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3篇】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3篇】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3篇】篇一: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

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教学中还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采用了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教学设计典型案例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包括三角形的定义、顶点、边和角等基本要素。

能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动手操作(如用小棒摆三角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

2. 教学难点。

理解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以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依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启一场奇妙的几何之旅。

咱们先来看一个小短片。

”(播放一段包含各种三角形建筑、物品的短视频,像埃及金字塔、晾衣架等)2. 老师:“看完这个短片,大家发现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形状,是什么呀?”学生回答:“三角形。

”3. 老师:“哈哈,没错,三角形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呢。

今天咱们就好好来认识认识这个神奇的三角形。

”(二)新授(20分钟)1. 三角形的概念。

老师拿出三根小棒,问学生:“如果我把这三根小棒像这样首尾相连(演示三根小棒组成三角形),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三角形。

”老师:“对啦,像这样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就叫做三角形。

咱们来看看三角形都有哪些部分呢。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标记出顶点、边和角)老师:“这个尖尖的地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这里有三个顶点呢。

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而这里面的角,就是三角形的角。

大家看,三角形就像一个小小的家族,顶点、边和角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读一、课程教学目标1、树立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育人主题敬畏自然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设计意图一、课程导入新冠疫情横扫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寂静的春天》就早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开篇从新冠疫情导入课程,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势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提问1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切入思政育人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知践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点:培养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总结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五、实施过程(一)课程导入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经过专家们基因测序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并通过人畜共通传染给人类。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秀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秀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秀4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指导思想: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上学期期末考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于高一期末考有进步,但还不是很理想,理科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本学期将增大,加上学业水平考试,所以本学期学生面临的压力将更大,任务艰巨。

三。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分析: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数学选修2-2,2-3和学考复习。

(1)认真把握“标准”的教学要求。

(2)通过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3)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4)把握学考大纲复习标准四、主要措施1、明确一个观念:高考好才是真的好。

平时不好高考肯定不好,但平时红旗飘飘高考时未必红旗不倒。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照顾到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起点要高,注意培养后劲,从整体上把握好的自己的教学。

2、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3.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二以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大纲和考纲为指导,以课本和大纲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仅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而且要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本学期执教班次是高二6班的文科班的数学教学,基础好的学生较少,绝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极差。

且成绩参次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本学期数学教学上新台阶。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9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9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9篇《醉翁亭记》篇一《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一。

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结合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3篇)

结合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四季之美》一课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四季之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四季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会生字词,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四季之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同季节的美。

(3)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四季之美。

2. 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同季节的美。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四季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四季的特点。

2. 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其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范文(通用7篇)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范文(通用7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今日,教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长得十分漂亮的鸟,它的名字叫——翠鸟。

(板书课题,出示翠鸟的彩色图片)你想明白翠鸟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一齐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经过简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让学生用自我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让学生读给同桌听,听听同桌的意见,让同桌指出自我的不足,并根据自我的不足再读课文。

3.把自我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以上教学环节,让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资料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本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资料(一)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1.出示翠鸟的彩图,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翠鸟长得怎样?(让学生按“羽毛——身子——眼睛——嘴——爪子”的顺序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师:是啊,多美的翠鸟啊!那么,课文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外形美写下来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翠鸟的样貌。

3.师:翠鸟真美,看到这样美丽的翠鸟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此刻请大家把自我感受到的翠鸟的美读出来,看谁最能读出翠鸟的美。

学生自读——指名读——赛读。

4.逻辑引读,指导背诵师:让我们把翠鸟美丽的外形记在自我的脑海里。

教师引,学生读。

翠鸟真美啊!它有一双,它的颜色。

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

它的身子,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5.同桌互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以上教学设计,经过观察和美读,让学生从视觉和心灵上感受翠鸟的“形”之美,在美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背诵,把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过渡:翠鸟除了外形美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看下面的课文。

(二)理解翠鸟捕鱼的本领,体现翠鸟的动作特点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真快?把这些词句划出来与同桌交流一下。

实践类课程教学设计案例(3篇)

实践类课程教学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课程在工程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工程实践的需求。

本案例以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课程为例,设计了一堂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流程;- 熟悉常用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具备独立完成机械设计的能力;-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机械运动学- 机械动力学- 机械强度计算- 机械系统分析2.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 创新设计思维- 创新设计方法- 创新设计流程3. 常用机械设计软件- SolidWorks- AutoCAD- ANSYS四、教学过程1. 导入- 结合实际案例,引入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准备-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分工。

3. 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设计,包括:- 设计方案确定- 原理图绘制- 三维建模- 结构分析- 仿真实验4. 结果分析-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成果,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的掌握程度;- 团队协作: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2. 结果评价- 实验成果:考察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仿真实验:考察学生对实验软件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加强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典型案例:英语阅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包括词汇理解、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等方面。

-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内容:- 选择与学生年龄和英语水平相适应的英文原版故事书或新闻文章作为教材,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王子》等。

- 分为不同难度的阅读理解题,包括词汇选择、填空、判断等题型。

3.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通过英文图片、小故事、问题等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 预习阶段:教师带领学生预览文章的标题、图片和段落等,引导学生猜测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 阅读阶段: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并根据问题回答文章的相关内容。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词汇解释和语法知识点的讲解。

- 理解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答案,解释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改正。

同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含义。

- 运用阶段:通过角色扮演、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将阅读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并鼓励学生用英文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巩固与拓展:-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或写作作业。

- 提供更多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并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5. 评价与反思:- 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词汇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和篇章的理解等方面。

-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通过以上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通过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个案例可以作为其他科目教学设计的参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整体教学方案。

典型案例课教案

典型案例课教案

典型案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典型案例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了解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典型案例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掌握案例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具体的案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XX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成功与否的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形成小组报告。

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

3. 案例讨论。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就所选择的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习到其他小组的观点和见解,拓展自己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案例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进行总结,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并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个人学习笔记。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主要教学材料,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3篇)

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国教育部门提出要加强课程改革,推进项目式学习。

本文以“智能家居设计”课程为例,探讨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二、课程概述“智能家居设计”课程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包括智能家居系统概述、智能家居设计原则、智能家居设备选型、智能家居系统搭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智能家居的基本知识,掌握智能家居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智能家居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实践1. 项目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设计了“智能家居设计”项目。

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智能家居系统。

2. 项目实施(1)分组与分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

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进行合理分工,如: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系统集成等。

(2)项目调研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业人士等方式,了解智能家居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为项目设计提供依据。

(3)方案设计小组成员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方案。

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设备选型、技术路线等。

(4)系统搭建小组成员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系统搭建。

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系统集成等环节,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

(5)测试与优化系统搭建完成后,小组成员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3. 项目评价(1)过程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对学生的过程进行评价。

(2)结果评价教师根据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性能、实用性等方面,对学生的项目结果进行评价。

四、典型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小组设计了一款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具有远程控制、自动调节、节能环保等特点。

教研活动中精选典型案例(3篇)

教研活动中精选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众多教研活动中,精选典型案例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一次教研活动,分享一个精选典型案例,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开展了一次以“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语文教研组长担任主讲,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帮助教师们了解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典型案例1. 案例描述本次教研活动中,主讲教师以一堂低年级语文阅读课为例,详细分析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以下是案例的具体描述:(1)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小猫钓鱼》。

(2)教学目标: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猫钓鱼的过程;②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能力;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教学过程:①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小猫钓鱼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③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如小猫钓鱼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④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讲解字词意思、笔画顺序、组词等。

⑤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⑥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4)教学方法:①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③任务驱动法: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5)教学效果: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浓厚。

②学生掌握了生字词,提高了识字能力。

③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 案例分析(1)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首先,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3篇)

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一次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展示数学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勾股定理’吗?谁能告诉我它的内容?”2. 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与“勾股定理”相关的问题,如:“勾股定理是如何发现的?它的证明方法有哪些?”(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探究方向,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小组内成员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汇报展示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展示,分享探究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例如,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2. 成果评价关注学生的探究成果,如论文、实验报告、演示文稿等。

评价学生的探究深度、广度、创新性等。

3. 反思评价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探究。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选范文12篇)_1

关于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选范文12篇)_1

关于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选范文12篇)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造就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驾驭文化科学学问和技能,促进学生素养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须要的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12篇, 供大家参考选择。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12篇【篇一】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家长学校教学案例:《重视孩子学习爱好的造就》爱好,一股源头水——重视孩子学习爱好的造就爱好是最好的教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爱因斯坦授课题目:《重视孩子学习爱好的造就》授课老师:张加仁授课目标:学习爱好是学习的干脆动力。

造就孩子学习爱好是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憧憬的倾向,是推动孩子踊跃主动学习的干脆动力。

通过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爱好。

授课背景:目前,许多家长为了让子女长大成材,不输在起跑线上,除却在学校惊慌的学习外,不断地为孩子创设学习的环境,可是,效果甚微。

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不踏实、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反正总是有事,这根本缘由就是没有造就出深厚的学习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爱好,当这种学习爱好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

”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爱好,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

学习原来是一件欢乐的事情,可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落后陈腐的教育观念,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使学习变得苦不堪言,令学生望而生畏。

其实让孩子欢乐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家长只要擅长引导、有耐性,是可以做到的。

让他们从本应主动地探究变为了被动的承受。

家长迫切的渴望和殷切的盼望让他们无视了对孩子本性的全面了解和相识,所以,造就学生的学习爱好,关怀孩子的学习须要,敬重孩子的愿望,不压抑他们的特性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典型课例与教学设计幼儿园

典型课例与教学设计幼儿园

典型课例与教学设计幼儿园1. 引言幼儿园教学是培养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

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课例和教学设计,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2. 典型课例2.1 单元主题:动物世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动物,培养幼儿的动物认知、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 导入: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动物图片,提问幼儿关于动物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观察与比较:在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或动物园进行实地观察,让幼儿亲身接触不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特征和行为,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 小组讨论: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各自观察到的动物,并互相交流对于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 活动扩展:在幼儿园的角色扮演区域,设置动物世界的角色扮演场景,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2.2 单元主题:亲子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 家长参与: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幼儿园,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和幼儿共同阅读并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

- 绘本展览:在幼儿园的展示区域,设置绘本展览,让幼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

- 绘本分享会:幼儿园教师组织绘本分享会,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的制定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操作,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行动。

3.2 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幼儿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例如,在动物世界的课例中,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比较、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图片、实地观察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材料。

3.3 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精选7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精选7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精选7篇】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楚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语句通畅,用词准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

2.在口语交际的。

基础上完成习作。

鼓励学生亲自饲养一种小动物,培养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对动物的爱心。

3.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积累词语和成语,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注意它的外形、性格、食物、玩相等特点。

2.教师课件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启发,谈话导入二、说明要求首先预祝我们的发布会圆满成功!在这里,我们有几点要求:思考自己准备讲的动物特点;理清讲述顺序;注意语言的运用。

(教师可把自己准备的动物资料展示给没有准备的同学,以供参考)三、发布过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进行个人发布。

然后进行小组评议,推荐代表在班上发布。

请全班同学来给代表的发布作品进行点评吧!包括小动物的特点、观察的顺序,还可以评价表达的方式、用词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二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一)第1课时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3、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必备4篇)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必备4篇)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1一、教学目标:1、会认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三、教学时间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4、师生交流、小结六、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B自我评析本“教学设计书写模板”主要是根据《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中的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中的相关理论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编写而成的。

1、谈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学目标不要写得过多,写三点即可,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

我们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没有设计好,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影响了整体效果。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由本节教学目标引出来的,着重让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

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要灵活处理。

当然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言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课型来安排。

课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

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典型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典型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典型案例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从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典型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准确地提取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在案例分析中可能遇到的思维局限,培养他们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将分析结果有效地表达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典型案例分析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分析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或小故事引出典型案例分析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讲述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困境的故事,然后提问学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案例分析来寻找解决办法。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典型案例分析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案例分析。

(2)讲解典型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案例的选择、阅读、信息提取、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提出和评估等。

(3)介绍案例分析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如 SWOT 分析、PEST 分析、鱼骨图等。

3、案例展示与小组讨论(20 分钟)(1)展示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和思考。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围绕案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4篇)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4篇)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4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材说明:这是一首儿歌。

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

儿歌以拟人的手段写成,语言亲切生动。

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鲜艳,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预设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

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词和练习朗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预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点。

2.认识11个新单词,会写七、八、九什么也不会。

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四部首:月、雨、口、纹。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哪里是秋天?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

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

(新型生生关系)3、反馈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②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三、学习生字、新词四季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①指名说、带读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练一练,连一连:Yuan shi dui jiu shou xia ye xue dong du qiu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目标:
1. 理解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
教学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练习
教学手段: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学助手运用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学生平板电脑上完成练习,教学助手及时统计反馈学生完成情况。

【新课导入】在化学反应中经常遇到气体物质,对于气体物质来说,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

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如何建立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桥梁呢?而这个桥梁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气体摩尔体积。

【自主学习】
学生预习阅读教材并思考: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2、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微课学习【科学探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 科学探究,并填空。

1. 实验中的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中一极为氢气,另一极为氧气,且二者体积比约为2﹕1。

2. 从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 mol O2和H2的体积相同。

(提问)下表列出了0 ℃、101 kPa(标准状况)时O2和H2及CO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H2和CO2的体积。

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那么对于固体或液体来讲是否有相同的关系呢?
(提问)下表列出了20 ℃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从中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回答)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 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而且相差很大。

(过渡)为什么在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却差别很大呢?
【讨论交流】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 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
(2) 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
(3) 微粒本身的大小(液态时小,气态时大);
2.决定固体或液体及气体体积的因素是什么?
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①粒子的数目,②粒子的大小。

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①粒子的数目,②粒子之间的距离。

二、气体摩尔体积
1.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应占有相同的体积。

这个体积称为气体摩
尔体积。

2. 符号:V m
3. 定义式:V m =V(气体)/n(气体)
4. 单位:升/摩尔(L/mol或L·mol-1);米3/摩尔(m3/mol或m3·mol-1)。

注意: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0 ℃,压强101 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态,根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5.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 L。

6. 注意事项:
①条件:是在标准状况(0℃、101 kPa)下。

②研究对象:任何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③物质的量:1mol。

④所占体积:约为22.4 L。

(提问)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所含的分子
数呢?
(讲述)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

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

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讲述)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

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三同就可定为一同。

【反馈练习】
学生平板电脑上完成练习,教学助手及时统计反馈学生完成情况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为22.4L
B. 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C. 1 mol O2和1 mol N2体积相同
D.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L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和1molH2的体积都约是22.4L
B.2gH2和44gCO2的体积相等
C.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D.在标准状况下,1gH2和11.2LO2的物质的量相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 mol酒精的体积是22.4 L
B.1 mol氢气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 L
C.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水分子所占有的体积约是22.4 L
D.标准状况下,28 g N2与CO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 L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2·福建高考)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013·江苏高考改编)标准状况下,11.2 L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C.(2012·海南高考)标准状况下,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D.(2012·广东高考)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氧原子5.(2015·郑州质检)标准状况下,33.6 L CO2的质量是()
A.66 g B.无法确定C.22 g D.88 g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