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2、进行同课异构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3、根据实验结果,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提问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8月——2019年9月)1、根据实验结果和教学实践,总结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形成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结题报告,分享研究经验和成果,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探究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成互动、研究主动研究的氛围。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多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研究了关于有效教学的先进资料,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其次,针对不同年级,我们制定了一节课的讨论交流,让所有成员提出有效意见,研究教师备课和上课,其他成员参与听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接着,根据这些意见,我们在班级内进行了实践教学,并撰写了问题及已解决的问题及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最后,我们在校内中高学段推行了有效性提问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成效问卷调查,撰写了分析材料,完成了中期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有效提问的立足点和技巧。
首先,我们认为有效提问可以围绕题目提问,或者对文章的中心句、重点词、段落进行提问,以引导学生思考。
此外,我们还强调了抓住文章中反映人物品质的细节描写进行提问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为,在提问时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进行分层设计,从易到难逐层深入,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引发思考。
例如,在教学《索桥的故事》时,我们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提问,使学生的思考环环紧扣,有效降低了课堂中无效思考的时间。
最后,我们还强调了提问要注意用词,要新颖,引起探究兴趣。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矫正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矫正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良行为,妨碍干扰了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常见最难消除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研究成果、理论著作,更新观念,补充理论知识,并以此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通过调查、观察、辅导等手段,细致地分析现象、资料,研究成因、对策,落实策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结题报告就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预防及处理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六个步骤。
关键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成因和应对策略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是当前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
据有关资料反映,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借机违反课堂纪律、干扰课堂教学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现象明显增多。
我们把这些行为称为“课堂不良行为”,同时,我们把这些学生称为“问题学生”。
我国心理学家经调查,发现现阶段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有很大的普遍性,15%以上的初中学生有故意或无意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
针对这些行为,有的教师熟视无睹,有放任不管的倾向;有的不能恰当地应对,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体罚学生,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有其独特的群体性特征,其表现行式多样,如:上课睡觉、看课外不健康书籍、打牌赌博、传纸条早恋、梳妆打扮、玩游戏、顶撞老师等。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干扰。
因此,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进行研究,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是十分迫切的工作。
开展农村初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策略研究,不但可以丰富初中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而且对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初中的全面实施推进、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真正为科教兴国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 2 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产生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995年我省普教室创立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这一课题,首先提出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前瞻性的课题精神与2001年国家教委提出的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不谋而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间捕捉数学问题,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数学活动,体会数学思想,提高数学修养。
这也正是“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的重要容。
基于此,我校课题组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先后确定了两个子课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和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1、探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探索“问题解决”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最佳结合途径, 3 让学生从“书本数学”回归到“生活数学”。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成长,培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选题背景: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仅仅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具备了数学水平。
对知识的过度注重,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水平,以至于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个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
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所以,注重学生的可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动学生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课题实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
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
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
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水平。
三、课题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始终处于初中毕业生平均水平以下,我校有近20%的学生在文化课基础、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个性心理、道德品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与社会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没有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很难走出困境。
有资料记载:“那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问题的学生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最常见的问题如:学习问题(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迷恋网络,厌学等),心理问题(自闭,退缩,自卑,攻击行为,亲子冲突等),品行问题,行为问题(打架,骂人,不遵守纪律等)。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思考能否探索出“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问题学生”转化工作,这就是我们提出该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价值和创新之处1.意义:我校近几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学校的办学成绩显著,在松原市职高中名列之首,我们已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它有着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用温暖的目光去注视这个弱势群体,学生内心深处受到震动而感到不安。
为此我们实施“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希望给他们更多的帮助。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不是如何"教"好学生,而是如何"教好"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不同年段和班级状况还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对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简单的批评教育,而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机械的补课,而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同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从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出发,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能力培养。
问题学生个案研究结题报告【详细资料】
“问题学生”转化个案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始终处于初中毕业生平均水平以下,我校有近20%的学生在文化课基础、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个性心理、道德品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与社会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没有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很难走出困境。
有资料记载:“那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问题的学生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最常见的问题如:学习问题(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迷恋网络,厌学等),心理问题(自闭,退缩,自卑,攻击行为,亲子冲突等),品行问题,行为问题(打架,骂人,不遵守纪律等)。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思考能否探索出“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问题学生”转化工作,这就是我们提出该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价值和创新之处1、意义:我校近几年来,我们已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它有着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用温暖的目光去注视这个弱势群体,学生内心深处受到震动而感到不安。
2、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对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简单的批评教育,而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机械的补课,而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同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从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出发,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能力培养。
所以如何改善问题学生行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和全体同学一起在愉快中求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因此,调查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改善矫正,如何从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层次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改善、校正问题行为,使每个学生都成功。
《提高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提高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于2015年9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一年时间的实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并结合我校“26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在学生平时的学校和家庭作业中,经常会见到学生的问题解答过程与题目毫无关系,或与之相关联的内容混淆在一起,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训练,造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和低效率。
“解决问题”是在交给学生必要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设计解题方案,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个过程强调数学教育要培养善于思考,会解决各类问题的学生。
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形成解决同一类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中交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学会选择策略、方法解决各类问题,逐步形成探究数学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围绕需解决的数学问题,在引导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交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形成解题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1)学生数学作业错误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学生解决各类问题的错误现状分析和研究。
这个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分类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3)归纳总结各类错误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一)课题研究对象:宝平路小学六一班全体学生。
(二)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多种形式如座谈、书面小调查、分类收集、整理学生出现错误的习题;调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策略。
2、经验总结法:查阅有关资料和信息,更新教学观念,获取一些有关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接受——反思——提升的反复探索中逐步整理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一、提出课题今天,我们的学生问题越来越多,贪婪、骄纵、暴躁内向、心理虚弱、畸形、道德低落、憎恶自学、痴迷网络、是非不分、打架斗殴。
我们把在班级中经常违背道德原则,或者犯下轻微过失的学生称为问题学生。
从我们对本学校这类学生的观测来看,他们常常整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怕吃苦,自学上作业无法单一制及时顺利完成,有的干脆不搞,缺少自觉性,缺少责任感;心理上高傲骄纵,又畏惧自卑,既想要奋起直追,又信心严重不足;重新认识上不分不为,哥们义气轻,交友不当,纪律自由散漫。
因此,积极开展问题学生的研究对构成较好的校风与学风,提升学校的声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著关键的现实意义。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在《美校园枪击案引人深思:心理问题比枪支更可怕》一文中说,犯罪心理学对于这种滥杀型犯罪人的心理研究曾指出:这类犯罪人大多有过失意经历或失意期,被人拒绝、被人轻视的心理痕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忽视心理健康,比枪支泛滥的危害更可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期望别人对自己予以器重,给以观赏。
”所谓器重、观赏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份兹1的定学生,通过心理表明,不断培育学生的自尊心,不断践行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并使学生不仅存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够存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基本都遵从着美国总统杰弗逊教育理念:观赏就是对学生各方面优点的观赏,包含对学生的兴趣,嗜好,品德,勇气,毅力,各种能力等方面的观赏,甚至就是微不足道的可取之处。
在美国,自信心的培育很注重。
老师可以很生硬的叫做他们的学生“天才、神童”,各种各样的表彰可以美国的学生永远真的自己有意思。
每天激励孩子5分钟――盛行于美国、欧洲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是一种由美国教育家爱德华教授倡导的教育法。
“5分钟激励教育法”这种已被实践证明具有奇效的家教方法,已引起我国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对之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控讨。
教学方法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学方法项目研究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本项目旨在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研究成绩和兴趣的影响,以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
2.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选择参与者:我们随机选择了100名参与者,包括50名男性和50名女性。
- 实施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式教学、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
- 收集数据:我们在每个教学方法结束后,收集了参与者的研究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3. 研究结果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成绩:小组讨论的研究成绩平均值最高,讲座式教学的研究成绩平均值最低。
- 学生兴趣:小组讨论获得了学生最高的兴趣评价,实地考察次之,讲座式教学最低。
4. 结论和建议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兴趣。
- 实地考察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 讲座式教学在研究成绩和学生兴趣方面效果较差。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5. 下一步工作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适用性,并进一步分析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长期影响。
6.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2018). 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教育科研论文集》, 10(2), 45-58.- 王五, 赵六. (2019). 教学方法对研究成绩的影响. 《教育学报》, 25(3), 78-92.以上为本研究项目的结题报告,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参与!。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作者:来源:时间:2009-9-3 11:37:37 阅读5198次【大中小】•【内容摘要】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所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通过激励提问、相互解疑、合作学习、激发问题产生、合理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次研究在有关资料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个案调查、实践的对比,我们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反馈的各项指标来看,研究事实的效果明显优于实验前。
【关键词】问题意识质疑合作激发问题产生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还指出:“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
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
”学则生疑,疑则学进。
平时我们常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且要在很正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登上这个境界,首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
然而,目前数学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既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答由教师或他人所提出的问题,而很少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教育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导致了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
造成这种学生问题意识较薄弱的现象并不是偶然。
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之生怕学生弄不懂,听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琐细的分析、讲解,但过多地诉诸纯理论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创新就失去了展现和培育的空间。
其次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讨论,但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再加上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结果使教学流于形式,放而不开,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农村离异家庭背景下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的策略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离异家庭背景下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工作报告人和九义校《农村离异家庭背景下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课题组1 2011年10月,安岳县教育局批准我校此项课题为县级立项课题,实行三级管理。
本课题主要针对:我校初中离异家庭学生的问题及其现状,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分析,历经2年的班级管理引导、团队咨询室辅导矫正、学科学习活动中的辅导转化、指导离异家长优化教育,让离异家庭初中生,能够及时发现、正确识别纠正自己自己的行为、情绪,正确认识自己及自己的学习,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健康的成长。
同时,提高教师对离异家庭问题学生的教育实践力及研究力,达到了转变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促进了学校及家庭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
一、课题简介本课题源于2011年申请的县级课题,课题组觉得此课题有值得研究的实践价值,我们课题组于2011年开始向安岳县教育局申报立项成功,在县、区、校专家、领导的大力指导下,课题组历经2年的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到2013年10月研究工作结束,现做出《农村离异家庭背景下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工作报告。
(一)研究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村民的思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
人们对家庭婚姻观念也有了转化,使现实中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导致学校离异家庭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在学校里,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表现得更为懂事更刻苦上进,但是也有一部分由于亲情的缺失,逐渐变得性格怪异,容易冲动,学习不上进,成为了令老师头疼的“问题生”。
我校离婚家学生的数量也很多,本校4个教学班中离异家庭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2%以上,对农村学校来说真的是一个惊人数据。
而由于农村家长的素质较低、观念落后,离异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更加突出;老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手段的主动性不强,又因学习不够,工作中的盲目性较大;社会环境对离异家庭的子女也往往关注不够,这些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品德下滑,心理出现课题组成员:丁敏、张强生、刘莉、李冬梅、康红英,执笔者:张强生。
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
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
而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三大要义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
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上呈多元化格局。
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
因此,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
因此我们学校拟定了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经济学家告诉人们,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设计人员在工作时间里的创意竞争,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个性化的产品离不开个性化的人才,个性化的人才离不开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认为,由于人的个体先天素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重要培养目标,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量,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主动发展。
问题学生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问题学生”转化个案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始终处于初中毕业生平均水平以下,我校有近20%的学生在文化课基础、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个性心理、道德品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与社会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没有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很难走出困境。
有资料记载:“那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问题的学生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最常见的问题如:学习问题(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迷恋网络,厌学等),心理问题(自闭,退缩,自卑,攻击行为,亲子冲突等),品行问题,行为问题(打架,骂人,不遵守纪律等)。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思考能否探索出“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问题学生”转化工作,这就是我们提出该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价值和创新之处1、意义:我校近几年来,我们已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它有着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用温暖的目光去注视这个弱势群体,学生内心深处受到震动而感到不安。
2、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对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简单的批评教育,而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机械的补课,而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同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从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出发,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能力培养。
所以如何改善问题学生行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和全体同学一起在愉快中求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因此,调查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改善矫正,如何从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层次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改善、校正问题行为,使每个学生都成功。
小学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报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与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人类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迅猛发展。
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局限而陈旧,每个人只有不间断地自主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
因此,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后续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必须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促使学生由不想学到想学,由不会学到会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教育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
对于教育的本质,传统的认识是它能够塑造人,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学经典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就是这一逻辑的宣言。
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育与学习的关系是:教育主导着学习,支配着学习,学习处于一种从属、被动和次要的地位。
另外,考试的“加盟”更加重了传统教育的这种做法,考试这一服务于教育计划和教育目的手段,却变成了目的本身,考试控制着学习,知识与成绩的提高成为学生、教师与家长共同关心的焦点。
这样,学生在为“资格”而学习的同时,也为虚荣心而学习,为考试的高分与他人的看重而学习,为父母与教师的面子而学习。
可以说,考试意味着自主学习的结束。
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成为达到制度化社会中各种世俗目标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自主性与创造精神的失落与终结。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一步步教、一步步地学。
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孩子,可以深入地学习很多东西,这对于他们进入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中国最需要的恐怕不见得是会考试的人”。
他的话切中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
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引言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学业发展,还影响着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我国某地区的一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将该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
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成绩分析等方法,收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相关数据。
研究过程1. 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习惯及对数学解题的看法。
2. 观察课堂教学,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课堂氛围。
3. 收集学生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与分析结果概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抱有积极态度,但部分学生表示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困难。
观察课堂教学发现,教师普遍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但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通过对学生成绩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较高。
结果分析1. 学生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能力对数学解题能力有显著影响。
培养学生对这些方面的重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2. 教师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3. 教学资源因素:学校及家庭在教学资源方面的投入,如教学设备、教学软件等,也对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教学建议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学生课题总结报告
问题学生课题总结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问题学生课题总结报告一、课题简介本报告的课题是关于学生在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正确、专业课程负担过重、学业压力过大等等。
本课题旨在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压力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还采取了实地访谈的方式,对一部分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希望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问题。
我们还对相关的教师和家长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与反馈。
三、问题分析通过以上的调查方法,我们对学生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存在着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长期坚持的意愿。
我们还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方法并不熟悉,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专业课程负担过重,学业压力过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四、问题原因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关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发现这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学习环境不良、学习内容单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学习方法不正确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学校和家长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上做得不够到位。
而对于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则与课程设置不合理、考试制度不科学、学校教育质量不足等有关。
五、解决方案在了解了问题的原因后,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学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尤其是在上小学、初中这一阶段。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活中的学问大得很,但是太多的事情我们都想当然,或习以为然。
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
它第一次提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然而,新的产品越来越多,我们却很少知道,这是怎么发明的,是什么原理。
知识本该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正所谓:世事练达皆学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质疑问难,是探究的一种,是创造的起步,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目的1.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更是说明了“疑”的先导作用。
朱熹对援疑质理的见解更为独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学贵有疑。
无疑,则无从学。
也就无所谓学。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如果孩子从小总愿意对身边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
人们的观察、思维、探索,创新正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2.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多由教师提出。
我们总是以为学生限于知识和经验,不善于发现问题,于是总是由老师包办代替。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生疑"--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新课改指导下,更好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以便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质疑能力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
4.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教学的改革。
三、研究意义质疑,是析疑、释疑的先决条件,所以,盖学不能以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
又不能无疑,则有辩,辩即学也,即行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一、提出课题今天,我们的学生问题越来越多,自私、骄横、孤僻内向、心理脆弱、畸形、道德低下、厌恶学习、迷恋网络、是非不分、打架斗殴。
我们把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称作问题学生。
从我们对本学校这类学生的观察来看,他们常常表现为意志薄弱,怕吃苦,学习上作业不能独立及时完成,有的干脆不做,缺乏自觉性,缺乏责任感;心理上傲慢骄横,又胆怯自卑,既想奋起直追,又信心不足;认识上不分是非,哥们义气重,交友不当,纪律自由散漫。
因此,开展问题学生的研究对形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提高学校的声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在《美校园枪击案引人深思:心理问题比枪支更可怕》一文中说,犯罪心理学对于这种滥杀型犯罪人的心理研究曾指出:这类犯罪人大多有过失意经历或失意期,被人拒绝、被人轻视的心理痕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忽视心理健康,比枪支泛滥的危害更可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给以欣赏。
”所谓赏识、欣赏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基本都遵循着美国总统杰弗逊教育理念:欣赏是对学生各方面优点的欣赏,包括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品德,勇气,毅力,各种能力等方面的欣赏,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可取之处。
在美国,自信心的培养很重视。
老师会很夸张的叫他们的学生“天才、神童”,各种各样的表扬会美国的学生永远觉得自己了不起。
每天激励孩子5分钟——盛行于美国、欧洲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是一种由美国教育家爱德华教授倡导的教育法。
“5分钟激励教育法”这种已被实践证明具有奇效的家教方法,已引起我国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对之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控讨。
最后认为:5分钟激励教育法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教育方法。
专家们呼吁:应当广泛推广这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教育方法。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严师出高徒”,奉行的是“黄荆棍下出好人”。
一个15岁少年在一年时间里记录下父母的2200次打骂和唠叨,他在这样的折磨中变得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大幅下降。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2007年3月16日在乌鲁木齐一场孩子教育专题讲座上称,父母要永远对孩子说“你真棒”,因为这样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我们提出了《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研究》的研究课题。
什么是欣赏教育呢?我们认为欣赏教育就是从问题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着手,结合学校问题学生实际,以发现学生闪光点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和集体完全融合,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理论依据1、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具有五大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温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受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德育管理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人本主义理论。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主张发展个性和追求自我实现。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自我实现抉择权留给了学生,相信学生有追求知识、积极向上,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本性,信任学生的潜能可以在他们自我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发展。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告诉我们:实践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主要的道德范畴有善与恶、义务、良心、荣誉、幸福、友谊、正义等等。
4、科学发展观理论三、相关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问题学生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许多人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有人认为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只有充分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区别对象、区别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强化思想教育,才能使其排除心理障碍,发生转化,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功能。
也有人认为问题学生的根源在于父母的教育和父母的经历,研究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约10%与有犯罪前科的家长有关。
教育专家分析说,如今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
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助长了青少年的心理缺陷,甚至促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四、研究设计(一)研究目标课题组决定从问题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着手,结合学校问题学生实际,以发现学生闪光点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和集体完全融合,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探求行之有效的改变问题学生的方法、措施,同时也让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准以及师德修养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学生前后的变化(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特点、类型。
(3)个案跟踪法,通过典型案例的跟踪调查,了解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探索问题学生教育的新思路、新对策,尝试摸索出的新思路、新对策的作用、效果。
(三)研究周期及阶段划分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2013年3月:成立“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研究”课题组。
开始对我校各年级段存在的问题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研究方案。
2013年4月:课题组开会讨论,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并进行汇总整理。
2013年5月,对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4年3月。
课题组组织课题阶段实施,针对不同年级段的问题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跟踪调查和思想纪律的调查;课题组成员准备两节班团课和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能突出学生品德教育;收集教学活动的材料和数据;进行阶段性检测等。
反思修正方案。
第三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课题组中期评估:分析第一阶段的材料与数据,写出中期实验报告与研究论文;进行中期评估、交流、研讨等活动。
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活动:在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修正方案。
第四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0月。
2014年7月,采用问卷、个别随访等调查方法,了解学生经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后的效果,包括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形式是否会引起不好影响等。
2014年10月结题总结。
修改并完善结题报告,报告课题研究成果。
五、研究措施1、制订课题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原因,确定研究人员。
(1)调查研究,确定研究对象A、2013年问题学生形成原因调查统计表(单位:人)B、2013年宝力农场小学二年级,其中男生14人,女生11人,留守儿童有20人。
确定研究对象为二年级、五年级9名问题学生。
(2)分析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A、家庭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体制也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农村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进城打工,将子女委托亲戚照顾,成了留守儿童。
这样的少年或是受到溺爱,或是无人监护,他们渴望父母的爱,可又不能与父母团聚,逐渐放纵自己,散漫纪律。
据我们对二年级25个学生调查发现,双亲不在家的有20个,其中就有5个有严重不良行为的记录。
另外,家长自身行为不良,品德较差 ,孩子受其影响也会产生不良习惯。
如某同学反映在家父母经常搓麻将,晚上玩到很晚,而他只能等着家长结束才能睡觉,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睡眠质量导致在学校上课时睡觉,学习成绩自然受影响。
B、学校原因宝力农场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受成绩的影响大,师生均把提高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样导致少数老师在平时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对问题学生不闻不问,使他们自尊心受挫,自信心丧失。
面对成长及人生,他们困惑和迷茫,甚至对自己不抱有什么希望,失去了学习动机,自暴自弃,放纵自己,形成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增强信心,统一认识,团结协作。
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是自己给自己鼓劲,增强使命感也增强信心,明白这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对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有时都是费神的。
遇到困难,研究成员除了运用自己的智慧外,还需要和大家商讨最佳策略,讲究群策群力,团结协作。
并且,预先确定的方案也不一定绝对正确可行,检验其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让问题学生“自我教育”。
所以必须用实践去检验其合理性与实效性。
3、利用网络平台和家长会的召开,密切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的思想素质和教育水平,为问题学生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让欣赏首先从家长那里开始。
家庭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问题学生家长又大多在外面打工,家长很难了解到自己子女情况,“校训通”成了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形式,可以弥补家访不便的不足。
我们学校明确规定每个星期把学生在学科、文体活动中取得的好成绩,在校取得的各种荣誉,特殊贡献等以短信的形式及时报告家长,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并转化成教育孩子的内驱力,不会因为子女的后进而产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念头,也有利于家长本人高尚品德的形成,为问题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我们也把问题学生在校的不良行为,严重违纪等情况及时向家长通报,以便让家长及时掌握自己子女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国内外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也通过这个平台发送给家长,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身在异乡,与孩子感情交流少,家长可以在工作之余和孩子打电话聊聊天,这会让孩子感到亲情的温暖,孩子孤独感逐渐消失,敞开心感受生活的欢乐,心情也就逐渐开朗了,不良的言行也就少了。
4、尊重问题学生,发现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问题学生树立自信,战胜自我。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问题学生也不例外。
可是,问题学生往往受到一些人的轻视,心里充满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其自尊常以不容别人轻视的扭曲状态出现,其自尊一旦失去,将会“破罐子破摔”,后果不堪收拾。
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尊重”,维护学生的自尊。
教师的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期望。
在后进学生看来,你尊重他就是把他当人看,理解他们存在的缺点和弱点;信任他就是你认为他不是有意犯错误,并想改正他的错误,对他抱有希望,相信他的本质是好的。
这使问题学生会产生一种转变、发展的动力。
觉得老师看得起自己,自己要自尊,要努力。
5、以活动为载体,重塑问题学生。
课题启动后,课题组主要采取以活动为载体,以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为方法,从而重塑问题学生。
在一年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下面一系列大的活动。
每一项活动都最大限度地鼓励指导问题学生参与,让他们明辨是非,让他们找到自信,让他们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从而学会自制和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