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体裁常识总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梳理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梳理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梳理归纳一、古代散文体裁常识古代散文包括:赋、骈文、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

初中古代散文常见体裁有如下几种:骈文: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它以四六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影响内容的表达。

唐代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骈文渐衰。

教材中有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史传: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

从文学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教材中有司马迁的《陈涉世家》等。

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辩析之文为论说文。

教材中有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

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相赠,所送的文字,称为赠序。

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教材中有刘禹锡的《陋室铭》等。

杂记:主要指山川、景物、人事杂记和笔记文。

①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指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文章,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

②笔记文,即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章,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等。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初中生应掌握的古代作家作品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称为“至圣”。

名丘,字仲尼,思想核心是“仁”。

教育教学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学思结合”“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文学体裁知识归纳

文学体裁知识归纳

文学体裁知识归纳(一)散文1. 古代散文在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经历以下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3)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

两晋散文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代表。

北朝的《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散文著作,为散文开拓了新的领域。

(4)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5)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6)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 现代散文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其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与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中国文学体裁知识

中国文学体裁知识

中国文学体裁知识中国文学体裁知识大全导语:文学作品的具体形式,叫做体裁,如诗、小说、散文,戏剧、电影文学剧本等。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国文学体裁知识,欢迎阅读!中国文学体裁知识: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如神话、故事、歌谣二谚语、说唱等。

在阶级社会里,它们妁内容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

现在书刊、报纸上的民间文学,是经过搜集的人整理、加工、修改的了。

神话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

它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思想认识能力也很有限,他们不能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

于是就产生了幼稚的想象和主观的幻想,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拟人化,从而产生了神话。

如《齐天大圣》(小学语文第十册)。

在古代,神话对向自然界进行斗争,促进生产,发展文学艺术起到了很大作用。

传说传说是人们根据一些历史事实、地方名胜古迹、社会习俗等创作的故事。

有的纯属幻想,并无历史事实。

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要求、愿望、感情和看法。

歌谣歌谣是民歌、民谣和儿歌、童谣的总称。

歌谣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有鲜明的阶级感情,词句简练,大多押韵,风格刚健清新,,是人民群众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促进生产和进行阶级斗争的武器。

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体裁之一。

故事带有强烈的劝喻或讽刺的味道。

故事简短,主人翁也采取拟人的表现方法,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物体。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表现出来。

如《滥竽充数》(小学语文第十册)。

因为它的故事短小、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从而成为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诗歌是文学的一大体裁。

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语言凝炼,形象性强,有节奏,有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代表作有汉代的乐府诗、魏晋的建安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近体诗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1.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绝句又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其中近体绝句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讲究粘对,并限押平声韵,对仗较律诗自由。

代表作有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有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三、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词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

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四、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代表作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五、其他体裁除了上述四种主要体裁外,古代诗歌还包括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和风格。

赋是古代一种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形式较为自由,篇幅较长;比是通过对比、类比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兴则是通过托物起兴的手法来借他物引起所咏之情。

中国文学史主要文学体裁及代表人物简明知识

中国文学史主要文学体裁及代表人物简明知识

中国文学史主要文学体裁及代表人物简明知识1、《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分为《小雅》与《大雅》,“雅”是正声雅乐,是宫廷乐歌,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与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即铺陈,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打比方;“兴”即烘托、衬托。

2、先秦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汉族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3、先秦诸子约为春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这个时期。

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

以及后世(非先秦时期,下同)的董仲舒、程颐、朱熹、陆守仁、王阳明等。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李耳,字聃)、庄子(姓庄,名周)、列子(姓列,名寇,又名御寇)。

以及后世的刘安、葛洪等。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李斯、商鞅。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翟)、禽滑厘(qíngǔxī)。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吴起、公孙鞅、赵奢、白起。

以及后世的张良、韩信等。

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

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

纵横家代表人物: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4、楚辞两大家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文学体裁知识点总结

文学体裁知识点总结

文学体裁知识点总结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按照其特定的形式、结构及表现方式进行分类的概念。

在文学创作中,不同的体裁可以给作品赋予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从而使得文学作品丰富多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体裁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文学体裁的分类文学体裁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在传统的分类体系中,文学体裁主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和戏剧三大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种体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1. 诗歌诗歌是文学中最为典型的一种体裁,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韵律和节奏的追求。

诗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韵律严谨的韵诗,也有自由散漫的自由诗。

古代的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现代诗歌则更加注重对意象的表达和想象力的展现。

诗歌常常通过修辞手法和象征符号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感,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抒情性。

2. 散文散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学体裁,其不受韵律和节奏的约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散文随笔、散文小品、散文随笔等等。

散文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是议论性的,也可以是抒情性的,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文学表现形式。

散文的语言通常比较通俗易懂,也更贴近日常生活,因此受众面更加广泛。

3. 戏剧戏剧是一种适合于舞台表演的文学形式,其最基本特点就是对话。

戏剧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悲剧、喜剧、话剧、歌剧等等。

戏剧的创作需要侧重于角色的塑造和对话的交锋,以及舞台表演的呈现方式。

因此戏剧通常对舞台和表演要求比较高,需要有专业的导演和演员来演绎。

以上三种体裁都是文学中比较典型的体裁,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但各有千秋,没有谁比谁更重要,只是适应不同的创作需求和表达目的。

二、文学体裁的作用文学体裁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文学体裁,就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文学体裁不仅可以赋予作品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方式,更可以满足读者不同的审美需求和文学欣赏体验。

以下将具体介绍文学体裁的作用。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1.诗歌(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其主要特点是: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③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2)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若干类别。

按国别分,可分为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诗歌按时代分,可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分为诗、词、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l字以上);(1997年全国已考)元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又叫套曲);新诗又可分为自由诗和用旧形式写成的新诗。

(3)古代诗歌与新诗古代诗歌是泛指古代文学长河中用文言写成的韵文,即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曲。

新诗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以后出现的诗歌。

(4)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996年全国、2001年春季已考)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不固定、每行诗字数不固定、每首诗的用韵不固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指初唐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固定、每行诗字数固定、每首诗的用韵固定。

(5)诗、词、曲的区别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6)新诗中的自由诗和旧体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中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的诗叫做自由体诗,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贵与李香香》等。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历史常识:上古夏商周(西、东〔春秋、战国〕)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混乱)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1.文学体裁,古代的,包括散文和韵文(诗、词、歌、赋等);现代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我国古代的每个时期或朝代的主要文学样式大致如下:(1)远古时期——原始诗歌(二言形式)、远古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原始歌舞。

(2)殷商时期——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尚书》文告。

(3)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四言形式)。

(4)春秋战国(东周)——散文。

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另有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5)战国后期——楚辞。

(6)秦代——李斯的刻石文。

(7)汉代——汉赋、汉代乐府诗、五言诗、杂体散文。

(8)魏晋南北朝——骈文,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9)唐代——格律诗(近体诗),古体诗,古文,传奇。

(10)宋代——词,话本,古文。

(11)元代——曲。

(12)明代——拟话本,小说。

(13)清代——小说。

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就是指以《诗经》“国风”民歌和屈原《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4.我国古代诗歌两大传统承继脉络现实主义:《诗经》“国风”(源头)——汉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继承发展)——“诗史”杜甫的诗(高峰)——唐代白居易的诗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发扬光大)。

浪漫主义:屈原(离骚)(源头)一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继承发展)一唐代李白的诗(高峰)一唐代李贺,宋代苏轼、辛弃疾,清代龚自珍(发扬光大)。

5.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传统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和东晋陶渊明的诗,都是“风”、“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孔雀东南飞》,也是描绘现实和抒写理想相结合的。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一、什么是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指的是文学作品按照形式和内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和划分的方式。

不同的文学体裁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二、主要的文学体裁1. 小说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环境背景和展开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文学形式。

小说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等。

每种小说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如言情小说追求情感的细腻表达,武侠小说注重动作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2. 诗歌诗歌是一种以压缩、凝练的语言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常具有韵律和节奏感,通过押韵、排比、对仗等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美感。

不同的诗歌形式有长诗、短诗、抒情诗、叙事诗等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

3.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自由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的文学形式。

散文的写作风格灵活多样,可以是抒情的、议论的、描写的等等。

散文可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各种主题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4. 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冲突决策的文学形式。

戏剧通常包括剧本和演出两个方面,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形式,演出则是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戏剧通过舞台的布景、演员的表演和音效的配合来展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享受。

5. 故事故事是一种以叙述的方式表达情节、事件和人物形象的文学形式。

故事可以是真实的或虚构的,可以是短篇的或长篇的。

故事通常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紧凑的叙述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体验。

6. 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的形式表达事实、经历和观点的文学形式。

记叙文通常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叙述的客观性,通过详实的描述和有条理的叙述方式来展示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

记叙文可以是自传、游记、日记、传记等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艺术特点。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常识1、诗歌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篇章,大致内容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内容,形式楚辞:新诗体,社会文化渊源,代表作家及篇章离骚:时代背景,情志内容,艺术特点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的艺术特色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宋玉的九辫:艺术独创性,悲秋母题乐府:源流,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思想内容,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名篇分析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后世批评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的承继关系和异同概述建安风骨:时代北京,代表作家,基本特征,后世影响曹植艺术成就:继承与开拓,艺术特色,后世批评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左思风力陶渊明:诗风特色,名篇分析,后世影响谢灵运:艺术风格及其得失鲍照:艺术风格及成就永明体:代表作家,艺术上的得失宫体:代表作家及其得失庾信人生两阶段诗风转变及其文学史地位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南北之异,艺术特色,对唐诗的影响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唐诗繁荣的时代背景,兴盛原因初唐四杰的诗风,贡献,后世评价沈宋与律诗的确立山水田园诗派之王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盛唐边塞诗派之高岑: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概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李白和杜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后世评价李杜之争:褒贬,得失,学李和学杜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历史意义白居易艺术成就概述大历十才子及其创作得失刘禹锡与柳宗元韩孟中唐奇险诗派作品形式,风格特色郊寒岛瘦,诗鬼小李杜:西昆体的得失及其后世影响欧阳修和王安石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苏轼的诗南宋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人陆游: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时代意义,后世影响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明代诗:台阁三杨,茶陵派,前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清代诗: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神韵论,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宗唐宗宋,黄遵宪新体诗,梁启超诗界革命2、赋赋作为文体的源流演变情况主要赋家及其作品: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骈赋与骈文概况3、词概述词体的别名,结构,体式,历史嬗变等基本知识花间词与李煜:代表作品,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概述敦煌曲子词柳永的意义:慢词周邦彦的意义:以赋为词苏轼的词:以诗为词李清照:女性词家,词别是一家姜夔于与吴文英辛弃疾的意义:以文为词对比分析:柳与周,苏辛,姜吴,秦观与李清照,婉约与豪放清词:清初三大家,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4、曲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结构,体制,形式,体裁,概念名词分析元代散曲作家:关马,酸甜乐府,张可久,张养浩明清散曲:成就不高,可以略5、散文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典籍,简单分类,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色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司马迁与史记: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结构分类,纪传体,互见法史记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汉书的成就及其影响骈文的特点与形成,篇目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要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晚唐小品文:作家,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宋代诗文运动:领袖,文学主张,文学史意义苏轼的文:兼及文学主张明文:兼诗,前后七子,李贽童心说,公安派,唐宋派清文:清初三大家(与诗那三大家不一样)桐城派,阳湖派6、戏剧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中国戏曲的形成(源流演变)及元杂剧的兴起(时代背景)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点:重点在概念名词解释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关汉卿的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时代精神其他关剧提要关马郑白代表作西厢故事的承继和演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爱情理想,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其他作品提要: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爱情剧,社会剧南戏:形成,发展,体制四大传奇及琵琶记明传奇概况汤显祖: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临川四梦提要牡丹亭: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渊源,时代精神苏州派简介:李玉李渔的创作及理论成就南洪北孔:故事来源,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花部和雅部清代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7、小说小说溯源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唐传奇:兴起与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后世影响话本:产生与体制,篇目提要,侧重名词解释明代四大小说:章回小说的产生体制,成书,作者,版本,思想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小说批评分析明代其他小说:历史,神魔,世情三言二拍简介聊斋和阅微儒林外史:作者,思想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红楼梦:思想内容,主要典型,对传统写法的打破,时代精神,批评理论清代其他小说提要:狭邪,黑幕,讽刺8、古代文论诗言志,诗缘情,情志统一兴观群怨论:孔子,王夫之庄子的美学思想文学史对屈原和司马迁的评价:发愤抒情和发愤著书王充的文学主张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杜甫论诗诗陈子昂风骨兴寄论唐古文运动唐新乐府运动江西派诗论严羽沧浪诗评王夫之叶燮明清戏曲本色论李渔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小说批评: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1.文学体裁,古代的,包括散文和韵文(诗、词、歌、赋等);现代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一、文体常识
1、诗歌文体
诗歌文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诗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寓意深刻等特点。

诗歌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如屈原、柳宗元、李白、杜甫等。

2、散文文体
散文文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简短的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流畅、清晰、深刻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体之一。

散文文体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如韩愈、柳宗元、王勃、陆游等。

3、小说文体
小说文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情节感人等特点。

小说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优秀的小说家,如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等。

二、文学常识
1、文学史
文学史是指文学活动的历史,是文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研究文学的历史发展、文学趋势及文学发展的规律的重要科学。

文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文学的演变规律。

2、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指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

3、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

文学文化常识集锦

文学文化常识集锦

文学文化常识集锦诗、词发展史一、体裁常识1.古典诗歌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2.古体诗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3.近体诗近体诗鼎盛于唐代,包括律诗(含排律)和绝句。

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五律、七律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4.乐府、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新乐府创于初唐。

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5.词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6.题目、词牌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完整word版文学体裁知识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文学体裁知识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文学体裁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文学体裁常识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文学体裁常识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文学常识第四节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一)散文散文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

现代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古代散文是指除韵文以外的所有文体。

甲.现代散文现代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议论成分的散文,称为叙事散文,它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游记等,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抒情散文是指以表现对生活的感受、抒发思想感情为主的散文,如朱自清的《绿》《春》等;议论散文是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的散文,杂文、小品文都属于此类,如《文学和出汗》《为自己减刑》等。

乙.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外延是相当广的概念,赋、骈文、原、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1.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

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文学体裁常识(基本)

文学体裁常识(基本)
7.外国戏剧源远流长,最早兴起的是古希腊戏剧,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十九世纪,欧洲戏剧创作先后出现高潮,产生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剧作家,如莎士比亚、易卜生等。
四、诗歌
1.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2.诗歌的特点:
5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上说:“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太史公曰……’。二曰正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6说。它也是古代议论说明的一类文体,与论差不多。《文章辩体序说》上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如《师说》《捕蛇者说》。这类文章有的侧重于议论,有的侧重于记叙,叙事显理。有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一般不采用“论”,如《爱莲说》;有些议论性强的文章用“说”,用“论”也可。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以意象作为客观社会生活和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
(2)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3)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3.诗歌的分类:
(1)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旧体诗)和现代诗歌两大部分。
3.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4.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5.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6.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常识1(一)小说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长篇小说描写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借以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短篇小说描写人物较少,故事情节比较单纯,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场面或一件事情,以突出刻画一两个人物的性格;中篇小说介乎以上两者之间,描写若干人物和不太复杂的故事情节,比短篇有深度和广度,而生活容量又不及长篇。

还有一种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一般只有一千字左右,可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支。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

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2.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小说的情节,首先要完整,从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要求有完整的情节。

其次要紧凑,即做到简练而不冗繁、集中而不分散,主线鲜明,可有适当的跳跃却并不中断。

第三要新颖,即不落俗套,这样可以避免读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乏味感。

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节应生动曲折;同时,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它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应该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塑造人物是小说的重要任务。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

小说塑造人物大抵有两类:一类是以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作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加工,但创作时并不受真人真事限制;另一类是用生活中大量同类人的特征揉合而成。

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一)散文散文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体形式。

古代所说的散文,是不押韵的文章都成为散文,现在所说的散文,是指同小说、诗歌、喜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

(一)散文的类别散文按其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二)散文的线索散文,在结构上总是一条线索,将材料贯穿陈过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形”与“神”做到和谐、统一。

散文的线索大致有以下几种:1. 以人物的行踪及所见为线索。

2. 以某一事物为线索。

3. 以景物的变化或变换为线索。

4. 以作者对事物的感情为线索。

5. 以某一事件为线索。

阅读散文,理清线索,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结构和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散文的结构散文取材广泛,结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散文的内容,分为有情节的和无情节的两种。

有情节的散文,往往是按情节的发展来安排结构的,有的则是按观点的逻辑联系来结构全文的。

(四)散文的形与神形是指散文的材料和表现形式,神是指散文的中心。

神韵。

形散而神聚就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作者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可以从人物的一个侧面窥全貌,可以从事情的一个片段着墨,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灵活选择。

同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犹如散板式结构,不拘一格,或者叙述事件的发展,或者描绘人物的形象,或者托物抒情,或者发表议论,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度、随意变化。

所谓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必须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文学体裁常识(二)小说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借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

(一)小说的分类小说的分类由于标准不同而显得较为复杂。

就题材的时代分类,有历史小说和现代小说;就文体的区别来说,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和诗体小说;就体裁的区别划分,有日记体小说、书集体小说和章回体小说;小说体裁及主要内容划分,有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公安小说、改革题材小说等。

中国文学体裁

中国文学体裁

中国文学体裁
中国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体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国文学体裁:
1. 诗歌:中国古代的诗歌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唐代的《全唐诗》等。

现代的诗歌体裁也有很多变化,包括自由诗、律诗等。

2. 散文:散文是以散乱的方式写作,不受格律的束缚。

中国古代的散文有骈文和赋文等形式,代表作品有《庄子》、《韩非子》等。

现代的散文包括杂文、随笔等。

3. 小说:中国古代的小说非常丰富,有志怪小说、传奇小说、笔记小说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红楼梦》,其他代表作品还包括《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现代的小说体裁更加多样,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

4. 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有京剧、昆曲、豫剧、粤剧等多种类型,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曲艺形式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红灯记》、《西施》等。

5. 故事:中国的传统故事非常丰富,包括神话、寓言、传说等。

代表作品有《山海经》、《聊斋志异》等。

6. 传记:传记是以描述人物生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记录了历史上的名人、英雄、政治家等的事迹。

中国古代的传记有《史记》、《资治通鉴》等,现代的传记也有很多出色的作品。

这些只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分体裁,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议论文、科技文学、报告文学等。

每个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文体知识大全

文体知识大全

文体知识大全一、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体裁常识总汇什么是“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是晚清的一个小说流派。

是在1900年以后繁盛起来的。

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内政反动腐朽,外交软弱无能,使国势衰微到了极点。

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

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中国小说史略》),故称之为“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官场、商界、华工、女界、战争等各方面,以写官场最为普遍。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即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主要内容也都是写官场的。

谴责小说为了适应报刊连载的需要,缺乏较充裕、完整的构思和写作时间,因此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多属联缀短篇成长篇的性质,缺乏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

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的九死一生,《老残游记》里的老残,《孽海花》里的金雯青、傅彩云,虽是贯串全书的人物,但更多起着联缀故事的作用,缺少完整的典型塑造。

在表现手法上,“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缺乏含蓄,描写夸大失实,一些内容成为“话柄”。

但鲁迅称赞《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孽海花》“文采斐然”,个别小说如《九命奇冤》还受西方翻译小说的影响,用倒叙法来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些小说突破了传统的文艺藩篱,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什么叫“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

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章回”的“回”的意思是“次”。

宋元说话人演说长篇故事,非一天一场所能了结,每场讲演一段,为了吸引观众,讲到紧要关头,就宣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回,也就是下一次。

因为每场讲演的时间大致相同,所以每回故事的长短也大致相等。

所以,宋元时期的说话人据以讲唱的底本,也就是长篇话本,已具有章回小说的雏形。

长篇话本由于故事内容复杂,篇幅较大,为了讲述的便利,就有了分卷分目的必要。

如《全相平话五种》中的《乐毅图齐》,分为上、中、下三卷,各卷又依故事内容,分立若干小题目。

这就是最早的小说分回形式。

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文人作家根据话本加工、再创作的长篇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各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作若干则,每则各有题目,如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分为24卷,240则,每则的篇幅大致相等,各用整齐的七言单句作标题。

这时小说的回目虽没有正式创立,但章回小说的体制已大体形成。

到明代中叶,小说的回目正式创立,标明“李贽评吴观明刻本”的《三国演义》,改240则为120回,它的时代虽难断定,但明万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刻本《水浒传》,已取消了卷数,直接标目为“回”,又加上了对偶的双句回目。

这个时期创作的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词话》等,都分回标目,只是有的回目用单语,有的回目上下句往往对仗不工。

明末清初,回目采用工整的偶句,逐渐成为固定的形式。

自此以后直至近代,中国的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这种形式并常为文人创作和加工的短篇话本所采用。

什么叫“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

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

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

“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

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不一定要求对仗排偶。

但有的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

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

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

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大致为以下几方面:1、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

2、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

3、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

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

八股文的字数也有限定。

明初制度: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

《四书》义一道,300字。

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

书写亦有格式。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

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

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做官。

而八股文的惟一用途,即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

明清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均对八股文深恶痛绝。

它最后终于被废弃,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

汉赋是一种怎样的文体?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西汉、东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

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歌而诵”,适宜于口诵朗读。

它的抒情成分少,着重铺叙和描写,接近于散文;行文时又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在篇章结构上,则多采用问答的形式。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是所谓“骚体赋”,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等。

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扬雄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班固的《两都赋》等。

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尽管散体大赋有其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弊病,在中国文学史上,汉赋仍然有其一定的地位。

它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辞句以及技法方面,在促进文学观念的形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什么叫“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创始人是方苞,继承发展者很多,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

因为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因此得名“桐城派”。

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

“义法”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十二诸侯表序》,方苞拿来以论文。

他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

所谓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

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内容和形式相统一。

从“义法”说出发,他主张古文应当崇尚“雅洁”,反对俚俗和繁芜。

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进一步提出“因声求气”说,探讨了散文的艺术性。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以能兼者为贵”。

他还把众多不同的文章风格,归纳为“阳刚”、“阴柔”两大类。

桐城派的文章一般不用骈句,不罗列材料,语言通畅清顺,很有特色。

代表作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

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

主要人物除方、刘、姚外,还有方氏门人沈彤、王又朴、沈庭芳、王兆符、陈大受、李学裕,刘大櫆门人王灼、吴定、程晋芳等,姚鼐门人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

追随梅曾亮的还有朱琦、龙启瑞、陈学受、吴嘉宾、邓显鹤、孙鼎臣、鲁一同、邵懿辰等。

什么是“玄言诗”?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中国文学史上所谓的“玄言诗”,就它特殊的界定含义来说,乃指产生于东晋中期,并在作品中间大量敷陈玄学义理,以致造成其内容与当时流行之清谈混同莫分的诗歌。

与这类作品相伴随着的那股创作潮流,是东晋玄谈引发出来的消极结果,纵尝一度笼罩诗坛,然又明显带有后续力不足的征候,反映了当时士流力图将玄理简单地移植到诗歌里面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玄言诗盛行时间不长,旋即淹没在山水诗推逐竞涌的潮头中间。

玄言诗着重表现玄理,题材偏狭专门,但并非绝不旁及其它方面的内容。

它们时而兼包某些自然景物描摹,于中宣泄诗人的遗世情思,因此被个别研究者认为是山水田园诗发生、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逻辑环节”。

倘论及其基本特征,则总是以述说形而上的玄虚哲理为其主要职志,从本质上看,玄言诗是属于谈论至道本体的哲学诗。

它们将理旨的推演置于首要地位,黜落寻常、直观的形象绘写,因其语意晦涩,令人不堪卒读。

这种屡为后人诟病的诗风,大兴于东晋玄学清谈的高潮当中,上踵南渡初际游仙诗的尾闾,下启义熙以还山水诗之端绪,自东晋成帝咸康年间起,前后约风靡了六、七十年左右。

此中牵涉到的作家,包括王、谢、桓、庾、许、孙、张众多名门胜流,兼有不少僧徒介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则是许询、孙绰和支遁。

他们沆瀣一气,递相仿效,共同推演出了一个诗歌崇尚玄理、举陈要妙的局面。

魏晋以后,社会动荡不安,士大夫为了全身远祸,往往托意玄虚。

到了西晋后期,这种风气逐步影响到诗歌创作。

尤其是东晋时代,更因佛教的盛行,使玄学与佛教逐步结合,许多诗人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玄理的领悟。

《文心雕龙·时序》篇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这是说,当时的诗歌几乎都是以《老子》的思想为宗旨,赋则成了《庄子》的注释。

《世说新语·文学》篇也说其时“佛理尤盛”。

这个诗派的出现,虽然反映了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但其实质则与王弼、何晏、阮籍、嵇康等早期玄学家不尽相同。

西晋后期,玄学已成为门阀士族的思想理论,这种理论与佛教思想结合之后,突出体现了当时士大夫逃避现实的精神状态。

孙绰、许询是玄言诗人的代表。

由于玄言诗大多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缺乏艺术形象和真挚感情,文学价值不高,所以作品绝大多数失传。

现存孙绰诗12首、许询诗3首。

此外,谢安、王羲之等所作的《兰亭诗》,也是典型的玄言诗。

由于魏晋玄学提倡“得意忘象”,所以自然景物也往往作为领略玄趣的对象出现在玄言诗人的笔下。

其中一些诗句写得较有文采,如孙绰的《秋日》,许询也有“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的写景佳句。

谢灵运写的很多夹带玄言的山水诗,和陶渊明一些诗所创造的恬淡意境,也可以看出玄言诗的影响。

汉赋是一种怎样的文体?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西汉、东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

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歌而诵”,适宜于口诵朗读。

它的抒情成分少,着重铺叙和描写,接近于散文;行文时又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在篇章结构上,则多采用问答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