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信息教案 舆情信息怎么写
舆情教育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舆情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应对舆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相关案例资料3. 小组讨论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舆情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舆情?为什么舆情教育对我们很重要?二、新课讲解1. 解释舆情概念:舆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
2. 分析舆情的重要性:a. 舆情反映了社会公众的意愿和需求。
b. 舆情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政治决策有重要影响。
c. 舆情是企业、政府等组织了解公众态度、调整策略的重要依据。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舆情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舆情应对策略。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舆情教育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如何正确识别和应对舆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解1. 介绍舆情监测工具: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监测平台等。
2. 讲解舆情应对策略:a. 正面引导: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传播正能量。
b. 及时回应:面对负面舆情,及时澄清事实,化解矛盾。
c. 主动沟通: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了解公众需求。
三、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舆情监测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利用舆情监测工具,查找某一热点事件的舆情信息。
3. 学生分析舆情信息,提出应对策略。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舆情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舆情信息怎么写
舆情信息怎么写舆情信息是指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与某个事件、人物或企业有关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开来,并对社会舆论产生一定影响。
舆情信息的写作是一项重要的传媒任务,旨在客观、准确地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方的观点和态度,从而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事件的背后故事。
以下将对舆情信息的写作方法进行探讨。
一、选题与定位选题是舆情信息写作的第一步,需要根据事件的重要性、影响范围和社会关注度进行选择。
在选题时要考虑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颇观点的介入。
定位是指明确文章的角度和态度,即采取客观中立的观点,客观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引导读者理性思考。
二、采集信息采集信息是舆情信息写作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查阅报纸、杂志、网络新闻、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事件的相关资料和观点。
应该注意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引用未经证实的传闻和假消息,以免误导读者。
三、结构安排舆情信息的写作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安排,一般包括导语、事件经过、相关观点和结论四部分。
导语主要是引起读者兴趣,概括事件的核心内容。
事件经过是对事件发生的经过进行客观报道,可以按时间顺序或因果逻辑进行组织。
相关观点部分是对事件相关方的态度和观点进行综合分析,需体现中立、客观的立场。
结论部分是根据事件的发展和相关观点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文字表达在舆情信息写作中,应注意言之有物、用词精确、表达简洁的原则。
避免使用夸张、主观的形容词和副词,不进行个人价值判断和评价。
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不使用复杂的句子和长篇累牍的描述,使读者易于理解。
五、客观公正舆情信息的写作要做到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情感色彩或立场偏见。
要充分尊重各方观点,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解读,确保无论是事件的受影响方还是利害关系方,都能够在文章中得到平等对待。
六、审校与发布最后,对所写的舆情信息进行审校,注意语句的通顺与规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发布前,应对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护,避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舆情信息怎么写
舆情信息怎么写
作为一名舆情学者,让我来探讨一下舆情信息的写作方式。
首先,舆情信息是指针对某一事件、事物或个体的公众意见和思潮,其内容包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和观点,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的报导、分析和评论,也可以是一般的公众意见。
因此,在写舆情信息时,需要有相关的数据支撑和对多角度观点的分析。
其次,舆情信息的写作应该重视客观性和真实性。
应从多个角度分析舆论,不仅仅是听取某个声音或者观点。
在分析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去掉主观色彩,客观地分析多种声音,以及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占比,突显出社会各方面的不同观点,让读者可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然后,舆情信息的写作应该注重传播效果。
写作风格应该鲜明、清晰,言简意赅,既符合中文表达规范,又能够紧扣主题,抓住问题核心,反映社会现实状况,引起读者关注和共鸣。
此外,舆情信息的写作还需要注意写作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可以是新闻报道、评论、短文、微博等形式,应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传播观点。
同时,在写作方式上,也应该具有创新性,让舆情信息与其他媒体内容形成区别化。
最后,舆情信息的写作还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责任心。
写作内容不得涉及个人隐私、违法内容以及不良影响,不
得误导读者,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心理健康。
总之,舆情信息的写作需要具备客观性、真实性、传播
效果、写作多样性和创新性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责任心,这样才能传递出一个真实、全面、深入解析且符合社会规范的信息。
网络舆情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名称网络舆情教育二、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认识网络舆情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3. 学会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增强网络素养。
4. 培养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2. 网络舆情相关案例材料3. 互动讨论环节所需资料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网络舆情相关新闻,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对社会有哪些影响?(二)讲解网络舆情基本概念1. 解释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
2. 介绍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
3. 分析网络舆情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
(三)案例分析1. 展示典型案例,如“某明星被网络暴力事件”、“某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等。
2. 分析案例中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高潮和消退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四)互动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提高个人网络素养,正确看待网络舆情?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网络素养教育1. 讲解网络素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网络素养的五个方面:信息辨别、批判性思维、自我保护、网络礼仪、社会责任。
(二)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1. 讲解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如何培养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看待网络舆情。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网络舆情教育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互动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网络舆情教育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估其网络素养。
---范文示例网络舆情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认识网络舆情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2024舆情信息范例8篇
2024舆情信息范例8篇舆情呀,就像是我们周围大家都在讨论的那些事儿。
今天我就给小伙伴们分享2024年的8个舆情信息范例哦。
范例一:学校的新操场。
我们学校在2024年建了一个超级棒的新操场。
以前的操场坑坑洼洼的,跑步的时候都得小心别崴脚。
现在呢,新操场又大又平,绿色的草坪就像柔软的地毯。
同学们都可高兴了,课间的时候大家都争着去操场玩。
这个事情在我们学校里传得可快了,大家都在讨论新操场,这就是一种舆情呢。
就像你得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新玩具,肯定想马上告诉小伙伴们一样。
范例二:班级里的图书角。
我们班2024年设立了图书角。
班长从家里带来好多有趣的书,有漫画书,还有讲小动物冒险的故事书。
同学们一有空就围在图书角看书。
有的同学说自己看了书之后,作文都写得更好了呢。
这个图书角的事儿呀,在我们班可火了,大家都在说自己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
这也是舆情,就像一阵温暖的风,在班级里吹呀吹。
范例三:社区的小花园。
我家住在的社区,2024年把小花园重新修整了。
以前小花园里的花花草草长得乱七八糟的,现在呢,有了漂亮的小花圃,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还有新的长椅,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聊天。
小孩子们在花园里跑来跑去捉蝴蝶。
整个社区的人都在说这个小花园变得多美啊。
这就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水,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大家都在谈论这个美好的变化。
范例四:学校的新老师。
2024年我们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
这个新老师可有趣了,他上课的时候会讲好多好玩的故事。
有一次讲数学题,他把那些数字比喻成小士兵,让我们指挥小士兵排队打仗,这样我们就轻松地学会了数学题。
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大家都在传这个新老师有多棒。
这就像一阵新鲜的风,吹进了我们的学校,大家都在感受着新老师带来的活力。
范例五:小伙伴的生日派对。
我的好朋友在2024年办了一个超级盛大的生日派对。
他邀请了好多同学去他家。
他家布置得像一个童话世界一样,有彩色的气球,还有一个大大的蛋糕。
我们在派对上玩了好多游戏,笑得肚子都疼了。
舆情信息怎么写
舆情信息怎么写
写舆情信息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写舆情概述:首先简要介绍该舆情事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包括事件涉及的公司、人物或产品,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2. 分析事件影响:对舆情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对相关企业的声誉、市场表现、股价等的影响。
也可以分析该事件对公众、消费者、政府等方面的影响。
3. 搜集反馈信息:收集相关方对该舆情事件的反馈信息,包括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公众的意见等。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监测工具等进行信息搜集。
4. 分析舆情态势:对舆情事件的态势进行分析,包括舆论的正负倾向、舆情的发展趋势、关注度等。
可以使用舆情分析工具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5. 总结评价:综合以上分析,对该舆情事件进行总结评价。
可以指出该事件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应对措施或建议。
在撰写舆情信息时,应注意客观、准确、客观的原则。
避免过度主观化、情绪化的表达,要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支持。
同时,还需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舆情信息范文文库(通用6篇)_1
舆情信息范文文库(通用6篇)舆论监测员在收集到涉检网络舆情后,快速对各种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及时作出处理。
一是对涉及本院的重大舆情,迅速查找源头媒体,分析研判舆论热点和舆情发展走向后,迅速向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
二是对网上出现的一些不客观真实的负面网络舆情,及时进行发贴或跟帖释明,澄清事实真相,掌握主动权,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是经核查后,舆情信息真实的,责令相关布门制定处理方案,限期解决舆情反映的问题;舆情信息不真实的,要及时设法消除影响,避免炒作;舆情信息有故意诋毁检察机关工作的,协调相关机关处理;舆情信息反映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的,交纪检_门查处;舆情对本院有益的意见建议,作为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的依据。
舆情信息范文文库第2篇1、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以日报形式进行上报和反馈,对质量信息传递、回复情况进行管理,确保信息传递、回复率达到100%。
有效利用质量信息平台,及时有效识别质量改进机会,同时对信息传递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质量信息在第Y时间得到有效传递,使质量问题在第Y时间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便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更好的做好质量检验工作;3、提高自己独L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为生产布门服务及对外沟通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问题处理时间,坚持以先解决问题、查找分析原因,落实责任的原则,开展好各项工作。
这次新加坡之行,用四个字形容:“收获甚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舆情信息范文文库第3篇一、今年按照分组的方法工作后,对自己每天的职责更加清晰了对全院电脑打印机等软硬件设备的维护这方面,仍然琐碎繁杂。
从问题数量上虽然无法估计,但从解决问题的质量上,尽量做到从接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拖拉,及时沟通,尽快而有耐心的把问题解决好,也使得自己在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上有进步。
另外这年对自己不熟练的医保划卡,电子病历等的疑难问题解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2023年7月舆情信息范文
2023年7月舆情信息范文
2023年7月,随着夏季的到来,各类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广泛的社
会关注。
以下是一篇关于2023年7月舆情信息的范文,供您参考。
一、社会热点舆情
1. 旅游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随着暑期的到来,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各类旅游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亲子游、避暑游、研学游等成为热门选择,游客数量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旅游舆情也持续升温,主要涉及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2. 消费市场价格波动
进入夏季,消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食品、饮料等商品价格上涨较快。
这引发了部分消费者对物价波动的关注和担忧,相关舆情热度较高。
二、突发事件舆情
1. 自然灾害引发关注
7月份,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涝灾害、地震等。
这些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相关舆情迅速升温。
公众对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高度关注,并对政府部门应对灾害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2. 公共安全事件引发热议
本月发生了一些公共安全事件,如火灾、交通事故等。
这些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涉及事件原因、责任认定等方面的问题。
三、政策法规舆情
1. 新政策出台引发关注
7月份,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新政策,如某项环保政策的调整、教育政策的改革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相关舆情热度较高。
公众对新政策的内容、实施方式和影响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 政策执行情况受关注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不规范操作、执行不力等问题。
这些问题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和质疑,公众对政策执行情况提出了批评和改进意见。
网络舆情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认识网络舆情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3. 学习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提高网络素养。
4. 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网络舆情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3. 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保持理性思考。
2. 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避免情绪化言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近期网络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舆情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有哪些特征?二、新课导入1. 讲解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分析网络舆情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 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影响。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中的言行,提高网络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网络舆情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提问:网络舆情有哪些应对策略和方法?二、新课导入1. 讲解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2. 分析网络舆情应对的成功案例。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针对具体案例,制定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案。
2. 各小组汇报方案,全班共同评价和修改。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中的言行,提高网络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深入了解。
2. 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网络舆情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3. 学生掌握了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4.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网络素养。
教学资源:1. 网络舆情相关案例。
2. 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和方法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案例进行教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舆情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舆情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掌握舆情监测的方法和技巧。
(3)学会分析舆情发展趋势,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舆情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舆情监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对舆情事件的沟通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舆情教育的认识,提高舆情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
(3)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舆情概述(1)舆情定义及特点(2)舆情产生的原因(3)舆情对社会的影响2. 舆情监测(1)舆情监测的意义(2)舆情监测的方法a. 网络舆情监测b. 传统媒体舆情监测c. 社交媒体舆情监测(3)舆情监测工具及技巧3. 舆情分析(1)舆情分析的目的(2)舆情分析的方法a. 文本分析b. 数据分析c. 情感分析(3)舆情发展趋势预测4. 舆情应对(1)舆情应对原则(2)舆情应对策略a. 及时回应b. 主动引导c. 合理处置(3)舆情应对案例解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与舆情相关的热点事件,引发学生对舆情教育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教师讲解舆情概述、舆情监测、舆情分析、舆情应对等方面的知识。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舆情事件的发展过程、应对措施及效果。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舆情监测、分析、应对等实践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实践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舆情监测的准确性、分析深度等。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包括问题发现、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等。
4. 反馈意见: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舆情管理》等教材。
网络舆情信息3篇
网络舆情信息网络舆情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和传播,形成的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舆论活动。
在当今社会,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概述、网络舆情监测和网络舆情处理三个方面来对网络舆情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情概述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网民通过实时发布、传播信息,表达一定的社会舆论。
网络舆情是一种新兴的现象,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
网络舆情活动极具活力、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掀起一股浪潮。
网络舆情的特点是信息的快速流动、传播的广泛性、内容的多样性和话语权的不确定性。
网络舆情的来源非常广泛。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以及个人、组织、政府等各种主体。
从内容上看,网络舆情可以是对某一事件、政策、行业、机构、人物等的评价和反响,也可以是社会热点话题、突发事件、民生问题等的关注和讨论。
网络舆情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的表达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
网络舆情的影响非常大。
它可以影响个人的判断和决策,也可以影响组织、政府的形象和声誉,甚至可以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事件。
因此,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掌握网络舆情的动态,及时回应网民关注的问题,调整政策或经营策略,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监测是指对互联网上的舆情信息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搜集和分析,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网络舆情监测需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网络爬虫、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分类、过滤、提取,并进行情感分析等处理,从而得出舆情动态、热点话题、舆情趋势等信息。
在网络舆情监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目标定位。
网络舆情监测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包括监测的范围、时间、主题等。
2.数据搜集。
网络舆情监测需要通过合法渠道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包括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论坛等。
舆情信息怎么写
舆情信息怎么写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网络使用的普及,舆情信息已经成为了社会管理和公共话语的重要部分。
舆情信息是指在社会中引起公众关注的重要事件或问题,通过不同渠道传达的自发性、情绪化和社会性的信息。
它对于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一、舆情信息的特征舆情信息有其独特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可以迅速扩散:舆情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不受地域限制地迅速传递,形成舆论声势。
2. 情节大、情感浓:舆情信息由于其是切身影响公众利益的事情,因此往往显得情节重大、情感浓郁。
3. 信息来源广泛:舆情信息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官方渠道,也包括普通民众和媒体的报道。
因此,舆情信息来源广泛,信息量大。
4. 爆发式人群力量:舆情信息往往会因为连锁反应、社会思潮而引发爆发式的人群力量,影响到整个社会。
二、舆情信息的分类舆情信息大致可以分为政治舆情、经济舆情、文化舆情等几类。
其中,政治舆情是最为敏感的部分,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治理和公共利益。
经济舆情则常常影响到大众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文化舆情则与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息息相关。
1. 政治舆情政治舆情主要指政府或者某个政治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
这种舆情通常与政治事件的性质、政府工作的质量以及社会公正与法治水平等紧密相关。
2. 经济舆情经济舆情主要指经济活动引发的社会关注和反响。
这种舆情通常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的稳定性等息息相关。
3. 文化舆情文化舆情主要指与文化、娱乐相关的信息,如电影、音乐、艺术、文学等领域的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
文化舆情常常与社会价值观、文化认同等有关。
三、舆情信息的影响舆情信息作为社会舆论动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舆情信息的引起往往是由于社会中的某种不公或不合理,尤其是对弱势群体造成的痛苦和不公,因此,舆情信息的形成和传递往往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性。
舆情信息范例8篇
舆情信息范例8篇1. 舆情信息:某知名公司被曝光利用用户个人数据进行商业用途描述:近日,媒体报道称某知名公司通过其社交平台收集并利用用户的个人数据进行商业用途,引发了用户们的强烈不满和担忧。
据报道,该公司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并有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滥用。
这一舆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2. 舆情信息:某政府部门因环境污染事件引发轩然大波描述:近日,某政府部门被曝光在某地区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导致事件扩大化并对当地环境和民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该舆情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和愤怒,许多人要求政府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并保护公众的权益。
3. 舆情信息:某明星因涉嫌性骚扰被曝光,粉丝们表示失望描述:近日,某知名明星被曝光涉嫌性骚扰事件,引发了粉丝们的巨大震惊和失望。
许多粉丝表达了对该明星的失望和愤怒,并要求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和惩罚。
该舆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明星形象和粉丝团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4. 舆情信息:某产品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的集体投诉描述:最近,某知名品牌的一款产品被曝出存在质量问题,使用后出现安全隐患。
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数百名消费者的集体投诉。
消费者们对该品牌的不负责任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并呼吁相关部门对该产品进行调查和召回。
5. 舆情信息:某大学老师的辱骂行为引发学生们的抗议描述:最近,某大学一位教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辱骂和歧视性言辞,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抗议。
学生们要求学校对该教授进行调查和处理,并表示对该教授的不满和不信任。
该舆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该大学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6. 舆情信息:某国家政府因政策执行不力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抗议描述:最近,某国家政府的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民众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民众们对政府的不负责任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并通过抗议活动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这一舆情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对政府的声誉和合法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怎样写好舆情信息讲课稿
怎样写好舆情信息讲课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根据部务会和培训班的安排,今天上午的第二节课,由我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探讨舆情信息的写作。
对于舆情信息,大家可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听说过、见到过,但真正动手写过的人并不多。
本次培训班上,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堂课呢?我想,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舆情信息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舆情信息,是指专门反映民众各种思想意识状态及其变化情况的文字材料。
开展舆情信息工作,就是我们收集、整理、报送民众对社会新近发生事件的看法、意见、建议的这样一项活动,而且重点是一段时期内带普遍性、典型性和倾向性的社会舆论和思想。
从这个角度讲,做好舆情信息是我们每一位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第二,各级党政以及宣传部门对舆情信息看得很重。
舆情信息的主要作用是为领导决策服务,它是党委、政府关注民生、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的桥梁。
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党政以及宣传部门对舆情信息工作都非常重视,要求十分严格,迫切希望通过舆情信息掌握到各方面的社情民意,以便于为决策、施政提供参考。
为了做好舆情信息,中宣部设有舆情信息局,省、市宣传部门也有相应的工作机构。
今年5月,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分别召开了舆情信息工作会议。
在全市舆情信息工作会议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红一再强调,在宣传思想工作整个考核体系中,舆情信息是为数不多的以上稿量、采用量这些硬指标进行考核的工作,必须以工作成效论英雄。
今年,岳阳被定为中宣部舆情信息直报点,市委宣传部下达我县舆情信息的基数任务是120条,就是说至少要120条,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就会影响全县宣传思想工作的考核全局。
第三方面,我县舆情信息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目前,我县舆情信息的整理、报送主要是我们宣传部的同志在单打独斗,还没有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局面,去年我县新闻宣传上稿1200多篇,位居全市第一,而舆情信息排名却非常滞后。
很大一部分宣传思想工作者、办公室的同志还不知道舆情信息是怎样一种文体,甚至把舆情信息与新闻消息、通讯以及工作典型材料混为一谈,平时工作中也很少关注,致使一些很有价值的舆情信息没有及时报送。
舆情信息怎么写
1.如何写好舆情信息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目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而得以实现的程度,它是舆情信息工作成效的体现。
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
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
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
常用技巧之“抢抓舆情”——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
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
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指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
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
常用技巧之“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常用技巧之“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
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
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舆情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舆论的概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学会正确识别和判断网络舆论的真伪。
3. 掌握应对网络舆论的策略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网络舆论相关案例3. 小组讨论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网络舆论的概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网络舆论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二、新课讲授1. 网络舆论的定义及特点- 讲解网络舆论的定义: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的公众意见和情绪。
- 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
2. 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正面影响: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民主监督。
- 负面影响:网络暴力、谣言传播、道德失范。
3. 如何正确识别和判断网络舆论的真伪- 分析网络舆论的真伪辨别方法:查阅资料、核实信息来源、关注权威发布。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网络舆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舆论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舆论真伪,并提出应对策略。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应对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关注网络舆论,学会辨别真伪,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监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论?2.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新课讲授1. 应对网络舆论的策略和方法- 增强自身信息辨别能力。
- 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
- 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监督,传播正能量。
2. 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 尊重他人,文明用语。
- 不传播谣言,不参与网络暴力。
- 关注网络安全,保护个人隐私。
三、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舆情教育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舆情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 理解舆情监测、分析、应对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 掌握舆情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舆情分析工具的能力。
- 提高学生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
- 增强学生利用舆情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的技能。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网络环境的认识,提高网络素养。
-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网络舆情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大学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1.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网络连接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以当前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网络舆情问题。
- 提出问题:什么是舆情?舆情有哪些特点?2. 讲授新课- 舆情的基本概念: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在互联网上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广泛关注、讨论和表达意见的现象。
- 舆情的特点: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复杂性。
- 舆情的分类:正面舆情、负面舆情、中性舆情。
3. 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和影响。
-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操作- 教师演示舆情监测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百度指数、新浪舆情等。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舆情监测工具。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舆情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2. 讲授新课- 舆情监测: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收集和分析。
- 舆情分析:对舆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找出舆情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 舆情应对: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3. 案例分析- 以某知名企业被恶意抹黑事件为例,分析舆情监测、分析和应对的全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事件?4. 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针对某一网络舆情事件,提出应对策略,并进行辩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舆情?1、什么是舆情?社情民意,老百姓的看法。
2、舆情的分类按来源可分:(1)网络舆情:网民的反映;(2)社会舆情:社会民众的反映;(3)舆情分析:研究部门和专业部门对重点问题的综合分析。
3、社会舆情信息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重要工作的反映。
干部群众对中央重要部署、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的反映;二是重大舆情的反映。
干部群众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反映;三是热点问题的反映。
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上议论多的问题的反映;四是敏感问题的反映。
对民族、宗教问题,金融、就业问题,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等的反映;五是导向性问题的反映。
对工作中有较大影响的导向性问题的反映,对解决问题的调控措施的反映。
4、舆情信息与一般工作信息的区别?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
比如,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
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如何写舆情信息?(举例)一、题目标题要有高度概括性.舆情信息常用标题分类一是意见型。
基层(网民)反映:ⅩⅩⅩ;社会各界(网民)对ⅩⅩⅩ的反映;基层群众(网民)对ⅩⅩⅩ的反响(看法);基层群众(网民)认为ⅩⅩⅩ;基层(网民)反映:ⅩⅩⅩ亟待重视;ⅩⅩⅩ的舆情反映;人们(网民)认为ⅩⅩⅩ势在必行(亟待解决);基层(网民)反映ⅩⅩⅩ问题不容忽视二是争论性。
ⅩⅩⅩ引发争论;基层干部群众(网民)对ⅩⅩⅩ反映不一;ⅩⅩⅩ引发社会(舆论)争议;人们对ⅩⅩⅩ看法各异三是议论型。
ⅩⅩⅩ引发公众热议;人们(基层群众、网民)热议(评)ⅩⅩⅩ四是建议型。
干部群众认为应充分重视ⅩⅩⅩ;基层建议ⅩⅩⅩ;目前ⅩⅩⅩ亟待纠正;基层反映ⅩⅩⅩ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对ⅩⅩⅩ的建议;基层对ⅩⅩⅩ的几点建议;基层调研:ⅩⅩⅩ应予以重视;干部群众希望ⅩⅩⅩ;民众认为ⅩⅩⅩ值得借鉴五是称赞型。
群众热烈欢迎ⅩⅩⅩ;基层高度评价ⅩⅩⅩ;ⅩⅩⅩ受到好评;干部群众支持ⅩⅩⅩ;干部群众为ⅩⅩⅩ叫好;ⅩⅩⅩ受到老百姓称赞;基层群众对ⅩⅩⅩ反响很好六是情绪型。
广大民众强烈谴责ⅩⅩⅩ;基层干部群众对ⅩⅩⅩ表示愤慨(极为不满);老百姓认为ⅩⅩⅩ极为不妥七是呼吁型。
社会各界呼吁ⅩⅩⅩ;基层群众强烈呼吁ⅩⅩⅩ;舆论呼吁ⅩⅩⅩ应引起重视(不应忽视)八是分析型。
当前ⅩⅩⅩ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对ⅩⅩⅩ要注意(警惕)几种不良倾向;ⅩⅩⅩ存在的诸多问题;对ⅩⅩⅩ的调查与思考;基层群众对ⅩⅩⅩ的几点思考;ⅩⅩⅩ面临的现状及问题;基层干部群众对ⅩⅩⅩ的意见和建议九是动态型。
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关注ⅩⅩⅩ;干部群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ⅩⅩⅩ;人们对ⅩⅩⅩ问题广泛关注(注:ⅩⅩⅩ代表的是政策、问题、现象、观点、言论、举措、行为等客观存在的事物。
)二、正文开头:简单介绍事件,说明群众、网民的意见(是赞成还是争议等)主体:主要表现人们怎么说,人们的议论。
要按照规范的公文格式,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加工,因为网民的层次不一样,用端庄、干净的叙述语言,少于排比句、少于修辞手法。
语言要简练,一般不要出现反问、感叹、设问句子,尽量用陈述句。
结尾:简单精炼,切忌画蛇添足如何收集、报送舆情信息?一、收集我们知道,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
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这些场所去寻找。
具体来讲主要有:(一)从媒体上收集信息。
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舆情点。
从媒体收集舆情要注意三点:(1)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主流媒体为准。
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2)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论”;(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
(二)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
舆情信息收集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工商、教育、城建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
(三)从民间收集信息。
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
从民间收集信息,要求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
二、报送1、字体:报送的舆情信息标题为3号黑体(不加黑),正文为小3号楷体。
2、时间:分别为每天上午10:30之前。
3、形式:发送信息时采用粘贴形式,不要用附件方式发送。
报送时在每条信息前均要注明报送单位、报送时间(如ⅹ??单位??编时间)。
4、字数:舆情信息字数一般控制在500字左右。
要提高敏锐性,观点进行高度概括和凝练,一般不超过5段。
写好舆情信息要把握好四点一、要有勤奋工作的精神。
信息要“天天短平快、天天马拉松”,向天天吃饭一样。
要有好的态度,要把它当成事业,要有信心、有激情。
二、受众:是指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主要领导。
跟新闻、简报是有区别的,属于内部资料,是专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
切忌不要把党的大政方针再重复给领导说,个别需要的时候过度可以。
我们主要写如何落实、贯彻的主要做法,以及人们的反映。
三、语言要端庄、精练、干净。
尽量少用修辞手法。
四、报送及时。
关于进一步规范舆情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各地、州、市委宣传部,自治区宣传文化口各厅局,舆情信息直报单位,特约舆情信息报送单位: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支持下,自治区宣传系统舆情信息工作为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和推动工作落实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推进舆情信息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舆情信息的实用价值,现对舆情信息报送工作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规定。
5、在实际工作中,舆情信息员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四层涵义:(1)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
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2)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3)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
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
一句话,“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
宣传信息和社会舆情信息工作的报送重点及反映内容,总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宣传思想工作各个阶段的重大部署、重点工作、经验总结、成果展示等;2、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和重大会议的反映;3、社会各界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和重要社会动态的反映;4、干部群众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值得关注的倾向性、苗头性、隐匿性问题和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反映;5、思想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领域值得注意的思想动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成功经验和意见建议;6、其他有价值的宣传信息和社会舆情,侧重基层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情况反映、经验交流。
写好社会舆情信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社会舆情信息原本就是宣传思想战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当今社会,舆情信息工作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社会舆情、如何做好社会舆情工作,对于促进舆情信息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就浅谈写好社会舆情信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社会舆情的概念和含义。
要搞清楚社会舆情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楚舆论、社会舆论、阶级舆论、新闻舆论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对于“舆论”这一概念,目前国内比较通行的说法是:社会集团或大多数公众对共同关心的社会事态所持相近的意见。
社会舆情的形成,是以个人意见为起点,经过群体舆论、社团舆论、政党舆论诸过程,最终形成阶级舆论,公共舆论及国家舆论。
我们所要收集和报送的社会舆论,就是指还没有成为阶级舆论、国家舆论和公共舆论之前的舆论状态,尚属于民间舆论。
所以社会舆情就是:“社会舆论情况和群众思想情况”,是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群众和团体组织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心理、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的综合表现,是社会发展见诸于社会主体的“温度计”和“晴雨表”。
社会舆情工作是一项反映社会舆情、引导社会舆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社会舆情信息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基本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重要工作的反映。
干部群众对中央重要部署、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的反映;[人们支持国家发展大飞机项目;5月11日,中国大飞机项目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
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
人们说,上大飞机项目,是中国真正迈向大国所走出的极其坚实的一步,每一个中国人,包括爱国的海外华人将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人们指出,虽然我们国家目前的制造水平还有差距,但相信凭着中国人的勤劳、聪慧和创新精神,一定能够克服攀登路上的重重艰难,一定能问鼎世界制造业的顶峰。
人们表示,大飞机的制造一定要立足于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国产化。
千万不要打着国际合作的旗号从发动机到玻璃都买人家的东西来组装,那样将永远也造不出自己的大飞机。
]网民痛批莎朗-斯通“地震是中国报应”言论日前,美国女演员莎朗·斯通在出席第61届戛纳电影节的时候,被记者问及四川地震时称“四川地震是中国的报应”,并以“有趣”等字眼形容灾难。
此言论令在场的众多记者大吃一惊,无论中国记者还是国外记者都对此番言论非常不认同甚至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