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

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3)根据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的信息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内容可知,图片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环境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

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渐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经济变化的内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3)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依据材料二“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小问:美国经济变化的内因是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渐严重”的信息可知,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是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依据材料三“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问题”的信息可知,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是英国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图片信息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1、2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人物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牛顿、达尔文

(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思想;③科学家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信息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牛顿,图二是达尔文。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力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注意从多方面分析原因,要把此题和近代社会联系起来,尽可能多的回答原因,这样才全面,如: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思想;③科学家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4.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

(科技改变社会生活)

材料一19世纪末的科技发明(如下图)

(科技促进交通革新)

材料二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节!你的儿子乔治(1918年12月23)

(科技推动经济腾飞)

材料三生产在19世纪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纪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

材料四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国别项目英法德美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1234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421(科技带给人们启迪)

材料五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为“雾都”。在英语里,雾霾被称为“烟雾(smog)”,由煤烟(smoke)和雾(fog)合成而来。经过两个世纪的治理,伦敦已是花园城市。

材料六狄更斯(1812—1870年,代表作《雾都孤儿》)曾评价工业革命:“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是愚蠢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

(1)图一中的发明与谁有关?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的事件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几种新的交通工具?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四表格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答案】(1)人物:爱迪生。

信息点一:电器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点二:电力作为新能源在19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

(2)汽车、飞机。

(3)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能源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能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一的图片信息可知图一是电灯,电灯的发明者是美国的爱迪生。从材料一的图片中,能获取信息点一:电器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点二:电力作为新能源在19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

(2)依据材料二的“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节!”可知材料二中的事件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飞机这两种新的交通工具。(3)结合材料三的“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依据材料四的“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表格的变化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4)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能源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能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我们要注意趋利避害。

5.材料 1885年在实验室中,一个伟大的发明诞生了。卡尔本茨将内燃机改进成汽油发动机安装在三轮车上,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的雏形出现了……虽然这辆车的时速只有16公里,但在当时马车流行的时代,这样的速度已经足够让人“瞠目”了。然而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利,由于当时欧洲封建宗教居于统治地位,这台在实验室诞生的三轮汽车被封建宗教界视为“怪物”,并预言这东西会毁灭人类,并要将卡尔本茨送到宗教审判台进行审判,卡尔本茨听到消息后,不得不逃到瑞士避难。尽管如此,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向德国皇家专利局申报的专利获得了批准,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1886年为世界汽车诞生年。这辆三轮汽车被命名为“奔驰1号”。

汽车虽然制造出来了,可这个不断散发臭气的家伙总是半路“抛锚”,再加上操作性不是很好,经常撞墙,遭到了人们的嘲讽,由于担心在大庭广众面前出洋相,再加上封建势力的阻挠,卡尔本茨尽管进行了多次技术改进,却从来不敢开着它上街。就在这个时候,卡尔本茨的妻子贝尔塔站了出来…1888年8月的一天,早上5点多钟,贝尔塔唤醒了两个孩子,把汽车推出来,一起向100多公里之外的福尔兹海姆进发,去探望孩子的祖母。行驶到14公里,燃料没有了,只好到一家燃油店去购买汽油;行驶到70公里以后,又被一个陡坡拦住了去路,只好让小儿子来驾驶,贝尔塔和大儿子在后面推;发动机的油路堵塞了,贝尔塔就用发针把它修好;电器设备发生短路,就用丝袜作绝缘垫。一直开到黄昏,母子三人才又累又饿地到达目的地。孩子的祖母惊叹不已,小镇上的人们都跑出来看这个“怪物”。兴奋的贝尔塔立即给丈夫拍了一封电报:“汽车接受了考验,请速申请参加慕尼黑博览会。”卡尔本茨接到电报后两手发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很快就办妥了参展的手续。在慕尼黑工业博览会上,卡尔本茨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汽车,吸引了大批客户的目光。

——选自百度百科(1)根据以上材料可知哪两个人对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汽车与当时流行的交通工具相比具有什么特点?汽车发明和使用的开始阶段,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请分别概括?

(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汽车成为大众交通工具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答案】(1)卡尔本茨和贝尔塔。

(2)速度快。有利因素:国家对发明创造的支持;内燃机的发明、卡尔本茨的不断进行技术改进;贝尔塔的勇于实践。不利因素:封建宗教势力的阻挠;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和技术的不完善。

(3)从实验室发明到应用到实践的历程。

【解析】

【详解】

(1)分析材料可知,卡尔本茨制造了汽车,卡尔本茨的妻子贝尔塔使用了汽车,成功了,所以卡尔本茨和贝尔塔对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分析材料“虽然这辆车的时速只有16公里,但在当时马车流行的时代,这样的速度已经足够让人瞠目了”可知,汽车与当时流行的交通工具相比具有速度快的特点。由材料

“卡尔本茨向德国皇家专利局申报的专利获得了批准,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可知,其有利因素包括国家对发明创造的支持;由材料“卡尔本茨将内燃机改进成汽油发动机安装在三轮车上,卡尔本茨进行了多次技术改进”可知,其有利因素包括内燃机的发明、卡尔本茨的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由“卡尔本茨的妻子贝尔塔站了出来,把汽车推出来,一起向100多公里之外的福尔兹海姆进发”可知,其有利因素包括贝尔塔的勇于实践。由材料“当时欧洲封建宗教居于统治地位,这台在实验室诞生的三轮汽车被封建宗教界视为怪物,并预言这东西会毁灭人类,并要将卡尔本茨送到宗教审判台进行审判”可知,不利因素包括封建宗教势力的阻挠;由材料“汽车虽然制造出来了,可这个不断散发臭气的家伙总是半路抛锚,再加上操作性不是很好,经常撞墙,遭到了人们的嘲讽”可知,其不利因素包括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和技术的不完善。

(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汽车成为大众交通工具经历了一个从实验室发明到应用到实践的历程。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统一后,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材料二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将鲁尔与洛林结合成为重要的煤钢基地。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德国工业领域中最强大的主导性部门。到1913年,德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金属生产国和最大的金属出口国。以维尔纳?冯?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家利用电灯和电话等普及的契机,在19世纪80年代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电气工业。到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中已有39家股份公司,电器制造业的规模在欧洲是最大的。德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抓住化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使自己在这一产业领域中取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到1896年,德国已拥有了108家化工股份公司,总资本达到31329万马克。

(1)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1)普法战争胜利;军火军事、交通、机器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

(2)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

(3)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统一后,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可以看出,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有普法战争胜利;军火军事、交通、机器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

(2)由材料二“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将鲁尔与洛林结合成为重要的煤钢基地。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德国工业领域中最强大的主导性部门。到1913年,德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金属生产国和最大的金属出口国。以维尔纳?冯?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家利用电灯和电话等普及的契机,在19世纪80年代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电气工业。到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中已有39家股份公司,电器制造业的规模在欧洲是最大的。德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抓住化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使自己在这一产业领域中取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到1896年,德国已拥有了108家化工股份公司,总资本达到31329万马克”可以看出,德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是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

(3)两则材料以德国为例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7.下面一副油画的作者是谁,油画名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作品表达对生活怎样的态度?

【答案】梵高《向日葵》

1987年3990万美元价格,创下了当时世界油画价格之最。《向日葵》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叶则像跳跃的火苗。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油画的名称是《向日葵》,作者是荷兰的梵高。《向日葵》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叶则像跳跃的火苗。梵高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历史》材料二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一个国家若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来推进科学,并推广科学的运用,它就不能长久继续存在。

——英国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科学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答案】(1)深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

技术成果;广度: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电灯、汽车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

(2)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要长久继续存在就必须推进科学、推广科学的运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等.(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仅仅利用水、蒸汽等主要发展了机械的创新与改造,设计机械制造、交通、采矿、冶金等行业但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科技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一国开始,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多国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的技术上的革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科技成果把科学进步与技术革命紧密的结合起来.至今电灯、汽车、飞机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

(2)科学使现代工业国家快速的发展,科学决定现代工业国家的未来;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明与推广;

(3)综合上述材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发明,科教兴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通过学习工业革命,认识科学在人类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9.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同时也是不平衡的。迄今为止,历史上共同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它们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同时,对世界局势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辉煌远去)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统计

(1)依据上表说明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的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巨浪西来)

材料二铁甲舰冒着滚滚黑烟而来,朽木布帆撑起的水师怎能相对。乾隆爷的威武大将军炮在西洋小炮前竟不堪一击,高举的大刀长矛未照敌面就已断折。割地、赔款、开埠似乎成了必须的选择,帝国大厦在西来的巨浪击下摇摇欲坠。

(2)“铁甲舰”的动力来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哪项成果?“割地、赔款、开埠”起始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

(惊涛拍岸)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迪生、贝尔、西门子、本茨等登上各国媒体的头版头条。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么二位。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3)美德两国工业总产值能够跃居世界前两位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一系列爱国救亡运动,请举一例说明。

(追波逐浪)

材料四 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的“星火计划”。1986年底,制定《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4)请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1)中国科技由先进变为落后。

(2)蒸汽机;《南京条约》;

(3)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4)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任意两点即可,2分)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勤奋、善思的精神品质。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等。(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1)问,由表格数据可以得出“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1501-1840年”中国古代科技远远落后于世界。第(2)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轮船主要是以蒸汽为动力,材料中“‘割地、赔款、开埠’起始于中国近代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南京条约》中“割地、赔款、开埠” 起始于中国近代史。第(3)问,依据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

初”“1910年”等时间信息可以判断出美德两国工业总产值能够跃居世界前两位的关键性因素

是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又依据时间信息可以得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一系列爱国救亡运动,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第(4)问,依据材料中“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民,新中国成立以后后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第(5)问,综合以上材料的分析,得出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勤奋、善思的精神品质。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等。

10.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请回答

(1)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2)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1)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政局稳定。

(2)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促进工农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由于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等等,这些因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填空题 1.牛顿是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代表作有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代表作有《物种起源》。 3.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人间喜剧》系列小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4.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5.贝多芬是德国天才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6.梵高是荷兰(国籍)杰出画家,他的《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选择题 7.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 A )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提出进化论 C.创立相对论 D.发现了镭 8.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他是( A) A.贝多芬 B.梵高 C.列夫·托尔斯泰D.拿破仑 9. 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B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明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提出进化论、发明蒸汽机车 10. 按宗教神学的观点,“上帝创造万物”。以下哪部科学著作的发表打破了这一神学观点( B )

近代科学与文化 优秀教案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和生物学家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 2.知道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及其代表著作; 3.知道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和荷兰杰出画家梵高及其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勤奋、坚持不懈等能力与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物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本课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通过科学、文学、美术和音乐等多个领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世界近代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难点】 各领域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及其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也为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①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②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使物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①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 ②观点:“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③意义: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①代表作:《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②作品特点: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②讨论:托尔斯泰的为什么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反映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罗斯社会不平等的现实,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1.贝多芬:德国天才作曲家。 ①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②作品特点: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③《英雄交响曲》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 (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贝多芬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原打算献给拿破仑,后因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才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2.梵高:荷兰著名画家。 ①代表作:《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②《向日葵》的艺术价值:该画用笔粗厚有力,色彩对比既单纯又强烈,产生了艳丽、和

【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部分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地球【板书】: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水: (海洋河流)空气阳光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学案 一、内容标准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目标 1.掌握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2.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3.通过对著名科学、文化代表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网络上疯传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果是什么吗? (二)探求新知 1.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的背景 2.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 探究一:以牛顿、达尔文为例,我们能从科学家学到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材料一:少年时的牛顿沉默冷静、喜欢思索,特别喜欢制造机械。有一次,有人在城北建起了一座风车。牛顿跑去认真观察了半天,之后做了一个风车模型。他还为风车模型装上了一个踏车,让一只小一个老鼠“磨工”,带动风车模型转动。 ——引自教材28页“人物扫描”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材料二:达尔文22岁时,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进行了近5年的环球航行。船长本来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束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引自教材29页“人物扫描”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达尔文 探究二: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请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说说科学家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材料二: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古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教授说“我不会因祖先是一只猴子而感到羞愧,但我会羞于与一个运用极高天赋来混淆真理的人为伍。” 探究三: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请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价值。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2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掌握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3.分析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勤于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4.认识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 重点:科学革命、文学巨匠及主要成就。 难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关于贝多芬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一次,他的一个公爵朋友邀请贝多芬为住在他官邸的法国军官们演奏。贝多芬对侵略他国的法军非常反感,没有接受邀请。公爵很生气,下令贝多芬必须为他的军官朋友们演奏。贝多芬断然拒绝,而且还把公爵送给他的一尊塑像摔碎。后来,他在给公爵的一封信中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不过是因为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是靠我自己的努力。像你这样的公爵比比皆是,将来也少不了,而我贝多芬仅此一个。” 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一时期在科学和文化方面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来领略伟人的风采。 一、科学家 1.牛顿 史料1科学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他诞生于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牛顿的贡献表明他是科学上最伟大的人物,可与欧几里得和爱因斯坦媲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2

教师: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归纳牛顿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学生:天文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数学:创建微积分; 力学: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史料3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史料4牛顿一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勤奋精神分不开,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 教师:结合史料3、4,归纳牛顿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学生:继承前人研究成果,谦虚好学的态度以及辛勤忘我的实践探求和敢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2.达尔文 图片展示: 教师:达尔文划时代的巨著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巨著:《物种起源》。主要内容:提出进化论的观点,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史料达尔文是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攀上另一高峰的科学大师,他提出的进化论,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进化成为近代最富有魅力的思想之一。 教师:《物种起源》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 史料1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史料2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1834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教师:巴尔扎克的经典之作主要有哪些? 学生:《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教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你如何理解这一赞誉? 学生:《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

人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教案 2011――2012学年度 第二学期 二年级

教学设计安排 教学内容设计者备注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一、交通工具 自行车的科学 1.认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 2.研究自行车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改进自行车 汽车的科学 1.观察、比较自行车与汽车的异同 2.研究汽车的的轮子 3.研究汽车座位下的安全带 4.研究汽车上的镜子 5.研究汽车车灯 6.研究汽车的更多秘密 7.组装、制作汽车模型 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1.交通工具的分类 2.设计城市内的交通路线

交通工具的发展 1.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 1观察、比较塑料袋 2塑料袋能什么 一塑料袋3塑料袋摩擦带电实验 4统计家里塑料袋的使用量 5减少白色污染 1比较物体与镜子中成的像 2观察两镜子中成的像 二镜子3制作一个万花筒 4用镜子反光 1介绍钟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把钟表分类 三钟表3计时方法 4怎样知道时间 5古人的计时方法 6制作水漏 1比较瓶子的相同和不同 四瓶子2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3解决乌鸦喝水的问题 1认识各种壶 五壶2研究壶嘴高度和壶身高度的关系 3研究壶嘴高低的秘密 4壶还有哪些秘密 1把拉链分类 2确定研究问题 六拉链3研究拉链 4拉链还能用在哪 5拉链和扣子、绳子的比较 一认识水1.观察水2.研究水是会流动3.研究水是没有形状4.辨别哪一杯是水 二水的游戏1.毛细现象的游戏2.水面变化的游戏3.吹泡泡游戏4.小船游戏5.沉浮游戏 三水与生活1.认识水的用途2.调查喝水量和用水量3.了解北京地区缺水的原因4.节约用水的方法5.认识节水龙头6.设计节约用水宣 传画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听过程和乐趣,增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和研讨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3、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完整学习任务,师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教学活动。 4、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提出别人未提出的的问题,想出新颖的解决问题

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

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 德国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他的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的渴望;荷兰画家梵高代表作《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去感受他们的魅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洗对你们有所帮助, 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列举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2.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对作品的分析,认识作品的价值,培养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的成就。 难点:认识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成就的价值。 导入新课 出示牛顿图片,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牛顿的主要成就和意义; 2.达尔文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牛顿主要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他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意义: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达尔文的成就: 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 影响: 它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三)合作探究 阅读漫画,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 因为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观点,与上帝创造万物的观点相悖。图二的自然和社会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 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二 过程与方法: 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以下是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引发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及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从交流知道的饿磁铁知识开始,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电单元从什么是电开始,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

2019年秋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四、实施措施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知识分享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 一、填空 1.磁铁包括()磁铁、()磁铁、()磁铁。 2. ( )又叫磁石,磁石吸铁就像慈母拥抱自己的孩子,因此磁石原写作()。 3. 科学家研究磁铁时,测试过很多材料,他们发现磁铁不但能吸(),还能吸( )和()。 4.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 5.磁铁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 6.磁铁隔着()也能吸铁。 7.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磁力最强的两个部分叫(),磁铁有( )个磁极,()个磁极磁力最强。 8.无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个磁力最强的地方。条形磁铁的()吸引力最强。 9.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 10.两个磁极接近,有时(),有时()。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11.磁极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指南针由()和()组成。 12.磁铁有两个极,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北极用字母()表示,南极用字母()表示。 1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的特点制成的。 14.()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九百多年前,我国海船已经用()导航。 15.握住磁铁的磁极位置( )摩擦钢针,多摩擦几次,能使钢针变成()。 16.磁针穿过吹塑纸()次,就可以把磁针与吹塑纸装在一起。 17.我们把磁铁两个相同的磁极叫(),把两个不相同的磁极叫()。 18.把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级(),异极()。 19.我们把磁铁指北的磁极叫(),磁极指南的磁极叫()。 20.不接触小车,用磁铁既可以把它()过来,又可以把它()出去。 2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 )。生活中常见的带有磁铁的物品有()、( )、()等。 22.磁悬浮列车的列车和轨道上都装有(),利用(),列车就悬浮在轨道上了。 23.我们在许多方面(),又在一些地方()。 24.人体可以分为()、()、()、()四部分。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观察身体,比如()胳膊,可以感觉到骨头的存在。 25.我们可以利用()、()、()、()、()来发现和感知。 26.()、()、()、()和()、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27.利用(),我们能进行(),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28.在游戏中,我们经常用到()、()、()、()()等器官。 29.每个人对刺激做出的反应速度快慢()。 30.我们出生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走路,说话,并在不断()。 31.我们可以通过()、()、和()来发现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的生长。 32.()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身体的表面。 33.()可以从外界接收到冷、热、痒、痛、触、压等大量信息并向()汇报。 34.(皮肤)是一个良好的保护罩,能阻挡水、尘土、病菌和有害光线。 35.()是人体的(),可以凭借出汗等来调节体温。 二、简答 1.这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吗? 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子。 磁铁能吸引的物体有: 磁铁不能吸引的物体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 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 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二年级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 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 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 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 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 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 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 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 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 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 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 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 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 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 杨家湾小学闫海超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力与形变"、“春和夏”、“土壤与动植物”、“位置与方向”和“我们的校园”五个单元组成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本册共有14课:《推力和拉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伸缩的橡皮筋筋》、《春天来了》、《做个绿色小使者》、《炎热的夏天》、《寻找蚂蚁的家》、《给小草安个家》、《种豆子》、《描述方向》、《确定位置》、《做个小导游》、《制作校园模型(一)》、《制作校园模型(二)》 本册主要围绕七个主要科学概念,将物质科学中的力的作用以及位置和方向、地球与宇宙科学中的季节变化现象以及土壤与动植物、生命科学中的植物生长、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工程设计思想的部分内容设计为“力与形变”、“春和夏”、“土壤与动植物”、“位置与方向”和“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5个单元,力求从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习活动。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力与形变单元将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感受和建构推力、拉力,从而认识到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春和夏单元帮助学生认识春夏的显著特征及春、夏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土壤与动植物单元初步了解如何种植树木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使学生在亲历观察、种植的过程中发现生物生长发育中的变化,体会到土壤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部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

设问: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 提示:(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它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2)达尔文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达尔文的理论贡献:理论著作《物种起源》;核心理论“进化论”。 目标导学二:近代文学巨匠及其文学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材料展示:《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机钻营发了财。为了金钱,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渔利。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葛朗台给女儿留下了巨额财富,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 设问:《人间喜剧》是怎样一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提示:《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2.引导学生读教材和漫画,说说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设问:《战争与和平》是谁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提示:《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目标导学三:近代音乐美术大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体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主旋律。 材料展示:《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应法国大使邀请为拿破仑谱写的。在贝多芬的心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完成作品时,贝多芬在扉页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十分气愤,把扉页撕碎,扔在地上。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设问: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为什么贝多芬把《英雄交响曲》的扉页撕碎?作品如其人,该作品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理念? 提示:因为拿破仑称帝,实行专政独裁,他已经由革命者演变为独裁者,违背民主精神。表达了贝多芬崇尚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的民主思想。 2.阅读教材,感悟梵高《向日葵》等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总结 一定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都根植于时代的变迁,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紧密相联。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出经典作品,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贝多芬和梵高创作出杰出的音乐美术作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

人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复习课程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8- 2019---2019学年度下学期 杨家湾小学闫海超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力与形变"、“春和夏”、“土壤与动植物”、“位置与方向”和“我们的校园”五个单元组成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本册共有14课:《推力和拉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伸缩的橡皮筋筋》、《春天来了》、《做个绿色小使者》、《炎热的夏天》、《寻找蚂蚁的家》、《给小草安个家》、《种豆子》、《描述方向》、《确定位置》、《做个小导游》、《制作校园模型(一)》、《制作校园模型(二)》 本册主要围绕七个主要科学概念,将物质科学中的力的作用以及位置和方向、地球与宇宙科学中的季节变化现象以及土壤与动植物、生命科学中的植物生长、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工程设计思想的部分内容设计为“力与形变”、“春和夏”、“土壤与动植物”、“位置与方向”和“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5个单元,力求从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习活动。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力与形变单元将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感受和建构推力、拉力,从而认识到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春和夏单元帮助学生认识春夏的显著特征及春、夏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pdf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岭坡中心学校廖欢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 " 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 7 课,“我们自己”单元 6 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 13 课,原则上每课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 7 课课题分别是:《1. 磁铁能吸引什么》,《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与方向》,《 5. 做一个指南针》,《 6.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7.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 1-2 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 3-6 课研 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 7 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 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 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 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 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 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 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 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 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 6 课课题分别是:《1. 观察我们的身体》,《2. 通过感官来发现》,《 3. 观察与比较》,《 4. 测试反应快慢》,《 5. 发现生长》,《6. 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 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 5-6 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 1课时 教学内容:1、养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 些是有生命的。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 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4、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 第 2课时 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 第 3课时 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 归纳。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四、实施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