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推行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强化湘江、319国道为主轴的“十字型”城市空间轴带,积极开发以浏阳、宁乡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辐射的二级城市发展轴,实施极化提高,辐射带的战略,把中心城市做强,做特、做优,将浏阳、宁乡发展成为中等城市,重点建设一批中心镇,加强市域道路、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688万,城镇人口482万,城镇化水平70% 。
另规划黑糜峰、书堂山、谷山、洪山庙、石燕湖、青竹湖、莲花山、泉水冲、象鼻窝、乌山等十个森林公园及一个野生动物园。
(三)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020年都市区人均绿地1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达到50%。规划市级综合性公园17个,主题公园13个,区级、居住区级公园69个,滨江绿带、街头花园、城市绿化广场等开敞绿地共30处;沿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干线、铁路两侧布置20米以上防护林带;在月塘村、鸭嘴铺、园艺场、桃花岭等地新建苗圃、花圃。
城市概况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处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部,东与江西省萍乡市接壤,北与岳阳市交界,西与益阳市相接,南与湘潭市、株洲市相联。长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72年马王堆汉墓的出土及1996年走马楼三国吴简的问世都震惊了国内外。
解放后,“一五”至“二五”时期,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河东,用地向北向东扩散,用地范围为北至德雅路、南至南湖路、东起韶山路、西至湘江,河西仅有几所高校。七十年代随着工业用地的扩展和部分工业用地的搬迁,开始形成城南的新开铺、井湾子工业区,城北的伍家岭工业区和河西的石岭塘、望城坡工业区。1979—1989年10年间,受“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小城镇”等政策影响,基本在现中心区的范围内填平补齐,周边榔梨、坪塘等小城镇建设开始兴起。
长沙县果园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果园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现状概括第二章城镇发展分析第三章规划总则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五章镇区总体布局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第八章市政设施规划第九章镇区环保和环卫规划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二章土地使用强度规划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意见第一章现状概括一、区位条件果园镇地处长沙县境北部偏东。
东接春华镇,西界安沙镇,南抵黄花镇,北连路口镇。
距县城星沙31公里,距长沙市35公里。
南北长12.5公里,东西长10.5公里。
二、自然特征果园镇属亚热带温润地区,春夏之间雨量集中,秋冬多旱,暑热期长,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9.5℃,全年以西北风为主。
果园镇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
境内东、北、西三面多丘陵,中部沿河地势平坦,为垸区,其中万亩垸一个,千亩垸三个,百亩垸四个。
果园镇主要的地表水系为金井河和捞刀河,其中金井河起讫地点为金江坝到台田咀,区间长度9公里,河道宽度60米,浅滩4个,台地高出枯水位高度6米。
捞刀河起讫地点为花果村至台田咀区间长度为8公里,河道宽度80米,浅滩3个,台地高出枯水位高度6米。
三、历史沿革果园镇清代属长沙县锦绣都,国民30年属花果乡,1950年分为果园、大河、云泉3乡。
1958年属中苏友好公社,1961年名为果园公社,1984年改为果园乡,1994年撤区改镇,1995年5月长沙县撤区并乡建镇时,保持原建制镇。
四、行政区划果园镇镇域总面积69.8平方公里。
2004年并村后,划分为双河村、花果村、田汉村、古楼新村、新明村、红花村,金江新村7个行政村以及大河、杨泗庙两个社区。
共77个村民小组,6588户,镇域总人口2.4万人。
五、社会经济发展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5972万元,第一产业产值8493万元,第二产业产值66667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0812万元,2003年农业总产值百分比为11.3%。
长沙县基准地价(文本)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概况一、县域概况长沙县属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
东邻浏阳市,南接湘潭县、株洲县,西南滨湘江,西北毗望城县,北靠平江县、汨罗市。
县境从东、南、北三面环绕长沙市。
地理坐标:东经112º56′-113º36′,北纬27º55′-28º40′,总面积1997.15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优美。
东、北、西三面环山,境内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五类地貌齐全。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有花岗石、矽砂、石灰石、高岭土、绿柱石等非金属矿和钴土、旎、钽、铜等金属矿。
树种达80科412种之多,其中银杏、水杉、胡桃、鹅掌楸等列为国家级保护。
野生动物100余种,大灵猫、穿山甲、绶带鸟等异兽珍禽,列入国家级保护。
农业生产条件好。
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土壤主要为红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全县农用地面积为163537.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89%,其中耕地面积为57562.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82%,林地80642.6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0.38%。
主导耕作制度水田为稻——稻,旱地为麦——甘薯,随着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已呈现出典型的“大农业”格局;农产品中“大围子”和“罗戴”良种猪闻名全国,“谷塘鲤鱼”和“崩墈白鲢”誉满京华,金井、高桥、春华的茶叶已跻身于中国名茶之列,跳马、黄兴、安沙的花卉苗木和无公害蔬菜畅销全国各地。
立体交通网络发达。
浏阳河、捞刀河由东向西流经县境,汇入湘江。
湘江由南向北经县境西南边缘,注入洞庭。
京广铁路(复线)在县境西南穿过,货物可在暮云车站中转,运往全国各地。
黄花国际机场坐落在县境黄花镇,与国内主要航空港有班机往返,并有直通香港和东南亚的航班。
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以及省道1819线纵贯南北,319国道横穿县境东西。
全县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大部分乡镇汽车可入组到户,交通十分便捷。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解说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解说(2001—2020)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新世纪来临之际,长沙所面临的宏观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0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组织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2000年6月,着手编制《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一、规划的空间层次本次规划分为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四个空间层次;长株潭指长沙、株州、湘潭三个市;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槊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都市区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槊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呈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都市区为城市规模的计算区域。
二、城市性质、规模与建设目标1、城市性质长沙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并将逐步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规划2020年长沙市城市人口为350万,城市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长株潭城市群远景设想远景长株潭城市群将发展成为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作效率的城市连绵区,该连绵区以三市主城区及中间地带长约90公里、宽约50公里、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范围为核心区、2050年左右,长株潭总人口将达到1600万左右,中心区城市人口可能达到800-1000万人,其中长沙450—550万人口,核心区规划采用带状组团型发展模式。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推行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强化湘江、319国道为主轴的“十字型”城市空间轴带,积极开发以浏阳、宁乡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辐射的二级城市发展轴,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688万,城镇人口482万,城镇化水平70%。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为:特大城市1个,即长沙市,为市域的中心城市,人口350万;中等城市2个,即浏阳市、宁乡市、都市区外建制镇83个,其中中心镇29个,一般建制镇54个,按其职能分为四类:工矿型6个,交通型3个,旅游纪念型8个,集贸型66个。
湖南省长沙市总体规划大众版
目录前言 (1)一、总则 (7)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三、城市性质及规模 (10)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1)五、城市形象规划 (13)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4)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18)八、综合交通规划 (21)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5)十、防灾减灾规划 (27)十一、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 (28)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华中地区特大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更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03版总规提出的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年底提前实现。
同时, 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需要对03版总规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要求,长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1)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10〕330号)函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沙市开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工作;(2)2011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长沙召开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专家论证会;(3)2011年5月-6月,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4)2011年6月,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年修改)的议案》;(5)2011年9月,由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召开了专家和省职能部门技术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总规修改成果;(6)2012年11月,住建部组织召开了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原则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成果;(7)2014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4]45号,原则同意《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4年修订)》。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长沙县人民政府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第五章县城性质规模与规划空间层次第六章县城总体布局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公共设置用地规划第九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地形地貌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第十一章外围生态圈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二章景观风貌与城市形象规划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第十四章城市给排水规划第十五章电力信息工程规划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第十八章县城综合防灾规划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一、现状概况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毗邻株洲市、湘潭市、浏阳市、汩罗县、平江县等市县。
湘江从其西境流过;京广铁路纵贯南北,107国道、319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从其境内通过;黄花国际机场坐落于该县黄花镇。
长沙县总面积1997km2,其中耕地73.74万亩,林地135万亩,水面14.2万亩。
全县辖20个乡镇,495个居民组及村民委员会,总户数22万户,总人口73.6万人(不包括在长沙县工作、户口不在长沙县的4.73万人)。
至2001年底,县城人口规模已达6.3万多人,用地规模已达到15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14km2)。
长沙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东汉祝良、三国桓阶、书法家怀素、教育家李文照及被章太炎先生誉为“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革命家黄兴等,一个个都光照青史,名垂千古。
县内更有“六朝遗庙”陶公庙,及河图观、铁炉寺、龙喜故城址、常丰故城址、宋明窑址、仙人石、飘峰塔、左宗棠墓等历史遗迹,有黄兴故居、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革命纪念地。
本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16.7~17.38℃,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9.5℃,年均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5275℃。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 (2)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目录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着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03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03版总规提出的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要求,长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10〕330号)函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沙市开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工作;2011年5月-6月,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2011年6月,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年修改)的议案》;2011年9月,由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召开了专家和省直职能部门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总规修改成果;2012年11月,住建部组织召开了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原则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成果;2014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4]45号,原则同意《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4年修订)》。
城市规划-长沙市城市XXXX年总体规划 精品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年1.区位图长沙在全国城镇体系格局中的区位长沙在中部地区中的区位长沙在湖南省的区位2.长株潭城市圈远景设想规划图3.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长沙]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图[长沙]4.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市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图[长沙]5.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长沙]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长沙]6.规划区生态控制线规划图[长沙]规划区空间结构规划图(一城两片多点)7.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图1)长沙如此规模的扩展城市,城市能源是否有保障;有否有能源验算和后备能源的补充,是否考虑发展新能源;2)城市的发展无序,重点区域多头并进,概念过多,反而引起城市人民失焦,没有关注重点;3)城市土地供应无序,土地供应量过多过大;首先,应严格土地供应量,计划土地供应,严格控制土地取得的手段和形式,整理整平土地,政府二级市场推出土地,确保土地价值;4)政府是否有配套的资源和货币保障制度,如此大的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政府是否有完整的资源保障计划,是否,有完整的城市发展计划,具体到每年、每个节点、每个区域;5)政府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如此大的城市管理能力,是否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制度配套跟上,切忌盲目做大;6)集约管理土地,暂不开发土地统一绿化管理,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做到土地管理高效化,使城市不至于形成土地过多的表面形象;7)东二环距离城市中心过近,严重制约城市东扩,应考虑相应措施东移,较好的促使城市东移;8)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除了考虑公众的出行方便及公共交通外,还应考虑私家车辆通行,长沙应考虑设置南北的公路高架桥,形成立体公路交通体系;9)长沙城市道路人行通道过少,特别是一些新修道路,没有考虑人行通道,极大的不方便。
城市道路在修建的时候,在考虑车辆通行便利的同时,应该重视8.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不包括莲花镇和雨敞坪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星城镇、黄金乡、雷锋镇、丁字镇、长沙县的星沙街道、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黄兴镇、安沙镇、跳马镇和干杉乡,总面积1930平方公里。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
(3) 本轮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2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大纲说明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保护全市耕地资源的基础上,统筹供给、需求、利用的 关系,通过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挖掘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妥善处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与建设生态的关系,不断提高土地对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 规划修编指导思想与原则 按照国家、湖南省对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对土地管理的要 求,并根据长沙市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大纲》明确提出了修编的指导思 想: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深入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立足“中部崛起”战略,积极推进“3+5”城市群建设; 服务于建设国家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 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区域快速协调健康发 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大纲》提出了本轮规划修编必须坚持的 5 项原则,即: ①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②大力推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③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④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⑤强化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二节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第四节市级规划下达指标第二章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一节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第一节土地用途区的划分第二节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三节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与管制第一节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第二节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及地质环境评价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八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引导长沙县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长沙县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根据长沙县土地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和《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引导长沙县辖区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以2020年为目标年,规划范围为长沙县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的东郊,隶属湖南省长沙市,地处东经112?56′~113?36′,北纬27?55′~28?40′之间,土地总面积1997.32平方公里。
其西靠长沙市望城县、开福区、芙蓉区和雨花区,南邻湘潭、株洲两市,东接浏阳市,北连岳阳市平江县和汨罗市。
全县辖16个建制镇,4个乡,276个行政村,2005年总人口74.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54万人。
全县地势北、东、南三面高,中、西部低平,整个地势近似背东朝西的“簸箕”。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精选精选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目录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着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03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03版总规提出的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要求,长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10〕330号)函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沙市开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工作;2011年5月-6月,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2011年6月,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年修改)的议案》;2011年9月,由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召开了专家和省直职能部门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总规修改成果;2012年11月,住建部组织召开了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原则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成果;2014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4]45号,原则同意《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4年修订)》。
长沙县未来发展规划-推荐下载
长沙县区域发展战略分析姓名:姜婷学号:10160114 班级:10地科一班区域简介:长沙县为中国湖南省所辖县份,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隶属长沙市管辖。
全县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现有户籍总人口78.8万人,常住人口97.9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2010年,GDP为630.01亿元,人均GDP为64,309元(9,500美元);政府驻地星沙街道。
长沙县为极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位居湖南省各县(市)的首位,列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25位。
长沙县别称“星沙”,自古为“三湘首善”,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强县,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中,长沙县列第13位。
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是省会长沙市东部的近郊县,西南临湘江,浏阳河和捞刀河贯穿全县,东接浏阳市,西连长沙市城区,南抵株洲市市区、湘潭市市区,北达岳阳市。
全县总面积1997平方千米,总人口98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
2012年9月1日,全县共辖5街道18镇。
发展战略:“十一五”时期是长沙县战胜自然灾害、经历风险挑战、取得显著发展成绩的五年。
五年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领跑进军”战略,全力加快“调优结构、转变方式、城乡一体、普惠民生”步伐,综合实力在应对危机中逆势增长,城乡建设在统筹发展中快速推进,社会建设在和谐创建中全面进步,发展后劲在改革开放中持续增强,成为长沙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预定目标,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长沙县发展也面临压力与挑战:一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促进产业结构逐步向三二一转变任重道远,增强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仍需努力。
二是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能源、重要原材料短缺矛盾及国家对土地利用、能源节约、二氧化碳以及污染物排放更高要求使发展压力增大。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pdf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上版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55。
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
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第四条规划空间层次: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目录前言 (1)一、总则 (7)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三、城市性质及规模 (10)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1)五、城市形象规划 (13)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4)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17)八、综合交通规划 (20)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4)十、防灾减灾规划 (26)十一、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 (27)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 ,素有“楚汉名城” 、“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003 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简称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 03 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 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 2009 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 2008 年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 03 版总规提出的 2020 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 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城市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 都市区森林覆盖率(%)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dB(A)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工业废水处理率(%)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40
10 40 一、二级 100 53
• 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在此基础 上扩展而来的“3+5”城市群均 以长沙为核心
• 通过规划的安排,提升长沙 在整个区域中的服务和带动 能力
8
1. 修编背景
1.4 提升长沙城市核心竞争 力和可持续成长能力
• 确定长沙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 • 找到长沙提升城市职能的战略 地区
京珠高速
• 明确长沙未来发展的资源环境 底限,确立可持续生长的城市 空间结构
市域范围
1.2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范围
五区,两县的一部分
都市区范围
五区,两县的一部分 1450平方公里
主城区范围
河西、星马、中心城区
2893平方公里
14
规划范围与上版总规相比的主要调整
• 减少规划层次,将都市 区与规划区合并
• 都市区非法定概念 • 规划区保持行政区划 完整,便于实施管理, 并为远景发展预留空 间
装备制造业中心 经济职能
现有职能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传统制造业基地 粮食生产基地
湖南省现代商贸中心
休闲娱乐和旅游服务中心 服务职能 体育产业基地
产业孵化和技术创新基地 专业性生产服务业基地 新兴国际服务外包城市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性:旅游服务 全国性:装备制造和文化娱乐 区域性:交通服务和生产服务 全省性:综合服务和先进制造 地方性:物流基地
长沙县榔梨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一、2001年版总规执行情况回顾二、规划修编背景三、现状概况四、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五、城市性质、规模与职能六、产业经济发展规划七、用地布局规划八、道路交通规划九、绿化系统景观规划十、给水、排水规划十一、电力、信息基础设施、燃气规划十二、综合防灾规划十三、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十四、土地开发容量规划十五、村民安置规划十六、近期建设与重大项目规划十七、规划实施措施一、2001年版总规执行情况回顾2001年12月批复的《长沙县榔梨镇总体规划(2002——2020)》,对于榔梨镇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指导编制了4.48平方公里的榔梨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年)。
经过5年建设,目前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项目有榔梨综合市场,安置小区,10万吨水厂,长沙县七中的扩建,陶公庙的修复扩建等工程,同时修建了东升大道、梨江大道、福星路。
2004年,由于机场高速以北地区已初步确定划归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原总规规划的镇区发展用地只余下4.48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建设1.45平方公里,实际可供开发建设用地只有3.03平方公里(4545亩),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已不能满足榔梨镇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二、规划修编背景(一)国家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要求调整城镇规划理念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城镇空间发展战略,从2001年10月起,小城镇的户籍政策已完全放开,只要有稳定的收入和固定的住所,即可转为小城镇户口,小城镇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阵地,户籍政策的改变使城镇人口规模的增长不再受行政管理政策的刚性控制,更多的将受到市场经济需求的弹性制约。
规划的理念不再是按镇区规划人口规模的多少限制外来人口,而是要考虑在一定范围的规划区内,保持人口、耕地、水域、自然生态、城镇建设用地等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比例,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规划编制,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良性循环。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简介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简介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简介
一、县城性质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大都市发展地域内的副中心城市;全县的政治、经济、文教、科研、信息中心;以外向型高科技工业和高效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其中,长永高速公路以南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永高速公路以北为长沙县县城。
二、规划规模
长沙县县城人口规模至2020年为50万人,建设用地60平方公里。
其中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万人,30平方公里。
三、城市空间结构
根据城市空间导向因素及现状的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城市产业布局,形成“一心三园区、双龙捧珠”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心”指长沙县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地约14平方公里,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科研教育于一体。
“三园区”即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松雅河生态休闲园和政务中心区。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约3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占地少、无污染、科技含量高的21世纪新型环保型产业,如电子,电器,车辆制造等大型工业集团。
松雅河生态休闲园,占地约9.5平方公里,对团结垸部分农田实行退耕还湖,既能增强松雅河的调济蓄水能力,又能为长沙县城开辟一处渡假休闲佳境,在喧嚣、快节奏的都市区保留一块树木葱笼,山水相映,绿草如茵的祥和净地,将倍受市民的亲睐,同时也将收到丰厚的回报。
政务中心区,占地约8平方公里,建设一座标志长沙县新发展气象的、亲民而庄重的政务办公和服务中心,容纳完善的行政管理、政务服务和政法办公功能。
“双龙捧珠”即将县城南北两、北两条自然水系浏阳河和捞刀河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地形中的自然冲沟,形成曲折自然的景观林带,将自然生态因素导入城市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长沙县人民政府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第五章县城性质规模与规划空间层次第六章县城总体布局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公共设置用地规划第九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地形地貌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第十一章外围生态圈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二章景观风貌与城市形象规划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第十四章城市给排水规划第十五章电力信息工程规划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第十八章县城综合防灾规划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一、现状概况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毗邻株洲市、湘潭市、浏阳市、汩罗县、平江县等市县。
湘江从其西境流过;京广铁路纵贯南北,107国道、319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从其境内通过;黄花国际机场坐落于该县黄花镇。
长沙县总面积1997km2,其中耕地73.74万亩,林地135万亩,水面14.2万亩。
全县辖20个乡镇,495个居民组及村民委员会,总户数22万户,总人口73.6万人(不包括在长沙县工作、户口不在长沙县的4.73万人)。
至2001年底,县城人口规模已达6.3万多人,用地规模已达到15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14km2)。
长沙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东汉祝良、三国桓阶、书法家怀素、教育家李文照及被章太炎先生誉为“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革命家黄兴等,一个个都光照青史,名垂千古。
县内更有“六朝遗庙”陶公庙,及河图观、铁炉寺、龙喜故城址、常丰故城址、宋明窑址、仙人石、飘峰塔、左宗棠墓等历史遗迹,有黄兴故居、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革命纪念地。
本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16.7~17.38℃,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9.5℃,年均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5275℃。
年降水量1287.8~1422.0mm,全年日照数为1677小时,无霜期275天。
本地区地处湘江河流冲积IV级阶地,地貌形态为低丘垅岗,地形波状起伏。
因长期流水侵蚀,冲沟较发达,多为“U”型开阔谷地。
规划区内呈树枝状分布的多条垅沟及大小的水塘是降雨期地表水径流发达的地域。
区内普遍为第四纪地层所覆盖,下伏为第三系地层,地层结构简单,层序较清晰,区内分网纹状粉质粘土、砂砾石层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软弱层两个工程地质层。
长沙县城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东、北、西三面环山,地势由北、东、南逐渐向西南倾斜,构成一个不规则的“畚箕”形态。
境内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五类地貌齐全。
县境内矿产资源有花岗石、矿砂、石灰石等非金属矿和钴土、锯、钽、铜等金属矿。
长沙县历来是湖南省主要的产粮区。
近年来,长沙县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市化建设,特别是1996年长沙县城迁址星沙后,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2001年国民经济资料统计,全县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40.0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5%;农业总产值28.78亿元,比上年增长5.2%;财政总收入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5元,比上年增长6.9%。
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8.6:54.2:27.2。
小城镇已成为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县域内的乡镇企业均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187.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8%,小城镇已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源。
区内经济密度为7104万元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43568元。
二、历史沿革全县自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设立41个建制乡镇。
全县小城镇建设从8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中期仅有榔梨一个建制镇,80年代末发展到5个建制镇,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6年长沙县县治由长沙市潘家坪搬迁至星沙镇,结束了长沙县历史上有县无城的历史。
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现在全县辖15个建制镇,5个乡,495个自然村。
第二节规划背景及上版总体规划内容与实施情况一、规划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的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国民经济多元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等,都使长沙县处于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变数较大的环境之中,既面临大机遇,也面临大挑战。
特别是我国“十五”时期将全面实施既定的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开发、城镇化等发展战略,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金融政策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等改革政策,从而为长沙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而有序的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全国各地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将更大地激活和扩大国内市场,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1992年以来,随着长沙市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带动了长沙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人口在十几年中加速聚集,城市规模迅猛扩大,到2001年底,县城人口规模已达到4万多人,用地规模已达到12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14km2)。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越来越大,原有的规划区范围内,几乎没有了发展的余地。
同时,由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把长沙县县城纳入了总体规划的范围,把长沙县作为长沙市“一主二次”发展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必然为长沙县县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因此,长沙县人民政府为抓住城市发展的新机遇,促进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对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实现建设21世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设施完备、交通便捷、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
二、上版总体规划内容与实施情况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是1992年由湖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1997年由长沙市规划设计院对92版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基本形成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型城市。
(一) 上版总体规划内容1、城市性质长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科、工、商、贸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性的现代化综合性的经济开发区。
2、城市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10.5km2,人口10万人;中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12km2,人口12万人;远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5km2,人口15万人。
3、用地发展方向主要向东面山地丘陵发展。
4、建设用地范围西至老107国道,南临马泉组团,东至新规划的外环线,北至松雅河、月形山,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5km2。
5、规划结构规划构筑“两轴三区”的结构形态,即80米宽道路由北向南连接行政科研、商住经贸、工业三个中心;60米宽道路由西向东贯穿开敞绿地、行政办公商贸、公园绿地、科技园四个中心,两条轴线强调以绿色空间取得有机联系,形成绿绕城厢,城中泛绿的花园城市形态特征。
6、功能分区319国道以南为工业园区用地;319国道以北中部和西部为商住经贸、行政办公、居住;东部为科技园用地,整个用地结合现状自然山地均衡布置六处公园,并与城市主干道内的绿带有机结合,形成点、线、面的绿化系统。
(二) 上版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1996年元月30日长沙县县治搬迁星沙开发区,打破了原开发区以经济技术产业为主体的规划格局,星沙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长沙县委县政府及时地提出了对92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长沙县总体规划自1997年重新修编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这几年来,城市各项建设项目逐步实施,各个方面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座现代化新型城市已初具规模。
1、规划实施情况大致如下1) 依据该规划,组织编制了长沙县交通网规划、长沙县城乡绿化一体化总体建设规划、长沙县县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等20个专项规划和黄兴环保工业园等多项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了长沙县城工业布局和新区的开发建设。
2) 按规划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星沙大道、漓湘路、金华路、开元路、黄兴大道、京珠联络线等相继建成拉通,新建了长途汽车站、货运市场、月形山立交桥等大型公用基础设施。
3) 按规划加大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新建了星沙污水处理厂、110KV高压电力线改线、100KV星沙北变,天然气门气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
4) 按规划新辟了文化公园、中心绿化广场,预留了三处公园用地,腾飞岛休闲旅游区正在启动。
2、上版总规存在的问题1) 上版总规对城市化进程预见不足,在上一轮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长沙县县城规划到2010年城市人口10万人,规划面积控制在12.0平方公里,其规划范围为西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至松雅河,南至梨江路,东至东四线。
而根据最新测绘数据,长沙县县城至2001年,实际规模已经达到12.0平方公里,另从当地用地统计报表分析,1997年至2001年5年时间内共新增城市建设用地3.41平方公里,平均每年68.35公顷,现在12平方公里控制范围内已无地可用,发展空间的制约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土地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客观上,上版总规已失去了对县城建设的指导作用。
2) 上版总体规划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规划中城市向东的扩展性不强,东西向道路向东伸展考虑不够。
3) 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319以南为工业园区用地,319以北为办公居住用地的规划结构过于单一,不适应长沙县城的大规模发展,不利于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规划修编的必要性(一) 国家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要求调整城镇规划理念1、经济体制转轨93年以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明确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给城镇发展建设带来了全新课题,计划经济模式下,城镇规划行为基本上属于政府对城市社会经济计划所进行的空间安排,而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与引导,以克服市场行为的盲目性、自发性、狭隘性与短期行为心理,另一方面又要求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培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宜敏感度。
2、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刚踏上经济快车、人多地少、人均资源贫乏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
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宣布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国家21世纪的发展,1996年全国第四次环保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明确提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与科教兴国并列的两大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城市建设不能只顾眼前或近期利益,城市规划应从长远着想,城市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等方面必需达到最优协调。
3、加速城市化的趋势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走过了一段十分坎坷的历程,1978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变化,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城市经济集聚效应的增强,促成了我国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