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习题3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课后练习题

湘教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组1. 唐代茶学家陆羽在其《茶经》中有这样的描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贵州省茶叶种植条件优越,目前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最大的省区。

读贵州省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中《茶经》的描述,判断贵州省种植茶叶的优势条件是()A.天无三日晴B.喀斯特地貌广布C.土壤呈碱性D.黄土覆盖广2.贵州省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需要注意的生态问题有()①沙尘暴②土地盐碱化③土地石漠化④水土流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 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在中国空间站工作半年。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升空当日,贵阳()A.沙尘肆虐B.绿意盎然C.草木枯黄D.大雪纷飞3.三位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度过的我国传统节日是()A.除夕B.元宵节C.中秋节D.儿童节3. 贵州山清水秀,石奇洞美,更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下图示意贵州省旅游资源(部分)分布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位于遵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有()①遵义会议会址②猴场会议会址③娄山关战役④黎平会议会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下列属于红色旅游线路的是()A.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役—黄果树瀑布B.遵义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百里杜鹃C.遵义会议会址—强渡乌江—猴场会议会址D.遵义会议会址—百里杜鹃—黎平会议会址二、选择题4.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水电站分布简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表示的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东南丘陵D.黄土高原2.图中地区水电站分布较多,据此判断该地区()①水能资源丰富②河流水量较大③地形崎岖④河流常见凌汛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A省区岩石大面积裸露出现“石漠化”现象,其人为原因是()A.坚硬的岩石造成成土过程缓慢B.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易遭水流冲蚀C.山高坡陡,且降水集中D.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4.A省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对这种寒暑适中的气候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省区处在低纬度地带,所以冬季不会太冷B.A省区处于云贵高原,海拔在1100米左右,所以夏季不会太热C.A省区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使得夏季更为凉爽D.受横断山脉阻挡,A省区冬季不受冬季风影响,所以冬季十分温暖5.“黔无驴,有好事者买之入黔。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 第4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湘教版-(新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 第4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湘教版-(新版)

某某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导致某某省干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有()①全年降水稀少,年平均不足100毫米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③河流稀少,多内流河④地表水容易渗漏,导致地表水资源较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2.某某境内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是()A.某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厚,植被根系浅B.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原有的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C.山高坡陡,气候暖湿,降水集中D.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3.某某省旅游资源丰富,下列旅游景点位于某某省的是()A.黄果树瀑布B.某某山水 C.日月潭D.八达岭长城4.下列有关于某某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处云贵高原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有“地无三里平之说”C.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D.某某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等5.某某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6.与南方地区其他省区相比,某某省最具备优势的矿产资源是()A.石油 B.天然气C.煤炭 D.铁矿7.某某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平原、丘陵B.盆地,丘陵C.山地,盆地D.高原,山地8.某某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8~(1)--8~(2)题.8~(1)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2)某某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③开发优势资源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9.某某省“地无三尺平”的原因是()A.地表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C.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D.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各种地形兼备10.石漠化现象分布最广泛的省区是()A.某某省B.某某省C.某某省D.某某省11.某某省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是()A.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 B.过度放牧和樵采C.陡坡开垦 D.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12.下列措施属于某某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④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每逢暴雨,某某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D.地震、火山14.读某某省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某某河流()A.均属长江水系 B.均有结冰期C.均为内流河 D.大多水能资源丰富15.有关某某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某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B.某某省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地质灾害频繁C.某某省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是水土流失现象已不复存在D.某某省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开采布局呈现出“小而分散”格局16.某某省“地无三尺平”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C.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各种地形兼备17.下列关于某某省资源利用经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B.大力发展水电,不发展火电C.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D.建成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8.下列城市属于某某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A.某某 B.六盘水C.某某 D.某某19.下列关于某某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湿润多雨C.主要的自然灾害是火山和地震D.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建设了一批大型煤电基地20.某某省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河流和湖泊干涸B.土地沙化C.大片沼泽消失 D.石漠化二.填空题(共2小题)21.某某省的地形类型是高原,是高原的一部分.22.赫章海拔最高山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23.认识地区差异,协调区域发展.某某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能源丰富,经济较为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某某及周边地区图(图1)材料二贵、新、粤三省区水资源比较图(2011年)(图2)材料三贵、闽茶产业比较表(2012年)省区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良种率(%)涉茶综合产值(亿元)某某332 95 400某某520 77 86(1)某某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地带,总体地势特征是.(2)某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3)某某、某某、某某三省区中,人均水资源最少的是.(4)茶树种植喜温喜湿、光照适中.近年浙、闽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某某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结合材料三,指出目前某某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列举一项)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某某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有干旱、冰雹、洪涝、雪灾、冰冻、滑坡、泥石流、坍塌等,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材料二:石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乱砍滥伐、乱放牧、过度开垦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材料三: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林果业、木本粮油.(1)某某自然灾害频发,请你写出一种某某的自然灾害:.(2)请你写出一点石漠化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3)石漠化形成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文原因.某某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地貌广泛发育,气候类型是气候,根据材料二请写出一点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4)请你结合材料三,写出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写两点);.(5)某某煤炭资源丰富,有“”之称,某某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写出一种属于某某的旅游景点.25.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某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易遭流水侵蚀,石灰岩质地坚硬,成土过程缓慢,山高坡陡,气候暖湿,降水集中,加上滥垦乱伐,造成了严重的土地石漠化现象.石漠化山区存在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害频发、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为了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某某人民探索出了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中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中种粮收谷子”.(1)根据材料和如图可知,某某省面临着严重的土地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原因是.(2)“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这句话中,梯田发挥的生态作用是.A.种粮 B.放牧 C.观光 D.保持水土(3)“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请列举一个某某省以“红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景点..试题解答参考: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导致某某省干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有()①全年降水稀少,年平均不足100毫米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③河流稀少,多内流河④地表水容易渗漏,导致地表水资源较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解:某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地表水容易渗漏,导致地表水资源较少,旱涝灾害频发.故选:D.2.某某境内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是()A.某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厚,植被根系浅B.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原有的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C.山高坡陡,气候暖湿,降水集中D.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解:某某境内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原有的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该地区属于喀斯特地形.故选:B.3.某某省旅游资源丰富,下列旅游景点位于某某省的是()A.黄果树瀑布B.某某山水 C.日月潭D.八达岭长城解:某某山水位于某某部;日月潭位于中国某某;八达岭长城位于;黄果树大瀑布,是某某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世界记录.根据题意.4.下列有关于某某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处云贵高原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有“地无三里平之说”C.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D.某某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等解:某某省地处云贵高原上,地形可概况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以高原、山地为主,故A 正确;某某省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有“地无三里平之说”,故B正确;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某某省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故C正确;某某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等,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5.某某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解:某某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具有冬暖夏凉,湿润多雨,干湿季明显的特点.根据题意.故选:B.6.与南方地区其他省区相比,某某省最具备优势的矿产资源是()A.石油 B.天然气C.煤炭 D.铁矿解:某某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与南方地区其他省区相比,某某省最具备优势的矿产资源是煤炭.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根据题意.7.某某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平原、丘陵B.盆地,丘陵C.山地,盆地D.高原,山地解:某某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依据题意.故选:D.8.某某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8~(1)--8~(2)题.8~(1)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解:某某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每逢暴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A.8~(2)某某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③开发优势资源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某某位于云贵高原,平原面积狭小,故不适宜建设商品粮基地.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故陡坡开荒,可能加重当地的水土流失.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某某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目前,立体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某某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某某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故选:A.9.某某省“地无三尺平”的原因是()A.地表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C.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D.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各种地形兼备解:云贵高原的某某一带,因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山脉绵延,河谷深切,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有“地无三尺平”之说.根据题意.故选:C.10.石漠化现象分布最广泛的省区是()A.某某省B.某某省C.某某省D.某某省解:某某省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该省土地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石漠化现象严重.故:C.11.某某省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是()A.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 B.过度放牧和樵采C.陡坡开垦 D.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解:某某省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该省土地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石漠化现象严重.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根据题意.故选:A.12.下列措施属于某某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④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在某某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石漠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某某耕地资源不足的矛盾.为了协调当地人地关系,某某应采取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所以某某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根据题意.故选:D.13.每逢暴雨,某某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D.地震、火山解:某某地区以山地为主,每逢暴雨,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故选项A正确.故选:A.14.读某某省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某某河流()A.均属长江水系 B.均有结冰期C.均为内流河D.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某某的大部分河流属于长江水系.故A不符合题意;B、某某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无结冰期.故B不符合题意;C、某某省位于我国东部外流区,以外流河为主.故C不符合题;D、某某省地处云贵高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D符合题意.故选:D.15.有关某某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某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B.某某省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地质灾害频繁C.某某省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是水土流失现象已不复存在D.某某省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开采布局呈现出“小而分散”格局解:A、某某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故A不符合题意;B、某某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地质灾害频繁.故B不符合题意;C、为了治理石漠化,防止水土流失,摆脱贫困,某某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故C符合题意;D、某某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由于受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江南煤海”长期形成“小而分散”的格局,给资源的综合开采利用带来一定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某某省“地无三尺平”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C.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各种地形兼备解:云贵高原的某某一带,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有“天无三日晴”之说;又因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山脉绵延,河谷深切,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有“地无三尺平”之说.根据题意.故选:C.17.下列关于某某省资源利用经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B.大力发展水电,不发展火电C.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D.建成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解: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某某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使当地人民的用水状况得到改善,还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某某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由于受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江南煤海”长期形成“小而分散”的格局,给资源的综合开采利用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来,某某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某某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某某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某某许多地方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石奇洞美,民俗多样,民风淳朴,特产闻名.近些年来,随着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逐步改进,某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全省旅游收入不断增长.故选:B.18.下列城市属于某某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A.某某 B.六盘水C.某某 D.某某解:属于某某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六盘水,该地是某某省的煤炭产地.故选:B.19.下列关于某某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湿润多雨C.主要的自然灾害是火山和地震D.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建设了一批大型煤电基地解:某某省位于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故A符合题意.故选:A.20.某某省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河流和湖泊干涸B.土地沙化C.大片沼泽消失 D.石漠化解:某某省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座落在喀斯特环境中,城市的形态结构、水土资源及城市扩展均受“喀斯”环境的制约,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根据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共2小题)21.某某省的地形类型是高原,是云贵高原的一部分.解:某某省的地形类型是高原,是云贵高原的一部分,云贵高原是我国第四大高原.故答案为:云贵.22.赫章海拔最高山是小韭菜坪.解:赫章被舍虎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韭菜坪等大山分割,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境内山高坡徒,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全县最高峰(也是某某最高点)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故答案为:小韭菜坪.三.解答题(共3小题)23.认识地区差异,协调区域发展.某某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能源丰富,经济较为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某某及周边地区图(图1)材料二贵、新、粤三省区水资源比较图(2011年)(图2)材料三贵、闽茶产业比较表(2012年)省区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良种率(%)涉茶综合产值(亿元)某某332 95 400某某520 77 86(1)某某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地带,总体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2)某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量大.(3)某某、某某、某某三省区中,人均水资源最少的是某某.(4)茶树种植喜温喜湿、光照适中.近年浙、闽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某某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结合材料三,指出目前某某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产量低.(列举一项)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某某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地带,总体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2)某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降水多,流量大.(3)从图中可以看出,某某、某某、某某三省区中,人均水资源最少的是某某省.(4)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某某茶产业存在的问题是产量低;良种率低;涉茶综合产值低等.故答案为:(1)西高东低(2)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量大;(3)某某;(4)产量低.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某某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有干旱、冰雹、洪涝、雪灾、冰冻、滑坡、泥石流、坍塌等,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材料二:石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乱砍滥伐、乱放牧、过度开垦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材料三: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林果业、木本粮油.(1)某某自然灾害频发,请你写出一种某某的自然灾害:干旱.(2)请你写出一点石漠化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土地资源消失,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出现饮水困难.(3)石漠化形成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文原因.某某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材料二请写出一点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乱砍滥伐、乱放牧、过度开垦等.(4)请你结合材料三,写出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写两点)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5)某某煤炭资源丰富,有“江南煤海”之称,某某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写出一种属于某某的旅游景点黄果树瀑布.解:(1)某某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有干旱、冰雹、洪涝、雪灾、冰冻、滑坡、泥石流、坍塌等,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2)石漠化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土地资源消失,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出现饮水困难等.(3)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某某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人为原因在于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乱砍滥伐、乱放牧、过度开垦等.(4)针对石漠化,治理措施是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练习:第八章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练习:第八章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玲玲通过QQ在网上和贝贝聊天时说:“我的家乡在石灰岩分布地区,那儿山美,溶洞多;水秀,江清水碧,四季如春。

”玲玲的家乡所属的地形区与温度带正确的组合是()A.青藏高原、高原气候区B.云贵高原、亚热带C.黄土高原、暖温带D.东北平原、中温带2.贵州省“地无三尺平”的原因是()A.地表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C.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各种地形兼备3.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4.影响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是()①地形地势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众多。

下面关于资源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A.煤、汞、重晶石;乌江、北盘江、赤水河B.石油、煤、重晶石;湘江、大渡河、乌江C.天然气、煤、汞;乌江、大渡河、赤水河D.汞、天然气、重晶石;赣江、乌江、赤水河读“贵州某山地景观素描图”,回答6~8题。

图8-4-46.若图中山上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影响有()①造成水土流失②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引发冰雹等灾害性天气④河流含沙量增大⑤诱发地震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7.石漠化已成为西南地区头号生态灾难,下列属于石质荒漠化形成的条件有()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可溶性岩石广布③昼夜温差大④地势低洼,易于积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导致贵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山高坡陡,地表崎岖②毁林开荒③降水集中④干旱等灾害性天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9.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所采取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是()①陡坡地修筑梯田②封山育林③发展特色产业④鼓励生育,增加石漠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0.下列措施属于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④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下列红色旅游胜地属于贵州的是()A.韶山B.井冈山C.遵义D.延安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8章 第4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8章  第4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基础·限时达标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部分地区出现石漠化现象。

据此完成第1~3题。

1.贵州省主要的地形类型是()A.丘陵B.盆地C.平原D.高原和山地2.贵州省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3.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封山育林B.人工种草C.草地改良D.陡坡开荒4.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位于()A.贵州省B.陕西省C.山西省D.湖南省5.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下列景点属于贵州省的是()A.桂林山水B.大三巴牌坊C.黄果树瀑布D.赤嵌楼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A.总体看,西北地区重于东南地区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D.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7.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B.植被C.地貌D.土壤知能·提升训练1.贵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下面关于该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近些年来,贵州有时发生严重的干旱,有时出现沙尘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B.贵州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C.目前,贵州正在进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D.每逢暴雨,贵州有些地区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2019·云南昆明西山一模)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云南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这是因为()A.云贵高原地形破碎,山道崎岖B.云贵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C.云贵高原土质疏松,沟壑纵横D.云贵高原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3.贵州石漠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石灰岩广布,土层较薄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植被④封山育林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下表为“中国部分城市7—8月平均气温统计(℃)”,据此完成第4~5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习题课件(共32张PPT)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习题课件(共32张PPT)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6.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___煤__炭_____生产基地。贵州充分发挥 “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___火__电_____,深度开发 ___水__电_____。 7.贵州两个著名的旅游景点:__黄__果__树__瀑__布___、__织__金__洞____。
精巧点拨
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境内分布面积广大的石灰岩,长 期被雨水冲刷、溶解、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喀斯特地貌,从而导 致地表崎岖不平,也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 2.石灰岩广泛分布带来的影响:水土流失、石漠化、滑坡、泥石流 等。 3.贵州通过植树种草、异地迁移、发展特色产业、开发旅游资源等 措施,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石漠化治 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 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
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④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
力发展旅游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5.贵州省在资源开发利用上取得了成功经验,下列资源中不属
于其开发范畴的是( A )
A. 石油资源 B. 煤炭资源 C. 水资源
19.一般来说,图示瀑布水量最大、最为壮观的季节是( B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0.贵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有( B ) ①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②便于锡矿、锰矿的开采与运输
③施工期间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④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3.环境与发展 (1)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2)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 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课后训练(教师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课后训练(教师版)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我国建造的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落成启用。

“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所独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附近5千米半径内没有乡镇,25千米半径内只有一个县城。

据此回答1~2题:1.望远镜选址该地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B )A.喀斯特地貌,雨水下渗顺畅B.海拔高、云雾多,利于观测C.天然的天坑,工程量较小D.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较少2.贵阳旅游“名片”——“爽爽贵阳,避暑天堂”的得来源于( A )A.地处低纬,海拔较高B.秦岭阻隔,长夏无冬C.海拔较高,纬度较高D.年温差大,冬无严寒3.读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C )A.气候B.植被C.地貌D.土壤【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贵州示意图,回答4~5题:4.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和主要生态问题是( A )A.泥石流、滑坡、石漠化B.洪涝灾害、土地荒漠化C.冰冻、冰雹、土地荒漠化D.地震、火山、石漠化5.针对山区易引发的自然灾害和主要生态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C )A.人工种草B.封山育林C.跨流域调水D.发展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读“贵州某山地景观素描图”,回答6~8题:6.图示村寨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气候凉爽,且免受洪水威胁B.降水较多,取水方便C.靠近梯田,生产方便D.免受战乱和盗贼侵扰7.该地梯田( C )A.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B.位于山地的北坡C.主要种植水稻D.机械化生产方便8.若山上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影响有( B )①造成水土流失②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引发冰雹等灾害性天气④河流含沙量增大⑤诱发地震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9.下列措施属于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 D )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④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下图中瀑布一般水量最大、最为壮观的季节是( 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读贵州省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贵州省境内广泛发育了喀斯特地貌。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步测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步测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有关贵州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 是中国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C. 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等D. 著名的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2.读贵州省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贵州河流()A. 均属长江水系B. 均有结冰期 C. 均为内流河 D. 大多水能资源丰富3.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已从最多时的1780多条减少到月1000条,照此预测,20年后可能消失,因此加强对坎儿井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A. 河流水B. 湖泊水 C. 冰雪融水 D. 雨水4.下列城市属于贵州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A. 遵义B. 六盘水 C. 贵阳 D. 铜仁5.贵州地区云贵高原东部,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结合图片,关于贵州地理环境描述错误的是()A. 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缺乏B. 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C. 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D. 贵州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6.有关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云贵高原西部地形平坦 B.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水资源丰富C. 煤炭和水能资源缺乏 D.石灰岩广布,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严重7.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封山育林B. 人工种草 C. 草地改良 D. 陡坡开垦8.贵州省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河流和湖泊干涸B. 土地沙化 C. 大片沼泽消失 D. 石漠化9.“天无三日晴”是指以下哪个城市()A. 贵阳 B. 杭州 C. 福州 D. 重庆10.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③开发优势资源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A. ①③B.②③ C. ①④D. ②④11.贵州省的主要矿产种类是( )A. 煤、铁B. 煤、汞 C. 煤、锰 D. 石油、天然气12.贵州省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镜堪忧,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所采取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是()①陡坡地修筑梯田②封山育林③发展特色产业④鼓励生育,增加石漠化地区劳动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13.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指的是()A. 西藏B. 四川 C. 贵州 D. 云南14.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近年来,贵州石漠化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是()①土层较薄,植被根系浅②降水集中于夏季③石灰岩广布,成土缓慢④陡坡开荒⑤过度樵采(连根挖掘)A. ①②③B.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①②⑤15.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A. 长江B. 嘉陵江 C. 岷江 D. 北盘江二、综合题(共3题;共36分)16.贵州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民族风情众多。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 环境与发展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练习含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 环境与发展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达标练习必做下表为中国部分城市7—8月平均气温统计(单位:℃)。

据此完成第1~2题。

1.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洋流因素2.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地形地势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贵州省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3~5题。

3.贵州的地形以()。

A.山地、丘陵为主B.山地、高原为主C.平原、盆地为主D.平原、高原为主4.贵州的石林和峰林主要分布在()。

A.东北部B.西南部C.东南部D.西北部5.石林和峰林属于()。

A.丹霞地貌B.喀斯特地貌C.火山地貌D.冰川地貌6.读下列景观图,图中属于贵州旅游胜地的是()。

A.甲B.乙C.丙D.丁7.读贵州省生态保护前后对比图,下列关于石漠化现象严重造成的后果,错误的是()。

A.引起干旱B.引起水土流失C.引起滑坡、泥石流D.引起冰雹等剧烈的天气变化读福建和贵州种茶数据表,完成第8~9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福建种茶面积大,产量大,涉茶综合产值高B.贵州种茶面积大,产量大,涉茶综合产值高C.福建种茶面积小,产量大,涉茶综合产值高D.贵州种茶面积大,产量小,涉茶综合产值高9.下列关于造成贵州这种结果的可能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表泥土少B.光照少C.技术水平低D.劳动力不足贵州省是一个多桥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世界上最高的100座桥,贵州省占了近一半。

读图,完成第10~12题。

10.贵州省多高桥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湖密布B.地表崎岖C.人口众多D.经济发达11.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天生桥”的“桥孔”曾经在地下,它们当时可能是()。

A.裂谷B.火山C.溶洞D.石林12.贵州的气候、地形特点决定了贵州多()。

A.地热资源B.水能资源C.风能资源D.太阳能资源能力提升选做13.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步测试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步测试 (新版)湘教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有关贵州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 是中国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C. 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等D. 著名的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2.读贵州省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贵州河流()A. 均属长江水系B. 均有结冰期 C. 均为内流河 D. 大多水能资源丰富3.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已从最多时的1780多条减少到月1000条,照此预测,20年后可能消失,因此加强对坎儿井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A. 河流水B. 湖泊水 C. 冰雪融水 D. 雨水4.下列城市属于贵州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A. 遵义B. 六盘水 C. 贵阳 D. 铜仁5.贵州地区云贵高原东部,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结合图片,关于贵州地理环境描述错误的是()A. 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缺乏B. 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C. 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D. 贵州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6.有关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云贵高原西部地形平坦 B.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水资源丰富C. 煤炭和水能资源缺乏 D.石灰岩广布,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严重7.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封山育林B. 人工种草 C. 草地改良 D. 陡坡开垦8.贵州省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河流和湖泊干涸B. 土地沙化 C. 大片沼泽消失 D. 石漠化9.“天无三日晴”是指以下哪个城市()A. 贵阳 B. 杭州 C. 福州 D. 重庆10.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③开发优势资源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A. ①③B.②③ C. ①④D. ②④11.贵州省的主要矿产种类是( )A. 煤、铁B. 煤、汞 C. 煤、锰 D. 石油、天然气12.贵州省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镜堪忧,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所采取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是()①陡坡地修筑梯田②封山育林③发展特色产业④鼓励生育,增加石漠化地区劳动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13.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指的是()A. 西藏B. 四川 C. 贵州 D. 云南14.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近年来,贵州石漠化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是()①土层较薄,植被根系浅②降水集中于夏季③石灰岩广布,成土缓慢④陡坡开荒⑤过度樵采(连根挖掘)A. ①②③B.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①②⑤15.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A. 长江B. 嘉陵江 C. 岷江 D. 北盘江二、综合题(共3题;共36分)16.贵州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民族风情众多。

八年级地理下册 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练习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练习 (新版)湘教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练习一.选择题1.贵州省境内石漠化现象严重,下列不属于产生石漠化自然原因的是( )A.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B.石灰岩广布,成土过程异常缓慢C.山高坡陡,气候暖湿,降水集中D.陡坡开荒,过度樵采造成水土流失严重2.贵州境内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是A.贵州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厚,植被根系浅B.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原有的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C.山高坡陡,气候暖湿,降水集中D.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3.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③开发优势资源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下列民居与分布地区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B、四合院-湘西少数民族C、帐篷、蒙古包-黄土高原D、吊脚楼-云南西双版纳5.贵州煤炭资源丰富,不仅储量大,而且种类齐全,煤炭优良,素有()A.“江南铁海”之称 B.“江南煤海”之称C.“乌金之乡”之称 D.“江南林海”之称6.梅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说明当地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盆地 B.高原C.山地、丘陵 D.平原7.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A.地表崎岖B.干旱环境C.炎热气候D.多雨的气候8.西双版纳位于我国()A.云南省B.海南省C.广西壮族自治区D.贵州省9.有人描述自己的家乡:“位于热带,气候湿热,风光旖旎,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

”据此判断其家乡可能位于()A.东南沿海B.西双版纳C.长江三角洲D.吐鲁番盆地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

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

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10.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③④11.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③开发优势资源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二.综合题12.阅读贵州省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贵州省境内广泛发育了地貌;(2)特定的地貌、地形条件,使贵州省许多地区土层薄;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植被,造成,出现石漠化现象,每逢暴雨还会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3)贵州省降水量并不小,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地貌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多渗透到地下,所以许多地方严重缺乏;(4)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贵州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经济,请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指出贵州省的优势自然资源类型:资源,资源.13.读湖南省地图,回答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步测试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步测试 (新版)湘教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有关贵州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 是中国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C. 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等D. 著名的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2.读贵州省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贵州河流()A. 均属长江水系B. 均有结冰期 C. 均为内流河 D. 大多水能资源丰富3.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已从最多时的1780多条减少到月1000条,照此预测,20年后可能消失,因此加强对坎儿井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A. 河流水B. 湖泊水 C. 冰雪融水 D. 雨水4.下列城市属于贵州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A. 遵义B. 六盘水 C. 贵阳 D. 铜仁5.贵州地区云贵高原东部,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结合图片,关于贵州地理环境描述错误的是()A. 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缺乏B. 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C. 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D. 贵州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6.有关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云贵高原西部地形平坦 B.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水资源丰富C. 煤炭和水能资源缺乏 D.石灰岩广布,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严重7.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封山育林B. 人工种草 C. 草地改良 D. 陡坡开垦8.贵州省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河流和湖泊干涸B. 土地沙化 C. 大片沼泽消失 D. 石漠化9.“天无三日晴”是指以下哪个城市()A. 贵阳 B. 杭州 C. 福州 D. 重庆10.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③开发优势资源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A. ①③B.②③ C. ①④D. ②④11.贵州省的主要矿产种类是( )A. 煤、铁B. 煤、汞 C. 煤、锰 D. 石油、天然气12.贵州省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镜堪忧,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所采取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是()①陡坡地修筑梯田②封山育林③发展特色产业④鼓励生育,增加石漠化地区劳动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13.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指的是()A. 西藏B. 四川 C. 贵州 D. 云南14.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近年来,贵州石漠化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是()①土层较薄,植被根系浅②降水集中于夏季③石灰岩广布,成土缓慢④陡坡开荒⑤过度樵采(连根挖掘)A. ①②③B.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①②⑤15.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A. 长江B. 嘉陵江 C. 岷江 D. 北盘江二、综合题(共3题;共36分)16.贵州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民族风情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习题
读贵州省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贵州河流
A.均属长江水系
B.均有结冰期
C.均为内流河
D.大多水能资源丰富
2.据图判断,贵州的地势大致是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中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

据此回答3、4题。

3.在“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这句话中,梯田的主要作用是
A.种粮
B.放牧
C.观光
D.保持水土
4.“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的主要生态影响是
A.减少开垦土地,保持植被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农民收入
D.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