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摘要】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
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及与其相联系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
同时,近代化还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等领域渗透,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步伐。
【关键词】洋务运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教育事业;近代化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
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
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
遭到严重威胁。由于中国的海关大权被洋人
所控制,所以中国丝、茶以及其他商品的出
口量不断增加,但是价格却在下跌。郑观应
在《盛世危言》就指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
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
结构,使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混乱;
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
限的空间。自然经济的解体促成了近代商品
市场的形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
一定的条件。这就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千
古未有之变局”。
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
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
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
办洋务,于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
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
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当时亚洲最大
的海军基地,设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
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洋务
运动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
富强起来,却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
“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近代
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军事方面
随着西方外国侵略势力逐渐进入我国
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在国内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处于胜负未分的关键阶段。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
急,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
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由于
当时没有意识到落后在制度上找原因,以为
只要制造坚船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因此
说,中国近代化观点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
的认识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近代化开
始的。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
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标志,主要
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
局
、湖北枪炮局等,以及各省陆续建立的兰
州机器局、广州机器局等,共二十一处军工
厂。为了“自强、御侮”,洋务派在兴办军
用工业的同时,开始筹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
防。1866年,清在闽浙地区总督左宗堂的建
议下,创设马尾船政局,力图建立起中国近
代史上新式海军。经过筹划,光绪元年四月
(1875年5月),清廷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
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
事宜,开始了近代海军的筹建。李鸿章还先
后在旅顺口、威海卫等地布置防务,修筑炮
台、船坞,成为北洋海军的两大基地。
这些军事工业由政府投资,朝廷委
派地方大员总办,所造军火由政府无偿调
用,装备海军,不计成本,不求利润,属
于封建官府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由于这
些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某些技术性工作
聘请专门技术人员,所以这些企业不完全等于封建官府工业。洋务军事工业的创办,在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进
程,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明显倾向。
二、民用企业方面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
主的小农社会,人力是主要的生产力。虽
然自古我们就有较多的科技发明,并长期
在世界占领先地位,但自欧洲文艺复兴之
后科学技术一直处于僵滞、停顿的状态。
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使清朝封建当局看
到了东西方之间的巨大差距看到了西方洋
人的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产生了向西方
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等大臣积极倡导下,以“自强、求
富”为思想口号,开始了大规模的引进西
方国家的机器设备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
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民用工业,
机器生产更多地被采用。如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始建厂时,即派人到美国选购机器,其中
包括轧花、纺纱、织布机械全套设备。后来
李鸿章决定扩充纺纱,又向英国增订机器。
当时,无论是纺织、钢铁工业还是其他制造
业,都建立起了机器工业企业。
再以福州船政局来说,这是中国近
代自己创办的最大的一家船舶修造厂,从
1869年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下水,到
1874年即已造船15艘,基本达到了设计要
求。中国近代三支新式海军(北洋舰队、
南洋水师、福建水师)的60余艘军舰中,
有27艘是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起了积极作用。福州船政学堂培养的人才,不仅组成了中国近代海军将
领的骨干,也奠定了中国近代造船技术力
量的基础。为了解决基础科学知识的欠缺
和科技人才的僵乏对技术引进效果的制约
问题,他们开始组织力量翻译西方科学书
籍,培养中国自己的科技
人才,开设了一
批新式学堂,并向欧美派出了留学生。
洋务民用企业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
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对西方近代
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企业造就了一大批掌握近代生产方法
和技能的技术工人,而且独立自主的制造
各种机器设备,这标志着新的生产力在中
国的诞生。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国民经济
的格局,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到了
一定程度的抵制作用。
三、教育事业
洋务运动时期,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
洋务派除了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努力外,
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洋务
派认为“办天下事,非才不举”尤其是学
习西方这些前所未有的自然科学知识,依
靠那些只读四书五经,埋头的八股才人是
远远不够的。洋务运动对教育近代化的影
响,主要是创立了新式的学堂,派遣出国
留学生,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知
识。
1.创办学堂
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派培养人才的
主要途径,洋务派办的第一所学堂是京师
同文馆。同时为了培养科技人才和应用人
才,“授以机器工程之理论与实验,以期
中国不必需用外国机器及外国工程师”,
洋务派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
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陆军学堂、天津
军医学堂等学校。这些学堂可以分为两
类,一类是政府自办的,另一类是外国教
会办的。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40
余年间,洋务派创办的各类新式学堂共计
35所,其中语言文字学校7所,专门技术
学校11所,军事技术学校17所。此外新式
学堂还包括教会学校,因其与近代学没有
多少关系,故再次不再赘述。
新式学堂讲究教学内容是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先理解然后记忆、背
诵,循序渐进,这比传统教育强调死记硬
背、回圈吞枣要合理、进步。他们还根据
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订学制,新式学堂普
遍制定了分年度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
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教学进
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如福建船政学
堂,左宗棠规定学生入学到毕业,以五年
为限;上海广方言馆规定“肄业三年期
满”。这些方法都更符合知识接受规律,
也更有利于学生的顺利成长。
这些学校以学西学为主,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教育,直接为军事企业和工矿企业输送人才。新学堂培养出
来的学生由于学习了外语、自然科学知识
及专业理论和技能,成为具有近代化知识
结构的应用型人才。新式学堂可以说是对
科举制度的排斥,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大
进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
飞跃。
2.派遣留学生
选派幼童出国留学,是洋务运动发展
必然出现的现象,洋务运动起步以后,引
进西方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只
是零星地使用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依靠
洋匠操纵是普遍现象。致使被指使者只知
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情况比比皆是。洋务
派在实践中大都意识到,要掌握西方先进
技术,把西方技术学到手聘请洋师到中国
教习是一条途径,而更好有效的途径莫过
于“置之庄岳之间”。
洋务派派遣留学生是从容闳开始的,
曾国藩成于后,中间起桥梁作用者为丁日
昌。可以说容闳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积
极筹划者和第一个实践者。从1872年至
1886年,洋务派共组织和派遣了七批留学
生,共二百余人。这是旧中国最早派出国
的官费留学生。以后还有沈葆桢、李鸿章
倡议,促成了留欧学生的派遣。赴欧留
学,取得了一定成绩,培养了不少人才,
最出色的有严复、詹天佑、黄仲良、程大
业和林永升等。
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上各方面的作用都具有开创性。这些留学生他们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
且也亲眼目睹了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受
了西方文明的沐浴。回国后为西方近代科
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启蒙和推动作
用。留学生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大多数成
为了杰出人才。他们在国外刻苦求学,归
国后,很快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无
论是在教育界、外交界、工商界,还是在
海军建设上,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推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
3.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科技知识和思想
随着洋务运动各类学校的创设,留
学生的派遣,逐步培养了一批懂科学技术
的知识分子,他们同时深受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使他们的思
想上希望按照西方模式来改造中国,大量
翻译、出版西方科技著述,培养出我国近
代早期的一代甚至二代科技工作者。在科
学理论方面,从日心说到进化论;从概率
论到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从化学元素到西
方医学,都相继介绍到了中国。在技术知
识方面,从新式的织布机到作为原动机械
的蒸汽机;从各种工作母机到新式的转炉
和平炉的炼钢方法,从造船炮到电报、火
车、轮船等等各种近代的技术知识,都不
断的介绍和引进中国。这一切都使洋务运
动成为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的重
要时期。
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以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为思想,在通向近代化的道
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
政治改革,主张效仿英国的君主立宪,如
郭嵩焘在1875年时提出“令沿海
商人广开
机器局”的倡议,提出西方各国富强的根
本,在于“朝廷政教”。在此思想的启示
下,19世纪80—90年代,中国出现了早期
维新派,开始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如冯
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提倡设议院,从
更深层的政治制度方面从事改革。
因此说洋务运动不仅只是学习西方
的技术,同时还启迪了人们去学习西方的
先进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
程,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对中国社
会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产生了多方面的
影响。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打开了中国面
向缤纷多采的世界文化之窗,它所设立的
近代新式教育体系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
河,也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
综上所述,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
民用企业工业、进行教育技术改革等方面
实施的措施,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
构,加强了国防实力,揭开了中国资本主
义历史的序幕,推动了社会思想意识近代
化。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史新的一
页,是中国近代化历史链条上不可忽视的第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