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文学源头
第一编先秦文学总论【教学设想】本部分的教学以介绍为主,使学生从总体上对先秦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形成轮廓。
重点: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计划课时:2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我们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这些神话传说和歌谣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原始歌谣现在留存的主要有: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一般认为是古人祭神时唱的歌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勿作。
草木归其宅。
蜡,是年终祭神以求来年农业丰收的祭祀,这是原始人向神灵求告,祈祷,希望神灵保佑他们,让土地肥沃,消除水灾、虫灾。
象这样的诗在古代是很多的,他们都是为了求神而创造的,所以说诗歌的发展与原始宗教有很大的关系。
载于《吴越春秋》的《弹dàn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据《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民歌。
《弹歌》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一般认为反映了当时的狩猎活动。
“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
即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
有了“弹”,一场狩猎活动开始了:“飞土,逐宍”。
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
“逐宍”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
“宍”,古“肉”字。
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比较古老的歌谣。
一说:反映先民为死去的亲人守护尸体时的情景。
《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
“禹行功。
见涂山氏之女。
禹未之遇。
而巡省南土。
涂山氏之女。
乃令其妾候禹于涂。
女乃作歌。
歌曰:候人猗兮。
”现安徽怀远东涂山有望夫石,相传即为涂山氏所化。
第一章先秦文学
• 流传至今的《诗经》就是《毛诗》。郑玄笺注,孔 颖达正义,朱熹集传。
周南、召南、邶、鄘、卫、 ︽
风
王、郑、齐、魏、唐、秦、 诗
陈、桧、曹、豳
经
︾
大雅
雅
的
小雅
三
个
周颂
组
颂
商颂
成
部
鲁颂
分
神话
• 现存的各种片断神话资料 中,较有意义的是仍接近 于原始状态、主要解释万 物起源和人与自然之关系 的部分,其中以有关女娲 的神话最为著名。
• 除此以外,诸如后羿射日、 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 夸父追日等等,都是中国 古代著名的神话。
荀子像
楚辞
• 何谓“楚文化” • 包括楚人的衣食住行,楚
地的风俗习惯,制度,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楚地的 文学作品在各方面的总和。
• 楚文化的特点 – 物态文化发达 • 漆器、丝织品 • 青铜编钟 – 制度文化体系不完整 – 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别具 一格
• 巫风巫仪的盛行 • 丰富的神话思维 • 道家思想的发祥地
孔子燕居像[明]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第二阶段:战国中 期
代表作品《庄 子》、《孟子》
结构完整,形
象鲜明,富有文采, 融入哲理。
孟子像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 代表作品《荀子》、
《韩非子》、《吕氏 春秋》
文体更加成熟,议 论和记叙的分工更加 明确。说理透彻,逻 辑周密,常寓理于物, 比喻生动。
——《帝王世纪》
《弹歌》 断 竹, 续竹, 飞土, 逐宍(肉) ——《吴越春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例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沈约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
——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宋书·符瑞志》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展现生活、祈愿向上例如: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己巳卜,贞。
(今)岁商受(年),王占日吉。
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殷契粹编》第九O七片)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易·贲》六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易·离》九四)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易·归妹》上六)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易·中孚》九二)初民歌谣的语言特点:风调简朴、语句平实、声韵协调例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相信语言可以控制自然力,相信自然世界可以随主观意志而改变,正是初民的精神状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一、先秦文学概述1:先秦文学的起源形式特点:民歌,民谣,神话传说是最早的古典文学起源和主要文学表现形式.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典文学代表,共305篇〕风〔即十五国风,是民间创作的十五诸侯国的民风民俗〕影响最大,最具文学价值.原因是贵族阶层所占比例小,民间创作更融入生活且受众X围广雅〔即大小雅,主要反映贵阶层的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颂〔大型庆典,祭祀用的歌和辞〕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贡献: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有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以他物比此物也兴:起行,失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词>先秦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创作形式是:四言诗3:楚辞战国后期,楚国一带出现了一种新的是个形式,楚辞.为什么楚辞既是楚人特有的诗歌形式名称,也是诗歌专著的名称答:1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语言色彩〔特点>,大量引用楚地丰富物产和地方方言.2句式自由,形式上参差不齐,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3后人〔西汉〕把当时的这些作品合编为《楚辞》.奠基者屈原《离骚》4:散文最早代表作《尚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私人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论语》《孔子》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溱洧》此诗采用了重章体,两章相重,略有变化,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具有纯朴亲切的风格.这首诗描写三月初三的游春景象,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纯真爱情的赞美.⑵涣涣:冰河解冻,春水泛流的样子.⑶秉:拿,持.⑸且〔ju>:再,乎,语气词.⑹既且:已经去过了.⑺洵訏[xū]:洵,的确.訏,大. 且,又.⑼伊其相谑:伊,其,语气词. 相谑:互相说笑.⑾浏:水深而清.⑿殷其盈兮:人多,地方都满了.殷,众多.盈,满.⒀将:互相.谏逐客书:论证方法: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文章紧扣中心,采用铺陈事实,正反对比利害对比,正面论说等方法加以论证.缪公孝公惠王昭王.为何一次四君为例说明用客重要性:1目的:排外不对;任用客卿重要性.2四王都有显著政绩3注重任用客卿是成就霸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原因4史实使人感觉有大量事实来充实文章,有雄辩力量;是文章气势磅礴整体充沛;语意流畅增加文采1窃:私下过:错误2举:攻克占领3拔:攻取 4 "产〞,生,出生."并〞,吞并.<8>"殷〞,多,众多."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 9施:yi 延续<15>"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23>"向使〞,假使,倘若."内〞,同"纳〞,接纳. 24随俗雅化:随着时尚打扮得高雅漂亮25藉:借26损民以益仇:减少本国百姓,增强别国力量.第二章两汉魏晋南北朝一、文学概述1:诗歌〔比汉赋价值大〕传承了先秦诗歌,由四言诗向五言诗过渡.五言诗有了长短句.《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蔡琰〔东汉末年女诗人>的《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次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南北朝时诗歌流派出现,开创山水派诗人谢灵运.2:赋从形式上,多了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汉赋.汉赋:汉赋,分大、小赋.以描写贵族上层生活的道德统治者需要,歌功颂德之作,抒发人怀才不遇.文学价值不如诗歌,因为反映的生活是一小部分贵族阶层,而汉乐府诗记录了广大平民百姓的生活.司马迁《吊屈原赋》3:散文散文最高峰司马迁《史记》本纪历代帝王将相12篇世家列传表,书天文地理各地事件《史记》的出现开创了纪传体的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锋.汉代文学进步:1文学形式的变化如五言诗的出现2散文,史记3汉代文学理论的开拓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开端.4小说出现了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讨论文学专著给后代的文学作品引以重要影响.X勰《文心雕龙》针对文章的评论和文学的鉴述.钟嵘《诗品》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分上·中·下三品.志怪小说代表:晋代干宝《搜神传》专门记载奇谈怪论笔记小说X义庆《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比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喻夫妇久别,自知孤苦不可思:相思也无用宿昔:夙夕言多次展转:辗转,翻来覆去遗:wei送谁肯句:谁能告诉我一点消息长跪:伸直腰跪着,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2> 逝:奔驰时不利兮骓不逝7> 壁: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在.......扎营. 8> 四面皆楚歌:四面八方都响起用楚方言所唱的歌曲.喻指楚人多已降汉.15> 骑〔jì〕:名词,一人一马为一骑23> 绐〔dài〕:古同"诒〞,欺骗、诈骗.25> 度〔duó〕:揣测,估计. 29> 尝:曾.32> 固:必,一定.34> 刈〔yì〕:割,砍.49> 纵:即使. 50> 王我:拥护我为王. 61> 盖:表推测,"或许是〞、"可能是〞之意. 79> 引:援引,以........为理由.1. 通假字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佩服2. 马童面之面通"湎〞,面向3.逝:通"驰〞<chi> ,奔驰的意思4.骓:通"追〞意思速度极快,骓:愿意为毛色相间的青马,但本文中所包含的意思有两种,故通"追〞,良马的速度快到极点.第三章唐代文学一、唐代文学概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由于国家的统一,国势的日益强大.2.实施均田制,限制豪门土族势力,促进经济繁荣,生活富裕.3.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4.对外通商,文化交流<接触西方文化,开阔视野〕5.以李杜为代表的作家群唐诗〔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出现了七言诗,格律诗〔律师和绝句〕七律有八句每句七字,七绝有四句每句七字律诗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陈子昂提出诗歌要复古开元天宝:李白〔浪漫主义《江上吟》〕杜甫〔现实主义《阁夜》〕双子星座,诗歌成熟的标志,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李白作品艺术特征:1.积极向上的进去精神,具体表现为既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蜀道难》《将进酒》2.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蜀道难》《塞下曲》3.赞美自然山川〔壮美优美〕李白的诗风总体豪放飘逸杜甫的诗风总体沉郁顿挫,深沉郁积的感情通过委婉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1善于通过典型事故,人物,以与警策凝练的语言,对现实世界生活做高度评价2语言苍劲,语不惊人死不休,用最少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涵3以古体诗和近体诗见长散文骈文〔对仗,工整,对偶,华丽〕韩愈,柳宗元《山水游记》小说唐传奇:"有意为小说〞文言短篇小说,称为唐传奇.魏晋南北朝"无意为小说〞唐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初唐时带有南北朝痕迹中唐涌现优秀作品,志怪色彩逐渐退出晚唐思想上不如中唐,但贴近现实唐传奇特点: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形象生动,标志古典小说从萌芽时期转入成熟时期涉与文章:《江上吟》李白、《阁夜》杜甫、《长恨歌》白居易、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X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无题》李商隐七八句自警策:人生不能长此碌碌无为,一下"思乡〞,一下"怀古〞,这不是令己白头速老吗?七句"岂得〞,反躬自问,末句申足前意,说明"无谓〞的具体含义在"思乡〞,在"怀古〞:长期为这种感情所困忧,又怎么能振作精神于一番事业呢?由于七八句诗意的拗折,故感慨的最大X力在七句,百八句才显其沉著深厚.一进一退第四章宋代文学一、宋代文学概述1.诗承晚唐余风,用典对仗,形成了浮艳,辞藻华丽的西崑体.宋中期欧阳修复古革新领袖王安石增加哲理诗文黄庭坚,当时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诗歌出了格律诗歌可以散文化宋代诗歌总体特点:诗歌散文化,以论入诗,注入哲理性陆游,讴歌抗金将领2.词晏殊,欧阳修.柳永〔慢词,分小令和长调〕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苏轼〔改变婉约词风,开创了豪放派,善用比兴手法〕辛弃疾〔豪放沉郁〕爱国主义词作李清照<易安体〕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形成了易安体. 《醉花阴》词〔按字数多少划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划分〕单词〔只有一段〕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3.散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唐〕,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4.小说〔明清小说的雏形>章回体〔明清〕唐传奇〔文言文〕宋话本〔宋早期白话小说〕宋话本:说话的艺人用来记录故事梗概的脚本,随着市场的需求,艺人逐渐对脚本进行加工,后于文人介入,对脚本进行合理加工,使其逐渐脱离口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涉与文章:《醉花阴》李清照、《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卜算子·咏梅》陆游。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的产生、流传和编订(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
小雅74篇。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产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40篇。
(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编订: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订的一些信息。
1>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頌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
《诗经》中当不乏这类作品。
2>采诗: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未必没有采集来的作品。
周王朝是都实行过采诗制度,虽不能确定,但如无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的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与朝廷。
因此可以说,《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3>删诗: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本今《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
孔子对“诗”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但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
一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二是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三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先秦文学1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
◆早期的歌谣是与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的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上古一个叫做“葛天氏”的部 落歌舞祭祀的活动: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 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
完整版课件
“颂”即“容”字,颂诗即配合表演、舞蹈的音乐。
完整版课件
15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 《诗经》的内容分类
一、劳动生产的诗歌 二、战争徭役的诗歌 三、婚姻恋爱的诗歌 四、周族历史的诗歌 五、祭祀、颂赞、宴飨诗歌 六、揭露丑恶残暴的诗歌 七、怨刺时政的诗歌
完整版课件
16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13
◆ 《诗经》的编集
1、采诗说 2、献诗说 3、删诗说
完整版课件
14
◆ 《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风”是各地方的曲调,也称“国风”,共160篇。(包括周南、 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 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
“雅”又称“夏”,西周京畿的乐调(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共 105篇。
1、叠字(重言)
2、叠句
3、叠章
完整版课件
20
★ 《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
对偶、夸张、对比 排比、设问、顶真 呼告、拟人、借代 ……
完整版课件
21
第四节 《诗经》的影响
◆“风雅”、“美刺”、“兴寄”等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 响后代文人的创作。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也为后代文人继承并广泛运用于诗 文创作中。。
◆对我国文学的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多方面的影响更 是不可估量。
先秦文学
先 秦 文 学
(1)《尚书》 ) 尚书》 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 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也是我国第 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 一部记言体史书。先秦称《 汉始称《尚书》 书经》 一部记言体史书。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 主要记录帝王的言行,成书于春秋中叶。分为: 虞书》 主要记录帝王的言行,成书于春秋中叶。分为:《虞书》、 夏书》 商书》 周书》 《夏书》、《商书》、《周书》
国风•周南 诗经》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 周南》,是《诗经》 关雎》出自《诗经 国风 周南》 的首篇。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的首篇。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窈 窕 淑 女 , 钟 鼓 乐 之 。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 之 。
窈 窕 淑 女 , 琴 瑟 友 之 。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采 之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沚 。 中
溯 洄 从 , 道 阻 且 右 。 之
所 谓 伊 , 在 水 之 涘 。 人
蒹 葭 采 , 白 露 未 已 。 采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坻 。 中
溯 洄 从 , 道 阻 且 跻 。 之
所 谓 伊 , 在 水 之 湄 。 人
蒹 葭 萋 , 白 露 未 晞 。 萋
先 秦 文 学
(4)《国语》 ) 国语》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 篇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21篇242则,以记言为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则 记事为辅,记事上起周穆王征犬戎(约前976),下止韩、 ),下止韩 主,记事为辅,记事上起周穆王征犬戎(约前 ),下止韩、 魏灭智伯( ),由多人汇编 赵、魏灭智伯(前453),由多人汇编,成书于战国初年。 ),由多人汇编,成书于战国初年。 (5)《战国策》 ) 战国策》 是秦汉间人收集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 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编为33卷 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编为 卷。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长于说辞。其次,善于运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长于说辞。其次, 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 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
第一章 先秦文学
•追求意中人而不得:暗恋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因为)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一同进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 女子失恋,难忘旧情
背景:
侯;后戎族入侵,诸侯不再勤王, 西周于是灭亡,都城镐京被夷为平地。周平
王被迫东迁洛阳,国势就此一蹶不振。东周
《大学语文》
黄小丽
EMAIL:hxliabc@
第一章 先秦文学
• 一、先秦文学概说 • 先秦文学,指上古——秦统一(前221年) 间的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源和基石。 对我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审美意识 的历史起源,我国文学民族形式和民族 风格的发生发展,有特殊意义。
• 原始时代的文学 • 1原始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 土,逐肉。 (《吴越春秋》) ——打猎时代 • 《癸卯卜,今日雨》 癸卯卜 ,今日雨。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甲骨卜辞) ——农耕时代
• 《孟子》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性善”论,政治思 想的核心是“仁政”。孟子为人性格刚烈,敢于大胆 揭露社会矛盾,文章高屋建瓴,锐气逼人,语言酣畅, 感情强烈,具有滔滔雄辩的论战性。
•
• 《庄子》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 “老庄”。主要思想主张是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 不为。庄子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散文家。他的散文 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奇谲的 比喻和辛辣的讽刺,其散文风格汪洋恣肆,波澜起伏, 如天马行空,变化无端,姿态横生,具有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逍遥游》
• 《诗经》“六义”:《诗大序》以风、雅、 颂、赋、比、兴为《诗经》“六义”。朱 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 言之者也。”多见于《大雅》和《颂》。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概说
一、先秦文学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Ysad.gif
二、先秦时期的概况:
公元前21世纪,建立夏朝。公元前16世纪,建立商朝。
普遍意识: 对鬼神的信仰和对祖先亡灵的崇拜。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 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礼记·表记篇》)
公元前12世纪,建立周朝 (西周;东周:春秋 、战国)。 1、进入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2、各家各派涌现,形成“士”的社会阶层。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kù)、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载民”是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 的图腾; “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 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即遵循自然法则;“达 帝功”以下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
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 舞一体的原始形态。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 《吴越春秋》
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易经》
(5)古代神话对浪漫主义传统的形成和 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四、先秦文学概况
1、诗歌
诗经 :现实主义。 楚辞: 浪漫主义。
《诗经》 、 《楚辞》,形成了 诗歌发展的《风》、《骚》传统。
2、散文
(完整版)先秦文学概述
四.先秦文学的特点
1.创始性:具有开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2.综合性: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3.实用性:反映社会现实
4.随意性:言论自由
五.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作《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四)先秦散文
1.历史散文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1)创世神话:
即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2)英雄神话:
反映在人与自然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3.形式: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歌、舞、乐三位一体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演唱情景,可以看出原始歌谣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 孔子祖先是宋国人,为殷商苗裔,但至孔子时已 从贵族降到一般平民。他早年受到了比较全面的 文化教育,也从事一些平凡的工作,有短暂出仕 经历,后来周游列国,屡不得志,晚年整理文献, 教授生徒。
三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 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第二》) • 【简析】 •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 立身处世的基点。
四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1]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2]间违 [3]仁,造次[4]必于[5]是,颠沛[6]必于是。”(《里仁 第四》) • 【简析】 • 这一则反映了孔子的利誉观,强调了人们在追求利 益、名誉时,行为与动机应该符合道义,必须通过正 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 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哪些人也可以称得上是“夸父”呢? 请结合人物的事迹简要地谈一谈。
思考与练习
• 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 2.以女娲为例分析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 3.夸父逐日神话的蕴含
诸子散文
• 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据有关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 十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子;墨家, 代表人物是墨翟、宋钳;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 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聃、庄周;农家,代表人物 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 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此外,还有阴阳家、小说家。诸子的代表作品有《论 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 《庄子》、《韩非子》等,分别是儒、墨、道、法诸 家的著作。
第一章先秦文学
《弹歌》 断 竹, 续竹, 飞土, 逐宍(肉) ——《吴越春秋》
诗
经
《诗经》中作品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的黄河流域(仅有小部分产生于汉水流域)。 其中既有宫廷、官府的创作,也有经官方音乐 机构收集整理的民间创作。总的说来,这些作 品显著地反映出黄河流域文化,尤其是周文化 的特点,注重理智,幻想成分少,感情比较克 制,而道德色彩、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先秦的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
最早的文学,大约就是那种与音 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诗歌 的起源。 《蜡zha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礼记· 郊特牲》
《击壤歌》
日出而作兮, 日入而息兮, 耕田而食兮, 汲井而饮兮, 帝何力于我兮。 ——《帝王世纪》
风
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 陈、桧、曹、豳 大雅
雅
小雅 周颂
颂
商颂
鲁颂
︽ 诗 经 ︾ 的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神
话
• 现存的各种片断神话资料 中,较有意义的是仍接近 于原始状态、主要解释万 物起源和人与自然之关系 的部分,其中以有关女娲 的神话最为著名。 • 除此以外,诸如后羿射日、 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 夸父追日等等,都是中国 古代著名的神话。
风
雅
颂
• 颂:“宗庙之乐歌” 祭神祭祖。 • 雅:正,都城之乐,当时王畿洛阳 附近(丰、镐hao)的音乐。 • 风:各地民歌 • 风雅颂是按音乐标准划分的
《诗经》的结集和流传
• 孔子编定(诗,诗三百) • 三家诗:齐、鲁、韩诗。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 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 诗》,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 《诗》” • 毛诗:相传创始于鲁人毛亨,毛亨作《毛诗故训传》 三十卷,授给赵人毛苌,其传本经文是用先秦古文 字写成,称作“古文《诗》”。毛诗后起而取代三家。 • 流传至今的《诗经》就是《毛诗》。郑玄笺注,孔 颖达正义,朱熹集传。
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先秦时代先秦文学的主要文学形式:上古歌谣古代神话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2]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4-5]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6]一.古代神话《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
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第一章先秦文学 概述+第一节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文学,它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汉字没有产生之前呢,就已经有了口头创作的原始歌谣和神话。
他们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所以先秦文学最早可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
先秦文学的下限是公元前221年,正是在那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先秦时期是我国原始社会经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先秦文学也大致经历了夏商文学(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巫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散文的发展)、西周春秋文学(西周开始,中国进入到礼乐为标志的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史官文化也因此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和婉而多讽的特征)和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个学派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三个时期。
与这一历史阶段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发展变化相应,先秦时期没有出现今天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
先秦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丰富多样,有些作品既是文学作品,又是史学作品或哲学作品。
先秦文学经历了一个从远古时期的口头创作到后来的书面文学的创作阶段。
创作主体的身份、地位不断发展变化,既有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也有原始宗教文化的承担与传播者——女巫男觋的创作,还有后来的贵族、史官和春秋战国时新兴的士阶层进行的创作。
(春秋时期,史官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潮,鲁国的春秋就是代表作。
它把散文推向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西周学在官府,贵族掌握了知识文化,成为西周春秋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西周也有很多民间歌谣创作者大多是平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解体,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在贵族和庶民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士阶层。
士阶层聚众讲学影响巨大,成为统治阶级招徕的对象。
他们站在不同角度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第一章:先秦文学
引言从今天开始,就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两千多年以来文学的发生、发展的脉络,带大家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世界。
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概述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
我国文学在它的婴幼儿阶段就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⑴古代神话和歌谣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先导;⑵《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光辉起点;⑶历史散文成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的滥觞;⑷还有流传至今具有很高文学、史学、哲学价值的诸子散文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斑驳灿烂的文学作品,为我国以后两千多年的文学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古代神话和歌谣古代神话和歌谣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形式。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对于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理解。
于是,人们就借助于幻想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希望和心愿,像《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极具想象力的神话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同时,原始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虽然没有歌词,但那种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古代歌谣以及后世诗歌的起源。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
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上段话形象的点明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发生过程,也指出了文学艺术的起源:即生产劳动。
二、诗经(详细见后第二节)三、历史散文(一)、殷商至春秋时代的散文散文是在文字产生以后才出现的。
散文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很困难的。
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写作时不得不力求简短。
后来随着手工业逐渐进步,文化工具有了改进,书写日益便利,才出现了长篇的散文和有组织有系统的散文著作。
1、甲骨卜辞——幼稚的散文三千多年前殷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到殷代的生产状况、社会制度等,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洪水神话
4.战争神话
5.英雄神话 《山海经》中“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淮南子》 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第四节 我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我国神话 忧患意识 重视人的社会性 抗争精神 西方神话 享乐 重视人的自然属性 抗争精神
第五节 上古神话的演变
• 1.历史化 • 2.宗教化 • 3.文学化
•【思考与作业】
• 我国远古神话尤其是始祖神话 (史诗)为什么是零散的、不成系 统?
诗经
一、《诗经》概述
• • • • • • • 《诗》《诗三百》 《诗经》 风、雅、颂 采诗、献诗、删诗 “不学诗,无以言” 四家诗——鲁、齐、韩、 毛
四家诗
名称 齐诗 鲁诗 传者 辕固生 申培 国别 齐 鲁 今古文 流传情况 今文 今文 亡于三国 亡于西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韩诗 毛诗
韩婴 毛亨 毛苌
燕 鲁 赵
今文 古文
亡于北宋 流传至今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祭祀诗 二、民族史诗 三、农事诗 四、宴饮诗 五、战争徭役诗 六、丧乱诗 七、婚恋诗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 精神 二、赋比兴三种艺术 表现手法 三、复沓的章法和以 四言为主的句式 四、丰富、生动、形 象的语言
第一编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文学概述
• “先秦”一词,最早见于汉代。
• 今人更这一概念扩展成为泛 指秦代以前。
先秦文学的阶段划分
• 文字产生以前的文学 • 商周文学 • 春秋战国文学
第二章 中国神话
• 一、神话与神话思维
•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 神话思维:以直觉形式把握世界
• 二、神话的保存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 1.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鲁迅
2.塑造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
• 3.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中国古代文学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 文学自发 中古期:魏晋至明代中期 文学自觉,诗文词曲的繁荣 近古期:明中期至五四 通俗文体的繁荣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 古代文学从创作上逐渐退出了历史的 舞台。
第三节 神话的分类
• 1.创世神话——“天地万物从哪里 来”
•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 液为江海,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 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 流为雨泽。
• 2.始祖神话——“我从哪里来”
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 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 中,举以为人。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中国在远古时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 传说,但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 保存下来,只是在一些古代文献如 《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 子》等古籍保存了许多零零星星的神 话传说。
《山海经》
• • • • • • • •
较为著名的神话有: 女娲补天及抟土造人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 羿射九日 精卫填海 刑天舞干戚 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赋是《诗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 手法。它是一种铺陈直叙客观事物的方 法,它不借助更多形象化的修辞手段, 而是直截了当地叙述,诗人把自己的思 想感情,寄寓在场面描写和事实的陈述 之中,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 • 如:《七月》、《生民》
•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 是用与之相类的事物来打比方 ) • 《王风· 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卫风· 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 •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
必背名句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