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传动与控制》总复习.ppt
合集下载
《流体传动与控制》课件第10章
液压技术源于发现帕斯卡定律的1605年,自那时起,液压传动 装置一直以水作为工作介质,由于其密封问题加之电气传动技术的 竞争,曾一度导致液压技术停滞不前。此种局面直至1906年美国在 海军炮塔仰俯液压装置中首次以油代替水作为工作介质才被打破。 液压工作介质的这一历史性变化、耐油橡胶的出现及制造技术的进 步,逐步解决了早期水压传动装置中包括密封问题在内的一系列技 术难题,从而使液压技术进入了迄今为止主要以矿物型液压油为工 作介质的油压传动时代。然而,油压传动存在着污染环境、易燃烧、 浪费能源的严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随着科 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环保、能源危机意识的提高,促使人们重新认 识和研究以纯水作为工作介质的纯水液压传动技术。近20年来,水 压传动技术在理论研究与应用上都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复苏和发展, 并逐渐成为现代液压传动技术中的热点技术和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水压传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在 该领域进行研究的主要有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等著名高
浙江大学的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研制纯水 液压元件的同时,自行设计(芬兰HytarOy公司制作)了一套 纯水液压试验系统。该系统的纯水液压泵采用端面配流结构, 柱塞数为9,斜盘倾角15°。其主要技术指标是:额定压力为 14MPa,流量为100L/min,功率为32kW,额定转速为 1500r/min,工作介质为自来水,工作温度为3~400°C, 其容积效率约80%。
全球风电在近十年有极快速的进展,预计全世界风力发电 将以30%~50%的速度持续增长。在风能利用的强国中,丹麦、 德国与西班牙的发展最为迅速,风力发电有效地改善了这些国 家的电力结构,减少了大气污染,对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家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9年10月5日,欧洲风能协会的一项国 际能源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风能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 10%,创造170万个就业机会,并在全球范围减少100多亿吨二 氧化碳废气。亚洲的风电事业也蓬勃兴起,到2002年初,装机 总容量达到2220MW,占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的9.1%。其中印 度发展最为迅速,在短短几年时间进入世界装机总量前五名。 到2006年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前六位的国家如图10-3所示,中 国排在第6位。
流体传动与控制(章图文 (3)
由装在壳体内的一对齿轮组成的,齿轮两侧有端盖(图中未画 出),壳体和齿轮的各个齿间槽共同组成了密封工作腔。当齿轮 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右侧吸油腔由于相互啮合的逐渐脱开,密封 工作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则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 压力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将齿间槽充满,随着齿轮 旋转,把油液带到左侧压油腔内;
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手动液压泵的实物如图3-1所示,液压泵站的实物如图
3-2所示。这里所说的液压泵站是指可以提供多种压力、多 种流量的液压能源。
图3-1 手动液压泵
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图3-2 液压泵站
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液压泵按结构形式分为齿轮泵、柱塞泵和叶片泵三大类; 按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③齿轮端面与前后盖间隙的泄漏。 齿轮端面与前后盖之间的端面间隙较大,该端面间隙封油长 度较短,因此泄漏量最大,可占泵总泄漏量的70%~75%。
从以上内容可知,齿轮泵由于泄漏量较大,其额定工作 压力不高,若提高齿轮泵的额定压力并保证较高的容积效率, 首先要减少端面间隙的泄漏问题。
(3-3)
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因此,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q为
q=qtηV=VnηV
机械损失是指液压泵在转矩上的损失。液压泵的实际输入转
矩T总是大于理论上所需要的转矩Tt,主要原因是液压泵泵 体内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由于机械摩擦而引起的摩擦转矩损失
和因液体的黏性而引起的摩擦损失。液压泵的机械损失以机
输出流量总是小于它的理论流量,主要原因是由于液压泵内
部高低压腔之间的泄漏、油液的压缩以及在吸油过程中由于
吸油阻力太大、油液黏度大以及液压泵转速高等原因,导致
油液不能全部充满密封工作腔。
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手动液压泵的实物如图3-1所示,液压泵站的实物如图
3-2所示。这里所说的液压泵站是指可以提供多种压力、多 种流量的液压能源。
图3-1 手动液压泵
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图3-2 液压泵站
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液压泵按结构形式分为齿轮泵、柱塞泵和叶片泵三大类; 按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③齿轮端面与前后盖间隙的泄漏。 齿轮端面与前后盖之间的端面间隙较大,该端面间隙封油长 度较短,因此泄漏量最大,可占泵总泄漏量的70%~75%。
从以上内容可知,齿轮泵由于泄漏量较大,其额定工作 压力不高,若提高齿轮泵的额定压力并保证较高的容积效率, 首先要减少端面间隙的泄漏问题。
(3-3)
第3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动力元件
因此,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q为
q=qtηV=VnηV
机械损失是指液压泵在转矩上的损失。液压泵的实际输入转
矩T总是大于理论上所需要的转矩Tt,主要原因是液压泵泵 体内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由于机械摩擦而引起的摩擦转矩损失
和因液体的黏性而引起的摩擦损失。液压泵的机械损失以机
输出流量总是小于它的理论流量,主要原因是由于液压泵内
部高低压腔之间的泄漏、油液的压缩以及在吸油过程中由于
吸油阻力太大、油液黏度大以及液压泵转速高等原因,导致
油液不能全部充满密封工作腔。
流体传动与控制-ppt课件
液压传动的定义: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 用液体压力来传递动力和进行控制的一种传动 方式。
37
❖
实质上,液压传动就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先将
机械能转换为便于输送的液压能,再将液压能转换为
机械能,用来驱动工作机构完成所要求的各种动作。
❖ 2.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 1) 能源装置(油源):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
等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对液压控制理论首次 作出了系统、科学的阐述。
12
1970年液压元件走向标准化、国际化( CETOP;1962-,ISO/TC131;1969-)、集成 化、小型化,叠加阀和模块化集成回路顺应了
时代要求。 由于相继爆发了二次能源危机,节能压力
迫使液压技术寻求高水基或合成液介质,同时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高效率大功率的要求,二通 插装阀在西德问世。
装置。如:液压泵。
❖ 2) 执行装置: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如: 液压缸、液压马达。
❖ 3) 控制装置:控制油液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的 装置。如:换向阀、溢流阀、节流阀。
❖ 4) 辅助装置:起辅助作用的装置(除上述三部分之 外的所有装置)。如:油箱、滤油器、压力表、油管等。
❖ 3. 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
流体传动是研究以有压流体为能源介质,来 实现各种机械的传动和自动控制的学科。
(流体:流体传动中所使用到的液体和气体。)
5
历史回顾
概述:流体技术自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
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已有300年的历史了,但
其真正的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余年的
时间内,战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在 机械制造、工程建筑、农业机械、交通运输等
26
设备生产厂和供应商之间综合利用资源, 更迅速地建立合作关系,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 不同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继续保 证世界范围的产品和系统的互换性。
37
❖
实质上,液压传动就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先将
机械能转换为便于输送的液压能,再将液压能转换为
机械能,用来驱动工作机构完成所要求的各种动作。
❖ 2.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 1) 能源装置(油源):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
等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对液压控制理论首次 作出了系统、科学的阐述。
12
1970年液压元件走向标准化、国际化( CETOP;1962-,ISO/TC131;1969-)、集成 化、小型化,叠加阀和模块化集成回路顺应了
时代要求。 由于相继爆发了二次能源危机,节能压力
迫使液压技术寻求高水基或合成液介质,同时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高效率大功率的要求,二通 插装阀在西德问世。
装置。如:液压泵。
❖ 2) 执行装置: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如: 液压缸、液压马达。
❖ 3) 控制装置:控制油液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的 装置。如:换向阀、溢流阀、节流阀。
❖ 4) 辅助装置:起辅助作用的装置(除上述三部分之 外的所有装置)。如:油箱、滤油器、压力表、油管等。
❖ 3. 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
流体传动是研究以有压流体为能源介质,来 实现各种机械的传动和自动控制的学科。
(流体:流体传动中所使用到的液体和气体。)
5
历史回顾
概述:流体技术自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
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已有300年的历史了,但
其真正的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余年的
时间内,战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在 机械制造、工程建筑、农业机械、交通运输等
26
设备生产厂和供应商之间综合利用资源, 更迅速地建立合作关系,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 不同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继续保 证世界范围的产品和系统的互换性。
流体传动与控制-第三章【PPT课件】(共89张PPT)
叶片泵 ➢ 单作用叶片泵
——可以做定量泵和变量泵用
➢ 双作用叶片泵
——只能做定量泵用
第四十三页,共89页。
3.3.1 单作用式叶片泵(非平衡式)
1.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构
- 定子,内表面为圆
- 转子,与定子存在 偏心量e
- 叶片
- 配油盘
工作原理 - 转子每转一转吸油
和压油一次
1-配油盘;2-转轴;3-转子; 4-定子;5-叶片
流作用 ➢ 形成密封容积的条件:啮合系数>1;端面密封
密封工 作腔
1-泵体;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
第三十一页,共89页。
齿轮泵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演示
第三十二页,共89页。
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与流量
排量
实际流量
流量脉动
-齿轮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
-流量脉动率
-δB 与齿数有关,齿数越少,脉动率越大。一般齿数为
第四十四页,共89页。
2.排量和流量
排量
e-偏心距,D-定子内径,-叶片厚度,Z-叶片数;B-叶片宽度
流量 - 实际流量
- 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e,就可改变泵的排量(变量泵)
- 流量脉动,叶片数Z为奇数时脉动率较小,一般叶片数为13或 15。
第四十五页,共89页。
3.单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泵在单位时间内理论上可排出的液体体积
qMt =nV 实际流量qM
-马达入口的流量
qM = qt + ⊿qM
第二十五页,共89页。
马达的转速和容积效率
输出转速nM 容积效率
第二十六页,共89页。
马达的扭矩和机械效率
理论扭矩TMt 机械效率
输出扭矩TM
第二十七页,共89页。
——可以做定量泵和变量泵用
➢ 双作用叶片泵
——只能做定量泵用
第四十三页,共89页。
3.3.1 单作用式叶片泵(非平衡式)
1.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构
- 定子,内表面为圆
- 转子,与定子存在 偏心量e
- 叶片
- 配油盘
工作原理 - 转子每转一转吸油
和压油一次
1-配油盘;2-转轴;3-转子; 4-定子;5-叶片
流作用 ➢ 形成密封容积的条件:啮合系数>1;端面密封
密封工 作腔
1-泵体;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
第三十一页,共89页。
齿轮泵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演示
第三十二页,共89页。
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与流量
排量
实际流量
流量脉动
-齿轮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
-流量脉动率
-δB 与齿数有关,齿数越少,脉动率越大。一般齿数为
第四十四页,共89页。
2.排量和流量
排量
e-偏心距,D-定子内径,-叶片厚度,Z-叶片数;B-叶片宽度
流量 - 实际流量
- 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e,就可改变泵的排量(变量泵)
- 流量脉动,叶片数Z为奇数时脉动率较小,一般叶片数为13或 15。
第四十五页,共89页。
3.单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泵在单位时间内理论上可排出的液体体积
qMt =nV 实际流量qM
-马达入口的流量
qM = qt + ⊿qM
第二十五页,共89页。
马达的转速和容积效率
输出转速nM 容积效率
第二十六页,共89页。
马达的扭矩和机械效率
理论扭矩TMt 机械效率
输出扭矩TM
第二十七页,共89页。
《流体传动与控制》课件第7章
图7-5 溢流阀调压
2.二级调压回路 二级调压回路如图7-6所示,该回路可实现液压泵出口 处两个压力值的调节。当二位二通换向阀电磁铁失电处于左 位工作时,液压泵出口处的压力由溢流阀2决定;当二位二 通换向阀电磁铁得电处于右位工作时,液压泵出口处的压力 由溢流阀4决定,从而实现两级调压。
图7-6 二级调压回路
在图7-14(b)中,活塞上行时蓄能器与油箱相通,故蓄能器内的 压力为零。当活塞下行接触工件时泵的压力上升,泵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进入蓄能器。 当蓄能器的压力上升到调定压力时,压力继电器发讯使泵卸载,这时缸 由蓄能器保压。该方案适用于加压和保压时间较长的场合。与图7-14 (a)所示的方案相比,它没有泵和蓄能器同时供油、满足活塞快速运 动的要求及当换向阀突然切换时蓄能器吸收液压冲击的功能。
量泵等来实现,改变马达的排量Vm可通过采用变量马达来 实现。因此,调速回路主要有节流调速回路、容积调速回路
和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三种方式。
7.4.2 调速回路 调速回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节流调速回路:由定量泵供油,用流量阀调节进入或
(2)容积调速回路:用调节变量泵或变量马达的排量来实
(3)容积节流调速回路:用限压变量泵供油,由流量阀调 节进入执行机构的流量,并使变量泵的流量与调节阀的调节 流量相适应来实现调速。此外,还可采用几个定量泵并联, 按不同速度需要,启动一个泵或几个泵供油实现分级调速。
1.节流调速回路 节流调速回路是通过调节流量阀的通流截面积大小来改 变进入或流出执行机构的流量,从而实现运动速度的调节。
图7-17 利用溢流阀远程控制口卸荷
7.3.6 平衡回路 平衡回路的功用在于防止垂直或倾斜放置的液压缸和与之
相连的工作部件因自重而自行下落。图7-18所示为采用顺序
精品课件-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件-第2章(1) 液压动力元件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转速 额定转速n
最高转速nmax
最低转速nmin
在额定压力下,根据试验结果推荐能 长 时间连续运行并保持较高运行效率的 在转额速定压力下,为保证使用寿命和性 能所允许的短暂运行的最高转速
为保证液压泵可靠工作或运行效率 不致过 低所允许的最低转速
2.1 液压泵概述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2.2 齿轮泵
结构特点分析
2. 困油现象
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平稳性,保证吸压油腔严格地隔离 以及齿轮泵供油的连续性,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就要求齿轮 的重叠系数大于1,这样在齿轮啮合中,在前一对轮齿退出啮 合之前,后一对轮齿已经进入啮合。在两对轮齿同时啮合的 时段内,就有一部分油液困在两对轮齿所形成的封闭油腔内, 既不与吸油腔相通也不与压油腔相通。这个封闭油腔的容积, 开始时随齿轮的旋转逐渐减少,以后又逐渐增大,封闭油腔 容积减小时,困在油腔中的油液受到挤压,并从缝隙中挤出 而产生很高的压力,使油液发热,轴承负荷增大;而封闭油 腔容积增大时,又会造成局部真空,产生气穴现象。这些都
2.2 齿轮泵
排量和流量计算
齿轮泵的实际流量q为 : q VnV 6.66zm2BnV
其中
n——齿轮泵的转速 V ——齿轮泵的容积效率
2.2 齿轮泵
排量和流量计算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可知,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啮合点是沿
啮 因合此线齿不轮断泵变的化瞬的时,流qs造 量hma成 是x 吸 脉、 动qs压 的h m油 。in 腔 设的容积变和化率也是变分化别的表,
理论功率Pt
原动机的输出功率,即实际驱动泵轴所 需 的机械功率Pi T 2πnT
输出功率(kW)用其实际流量q和出口压
力p
pO pq
精品课件-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件-第3章 液压控制元件
电液伺服阀系统的组成
电液伺服阀的组成
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和类型很多,但是都是由电-机械转 换器、液压放大器和反馈装置所构成,如上图所示。其 中电-机械转换器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装置, 根据输出量的不同分为力马达(输出直线位移)和力矩 马达(输出转角);液压放大器是实现控制功率的转换 和放大。由前置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组成,由于电-机 械转换器输出的力或力矩很小,无法直接驱动功率级, 必须由前置放大级先进行放大。前置放大级可以采用滑 阀、喷嘴挡板阀或射流管阀,功率级几乎都采用滑阀。 反馈装置即可以解决滑阀的定位问题,又可使整个阀变 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从而具有闭环控制的全部优点。
溢流阀的定压作用
:
5.4 流量控制阀
单向节流阀
压力补偿流量控制阀
行程节流阀的工作原理
5.5 插装阀
插装单向阀和插装液控单向阀
5.6 电液控制阀
每一种知识都需要努力, 都需要付出,感谢支持!
知识就是力量,感谢支持!
一一一一谢谢大家!!
前置放大级工作原理
压力油经滤油器和节 流孔流到滑阀左、右两端 油腔和两喷嘴腔,由喷嘴 喷出,经阀9中部流回油箱 力矩马达无输出信号时, 挡板不动,滑阀两端压力相 等。当矩马达有信号输出时,挡 板偏转,两喷嘴与挡板之间的间 隙不等,致使滑阀两端压力不等, 推动阀芯移动。
功率放大级工作原理
当前置放大级有压差信号 使滑阀阀芯移动时,主油路 被接通。滑阀位移后的开度 正比于力矩马达的输入电流, 则阀的输出流量和输入电流 成正比;当输入电流反向时, 输出流量也反向。滑阀移动 同时,挡板下端的小球亦随 同移动,使挡板弹簧片产生 弹性反力,阻止滑阀继续移动; 挡板变形又使它在两喷嘴间的位 移量减小,实现了反馈。当滑阀 上的液压作用力和挡板弹性反力
全套课件 《流体传动与控制》
的压力p0;二是液柱重量产生的压力ρgh
。当液面上只有大气压力作用时,则A点处 静压力为
(2)静止液体内的压力沿深度呈直线规 律分布。
(3)离液面深度相同处各点的压力都相 等。压力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面叫做等压 面。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的等压面是 一个水平面。
三、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液体压力通常有绝对压力、相对压力(表压力)两
• 3. 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
• 三、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 1.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 优点: • (1)能方便地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大。 • (2)运动传递平稳、均匀。 • (3)易于获得很大的力和力矩。 • (4)单位功率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
反映灵敏。
• (5)易于实现自动化。 • (6)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工作可靠。
• 轻工业:缝纫机械加工自动线、自行车加工、造 纸工业、钟表工业、皮革工业等等。
• 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液 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 中去。当前液压技术正向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 低噪音、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 新型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 辅助测试、计算机直接控制、计算机适时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仿真和优化设计技术、可靠 性技术、以及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也是当前液压传动 及控制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的要求,液压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 使成本增加。
• (6)液压设备故障原因不易查找。
• 第一章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 第一节 液压油 • 一、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值。
• 对于均质液体
• 重度:液体中某点处微小重量与其体积之比的极限 值。
• 在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其受力情况如图1-4 所示,如要求得液体内任意点A的压力,可从自由液 面向下取一微小圆柱体,其高度为h,底面积为ΔA, 这微小圆柱体在重力及周围压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 态,于是有
。当液面上只有大气压力作用时,则A点处 静压力为
(2)静止液体内的压力沿深度呈直线规 律分布。
(3)离液面深度相同处各点的压力都相 等。压力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面叫做等压 面。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的等压面是 一个水平面。
三、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液体压力通常有绝对压力、相对压力(表压力)两
• 3. 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
• 三、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 1.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 优点: • (1)能方便地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大。 • (2)运动传递平稳、均匀。 • (3)易于获得很大的力和力矩。 • (4)单位功率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
反映灵敏。
• (5)易于实现自动化。 • (6)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工作可靠。
• 轻工业:缝纫机械加工自动线、自行车加工、造 纸工业、钟表工业、皮革工业等等。
• 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液 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 中去。当前液压技术正向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 低噪音、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 新型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 辅助测试、计算机直接控制、计算机适时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仿真和优化设计技术、可靠 性技术、以及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也是当前液压传动 及控制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的要求,液压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 使成本增加。
• (6)液压设备故障原因不易查找。
• 第一章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 第一节 液压油 • 一、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值。
• 对于均质液体
• 重度:液体中某点处微小重量与其体积之比的极限 值。
• 在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其受力情况如图1-4 所示,如要求得液体内任意点A的压力,可从自由液 面向下取一微小圆柱体,其高度为h,底面积为ΔA, 这微小圆柱体在重力及周围压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 态,于是有
流体传动与控制第一章绪论
4h可编辑ppt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课堂讲授自学课堂讲授自学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闭卷考试闭卷考试平时平时成绩成绩3030考试考试7070可编辑ppt第一部分液压传动绪论1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的组成12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13液压传动的优缺点14液压传动与控制的发展概况液压传动基础知识21流体静力学23流体动力学24液压系统的压力损失25孔口及缝隙的流量压力特性27液压冲击及气穴液压泵液压马达31概述32液压泵的性能参数33齿轮泵34叶片泵35柱塞泵36液压马达可编辑ppt液压缸41液压缸的类型特点及工作原理42液压缸的设计计算控制元件51概述52压力控制阀53流量控制阀54方向控制阀55其他液压阀辅助元件61油箱62管路和管接头63蓄能器64过滤器65热交换器66密封装置可编辑ppt基本回路71方向控制回路72压力控制回路73速度控制回路74同步控制回路75顺序动作回路典型液压传动系统81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82液压机床液压系统83塑料注射成型机械液压系统85铝箔轧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86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91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92液压系统设计计算举例10章伺服控制系统101液压伺服系统概述102伺服阀103机液伺服系统104电液伺服系统可编辑ppt第二部分气压传动第11章气压传动概述111气压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12气压传动的优缺点第12章气源装置及附件121气源装置122气动辅助元件第13章气动执行元件131直线运动气缸132旋转运动气缸第14章气动控制元件141方向控制阀142流量控制阀142气动逻辑阀第15章气动回路设计151典型气动回路一151典型气动回路二152气动逻辑回路可编辑pptintroductionintroduction11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的组成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的组成第一部分液压传动可编辑ppt101传动的定义
《流体传动与控制》考试总复习PPT文档28页
《流体传动与控制》考试总复习
6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6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中职教育-《流体传动与控制》课件:第六章 液压基本回路(2)(国防工业出版社).ppt
• 4.改善节流调速负载特性的回路 • 在节流阀调速回路中,负载的变化引起速度变化
的原因在于负载变化引起节流阀两端的压力差变化, 使通过节流阀进入液压缸的流量发生变化,液压缸 的运动速度也就随之变化。在负载变化较大而又要 求速度稳定时,这种调速回路远不能满足要求。如 用调速阀代替节流阀,回路的负载特性将大大提高。 • (1)采用调速阀的节流调速回路 • 根据调速阀在回路中安放的位置不同,同样的有 进油节流、回油节流和旁路节流三种形式。它们的 回路构成、工作原理与它们各自对应的节流阀调速 回路基本一致。由于调速阀本身能在负载变化的条 件下保证节流阀两端压差基本不变,因而是通过调 速阀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大大提高了回路的速度 刚性。
• 第二节 速度控制回路
• 速度控制是液压系统中的核心部 分,它的工作性能的好坏对整个系统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速度控制包括调 速回路、速度换接回路、快速运动回 路等。
• 一、调速回路
• 调速回路用于工作过程中调节执 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它对液压系统的 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液压系统 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液压系统的核 心。
• (2)采用溢流节流阀的调速回路
• 溢流节流阀只能用于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中, 液压泵的供油压力随负载而变化,因此回路 的功率损失比较小,效率比采用调速阀时高。 溢流节流阀的流量稳定性比调速阀差,在小 流量时尤为明显,故不宜用在对低速稳定性 要求较高的精密机床调速系统中。
• (二)容积调速回路
• 容积调速回路是由变量泵或变量马达及安 全阀等元件组成的闭式回路,通过改变变量 泵的输油量或变量马达的每转排量来实现运 动速度的调节。
• 调速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 (1)节流调速 采用定量泵供油,由流量控制阀
调节进入执行元件的流量来实现调速。 • (2)容积调速 通过改变变量泵或变量马达的排
《流体传动与控制》课件第2章
实际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流速在通流截面上的分布是 不均匀的。如果用平均流速来表示动能,则需引入动能修正 系数α,层流时α=2,湍流(紊流)时α=1(层流与湍流的有 关内容请详见2.3节);同时,由于黏性的存在,流体在流 动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即存在水头损失hw。因此,实 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为
p1
p=p0=常数=pa
这就是说,在密闭容器中,施加在液体边界上的压力等值 地传递到液体各点,这也就是帕斯卡原理。如图2-3所示,由 帕斯卡原理可知:W/A2=F/A1,力由F放大到W时,其大小为F的 A2/A1倍。因此,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得出液体不仅能传递力, 而且还能放大或缩小。在分析液压系统的压力时,一般都采用 该结论。图2-3建立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在液压传动中工 作的压力取决于负载,而与流入的流体多少无关。
图2-8 伯努利方程示意图
p1
z1g
12
2
p2
z2 g
22
2
(2-16a)
p1
g
z1
12
2g
p2
g
z2
22
2g
(2-16b)
由于两个截面是任取的,因此式(2-16)又可表示为伯努利方程:
p
2
zg
常数
2
(2-17a)
p
2
z
常数
g
2g
(2-17b)
式(2-16a)和式(2-17a)即为理想液体的伯努利方 程。其物理意义为:理想液体在定常流动时,各截面上具有 的总比能由比位能、比压能和比动能组成,三者可相互转化, 但三者之和保持不变。由于考虑到工程中使用方便,伯努利 方程常采用另一种形式(见式(2-16b)、(2-17b))。 这些方程中各项都有长度量纲,通常分别称它们为位置水头、 压力水头和速度水头。因此,伯努利方程又可以解释为位置 水头、压力水头和速度水头之和即总水头保持不变。
《流体传动与控制》课件第4章
图4-14 薄膜式气缸结构简图
时,活塞的推力F3为
F3
p( A1
A2 )m
p
d
4
4
m
由式(4-9)与式(4-10)可知,差动连接时实际的有效作 用面积是活塞杆的横截面积。与非差动连接无杆腔进液体或 气体工况相比,在液体或气体压力和流量不变的条件下,差 动连接时活塞运动速度较快,产生的推力较小,所以差动连 接常用于空载快进场合。在实际应用中,流体传动系统常通 过控制阀来改变单杆活塞缸的回路连接,使它有不同的工作 方式,从而获得快进(差动连接)—工进(无杆腔进流 体)—快退(有杆腔进流体)的工作循环。差动连接是在不 增加泵流量的条件下,实现快速运动的有效方法,常应用于 组合机床和各类专用机床中。
第4章 流体传动与控制执行元件
4.1 缸的分类及特点 4.2 缸的结构及设计计算 4.3 马达
4.1 缸的分类及特点
执行元件中的缸是使负载作直线运动的装置。缸的结构简 单,工作可靠,与杠杆、连杆、齿轮齿条、棘轮棘爪、凸轮等 机构配合使用能实现多种机械运动或与其它传动形式组合满足 各种要求,在流体传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压的系统中,常用增压缸与低压大流量泵配合作用。单作用
增压缸的工作原理如图4-9(a)所示,输入低压力为p1的液压
油,输出高压力为p2的液压油,增大压力关系,如式(4-15)。
在式(4-15)中,由于D的值一定大于d的值,所以比值一
定大于1,因此压力比p2比压力p1大
p2
p1D d2 D2d
(4-15)
4.1.2 柱塞缸 活塞缸的选用受活塞杆和缸筒相对运动长度的限制,并不适
合作为大型的或超长行程的液压缸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 用柱塞缸。柱塞缸是由缸筒、柱塞、导套、密封圈和压盖等零件 组成的,柱塞和缸筒内壁不接触,因此缸筒内孔不需精加工,工 艺性好,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