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及审计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及审计对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披露过程中,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或减少成本等手段,故意误导投资者、隐瞒真实财务情况,从而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利益,对证券市场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1.虚构交易:上市公司通过与不存在的企业进行虚假的买卖合同,捏造公司业绩、虚增收入和利润,以达到欺骗投资者、推高股价的目的。
2.虚构资产和负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瞒负债来提高净资产、改善财务状况,让投资者产生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错误估计。
3.虚增收入:将本应明确归入其他科目的费用或收入改头换面地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以虚增公司营业收入水平,呈现出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
4.资金挪用:利用上市公司的地位和资源,将公司的资金转移至其它个人或公司账户,规避公司支出审核和内部控制。
为了防范和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审计对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审计对策的建议:1.强化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加强审计工作:审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对关键财务数据和相关交易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财务舞弊行为。
3.引入独立第三方:上市公司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财务审计,以减少内部人员的利益冲突,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4.强化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及时披露重大财务信息和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降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5.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组织行业内的自律机制,对存在财务舞弊风险的公司进行专项审查和监督。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对投资者和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防范和打击。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审计工作、引入独立第三方、强化信息披露和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可以提高对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成为了投资者、监管机构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
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及其监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现状、识别方法及监管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提供参考。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现状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表现为虚构利润、隐瞒重大事项、滥用会计政策等方面。
这些舞弊行为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会计操作和隐蔽的交易行为,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合作进行舞弊,进一步加大了舞弊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这些舞弊行为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1. 会计分析法: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观察会计项目、利润结构、毛利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会计政策变更等,从而发现可能的舞弊行为。
2. 趋势分析法:通过分析公司历史财务数据,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是否存在异常波动,从而判断公司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3. 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并分析各种比率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以及不同期间的变动情况,从而发现公司的财务风险和潜在的舞弊行为。
4. 外部审计:借助专业审计机构的力量,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四、监管措施及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强化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并处理舞弊行为。
3.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探讨[合集5篇]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探讨[合集5篇]第一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探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探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探讨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并一直令会计界头痛的问题。
这不仅仅危害到市场本身的公平性,阻碍市场健康的发展,而且伤害到各个利益相关者得切身利益,使他们的投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何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有效治理,这不仅是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实务人员探讨的课题,更是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鉴于此,本文将要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以及遏制舞弊的方法,旨在对投资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探讨目录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1 1.1 法律环境的缺陷................................................1 1.2 证券市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1 1.2.1 “IPO”制度..............................................1 1.2.2 配股政策.................................................2 1.3 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2 1.4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空隙..........................................2 1.5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2 2 财务报告舞弊防范预警、治理方法的探讨......................3 2.1 加强上市公司外部监管. (3)2.2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4 2.2.1 加强内部审计.............................................4 2.2.2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4 2.2.3 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4 3 结论..............................................................4 主要参考文献. (5)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探讨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1.1 法律环境的缺陷首先, 是受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制约。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和健康发展。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监管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现状分析1.财务舞弊问题的表现形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主要体现在利润操纵、虚假披露、会计准则违规等方面。
利润操纵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不当的会计政策和手段,使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呈现出与实际状况不符的情况,从而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虚假披露和违规会计处理也成为财务舞弊问题的突出表现。
2.财务舞弊问题的危害财务舞弊问题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和市场信任度,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财务舞弊问题也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财务舞弊问题可能会引发市场恐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3.造成财务舞弊问题的原因财务舞弊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薄弱,监管制度滞后等。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润和股价表现,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规避市场风险。
一些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失职监管也为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二、监管对策分析1.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预防财务舞弊问题的重要抓手。
对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自律管理,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将是有效预防财务舞弊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的把关。
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
3.加强会计准则和监管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规范会计处理,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把控,提高会计准则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财务报告舞弊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指的是管理层或相关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公司利益,通过虚构、篡改或隐瞒财务数据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从原因、手段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透析。
首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主要包括盈利压力、治理结构薄弱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等。
上市公司需要保持持续增长,满足投资者和分析师的期望,否则股价可能会受到打击。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公司管理层可能会通过财务报告舞弊来虚增盈利,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另外,一些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薄弱,监管机制不完善,给了管理层或相关人员更多的操作空间,容易产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其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和成本虚增、资产负债表篡改、虚假披露和现金流量造假等。
收入和成本虚增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公司可能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来夸大业绩。
同时,也会通过将部分费用记入资本支出或其他非运营成本来虚减成本。
资产负债表篡改主要是通过虚构或隐瞒资产或负债来改变公司的财务状况,比如通过虚构应收账款或隐瞒坏账等。
虚假披露则是通过不按规定披露真实的财务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现金流量造假则是通过篡改现金流量表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
最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会给公司、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于公司而言,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导致其形象受损,信誉降低,甚至可能面临诉讼和罚款。
对于投资者而言,财务报告舞弊会误导他们对公司的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
对于市场而言,财务报告舞弊会破坏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影响市场信心,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强化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
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惩罚。
同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和内部审计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用户无法获得真实和公正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伤害投资者利益,损害市场秩序,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成因复杂,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财务报告舞弊,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采取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手段,虚增收入、利润或者减少负债等,以达到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管理层诚信缺失: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市场的业绩预期,会选择操纵财务报告来掩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不良情况,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和股价支撑。
3. 会计核算灰色地带: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灰色地带来进行财务报告舞弊,虚增利润、掩盖亏损。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监管不力,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觉得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滋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二、对策建议1.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监管的效能和透明度,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2. 提高管理层诚信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监督,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层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降低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
3. 加强会计监管:强化会计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提高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慎性,严格约束会计核算灰色地带,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4. 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惩,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5.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增强市场透明度,形成舆论监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甚至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1. 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美化财务报表,提高股价,可能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尤为突出,因为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来吸引投资者。
2. 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是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部分企业得以逍遥法外。
此外,监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不公等问题,也助长了舞弊现象。
4. 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部分会计准则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引发舞弊行为。
5. 社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舞弊现象。
三、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表现形式1. 收入确认舞弊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等方式,人为提高利润,美化财务报表。
2. 成本费用舞弊企业通过虚列成本、少计费用等手段,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
3. 资产负债舞弊企业通过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等方式,美化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
4. 投资收益舞弊企业通过虚构投资收益、隐瞒投资损失等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5. 财务报告披露舞弊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误导投资者。
四、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危害1. 损害企业利益财务报告舞弊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失真,损害了企业利益。
2. 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根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
3. 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财务报告舞弊企业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获得竞争优势,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手段、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误导投资者。
具体舞弊手段如下:1. 虚构交易: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报表,虚增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当期利润。
3. 隐瞒费用:A公司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减少当期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A公司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公司报表,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三、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报表,从而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A公司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合同,虚增了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财务舞弊的另一种常见手段,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延长收入确认周期,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3. 隐藏费用:隐藏费用是财务舞弊的又一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降低费用标准,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财务舞弊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报表,从而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严重隐患,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与正义,而且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深入分析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并寻找有效的识别方法,本文将从舞弊手段的种类、案例分析以及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一)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财务报告中虚增或虚减资产、收入、利润等关键指标是常见的舞弊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构交易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从而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
(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往往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
企业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转移资产等方式进行舞弊。
(三)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调整财务报表,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例如,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费用、变更折旧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利润。
(四)利用其他非财务信息舞弊除了上述财务手段外,企业还可能通过伪造非财务信息来掩盖其财务舞弊行为。
例如,伪造公司内部文件、编造业绩宣传等。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某公司财务报表虚增收入和利润案例某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和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监管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财务报表存在明显异常,并进一步查实了其舞弊行为。
该案例表明,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
(二)某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资产案例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进行虚假交易,将资产从公司账上转移到关联方名下。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权益。
该案例表明,关联方交易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舞弊的关键。
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力度外部审计是监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一、玩弄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典型案例有四川长虹(2003年、2004年)。
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按需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是对大量运用专业判断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销。
1.那些连续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资目标的上市公司经常计提不足,即使在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双高”的情况下,仍以低比率进行坏账估计和存货跌价估计。
2.那些业绩较好但不稳定的上市公司,则在“盈利上升时,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时,再将减值准备冲回”,用以平滑各年间利润。
3.那些亏损、处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准备平时该提不提或极少计提,“需要”时就一次提个够,采用“休克疗法”和“亏出盈利的空间”,通常是在第一年亏损后,第二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第二年巨亏,第三年又以各种理由转回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从而造成财务报表在第三年扭亏为盈的假象,以避免退市;或者选择某一年超大额计提,在其后的几年中再缓缓冲回,以此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告。
值得庆幸的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冲回作了严格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事后即使价值出现回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利用这些减值准备项目调节利润的空间已大大缩小。
新准则此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原八项减值准备中的除上述项目外的其他项目未做规定,且对资产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以“作不间断的评估,只要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为标准,仍留给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确认减值损失的空间,仍需引起密切关注。
二、利用资产重组“扭亏为盈”典型案例有湘酒鬼(2003年、2004年)。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然而,资产重组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于粉饰会计报表。
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图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资产重组,精心设计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资产置换,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成为各国金融市场的一大难题。
财务舞弊在影响公司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和治理对策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1.股权结构不合理: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对公司决策的控制权和经营权过大的情况,导致大股东会利用其权力进行内幕交易、虚增利润等手段。
因此,股权结构合理化是防止财务舞弊的重要因素之一2.业绩压力:上市公司为了符合市场对业绩的预期,可能采取突击性地虚增利润等手段来提高公司业绩,以此吸引投资者关注。
为减轻公司业绩压力,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3.内外部监管不力: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监管部门的内外部合作不足,可能导致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支持了财务舞弊的存在。
因此,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监管体系十分重要。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影响:1.影响公司声誉:财务舞弊行为破坏了公司的诚信形象与声誉,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可持续发展。
2.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舞弊行为使投资者信息不对称,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3.危害金融市场:财务舞弊行为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上市公司治理对策:1.完善股权结构:通过完善股权结构,加强对大股东的管理与监督,减少大股东滥用权力的机会。
2.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公司内部风险预警与控制,减少内部舞弊的风险。
3.加强信息披露: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对投资者的影响。
4.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机构与公司的沟通与合作,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监管效果。
5.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增强其主动防范财务舞弊的能力。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对公司和金融市场都会造成严重损害。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审计策略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审计策略分析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盈利压力:上市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激烈、投资者对盈利能力的高要求等因素,为了满足市场预期,一些公司会通过虚报利润等手段来达到或超越市场预期,保持股价稳定或提高股价。
2.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者通常具有比普通投资者更多的信息,他们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进行财务报告舞弊,从而获得私人利益。
3.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如果公司的薪酬制度与业绩挂钩,而且对业绩的考核标准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管理层通过财务报告舞弊来获取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4.监管不力:一些地区的监管机构的能力、资金和力量有限,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容易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1.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审计人员应遵循公正、诚实、保密等职业道德规范,克制各种利益冲突,确保其独立性和中立性。
2.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人员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确认其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强化可以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3.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检测财务报告舞弊的风险。
4.强化对重要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审计:审计人员应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审计这些项目时,要审慎而全面地评估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5.改善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要求披露更多的信息,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对财务报告的解读能力和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能力。
6.加强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明确责任和权力的边界,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和约束机制。
加强独立董事监督和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结论:财务报告舞弊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具有潜在威胁。
为了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审计人员在防范和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服务。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审计策略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审计策略分析引言:财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信息披露媒体和投资者决策的依据,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权益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舞弊行为,给市场信心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成因和审计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分析1.利益驱动:上市公司为了追求资本市场的关注和投资者的青睐,常常会利用财务报告进行夸大利润、隐藏亏损等手段,以达到炒作股价的目的。
短期利益驱动使得一些公司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借助舞弊手段谋取经济利益。
2.型谎言误导: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制造虚假的项目、业绩数据等来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对公司前景产生错误的评判。
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财务操作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如隐瞒坏账准备、夸大资产价值等。
3.公司治理不善:公司治理不善会导致内部控制不健全,从而为财务舞弊提供可乘之机。
例如,高管薪酬体系设计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到位,内部分权不清等,会导致经营者利用自身的权力操纵财务报告。
1.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防范和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环节。
审计师应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约束效果。
2.加强团队素质和专业能力:审计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且能够独立进行判断和分析,不被上市公司以及高管和股东等利益相关方左右。
同时,应持续学习和更新审计理论和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引入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审计工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数据进行筛查和比对,以发现异常情况。
4.强化审计监督:相关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对于发现的财务舞弊问题,应及时追究相关责任,确保违法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恢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结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是投资市场的重大风险,其成因主要包括利益驱动、型谎言误导和公司治理不善。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通过虚报利润、隐瞒负债、夸大资产等手段,对外界误导,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权益,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和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背后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商业压力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因素之一、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和投资者期望的巨大压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形象,一些公司可能利用财务报告进行舞弊。
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也是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监管部门在监督执法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此外,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认知差异也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首先,强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要求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加强财务报告的审计和核查力度,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和真实性。
其次,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执法力度。
要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健全专业、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严厉处罚。
此外,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警示,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防范财务报告舞弊对投资者的伤害。
此外,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也可以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运行流程,加强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同时,要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总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除了加强监管措施和加大处罚力度外,还应注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事件不断涌现,给我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带来隐患。
为此,本文将主要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以及对策。
一、成因分析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一些上市公司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其财务管理层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其中,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缺乏职业精神,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较大的舞弊风险。
同时,公司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控不够,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缺乏严格的要求。
2.不规范的业绩考核制度为了保证股票价格、股价的持续上涨,上市公司在业绩考核方面设定一些不规范、不科学的指标,导致管理层为了完成业绩承诺而选择虚增业绩。
另外,为了满足高额业绩提成,一些公司领导或财务人员也会选择舞弊手段。
3.金融市场法规监管不到位在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着相关监管法规的不严格执行和不完善制定的情况。
一些上市公司依靠财务舞弊来瞒过监管人员的审查和监管。
在这一方面,我国政府参与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监管,拓展监管渠道、强化监管法规,促使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应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完善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增强社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心。
2.加强公司治理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和控制,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内部的职业道德和合规意识,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3.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规章制度,同时建立起健全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上市公司的合规经营。
4.做好诚信建设通过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从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开始,取缔重重罚案,加强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强化对其在市场中的排斥力度。
总之,解决上市公司报告财务舞弊的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监管等多方合力协作,综合施策,以树立诚信建设为出发点,推进上市公司规范合规经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试析现行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及应对
试析现行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及应对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其融资决策的信心和决策的准确性。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财务报表舞弊现象,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整个市场的损失。
本文从现行会计准则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一、财务报表舞弊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追求利润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一部分,但某些企业为了达到或超过预期的利润目标或巨额的回报,采取了欺诈行为,如虚报收入和利润,隐瞒负债和成本等等,最终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并导致了舞弊行为。
2. 管理者道德风险高管和管理者有时可能面临道德冲突,他们可能会采取不道德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如领取高额薪酬和奖金、股票期权等。
而且,某些高管可能会为了补救自己的错误决策或行为而试图掩盖这些错误,最终导致了舞弊行为。
3. 审计不当审计是保障财务报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但部分审计薄弱或者审计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和专业性,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的舞弊和失实。
某些审计人员也可能会因为利益关系和难以担负风险等因素而掩盖问题。
二、对于财务报表舞弊的应对策略1.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控机制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经营行为,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风险防范能力和合规性,比如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等。
2.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核和反洗钱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核和反洗钱制度,可以有效遏制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全面审查企业财务、营销、生产、采购等的经营活动情况,发现问题有时是及时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而且加强反洗钱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资金的洗钱行为,减少企业包容恶意经济行为。
3. 优化会计制度和会计审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审计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真实性至关重要。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对策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对股东、投资者和整个市场秩序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防止和应对财务舞弊,公司应加强治理,提高透明度,并建立有效的内部管控机制。
本文将就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理对策进行分析。
财务舞弊的原因主要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力等。
首先,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是财务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高管可能出于个人利益考虑,通过虚增收入、隐瞒负债、突出利润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其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为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
如果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将更容易拿捏财务数据,进行各种操作。
此外,市场监管不力也会让一些恶意公司有机可乘,通过虚报财务数据等方式欺骗投资者。
财务舞弊对公司和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种欺骗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投资者往往根据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作出投资决策,如果财务数据出现错误或被篡改,投资者将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和风险,从而导致投资损失。
其次,财务舞弊也会对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虚增收入、隐瞒负债等手段通常会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比实际好得多,这会误导股东,使他们不能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价值和回报能力。
此外,财务舞弊还会破坏市场秩序,降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阻碍正常的资本流动。
为了防止和应对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首先,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这包括加强财务审计,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审查,并加强对公司高管的监督。
其次,公司应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确保准确、及时、完整地向投资者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
这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查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公司还可以加强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能力,减少高管的道德风险。
此外,针对欺诈性财务报告,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案件时有发生。
这些舞弊行为严重干扰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良好运行造成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从舞弊手段和成因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进行深入分析。
一、舞弊手段1. 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公司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延后确认收入等方案,夸大公司盈利能力,给投资者以虚假的盈利预期。
2. 虚假资产和业务:公司可能通过虚假收购、展示虚假资产、假冒合作伙伴等手段制造出看似正常的业务和资产,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突出展示,以提高公司可观的资产和业务状况。
3. 财务会计漏洞利用: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他们可能利用财务会计制度的复杂性和漏洞,通过人为错误、恶意开支错记、账目调整等手段,在短期内改变公司财务状况的表现,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
4. 资产减值掩盖:企业可能通过恶意计提坏账准备、低估资产价值等手段,将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掩盖起来。
5. 虚伪陈述和隐瞒真相:部分企业可能通过虚假陈述和隐瞒真实情况来掩盖财务异常和问题。
他们可能虚报公司业绩,夸大盈利情况,并故意隐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二、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往往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回报。
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或者为了满足股东的高回报率预期,采取舞弊手段来夸大公司盈利能力,吸引更多投资者。
此外,高管个人也可能通过舞弊手段获取更多薪酬或奖金。
2. 内部控制不严:内部控制不严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层和监管机构可能未能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等。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3. 考核指标过分依赖财务报告:投资者和市场普遍更关注财务报告中的盈利情况,企业为了满足市场和投资者的期望,可能通过舞弊手段来夸大公司业绩。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及审计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及审计对策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是指公司通过不当手段对会计报表进行虚假操作,以达到误导投资者、隐藏公司真实经营状况、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下面将从舞弊形式、原因及应对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舞弊形式1. 收入虚增:通过虚构销售订单、收益确认、递延收益等手段,使公司收入大幅增加。
2. 成本虚减:通过虚构应收账款、虚报存货、偷漏税费等手段,使公司成本大幅减少。
3. 利润调节:通过虚构费用、变更会计估计、调整资产负债表等手段,使公司利润符合预期。
4. 资产虚增:通过虚构非流动资产、资本化费用、改变计提准备等手段,使公司总资产增加。
二、舞弊原因1. 绩效考核:公司高层存在强烈的业绩压力,为获得高额奖金和股价上涨,会采取舞弊手段来突破业绩指标。
2. 资金压力:公司面临债务偿还、经营困难等压力,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可能选择虚增收入或虚减成本,掩盖真实情况。
3. 投资回报要求:为吸引投资者和获得高估值,公司可能采取虚增利润、资产等手段,使投资回报率达到预期。
4. 内部控制不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机制等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为公司舞弊提供了机会。
三、审计对策1. 提高审计质量:注重审计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严格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和审核,从源头上预防舞弊行为。
2. 加强内部控制:鼓励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规范公司运作。
3. 强化独立性:加强审计师的独立性要求,杜绝与被审计公司利益关系的干扰,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4.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管力度,增加对舞弊行为的法律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5. 持续监测: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发现异常变动及时调查,及早采取措施控制和纠正。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对公司和投资者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立有效的审计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防止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危害极大。
本文力求较系统地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动机、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以及识别、遏制舞弊的方法,旨在对信息使用者有所帮助。
财务舞弊是指采用财务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取得利益而导致他人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可大致分为侵吞资产舞弊及财务报告舞弊两类。
侵吞资产舞弊的舞弊者为雇员,受害者为组织。
如,雇员为谋取II身利益,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财务手段侵占国家和公司资产而形成贪污;财务报告舞弊的舞弊者为公司管理当局,受害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
如,公司管理当局故意错报或漏报报告期收益而严重误导信息使用者。
二者相比较而言,财务报告舞弊的隐蔽性更强,危害面更广。
尤其是上司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近些年来,财务报告舞弊大案要案不断出现,且有新的动向。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导致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产生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内、外部的压力。
外部的压力主要源自证券市场,内部的压力则主要来自于管理者的经济利益与其工作业绩密切相关。
因此,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一是筹资与再筹资动机;二是避免被停牌和摘牌动机;三是市场动机;四是报酬契约动机;五是避税及谋私动机等。
(一)争取上市、争取配股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公司可获得大量的资金,一些上市公司把股票融资视作无需支付资本成本却可大肆圈钱的最佳方式。
然而因《公司法》对企业上市有严格规定:企业必须三年赢利,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审批。
为达到这些规定,本不具备条件的公司就会为获取上市资格而进行财务包装,“创造”条件上市。
由于上市公司再筹资时,配股是上市公司解决长期大额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而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近三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丁40%,同时每年不低丁•6%”,因此,10%的净资产收益率成为上市公司增资配股的门槛。
有资料表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刚达到10%的现象。
“黎明股份”和“郑百文”等都是虚构前三年利润包装上市的,这足以证明为取得上市资格和获得配股资格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首要动机。
(二)避免戴帽、避免退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又一个动机就是避免戴上“ST”的帽子。
所谓“ST”帽子,就是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经审计,发现其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实行日涨跌幅度限制为5%),在股票名前加“ST”,表示警示有退市风险。
上市公司如果三年连续亏损就要退市。
公司退市不仅对股东来说是莫大的损失,而且公司将长期失去向社会募集资金的资格,严重威胁到公司的生存。
为避免出现连续亏损的状况,保住紧缺的“壳资源”,上市公司需要扭亏为盈。
但扭亏为盈又不是一时之间就能轻易做到的,所以一些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千方百计地进行财务报告舞弊或粉饰报表,通过非经营损益、关联交易等手法来盈利,以避免退市,保住上市资格。
(三)牟取二级市场暴利其动机是:1.改善二级市场形象。
在证券市场上,潜在投资者主要是依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来进行决策的,现任大股东和管理层最清楚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发展前景,他们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释放业绩良好的信号,以求改善二级市场形象。
2.便于二级市场炒作。
中国股市仍处于发展的不成熟阶段,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沟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以使股价同步炒高。
或者,为使股价达到预期的波动,先使股价暂时下跌,以便操纵者能够廉价购股,取得更大的控制权后再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利用财务报告舞弊达到目的。
“银广厦”舞弊案就是此项典型。
3.为并购增加筹码。
由于上市资格不易取得,众多非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购并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购并谈判中最关键的是购并价格,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无疑可以卖个好价钱,故上市公司有可能为购并增加筹码而粉饰财务报表。
(四)满足业绩考核的需要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其管理层报酬与其业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有关,能否创造良好的业绩直接决定着公司领导人的经济利益(如年薪、奖金等)和仕途发展。
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保证年年增长,经理人员要确保自己任期内的各项指标达标、超标,就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呈现良好业绩,满足考核需要。
(五)减少纳税、分配股利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而得出的。
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有些上市公司以舞弊手段虚减利润,减少国家财政收入。
同时,有些上市公司侵占股东权益,把本应支付给股东的股利,转作生产经营资金,让“钱生钱”或者用于给企业管理者多发奖金,但这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和公司章程,也会以舞弊手段虚减利润来调整报表业绩,达到不向股东分配股利或少分配股利的目的。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决定了会计报表粉饰的类型:基于以上(一)至(四)项的动机,会计报表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和利润均衡化的形式出现;基于以上第(五)项的动机,会计报表一般以利润最小化的形式出现。
就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会计报表粉饰是利润最大化,即所谓的虚盈实亏、隐瞒负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直接表现为会计报表粉饰(本文作同义语通用)》所谓会计报表粉饰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舞弊手段,使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达到“预期”状态的故意行为。
它是财务舞弊的集中表现形式。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已成为证券市场的“痼疾”,丑闻频频爆出。
随着我国经济、法制环境及证券市场的变化,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报表粉饰手段也不断增多、升级,花样翻新,可谓五花八门,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一)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1.虚构客户,虚拟销售。
有些上市公司通过伪造顾客定单、发运凭证和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或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或在报告日前(如年末)做假销售,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再在报告日后(如次年)以质量不符合耍求等名义作退货处理,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2.寅吃卯粮,提前确认收入。
有些上市公司在销售的相关手续尚待完备时,甚至在销售完成前、货物起运前所售产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商业折扣有争议、销售款不确定的情况下就确认收入;或在客户还有权取消订货或推迟购货的时候就确认收入,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二)低估期间费用,虚增利润主要表现为推迟费用入账。
1.有些上市公司将一些己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入账,而这些项目不是企业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虚拟的资产,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蓄水池”,上市公司通过递延摊销、少摊销或不摊销己经发生的费用来虚增当期利润。
2.有些上市公司通过混淆利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界限,将应费用化的利息却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增加固定资产价值,虚增当期利润。
(三)变更会计政策,调节利润1.有些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从而在报告年度多提折旧减少利润或少提折旧增加利润。
2.有些上市公司通过改变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调节利润。
在实施新准则前,原准则和制度规定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有五种方法可供选择,在存货价格波动期采用不同方法计价会对当期利润产生不同影响。
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当期就会少转营业成本,增加利润;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当期就会多转营业成本,减少利润。
若存货价格处子下降时期,则相反。
即: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当期就会多转营业成本,减少利润;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当期就会少转营业成本,增加利润。
值得庆幸的是,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对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存货计价方法调节利润的手段有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
即便上市公司仍在会计政策允许使用的三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变更,其调节利润的空间较以前已狹窄许多。
(四)玩弄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典型案例有四川长虹(2003年、2004年)。
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按需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是对大量运用专业判断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销。
1.那些连续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资目标的上市公司经常计提不足,即使在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双高”的情况下,仍以低比率进行坏账估计和存货跌价估计。
2.那些业绩较好但不稳定的上市公司,则在“盈利上升时,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时,再将减值准备冲回”,用以平滑各年间利润。
3.那些亏损、处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准备平时该提不提或极少计提,“需要”时就一次提个够,采用“休克疗法”和“亏出盈利的空间”,通常是在第一年亏损后,第二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第二年巨亏,第三年又以各种理由转回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从而造成财务报表在第三年扭亏为盈的假象,以避免退市;或者选择某一年超大额计提,在其后的几年中再缓缓冲回,以此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告。
值得庆幸的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冲回作了严格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事后即使价值出现回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利用这些减值准备项目调节利润的空间已大大缩小。
新准则此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原八项减值准备中的除上述项目外的其他项目未做规定,且对资产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以“作不间断的评估,只要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而价值”为标准,仍留给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确认减值损失的空间,仍需引起密切关注。
(五)利用资产重组“扭亏为盈”典型案例有湘酒鬼(2003年、2004年)。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然而, 资产重组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于粉饰会计报表。
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图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资产重组,精心设计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资产置换,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
资产重组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工具和免遭摘牌的保护伞。
(六)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典型案例有济南轻骑(2003年)和重庆实业(2004年)。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和关联人扭曲交易条件转移利润,从而滋生非法或不当关联交易来调整其账面利润,粉饰报表。
其中,关联方重组更是亏损公司“扭亏”的捷径,其手段多种多样:1.通过交易安排,设计有法律依据、无经济实质的关联交易,虚构经营业务;2.上市公司以高价或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价格差实现利润转移;3.收取关联企业资金占用费,或利用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4.分摊共同费用或将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转嫁给母公司;5.关联交易外部化——控股方通过_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再让控制的上市公司互相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编造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