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计数与统计实践活动。
二、统计的发展1、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17世纪)【“有实无名”的统计学】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代表作:《政治算术》——统计学诞生的标志;文中针对英、法、荷兰的国情,利用数字、重量、尺度的方法,并配以朴素的图表(现代统计学广为采用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三国国力的比较,但没有使用“统计学”一词。
2、德国的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18世纪)【“有名无实”的统计学】代表人物:康令、阿亨瓦尔康令在大学开设“国势学”课程,以文字技术和比较为主,反映各国的国情国力;阿亨瓦尔继承和发展了康令的思想,并于1749年首次使用“统计学”代替“国势学”,认为统计学是关于各国基本制度的学问,但缺乏数字和内容。
3、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代表人物:凯特勒(比利时)(古典统计学的完成者,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代表作:《社会物理学》——他将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
第二节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一、统计的三个含义: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成果)和统计学(理论)。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统计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有限的比如人口数、企业数,反之比如大海里的鱼资源数。
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
注: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1、统计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性别、籍贯、工种等;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身高、收入等。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对本校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总体是:A.本校每个学生B.本校所有学生C.本校学生总数D. 本校专业数2.要了解学习情况,测得《统计学》成绩及格率为90%是:A.数量标志B.总体单位数C.数量指标D.指标3.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人均粮食占有量B.平均成绩C.人口数D.老龄人口比重4.对气车进行破坏性试验检验质量,宜采用的方法是: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5.计划规定单位成本应降低5%,实际降低10%,则计划完成程度为:A.20%B.85%C.94.7%D.50.8%6.总量指标的表示形式是:A.平均数B.相对数C.绝对数D.整数7.反映现象一般水平的指标是: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8.其它条件不变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精确程度会:A.扩大B.不变C.缩小D.无法确定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C.标志值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10.商品的需求量随物价上涨而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间的关系为:A.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1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工人年龄B、工人性别C、工人月工资D、工人体重1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A、调查单位B、总体单位C、调查对象D、填报单位13.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14.工厂对生产的一批零件进行检查,通常采用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15.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它们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6.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A、12%B、150%C、111.11%D、11.11%17.时点指标的数值A、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B、通常连续登记C、时间间隔越长,指标数值越大D、具有可加性18.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B、调查的目的不同C、调查的单位不同D、两种调查没有本质区别19.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A、166.32%B、85.68%C、185%D、54%20.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9.2%×8.6%×7.1%×7.5%B、(9.2%×8.6%×7.1%×7.5%)-100%C、109.2%×108.6%×107.1%×107.5%D、(109.2%×108.6%×107.1%×107.5%)-100%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有:A.营业收入B.工资总额C.单价D.职工人数2.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毕业学生数B.出生人口数C.钢材库存量D.粮食产量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A.强度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的正指标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4.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有:A.算术平均数B.众数C.调和平均数D.中位数5.下列统计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平均工资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进出口总额6.质量指标A、可以用绝对数表示B、可以用相对数表示C、可以用平均数表示D、不能用平均数或平均数表示7.普查属于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专门组织的调查8.常用的相对指标有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较与比例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9.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C、全部女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每个人是总体单位E、人的年龄是变量10.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统计学复习(含公式)

1、统计学:是收集、汇总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2、统计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3、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
4、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时效性高;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5、调查方案:是指导整个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等内容。
6、组距分组的几个步骤:一、确定组数二、确定组距三、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四、绘制统计图五、分析。
)7、为消除组距不同对频数分布的影响,需要计算频数密度,即频数密度=频数/组距,用频数密度才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情况。
8、以组中值作为代表值有一个必要的假定条件,即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或在组距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
9、描述统计的内容也包括频数分布、但主要是关于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的描述问题。
10、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从分布的角度看,众数是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数值即为众数,记为M。
1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心位置的一个代表值。
当然,如果数据的分布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或最高峰点,众数也可以不存在;如果有多个高峰点,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有多个众数。
12、协方差的大小会受到计量单位和数据均值水平的影响,从而使不同相关总体之间的相关程度缺乏可比性。
13、时间系列:是反映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数据系列,也称为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
14、用报告期水平减去基期水平,就等于增长量。
其中,当基期水平为上期水平时,就称为逐期增长量,当基期水平为某个时期的固定发展水平时,就称为累计增长量。
15、报告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称为发展速度。
其中,当基期水平为上期水平时,就称为环比发展速度;当基期水平为某个时期的固定发展水平时,就称为定基发展速度。
16、序时平均数也称为动态平均数,它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水平达到的一般水平。
统计学复习资料

1、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实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使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
2、统计学的两个含义指的什么?1当他以名词出现时表示一门科学名称—“统计学“。
2当他以复数名词出现时,表示”统计数据“或”统计资料“。
3、统计学分为哪两大类?其含义是什么??1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2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的统计方法。
4、解释总体,变量,样本。
1总体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所有单位的总和2变量就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总体单位具有哪些特征或属性3样本就是总体的一部分。
5、数据的计量尺度分为哪几种?各有哪些特点?1列名尺度—最粗略的计量程度,2顺序尺度—比列名精确性高一些,3间隔尺度—可以对数据进行精确计量的尺度,4比列尺度—和间隔差别很小,主要在于对“0“的理解不同。
6、直接获取统计数据的方法有哪几种?1普查2抽样调查7、基尼系数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当基尼系数超过0.4说明什么?当基尼系数=0 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基尼系数=1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分配平均,在0.2~0.4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基尼系数为0.4时,被认为是收入分配不公的警戒线,超过0.4就应该采取缩小这一差距。
8、影响加权算数平均数的因素是什么?1组中值2权数3分组的组数。
9、众数、中位数、均值的关系是什么?1对称分布MO=ME=X 2右偏分布MO<ME<X 3左偏分布X<ME<MO。
10、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主要指标有哪些?1众数2中位数3均值。
11、反映现象离散趋势的指标又哪些?1极差2方差3标准差。
12、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而不是标准差系数?因为离散系数是从相对的角度观察变异和离散程度的,在比较相关事物的差异程度时,较之直接比较标准差要好些。
13、按抽样的组织方式如何分类?1简单随即抽样2分层抽样3系统抽样4正群抽样14、什么是参数?参数估计的方法又哪几种?参数——是描述总体数据分布特征的一个常量。
统计学(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统计和统计数据名词解释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8.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9.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0.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1.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12.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13.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14.概率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
15.非概率抽样:不随机,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16.简单随机抽样:从包括总体的N个单位的抽样框中随机,一个个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单位等概论。
17.分层抽样: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18.整群抽样:总体中若干单位合并为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
19.系统抽样:总体中所有单位按顺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则确定其它样本单位。
20.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的误差简答题。
1.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比较:性质不同,非概不依据随机原则选样本,样本统计量分布不确切,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参数进行推断。
操作简便,时效快,成本低,专业要求不很高。
概率抽样依据随机原则抽选样本,理论分布存在,对总体有关参数可进行估计,计算估计误差,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提出精度要求。
2.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抽样框中有关信息,目标总体特征,调查问题的内容,有形辅助物的使用,实施调查的资源,管理与控制,质量要求3.误差的控制:抽样误差是抽样随机性带来的,不可避免可以计算,改大样本量。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2.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C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3.我国编制零售物价指数是采用( C )法来编制的。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C.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固定加权调和平均指数4.某商品价格比原先降低5%,销售量增长了5%,则销售额( B )。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5.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6.欲以图形显示两变量X与y的关系,最好创建( D )。
A.直方图 B.圆形图 C.柱形图 D.散点图7.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8.统计调查表可以分为( C )两种形式。
A.单一表和复合表B.简单表和复合表C.单一表和一览表D.简单表和分组表9.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C )。
A.贝努里定律B.贝叶斯定理C.大数定律D.中心极限定理10.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1,说明两变量(C )。
A.完全正相关B.不完全相关C.完全负相关D.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11.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理论上应该(B )。
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等于012.抽样平均误差的实质是(D )。
A.总体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误差的标准差D.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13.某商品价格比上期下降5%,销售额比上期降低了5%,则销售量(C )。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14.几位工人的年龄分别是32岁,35岁,42岁,这几个数字是(C )。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一)一单选题1.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描述结构性问题( )A. 条形图B. 饼图C. 对比条形图D. 直方图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点估计比区间估计需要更大的样本容量B. 点估计相对于区间估计更加准确C. 点估计无法给出参数估计值的置信度和误差大小D. 区间估计无法给出参数估计值的置信度和误差大小3. 假设检验中所犯的错误有两种类型,β错误是指()A. 弃真错误,即拒绝正确的原假设。
B. 取伪错误,即接受一个错误的原假设。
C. 弃真错误,即接受一个错误的原假设。
D. 取伪错误,即拒绝正确的原假设。
4. 同时抛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巧合有2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 )。
A. 0.125B. 0.25C. 0.375D. 0.55. 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用以近似代替某一事件的概率的是 ( )。
A. 大量重复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占试验总次数的比重B. 该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占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的比重C. 大量重复随机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D. 专家估计该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6. 为了反映商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中应采用( )A. 划分经济类型的分组B. 说明现象结构的分组C. 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的分组D. 上述都不正确7. 1.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 )A. A 年龄B. B 工资C. C 汽车产量D. D 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8. 在成数估计中,样本容量的取得通常与总体成数有关,但总体成熟未知,通常A. 取成数为0.5B. 取成数为0C. 取成数的标准差最小D. 取抽样误差最小9. 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 )A. 频率B. 频数C. 比例D. 比率10. 调查项目( )A. 是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B. 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C. 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D. 是依附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指标11. 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A. 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B. 我国所有工业企业C. 我国工业企业总数D. 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12. 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一、 判断题1.所有的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
( ) 2.指标说明总体,标志说明单位。
( ) 3.调查时间是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 ) 4.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般是一致的。
( ) 5.统计分组是对单位进行分组。
( )6.离散型变量可进行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 )8.标志变异指标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 9.若直线回归方程x y c 5.2170-=,则变量x 与y 之间存在负的相关系数。
( ) 10.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 )二、 单选题1.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获得预计农产量全面资料最有效最可行的调查方法是:( )2.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 、典型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普查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3.下面哪一项是时点指标( )A 、商品销售量B 、商品销售额C 、商品流通量D 、商品库存量 4.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 、产品按品种分组C 、学生按年龄分组D 、班级按人数分组 5.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指标是( )A 、总体单位总量B 、总体标志总量C 、质量指标D 、相对指标 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 、组数的多少不同C 、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D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7.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 ) A 、比例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结构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8.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总体单位应是( ) A 、有差异的 B 、大量的 C 、同质的 D 、不同总体的 9.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A 、相对指标 B 、变异指标 C 、总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10.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11≤≤-rB 、11 r -C 、10≤≤rD 、01≤≤-r 11.下列指数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 、销售量指数 B 、产量指数C 、职工人数指数D 、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 1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A 、 学生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式的数列13.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A、环比发展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1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A、年年不变B、无法做结论C、年年下降D、年年增加三、多选题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人口密度B、工资总额C、库存量D、产量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某地区人口出生数B、某地区人口数C、某地区年末拖拉机台数D、某城市在校中学生数E、某国耕地面积2.下列指标中是质量指标的有()A、单位产品成本B、工资总额C、人口密度D、合格品率E、出勤人数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我国99年国内生产总值B、某同学考试成绩C、某市全部企业平均产值D、某企业产值3.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不一致的是()A、工业企业现状调查B、企业生产设备调查C、农产量调查D、人口普查E、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3.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工人按出勤率分组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C、人口按地区分组D、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E、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4.以下属于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B、普查C、典型调查D、全面统计报表E、抽样调查4.下列指数中枢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产量指数B、价格指数C、销售量指数D、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E、职工人数指数四、填空题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统计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1、1)统计的含义:统计⼀词有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作。
没有统计⼯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法,是⼀门⽅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特征:同质性、⼤量性、差异性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限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的来确定的。
3)标志: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的为纽带⽽相互联系的⼀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第⼀,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字回答)。
⼆者联系: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
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的⽽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统计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某城市展开工业企业未加装设备普查,个体就是(b)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2.工业企业的设备数,产品产值是(a)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就是连续变量,后者就是线性变量d.前者就是线性变量,后者就是连续变量3.对某班学生按年龄分为16-18岁、19-21岁、22-24岁三组,则24岁就是(a)a.最大值b.组中值c.第三组的下限d.第三组的组中值4.一个组的下限与上限之差称作(d)a.组中值b.组数c.全距d.组距5.连续变量数列中,其末组与开口组,上限就是1000,相连组的组中值为975,则末组的组中值为(d)a.987.5b.1000c.1025d.10506.在建筑业设备普查中,每个建筑企业是(b)a.调查对象b.投档单位c.调查单位d.调查项目7.向上总计次数则表示截至至某一组年才(a)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d.各组分布的频率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
这组与数据的中位数就是(d)a.3b.13c.7.1d.79.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意于总体次数的原产状况。
在等距的钟形原产中(a)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众数10.用不能考量顺序的不能重复样本方法,从8个人中抽取3个人,税金样本可能将数目的公式为(b)8!8!(8?3?1)!3a.3!(8?3)!b.8c.(8?3)!d.3!(8?3)!11.某同学的英语成绩为80分后,则“成绩”就是(a)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12.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c)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13.对于统计分组设计,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分组时各组之间界限要明确,不允许重叠和交叉b.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不都应只属于其中的一个组c.分组时,不能出现有任何一个单位无组可归的情况d.分组方案中,拟定的所有组一定要能够包容总体的所有单位14.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据以计算的质量指标数值(d)a.一定增大b.肯定不变c.一定增大d.和总体范围不断扩大并无轻易关系15.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1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畜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17.某连续变量分成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b)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18.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d)a.正态分布曲线b.j型原产曲线c.右偏原产曲线d.左偏原产曲线19.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80个商业网点,平均每个商业网点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a)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20.将对照的基数抽象化为10,则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作(d)a.倍数b.百分数c.系数d.成数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ce)a.厂房面积b.职工人数c.原材料库存量d.设备数量e.产值2.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有(ab)a.职工按性别分组b.工人按工种分组c.职工按工龄分组d.企业按利润额分组e.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3.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有(abcd)a.研究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b.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c.叙述相互关联的统计数据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d.描述统计变量的原产情况e.根据研究目的挑选分组标志4.某市为了解本年年末的煤炭库存情况,特别向各单位颁发调查表要求填报,这种调查属于(bcd)a.统计数据报表制度b.普查c.专门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一次性调查5.在统计上,通常使用的频率分布图主要有(acd)a.直方图b.图表c.折线图d.曲线图6.从均值为200、标准差为50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则有(bd)a.样本均值的期望值就是2b.样本均值的期望值就是200c.样本均值的标准差就是5d.样本的均值的标准差就是507.直观随机抽样根据采样的方式相同分成(ae)a.重复样本b.等距样本c.整群样本d.分层抽样e.不重复样本8.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bcd)a.组类b.组限c.组距d.组中值e.组数据9.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称为(ae)a.次数b.频率c.比率d.次数密度e.频数10.以下属数值平均数的存有(abd)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e.众数11.以下关于确认组限的观点中恰当的就是(abc)a.无法把相同性质的单位分割在一个组b.尽量让组中值同分到组内各单位的标志值的平均数接近c.有重叠组限与非重叠组限之分d.重合组限的含义就是下限在本组内,上限无此本组内e.当资料中有特大、特小异常值时,可相应采取开口组的形式,开口组不存在组中值1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就是(bde)a.调查总体b.调查单位c.调查对象d.报告单位e.总体单位13.统计调查表的形式有(ad)a.单一表中b.直观表中c.分组表中d.一览表e.无机分组表中14.对于组距数列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有(abcde)a.最小组上限必须高于最轻变量值b.最小组下限必须低于最小变量值c.组的确认必须有助于整体表现总体原产规律d.连续变量相连组限通常必须重合e.线性变量相连组限通常必须间断15.以下属时点指标的存有(ae)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某地区出生人口数d.某地区生产总值e.某地区的学校数16.以下指标中属平均指标的存有(bc)a.人均国民收入b.人口平均年龄c.粮食亩产量d.人口密度e.人口自然增长率17.等距样本按样本单位提取的方法相同分成(bce)a.毫无关系标志等距样本b.随机起点等距样本c.中点等距抽样d.有关标志等距抽样e.对称等距抽样18.当现象全然有关时:(bc)a.r=0b.r=?1c.r=1d.r=0.5e.r=?0.519.测量现象之间有没有有关关系的方法存有(abc)a.编制相关表b.绘制相关图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d.排序估算标准误e.协调重回直线20.根据连续五年的历史资料计算得到各季的季节比率为(abcde)a.120%b.80%c.50%d.140%e.150%三、名词解释1.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是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总体,用以说明被研究现象各个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总体状况。
统计学复习资料

考試題型:單選題10题/2分多選題5题/2分填空題10空/0.5分名詞解釋5个/3分簡答題1个/5分計算分析題3个/10+15+15考试时间:1.18統計學09:00~11:00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统计学原理:阐述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即阐述关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总体: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变异:总体单位间品质和数量上的差异。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概念理解统计学的学派:记述学派、政治算术学派、图表学派、数理学派、社会学派。
统计的特点:❤数量性。
统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数字为语言,用数字说话。
具体来说,是用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关系,去描述和分析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断事物发展的前景。
❤具体性。
统计所研究的量不是抽象的量,而是与客观事物的质密切相关的量,是体现事物相互关系和发展的变化的量,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和事物属性的特点。
统计不能离开事物的质去研究事物的量;研究事物的量,目的也在于认识事物的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统计不研究抽象的量,也没有自我的目的,不应当为统计而统计,更不应该搞数字游戏。
❤综合性。
作为认识武器的统计,是从总体上研究客观事物的。
它虽然也是研究个体,但只是为了研究综合个体来认识总体。
不与总体密切联系的量,不具有体现事物运动规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不是统计研究的量。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统计工作的规律性,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
总体的特征:①同质性。
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必须具有某一方面的共性,这个共性是我们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②大量性。
总体是由许多单位所组成的,而不是只有个别单位。
③差异性。
总体单位之间,除了必须在某一方面有共性之外,在其他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第二章统计调查概念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准确性原则)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及时性原则)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完整性原则)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给出一个例子,要懂得判断是用了哪种调查方法)调查误差的总类:※代表性误差(一部分推断总体时必然存在的误差,影响因素包括样本的大小、总体的差异性)※工作误差(由于调查工作中的失误造成的误差,包括抽样框误差、回答误差、调查员误差等)产生调查误差的原因◎因调查方案不妥而产生的误差◎因调查过程中记录不准和转抄有误而产生的记录误差◎因计量器具不准,计量单位折算和数据汇总有误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因调查者故意弄虚作假而产生的立意误差名词解释调查误差:指调查所得的同居数据与调查对象实际数量之间的差异。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工商管理方面)1.企业发展战略,2.产品质量管理,3市场研究,4.财务分析,5.经济预测,6.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术语概念(选择判断) 1. 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2.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3.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4.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5.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6. 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它是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 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7. 分层抽样:也称分类抽样,它是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层(类),然后从各个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8.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形成一个样本。
9.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随后再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进行观察。
10. 估计量: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用符号θˆ表示。
11. 估计值: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时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具体数值。
12. 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θˆ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θ的估计值。
13. 区间估计: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范围。
14. 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15. 置信水平:也称为置信系数,它是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多次后,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率。
16. 假设检验:先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
17. 单侧检验:也称单尾检验,是指备择假设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并含有符号“>”或“<”的假设检验。
18. 拒绝域:能够拒绝原假设的检验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
《统计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统计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则个体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2.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3.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 )。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4.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组内的差异性和组间的同质性B.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间的差异性C.组内的差异性和组间的差异性D.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间的同质性5.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A.所有的百货商店B.每一个百货商店C.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D.每一位工作人员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7.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8.在总量指标中,其数值受时期长短影响的指标是()A.实物指标B.价值指标C.时期指标D.时点指标9.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应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3%,则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A.97.94% B.8% C.2% D.102.11%10.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11.采用加权算术平均计算时,当各组的权数都增加1倍时,平均数( ) A.不变 B.增加1倍C.是原来的一半D.无法判断12.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 106:100,这是( )。
A.比例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 13.在出生婴儿中,男婴比重53%,女婴比重47%,这两个指标是( ) A.比例相对数 B.强度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14.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 ) A.时期数列的资料B.间隔相等的间断的时点数列的资料C.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的资料D.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资料15.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A.只能是总量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16.已知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5%、8%、6%和10%,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计算方法() A. 105%×108%×106%×110%B.(105%×108%×106%×110%)-100%C.(5%×8%×6%×10%)-100%D.5%+8%+6%+10%17.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A.报告期 B.计划期 C.基期D.任一时期18.按综合指数变形的要求,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形式编制质量指标总指数时,其权数应该是( )A.11pq B.01p q C.10p q D.00p q19.设p 为商品价格,q 为销售量,则指数∑∑010qp q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A.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C.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D.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20.某企业的产值,2013年比2012年增长21%,其原因是() A.产品价格上升9%,产量增长了12% B.产品价格上升10%,产量增长了11% C.产品价格上升10.5%,产量增长了10.5% D.产品价格上升了10%,产量增长了10%21.某省教育主管部门要了解所属高校教学设备的使用状况,则统计研究的总体单位是() A.该省每一所高校B.该省全部高校的全部设备C.该省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台设备D.该省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台教学设备22.次数分布中的频数愈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平均水平所起的作用() A.愈大B.愈小C.可能大,也可能小D.无法确定23.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确定D.无关24.下列关于标志变异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 B.反映现象总体的集中程度C.反映现象总体的联系程度D.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差异程度25.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 A.1-p B.pq C.)p 1(p -D.p (1-p)2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 A.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B.环比发展速度之积 C.环比增长速度之和 D.环比增长速度之积 27.1011q p q p ∑-∑表明() A.由于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由于价格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C.由于价格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D.由于销售量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28.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A.采用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D.采用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29.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30.累计增长量等于()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D.逐期增长量之差31.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和利润额( )A.均是连续型变量B.均是离散型变量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32.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对一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B.对工业设备的普查C.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D.调查几大彩电厂商,借此了解全国彩电的生产情况33.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将总体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分成( )A.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C.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D.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34.在出生婴儿中,男婴比重53%,女婴比重47%,这两个指标是( )A.比例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35.在下列平均数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中位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36.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A.增长速度=增长量/报告期水平B.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C.增长速度=增长量/平均水平D.增长速度=增长量/最末水平37.根据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A.固定构成指数B.可变构成指数C.加权调和平均指数D.加权算术平均指数38.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随机原则B.准确性原则C.系统原则D.及时性原则39.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40.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 A.10% B.30% C.100% D.9.09% 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统计报表B.普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 2.时期指标的特点有( )A.只能间断计数B.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C.具有可加性D.不具有可加性E.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 3.已知各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便能计算出()A.平均发展速度B.平均增长速度C.平均增长量D.平均发展水平E.定基发展速度4.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变动情况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 ( ) A.销售量指数 B.销售价格指数 C.总平均价格指数 D.销售额指数 E.个体指数5.受两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 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是( ) A.0)X X (=-∑B.)X X (-∑f=0C.)X X (-∑为最小D.2)X X (-∑为最小E.2)X X (-∑f 为最小7.关于趋势直线方程,bt a yˆt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a 是t 等于零时的趋势值 B.b 是趋势线在y 轴上的截距 C.b 是趋势线的斜率D.b表示时间t变动一个单位时,趋势值t yˆ平均变动的数量E.当b前面是负号时,说明y t与t是负相关8.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有()A.普查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D.典型调查E.重点调查9.用综合指数形式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所能够反映的是()A.价格的总体变动情况B.销售额的总体变动情况C.销售量的总体变动情况D.价格水平固定时的销售额变动情况E.销售量水平固定时的销售额变动情况10.时期数列的特点是()A.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B.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C.指标数值通过连续登记加总取得D.指标数值只能间断计量E.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三、简答题1.简述统计的三种含义。
统计学复习题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B.“年龄”是数量指标C.“人均寿命”是质量指标D.“全国总人口”是质量指标3.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应采用()方法计算。
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4.下面哪一项是时点指标()。
A.商品销售量B.商品库存量C.商品流通费D.商品销售额5.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
A.随机抽取样本单位B.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C.样本指标来推算或估计总体指标D.用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6.凡是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计算其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应采用()A.算术平均法B.调和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中位数法7.计算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也称平均发展水平)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8.变量数列中,若各组变量值不变,各组次数都增加25%,则变量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将()。
A.增加25%B.减少25%C.不变D.无法判断9.对于一个右偏的频数分布,一般情况下()的值最大。
A.中位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10.设有甲乙两个变量数列,甲数列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25和2,乙数列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35和3,则()。
A.甲数列的均衡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的均衡性高于甲数列C.甲乙数列的稳定性相同D.甲乙数列的稳定性无法比较11. 在调查居民对某企业产品的看法时,居民年龄、性别( )。
A. 都是数量标志B. 都是品质标志C. 前者是数量标志,后者是品质标志D. 前者是品质标志,后者是数量标志12. 将调查对象划分为若干类,然后从每一类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进行观察,这称为( )。
A. 等距抽样B. 整群抽样C. 分层抽样D. 简单随机抽样13.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4.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A.普查和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15.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二、三章☐1、P3: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互相结合、密切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P6: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3、P7:总体与总体单位(定义、关系)/ 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
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个别单位。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互关系:1)总体与总体单位是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同质性) 。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
如:研究一个企业的职工情况,则企业是总体,职工是单位,若研究一个城市的企业规模时,则该市所有企业是总体,企业又成为总体单位。
☐4、P8:标志与指标(标志的定义和分类;指标的定义和分类;)统计标志定义: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如:职工性别、工资水平、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等。
分类: 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单位数量的特征,用数值表示。
)统计指标定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分类: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对比关系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时间状况不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5、P10:变量(变量与变量值的定义;分类:离散型和连续型)变异: 反映组成总体的各单位不同的具体表现。
变异分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变量值: 变量的具体取值。
变量定义:一般在数量上的变异。
分类:①连续型变量:在整数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
如:工业总产值、身高等。
②离散型变量: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的变量。
如工厂数、工人数等。
☐6、P18: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主体部分包括的六部分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期限等概念的理解)六部分内容: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对象:指总体范围。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复习资料】(一)一、单选题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C )。
A.调查总体 B.调查单位 C.总体单位 D.标志值2、某市工业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B )。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5、抽样误差是指( C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 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 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7、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80%,则物价上涨了(A )A 25% B20% C23% D125%8.反映总体标志差异程度大小的指标是( D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9.对某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C )A 各工业企业B 一个工业企业C 各种未安装设备D 一台安装设备1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D )A 这些单位是工作中的重点B 这些单位在全局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C 这些单位的单位数量占总体单位数量的很大比重D 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11、下列哪个属于数量指标( D )A 劳动生产率B 废品率C 成本利润率D 上缴利润额12、经常性调查要随着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的进行登记以取得资料,下述调查中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 D)A 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工业普查B 对2001级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C 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D 按旬上报钢铁产量13、某企业的某月产品销售额为20万元,月末库存商品为3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C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14、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B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 将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15、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
统计学复习要点

统计学复习要点第一篇:统计学复习要点第1章统计和统计数据数据类别;总体、样本;几种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第2章用图表展示数据定性数据表:频数分布表,列联表图:条形图(复式),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定量数据表:频数分布表(分组)图: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垂线图、误差图;散点图;雷达图,轮廓图第3章用统计量描述数据水平:均值,中位数,分位数,众数(选择原则)差异:极差,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标准分数(经验法则);离散系数分布:偏态,峰态(解读)第4章概率分布重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判断);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统计量分布:参数,统计量,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标准误第5章参数估计点估计:原理,缺陷区间估计:置信区间,置信度评价标准:无偏,有效,一致性单个总体参数估计待估参数均值比例方差大样本小样本大样本χ2分布σ2已知σ2已知Z分布Z分布Z分布σ2未知σ2未知Z分布t分布两个总体参数估计待估参数均值差独立大样本σ12、σ22已Z分布独立小样本正态总体σ12、σ22已知Z分布σ12=σ22t分布比例差独立大样本Z分布方差比匹配样本F分布t分布σ12、σ22未知σ12、σ22未Z分布σ12≠σ22t分布第6章假设检验原假设,备择假设;如何提假设显著性水平,P值,第一、二类错误结果表述(拒绝,不拒绝)参数检验(对照参数估计)第7章分类变量的推断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卡方独立性检验,相关性度量(3种系数)第8章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方差分析研究的问题,基本原理,基本假设方差分析表,参数估计表实验设计3种设计以及与方差分析的对应第9、10章回归分析回归的基本流程:判断有无关系、建模、检验、预测模型好坏的评判标准:判定系数,估计标准误差多元回归特有问题:调整判定系数,多重共线性(产生的问题,识别,处理),哑变量回归(系数解读)第11章时间序列时间序列的几种成分不同类型时间序列对应的预测方法:基本原理第二篇:应用统计学复习要点(09)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知道统计的三种含义及关系(P1)2、知道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与特征(P5)3、知道标志与指标的含义与分类(P6)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1、知道统计调查的方式分类(P15)2、知道统计调查的方法分类(P17)3、知道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P18)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知道统计分组的原则与分组整理的步骤(P31)2、知道统计表的构成及设计原则(P38)3、会编制频数分布表(例3.2、计算题1和2)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测度1、知道集中趋势的含义及常用测度指标(P63)2、知道离散程度的含义及常用测度指标(P64)3、知道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与数据分布特征的关系(P70、P72)4、会计算平均数和离散系数(计算题1、2和4)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知道相关关系的含义及分类(P130)2、知道相关系数的含义、性质与相关程度的划分(P135)3、知道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含义(P131)4、知道回归参数的经济意义(P138)5、能完成方差分析表并由回归分析表回答相关问题(计算题3)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1、知道时间序列的概念、分类及编制原则(P156、P157)2、知道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及不规则变动的含义(P169)3、会计算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计算题1和4。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概要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20 X 2=40)单选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用死记概念,要理解其内涵,灵活应用!第一章.绪论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研究如何收集(如调查与试验)、分析(回归分析)、表述数据(图与表),并通过数据得出基本结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
②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③变异性.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统计的分类:统计可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核算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描述统计:汇总的表、图和数值。
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推断统计: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性质进行估计,检验核算统计: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过程及各类总量进行描述和分析总体: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样本: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标志(变量):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标志的分类:①品质标志: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②数量标志: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来表现几种常用的统计软件:SAS SPSS MINITAB STATISTICA Excel思考题:1、在调查某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总体是(C )A该校全部学生B该校每个学生C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D被随机抽取进行数据采集的全部学生2。
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 )。
A.每一个人B。
每一户C.每个省的人口D。
全国总人口第二章.数据数据:所收集、分析、汇总表述和解释的事实及数字,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是客观事实;不仅仅局限于数字范畴,包括非数字形式的其他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答:统计分组就是把总体按某一标志来分门别类,选择不同的标志就有不同的分组、不同的分组体系。
分组标志是作为现象总体划分各个不同性质的组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任务。
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分组界限的确定。
2、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
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分组应该选择组距式分组。
而对于连续变量只能用组距式分组。
3、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
4、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5、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6、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7.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举例说明。
答:(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具连续性。
(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
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8、如何认识统计整理在统计活动中的作用?
答:①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②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③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
统计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动态分析,这就需要长期积累的历史资料。
积累资料要对已有的统计资料进行甄选,按可比口径进行调整、分类和汇总,都必须通过统计整理工作来完成。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统计工作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答: (1) 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为国家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贯彻情况提供依据;
(2) 为科学编制计划提供依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3)为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所需的统计资料和分析资料;
(4)为积累统计资料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10、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11、统计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运用着各种专门的方法,如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等。
12、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个体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1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企业全部产品、个体是每一件产品。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5、统计活动过程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计算题:
1. 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的日加工零件数如下:
30、 3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31、36、 36 、33 、34 、47 、43 、43 、38 、32 、27 、34、 48、46、 43 、39、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 30~35、 35~40 、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
2、1999年3月份职工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工资的众数和中位数。
3、甲乙两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甲班平均85分,标准差为10分;乙班平均72分,标准差为9分。
问哪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具有代表性,为什么?
4、已知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试计算:(1)第一季度月平均工业总产值;(2)第一季度月平均工人数;
(3)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5、某煤矿原煤产量逐年增长情况如下表:
又知:该煤矿1992年原煤产量为200万吨,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该煤矿原煤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2)、1993~2000年间原煤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