就是儒家经典中称赞的“大同时代”。
《礼记·礼运》这样记载:大道之行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禅让制,无文字,但有文学,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学主要是一些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语句简短,节奏明快,歌、乐、舞三位一体,集体性的口头创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社会(约前21~前771):大约BC21世纪时,传说夏禹创建了夏朝。
①夏朝(BC 21~16世纪):奴隶制的开端。
主要是生产力发展,导致阶级分化,禹“传子不传贤”“家天下”正是这种转变的反映。
夏代有无文字,不得而知,文献中记载有关夏代的历史多属传说性质,其诗歌、谣谚和散文可靠的也很少,《尚书?汤誓》引有一首相传是夏桀的民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表达了人民对暴君的不满和反抗,感激激越,声韵铿镪。
②殷商(约公元前16~11世纪)奴隶制的发展期成汤灭夏以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大国。
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最后一个国王叫纣王,此人在开发我国东南地区上,有一定贡献,但又“好酒淫乐”,“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百姓怨 ,而诸侯有衅者”(《史记?殷本纪》)约在公元前1027前,被周武王姬发推翻。
公元前14世纪文字的发明,在文字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从此,开始有初步定型的文字(甲骨文),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
现存《尚书》中《盘庚》等五篇,是比较可信的商代史料(语言古奥艰涩,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文学和文化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难以
编
截然区分。就其最显要者而言,先秦文
学与巫术即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先
《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 ( 舜 ) 即 帝 位 …… 击 石 拊 石 , 以 歌
秦
《九韶》,百兽率舞。”《吕氏春秋·仲
文
夏纪》:“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 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
第
一 编
先秦文学
上古歌谣 神话传说
先
诗 歌散 文
秦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经 楚辞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学
[]
绪 论
第
二、先秦文学的理论问
一 题之一:文学艺术的起源
编
先
?1 文学艺术何时产生
秦 ?2 文学艺术怎样产生
文
学
第一个疑问,人们异
绪 口同声:文学艺术的历史和
论 人类的历史一样长远悠久。
[]
第 一
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 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 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
第一章《诗经略论》)
第 一
关于第二个疑问——文学艺术
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却聚讼纷纭。 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诸说:
编
A、起源于劳动。
B、起源于模仿。
先
C、起源于游戏。
秦
D、起源于巫术。
[]
文
E、起源于情思交流的需要。
学
F、起源于季节变换的符号。 G、起源于心灵深处的幻觉或(集
绪
体、个人)无意识。
论
(参见朱狄《艺术的起源》)
[]
绪
体情形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毋
先秦文学绪论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庄子——运用“寓言”、“重言”、“卮言 ”等文学手法文章充满奇思逸想。
孟子——纵横捭阖,凌厉逼人,比喻生动形 象,文风至大至刚而饶有韵味。
荀子——述理缜密,善用譬喻,长于铺排, 风格浑厚。
《战国策》——奇谲恣肆、雄隽华赡、姿态 万方。
韩非子——文章无所顾忌,峻峭犀利入木三 分,淋漓酣畅。
先秦文学作者流变
古清 风韵
(1)夏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 承担者是巫觋,《诗经》中一些祭祖的诗歌,如 《大雅·生民》等,都是宫廷巫师的作品。
(2)商之际,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商 书》中的《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 《微子》诸篇是史家最早的散文创作。史官所录朝 廷诰誓,辞风质朴,不加文饰。
公元前841年
中国古代文学 公元1919年
中国古代文学的 历史演变
➢先 秦 : 浑 融 辉 煌 的 文 学 源 头
➢ 两汉:辞赋蔚兴,传记文学的成立和诗
体的整合
➢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
兴起和文学审美的提升
➢ 隋唐五代:诗的黄金时代 ➢ 宋代:诗词文并行,以词称盛 ➢ 元代:通俗文学兴盛,戏曲最盛 ➢ 明代:小说兴盛,新旧文学思潮交争 ➢ 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
观
➢ 晚清:旧文学的新变与新文学的呐喊
“先秦”概念
狭义——指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
广义: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以及春 秋战国先秦阶段。
一、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一、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 二、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三、周代礼乐与《诗经》 四、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五、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六、荆楚文化与楚辞赋
《周易》中《屯·六二》: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抢婚制度)
2第二讲 《先秦文学绪论》及《上古神话》
神话一词源于古希腊文Mythos,一 篇神话是一个神话体系(Mythology) 里的一则故事。神话体系是曾经被特定 的文化群落认为是真实的,并流传下来 的故事体系。它为社会的习俗惯例和被 认可的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提供依据; 也用来解释(从超自然的神的意向和行 为的观点)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万物何以会产生。大多数神话与固有的 祭祀仪典形式有关。 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人,而不 是超自然的神,一般来说这类故事就称 为“传说”(Legend),如果故事和超 自然的神有关,但并非系统神话体系中 的一部分,这类故事就称为“民间故事 ”(Folklore)。(M.H.艾布拉姆斯 《欧美文学术语词典》,p199)
《淮南子》四大神话的记录: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A、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 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 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 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 ,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 《览冥训》)
中国古代文学Ⅰ 先秦文学绪论
本 节 要 点
一、先秦文学蓬勃发展的历史契机 二、先秦文学的形态 三、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四、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一、先秦文学蓬勃发展的历史契机
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 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 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 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产生、奠基 阶段。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 一 章 上 古 神 话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 中国神话的记录 中国神话类型及民族精神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上古神话的演化与文学之 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贵族文学的兴起
●学在官府
○《國語•周語》:爲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 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
○《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 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 以聞于天子。
3、士的兴起
●贵族地位下降(孔子);平民地位上升(墨子)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興起:孔门弟子 ●诸侯间的人才争夺
1、文史哲混沌不分
●史传散文和哲学散文的文学性(《左传》《史记》、 《论语》、《老子》等)
2、作者和年代难以指实
●《诗经》:极个别可以确定,少数为公卿列士所献, 多数采自民间。
●史传文学:《左传》、《国语》等作者仍有争议, 《战国策》为汉人所编。
●諸子散文:集体创作、后学增益(《論語》、《孟 子》、《莊子》等,《老子》例外。)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1、文学的目的和功用 A儒家:强调政治道德功能:兴观群怨。 B墨家:尚质。不仅在生活层面主张简朴,在文学
上也极力推崇简朴、实用的表达方式。
C道家:审美,为现实人生寻求一种美学的超越。认 为文学的目的就应该通过对自然的领悟和回归达成 对现实人生的超越,充分享受生命的快乐。
先秦文學·緒論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
1、传说時期的记录下 来。
○《伊耆氏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 木歸其澤!(《禮記•郊特牲》)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吳越 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2、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甲骨文
道家则主张文学从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在 宇宙自然重寻求个体精神的自由。
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
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 过乐观之生活
法家:极端的功利主义。术、势、法。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 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 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 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 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 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 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 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 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 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 所闻也。
●《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 舞,動其容也。
●《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 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 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 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 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南怀瑾:我有一个比方,孔家店是粮食店,人人非吃不可。 道家是个什么店呢?药店。药店一定要有嘛,生病去买药 吃,不生病不需要买。佛家开的什么店?百货店。什么都 有,你高兴可以去逛一逛。
儒学鼓励文学走向社会人生,强调文学的政 治、教化功能,文学成了中国传统文人实现 自己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形式上推崇端庄雅 正、温柔敦厚的风格,讲求规矩法度。
○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王懿荣 ○甲骨文概况:出土15万片,单字4500,已识别
2500 ○甲骨四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
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金文
○商代中期:司母戊鼎 ○西周晚期:毛公鼎
司母戊鼎
3、原始文學的特性:以诗祀神、诗乐舞合一。
●《呂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 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第三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由巫到史: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的嬗变
●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的嬗变 ○夏商:每事必卜的原始宗教文化 ○周:理性主义 ◎周公:制礼作乐(制度文明) ◎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
鬼神而遠之 ●文化传承者身份的变迁 ○商:巫覡(xí),(前面指女巫,后面之男巫。) ○周: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