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综合指标
统计学练习03--第三章统计指标

第三章统计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 (D)不能预测其变化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极端两值的影响?(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众数和中位数3.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数(C)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D)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4.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数(C)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D)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5.若单项数列中每组标志值都增加一倍,而各组权数都减少一倍,则算术平均数(A)增加一倍(B)减少一倍(C)不变(D)无法判断6.,H,G的大小顺序为(A)≤H≤G (B)≥G≥H (C)≥H≥G (D)G≥≥H7.当标志值较小的一组其权数较大时,则算术平均数(A)接近标志值较大的一组(B)接近标志值较小的一组(C)不受权数影响(D)仅受标志值影响8.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C)两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一样大(D)无法判断9.可直接用标准差评价两数列差异程度大小的条件是:两数列的平均数(A)相差较大(B)相差较小(C)不等(D)相等10.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A)103.70%(B)50%(C)150%(D)3.7%11.某企业7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A)97.94%(B)166.67%(C)101.94%(D)1.94%12.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13.计算平均速度最好用(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14.有甲乙两组数列,若(A)1<21>2,则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B)1<21>2,则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低(C)1=21>2,则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D)1=21<2,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低15.若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无法判断(D)平均数大代表性小16.人均粮食消费量与人均粮食产量(A)前者是平均指标而后者是强度相对指标(B)前看是强度相对指标而后者是平均指标(C)两者都是平均指标(D)两者都是强度相对指标17.人口数与出生人数(A)前者是时期指标而后者是时点指标(B)前者是时点指标而后者是时期指标(C)两者都是时点指标(D)两者都是时期指标18.动态相对指标是指(A)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上的对比(B)同一现象在同时间不同空间上的对比(C)不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同空间上的对比(D)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同空间上的对比19.若两组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丙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时,应采用(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20.若n=20,X=200,X2 =2080,则标准差为(A)2 (B)4 (C)1.5 (D)3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职工人数(B)大学生毕业人数(C)储蓄存款余额(D)折旧额(E)出生人数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用离散系数来比较两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A)两平均数相差较大(B)两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C)两平均数相等(D)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E)两平均数相等但标准差不等3.分子分母可互换的相对指标有(A)计划完成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强度相对数4.几何平均数适合(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标志总量等于各标志值之和(D)标志总量等于各标志值之积(E)含有负值的数列5.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钢铁产量(C)人均国民收入(D)工人劳动生产率(E)职工月平均工资6.算术平均数具有下列哪些性质(A)(X-)=最小值(B)(X-)=0 (C)(X-)2=最小值(D)(X-)2=0 (D)(X-)=17.时期指标的特点有(A)只能间断计数(B)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C)具有可加性(D)不具有可加性(E)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元关8.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库存数(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折旧额(D)银行存款余额(E)设备拥有量9.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人口数(B)职工人数(C)出生人数(D)死亡人数(E)毕业生人数10.受极端两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11.标志变异指标能反映(A)变量的一般水平(B)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C)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D)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E)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12.加权算术平均数。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如何?答: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过度,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度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因而,它在统计研究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什么是统计分组?为会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2)因为分组标志作为现象总体划分为各处不同性质的给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的任务。
分组标志一经选取定,必然突出了现象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而掩盖了总体在其它标志下差异。
缺乏科学根据的分组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歪曲了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
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的标志选取择。
3、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答: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条件下运用?答: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8、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答:1)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2)统计分布的要素:一、是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的组,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10、频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何?答:频数和频率的大小表示相应的标志值对总体的作用程度,即频数或频率越大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大,反之,频数或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小11、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征?答:1) 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以下四种主要类型:钟型、U 型 、J 型、洛伦茨分布 2)分布特征如下:钟型分布: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U 型分布:两头大,中间小J 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增多;倒J 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减少 洛伦茨分布:各组标志比重随着各组单位数比重(频率)增加而增加;17、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6 4 4 2 2 3 4 5 3 2 4 3 试编制分配数列18、某车间同工种40名工人完成个人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 :97 88 123 115 119 158 112 146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25 127 142 118 103 87115 114 117 124 129 138 100 103 92 95 113 126 107 108 105 119 127 104根据上述资料,试编制分配数列错例:下面解法几个地方错?19、1993年某出口创汇大户出口实绩(万美元)列举如下:1011 1052 865 721 2032 1218 1046 721 546 623 2495 1015 1113 1104 1084 707 878 678 2564 620 575 943 828 2035 2375 4342 751 505 798 728 1103 1285 2856 3200 518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填空题1、时间序列 指标数值2、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3、简单 na a ∑=间断 连续 间隔相等 间隔不等4、逐期 累计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逐期 累计5、环比 定基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环比 定基 环比6、水平法 累计法 水平 nx x ∏=或nna a x 0= 累计 032a a x x x x n∑=++++7、26 26 8、79、)-(y y ˆ∑ = 0)-(y y ˆ∑2为最小 10、季节比率 1200% 400% 五、简答题(略) 六、计算题1、4月份平均库存 = 3053008370122505320⨯+⨯+⨯+⨯= 302(辆)2、第一季度平均人数917301024927217270302751026424258++++⨯+⨯+⨯+⨯+⨯=(人)3、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142434405408240012221-+++=-+++=n a a a a n = 410(万元) 同理,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1424184384262434-+++= 430(万元)上半年平均库存额1724184384264344054082400-++++++= 420(万元)或 2430410+= 420(万元)4、年平均增加的人数 =516291678172617931656++++= 1696.4(万人)5、某酿酒厂成品库1998年的平均库存量12111232121222---+++++++++=n n n n f f f f a a f a a f a a a=121124084122233533012330326+++⨯+++⨯++⨯+=124620= 385(箱)6、列计算表如下:该柴油机厂全年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346004.47747==∑∑b bc c = 138.0% 7、列计算表如下:该企业第一季度生产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232003100320023000225602356249622250++++++==b a c = 77.2% 8、①填写表中空格:②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3= 268. 33(人)③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 = + + = 83.475(万元) 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工业总产值 =3475.83=27.825(万元) ④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33.268834750=3110.91(元/人)第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33.26891.3110=1036.97(元/人)或 =33.268278250=1036.97(元/人)9、煤产量动态指标计算表:第①、②与③的要求,计算结果直接在表中; ④平均增长量=552.2=(万吨) ⑤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554065.120.672.8== 107.06% 平均增长速度= 107.06%-100%=7.06% 10、以1991年为基期的总平均发展速度为 62306.105.103.1⨯⨯= 104.16% 11、每年应递增:535.2=118.64%以后3年中平均每年应递增:355.135.2=114.88% 12、计算并填入表中空缺数字如下:(阴影部分为原数据)平均增长量为:3266.39÷6 = 544.40(万台) 平均发展速度为:66556.3= 124.12% 平均增长速度为:124.12%-1=%13、设在80亿元的基础上,按8 %的速度递增,n 年后可达200亿元,即n80200= 108% → n 1 → n = 08.1log 5.2log按8 %的速度递增,约经过年该市的国民收入额可达到200亿元。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单项选择题B.平均差 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 >3,表明该组数据是(A )0A. 64.5 和 78.5 D.64.5 和 67.5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o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08.在⽐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oA.标准差不同C 数据个数不同1.⽐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D )。
A.极差 C 标准差A.尖峰分布B 扁平分布C 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3.某⼤学经济管理学院有 1200 名学⽣,法学院有 800 名学⽣,医学院有 320 名学⽣,理学院有 200 名学⽣0上⾯的描述中,众数是(B)0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 理学院4. 某班共有 25 名学⽣ , 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0B.67.5 和 71.5C.64.5和 71.5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 96分,最低分是 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B)0A ⽅差B 极差C 标准差 D.变异系数A.极差B ⽅差C 标准差D.平均差B.⽅差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0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关系的是(D.⽐例相对指标11.2003年全国男性⼈⼝数为 66556万⼈,2002年全国⾦融、保险业增加值为 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一.判断题部分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1%2%5.1++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是时点指标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B. 固定资产折旧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C. D.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B. (2%+4%)÷2=3%C. (2%+4%)÷3=2%453025%1%2%5.1++++3%1%2%5.1⨯⨯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等于均值C. 众数等于中位数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B. 乡村大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复习思考题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复习思考题第三章综合指标、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指标和标。
2. 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地区、国家)的同类指标之⽐。
3. 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有联系的指标之⽐。
4.某企业某年计划增加值达到500万元,实际为550万元,则增加值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5.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为40元,实际为45元,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6.某车间5名⼯⼈的⽇产量(件)为10 10 11 12 14,则⽇产量的中位数7.市场上某种蔬菜早、中、晚的价格(元)分别为、1、,早、中、晚各买1元,则平均价格为8.在两个数列平均⽔平时, 可以⽤标准差衡量其变异程度。
9. (X X)、判断题年我国⼈⼝出⽣数是⼀个时点指标。
(年我国国内⽣产总值是⼀个时期指标。
年我国⼈均国内⽣产总值是⼀个平均指标。
4.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产总值所占⽐重是⼀个结构相对指标。
5.某企业某年计划劳动⽣产率⽐去年提⾼4%,实际上提⾼了5%,则劳动⽣产率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5%/ 4%。
(6.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去年降低3%,实际上提咼了 %, 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1+%/1+3%0 (7.某车间7名⼯⼈的⽇产量(件)为22 23 24 24 24 25 26,则⽇产量的众数是24。
(8.三个连续作业车间的废品率分别为% % %,则平均废品率为V0.5% 0.8% 0.3%。
(C 甲数列的变异程度⽐⼄数列⼩D.不能确定两个数列变异程度的⼤⼩9.当A B时,则说明A 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B 数列强。
(10. 全距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11. 某企业⼈均增加值是⼀个强度相对指标。
12. 某企业⽉末库存额是⼀个时点指标。
13. 平均指标反映现象的离散程度。
(14. 变异指标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 15.总体中的⼀部分数值与另⼀部分数值之⽐得到⽐例相对指标。
( 16.报告期⽔平与基期⽔平之⽐得到⽐较相对指标。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C.统计汇总问题2. 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 及时性 C-全而性3. 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编制统计表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B. 正确性 D.系统性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 A.等距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 A.随机变量 C.连续型变量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B.单项式分布数列D.异距式数列 B.确立型变量 D ・离散型变量 )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 ) A.正态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 B. J 型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 A.交叉 C.重叠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讣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 B.不等 D.间断 B.逻借检查C.数据录入 E.制表打印 2. 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 C.组距 E.组数据 3. 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 C. U 型分布 D ・统讣汇总 )B.组限 D.组中值)B. x 型分布 D. J 型分布E. F 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C.单项数列D. 变量数列E. 开口数列5. 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 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B. 零件公差的分布C. 大学生身髙的分布D. 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 学生成绩的分布6. 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 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B. 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 ______ 叫次数(频数)。
统计学习题三

第三章综合指标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计划,产量同上年比较必须增长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了10%,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40%B、60%C、20%D、17%2、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平均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Me3、成数方差的取值范围为:A、0 ~ 1B、0 ~ 0.5C、0 ~ 0.25D、任意正数4、当总体分布对称时:A、sk等于0B、 k等于0C、s等于0D、var等于05、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现金回笼率B、货币流通速度C、货币流通量D、存款平均余额6、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货币流通量B、存款余额C、商品库存量D、货币投放总额7、某银行办事处9月份的存款余额为8月份的105%,这个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8、计划规定,产量应比上年增长2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试确定同上年比较,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10%B、30%C、8%D、12%9、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倍后再加上2,则方差:A、不变B、扩大2倍C、缩小至1/2D、扩大4倍10、市场上苹果价格早晚不同,早晚各买一斤的平均价格和早晚各买一元的平均价格:A、两者相等B、前者高于后者C、前者低于后者D、无法判断11、某企业工人平均月工资为1440元,月收入少于1 280元的占一半,估计多数人的工资为()元。
A、960B、1200C、1360D、160012、某企业工资总额比去年减少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人数减少:A、3%B、10%C、75%D、6.7%二、多项选择题1、某变量取值2、3、2、5、2、8、6,则下列数值中是该变量的平均指标的是:A、3B、5C、2D、6E、42、某社区有人口20万人,商场50个,该社区的商场密度是:A 、0.4个/万人 B、2.5个/万人 C、0.4万人/个D、2万人/个E、1.5个/万人3、已知某变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中的两个是42、50,根据pearson规则,另外一个指标的数值可能是:A、44.67B、66C、54D、38E、264、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量是:A、时期指标B、价值指标C、实物指标D、时点指标E、离散指标5、时点数列的指标值:A、由连续调查而得B、由一次性调查而得C、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成正比D、直接相加没有意义E、反应现象在某时刻上的总量6、实物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自然单位B、度量衡单位C、货币单位D、复合单位E、标准单位7、平均指标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8、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A、大专院校招生录取比率B、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C、人均国民收入D、本期平均工资与上期平均工资的对比的百分数E、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9、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口粮C、人均国民收入D、粮食亩产量E、人均住房面积10、下列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计划完成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11、指出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A、按人口分摊的国民收入B、按人口分摊的粮食产量C、产值增长率D、职工平均工资E、人口出生率三、判断题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第三章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做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第三章统计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样本调查?与全面普查有什么区别?样本调查是指通过对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和观察,从而推断出整个总体的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与样本调查相对应的是全面普查,全面普查是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调查和观察。
样本调查相对于全面普查来说,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通过合理选择和处理样本,可以在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节省调查成本和时间。
2. 什么是抽样误差?如何减小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在样本调查中,由于样本的随机性,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减小抽样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增大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越小,抽样误差也就越小。
- 采用分层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上进行抽样,可以减小抽样误差。
- 采用整群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随机选择一部分群体进行调查,可以减小抽样误差。
3. 什么是抽样分布?如何描述抽样分布?抽样分布是指在同样的抽样条件下,重复进行样本调查,得到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抽样分布的特点是:在样本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抽样分布的形状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抽样分布可以通过描述统计量来进行描述。
常用的描述统计量有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比例等。
通过计算样本统计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可以对抽样分布进行描述。
4. 什么是置信区间?如何计算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指通过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区间。
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参数类型有所不同。
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一、填空题2、动态相对指标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3、某现象的某一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4、同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各部分数值相互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7、相对指标一般都采用______的形式来表现,有些特殊的相对数,则采用_______的形式来表现。
9、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一般可以互换,因而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
10、长期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1、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当计划任务是按最低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当计划任务是按最高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
12、结构相对数的取值介于_______之间,各组结构相对数的和恒等于_______。
15、比例相对数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而比较相对数则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
二、单选题3、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仅提高4%,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A.4% B.50% C.96.30% D.103.85%4、某厂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A.97.9% B.140.0% C.102.2% D.71.4%5、联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提出的富裕标准是恩格尔系数为()。
A.30%以下B.30%—40%C.40%—50%D.50%—59%7、总体各部分结构相对数的和应()。
A.等于100% B.小于100% C.大于100% D.小于或等于100%10、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通常是计算()。
A.平均增长水平B.平均发展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D.增长1%的绝对值11、反映总体各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协调平衡状况的综合指标是()。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第三章综合指标

问题 1、在有关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调查中,假如搜集到了 2000名学生上学期期末各科考试成绩,以及周学习时长 如何考察每位学生成绩的一般水平?多少男生和女生? 要比较女生、男生成绩的高低,应如何进行比较? 如果已经根据年级进行了分组,然后对每个年级又进行了 周学习时长分组,那么每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比较?如 何比较每个年级各组学生成绩和学习时长均匀性? 如何比较学生的学习效率?
统计学原理
第一节 总 量 指 标
概述 计算原则
计量单位介绍
概 述
概念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 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表现为绝对数、有名数。 作用 反映国情、国力和企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状况; 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性指标, 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工具; 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是基础指标。
统计学原理
加权算术平均(weighted average):应用于分组的绝对 数资料,或者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资料
▼权(weight)表示重要性、影响力高低。根据表现形式 分为两种: 权数f(绝对权):次数、频数等绝对数形式; 权重ω(相对权):比重、频率等相对数形式。 ▼对于组距数列,应该用组中值作为变量值。 ▼ 加权算术的一般形式为(K为分组数): x1 f1 x2 f 2 xk f k xf x f f1 f 2 f k
a 一般地,相对数、平均 数都可以表示为 x 。如果已知 b 分组的 xk、bk 时, ak xk bk bx x b b
k 1 m k k 1 k
a
m
统计学原理
例 某班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计算此班统计学平 均成绩。 成绩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计 人数 2 5 8 6 4 25 组中值x 55 65 75 85 95 —
统计学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书上习题)向蓉美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1.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及分布形态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平均指标是在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
测定集中趋势的平均指标有两类: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位置来确定的代表值,常用的有:众数、中位数。
数值平均数就是均值,它是对总体中的所有数据计算的平均值,用以反映所有数据的一般水平,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幂平均数。
变异指标是用来刻画总体分布的变异状况或离散程度的指标。
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有极差、平均差、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等。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即总体中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方根。
离散系数是根据各离散程度指标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的比值。
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总体分布形态的指标。
矩是用来反映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也称为动差。
偏度反映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方向和程度。
峰度反映是指数据分布图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2.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为:x̅=25+30+45251.5%+302%+451%=1.3%(因为题目给了废品的数量和废品率,可以计算出总的产品数,所以用废品数除以总产品数得到平均废品率)3.该月这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为:x̅=100%−√(100%−1.5%)×(100%−2%)×(100%−2.5%)×(100%−1%) 4=1.75%(这道题错的比较多,首先应该选择几何平均(教材P54:几何平均数常用于总量等于各个数据之积的现象求平均数,如发展速度、某些比率的平均),然后不能直接将废品率进行几何平均(教材P55:计算几何平均数的前提是各个变量值的乘积有经济意义,废品率*废品率是没有经济意义的),应该先计算平均合格率(因为经过连续工序的产品的总合格率=每道工序的合格率之积,这是有经济意义的),再用100%减去平均合格率得到平均废品率)4.先对数据做一个从小到大的排序:186 188 190 199 202 207 208 211 213 215 217 218 219 221 222 223 224 226 228 230 231 234 241 242 245 247 251 253 260 272(1)均值:224.1中位数:222.5众数:不存在(2)切尾均值:223.73(3)下四分位数Q1的位置是:30+14=7.75=734第7个数是208,第8个数是211所以下四分位数Q1=208+34×(211−208)=210.25同理,上四分位数Q2的位置是:3(30+1)4=23.25=2314第23个数是241,第24个数是242所以上四分位数Q2=241+14×(211−208)=241.25极差=272-186=86;四分位差=241.25-210.25=31(4)平均差AD=∑|x−x̅|n=16.4467方差σ2=∑(x−x̅)2n=433.4233标准差σ=√∑(x−x̅)2n=20.81885.因为是定序数据,集中趋势应该选择众数和中位数(教材P58:算数平均数只适用于定量数据,中位数适用于定量和定序数据,众数适用于定量、定序和定类数据);离中趋势应该选择异众比率(教材P63:以上的变异指标均只适用于定量数据,对于定性数据,可以计算“异众比率”来衡量集中趋势值众数的代表性)①从中位数来看,甲城市为“一般”,乙城市为“不满意”,甲城市优于乙城市。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A.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B.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C.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D.与总体范围的大小无关2.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值B.劳动生产率C.计划完成程度D.单位产品成本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在校学生数B.毕业生人数C.人口总数D.黄金储备量7.某工业企业的全年产品产量为100万台,年末库存量为5 万台,则它们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8.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不能直接加总的总量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时期指标9.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的统计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综合指标10.如果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时,则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A.都是标志总量B.前者是标志总量,后者是总体总量C.都是总体总量D.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1.以10为对比基础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2.两个数值相比,如果分母的数值比分子的数值大很多时,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3.既采用有名数,又采用无名数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4.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部分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5.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6.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7.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8.反映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是A.平均指标B.总量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9.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可加性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0.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平均性质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1.若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A.职工人数B.工资总额C.工业企业数D.平均工资2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积累消费比例B.产品合格率C.人均国民收入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3.下列指标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A.成本利润率B.劳动生产率C.轻重工业比例 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4.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A.只能是绝对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均可25.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150%B.5%C.4.56%D.104.55%26.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8%,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96.84%B.3%C.3.16%D.160%27.凡长期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按A.直接法B.推算法C.累计法D.水平法28.在五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计划任务是A.按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规定B.按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规定C.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规定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规定29.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数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变异指标30.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A.总体部分总量与部分总量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C.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31.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则算术平均数为A.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B.不受权数影响C.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D.仅受标志值影响32.在下列哪一情况下,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与次数无关A.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小B.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大C.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小D.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相同33.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众数和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34.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0个单位,而组中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5.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组中值都增加10个单位,而各组次数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A.权数本身数值大小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权数数值之和的大小D.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大小37.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8.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9.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A.简单调和平均数的特例B.几何平均数的特例C.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D.加权调和平均数的特例40.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母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1.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子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2.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3.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4.众数是由变量数列中的A.标志值大小决定的B.极端数值决定的C.标志值平均水平决定的D.标志值出现次数多少决定的4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众数和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4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A.大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社会性4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只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的影响C.与各组标志值和次数无关D.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48.假如组距数列各组的标志值不变,而每组的次数都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A.增加20%B.减少20%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49.如果将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为原来的1/10,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扩大1/10倍C.缩小1/10倍D.无法判断50.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增加10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增加10个单位C.减少10个单位D.无法判断51.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扩大5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扩大5倍C.缩小5倍D.无法判断52.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G)和调和平均数(H)之间的关系为A.G≤H≤EB.H≥E≥GC.E≥G≥HD.H≥G≥E53.设有六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5、6、7、8、9、10,则这个数列中A.7是众数B.8是众数C.7.5是众数D.没有众数54.如果单项数列各项变量值所对应的权数相等时,则A.众数就是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众数不存在C.众数就是最小的那个变量值D.众数就是最大的那个变量值55.设有八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4、6、6、8、9、12、14、15,则这个数列的中位数是A.4.5B.8和9C.8.5D.没有中位数56.在变量分配数列中,中位数是A.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B.处于中间位置的频数C.最大频数的标志值D.与众数同值57.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为零58.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组中值能取整数C.各组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59.调查某地区1010户农民家庭,按儿童数分配的资料如下:则其中位数为:A.380B.2C.2.5D.50560.当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时其总体内部的次数分布表现为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正态分布D.J型分布61.当变量分布呈右偏时,有A.众数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D.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62.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3.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或变动范围的统计指标称为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4.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着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互余关系D.倒数关系65.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变异指标是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66.由组距数列计算全距指标的近似方法是A.全距=最高组下限-最低组上限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C.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D.全距=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67.平均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平均离差B.离差的平均数C.离差绝对数D.离差平方的平均数68.标准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69.计算标准差一般所依据的中心指标是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70.平均差和标准差就其实质而言属于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计划指标7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说明意义不同B.计算前提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72.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C.无法进行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等73.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如果甲数列的标准差大于乙数列,则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数列C.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数列D.无法确定哪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好74.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75.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水平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76.若把现象分为具有某种标志或不具有某种标志,则所采用的标志是A.不变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标志D.是非标志77.设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300吨,其中合格产品270吨,不合格品30吨,则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A.90B.0.3C.0.09D.0.978.是非标志的方差的最大值是A.0.5B.0.25C.1D.没有最大值79.是非标志标准差取值最大的条件是A.成数最大B.成数最小C.成数等于1D.成数等于0.580.交替标志的平均数是A.pB.qC.p+qD.1-p81.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是A. B. C.D.82.P 的取值范围是A.P=0B.P ≤0C.P ≥0D.0≤P ≤183.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百分点”是指A.两个百分数相加的结果B.两个百分数相减的结果C.两个百分数相乘的结果D.两个百分数相除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综合指标的有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E.样本指标2.常用的总量指标的推算方法有A.插值估算法B.比例关系推算法C.抽样推算法D.平衡关系推算法E.因素关系推算法3.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属于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E.时点指标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A.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B.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 pq q p +p -1qC.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也会变化D.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E.只能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5.时期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期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额B.人均收入C.工资总额D.人口总数E.商品库存量7.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销售量B.商品库存量C.在校学生数D.毕业生人数E.外汇储备额9.逐年扩大的耕地面积与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E.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0.计算总量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现象必须具有同质性B.计量单位必须统一C.指标必须有明确的统计含义D.指标必须有科学的计算方法E.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11.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B.有名数C.系数和倍数D.百分数E.千分数12.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3.分子和分母可以属于不同总体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14.分子和分母属于同类现象的相对指标有B.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5.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6.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于A.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C.不同时期的比较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17.强度相对指标应用广泛,它可以反映A.经济实力B.现象的密度和强度C.经济效益D.普遍程度E.服务状况18.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资金利税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C.人口密度D.人口自然增长率E.全员劳动生产率19.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对比基础从形式上说可以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质量指标E.样本指标20.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有A.水平法B.方程式法C.累计法D.几何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21.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原则是A.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B.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C.把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应用D.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应用E.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应用22.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为A.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B.反映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C.反映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D.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E.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23.平均指标的种类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4.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数值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5.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位置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6.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7.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包含着A.分子分母同属于一个总体B.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C.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D.分子附属于分母E.分子分母都是数量标志值28.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因为A.各组标志值不同B.各组次数相等C.各组标志值相同D.各组次数不相等E.各组次数等于12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承担者C.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D.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E.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30.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已知资料的情况而定A.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B.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C.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D.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E.如果缺乏公式的分子分母资料则无法计算31.应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C.掌握变量为绝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32.应用调和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总体标志总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C.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母资料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33.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B.具有等比关系的数列C.变量的代数和等于总速度的现象D.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现象E.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现象34.中位数是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根据各个变量值计算的C.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D.不受极端变量值位置的影响E.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35.根据经验,在偏斜适度时A.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B.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不存在一定关系C.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三者合而为一D.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1/3E.中位数与众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2/336.如果仅从数量关系上考虑,用同一资料计算出来的三种平均数的结果是A.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小于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大于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小于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37.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有A.各组变量值水平的高低B.各组变量值次数的多少C.各组次数之和D.各组变量值之和E.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大小38.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有A.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C.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D.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E.把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39.计算几何平均数应满足的条件是A.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和B.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积C.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积D.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和E.被平均的变量值不得为负数4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D.说明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E.说明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41.测定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变动程度的指标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42.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作用不同B.计算公式的依据不同C.说明同质总体的变异程度不同D.受极端值的影响程度不同E.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不同43.平均差与标准差的相同点是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B.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C.把所有变量值都考虑在内D.以平均数为标准来测定各测定变量值的离散程度E.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结果相同44.利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适用条件是A.两个平均数不等B.两个平均数相等C.两个平均数反映的现象不同D.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不同E.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相同45.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的区别是A.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B.作用不同C.计算方法不同D.适用条件不同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46.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为A.pB.pqC.p(1-p)D.E.4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A.平均数代表性越大B.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小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大D.平均数代表性越小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配对称与适中4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关系表现为A.二者都是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分布特征的B.平均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共性C.平均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集中趋势D.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性E.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离散趋势49.用标志变异指标来补充说明平均指标的原因是A.二者都是综合指标B.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的共同特征C.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两个不同方面的特征D.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 pq )1(p pE.标志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是一对相互对应的指标50.与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E.平均差系数三、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的基础。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P74 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内标志值分布均匀时,组中值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当组内标志值分布不均匀时,组中值不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
5.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习题 3.1(1)由于表2.21中的数据为服务质量的等级,可以进行优劣等级比较,但不能计算差异大小,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 服务等级 频率 累积 % A 14 0.14 B 21 0.35 C 32 0.67 D 18 0.85 E151合计100 (3)反映评价等级的条形图5101520253035ABCDE系列13.2(1)频数分布表如下:40个企业按产品销售收入分组表按销售收入分组 (万元) 企业数 (个) 频率 (%) 向上累积 向下累积 企业数 频率 企业数 频率 100以下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以上 5 9 12 7 4 3 12.5 22.5 30.0 17.5 10.0 7.5 5 14 26 33 37 40 12.5 35.0 65.0 82.5 92.5 100.0 40 35 26 14 7 3 100.0 87.5 65.0 35.0 17.5 7.5 合计40100.0————在向上的数轴中标出频数的分布,由下至上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上累积及频率的向上累积,由上至下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下累积及频率的向下累积。
(2) 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 企业数(个)频率(%)先进企业 良好企业 一般企业 落后企业 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100.03.3频数分布表如下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 频率/%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4 6 15 9 6 10.0 15.0 37.5 22.5 15.0 合计40100.03.4茎叶图如下:茎 叶数据个数 1 8 8 9 3 2 0 1 1 3 3 6 8 8 8 9 9 9 12 3 1 3 5 6 9 5 4 1 2 3 6 6 7 6 512743.5(2)频数分布表如下: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 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33合计100 100(3)直方图(4)茎叶图如下茎叶65 1 866 1 4 5 6 867 1 3 4 6 7 968 1 1 2 3 3 3 4 5 5 5 8 8 9 969 0 0 1 1 1 1 2 2 2 3 3 4 4 5 5 6 6 6 7 7 8 8 8 8 9 970 0 0 1 1 2 2 3 4 5 6 6 6 7 7 8 8 8 971 0 0 2 2 3 3 5 6 7 7 8 8 972 0 1 2 2 5 6 7 8 9 973 3 5 674 1 4 73.6(1)频数分布表如下按重量分组频率/包40~42 242~44 344~46 746~48 1648~50 1752~52 1052~54 2054~56 856~58 1058~60 460~62 3合计100(2)直方图:(3)食品重量的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统计学》练习题第⼀章绪论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
A.统计学B.统计活动C.统计⽅法D.统计资料2.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特点是。
A.数量性B.总体性C.整体性D.同质性3.要了解50个学⽣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50个学⽣B.每⼀个学⽣C.50个学⽣的学习成绩D.每⼀个学⽣的成绩4.⼀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个总体B. 只能有⼀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为25元,这⾥的“商品价格”是。
A.指标B.变量C.品质标志D.数量标志⼆、多项选择题:1.当观察和研究某省国有⼯业企业的⽣产活动情况时。
A.该省所有的国有⼯业企业为总体B.该省国有⼯业企业⽣产的全部产品为总体C.该省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为总体D. 该省每⼀个国有⼯业企业为总体单位E.该省国有⼯业企业⽣产的每⼀件产品为总体单位2.品质标志表⽰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
A.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B.品质标志可以⽤数值表⽰C.数量标志不可以⽤数值表⽰D.品质标志不可以⽤数值表⽰E两者都可以⽤数值表⽰3.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性别B.⼯种C.⼯资D.民族E.年龄4.连续变量的数值。
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相邻两值之间可取⽆限数值D.要⽤测量或计算的⽅法取得E.只能⽤计数⽅法取得5.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国内⽣产总值B.平均⼯资C.计划完成程度D.出勤率E.总产量三、简答题:1.统计有哪些涵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统计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统计⼯作过程分为哪⼏个阶段?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4.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和单位的关系怎样?5.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练习题:1.指出某机械⼯业局所属的下列统计标志中.哪些是品质标志?哪些是数量标志?(1)企业所有制 (2)企业地址 (3)占地⾯积(4)职⼯⼈数 (5)主要产品⽤途(6)設备台数 (7)利润总额2.指出下列指标中哪些是数量指标?那些是质量指标:(1)职⼯⼈数 (2)⼯资总额 (3)劳动⽣产率 (4)单位产品成本 (5)设备利⽤率 (6)设备台数 (7)原材料利⽤率 (8)主要产品产量(9)⼯业增加值3.指出下列总体单位中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1)⼤学⽣ (2)⼯⼈ (3)机床 (4)机床⼚4.指出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哪些是离散变量:(1)学⽣⼈数 (2)学⽣体重 (3)⼯业增加值 (4)电视机产量 (5)汽车耗油量参考答案:⼀、1B 2A 3B 4D 5D⼆、1AD 2AD 3CE 4ACD 5BCD三、略。
统计学原理多项选择题03--第三章_统计指标

第三章综合指标1、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货物周转量B、社会商品零售额C、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D、年末人口数E、年平均人口数2、下列指标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1981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1.48%B、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80年的236.3%C、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D、1990年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E、1990年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3、 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
A 、总产出 B 、职工人数 C 、存款余额 D 、存款利息 E 、出生人数4、下列各项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
A 、金融系统职工人数B 、金融系统职工工资总额C 、金融系统职工平均工资D 、银行存(贷)款期末(初)余额E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职工占全系统职工的比重5、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 、人口密度 C 、人均钢产量 D 、商品流通费E 、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额6、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
x1n E 、m x1m D 、ff xC 、fxf B 、nx A 、∑∑∑∑∑∑∑∑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 )。
A 、分配数列中变量的离中趋势 B 、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 C 、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 、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 E 、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8、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A 、百分数 B 、千分数 C 、系数或倍数 D 、成数 E 、复名数9、平均数的种类有( )。
A 、算术平均数 B 、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11、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综合指标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综合指标第三章综合指标⼀、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数值⼤⼩A.随总体范围的扩⼤⽽增加B.随总体范围的扩⼤⽽减少C.随总体范围的减少⽽增加D.与总体范围的⼤⼩⽆关2.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国民⽣产总值B.劳动⽣产率C.计划完成程度D.单位产品成本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额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在校学⽣数B.毕业⽣⼈数C.⼈⼝总数D.黄⾦储备量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8.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不能直接加总的总量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时期指标9.具有⼴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的统计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综合指标10.如果我们要研究⼯业企业职⼯的情况时,则职⼯⼈数和⼯资总额这两个指标A.都是标志总量B.前者是标志总量,后者是总体总量C.都是总体总量D.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1.以10为对⽐基础⽽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2.两个数值相⽐,如果分母的数值⽐分⼦的数值⼤很多时,常⽤的相对数形式是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3.既采⽤有名数,⼜采⽤⽆名数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例相对指标C.⽐较相对指标A.结构相对指标B.⽐例相对指标C.⽐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5.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是A.结构相对指标B.⽐例相对指标C.⽐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6.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对⽐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较相对指标B.⽐例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7.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对⽐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较相对指标B.⽐例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8.反映两个性质不同但有⼀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是A.平均指标B.总量指标C.⽐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9.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可加性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较相对指标C.⽐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0.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平均性质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较相对指标C.⽐例相对指标A.职⼯⼈数B.⼯资总额C.⼯业企业数D.平均⼯资2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积累消费⽐例B.产品合格率C.⼈均国民收⼊D.中国与⽇本的钢产量之⽐23.下列指标中属于⽐较相对指标的是A.成本利润率B.劳动⽣产率C.轻重⼯业⽐例 D.中国与⽇本的钢产量之⽐24.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分⼦分母A.只能是绝对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均可25.某企业计划劳动⽣产率⽐上年提⾼10%,实际提⾼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150%B.5%C.4.56%D.104.55%26.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8%,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96.84%B.3%C.3.16%D.160%27.凡长期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执⾏情况应按A.直接法B.推算法C.累计法D.⽔平法B.按计划期内某⼀时期应达到的⽔平规定C.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平规定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平规定29.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数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变异指标30.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A.总体部分总量与部分总量之⽐B.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C.总体标志总量与另⼀总体总量之⽐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31.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权数较⼩时,则算术平均数为A.偏向于标志值较⼤的⼀⽅B.不受权数影响C.偏向于标志值较⼩的⼀⽅D.仅受标志值影响32.在下列哪⼀情况下,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值⼤⼩的影响,⽽与次数⽆关A.变量值较⼤⽽次数较⼩B.变量值较⼤⽽次数较⼤C.变量值较⼩⽽次数较⼩D.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相同33.当变量值中有⼀项为零,则不能计算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众数和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和⼏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和⼏何平均数34.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0个单位,⽽组中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法判断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法判断3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决定于A.权数本⾝数值⼤⼩B.各组标志值的⼤⼩C.权数数值之和的⼤⼩D.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重⼤⼩37.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值D.最⼤值38.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值D.最⼤值39.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A.简单调和平均数的特例B.⼏何平均数的特例C.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D.加权调和平均数的特例40.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母项资料,则应⽤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何平均数法计算41.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项资料,则应⽤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何平均数法计算D.众数和中位数43.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4.众数是由变量数列中的A.标志值⼤⼩决定的B.极端数值决定的C.标志值平均⽔平决定的D.标志值出现次数多少决定的4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众数和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4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A.⼤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社会性4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A.只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的影响C.与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关D.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48.假如组距数列各组的标志值不变,⽽每组的次数都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A.增加20%B.减少20%C.没有变化D.⽆法判断D.⽆法判断50.如果将每⼀标志值都增加10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增加10个单位C.减少10个单位D.⽆法判断51.如果将每⼀标志值都扩⼤5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扩⼤5倍C.缩⼩5倍D.⽆法判断52.根据同⼀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E)、⼏何平均数(G)和调和平均数(H)之间的关系为A.G≤H≤EB.H≥E≥GC.E≥G≥HD.H≥G≥E53.设有六个⼯⼈的⽇产量(件)分别为5、6、7、8、9、10,则这个数列中A.7是众数B.8是众数C.7.5是众数D.没有众数54.如果单项数列各项变量值所对应的权数相等时,则A.众数就是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众数不存在C.众数就是最⼩的那个变量值D.众数就是最⼤的那个变量值55.设有⼋个⼯⼈的⽇产量(件)分别为4、6、6、8、9、12、14、15,则这个数列的中位数是A.4.5B.8和956.在变量分配数列中,中位数是A.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B.处于中间位置的频数C.最⼤频数的标志值D.与众数同值57.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为零58.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般⽔平的假定条件是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组中值能取整数C.各组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59.调查某地区1010户农民家庭,按⼉童数分配的资料如下:则其中位数为:A.380B.2C.2.5D.50560.当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时其总体内部的次数分布表现为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正态分布D.J型分布61.当变量分布呈右偏时,有A.众数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2.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3.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或变动范围的统计指标称为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4.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着A.正⽐关系B.反⽐关系C.互余关系D.倒数关系65.受极端数值影响最⼤的变异指标是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66.由组距数列计算全距指标的近似⽅法是A.全距=最⾼组下限-最低组上限B.全距=最⼤变量值-最⼩变量值C.全距=最⼤组中值-最⼩组中值D.全距=最⾼组上限-最低组下限67.平均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平均离差B.离差的平均数C.离差绝对数D.离差平⽅的平均数68.标准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的平均数B.离差平⽅的平均数的平⽅根69.计算标准差⼀般所依据的中⼼指标是A.众数B.中位数C.⼏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70.平均差和标准差就其实质⽽⾔属于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计划指标7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说明意义不同B.计算前提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法不同72.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代表性⼤B.平均数⼤,代表性⼩C.⽆法进⾏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等73.在甲⼄两个变量数列中,如果甲数列的标准差⼤于⼄数列,则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于⼄数列C.⼄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于甲数列D.⽆法确定哪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好74.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D.平均⽔平⾼低的影响75.⽐较两个不同平均⽔平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代表性⼤⼩时,应⽤A.全距D.标准差系数76.若把现象分为具有某种标志或不具有某种标志,则所采⽤的标志是A.不变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标志D.是⾮标志77.设某企业⽣产某种产品300吨,其中合格产品270吨,不合格品30吨,则是⾮标志的标准差为A.90B.0.3C.0.09D.0.978.是⾮标志的⽅差的最⼤值是A.0.5B.0.25C.1D.没有最⼤值79.是⾮标志标准差取值最⼤的条件是A.成数最⼤B.成数最⼩C.成数等于1D.成数等于0.580.交替标志的平均数是A.pB.qC.p+qD.1-p81.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是A. B. C.D.82.P 的取值范围是A.P=0B.P ≤083.在经济分析中常⽤的“百分点”是指A. 两个百分数相加的结果B.两个百分数相减的结果C.两个百分数相乘的结果D.两个百分数相除的结果⼆、多项选择题 pq q p +p -1q1.下列指标中属于综合指标的有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E.样本指标2.常⽤的总量指标的推算⽅法有A.插值估算法B.⽐例关系推算法C.抽样推算法D.平衡关系推算法E.因素关系推算法3.⼀个国家(地区)⼀定时期内的国内⽣产总值属于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E.时点指标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A.随研究⽬的的不同⽽变化B.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C.在同⼀研究⽬的下也会变化D.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E.只能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5.时期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E.数值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国民⽣产总额B.⼈均收⼊C.⼯资总额D.⼈⼝总数E.商品库存量7.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关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销售量B.商品库存量C.在校学⽣数D.毕业⽣⼈数E.外汇储备额9.逐年扩⼤的耕地⾯积与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E.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0.计算总量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现象必须具有同质性B.计量单位必须统⼀C.指标必须有明确的统计含义D.指标必须有科学的计算⽅法E.指标必须具有可⽐性11.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12.分⼦和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3.分⼦和分母可以属于不同总体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较相对指标C.⽐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14.分⼦和分母属于同类现象的相对指标有B.结构相对指标 B.⽐较相对指标C.⽐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5.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时期数值对⽐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6.⽐较相对指标可以⽤于A.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较B.先进⽔平与落后⽔平的⽐较C.不同时期的⽐较D.实际⽔平与计划⽔平的⽐较E.实际⽔平与标准⽔平或平均⽔平的⽐较17.强度相对指标应⽤⼴泛,它可以反映A.经济实⼒18.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资⾦利税率B.商品流通费⽤率C.⼈⼝密度D.⼈⼝⾃然增长率E.全员劳动⽣产率19.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对⽐基础从形式上说可以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质量指标E.样本指标20.检查长期计划执⾏情况的⽅法有A.⽔平法B.⽅程式法C.累计法D.⼏何平均法E.最⼩平⽅法21.计算和应⽤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原则是A.正确选择对⽐的基数B.保持对⽐指标的可⽐性C.把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应⽤D.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应⽤E.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应⽤22.平均指标的作⽤表现为A.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B.反映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C.反映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D.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E.揭⽰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23.平均指标的种类包括D.众数E.中位数24.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数值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5.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位置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6.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7.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包含着A.分⼦分母同属于⼀个总体B.分⼦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C.分母是分⼦的承担者D.分⼦附属于分母E.分⼦分母都是数量标志值28.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因为A.各组标志值不同B.各组次数相等C.各组标志值相同D.各组次数不相等E.各组次数等于1B.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承担者C.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D.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E.权数必须是单位数⽐重30.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已知资料的情况⽽定A.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B.如果掌握公式的分⼦资料⽤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C.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D.如果掌握公式的分⼦资料⽤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E.如果缺乏公式的分⼦分母资料则⽆法计算31.应⽤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C.掌握变量为绝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32.应⽤调和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总体标志总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资料.C.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母资料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33.⼏何平均数主要适⽤于计算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B.具有等⽐关系的数列C.变量的代数和等于总速度的现象D.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率的现象E.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现象34.中位数是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根据各个变量值计算的C.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D.不受极端变量值位置的影响A.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存在⼀定关系B.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不存在⼀定关系C.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三者合⽽为⼀D.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1/3E.中位数与众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2/336.如果仅从数量关系上考虑,⽤同⼀资料计算出来的三种平均数的结果是A.⼏何平均数⼤于调和平均数B.⼏何平均数⼩于调和平均数C.⼏何平均数⼤于算术平均数D.⼏何平均数⼩于算术平均数E.⼏何平均数⼤于调和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37.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各组变量值⽔平的⾼低B.各组变量值次数的多少C.各组次数之和D.各组变量值之和E.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的⽐重⼤⼩38.应⽤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有A.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B.⽤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C.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D.⽤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E.把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39.计算⼏何平均数应满⾜的条件是A.总⽐率等于若⼲个⽐率之和B.总⽐率等于若⼲个⽐率之积C.总速度等于若⼲个速度之积D.总速度等于若⼲个速度之和E.被平均的变量值不得为负数4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B.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课后补充练习一、判断题1.总量指标是指能概括所有事物总量的一个综合指标()2.总量指标不仅反映现象在具体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而且也表现为总量之间的差额()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般有实物单位、标准实物单位和复合单位()4.相对指标的数值一般表现为无名数,也有表现为有名数()5.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的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与“算术”不一样()6.结构相对数中的“结构”是指总体内部的构成状况()7.某银行年末贷款余额为时点指标,储蓄余额为时期指标()8.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4%,实际降低5%,则实际完成程度为1%。
()9.算术(调和)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的比值。
()10.比较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没有实质区别。
()11.某厂计划工业总产值完成250万元,实际于11月10日即达到国家计划,到年末完成300万元。
则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度百分数为120%,提前50天完成任务。
()12.某厂规定产品成本计划降低5%,实际降低10%,则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5%。
()13.以下都属于平均指标:A 平均工资;B 平均单位成本;C 平均亩产量。
()14.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则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高。
()15.若平均数为820,标准差系数等于0.2,其方差等于164.()16.比较平均数不同的两个总体的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应采用变异指标。
()18.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的有:A 计划完成度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比较相对指标;D 动态相对指标20.甲乙两个公司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200元、1400元;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220,240元。
则乙公司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更大。
()21.简单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特例。
()22.加权平均数的实质在于比重权数。
()23.计划完成度相对指标,可以用总量指标计算,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计算。
()24.用比重权数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可明确地显示出权数的实质。
统计学-综合指标_OK

.
例如: 研究目的:是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时,
总体——全国所有的工业企业
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名称: 甲 乙 丙 … X 工业增加值(万元) 700 1500 800 … 300 数量标志 全国工业企业总数 全国工业增加值62815(亿元)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全国工业企
. . 11
.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有多种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可对其进 行如下分类:
(一)按其反映总
总量指标
体内容不同
的种类
(二)按其反映时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间状况不同 时点指标
另外,总量指标按其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 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 12
.
(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 19
.
(一)实物单位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来计量 的单位。包括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双重单 位、复合单位及标准实物计量单位等。
自然单位它: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来计量的单位。 如,人口以“人”为单位,汽车以“辆”为
单位,鞋以“双”为单位。
自然单位也是离散型数据的计量单位。
度量衡单它位是:按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而计量的单位。 如,钢产量以“吨”为单位,布以“米”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8
.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二)总量指标的作用
9.
见后面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现
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总规模、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A.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B.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C.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D.与总体范围的大小无关2.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值B.劳动生产率C.计划完成程度D.单位产品成本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在校学生数B.毕业生人数C.人口总数D.黄金储备量7.某工业企业的全年产品产量为100万台,年末库存量为5万台,则它们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8.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不能直接加总的总量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时期指标.9.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的统计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综合指标10.如果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时,则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A.都是标志总量B.前者是标志总量,后者是总体总量C.都是总体总量D.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1.以10为对比基础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2.两个数值相比,如果分母的数值比分子的数值大很多时,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3.既采用有名数,又采用无名数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4.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部分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5.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6.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7.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8.反映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是.A.平均指标B.总量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9.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可加性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0.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平均性质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1.若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A.职工人数B.工资总额C.工业企业数D.平均工资2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积累消费比例B.产品合格率C.人均国民收入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3.下列指标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A.成本利润率B.劳动生产率C.轻重工业比例 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4.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A.只能是绝对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均可25.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150%B.5%C.4.56%D.104.55%26.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8%,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96.84%B.3%C.3.16%D.160%27.凡长期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按.A.直接法B.推算法C.累计法D.水平法28.在五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计划任务是A.按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规定B.按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规定C.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规定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规定29.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数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变异指标30.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A.总体部分总量与部分总量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C.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31.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则算术平均数为A.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B.不受权数影响C.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D.仅受标志值影响32.在下列哪一情况下,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与次数无关A.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小B.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大C.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小D.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相同33.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众数和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34.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0个单位,而组中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5.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组中值都增加10个单位,而各组次数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A.权数本身数值大小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权数数值之和的大小D.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大小37.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8.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9.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A.简单调和平均数的特例B.几何平均数的特例C.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D.加权调和平均数的特例40.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母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1.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子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2.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3.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4.众数是由变量数列中的A.标志值大小决定的B.极端数值决定的C.标志值平均水平决定的D.标志值出现次数多少决定的4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众数和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4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A.大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社会性4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只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的影响C.与各组标志值和次数无关D.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48.假如组距数列各组的标志值不变,而每组的次数都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A.增加20%B.减少20%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49.如果将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为原来的1/10,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扩大1/10倍C.缩小1/10倍D.无法判断50.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增加10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增加10个单位C.减少10个单位D.无法判断51.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扩大5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扩大5倍C.缩小5倍D.无法判断52.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G)和调和平均数(H)之间的关系为.A.G≤H≤EB.H≥E≥GC.E≥G≥HD.H≥G≥E53.设有六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5、6、7、8、9、10,则这个数列中A.7是众数B.8是众数C.7.5是众数D.没有众数54.如果单项数列各项变量值所对应的权数相等时,则A.众数就是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众数不存在C.众数就是最小的那个变量值D.众数就是最大的那个变量值55.设有八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4、6、6、8、9、12、14、15,则这个数列的中位数是A.4.5B.8和9C.8.5D.没有中位数56.在变量分配数列中,中位数是A.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B.处于中间位置的频数C.最大频数的标志值D.与众数同值57.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为零58.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组中值能取整数C.各组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59.调查某地区1010户农民家庭,按儿童数分配的资料如下:.则其中位数为:A.380B.2C.2.5D.50560.当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时其总体内部的次数分布表现为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正态分布D.J型分布61.当变量分布呈右偏时,有A.众数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D.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62.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3.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或变动范围的统计指标称为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4.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着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互余关系D.倒数关系65.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变异指标是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66.由组距数列计算全距指标的近似方法是A.全距=最高组下限-最低组上限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C.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D.全距=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67.平均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平均离差B.离差的平均数C.离差绝对数D.离差平方的平均数68.标准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69.计算标准差一般所依据的中心指标是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70.平均差和标准差就其实质而言属于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计划指标7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说明意义不同B.计算前提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72.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C.无法进行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等73.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如果甲数列的标准差大于乙数列,则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数列C.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数列D.无法确定哪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好74.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75.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水平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76.若把现象分为具有某种标志或不具有某种标志,则所采用的 标志是A.不变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标志D.是非标志77.设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300吨,其中合格产品270吨,不合格品30吨,则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A.90B.0.3C.0.09D.0.978.是非标志的方差的最大值是A.0.5B.0.25C.1D.没有最大值79.是非标志标准差取值最大的条件是A.成数最大B.成数最小C.成数等于1D.成数等于0.580.交替标志的平均数是A.pB.qC.p+qD.1-p81.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是A. B. C.D.82.P 的取值范围是A.P=0B.P ≤0C.P ≥0D.0≤P ≤183.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百分点”是指A. 两个百分数相加的结果B.两个百分数相减的结果C.两个百分数相乘的结果D.两个百分数相除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综合指标的有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E.样本指标 pq q p +p -1q.2.常用的总量指标的推算方法有A.插值估算法B.比例关系推算法C.抽样推算法D.平衡关系推算法E.因素关系推算法3.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属于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E.时点指标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A.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B.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C.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也会变化D.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E.只能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5.时期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期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额B.人均收入C.工资总额D.人口总数E.商品库存量7.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销售量B.商品库存量C.在校学生数D.毕业生人数E.外汇储备额9.逐年扩大的耕地面积与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E.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0.计算总量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现象必须具有同质性B.计量单位必须统一C.指标必须有明确的统计含义D.指标必须有科学的计算方法E.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11.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B.有名数C.系数和倍数D.百分数E.千分数12.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3.分子和分母可以属于不同总体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14.分子和分母属于同类现象的相对指标有B.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5.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6.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于A.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C.不同时期的比较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17.强度相对指标应用广泛,它可以反映.A.经济实力B.现象的密度和强度C.经济效益D.普遍程度E.服务状况18.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资金利税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C.人口密度D.人口自然增长率E.全员劳动生产率19.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对比基础从形式上说可以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质量指标E.样本指标20.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有A.水平法B.方程式法C.累计法D.几何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21.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原则是A.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B.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C.把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应用D.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应用E.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应用22.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为A.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B.反映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C.反映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D.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E.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23.平均指标的种类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4.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数值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5.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位置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6.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7.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包含着A.分子分母同属于一个总体B.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C.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D.分子附属于分母E.分子分母都是数量标志值28.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因为A.各组标志值不同B.各组次数相等C.各组标志值相同D.各组次数不相等E.各组次数等于12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承担者C.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D.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E.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30.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已知资料的情况而定A.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B.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C.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D.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E.如果缺乏公式的分子分母资料则无法计算31.应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C.掌握变量为绝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32.应用调和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总体标志总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C.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母资料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33.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B.具有等比关系的数列C.变量的代数和等于总速度的现象D.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现象E.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现象34.中位数是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根据各个变量值计算的C.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D.不受极端变量值位置的影响E.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35.根据经验,在偏斜适度时A.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B.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不存在一定关系C.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三者合而为一D.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1/3E.中位数与众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2/336.如果仅从数量关系上考虑,用同一资料计算出来的三种平.均数的结果是A.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小于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大于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小于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37.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有A.各组变量值水平的高低B.各组变量值次数的多少C.各组次数之和D.各组变量值之和E.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大小38.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有A.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C.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D.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E.把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39.计算几何平均数应满足的条件是A.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和B.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积C.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积D.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和E.被平均的变量值不得为负数4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D.说明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E.说明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41.测定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变动程度的指标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42.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 作用不同B.计算公式的依据不同C.说明同质总体的变异程度不同D.受极端值的影响程度不同E.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不同43.平均差与标准差的相同点是A. 不受极端值的影响B. 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C.把所有变量值都考虑在内D.以平均数为标准来测定各测定变量值的离散程度E.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结果相同44.利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适用条 件是A.两个平均数不等B.两个平均数相等C.两个平均数反映的现象不同D.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不同E.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相同45.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的区别是A. 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B.作用不同C.计算方法不同D.适用条件不同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 46.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为A.pB.pqC.p(1-p)D.E.4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 pq)1(p p.A.平均数代表性越大B.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小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大D.平均数代表性越小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配对称与适中4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关系表现为A.二者都是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分布特征的B.平均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共性C.平均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集中趋势D.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性E.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离散趋势49.用标志变异指标来补充说明平均指标的原因是A.二者都是综合指标B.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的共同特征C.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两个不同方面的特征D.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E.标志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是一对相互对应的指标50.与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E.平均差系数三、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