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海南大学网络课程建设标准
海南大学网络课程建设标准网络课程建设应包括以下七项(课程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度表、教师信息、教学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内容要求才给予立项。
网络课程立项后,课程负责人要继续完善网络课程建设,直至达到网络课程验收标准,验收标准为符合以下全部内容及要求。
1.课程信息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等;课程介绍:应包括课程性质特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要求简洁,段落清楚,推荐配图;课程图片:体现学科、背景、特点的精美图片,增加课程吸引力;选修对象特别说明:如果课程对选修学生的专业、年级有特殊要求,需要特别说明。
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应包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学时分配等。
要求以简明的标题方式,按章节给出内容要点。
3.教学计划进度表教学计划进度表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表,应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课程作业、授课方式等。
4.教师信息教学团队情况介绍,其中重点说明主讲课教师情况,包括职称(职务)、基本简历、获得的职业荣誉、研究方向、研究特色、教学成果、教学特色等相关内容。
5.教学视频这部分内容是网络课程的主体,它由教师讲解部分(教师讲课的声音和图像)、文字说明部分以及多媒体动画演示、图片资料、配乐或影视片断等各种形式的辅助资料共同组成。
课程讲解内容按“章、节、小节”顺序排列,并且以“小节”的内容为具体授课单位,每个知识点视频呈现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
每节视频应配有对应的文字说明(相当于教学板书)。
6.教学资源包括电子课件、电子教材、参考文献、试题试卷库、课程作业、教学材料(本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库及网络资源链接)等。
7.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考核(章节要配备相应的练习题、测试题及课程作业)、单元答疑讨论、课程问卷、在线测试、研究型教学、课程通知等内容。
答疑讨论要遵循积极、认真、负责、及时的原则,设定基本、常见问题的答疑目录。
学院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估办法
学院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估办法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推动我校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估验收工作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
通过课程建设质量评估验收,加强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全面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
二、课程建设质量的评估标准课程建设质量评估体系由六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十九个主要观测点及1个项目组成。
其中六个一级指标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等内容。
评估标准如下表:课程建设评估标准总分计算:M=∑Ki*N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N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M≥90分为优秀,80≤M<90为良好,60≤M<80为合格,M<60为不合格。
三、评价办法课程评估实行学院(部)自评和学校验收相结合的办法。
学院(部)在对照标准自评的基础上,认为达到合格以上标准时,可向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提出验收申请。
教学管理部与督导审计部协商后,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
验收的一般步骤是学院(部)汇报课程建设情况、专家组查看材料、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后进行讨论和评分。
由专家组长向学院(部)反馈和宣布结果。
四、奖励和惩处被评为优秀的课程由学校颁发证书并给予奖励,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在学院(部)年度考核中扣除相应的分值。
五、其他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学管理部负责解释。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文献综述1.引言现今社会,无论是高校的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机构的成人教育,抑或是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网上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传递模式之一,网上教学成效也日益凸显。
然而,纵使网上教学的实践发展迅速,关于网上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加,网上教学的质量保证仍是最受关注,最为担忧的主题。
如何对网络课程进行比较全面评价从而保证其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对网络课程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建立科学的网络课程评价体系,保证网络课程能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现代教育教学工作。
网上学习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因而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不能直接用于其中。
近几年,国内外的学者在网络课程的评价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网络课程评价的文章,对网络课程评价的标准做出以下总结。
2.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目前,国外对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已经十分重视,对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也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其中比较有价值的评价标准有三个。
1. 《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是是当前国内外比较集中推广和内容相对完备的评价标准,是由以Lynette Gillis 博士为主创者的著名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建立的,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的测量专家使用Angoff 方法协助开发的评分标准,2001 年7 月底通过测试并定稿[1]。
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很多学者这一标准草案从三个方面对在线学习进行了评价,分别为:可用性、技术性和教学性。
可用性共包括8个子项,主要针对用户在网上学习时操作的方便性,如导航、界面、帮助、提示信息和素材内容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质量。
技术性包括6个子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网络课件安装和运行时的技术指标。
教学性在这一标准中所占比重最大,它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目标、内容、策略、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提出了18个子项。
网络教学课程标准规范与质量保障
网络教学课程标准规范与质量保障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然而,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如何确保网络教学课程的质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教学课程的标准规范以及如何保障其质量。
一、网络教学课程标准规范1. 内容设计网络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当遵循课程标准化的原则,包括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合理分配、知识点层次清晰等。
同时,还要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2. 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保障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并确保这些资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易于理解性,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 互动与反馈网络教学应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
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及时的答疑解惑和指导,鼓励学习者参与讨论和合作。
同时,学习者也需要有机会对教学过程和内容提供反馈,以便教师及时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4. 评估与认证为了确保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网络教学课程应当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与认证。
教师可以采用在线测验、作业评估等方式来检验学习者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提供证书或学分等形式的认证,增加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网络教学课程质量保障1. 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学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保障其教学质量。
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当重视网络教学教师的招聘、培养和考核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技能,以及熟练掌握教学技术和互联网工具的使用。
2. 技术支持与设施网络教学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设施和专业的技术支持来保障其正常运行。
学校和机构需要投入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优化网络环境,并确保技术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质量监控与评估为保障网络教学课程的质量,学校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
定期对网络教学课程进行评估,收集学习者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研究
标 准建设的现状 , 以及 我 国 网络 课 程 评 价 标 准 存 在 的 问 题 , 提 出 了优 化 网 络课 程评 价标 准 的 策 略 。 并 关 键 词 : 络 课 程 ; 络 课 程 评 价 ; 价 标 准 ; 标 体 系 网 网 评 指
一
、
引言
2 0世 纪 9 0年代 末 期 , 着 因特 网在 我 国的 蓬 勃 随 发展 , 国的远程 教育 由 函授 教育 和广 播 电视 教 育 阶 我 段迈 入 了 以网络 为基础 的 网络教 育 阶段 。网络教育 是 远程 教育 的最 新形 态 , 计 算 机 技术 、 是 多媒 体 技术 、 网 络技 术等 应用 后 , 程教 育 的高 级 形态 。网络 教 育 突 远 破传 统教 育 时间 和空 间 的 限制 , 社会 成员 的受 教育机 会 。 扩 众 所 周知 , 硬件 、 件和 网络教 育资源 是 网络教 育 软 的三 大基础 。但 随着 信 息 技 术 的 飞速 发 展 , 件 和软 硬 件在 网络教 育 中 的基 础 性 作 用 将逐 渐 减 弱 , 络 教育 网
资 源在 网络 教育 中的基 础 性 作 用将 逐 渐 增 强 , 终 将 最 成 为决 定 网络教 育成 败 的关键 因素 。网络课 程是 网络 资 源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建立 合理 的 、 之有效 的 网络课 行 程 评价标 准 , 有利 于规 范 网络课 程 , 进网 络课程 质量 促 的提 高 。 目前 , 内外 有 关 网络课 程 评 价 的标 准 数 不 国 胜数 , 量标 准多种 多样 , 网络 课程 的设计 和开发 带 衡 为
维普资讯
继 续 教 育 研 究
j X a u y nj i Uj oy a i i u 20 0 8年第 4期
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评价标准
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投诉率低。
网络课程的应用(10分)
5
能充分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发布与课程学习相关的信息。
5
课程网站内容更新及时。
教学
管理
(4分)
教学
档案
(2分)
2
采用合适方式,能保留完整的教学档案,包括课程公告、课程更新情况、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等相关信息。
学生学习档案(2分)
2
采用合适方式,能保留完整的学生学习档案,包括学生讨论聊天记录、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学生访问课程情况记录信息等。
页面效果
(5分)
页面效果
(5分)
5
课程网站页面清晰美观,适合自主学习,无链接错误及明显内容错误。
总分
(M)
注:总分计算:M=∑KiMi,,其中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Ki为评分等级系数,A表示1.0,B表示0.8,C表示0.6,D表示0.4;总分75分以上为“合格”,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
课程团队
(3分)
3
拥有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职责明确;团队协作精神强,有专人负责课程网上答疑。
教
学
内
容
40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建设
(3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程内容完整性
(30分)
1
能对本课程做详细介绍,包括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名称、开课院部、学分数、考核方式、课程概况等基本信息。
课程内容
设计
(6分)
4
基于就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及单元设计,课程设计和单元设计合理、完整,便于实施。
2
节点框架整齐,逻辑层次清晰,便于学生自学。
网络课程建设标准及规范
网络课程建设标准及规范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网上互动教学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以及网上互动教学所需要的教学环境设计和活动组织。
其中网络教学环境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活动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根据本课程网上教学交流活动的需要,对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并组织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学生可完全自主学习的课程。
一.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1.教育性网络课程的开发,首要的关键是选择教材。
教材内容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便于网络课程的制作和教师讲授。
网络课程还应提供完整的教学大纲、各章节讲稿的资料和制作脚本的电子稿(特别是那些教材中没有的、教师上课时增加的内容),以便上载到网络教学平台的教案库中,使学生可随时下载教案而不必在学习网络课程时忙于抄笔记。
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软件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文化素养方面发挥作用。
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视教学设计,注意分析学生的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策略。
2.艺术性注重内容的表现形式设计,媒体运用富有表现力,主体鲜明、造形优美、影调和谐、布局合理。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着力于通过画面和声音的基调安排,创造良好的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
软件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设有导航栏目,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3.交互性教育软件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相应的反馈。
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是教材的电子搬家。
二.网络课程开发的技术规范1.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原则(1)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2)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
湖北经济学院网络课程建设规范
为促进学校课程平台建设,规范在线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标准,便于交流与评价,特制订本标准。
一、在线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线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课程中心的优势,将课程教学与教育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丰富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在线课程的建设内容与要求在线课程主要由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网络教学互动和云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四部分构成。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介绍: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先修课程名称等。
2. 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课程的性质、地位与设置的目的、先修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学时和学分、实践环节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包括,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
3. 教学日历(或教学进度计划):以学时为单位的教学进度安排(按教学计划的统一要求发布)。
主要包括授课日期、学时数、教学内容安排(含章、节、主要内容)、教学形式及手段、课后作业或辅导答疑安排、授课教师、主要教学参考书、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等。
4. 教师信息: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等人员的姓名、性别、职称、研究方向、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获奖情况、办公地点与联系方式与近照,照片应当为画面清晰、面部神态自然的生活照。
5. 课程教材: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获奖情况等内容。
包括不少于2本的教学参考书,有条件的可提供电子版教材。
6. 学习指导:本课程学习要求、学习重难点、学习特点,并对如何学习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
(二)课程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以课时或教学章节为单位,提供教师讲稿或者与讲课配套的黑板板书内容(或者投影内容)。
电子教案可采用HTML网页文档、Word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PDF文档等格式。
2. 教学视频:一般应以知识点为单位录制教学视频教师课堂授课的实况录像,长度一般在8~15分钟之间。
优秀网络课程评分标准
学生活跃度
(6)
(学生登录次数/学生人数)*(6/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相应学生人数)
自动计算
教师活跃度
(6)
教师登录次数*6/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通知数量
(3)
通知数*3/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其它情况
(15)
资料完整度
(5)
包括师资情况、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评审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教学研究
(2)
公开发表了与该课程网络教学相关的论文(评优结束前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认定)
人工计算
扣分多个部分发布
人工计算
课程管理
(3)
发布大量与教学无关的教学课件、课外资料、课堂讨论等内容
人工计算
(45)
讨论主题数
(10)
主题数数*(10/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讨论学生回复数(10)
(回复数/学生人数)*(10/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相应学生人数)
自动计算
作业数量
(5)
(作业数量)*(5/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学生提交作业(5)
(学生提交作业数/学生人数)*(5/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相应学生人数)
人工计算
教学效果
(5)
学生及教师对该网络教学对教学效果提升的评价(评审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自制资源
(5)
网络教学资源中自制资源的数量(评审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加分
(5)
合理建议
(1)
为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好的建议或意见(教务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课程模板
(2)
制作了适合本课程的课程模板(教务处提供数据)
网络教育平台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网络教育平台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第一章课程设计合理性 (4)1.1 课程目标明确性 (4)1.1.1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1.2 课程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明确具体的课程成果和预期效果,便于评估和监控。
(4)1.1.3 课程目标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1.2 课程内容完整性 (4)1.2.1 课程内容应涵盖相关领域的核心知识,系统介绍学科体系和基本概念。
(4)1.2.2 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1.2.3 课程内容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1.2.4 课程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4)1.3 课程结构合理性 (4)1.3.1 课程结构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
(4)1.3.2 课程结构应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和遗漏,提高学习效率。
(5)1.3.3 课程结构应体现层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逐步提高课程的难度和深度。
(5)1.3.4 课程结构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5)第二章教学资源质量 (5)2.1 教学视频质量 (5)2.1.1 视频内容完整性 (5)2.1.2 视频画面质量 (5)2.1.3 视频声音质量 (5)2.1.4 视频结构合理性 (5)2.1.5 视频互动性 (5)2.2 教学PPT质量 (5)2.2.1 PPT内容完整性 (5)2.2.2 PPT设计美观性 (6)2.2.3 PPT逻辑性 (6)2.2.4 PPT互动性 (6)2.2.5 PPT兼容性 (6)2.3 教学案例质量 (6)2.3.1 案例典型性 (6)2.3.2 案例实用性 (6)2.3.3 案例分析深度 (6)2.3.4 案例互动性 (6)2.3.5 案例更新及时性 (6)第三章教学方法有效性 (6)3.1.1 教学目标明确性 (6)3.1.2 教学内容适应性 (7)3.1.3 教学方法多样性 (7)3.1.4 教学评价科学性 (7)3.2 互动与讨论环节 (7)3.2.1 互动方式多样性 (7)3.2.2 讨论主题相关性 (7)3.2.3 讨论氛围营造 (7)3.2.4 讨论成果总结 (7)3.3 实践与应用环节 (7)3.3.1 实践项目设计 (8)3.3.2 实践过程指导 (8)3.3.3 实践成果评价 (8)3.3.4 实践经验分享 (8)第四章教师教学水平 (8)4.1 教师专业素养 (8)4.2 教师教学经验 (8)4.3 教师教学态度 (8)第五章学业评价体系 (9)5.1 评价方式多样性 (9)5.2 评价标准合理性 (9)5.3 评价结果公正性 (9)第六章学习支持服务 (9)6.1 技术支持 (9)6.1.1 系统稳定性 (9)6.1.2 技术咨询与响应 (10)6.1.3 技术更新与维护 (10)6.2 学业辅导 (10)6.2.1 辅导资源 (10)6.2.2 教师团队 (10)6.2.3 辅导方式 (10)6.3 学习交流平台 (10)6.3.1 社区建设 (10)6.3.2 交流机制 (10)6.3.3 个性化推荐 (11)第七章课程更新与维护 (11)7.1 课程内容更新频率 (11)7.1.1 更新原则 (11)7.1.2 更新频率 (11)7.2 课程维护机制 (11)7.2.1 维护原则 (11)7.2.2 维护流程 (11)7.3 课程反馈与改进 (12)7.3.2 反馈处理 (12)第八章课程互动与交流 (12)8.1 教师与学生互动 (12)8.1.1 互动频率 (12)8.1.2 互动方式 (12)8.1.3 互动内容 (12)8.1.4 互动效果评价 (13)8.2 学生与学生交流 (13)8.2.1 交流氛围 (13)8.2.2 交流平台 (13)8.2.3 交流内容 (13)8.2.4 交流效果评价 (13)8.3 互动平台管理 (13)8.3.1 平台功能完善 (13)8.3.2 平台维护与管理 (13)8.3.3 平台使用培训 (13)8.3.4 平台评价与改进 (13)第九章课程推广与宣传 (14)9.1 课程宣传策略 (14)9.1.1 确定目标受众 (14)9.1.2 制定宣传内容 (14)9.1.3 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 (14)9.1.4 创新宣传方式 (14)9.2 课程推广效果 (14)9.2.1 数据监测 (14)9.2.2 反馈收集 (14)9.2.3 营销策略调整 (14)9.3 课程品牌建设 (14)9.3.1 建立课程品牌形象 (14)9.3.2 塑造品牌价值 (15)9.3.3 建立品牌联盟 (15)9.3.4 持续优化课程 (15)第十章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15)10.1 质量监控机制 (15)10.1.1 构建多元化监控体系 (15)10.1.2 实施过程监控 (15)10.1.3 建立质量反馈机制 (15)10.2 质量评价方法 (16)10.2.1 定性评价 (16)10.2.2 定量评价 (16)10.3 持续改进措施 (16)10.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6)10.3.2 优化课程体系 (16)10.3.3 改进教学手段和技术 (16)第一章课程设计合理性网络教育平台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1.课程建设1-1课程建设总体规划*1-2措施与保障*2.教学队伍2-1主讲教师*2-2教学梯队2-3队伍建设2-4教师风范3.教学内容3-1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3-2课程改革*3-3课程内容*3-4实践教学环节4.教学条件4-1教材建设与选用*4-2实践教学条件4-3网络教学环境5.教学方法与手段5-1教学方法5-2教学手段*5-3考试改革6.教学效果6-1同行评价*6-2学生评价*7. 课程特色二、课程评估指标内涵与评估等级标准一、总则㈠课程是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
课程评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课程评估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贯彻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方针。
㈡本课程评估的指标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包括以下6项:(1)课程建设;(2)教师队伍;(3)教学内容;(4)教材;(5)教学方法与手段;(6)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有18项,其中核心指标为10项(带*号)。
㈢本指标的评估分为4个等级: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
本指标体系只给出A、C两级标准,介于A、C之间为B级,达不到C级为D级。
对二级指标评判,有2个观测点的必须2个达到A方可评为A;3个观测点的必须2A、1B方可评为A。
4个观测点的必须3A、1B方可评为A。
㈣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为校级优质课程的必要条件:1、18项二级指标中,D级为零,并有特色项目;2、18项二级指标中,A≥13项;3、10项二级核心指标,A级≥8项。
㈤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为校级合格课程的必要条件:1、18项二级指标中,D级≤1项;2、18项二级指标中,A+B≥10项;㈥本评估方案中的有关数据,除特殊说明外,一般填报、统计最近3年的数据。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
教学理念
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每门课程结构合理,微课程视频的研发能够覆盖该门课程全部知识点或技能点。每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微课程视频要有完整的课程结构;要换位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在线课程特点,采用合理有效设计方式
2.2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课程开发和应用计划、课程建设主体
有明确的分步实施的课程开发和应用计划,课程建设主体明确
学校为课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边建边用、以建促用的原则制定科学、规范的课程开发和应用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到人。
7.2课程建设经充足
课程建设经费
课程建设经费要满足课程开发需求
课程建设经费要满足课程团队的教学设计需求,保证微课程、实训视频、动画、虚拟仿真资源的开发质量。
满足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需求;能灵活运用多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在线课程有效性,吸引学生参与课程学习
熟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各种教学功能、使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注重分析各类资源在不同场景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开展独立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及参与传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6.2知识产权保障
版权、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
版权和知识产权分明,权利和义务明确
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构建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相关高校、课程建设团队均须签订平等互利、资源共建共享的知识产权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7.课程建设质量和应用效保证
7.1建立课程建设和应用保障制度
体系化课程
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课程体系完整,覆盖本课程基本知识点(或技能点),能够满足线上独立教学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2023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2023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2023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在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线上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借助互联网和新兴科技手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
2023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出台,将对我国在线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提升在线课程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和深入探讨。
一、何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是教育部门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和最新技术发展要求,制定的在线教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线教育迈入了新阶段,意味着未来在线教育将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注重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对于学生的影响1. 提升学习效率与灵活性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将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灵活性。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丰富学习内容标准的制定将鼓励教育机构开发更多优质的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对于教师的影响1. 提高教学水平标准的出台将促进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结合在线教学特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和教学目标。
2. 促进教学互动标准将鼓励在线课程采用更多互动性教学形式,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和学生进行更加即时和深入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对于在线教育行业的影响1. 规范市场发展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出台将规范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在线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
2. 提升用户体验标准将鼓励在线教育评台提升用户体验,改善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可访问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出台对于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推动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改善了学生学习体验,同时也要求教师和教育机构提升教育质量。
网络课程质量规范
网络课程质量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课程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选择通过网络课程获取知识和技能,网络课程的质量规范变得至关重要。
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还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网络课程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呢?以下是对网络课程质量规范的一些探讨。
一、课程内容1、准确性与权威性课程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基于可靠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应具有权威性,来源清晰可查。
教师或课程开发者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以确保所传授的内容真实可信。
2、完整性与系统性网络课程应涵盖所涉及主题的核心概念、原理和重要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个知识点之间应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3、时效性与更新性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网络课程也应保持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以确保学习者获取到最前沿的信息。
4、适应性与针对性课程内容应根据学习者的背景、需求和学习目标进行定制。
对于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明确网络课程应明确阐述教学目标,让学习者清楚地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获得什么。
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为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提供明确的指导。
2、教学方法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学习活动丰富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在线测试、作业、小组项目、实验等,让学习者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学习引导有效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导航,引导他们有序地进行学习。
在课程中设置适当的提示、提醒和引导,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困难,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细则
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细则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数字化校园应运而生。
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的全面数字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施方案1.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1)搭建校园网络平台:实现全校范围内的高速网络覆盖,保障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顺利进行。
(2)配置数字化教学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
(3)打造智慧教室:利用智能设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互动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学科特点,融入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适应数字化校园的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强化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提升管理服务水平(1)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学生事务、后勤保障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2)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师生满意度。
(3)保障网络安全: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1)开展数字化文化活动: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注重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评估标准细则1.教育教学质量(1)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反馈等指标,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2)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课程体系、课程资源的完整性、适用性。
(3)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教师队伍的数字化教学能力、科研水平。
2.管理服务水平(1)办事效率:评价各部门的办事流程、服务态度、办事速度。
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1.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需要符合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法规。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high-quality online open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s to comply with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2.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open courses should focus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3.教学内容应符合行业需求,贴近社会实际。
(Th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meet industry needs and be close to social reality.)4.开放课程应该具有较高的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特点。
(Open courses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knowledge impartation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combination.)5.学习资源应该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
(Learning resources should be abundant and diverse, including text, images, audio, video, etc.)6.开放课程建设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cour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participation.)7.网络教学平台应稳定、安全、易用。
网络课程建设标准及规范
齐齐哈尔医学院网络课程建设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网络课程是指依附于某一门课程,为课程提供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作业布置、师生讨论和学生自测与考试的教学平台。
第二条网络课程的作用:1、提供师生网络教学活动的环境,包括课程通知、授课、自学、讨论、答疑、作业、测验与考试等。
2、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有关课程资料,包括课程大纲、教材、讲稿、课件、作业、考题、参考资料、其他拓展资源等。
第二章网络课程建设规范第三条网络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1、课程网络课程应覆盖某一门课程各个环节教学活动的信息、数据和交流、互动等。
2、网络课程在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利用各种图像、视频录像、声音、动画等,并加强交互功能。
第四条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简介:要求800字以内的介绍,包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特点、配套教材、教学方法等。
2、教师队伍:课程组人员组成及个人简介等。
3、考核办法:介绍本门课程考核方式、成绩分配、考核时间等。
4、学习指导:介绍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5、教学大纲: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主要内容等。
6、教学周历:介绍每周的教学进度。
7、教材及参考书:本门课程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情况。
第五条课程教学资源1、电子教案: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的讲稿或授课提纲。
2、多媒体课件:以章或节为单位,提供教师授课所用完整的一套多媒体课件。
一门课程可提供多位教师所使用的课件,以供学生选择学习使用。
3、教学视频:每门课程至少具备体现课程要点与精华的5个单元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时长不少于30分钟。
4、试题库:每门课程要有相应的题库,题库应包含一定量启发学生思维、医学人文与社会、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思考题。
5、实践环节学习指导:提供实践教学的项目及其与理论内容相关性的阐述。
介绍实践环节的学习要点、注意事项等。
6、拓展学习资源:与学科或课程相关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知识拓展的网络素材。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六、文档资料
相关文档包括: (1)课程书稿; (2)学习指导用书; (3)课程说明材料; (4)技术文档;
七、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一)在内容体系方面
全新的课程体系,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机联系,但又自成体 系;
突出计算机在学科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素质 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当前教育研究热点中的运用;
(三)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中小学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 研究打下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培养中小学教师从事计算 机辅助教育研究的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应用计算机辅 助教育的水平。
每章均有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
(四)学习向导
每章均有具体的学习建议,指导学生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和 途径。
(五)组织结构
(01)课程定位——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基础要求说明 (02)学习目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 (03)教学交互——有人人交流、人机交互 (04)练习设计——提供练习题 (05)科学性——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 (06)引用说明——说明网络课件所使用素材或资料的来源
(07)内容规范——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08)知识覆盖面——教学内容覆盖教学基本要求 (09)导航——导航清晰、明确 (10)链接——链接准确、无死链 (11)程序响应——响应及时有效 (12)插件——提供课件运行时所需的特殊插件
(三)在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功能方面
提供一系列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应用工具,如课堂流程设计工具 、形成性练习制作工具、S-P表分析工具等。通过运用这些工具 ,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设计的可视化描述、学习反应信息分析、制 作在线测试等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工作。
提供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具有开展各种基于WEB学习环境下 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课题研究的功能。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4.2课程共享
(10分)
(1)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的高等职业院校之间推进学分互认;
(2)参与建设的行业企业把课程平台作为职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培训的支撑平台;
(3)社会学习者可免费申请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参与课程学习。
5.信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序号:XM-6-2名称: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全国1000个左右/陕西50个)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要素
备注
1.课程设计
(15分)
1.1课程规划
(4分)
(1)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3.2资源更新
(5分)
(1)配备在线服务人员,承担课程在线辅导答疑等工作;
(2)项目团队持续建设,行业企业持续支持;
(3)课程资源年更新比例不低于存储总量的10%,持续推广应用。
4.课程应用
(40分)
4.1基本应用
(30分)
(1)支持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教学改革;
(2)教师、学生主动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教学与学习,在线开放课程使用效果好,参加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多;
(10分)
5.1信息安全
(5分)
(1)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教学活动;
(2)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防范和及时制止网络有害信息传播。
5.2知识产权保护
(5分)
(1)原创性资源比例不低于40%;非原创性资源使用无知识产权争议;
(2)相关高校、企业、课程建设团队均签订平等互利的知识产权保障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所属院部:时间:
项目
内容
评价标准
分值
课程
门户
建设
5分
教师及团队基本情况(2分)
教师姓名、课程建设团队成员的基本资料齐全,学校、院系、专业大类专业、学分、课时等基本信息与教学任务一致。
课程基本信息
(3分)
能对本课程做详细介绍,包括本课程的课程名称、开课院系、学分数、课程介绍、考核方式、课程资源等基本信息。基本信息要与教学任务一致。
2.每节课视频不少于1个。
作业、习题和试题库(10分)
1.提供与课程各章节/项目模块/任务相应的习题、作业及思考题,习题,体现能力培养。
2.有完整规范的试题库、并提供参考答案,试题库以考核学生能力为主;
3.每次课均有作业或思考题发布。
互动答疑(10分)
每节课根据课程需要,均需有互动或在线答疑环节。
课程
班级
建设
10分
按照教学任务完成上课班级建设(5分)
所建班级与实际上课班级、与实际上课人数一致。多个班级合堂,则将多个行政班建在一个班级里,最终人员与实际人数一致。
确认学生正常登陆
(5分)
在正式授课前,确认学生可以正常登录。有确认活动记录(发布通知、学生回复等)。
教学
内容
建设
70分
教学计划(5分)
1.在章节目录的1级目录和2级目录内容要与教学任务中周学时对应;
1.有完整的以教学单元或项目任务为单位的电子教案和PPT,能解决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
2.至少提供前四周教材电子教案和PPT。
授课视频(20分)
1.课程理论部分应有所有教学视频;有典型实践环节操作或指导视频教学视频;软件操作部分有完整的操作过程屏幕录像。能解决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
内容
设计
15分
设计合理(10分)
课程设计和单元设计合理、完整,便于实施。
课程内容框架(5分)
节点框架整齐,逻辑层次清晰,便于学生自学。
扣分项
教学内容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有错误政治言论的,最低扣10分。
情节严重的,一票否决,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总分
2.至少完成前四周教学任务的章节目录建设。
学习任务单(5分)
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能对如何学好本章节或本次学时给出指导性意见,如本章节或本次学时学习要求、学习难点、学习特点和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材资料(5分)
1.有完整的教材扫描文档或图片,能帮助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
2.至少提供前四周教材资料。
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