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近代科学文化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5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鲁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5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鲁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https://img.taocdn.com/s3/m/e3b147b3700abb68a882fb06.png)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5课世界的文化杰作鲁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以下对应关系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B、毕加索——《向日葵》C、达·芬奇——《最后的晚餐》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和“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关的伟大作家是( )A、列夫?托尔斯泰B、莎士比亚C、德莱塞D、罗曼·罗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文学艺术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是一个时代最容易植入人们心灵的文化成果。
下列文化成果属于右图所示人物、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化巨匠创作的是( )①《战争与和平》②复活③《英雄交响曲》④《安娜·卡列尼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大学近代世界文学研究组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选择谁的照片在会场悬挂最合适( )A、高尔基B、郭沫若C、鲁迅D、列夫·托尔斯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他曾叱咤欧洲风云几十年,所颁布的法典为欧洲许多国家借鉴和仿效;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推动着时代的脉搏,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
请你判断这两个欧洲同时代的人物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B、拿破仑和贝多芬C、克伦威尔和贝多芬D、罗伯斯庇尔和爱因斯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也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启发、鼓励和警戒作用。
下侧名言的作者是( )A、凡·高B、达·芬奇C、莎士比亚D、亚里士多德【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某大学世界近代史文学研究室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你认为选择谁的照片挂在会场最合适?( )A、高尔基B、弗朗西斯·培根C、莎士比亚D、列夫·托尔斯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连线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达尔文——《物种起源》B、托尔斯泰——《哈姆雷特》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D、梵高——《向日葵》【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下图作品的名称是______。
《世界历史》第一册复习纲要

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顾军第2课――第4课:亚非文明古国古埃及:1、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2、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首都:孟斐斯,后以底比斯为中心;3、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4、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象形文字(为字母文字奠定基础)、木乃伊、太阳历;新月地带:1、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建立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新月地带西部的希伯来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分裂为以色列、犹太两个王国;腓尼基人也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3、空中花园、楔形文字、腓尼基文字(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太阴历、星期制度、十进位、六十进位制;古印度:1、公元前2500年,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雅利安人征服当地,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在位)统一印度半岛。
2、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3、佛教的产生:随着社会的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后(两汉时期),传入我国;4、文化:阿拉伯数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第5课――第7课: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1、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奴隶制城邦出现,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最大的城邦;雅典是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在伯里克里当政时(前443-前429年),雅典处于全盛时期。
2、公元前4世纪时,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强大起来,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3、文化:《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毕达哥拉斯定理、亚里斯多德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学科体系;希腊戏剧: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雅典卫城;古罗马: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2、公元前73――前72年,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统治者;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罗马帝国时期;4、公元1――2世纪,“罗马和平”时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5、3世纪开始,出现危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人所灭,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6、文化:维吉尔《伊尼特》、李维的《罗马史》,科学家普林尼的《自然史》、建筑:圆形剧场、万神殿和高架引水桥;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第8课――第11课:欧亚封建国家欧亚封建国家:1、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建立;800年,查理曼帝国建立;843年,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成为今天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雏形;5世纪中期,日尔曼人中的盎格鲁、萨克森等部落进入不列颠,9世纪早期形成英吉利王国;2、9世纪时,西欧封建制度开始形成;3、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被定为国教,11世纪,分别以罗马、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后,又出现新教;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派;4、朝鲜:公元前后,先后出现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676年,新罗统一朝鲜;10世纪,王建建立高丽王朝;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都汉城;5、日本:1世纪,出现奴隶制小国,5世纪时,大和统一日本;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6、西亚封建国家:(1)伊斯兰教:7世纪初,为促进民族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古兰经》;(2)阿拉伯帝国:8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都巴格达,统治者称为哈里发,10世纪时瓦解;(3)奥斯曼土尔其帝国:13世纪,兴起,是一个军事封建国家,首领称为素丹;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定都伊斯坦布尔;16世纪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第12课: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1)14、15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3)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在,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更加强烈;《马可波罗行记》,激起了西欧人对东方的神往;(4)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小亚细亚,阻碍了正常的东西方贸易。
《近代科学与文化》PPT优质课件

《向日葵》
《 夜
中明亮、艳 丽的黄色花
间 的
瓣,表达了
咖
画家对生命
啡 馆
的赞美和对
》
美好生活的
向往。
《乌鸦群飞的麦田》
《星夜》
梵高早年做过店员、教师和传教士,对 穷人十分同情。梵高做传教士期间,目睹了 穷人的苦难生活,决心以最大的热情帮助煤 矿工人。他义务收容过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
梵高27岁时开始作画,在十年的艺术生 涯中,创作了大量油画、素描和版画,这些 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人从哪里来,世界万物为何这么精彩?
上
帝 造 人
七 日 创
世
盘 古 开 天
女 娲 造 人
2、达尔文
达尔文22岁时,受“小猎犬号”船长 的邀请,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随船进行了 长达5年的环球航行。
船长本来希望他能够找到科学证据 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 束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1809-1882【英】 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
3、失聪并没有使他倒下,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让后人从《命运交
响曲》中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在《英雄交响曲》中聆听到正义的力量。
B 他是( )
A.达利
B.贝多芬 C.梵高
D.毕加索
4、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2018年3月去世的
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这些“邻
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
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 芬
贝多芬26岁时患了中耳炎,到1820 年,两耳完全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 说,是个沉重打击。但是,贝多芬并没 有屈服。为克服失聪带来的困难,贝多 芬曾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 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 这个特别的听音器,至今还保存在贝多 芬博物院里。
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正)

背景:
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内容: 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 相对论 现 代 内容 科 (两大支柱) 学 革 量子论 命
对论;相对性原理与 意义: 光速不变原理
历程: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的光的量子 意义: 理论;玻尔的原子
影响: 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对人类的思维产生了影响。
普朗克(1858—1947)生 于德国基尔。1879年普朗克在 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 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 任教。由于量子论创立,普朗 克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诚恳,忠于职守, 他的业余爱好是音乐,在这方 面表现了专业艺术才干;另一 项业余爱好是他一直坚持到晚 年的登山运动。 加热到不同温度 的物体发出不同 颜色的光。 热辐射现象
B
11、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 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 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这句话是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C、人们更崇拜卓别林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知名艺术家
一、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1、牛顿的主要成就(数学和物理学)
2、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① 有助于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是经典物理 学和天文学的基础,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 论性大综合,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自然科学角度 ② 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角度 ③ 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 哲学角度
B
12、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说明: ①许多科学成就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现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③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④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九年级春季历史下册听课笔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近代科学文化

2024九年级春季历史下册听课笔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近代科学文化1.1 教师行为导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教师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开始课程,比如:“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我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时,是否曾想过这些科学知识的源头?它们大多源自近代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
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走进那个充满创新与发现的近代科学文化时代。
”1.2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科学革命的基础:首先,教师概述文艺复兴时期对近代科学文化的奠基作用,强调理性思维、实验方法和自然观察的重要性。
••科学巨匠与成就:详细介绍几位近代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如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等,阐述他们的主要理论、实验成果及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故事讲述、视频展示等方式,使抽象的科学理论生动化。
••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探讨近代科学文化如何通过学术交流、出版物、教育体系的改革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如何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如电力、化学、通信等领域的技术革新。
••科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讨论近代科学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的面貌。
•学生活动•科学小论文撰写: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科学发现或理论,撰写一篇简短的小论文,介绍其背景、内容、意义及影响。
•角色扮演:选取几位科学巨匠,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他们的科学探索过程、遇到的挑战及如何克服。
•科学文化展览:鼓励学生收集关于近代科学文化的图片、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展览,展示科学文化的魅力。
过程点评•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理论,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同时,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给予适时指导和鼓励。
•通过角色扮演和展览设计等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学课件

纺织业 面粉业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①德虽国然有了长足18的30年发左展右,但总的来
说还比较落后。
1919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图
②主要集中 在轻工业部 门、重工业 基础极为薄 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 城市。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 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不平衡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小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主要原因
特点: 1)发展缓慢,道理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 , 2)发展不平衡,集中在轻工业 3)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上海、武汉) 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掠夺。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3、短暂的春天
根据材料及南教京材临找时出政“短府暂奖的励春和天保”护出工现商的原因。 材料一 辛亥革业命,的鼓成励功人,民冲兴击办了实封业建,制鼓度励,华使民族资产阶 级也一。度”受 各到 种鼓 实舞 业侨 省, 团在 成辛他体国 立亥们如内实革认雨投业命为后资公的:春,司推“笋…设动所纷…立(谓纷内实产出因业业现)部革。,命各者,今其时 材料二 一战期间(—1南91京4-临19时18政)府帝法国令主义国家出口中国产
《近代科学与文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近代科学与文化》导学案一、导入近代科学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遥影响。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科学的推动作用。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掌握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2. 掌握近代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理解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3. 能够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互相影响的案例,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
2.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分析案例形成观点。
四、教学内容1. 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2. 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3. 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4. 案例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互相影响的案例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成就,引发学生对近代科学与文化干系的思考。
2. 进修内容呈现:介绍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以及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互相影响的情况,形成自己的观点。
4.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总结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六、教室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总结近代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
2. 分析一个案例,探讨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与文化的兴趣,增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25课近代科学文化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A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
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
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文明结婚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 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C)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 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西方列强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 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 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轮船
汽车
电车
火车 飞机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课堂小结
民族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经 济 和 社 会
资本 主义 的发 展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第一章:近代科学的起源1.1 科学革命的概念与背景1.2 哥白尼与日心说1.3 伽利略与实验科学1.4 牛顿与经典力学第二章:近代科技的发展2.1 蒸汽机的发明与工业革命2.2 电力的发现与应用2.3 通信技术的进步2.4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第三章:近代生物学的突破3.1 进化论的提出与发展3.2 细胞学说的建立3.3 遗传学与基因的探索3.4 疫苗与医学的进步第四章:近代文化的繁荣4.1 文艺复兴运动4.2 启蒙运动与理性思维4.3 文学与戏剧的成就4.4 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革第五章:近代科学与文化的交融5.1 科学哲学的兴起5.2 科学普及与教育的发展5.3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对话5.4 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影响第六章:近代物理学的革命6.1 量子理论的诞生6.2 相对论的提出与证实6.3 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6.4 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的探索第七章:现代技术的辉煌7.1 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的诞生7.2 半导体技术与集成电路7.3 的崛起7.4 空间探索与航天技术第八章: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8.1 基因理论与DNA的发现8.2 基因克隆与基因编辑技术8.3 生物制药与医学革命8.4 生物伦理问题与挑战第九章:当代科学与文化冲突9.1 科学与环境问题的挑战9.2 科学与社会伦理的冲突9.3 科学与政治权力的互动9.4 科学与媒体的关系第十章:未来科学与文化的展望10.1 科学发展的趋势与预测10.2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0.3 科学与文化融合的新形态10.4 科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近代科学的起源科学革命的概念与背景:理解科学革命如何标志着人类对自然世界认知的转变,以及它对后续科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哥白尼与日心说:掌握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及其对地心说提出的挑战。
伽利略与实验科学:了解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牛顿与经典力学:学习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它们对科学和工程学的影响。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课程标准: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一、经典物理学的危机1.辉煌(1)17世纪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经后人不断补充发展,日臻完善。
(2)19世纪,人们把经典力学看作权威的理论,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完整、系统和成熟的阶段。
2.危机19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现,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
二、相对论与量子理论1.现代物理学诞生的原因(1)随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巨大威力的显现,各国政府对科技发展日益重视,科学研究突飞猛进,孕育着新的突破。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3)经典物理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物理学的新发现而陷入危机。
2.爱因斯坦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条件(1)科学发展提供的基础。
(2)科学发展需要提供动力。
(3)个人坚持不懈勤奋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4)科学的工作和研究方法。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1)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2)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3)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确立是物理学革命的高潮,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
(4)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
(5)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史料探究]材料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融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近代科学文化(共16张PPT)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5 03:22:3 803:22 Aug-21 5-Aug-2 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03:22: 3803:2 2:3803: 22Thurs day, August 05,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5 21.8.50 3:22:38 03:22:3 8Augus t 5, 2021
牛顿
万有引力、微积分、运动三定律
19世纪英国 达尔文 《物种起源》:进化论
文化 19世纪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19世纪德国 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1、 (2014曲靖18)欧洲的知识阶层认为:上帝创
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牛
顿的科学成就是( A )。
A: 建立完整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B: 创立相对论 C: 提出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 D: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但当他正准备将写好的总谱寄给拿破仑时,传来了 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怒不可遏,将总谱封面撕 得粉碎,大声喊道:“他为了个人的野心,就要高踞所 有人之上变为暴君了!”当即将题词改成:“为纪念一 位伟人而作。”此后,这部作品就被称为《英雄交响 曲》。
小结
领域 时间国别 代表人物 成就
科学 17世纪英国
1727年 牛顿逝世,享年84岁
1642~1727年[英] 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牛顿的成就
• 天文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数学—— 创建微积分 • 力学—— 运动三定律(惯性、比例、作用反作用),
建立完整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他把物体机械运动的 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中,这是自然科学 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 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
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主要讲述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重要的科学理论。
文学艺术的成就部分,主要介绍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音乐,以及毕加索的绘画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科学文化的普及部分,主要讲述了印刷术,报纸,电影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他们都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的具体细节,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以及进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以及进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这三个方面。
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重点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重要的科学理论。
文学艺术的成就部分,重点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音乐,以及毕加索的绘画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科学文化的普及部分,重点是印刷术,报纸,电影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阅读教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内容。
2.观看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 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 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他 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 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材料三
材料四:
礼节变化 称呼变化
“革命”前 叩头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答案:D
(2019·安徽)梁秋实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 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经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磕 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
大人、老爷
“革命”后 鞠躬、握手 先生、君、同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张謇想如何救国?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
“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困难:缺资金、缺技术; 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 1916 年前后他的企 业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 机;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 的推动以及爱国心的驱使等。
(3)说说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新变化?
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人们可以 看中文报纸;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 可穿旗袍。
(4)材料四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 中考链接
感受考场,实战演练
(2019·江苏)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
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 岳麓

量子论的诞生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 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量子论诞生的背景 2.量子论的诞生——普朗克 3.量子论的发展
(1)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 应,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2)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原 子的量子理论。 (3)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 第一次理论概括和综合,把神从无生命领域驱 逐出去,使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引起人类认 识史上的飞跃。
• 1900年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说:“19世纪已经 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 修饰和完美这所大厦。”
19世纪“物理学危机”
19世纪末三大物理学实验的发现:X射线的发现, 放射性的发现,电子的发现。经典力学无法解 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M是光源,A与B是反射镜, 让光线在MA,MB方向往返运动。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 绕太阳运动,就必须会遇到 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 面吹来,同时,它也必须对 光的传播产生影响。这个问 题的产生,引起人们去探讨 “以太风”存在与否。 1887年,实验结果证明, 不论地球运动的方向同光的 射向一致或相反,测出的光 速都相同,在地球同设想的 “以太”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因而,根本找不到“以太” 或“绝对静止的空间”。
19世纪“物理学危机”
第二朵乌云:紫外灾难 19世纪末关于黑体辐射研究中所遇到的严重困难。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结果,物理学家瑞利和金斯 认为能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建立起在波长比 较长、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和实验事实比较符合的黑体 辐射公式。但是,这个公式推出,在短波区(紫外光 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可以无止境地增加, 这和实验数据相差十万八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