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设计板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升的基本概念,即1升=1000毫升;2.能够说出同等容积的物体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的表现;3.能够画出不同形状、不同容积的容器,并估算出该容器的容积大小;4.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容量计算。
二、教学重点1.升的基本概念和换算;2.同等容积物体在不同形状容器中的表现;3.容器的绘制与估算。
三、教学难点1.容器的绘制与估算;2.容器容积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展示一些物品,如瓶子、杯子、桶等,让学生根据外形判断它们可能装的水的多少,并给出估算的理由。
2. 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们:“你们小时候经常看到什么温度计?” 学生们一般会回答:“水银温度计”。
教师会向学生们介绍升这个单位,并告诉他们1升=1000毫升。
3. 教学过程1.通过多组实物体验,让学生们了解同等容积的物体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的表现,弄懂容器表面积和容积的关系。
2.根据教师的示范,邀请学生绘制出不同形状、不同容积的容器,并用升表示容积大小。
3.引导学生完成基于升的容积计算练习。
4. 知识运用让学生们完成以下练习:1.某杯可容纳200毫升的水,那么可以装多少个同样容量的杯子?2.如果家里有一个长4cm、宽2cm、深3cm的水杯,那么它可以容纳多少升的水?5.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容量和升的知识;2.播放相关视频并与学生互动交流;3.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答题,了解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掌握不太好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和夸奖掌握不错的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难度适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的概念,并且在容积计算中也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训练。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实物来学习,所以可以多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杯、水瓶等,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容积的概念。
此外,在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单位换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设计
B: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a: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
b: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水壶(容量相差较小),引导学生比较并想办法验证。
满水,再把A杯的水倒入B杯比较两个水壶容量的大小。
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容器,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升”作为单位计量容器的容量,同时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单位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等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杯、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
A:揭示统一的容量单位。
a: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b:你能借助手中的杯子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吗?
c: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演示。
教师明确:杯子的容量不同,一把水壶的水倒入大小不同的杯子中,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测量或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B:认识升。
a:寻找容器上的容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情境导入
(一)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容器。
提问: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
教师说明: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液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板书:容器)
(二)小游戏“选饮料”
用桌子上的容器进行游戏,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容器,并说明理由。
二、组织探究
(一)认识容量。
A: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杯数多就一定喝得多吗?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1升=1000毫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容器和量杯,让学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容积的含义和单位。
2. 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3. 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掌握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建立1升的概念,毫升与升之间的进率。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量杯、容器、水、沙子等。
2. 学具:学生自备一些容器和量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容器?这些容器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容器可以装东西,装东西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2. 探究新知(1)认识容量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容器,比较它们的容量大小。
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容量的含义。
(2)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教师出示量杯,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量杯上的刻度,了解1升和1000毫升的关系。
(3)1升=1000毫升的换算。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将水从量杯倒入容器中,感受1升水的多少。
然后让学生用毫升量杯量出1升水,观察需要量几次才能量完,从而理解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容器和量杯进行容量的测量和换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容量单位。
如:购买饮料、做饭等。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杯、瓶、罐等日常容器单位及其容量。
2.掌握升的概念,能够准确地使用升来度量液体体积。
3.能够进行简单的液体体积比较和换算。
二、教学重点1.容器单位及其容量的认识与掌握。
2.升的概念及其使用。
三、教学难点1.液体体积的比较和换算。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液体容量和升的概念。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整理液体体积的换算规律和方法。
3.演示法:通过流程演示或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液体体积的比较和换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日常容器(如杯子、瓶子、罐子等),引导学生回忆它们的用途和容积大小,并询问学生对液体体积的认识。
2. 深化(15分钟)① 让学生通过观察容器和液体量来判断它们的容积,并尝试用合适的单位表达出来。
② 活动:学生自带不同的容器,分小组互相交换,通过观察等方式猜测容器的容积,并用升表示出来,最后交流讨论。
③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中容器的单位及其对应的容量大小。
3.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含量的液体,体验容器对液体体积的限制作用,并与同桌讨论液体体积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 讨论(15分钟)① 感知升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对液体的倒入、倒出、倒满等操作,掌握升的概念及其与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②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如何通过升和毫升进行换算。
③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并强化记忆。
5. 演示(20分钟)① 液体体积的比较: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将不同容量的液体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两种液体体积大小的关系。
② 液体体积的换算: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通过运用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进行液体体积的比较和计算。
6. 提高(5分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升是度量液体体积最常用的单位之一。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讨论和活动等形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液体容量和升的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进行液体体积的比较和换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体积和容积概念的一个教学单元。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认识容量的概念,以及容量的单位——升。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容量和升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容量的意义,以及容量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体积和容积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容量的概念和容量的单位——升,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容量的概念和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容量的概念,以及容量的单位——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容量的概念,以及容量的单位——升。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容量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容量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3.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起容量和升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实物和动画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容器和液体,用于实际操作。
3.学习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学习资料,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容器和液体,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知道一个容器能装多少液体的情况?让学生谈论一下他们的感受和经历,从而引出容量的概念。
第1单元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容量的概念,理解“容量”是用来表示液体或散装物体所能装下的数量的概念;2.能够准确地读写“升”这个单位,并知道其与毫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3.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等操作,初步感受和认识容积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1.认识容量的概念;2.知道“升”这个容量单位,并能够与其他容量单位进行比较;3.通过课堂操作感受和认识容积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10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教具,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理解“容量”这个概念。
2. 认识容量和升 (20分钟)•引导学生看图片,体验液体或散装物体所能装下的不同数量的概念,并逐渐理解容量的概念。
•介绍“升”这个容量单位,引导学生学习它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利用课件、图片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升”与毫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 练习测量容积 (30分钟)•利用物品(如小盒子、水杯等)进行容积测量,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大小和形状,猜测它们的容积。
•让学生用量杯、毫升杯等实际操作工具,对物品的容积进行测量,加深对容积概念和“升”这个单位的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容积的物品之间的大小关系,巩固对容积大小比较的认识。
4. 拓展练习 (10分钟)•利用课件、故事等教具,拓展学生对容积的认识,如介绍不同物品的容积、比较不同物品的容积大小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了解容量和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
结合教学,我认为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具,如水杯、盛水的容器等,让学生通过操作有更深刻的感受。
同时,在带领学生感受、认识容积的过程中,需要在语言上更加细致,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总体来看,教学目标能够在本节课中比较好地实现,但在加强课堂互动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前提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第一单元《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得有道理呢?
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认识容量
1.到底谁的想法有道理呢?不如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展示刚才故事里用的玻璃杯,吉吉的杯子小,毛毛的杯子大)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对1升的认知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页例1,第2页例2及试一试,第3页练一练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盛的水多”就是指容器的容量比较大,有意义地接受容量的含义,再将容量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回归到现实引导学生体会为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就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为学习升打下伏笔。通过介绍内棱长1分米的正方形容器里装满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帮助学生建立1升到底是多少的认知表象。
2.比较一下这两个杯子,谁的装的多,谁的装的少。
观察,比较,回答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建立容量的概念比较重要,常见的果汁的净含量是学生认识升的重要数学原型,在操作中有利于这部分的学习。但在建立起1升到底是多少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教学目的1.了解“升”这一容量单位的定义;2.学习使用升对物品的容量进行计量;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升作为容量单位的含义;2.掌握使用升对物品的容量进行计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容量数值转换为升单位。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大小;2.竞赛法:在游戏中竞争,提高学生的记忆和计算能力;3.案例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顺利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随后,将升作为新的容量单位引入,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
第二步:呈现1.通过性质的呈现来引导学生理解升作为容量单位的基本概念;2.以物质的形式呈现不同大小的容器,让学生根据观察判断大小;3.让学生自己猜测不同容器的容积,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容积数值的概念。
第三步:实践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进行实践操作,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容量数值转换成升的单位。
具体操作如下:1.环节一:老师呈现一些实物,比如杯子、瓶子,让学生估算其中的容积,从小到大排序,并标记在表格上;2.环节二:老师给出一些数值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数值转换成升的单位,答对得分,答错扣分,统计分数最高的学生获胜。
第四步:归纳总结通过观看课件、老师讲解和练习,学生对升作为容量单位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老师让学生简单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第五步: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回家时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容器,推算容积数值,并转换成升的单位。
教学后记认识容量和升是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生活中必备的实用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升作为容量单位的含义,还促进了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1单元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量器的基本形态和量程,了解几个容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理解升的单位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的容量单位,了解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能够举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升的概念。
2.教会学生进行简单的容量换算。
四、教学流程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态和量程的量器,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和功能。
2.引导学生观察量器上的刻度,并教授不同的容量单位“升”、“毫升”等。
2. 学生探究(2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感受容量。
2.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按实物容量大小顺序排列。
3.教师引导学生做简单的量杯比较实验,让学生体验容量的大小和变化。
3. 讲解新知(20分钟)1.从学生的实验结果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升”的概念。
2.讲解升的定义和基本换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做简单例题。
4. 练习巩固(20分钟)1.在黑板上出简单的换算题,让学生做出答案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升水可以装多少毫升?”等。
5.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相关练习或考试作业。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容量单位和了解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容量的概念和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1单元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标题:第1单元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能正确地使用升来表示物体的容量。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容量的概念2. 升的概念3. 升与毫升的关系4. 容量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容量的概念2. 升的概念3. 升与毫升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 容量的测量方法2. 升与毫升的换算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容量?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容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容量和升。
2. 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量的概念。
然后,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升是容量的单位,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3.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量杯、一个升的容器和一些水。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出1升的水是多少毫升,从而加深对升与毫升关系的理解。
4. 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容量的概念、升的概念、升与毫升的关系等。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容量和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对容量和升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容量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对升与毫升的换算不够熟练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容量概念的直观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升与毫升的关系和容量的测量方法。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到容量的大小可以用升来表示,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容量概念,初步掌握容量的大小关系。
2.掌握常见的容量单位(毫升、升)及其换算。
3.学会借助物体的相对比较判断其容量大小,并基本操作毫升、升的换算。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注意观察问题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容量的含义和大小可用升来表示;2.掌握常见的容量单位及其换算;3.利用容量单位估算物体的容量大小。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容量的实际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如何使学生初步掌握容量概念,并形成容量概念不同的学生之间尽量同步;2.培养学生判断容量大小,并操作毫升、升的换算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1.容量的认识和大小的表示;2.常见的容量单位及其换算;3.物体容量大小的估算。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容量1.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容量?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容器有哪些?如何表示容器的大小?”2.教师将学生的回答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探究容量的概念;3.教师介绍容量的定义和“升”的概念,逐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升的大小;4.教师用米桶和饮料瓶分别展示升的大小,手动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容量大小的变化。
同时让学生观察其他容器,思考其中容量大小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毫升、升的换算1.教师以日常使用的玻璃杯为例,让学生感知和比较毫升与升的大小;2.借助图表和示范,让学生初步明白毫升和升之间的基本换算关系;3.让学生可以手动操作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4.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探究和总结更多的换算方法。
第三课时:估算容量大小1.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物体(如瓶子、玻璃杯等),让学生利用升和毫升计算出它们的容量大小;2.让学生通过物体的相对的比较来判断其容量大小;3.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学生完成容量大小的估算,如汽车油箱的容量、酱油坛的容量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
难点:初步形成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
2.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二、认识容量1.观察比较。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
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水少一些。
说明:两个玻璃杯,如果某个玻璃杯能盛的水多一些,我们就说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大;如果某个玻璃杯能盛的水少一些,我们就说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冷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讨论: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呢?演示:把其中一个冷水壶装满橙汁,倒入另一个冷水壶。
提问:你发现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小?你是怎样想的?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吗?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2.引发需要。
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冷水壶,指出各组冷水壶的大小相同。
提问:你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容量?启发学生用纸杯量一量,看看能盛多少杯。
学生用自己小组的杯子动手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提问:同样大的冷水壶,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橙汁,各小组倒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说明: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三、认识容量单位“升”1.引入“升”。
出示例2的情境图,提问:观察这里的一幅图,想一想这些瓶、罐或桶分别是用来装什么的?水、油、饮料等物体都是液体,计量这些液体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提问:你在哪里还见过“升”?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1.1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1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掌握升的定义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升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容量的概念,掌握升的定义和单位换算。
2. 运用升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1. 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2. 运用升进行实际测量时的准确度。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容量和升的相关概念。
2. 容量测量工具,如量筒、升杯等。
3. 实物,如水、沙子等,用于实际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容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是如何表示的?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容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容量是表示物体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
2. 介绍升的定义,讲解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升的基本概念。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烹饪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容量测量工具和实物。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量筒或升杯进行容量测量,并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单位换算。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容量和升的概念、单位换算以及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升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家里水壶的容量、计算一瓶饮料的升数等。
2.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单位换算,巩固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容量和升的概念,了解了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
2.掌握用升表示容量的方法,并能将常见的液体的容量用升表示。
3.了解液体的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
2.掌握用升表示容量的方法。
难点:了解液体的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容器和容量的概念。
2.在教材图示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升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知道容器和容量的概念。
2.了解液体的量的大小。
难点: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升的概念。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启发学生对“水”和“容积”的认识。
2.展示实物,引导学生探究由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容量有什么不同,介绍升的概念。
3.小结回顾课堂内容,并采用提问的方式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要点。
第二课时:掌握用升表示容量的方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用升表示不同容量液体的方法。
2.掌握常见液体的容量用升表示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用升表示容量的方法。
2.让学生能准确用升表示常见液体的容量。
难点:液体的容量的大小和液体的比较大小。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液体的不同容量来引发学生学习“升”的知识。
2.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升的表示方法,了解常见液体的容量。
3.配合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能够对液体的容量进行比较,理解液体的容量的大小。
4.小结回顾课堂内容,并采用提问的方式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要点。
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小组探究活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同时融入游戏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细节观察、小组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个别化调整。
教学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案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案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容量和升》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能进行名数的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际,引入容量单位,让学生感知体积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容积单位,如饮料瓶的容量通常用“升”或“毫升”表示。
但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容积单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能进行名数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能进行名数的换算。
2.难点: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名数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容积单位,感知体积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和毫升的容器、水、量筒、计时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容器,水,量筒,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见过的容积单位,如饮料瓶、洗手液瓶等,让学生说说它们通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然后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升和毫升的容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积单位。
同时,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明白1升等于1000毫升。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容量和容积单位升、毫升。
2. 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3. 容量单位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2.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认识容量展示实物(如瓶子、箱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容纳能力,引出容量的概念。
(2)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是常用的容积单位,并在生活中找出具体的应用。
(3)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如:量筒、瓶子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容量的概念,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同时,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 教案
升的认识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1升有多少。
3.初步建立1升的容量观念,培养学生估量液体多少的意识。
重点: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液体的多少。
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
学生拿出自己的水杯,说说能盛多少水。
与同伴比一比谁的水杯盛的水多。
如果比不出来,那么教师可提供一个标准量杯,具体量一量,比较出结果。
1.结合经验,提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教师提供了一个量杯,就能比出谁的水杯容量大?引导学生明确,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单位。
2.体验感知。
(1)拿出几种容量不同的实物,1升的酱油、2升的油、3升的饮料和4升的水等。
(2)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大约有多重,说一说用的是什么单位。
(3)讲述:计量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4)感知1升有多少。
教师操作,学生感知。
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升液体的质量。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3.拓展应用。
(1)自制1升的容器。
(2)分别测量出12升、14升和34升的水。
升的认识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升。
1.通过活动,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需求,由此过渡到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到了“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了1升有多少。
2.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先初步感知容量的意义,再通过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这样的导入,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上升为数学的概念,然后回到实际中加以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在实物中感知不同容量的物体,具有对容量的直观认识。
2.认知杯、桶、斗等容器并掌握它们的常用容量单位。
3.知道什么是升,并掌握使用升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容器的种类及其常用容量单位。
2.什么是升,如何使用升。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 自然引入首先,展示教室里准备好的几个铁质容器,让孩子们发现它们的差别所在,并引导他们去观察、体验、测试容量,并让他们注重直观的认识容量。
2. 认识容器及常用容量单位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认识容器,并向他们介绍各个容器的常用容量单位。
同时,观察杯、桶、斗等容器的材料、形状、大小等,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3. 认识升及使用升教师拿出含有1升的杯具进行示范,让孩子们翻阅课本看到升的标志,并讲解升的大小以及使用升来计量液体等。
接着,向孩子们展示一些不同于1升的容器,并让孩子们用升来计量它们。
4. 练习巩固将教室中的几个容器随意摆放,让孩子们练习掌握自己的计量能力,掌握容器的常用容量单位;然后再让他们使用升来计量每个容器的容积。
接下来,老师布置一些练习题来让孩子们巩固学过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通过直观的观察和体验,认识容器,并引导他们掌握不同容器的常用容量单位,并且使孩子们掌握使用升的方法,其中重点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计量能力。
不难发现,呈现直观化的实物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拓展实物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形式的设置也促进了孩子们的思考,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课件、量杯、纸杯。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讨论
授课时间
2022年8月30日第节(第周星期)
教学过程
一、创设导入,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2、揭示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互动探究,归纳解法。
(一)教学“容量”。
1.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
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根据学生回答进
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
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
1、比较三个玻璃杯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出示三个不同的玻璃杯)
2、出示四个不同的容器,说出那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3、作业
完成自主学习第一、第二页。
4、评价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板Hale Waihona Puke 书设计教
后
反
思
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
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
生1:杯子1号大。
生2:杯子2号大一些。
谈话: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提问:想个什么办法呢?
生1:我们可以先把杯子1号装满水,倒入杯子2号中,如果杯子2号中水满时,杯子1号中还有水的话,说明杯子1号的容量大,杯子2号的容量小;如果杯子2号里的水没装满,说明杯子2号的容量大。
生2:用同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数多的那个杯子容器量大。
生3:在这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数字大的那个杯子的容量大。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
)通过这种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
生1:我们组倒了2杯不到点。
生2:我们小组只倒了3杯半。
生3:我们的小组倒了3杯还多一点。
谈话: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
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
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